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ID:83565584

大小:17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L.M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6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7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8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9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5-2016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高三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②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③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17- 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17-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成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英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17- 先生之墓”。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推其余力,葬内外亲推:推广施行B.其友罗适持节本路持节:奉命出使C.庭筠适应格,所亲咸劝之适应:适合;符合D.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靳:吝惜;顾惜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将往从焉于是余有叹焉B.人而无行吾尝跂而望矣C.庭筠其季也灭六国者六国也D.而敢欺君乎其皆出于此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中行是深受胡瑗赏识的得意门生,他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虽然没有成为朝廷量臣,却以自己高洁的操守得到了家乡人们的尊崇。B.徐中行屡次拒绝举荐,有人怀疑他借此邀取名声,他却认为美好的品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不能因此就觉得有资格入朝为官。C.徐中行的小儿子徐庭筠行为有点迂腐,然而为人耿直,不违初心,既不喜奉承阿谀,更不愿担任朝廷冗职,后与父亲并称“二徐先生”。D.徐中行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他的曾孙徐日升也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徐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至少六代不绝。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3分)译文:(2)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译文:(3)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7-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元】卢挚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8.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答:9.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这两句的妙处。(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2.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受苦,自我牺牲精神的诗句是“,”。3.《阿房宫赋》文中一再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重蹈覆辙的句子是“,。”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梅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①梅梅端来一盘甜点心和两个小成面包,这还是她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时钟敲过九点。在店铺后面,梅梅坐在我对面,味同嚼蜡地吃着。缅怀过去,梅梅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惆怅之情。在柜台上那盏昏暗的油灯下,她显得憔悴多了,苍老多了。很明显,那天晚上梅梅特别怀念当年的生活,似乎这些年来她的年龄一直静止不动,时问也根本没有流逝,直到那天晚上回首往事,时间才又流动起来,她也才开始经历姗姗来迟的衰老。②梅梅直着腰坐在那里,神色凄然。她谈起上世纪末大战以前我们家绚丽多彩的田园生活。她回忆起我妈妈。“她跟你长得一模一样。”-17- 梅梅说。而我真的相信她。我坐在梅梅对面,听她说话的口气,有时挺有把握,有时又含含糊糊,似乎在她的回忆中有许多是不可信的传闻。她说,战争期间我父母背井离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马孔多落下脚来。为逃避兵祸,他们到处寻找一个又兴旺又静谧的安身之处,听人家说这一带有钱可赚,就找到这里。那时候,这儿还是个正在形成的村落,只有几户逃难的人家。他们竭力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恪守宗教习俗,努力饲养牲口。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①。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就动手重建家园。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梅梅不厌其详地追忆这些细节,谈到各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恨不得让它们都重演一遍,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为此她很伤心。