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上期高2020级高三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轻人,“断亲”现象也就越普遍。那么“断亲”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是一种客观社会事实。“内卷”环境加剧“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同学所替代,致使“断亲”成为必然。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中国开启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现象。家庭成员居住分离,使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断亲”行为。 2022—2023学年上期高2020级高三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轻人,“断亲”现象也就越普遍。那么“断亲”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是一种客观社会事实。“内卷”环境加剧“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同学所替代,致使“断亲”成为必然。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中国开启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现象。家庭成员居住分离,使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断亲”行为。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小家庭独立自主性增强,对传统社会相对紧密的亲戚关系冲击较大。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这种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感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方式,直接冲淡新世代青年群体对亲戚之间礼物馈赠的渴求,并在情感上也降低了对亲戚的心理需要,青年世代“断亲”变得自然而然。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原子化。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00后”时代的日常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也都在互联网中实现。特别是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广大的乡村地区也基本上实现网络覆盖,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共享同一个互联网世界。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这种长辈坚持的社交方式,已经被青年群体逐渐放弃。“断亲”现象因“网络原住民”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节选自胡小武《“断亲”背后的亲缘关系重构》《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6期】材料二:青年群体“断亲”之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将会走向何处?中国人向来重视情谊,这体现在乡野、市井、家国,在一切人与人产生联系的场景之中。也正因这份对情感的重视,类似亲缘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变淡等话题才屡屡引发热议。理性观之,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比如,亲友虽生活在不同时空,但各种“欢乐一家人”的微信群里,莫不是热闹非凡。再如,随着城市家园居住日久,邻里之间确实不再“鸡犬之声相闻”,但周末假期相约露营、抗疫期间彼此关照等,折射的何尝不是温暖关系的崭新回归。越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就会越渴盼温情。只要内心这份情感追寻不变,只要中国社会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变,便会有新的密切关系不断萌芽生长。随着社会经验增长和心智成熟,身为家长的成年人必然遵循亲戚交往的基本伦理,逐渐适应婚后更多亲戚的交往习惯。为人父母后,在孩子哺育、教育、生活、成长等问题方面,大多会形成中国式家长心理。绝大多数中国家长心里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懂礼貌有情商、合群、有朋友,这些心理期盼事实上包含一种“亲缘唤醒”功能,表现为对自己繁衍后代的自我认同,对血缘、亲缘关系有直接认知和生命体验。他们多数会逐渐适应“中国式”家庭亲缘关系规则,逐渐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和亲缘网络,最终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经营和维系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人”字一撇一捺,蕴含着“相互支撑”的智慧。任凭时代变迁,人与人之间始终都需要互动交往、友爱相帮、彼此温暖。为加固这份情感联结创造条件,人人相善其群,延绵千年的中国温情必将在现代社会找到更好的存在方式。(节选自“中廉在线”《当代青年“断亲”现象恐引发亲缘关系恶劣,需警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亲人拉起微信群,邻里之间相约露营、小区住户在抗疫期间彼此关照,这些都展现出了中国社会文化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 B.现代社会的“断亲”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了青年人身上。学缘关系也逐渐取代血缘关系,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C.当如今的青年人有朝一日成了家长,这些包含有“亲缘唤醒”功能的心理期盼自然就会让他们慢慢学会经营亲缘网络。D.传统中国社会常需要依赖亲戚关系取得互助资源,如今人们获得资源的方式更多元,这也成了青年世代“断亲”的原因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断亲”现象可以说是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过程中一种衍生现象。B.材料一对“断亲”抱以一种明显的忧虑,相较而言,材料二的态度更客观理性。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断亲”的问题,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区别。D.虽然互联网让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更原子化,但它其实也可以被用来维护亲情。3.下列选项中,最贴合材料一观点的论据是()A.台湾青年演员魏晖倪因为工作留在北京过年,除了为自己备好“一解舌尖上乡愁”的年夜饭,更与岛内家人早早约好“云上”围炉、拜年。B.在温州农村,婚礼习俗也越来越有文化味了——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披挂着红纱,父母致辞叮嘱传承家训家风,全村乡亲踊跃观礼贺喜。C.“今年读书父母终于不用再帮我向亲戚借钱了。”来自千岛湖学生戴建征接过杭州福彩中心的5000元助学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D.