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70494
大小:1.77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3-10-3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历史试题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春秋后期,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进入贵族禁地从事山泽资源开发,贵族诬其为“盗贼”并出兵镇压;镇压无效后,改用征税的办法;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动开放禁地,推行征税制度,美其名曰“赐民”。这种转变反映了A.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B.土地私有化促进社会发展C.税制改革引发井田制瓦解D.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春秋后期,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进入贵族禁地从事山泽资源开发,贵族诬其为“盗贼”并出兵镇压;镇压无效后,改用征税的办法;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动开放禁地,推行征税制度,这些措施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D正确;材料体现的“劳动人民与贵族的矛盾”推动了社会转型,而不是贫富差距,A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发展信息,B错误;阶级斗争导致井田制瓦解,而不是税制改革,C错误。2.有学者指出《史记》《汉书》的一个区别:司马迁提到人物籍贯的时候,往往只称县名,这是战国以来的老传统;班固则多遵循某郡某县的原则,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空前强烈的国家认同B.人物记述惯例的变化C.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D.专制主义的发展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战国对人物籍贯只称县名,甚至延续到西汉,至东汉“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反映出强烈的国家认同,A项正确;B是表面现象,不是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期间学习黎族棉纺织技艺。约40年后重返故乡,改进并推广棉纺技术。然官修史籍不见其名,仅载于元陶宗仪《辍耕录》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等。这反映出()A.理学思想掌控意识形态B.海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C.传统农学注重经验总结D.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上作出较大贡献,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功绩理应得到传颂,但在官修史书中却没有记载,显然受到理学影响,轻视工商业发展,A项正确;崖州虽属海南,但黄道婆个人对技术的改进无法反映整个海南的经济发展,排除B项;棉纺织技术属于手工业,不是农学,排除C项;黄道婆的事迹在元朝民间文本中有所记载,不能说明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4.如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经济繁荣B.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C.货币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D.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军事活动频繁的时期,发行的纸币量就大,帝位更替或军事活动较少时期,多是纸币发行量下降的时期,这反映出元朝纸币发行量的多少与政局的关系较为密切,D项正确;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了全国,而材料时间开始于1260年,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纸币的发展,并非民族矛盾制约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纸币,多元化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能绘制于() A1845年B.1869年C.1896年D.1903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北京城内设有外国使馆区和兵营,结合所学,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因此材料图片应当绘制于1901年以后,D项正确;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6.蔡元培在1916年时指出:“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以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蔡元培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A.反对盲目排外思想B.指出戊戌变法的局限性C.美化西方殖民侵略D.否认农民运动的可行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蔡元培认为仇视外人是“顽固”的表现,结合时间背景1916年可知,其目的是反对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盲目排外思想,A项正确;材料中蔡元培主要是反对盲目排外,并非强调戊戌变法的局限性,排除B项;蔡元培作为新文化运动代表,美化殖民侵略与其爱国精神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农民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唐宋以来,中国古代继承案件审理便遵循一个基本规则,即“以宗祧继承为主,以诸子均分原则为辅”。民国初年法律遵循的是新式“私有财产神圣”的精神,将继承人看作为“有继承权的人”,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继承的权利。这种变化()A.表明宗族的社会影响力弱化B.反映出司法领域向近代化迈进C.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观念D.增强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宋以来,中国古代继承案件审理便遵循一个基本规则,即‘以宗祧继承为主,以诸子均分原则为辅’。民国初年法律遵循的是新式‘私有财产神圣’的精神,将继承人看作为‘有继承权的人’,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继承的权利。”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受宗法观念影响较大,家庭家族观念强,财产继承以宗祧继承为主,以诸子均分原则为辅;而民国初年,法律遵循体现的是新式“私有财产神圣”的精神,维护继承权,可见反映出司法领域向近代化迈进,B项正确;这种变化并非表明宗族的社会影响力弱化,当今宗法观念的遗存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司法领域向近代化迈进,而非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观念,排除C项;从材料所述中无法得出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在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8.从1927年秋冬到1928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起义总计达100余次,其中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这些起义A.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序幕B.加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建设C.