她说:“一路上,倒也没遭什么罪,从没缺吃少喝。”就连那几头牲口也在蚊帐里睡觉。这倒不因力爸爸是个疯子,或是有钱没处花,而是因为妈妈是个大慈大悲的人,特别讲究人道。她认为,在上帝看来,保护人不受蚊虫袭击和保护牲口不受蚊虫袭击,同样都是天大的好事。不管走到哪儿,我父母总是带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碍手碍脚的东西。箱子里装着祖辈的衣服,这些老人早在我父母出生以前就去世了,他们的尸骨即使掘地几十米也未见得能找到。盒子里的炊具早就没人用了,是我父母的远房亲戚传下来的。甚至还有一个装满圣像的箱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用这些圣像搭起一座家用的神坛。③梅梅回忆往事,不胜凄怆。看起来,她似乎把时光的流逝看成是个人的损失。她那被回忆揉碎的心灵在想:倘若时光静止不动,她岂不是还在路上游逛吗?长途跋涉对我父母来说固然是一次惩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像过节一样。④她说:打那以后,事事就都不遂心了。上世纪末,疲惫不堪的一家来到刚刚出现的荒村——马孔多,对刚刚遭到战争破坏的往昔美好生活还恋恋不舍。梅梅想起了刚到这儿时我妈妈的情况。她偏着身子骑在一头骡上,挺着个大肚子,面色焦黄,两只脚肿得沾不了地。我爸爸心里恐怕也不太满意,可他还是不顾风险浪恶,预备要在这儿扎下根来,等着妈妈临盆。在跋涉途中,孩子在妈妈腹内逐渐长大。然而越是临近分娩,死神离妈妈也越近。⑤灯光照出梅梅的侧影。她那印第安人特有的粗犷神情,像马鬃或马尾一样浓密平直的头发,让她看上去就像一尊正襟危坐的神像。坐在店铺后面这间热气腾腾的小屋子里,她的面色发青,好似幽灵,说起话来,恰如神在讲述自己如何饱经人间沧桑。我过去从没有和她接近过。可是这天晚上,她突然如此诚挚地向我表露出亲切的感情,我感到一种比血缘关系更牢固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一起了。⑥-17- 梅梅暂时不说话了,一片愁云悄悄地遮住了她脸上的光彩。我明白了,为什么梅梅想起我们家先前的生活,显得那么留恋。如今,生活起了变化,日子好过多了,马孔多变成了喧闹的集镇。钱多得花不了,每逢周六晚上,人们都可以在镇上大肆挥霍一气。然而,梅梅对美好的昔日还是感到恋恋不舍。外面在大肆挥霍金钱,而在店铺后面,梅梅依然过着枯燥乏味、不为人知的生活,白天守着柜台。⑦“小买卖做得怎么样?”我问。⑧梅梅笑了笑。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她笑得很笨,似乎平时难得一笑,连怎么正常笑也忘得一千二净了。“就那样。”说着,她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沉默了,真教人捉摸不透。我想我该走了,把盘子递给梅梅。只见她站起身来,把盘子撂在柜台土。从柜台那儿她瞧了我一眼,又重复了一句:“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刚才我坐在背灯影的地方,灯光从背后照过来,脸模糊不清。梅梅在谈话的时候,准是没看清楚。她走过来,又坐下了。⑨她又追忆起妈妈刚到马孔多的那几天。妈妈一下骡子,就坐到一把摇椅上,一连三个月没动窝儿,饭也懒得吃。她感到死亡正从脚底板朝上蔓延。分娩的那天到了,临产的阵痛使她陡然振作起来。她自己站起身,然后由别人挽着她走完从走廊到卧室这二十步路。从摇椅到床边的这段路途,她经受了几个月长途跋涉中没有经过的痛苦、折磨和刑罚。但是,在了却一生中最后一个心愿前,她终于去到了应该去的地方。⑩梅梅说,妈妈一死,爸爸完全绝望了。他记得一本书上讲到过,亲人去世了,应该种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于是他在庭院靠墙根的地方种了一株茉莉。⑪有几次,我觉得梅梅说着就掉眼泪了,可最后,她还是忍住了。她又笑了笑,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温柔的表情。她身子朝前一倾,似乎已经在心中理清了这笔痛苦的孽债,并且发现在美好的回忆中,总还是得大于失吧。她又笑了,脸上又现出原来那种宽厚、调皮的亲切劲儿。(节选《枯枝败叶》,有删改)【注】①金羊毛:希腊神话中一只会飞的公羊克律索马罗斯身上的毛,不仅象征着财富,更象征着对幸福的追求。1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5分)答:12.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5分)答:13.请结合小说内容,完成下列两题。(6分)(1)小说在第②段和第⑧段两次提到梅梅说“我”和“妈妈”-17- 长得一模一样,这在文中有何作用?答:(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答:14.在这篇小说中,提到“马孔多”这个小镇状况的内容只有寥寥数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发展史,能否给我们带来较为重要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8分)答: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泥淖/船棹搭档/挡箭牌引吭高歌/沆瀣一气B.果脯/苗圃桂冠/冠心病力能扛鼎/提纲挈领C.内讧/豇豆炮烙/炮羊肉掷地有声/鳞次栉比D.恪守/咯血熨帖/熨衣服言简意赅/垓下之围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爆料焦燥副食品神采奕奕耳濡目染B.勘察奇葩强迫症独辟蹊径罄竹难书C.炫目折腾灯芯绒为虎附翼声名鹊起D.羞赧严竣一溜烟积重难返蔚为大观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4)(3分)A.影片讲述邓小平75岁徒步登黄山的故事,用平实的镜头表达了邓小平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浓烈情感,大量航拍镜头将黄山美轮美奂的景色收入画中。B.在乌克兰危机中,一场准代理人战争已经开始,关于欧洲面临一场战争威胁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也绝非小题大作,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C.“我邪到修鞋上面了,心里就想修鞋。”河南新蔡县68岁修鞋匠时美龙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湛的手艺,用自己亲身经历诠释了将勤补拙的真理。D.提姆纳峡谷六千多年前见证了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科技突破——-17- 铜的冶烁,这项技术今天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在考古学家眼里却是空前绝后的突破。18.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①这个春节长假,手机上抢红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开阔了眼界。