湖南多家教育类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免费开放在线课程,助力“云课堂”的搭建,保障学生在家学习质量。4.中国人一直都看重“同窗”情谊学缘关系。请参照材料一的角度分析学缘关系在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缘由。5.在讨论当下青年人的“断亲”现象时,有人说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就是因为现在的青年人普遍都很自私,对亲情很淡漠。这样的说法不合事实,结合材料进行反驳。【答案】1.D2.B3.C4.①中国古代社会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同窗是比较可靠稳定的社会关系。②当下尤其是内卷加剧之后,青少年社会交往以同学为主,故而学缘关系逐渐占据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③通过学缘关系可以取得生产生活以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这会在情感上加强人们对学缘关系的心理需要。5. ①讨论的“断亲现象”是客观的社会现实,而“厌烦亲戚”则是主观的情感倾向。②“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不合实际,现在还是会有很多青年人会通过微信群、节日聚会等方式来热络亲戚关系。③材料一已经充分分析了青年群体出现“断亲”的原因是多元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这些都展现出了中国社会文化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错误。由原文“理性观之,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比如,亲友虽生活在不同时空,但各种‘欢乐一家人’的微信群里,莫不是热闹非凡。再如……”可知,这些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的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所以并不是“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B.“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错误。由原文“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可知,原文说的是学缘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而非“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C.“……就会让他们慢慢都学会经营亲缘网络”错误。由原文“他们多数会逐渐适应‘中国式’家庭亲缘关系规则,逐渐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和亲缘网络,最终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经营和维系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可知,原文是“他们多数会……”,注意是“多数”,不是全部。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材料一对‘断亲’抱有一种明显的忧虑”错误。两则材料的态度都是比较客观理性的,材料一只是在某些点上,比如“‘断亲’现象因‘网络原住民’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这种话语中隐含有一些忧虑,明显的忧虑无从谈起。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对应文本中“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而其他三项都并非指向“断亲”的现象。A、B.说的是亲情的连接和保持;D.与亲情无关。故选C。【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可知,中国古代社会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同窗是比较可靠稳定的社会关系。根据“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被同学所替代”可知,当下尤其是内卷加剧之后,青少年社会交往以同学为主,故而学缘关系逐渐占据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根据“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可知,通过学缘关系可以取得生产生活以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这会在情感上加强人们对学缘关系的心理需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偷换概念。“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而“厌烦亲戚”则是主观的情感倾向,二者概念不一样。以偏概全。“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过于绝对,只能说部分青年不太爱走亲戚,况且有的是因为距离原因无法经常走动,但还是会有很多青年人会通过微信群、节日聚会等方式来热络亲戚关系。根据“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可知,如今青年群体出现“断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说现在的青年人普遍都很自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蹬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洗菜的人也恼了,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不愿意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注】”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做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够干什么了?”大伯问。“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的老式布鞋。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他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B.小说叙述“我”与女孩因为“卫生”的问题发生争论,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存在矛盾。C.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也反映了时代的伟大进程。D.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小说通过描写女孩的肖像,女孩关织布机的要求,人们关于饭食的揶揄,以及富有生活美的画面,多角度塑造了人物憨厚勤劳的特点。B.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生活琐事与国家、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之处中凸显时代特点。C.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D.小说用“……烧过两三回”“……也许五年……”描写战争,写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8.