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到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体现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得到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工人、农民、士兵等阶层对共产党暴动的支持,和揭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序幕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组织建设,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就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9.1943年3月,宋美龄访美期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其照片作为封面,并附文:“她和中国懂得何为坚韧。”这一外交活动()A.体现了中国寻求大国地位的努力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意在争取美国对剿共事业的支持D.为雅尔塔会议召开作了铺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3年国内正处于全面抗战阶段,国际范围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但战争局势仍较焦灼,宋美龄访美以寻求美国的更多援助,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时代周刊》附文中点明,这一时期中国的状态是坚韧,即艰难抗战,而非寻求更高国际地位,排除A项;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各项中,能够验证上述“经验”的是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北伐战争红军长征第一届全国人大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 【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党和中共的军队,选项C涉及的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和三大战役符合题干中的党和军队的经验,为正确选项;选项A中的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此时中共尚未成立,排除;第一届全国人大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D。11.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B.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C.农村人口结构变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确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严格限制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是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时期没有进行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排除B项;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为了建立起计划经济,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计划经济所导致的,而不是工业化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在古代雅典,谋杀和迫害也会落到学者和艺术家头上。色诺芬和希罗多德被流放,菲迪亚斯、修昔底德被驱逐,苏格拉底被迫喝下毒汁,阿那克萨哥拉斯、柏拉图为避免被流放逃离雅典,亚里士多德为不被处死逃往他乡。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雅典()A.陶片放逐法的滥用误用B.人文主义传统日渐消失C.直接民主带来集体暴政D.城邦公民制度的排他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众多政治家、学者和艺术家被流放、审判或惩处。根据所学知识,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这种制度容易带来集体暴政,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C项正确;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时期的政策,材料中所提人士的遭遇并非都是这一法案引起的,排除A项;B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公民制度强调只有公民才享有政治权利,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3.在西欧中古后期,王室法逐渐成为王国统一适用的法律。庄园法是调整内部领主和农民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城市法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商人法逐渐成为调整商人自治共同体内部关系和城市贸易、海外贸易等商事活动的法律。这些法律() A.为西欧近代民主宪政提供了依据B.服务于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需求C.加剧了庄园经济与城市经济矛盾D.增强了各民族国家内部统一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室法……庄园法……商人法逐渐成为调整商人自治共同体内部关系和城市贸易、海外贸易等商事活动的法律。”,可以看出西欧中世纪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原有秩序的逐渐瓦解,这些法律无疑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这些法律的消极作用,排除A项;每一步法律服务的是单一的群体,排除B项;这些法律不利于内部统一力量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4.西班牙政府禁止美洲殖民地种植葡萄、橄榄、亚麻等农作物,同时强迫殖民地种植蔗糖、棉花、可可等在西班牙和国际市场非常需要且可以让经营者和殖民地牟取暴利的作物。这些措施A.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健康发展B.损害了宗主国地主商人的利益C.旨在促进农业产品商品化和国际化D.造成了殖民地经济结构的畸形【答案】D【解析】【详解】西班牙政府在美洲殖民地的做法扭曲了殖民地的种植结构,是为了满足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需要,最终导致了殖民地经济结构的畸形,D正确;西班牙的做法不利于殖民地经济健康发展,排除A;西班牙政府的做法有利于宗主国地主商人利益,排除B;C不是西班牙政府的目的,排除。15.据苏俄中央统计局估计,1920年农民隐瞒的实际种植面积达2000万英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14%左右,而隐瞒的收获量则达总收成的33%。这说明苏俄()A.经济政策变革具有必然性B.国内战争导致作物减产C.工业化建设牺牲农民利益D.民众政治觉悟普遍较低【答案】A【解析】【详解】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战争期间,为保证前线供应,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民纷纷隐瞒收成,经济改革刻不容缓,A项正确;材料中指明农民是隐瞒收成,而不是减产,排除B项;苏联利用工农业剪刀差发展工业化集中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时间不符,排除C项;余粮收集制实行期间,民众生活水平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才会隐瞒,与政治觉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遭遇。1940年,《大独裁者》中的最后一段演讲批评了法西斯主义。卓别林还曾于1942年公开要求美国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据此可知,卓别林()A.崇尚现代主义理念B.反对工业文明扩张C.关注欧美社会危机D.深受共产主义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卓别林通过电影作品描述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遭遇和批评法西斯主义,以此来关注欧美社会危机,C项正确;崇尚现代主义理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卓别林对工业文明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卓别林受共产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九次大移民影响深远》材料二德美国独立后,先后颁布了《西北土地法令》《宅地法》《印第安人迁移法案》等法律,鼓励向西部移民。1825年伊利运河竣工,从马里兰州西部到伊利诺斯州的全长952千米的国家级公路建成。