②在家人团圆、以及亲友聚会等场合,总有人低着头,双眼紧盯屏幕,频频滑动指尖抢红包。③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④这样的春节,未免本末倒置,也未免得不偿失,抢红包、刷微信不应成为生活的主题。⑤春节长假过半,不少人又得准备踏上漫漫的归程。⑥趁着长假的尾巴,请放下手机,给父母妻儿得到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吧。序号修改19.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给“生态文学”下一个定义。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①生态文学的最高价值是生态系统整体利益。②生态文学的一个目标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③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是生态整体主义。④生态文学的另一个目标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答:20.某中学的一间高三教室里,四壁各贴着一个字,分别是:“竞”、“静”、“净”、“敬”。请你给这四个字重新排序;然后说明理由,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1)排序:(2)理由: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17- 一位原本整天忙碌的名人,病中闲暇,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他就感叹对方家里的桂花很香,主人说,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这样。“你家不是刚装修吗?”他问道。主人一脸疑惑:“没有啊,你来过我家好多次,怎么会这样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每次来去匆匆,脑子里都是工作,只是因为现在闲了下来,他才能在朋友家中第一次闻到桂花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7- 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2.答案:C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3.答案:B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推”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符合语境。B项,“持节”见《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符合语境。C项,“适应”是两个词,“适”是“恰好;恰逢”;“应”是“适合;符合”。答案错误。D项易从上文推出。符合语境。5.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前者代词,可译为“他”;后者助词,可不译。B项,前者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后者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或不译。C项,二者均为助词,表判断语气。D项,前者助词,可译为“吗”;后者助词,可译为“吧”。6.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题思路】此题四个选项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考生需对照选项与原文,仔细加以分析比较,找出表述不准确的的地方。A项,“深受胡瑗赏识”于文无据,从第1段看,徐中行的学问主要来自刘彝的转授,与胡瑗缘悭一而。B项,出自对徐中行话语的概括:“人而兀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C项,难点在于“有点迂腐”,这可以从“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一句看出。D项,难点在于原文说“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但其实从徐庭筠的作为和品行来看,他更有父风。-17- 7.(1)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2)当时章悖、蔡京等人窃夺国家大权,几乎放逐了所有的有德之士,徐中行每次一听到这样的命令就会落泪。(3)平素家居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欢喜之时没有开玩笑的话,不注重外貌的修饰,不随便评论别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题思路】每个词1分,语句不通顺适当扣分。(1)“葺”:修理。“竞日”:整天。“造诣”:所达到的境地。(2)“窃”:窈夺。“窜逐”:流亡,放逐。“且”:几乎,差不多。“辄”:总是,就。(3)“居”:平素家居。“缘饰”:修饰。“臧否”:褒贬;评论。8.(1)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同、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2)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题思路】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二字着手;以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回答得全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9.(1)诗人运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的主旨。(2)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为完整绵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思路】“赏析”多可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考虑,这4个角度各占1分。手法上答对比(“暮霭”与“空翠”之间)也可适岩赋分。10.: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1.