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5455

大小:2.10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常德市一中2023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水平检测试卷地理试卷(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我国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急需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从图中看出,该厨余垃圾系统是以厨余垃圾作为自动处理系统的原料,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发电和生产沼气,因此,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读图可知,废渣是无法用来生产沼气的,A错误;有机渣可以用来提取生物油脂,进而制成工业油脂,B错误;有机渣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进而产生废渣,C正确;有机渣可以用来生产沼气和提取生物油脂,所以生产沼气是在有机渣之后,其属于有机渣的产物,D错误。故选C。 【点睛】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通天河七渡口位于长江上游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处,属于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该地区的草地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出现荒漠化趋势。下图为通天河七渡口月平均风速和起沙风频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通天河七渡口的风沙侵袭()A.秋季最轻B.冬季最严重C.频率大致与风速呈正相关D.呈单峰变化4.除风速以外,影响通天河七渡口风沙侵袭季节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和降水B.地形和风向C.风向和气温D.降水和地形5.治理通天河七渡口风沙侵袭的有效措施是()A.营造防风林,降低风速B.设置沙障,人工种植恢复植被C.加强监测预警,减少风沙危害D.截流长江水源,实施人工补水【答案】3.C4.A5.B【解析】【分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通天河七渡口的风沙侵袭频率大致与风速呈正相关,C正确;风沙侵袭夏季最轻,春季最严重,AB错;风沙侵袭频率在春季以及秋末有两个波峰,呈双峰变化,D错。故选C。【4题详解】夏季,区域降水相对较多,风沙侵袭较少。春季气温回升,表土疏松,加之受大风的影响,风沙侵袭频率高,而冬季气温低,表土冻结,风沙侵袭频率相对较低,所以除风速外,影响该地区风沙侵袭季节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和降水,A正确;地形并不会发生季节变化,BD错;风向对风沙侵袭的季节变化影响相对不大,C错。故选A。 【5题详解】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不大适合高大树木的生长,无法营造防风林,A错;可设置沙障,人工种草恢复植被,减轻风沙侵袭危害,B正确;加强监测预警只能做到提前预警,并不能减少风沙危害,C错;截流长江水源会破坏区域生态环境,D错。故选B。【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第1小题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判断即可。第2小题注意思考该区域为什么春季风沙侵袭频率高,而夏季以及冬季风沙侵袭频率相对较低,从而思考除风速以外,影响该区域风沙侵袭季节变化主要因素是降水和气温。自然资源一直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纵观世界,既有依靠丰富自然资源走向发达的“资源福音”现象,也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经济表现糟糕的“资源诅咒”现象。下图示意某年我国8个省区人均GDP增长率和年均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8个省区中,内蒙古人均GDP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量大B.煤炭产量较大,人口总量小C.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D.环境承载力大,资源较丰富7.与山西相比,内蒙古()A.煤炭产量较大B.煤炭工业较为落后C煤炭产业链较长D.能源消费市场差别大【答案】6.B7.C【解析】【6题详解】 内蒙古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量大是客观事实,但材料和图示显示的是煤炭与人均GDP,没有材料显示畜牧业与人均GDP增长的联系,A错误;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其他7个省区主要是因为内蒙古人口总量小,煤炭资源丰富且产量大(由图中看出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第2),故人均GDP增长率相对较高,B正确;内蒙古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较低,C错误;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由图中看出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第1,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第2,A错误;两省区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为京津冀经济圈等,能源消费市场相近,D错误;与山西相比,内蒙古煤炭工业并不落后,B错误;内蒙古能源外调比例远低于山西,表明内蒙古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在当地进行开发利用,即煤炭产业链延伸的力度更大,煤炭工业较为发达,C正确,故选C。【点睛】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9.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答案】8.C9.A【解析】【分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题详解】PM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因此正确答案选C。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ABD错误。【9题详解】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因此正确答案选A。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CD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下图为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相关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黑龙江省冻土初日、终日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荒地B.全球气候变暖C.大量焚烧秸秆D.地热资源丰富11.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南移B.高山雪线高度下降C.极端天气事件频发D.动物整体上向山麓迁移【答案】10.B11.C【解析】 【10题详解】由图可知,1961-2016年,总体上黑龙江省冻土初日时间延迟,冻土终日时间提前,说明季节性冻土年内存续时间总体上越来越短,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即全球气候变暖,而过度开垦荒地、大量焚烧秸秆、地热资源丰富都不是主要原因。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黑龙江省冻土初日、终日变化趋势说明全球增温趋势明显,寒带温度上升,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A错误;高山冰雪融化加速,雪线高度上升,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表温度上升,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动物应不断向山峰方向迁移,D错误。故选C。【点睛】冻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之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样性受损、极端天气、灾害事件频发等。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多高大笔直的白桦林B.气候干热C.气候湿热D.地形平坦13.目前该特色民居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A.民居文化多元性减弱B.加剧了当地生态破坏C.加快当地城市化速度D.居民环境适应力降低【答案】12.C13.A【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该地的民居以高脚屋为主,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民居建筑,采用高脚楼减少湿热环境对居住的影响,C正确,排除ABD。故选C。