孙犁曾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篇小说中,“女孩子”的哪些特质让孙犁怀有崇拜之情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回答。9.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山地回忆》的“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B7.D8.①在战乱、严冬、贫穷的恶劣环境中,女孩仍然注重良好的卫生习惯,且富有生气和活力,保持了做人的基本尊严,没有被战争和苦难的生活摧折。从女孩在严寒天气洗菜并为“我”在上游洗脸弄脏水而生气,以及女孩伶俐的语言等可以看出。②女孩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如女孩要求买织布机织布,“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③女孩善良淳朴,关心子弟兵,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从女孩给“我”做袜子、做饭可以看出。④女孩乐观积极,渴望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充满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9. ①《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②《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③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B.“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存在矛盾”理解错误。“我”与女孩因卫生问题发生争论的情节,重在刻画女孩泼辣的性格,而争论本身正是革命队伍与老百姓之间关系密切的表现。也是女孩为了和“我”说话并帮助“我”故意这么做的。由“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可见,革命队伍和老百姓是军民鱼水之情。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从侧面……”理解错误。“……烧过两三回了”写出了敌人对老百姓的残忍,“……也许五年……”写出了抗战时间的漫长。这些描写,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属于正面描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洗菜的人也恼了,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可见,女孩在严寒天气洗菜并为“我”在上游洗脸弄脏水而生气,以及女孩伶俐的语言等可知,在战乱、严冬、贫穷的恶劣环境中,女孩仍然注重良好的卫生习惯,且富有生气和活力,保持了做人的基本尊严,没有被战争和苦难的生活摧折。由原文“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可见,女孩要求买织布机织布,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可见女孩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由原文“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大人做一双”“我给你做”“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可见,女孩给“我”做袜子、做饭,表明女孩善良淳朴,关心子弟兵,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由原文“‘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可见,女孩乐观积极,渴望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充满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山地回忆》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我”和女孩在河边“争吵”、帮助女孩父亲贩枣、女孩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这篇小说淡化叙事因素,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它不像传统小说中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在叙事方式上,它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连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文章是抗战背景,却并没有写战争的硝烟战火,而是而是描写饶有趣味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敌后百姓们过着的艰苦却依然乐观的生活,来反映抗战必胜的信心。比如描写“我”和女孩因为洗脸和洗菜的“不打不相识”,大伯的调侃“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等,这些有趣又温馨的生活场景使得文章呈现出一种善良美好的情致,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根据“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蹬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洗菜的人也恼了,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做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可知,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有谅毅者,辨士也,大王可试使之。”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 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行之无所敢疑。”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之便于体,膳啖之赚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四》,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行之/无所敢疑B.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行之/无所敢疑C.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行之/无所敢疑D.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行之/无所敢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B.“愿大王无绝其欢”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绝”字含义相同。C.“若使有罪”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若”字含义不同。D.“受其币而厚遇之”与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者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攻打魏国夺取宁邑后,诸侯都去祝贺,但赵王派去祝贺的使者往返三次都没有得到通报接见,这让赵王忧心忡忡。B.在赵王身边的人推荐下,谅毅接受赵王的命令前往秦国,最终谅毅不辱使命,成功地完成了赵王交给他的任务。C.秦王在接到谅毅的献书后,并没有马上接见谅毅,而是派使者告诉谅毅自己的想法,在得到让其满意的回答后才接见了谅毅。D.