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思路】本试题仍采用两组任选的形式出现,但同时增加情景填空式,难度适中。11.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梅梅之回忆,主要叙述了战争期间“我”-17- 的父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定居马孔多的艰难历程,表达了梅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惆怅,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忧悔、厌倦与无奈之情。【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题思路】这篇小说的叙述主体是梅梅,需要点明;“艰难历程”是叙述重点,“今昔对比”是情感重点。12.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执着追求幸福的人。他们勤毅顽强,坚忍不拔;重视传统,非常守旧;热爱家庭,善待生灵;崇尚节俭,敝帚自珍。【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所以可以不作分析。“追求幸福”可从“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这一句看出。“勤毅顽强”可从“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这一句看出;“坚忍不拔”可从母亲经受的苦难看出。“传统守旧”可从“圣像”、“神坛”看出。“热爱家庭”可从父亲对母亲的怀念看出;“善待生灵”可从母亲对于牲口的态度看出。“崇尚节俭”可从“祖辈的衣服”和“盒子里的炊具”看出。13.(1)结构上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引起梅梅对“找”的母亲和过去生活的回忆;内容上强化了梅梅对“我”的母亲的眷恋和对过去生活的缅怀。(2)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化虚为实,“惨笑”本是一种神态,这里却成为一种可以折叠收藏的物品,从而表现了梅梅即使惨笑也异常僵硬的情态,深刻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悲凉。【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题思路】(1)作用多从内容、主旨、结构等角度去谈。这里从“事”与“情”这两个方面作答比较简明。(2)这一句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相似,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但从拟物的角度去解释也可以。赋分时不必考虑文学术语的运用,能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清楚即可。“物品”、“僵硬”、“苦闷”是三个关键词,需要着重把握。14.(1)马孔多原先是一座静谧的荒村,社会习俗传统而保守,但具有发展潜力;现在却成为一个喧闹的集镇,物质充裕而精神贫瘠,挥霍之风盛行。(2)【角度一】马孔多从荒村发展为集镇,从物质匮乏发展为物质充裕,靠的是先辈勤劳节俭的精神。如果一味挥霍浪费,那么再多的财富也会坐吃山空;所以必须建市合理的消费观。【角度二】马孔多从贫瘠的荒村发展为富裕的集镇,靠的是先辈艰苦奋斗、白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丧失这种精神,一个社会便会失去它前进的动力,势必逐渐没落,为历史所抛弃。-17- 【角度三】马孔多从静谧之乡发展为堕落之地,这是主人公梅梅所深感痛惜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缅怀先辈,富不忘本,继续保持以前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把握新的机遇,取得更大的发展。【角度四】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不能丢掉自己的梦想。一个富裕的社会,还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富裕时代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建构能够传之久远的生活方式。【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注重个性化阅读,可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去作答。第1问2分,答题时要注意梳理马孔多的历史变迁。第2问6分,答题时要注意将马孔多的发展状况与人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角度一满分为3分,角度二满分为4分,角度三满分为5分,角度四为6分。15.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nao/zhao、dang/dang、hang/hang;B项,fu/pfi、guan、gang;C项,hang/jiang、pao/bao、zhi;D项,ke/ka、yu/yun、gai。16.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应为“焦躁”;C项,应为“为虎傅翼”;D项,应为“严峻”。17.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应为“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B项,符合语境。“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已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注意与“刻不容缓”的区别,该词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C项,应为“天道酬勤”指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将勤补拙”指以勤奋弥补笨拙。句子并没有表现“拙”的内容。D项,应为“史无前例”,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18.①“开阔”改为“开”。②删去“以及”或顿号。④“春节”后面加上“过法”;或改为“这样过春节的方式”。⑥删去“得到”。【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17- 【解题思路】①表意不明。“开阔眼界”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开眼界”指看到美好的或新奇珍贵的事物,增加了见识。②顿号与“以及”重复,只能保留其中一个。