……这些北美的清教徒们,带着“天定命运”(即在没有清楚界定的地盘上扩展的使命感)来到太平洋岸边。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富饶,吸引着土地投机商、农民、东部小农场主和大量欧洲移民。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西进运动中,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批印第安人丧失家园,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消灭。——摘编自《论美国西进运动的原动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移民原因)政治性移民与自发性经济移民并存;(移民方向)移民方向由东向西;(移民主体)来源广(以湖广为主),元末后以南方人居多;持续时间长;规模大。(2)影响:进步性:扩张和开发了西部领土,推动了农业革命;拓展了国内市场和获取充足的资源,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改变了工业布局,加快了西部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部经济一体化;培养了开拓进取精神,发展了民主主义思想。局限性: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南北矛盾。(3)因素: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变动;政策的调整;生态环境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影响等。【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战国(约前301年)秦灭蜀国、巴国后,秦移民万家(以一户四五丁口计)入蜀,约有四五万人”,根据材料一“清前期(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书请求移民:‘四川自张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承垦。’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以湖北、湖南的移民最多,移民持续百余年,移民人口达170多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原因)政治性移民与自发性经济移民并存。根据材料一“元末明初(约1361年至1387年),以湖广地城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标志着移民来源发生了以南方人居多的变化”“清前期(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以湖北、湖南的移民最多,移民持续百余年,移民人口达170多万”“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至1940年),江苏、浙江等省和京津沪宁的学校、工厂、机关和居民疏散入川。据统计约700多万人从北方和沿海进入四川。”可知(移民方向)移民方向由东向西,(移民主体)来源广(以湖广为主),元末后以南方人居多。根据材料“元末明初(约1361年至1387年),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清前期(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最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可知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小问2详解】影响:进步性:根据材料 二“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富饶,吸引着土地投机商、农民、东部小农场主和大量欧洲移民。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进运动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通过开疆拓土,美国获得了大量的耕地,提高了人们的土地所有量,耕地面积也大大增加。人们可以通过购买来获得土地;还推动了农业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提高了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西进运动这对于工业革命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西进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且廉价的工业原材料,大量的铁矿、铜矿被发现与开采,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西进运动还为东部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食品供给,支持他们的工业生产;再者,由于大量人口的西迁与人口的繁殖,西部地区的人们为东部的工业品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从而推动了西部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西进运动还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由于美国的版图是东西向的,大量人口的西迁导致对于交通的要求迅速上升。为了解决农产品与工业品的运输问题,铁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他如公路、内河航运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西进运动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推动了城市化的进城。西部地区本来是比较落后的,由于大量人口的西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并且推动了商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措施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城。西部城市的出现和兴起是西进运动的直接后果,也是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局限性:根据材料二“在西进运动中,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批印第安人丧失家园,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消灭。”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先天的缺陷,随着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人民财富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的的后果。也造成了土地投机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不良后果,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南北矛盾。【小问3详解】因素:根据材料一“清前期(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书请求移民:‘四川自张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承垦。’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以湖北、湖南的移民最多,移民持续百余年,移民人口达170多万。”可知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的发展程度,政局的变动,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知生态环境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8年6月,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女学章程,女子教育初步获得了合法地位。到1909年,中国已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总数多达14054人。190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妇女开展了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要求美国废除歧视华人旧约,反对虐待华工。在1907年的收回利权(收回列强从中国攫取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运动中,上海女界保路同志会为沪杭甬铁路收回商办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昌起义爆发后,19岁的女子吴淑卿与黎元洪据理力争,要求从军北征,最后终于获得批准,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女子军,在汉口和南京同清军作战。