谅毅以“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做比喻,目的是劝说秦王不要伤了叶阳君、泾阳君的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2)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14.为什么秦王开始多次拒绝接见赵使?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说明。【答案】10.A11.B12.D13.(1)我们前往祝贺却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2)大王扩大土地到安邑,诸侯都来祝贺,敞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14.①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秦王;②秦王想借机让赵国杀掉赵豹、平原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怎么敢难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请允许我们奉命实行,不敢有什么怀疑的地方。“大王”是“难”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CD;“若有以令之”的主语是“大王”,“请奉而行之”的主语是“赵国”,应在两句中间断句,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愿大王无绝其欢”的意思是: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绝,断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意思是:并不是他擅长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绝,横渡。C.“若使有罪”的意思是:如果使臣有罪过。若,如果。“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意思是: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若,像。D.“受其币而厚遇之”的意思是: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之,代词,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做比喻”错误,应是“类比”,并非比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我们前往祝贺却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2)大王扩大土地到安邑,诸侯都来祝贺,敞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可知,秦王开始多次拒绝接见赵使一是因为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秦王,二是因为秦王想借机让赵国杀掉赵豹、平原君。参考译文:秦国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诸侯都去祝贺。赵惠文王也派使者前去祝贺。使者往返三次没有通报接见。赵惠文王很忧愁,对左右的人说:“凭借秦国的强大,夺取宁邑以后,就将制裁齐国、赵国。诸侯都去祝贺,我们前往祝贺却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左右的人说:“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报接见,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有一个叫谅毅的,是能言善辩的人,大王可以派他去试试。”谅毅亲自接受赵王的命令前往。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书信说:“大王扩大土地到安邑,诸侯都来祝贺,敞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不敢安闲住着,派臣下捧着礼物三次来到大王的宫廷,可是使者没能得到通报召见。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处。”秦王派使者告诉谅毅说:“我所要求赵国的,大事小情都要听我的话,那么我就接受送来的书信财物。如果不听从我的话,那么使者就回去吧。”谅毅回答说:“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怎么敢难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请允许我们奉命实行,不敢有什么怀疑的地方。”这时秦昭王才接见赵国使者,说:“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寡人。如果赵国能杀掉这两个人,那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杀,请让我现在率领诸侯在邯郸城下接受你们的命令。”谅毅说:“赵豹、平原君,是我们君王的亲兄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两个弟弟一样。大王用孝友之情治国闻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弟满意合,没曾有什么不分给叶阳君、泾阳君的。叶阳君、泾阳君的车马衣服,没有不和大王相同的。臣下听说这样的话:‘鸟巢倾覆毁坏了鸟蛋,凤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敝国君主报告,敝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秦昭王说:“好。不要让他们从事国家政事。”谅毅说:“敝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秦王这才高兴,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浑大夫赴丰州 刘禹锡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故吏来辞辛属国①,精兵愿逐李轻车②。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③。【注】①属国:汉官名。此以辛武贤父子借指浑家父子。②李轻车:汉代李蔡,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弟。③牡丹花:长安浑家宅以牡丹花著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凤凰衔诏,旌旗招展,直观地描绘出了浑家受荣宠的盛大场面,“又见”一词更是写出浑大夫家承世勋,门第显赫。B.“故吏来辞”写出了浑大夫与同僚的关系融洽,“精兵愿逐”则暗示浑家乃著名将门威望极高,战士们愿随从戍守征战。C.颈联运用虚写,作者想象友人此去会受到边疆异族首领的顽强抵抗,也从侧面赞场了友人顶风冒雪与敌人斗争的英勇豪情。D.本诗是诗人为友人赴任前送别所作,却没有直接表达二人的离别之情,而是以叙述为主,融抒情于叙事,豪放中带有婉约。16.诗歌尾联人们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5.C16.①明年春天美景到来,却没人再唤我一起赏玩牡丹了,由前三联的宏大场面转入细节的描写,情感突然一变,使得诗意完全不同,别开生面。②借浑家牡丹闻名于长安,表达对友人家世显赫的赞美之情;③明年春好却不能再来欣赏牡丹,在矛盾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伤感和不舍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作者想象友人此去会受到边疆异族首领的顽强抵抗”“与敌人斗争的英勇豪情”错。此联是想象边疆的异族首领前来迎接,从侧面写以浑家的荣威,必使得边塞安服治下和谐。