④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中心语。⑥句式杂糅。19.【示例】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题思路】首先要注意短句的次序,要按照逻辑重新组合,由“思想基础”到“最高价值”,然后由“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其次要建构一个恰当的句式:“生态文学是……的文学”。最后要选择各个短句中最主要的信息加以组合,同时要注意长句的语法正确。20.【示例】(1)静、净、敬、竞。(2)“静”是态度,可以奠定梦想基础;“净”是前提,可以打造优美环境。“敬”是至诚感人的品格,是携手并进的铺路石;“竞”是勇往直前的航标,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扩展语段”、“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思路】排序2分,理由4分。排序并无固定先后,而以“静”、“净”、“敬”、“竞”为佳。这四项都是实现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一侧重心境,一侧重环境;一侧重在群体中和谐共处,一侧重从群体中脱颖而出。其他排序可适当赋分,关键在于后面的理由要言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示例中运用了对偶、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21.【立意说明】本题重在能够辩证分析问题。角度可以很多,如:(1)动与静。生命在于运动,所谓“生无所息”;但也在于宁静,这才能对人生有更深的体味和积淀,所谓“静水流深”。(2)忙与闲。忙可以使人充实,闲可以使人优雅;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塑造更完美的人生。(3)远与近。追逐远处的梦想,人会志向高远;体悟近处的哲理,人会淡泊宁静。(4)事业与生活。铸就绚烂事业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生活;营造静美生活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事业。(5)熟悉与陌生。熟悉的事物,会因为自己的熟视无睹而变得陌生;陌生的辜物,会因为专注的凝视欣赏而变得熟悉。(6)身边的美丽。人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发现美的心灵和情韵。其他角度如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亦可。-17- 【文言文参考译文】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今福州市)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困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荻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他的朋友罗适奉命出使两浙路,推举他来代替自己(的职位),又率领掌管督察郡国的部使者用隐居遗才的名目加以举荐。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知府李谔又用“八行”(八种品行,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的名目加以举荐。当时章悖、蔡京等人窃夺国家大权,几乎放逐了所有的有德之士,徐中行每次一听到这样的命令就会落泪。一天,他离开(家乡)前往黄岩,拜会亲友,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全部毁掉,戴着头巾,拄着拐杖,来往于委羽山中。有人质问他是拿回避举荐来邀取名声,徐中行说:“人如果没有品行,那就与禽兽没有两样了。假如我得以凭借八行的名目应允举荐的话,那么那些不被举荐的人难道就不算是人类了吗?我正是要回避这样的名声,并非是邀取名声。”那个人羞愧地走了。陈璀被贬谪到台州,听说了他的名声,与他结交,等到他去世,就记录下他的事迹,认为他与山阳徐积累齐名,称他为“八行先生”。徐中行有三个儿子,徐庭筠是他的小儿子,从少年练习科举文章起就有志向和操行,侍奉父母兄长孝顺友爱出于天性。守孝的时候曾因为过度哀伤而损害健康,等到守孝期满,脱去丧服,有十多年还是不能抑制情感而去娶妻。秦桧当权的时候,科举考试喜欢奉承献媚,试题问到如何歌颂南宋中兴的事情,徐庭筠感慨地说:“现在难道是歌颂的时候吗?”就陈述了现在不值得歌颂中兴的五条原因,看到文章的人责备他,徐庭筠说:“我想要不撒谎,却敢去欺君吗?”黄岩县尉郑伯熊被代替官职要离开的时候,向他请教,徐庭筠说:“-17- 富贵容易得到,名节难以坚守。希望你安于时运,顺应变化,提倡社会道德风尚。”郑伯熊接受了他的建议,最终成为有名的大臣。有诏书要求举荐曾经五次担任礼部官员的人,将会给予祭祀五岳之神庙宇的官职。徐庭筠恰好符合标准,亲近的人都劝他去试试,徐庭筠推辞说:“我曾经草拟过秘密的奏章,认为祭祀五岳之神庙宇的职位坐食俸禄,毫无用处。我已经在心里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了,怎么可以自己去做这个官呢?”他的学问以“诚”、“敬”为主,夜晚一定要先上床而后脱去头巾,早晨一定要带上头巾而后起床。平素家居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欢喜之时没有开玩笑的话,不注重外貌的修饰,不随便评论别人。一听到别人微小的优点,就记下那个人的姓名。遇到饥寒交迫的人,就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一点也不吝惜。他租房居住,不曾为此忧伤。尤袤担任知府的时候,去信表示敬意。一天,他坐着有帷幕的车子遍访旧友,往返数月。回来之后感染了轻微的疾病,端坐着,闭上眼睛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五岁。乡里的人都崇敬他,因为他们父子都是隐居避世,就称呼他们“二徐先生”。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常平使者朱熹巡行所属部域,在墓前参拜瞻仰,所题写的诗中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的句子,并且写大字来表彰,道:“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徐庭筠的两位兄长徐庭槐、徐庭兰,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徐庭筠的孙子徐日升,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到这时徐家诗书不绝已经六代了。(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