1912年4月,在湖南女性唐群英等人发起组织下,“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为女性参政而斗争,唐群英率领会员五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女子参政。——摘编自《我的社会思想萌芽——关于中国女性古代社会地位问题的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近代中国妇女权利及地位变化的进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由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影响,近代女子接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展,冲击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清政府的腐败,近代女子积极参加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对于提高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近代女子积极开展参政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主权利意识。中国近代女子权利及地位的发展不断深入,是近代中国社会局势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对于冲击旧的思想观念,增强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具有促进作用。【解析】【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近代妇女社会地位变化,根据材料“1898年6月,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女学章程,女子教育初步获得了合法地位”可知由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影响,近代女子接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展,冲击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根据材料“190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妇女开展了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要求美国废除歧视华人旧约,反对虐待华工”可知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清政府的腐败,近代女子积极参加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对于提高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具有重大影响;根据材料“武昌起义爆发后,19岁的女子吴淑卿与黎元洪据理力争,要求从军北征,最后终于获得批准,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女子军,在汉口和南京同清军作战”可知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近代女子积极开展参政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主权利意识。结合近代中国妇女的变化可知中国近代女子权利及地位的发展不断深入,是近代中国社会局势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对于冲击旧的思想观念,增强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具有促进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插图 材料二这个道:“我们也有些侥幸:拿这二十两银子买猪羊去。如今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几壶酒儿。把东西开个花帐儿,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棉衣)过寒,却不是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材料三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世之……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tang,皇家府库)钱粮,采办杂料……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清】曹雪芹等《红楼梦》第四回选取两则或以上材料,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答案】论述示例:选取材料一二、三论题:小说段落折射出明清社会经济重大变革论证:材料一二均出现了“银两”作为通货的情况,而白银的大规模流通是在明清时期;材料二中出现了“棉衣过寒”的对话,但中国人普遍使用棉布是在元代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术之后;材料三中出现了“领内帑钱粮”的商人,但中国古代长期实行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在明清时期才有所提升。由此可见,上述事物几乎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并非小说所描写的唐、宋等时期应当出现的。究其原因,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带有作者自身所生活时代的印迹,而材料中的三部作品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其中的描写也就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具体如货币体系、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银两”、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棉衣)过寒,却不是好?”、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可拟定论点小说段落折射出明清社会经济重大变革。关于阐释如材料一二均出现了“银两”作为通货的情况,而白银的大规模流通是在明清时期;材料二中出现了“棉衣过寒”的对话,但中国人普遍使用棉布是在元代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术之后;材料三中出现了“领内帑钱粮”的商人,但中国古代长期实行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在明清时期才有所提升。由此可见,上述事物几乎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并非小说所描写的唐、宋等时期应当出现的。究其原因,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带有作者自身所生活时代的印迹,而材料中的三部作品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其中的描写也就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具体如货币体系、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答案】【示例】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一战中,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一战后,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如俄国的西部领土上出现了芬兰、爱沙尼亚等国家;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捷克斯洛伐克等新的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重创了英法等老牌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综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殖民主义势力;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解析】 【详解】根据图一可得出苏联取代俄国;奥匈帝国分裂等信息,联系所学凡华体系的主要内容,可将论题拟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阐述时,围绕凡华体系的内容及一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进行说明,最后回扣论题,升华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