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尾联“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意思是浑大夫离开后,明年春天美景到来,却没人再邀约我一起赏玩浑家的牡丹花了。 一、笔锋一转,别开生面。由前三联的宏大场面转入细节的描写,前六句赞颂浑大夫的家族荣誉和镇守一方的功勋,尾联情感突然一转,以遗憾之意传达离别之情,使得诗意完全不同。二、巧妙地通过“看牡丹花”来写浑家牡丹闻名于长安,以此来表达对友人家世显赫的赞美之情;三、巧借矛盾心理抒情。写浑大夫离开后,无人邀约作者共赏浑家牡丹,惋惜中寄寓着深情,明年春色再好却不能再来欣赏牡丹,在这矛盾和遗憾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限伤感和依依不舍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离家之远和客居之久,深沉地表达了暮年的漂泊之苦。(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3)古人常用“行人”指漂泊在外的人,借以表达羁旅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行人”就是此意。【答案】①.万里悲秋常作客②.百年多病独登台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⑤.郁孤台下清江水⑥.中间多少行人泪(示例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示例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常、作、溺、郁、芜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文文字运用Ⅰ(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广州的黄埔区历史悠久,不说别的,隐藏在都市里的幸福里、融德里、迳下村、深井村,一个个①的村落,就够你伸大拇指。无论你冲着一座古塔、一座古祠,还是一棵老树走去,都会找到你的惊奇与惊喜。这不,顺着一条莲花溪,无需询问,就到了莲塘村。莲塘村有五个大花瓣似的莲花溪,让“莲塘村”这个名字②。也就是说,无论顺着哪一条进来,都不会走错。莲蓬一直拥挤到老桥边,再挤就挤到桥上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周敦颐的莲塘村人爱这里开得又大又鲜亮的莲花。你看他们刻于黄蜡石上的话语:根扎污泥终不染,洁身自好永流芳。还有刻于陈公祠前面的:德如莲藕心永明,道似莲花不染尘。刻于戏台边上的:一身正气如莲洁,两袖清风比荷轻 。荷花成了村子的主题,也成为村子的象征。莲塘人选择了莲塘,莲塘就成了最好的去处。他们总能在这里找到乐趣。你看,有人在洗涮,有人在垂钓,有人在谈天,有人在耍闹。抬眼间,莲蓬中又绽开一枝枝③的嫩荷,它们都具有自己的身高优势,有的像静雅的蜡做的雕塑,有的像灵动的水中芭蕾。蜻蜓和彩蝶飞舞其间,逗引出一串脆亮的叫唤。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古色古香②名副其实③亭亭玉立19.①莲塘村的人爱莲花,②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周敦颐,③莲塘村的莲花开得又大又鲜亮。20.①三个“刻于”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鲜明,说明关于荷花的诗句无处不在,荷花成了村子的主题和象征:②引用村民们刻在黄蜡石上、陈公祠前、戏台边的话语,写出人们对荷花的喜爱,并且含蓄典雅,增加了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形容村落的古朴、雅致,可用“古色古香”。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②处,语境指莲塘村有五个大花瓣似的莲花溪,名字与实际相符,可用“名副其实”。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含褒义。③处,语境形容荷花挺拔美丽,可用“亭亭玉立”。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主干单独成句,本句主干句是:莲塘村的人爱莲花。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把“莲塘村人”的定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周敦颐”,独立出来,单独成句;把“莲花”的定语“这里开得又大又鲜亮”独立出来,变为“莲塘村的莲花开得又大又鲜亮”。最后按照逻辑梳理句序,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用好代词和关联词。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刻于黄蜡石上的”“刻于陈公祠前面的”“刻于戏台边上的”三个“刻于……”排列起来,形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烈;内容上,三处刻字都是关于荷花的,随处可见,与“莲塘村”的名称相符合,荷花成了村子的主题和象征。“根扎污泥终不染,洁身自好永流芳”“德如莲藕心永明,道似莲花不染尘”“一身正气如莲洁,两袖清风比荷轻”这些诗文都是引自村民们的石刻,运用了引用修辞,诗文内容含蓄典雅,赞美荷花的品质与精神,彰显人们对荷花的喜爱;同时,引用诗文增添了文学色彩,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二)语文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两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很多,有三种主要原因无法避免。第一,①,它们和我们一样也需要食物,而它们“吃喝拉撒”都在食物上,就导致了食物腐败;第二,除了微生物,食物内部含有的各种酶类会分解食物;第三,空气中的氧气会导致食物氧化。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只感官品质大大下降,营养价值大大流失,安全性也会降低。如果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②,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冷藏是我们保存食物很常用的方法。在低温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在低温下慢,繁殖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食物内部酶的活性以及其他化学反应速度都减慢了,就像动物进入冬眠一样,食物的腐败变质速度大大降低,食物就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了。不过,虽然低温保存基本不会损坏食物的营养素,但营养素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③,尤其是没有厚实的皮包裹的水果,比如草莓等各种莓类。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吃喝拉撒”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B.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C.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语,离题万里”。D.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A22.①食物表面有不少微生物;②不仅会引发疾病; ③所以水果最好现买现吃/所以水果不能长时间存放。【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吃喝拉撒”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强调。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讽刺或否定。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上文内容可知,这里是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之一,结合下句“它们和我们一样也需要食物,而它们‘吃喝拉撒’食物表面有不少微生物都在食物上,就导致了食物腐败”和“第二,除了微生物”可知,是微生物的“吃喝拉撒”都在食物上,导致了食物腐败,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食物表面有不少微生物”。第二空,结合下句“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可知,是先生病,严重了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不仅会引发疾病”。第三空,结合上句“但营养素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和下句“尤其是没有厚实的皮包裹的水果,比如草莓等各种莓类”可知,因为营养素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特别是像草莓等各种莓类水果,不能长时间存放,就应该现买现吃,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所以水果最好现买现吃”或者“所以水果不能长时间存放”。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袁隆平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袁隆平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老先生为我们绘就的世界大同愿景,给出的和谐万邦方案。适逢盛世,无论是从袁隆平院士水稻覆盖全球梦到吴孟超院士毫无保留的分享,还是中国向全球供应疫苗的担当,无不体现这样的理念: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有“博爱”情怀。回看历史,总有愿意将自己给出去的人: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解救贫穷垂死者的路上驱驰,从塞尔维亚到印度,建起一座座“仁爱传教会”;“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四个月完成300余次手术……看今朝,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让国人吃上米饭;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他们将不竭的爱全心捧出,照亮世界,也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筑牢了精神基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有大国担当精神。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乘着世界持续强劲发展之风崛起的中国,扮演着担当的角色。你看:中国无国界医生、维和部队、抗疫救援队……他们远离桑梓,只为护佑全球和平安宁;你看: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在东南亚一带延展,只为让周边发展中国家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多边主义”“绿色发展理念”“中国方案”……只为给全球发展瓶颈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助推全人类拓展发展空间,构建起牢不可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有开放的胸襟。不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这是任正非的清醒理智,也是他的国际视野和开放胸襟。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吴孟超一口答应日本医学代表团拍摄他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的要求……揆诸苍穹之下,总有人一味求“异”,竭力奉行“单边主义”,挑衅“多边主义”;大力为“霸权主义”开路,打压“一带一路”……此时,我们在挞伐“求异者”之时,也不要忘记巴尔扎克那句话“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极少数不和谐的声音就像那朵凋零的花,并不能影响春天的到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世界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世界人民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我盼望世人以博爱情怀为羽,以共融共享为翼,勇担大国责任,同世界携手,定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日臻完善,绘就人类同心向好,美美与共的新时代画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第一句表明表明袁隆平先生高远的理想、仁爱之心;第二句表明袁隆平先生为国为民的责任与担当,是内心的悲悯与对幸福的守望,是不曾改变的初心和梦想,这梦想可以理解为目标、方向、愿景;第三句强调实践出真知,面对未知的世界,面对科学的天地,我们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我们要去亲历社会,去尝试、去实践;第四句强调追求身体、精神、情感健康的重要性。当然,只要有合理联想,均可作为本次作文的立意。由此,我们可以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如何获取事业的成功?再联系写作任务“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以及写作者的身份“当代青年”,可以确定写作方向: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当代青年应该如何树立理想、躬行实践?“我们的事业”如何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远大的理想、正确的目标、实践的能力、乐观的情怀、健康的体魄、高尚的精神、健康的情感等,都是“我们的事业”成功的基石。在写作中,要尽可能地表达这些“基石”之间的逻辑关系,力求文章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修身实干,不负韶华。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修身实干,不负韶华。其次列举范仲淹、杜甫、鲁迅等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例子论证理想为炬,方能照亮人生,驱散茫茫黑暗。然后列举天才少年曹原攻克困扰人类百年的石墨烯技术难题,面对国外优越条件诱惑毅然拒绝,坚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例子论证修身为基,方能充盈内心,不忘国家之恩。再次列举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天路”的例子论证实干为剑,方能迎难而上,抵达人生之巅。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当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躬行实践,肩负民族复兴的大任。立意:1.当代青年树立高远的理想。(名言一)3.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可能。(名言二)4.初心不改,方能梦想成真。(名言二)5.成功的基石是实践的能力。(名言三)6.实践出真知。(名言三)7.成功的基石是乐观的情怀、健康的体魄、健康的情感等。(名言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