【13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目前该特色民居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本地区的民居文化多元性逐渐减弱,A正确;特色民居以当地木材为原材料,因此民居减少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减弱,排除B;特色民居在当地越来越少,是由于当地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而不是影响,排除C;特色民居减少与居民环境适应力无关,排除D。故选A。【点睛】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家庭能源。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装置(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组成),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热水使用需求。下图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判断该地风能和太阳能互补最差的月份是()A.2月B.6月C.8月D.12月15.5~7月当地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蒸发弱B.日照时间长C.昼夜温差大D.地表植被稀疏16.该地风能较太阳能季节变化小,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B.太阳能利用难度大C.大风天数多D.风能资源稳定【答案】14A15.B16.C【解析】【14题详解】 由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可知,2月风能和太阳能均不足,互补效果最差,A正确;6月风能不足,但太阳能丰富,B错误;10月太阳能较丰富,风能较低,C错误;12月太阳能最低,风能较高,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5~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内蒙古西部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白昼长,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B正确;与地表蒸发强弱、昼夜温差、地表植被无关,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太阳能主要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大。内蒙古西部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较小;地表受热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全年大风天数多。故选C。【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时间、地势高低、大气透明度等。纬度位置是影响太阳辐射的最基本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地势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越好,太阳辐射越强。(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17.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18.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17.B18.B19.D【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7题详解】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18题详解】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19题详解】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凇、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④改良土壤。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把未来的长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千帆竞渡”的生态走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一方面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下图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三峡水库“蓄清”的时间可能是(  )A.4-5月B.7-8月C.10-11月D.12月-次年1月21.三峡水库每年5~9月保持低水位不是因为(  )A.伏旱天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B.河流含沙量大,减少水库的淤积C.处于主汛期,腾出库容防洪D.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22.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  )A.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增加B.增大下游水量供给C.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D.流域内水土流失减轻【答案】20.C21.A22.C【解析】【2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10月之后降水少,水土流失量小,因而河流含沙量小;10月开始蓄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长江水相对清澈,12月水位开始下降,故10-11月为三峡水库“蓄清”的时间。故选 C。【21题详解】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季是雨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地区容易受到洪灾的严重威胁。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在汛期来临前,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降水量大,水土流失量大,河流含沙量大,减少水库的淤积;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5~9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大,A说法不正确。故选A。【22题详解】水库蓄清排浊、放水输沙会使大坝下游的泥沙淤积减少;下游水量供给变化不大,调节季节变化;对流域内大坝的上游的水土流失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蓄清排浊、放水输沙的目的是提高水库的调蓄洪水能力增强。故选C。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下面小题。23.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C.丘陵山地的防洪压力较小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24.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①发展“种一养一加”农业循环经济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23.B24.A【解析】【23题详解】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排放污水较多,治污水压力较大,A错;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压力较大,B对;浙江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丘陵山地地势陡峻,汇水速度快,故防洪压力较大,C错;沿海岛屿面积小,不易储水,供水压力较大,D错。故选B。【24题详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源,①对;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工厂之间的废弃物,还可以共同利用治污设施,实现清洁生产,②对;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并且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等也会污染水资源,③错;工业排放污水量大,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会加重水污染,④错。选A。25.氧化亚氮(N2 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题意表明,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氧化亚氮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吸收作用增强,吸收能量后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热量损失,从而具有增温效应,B符合题意;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地面损失能量的途径,大气辐射总量和地面辐射总量增加并不是增温效应的主要原因,A、C不符合题意;地面反射作用由地面性质决定,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氧化亚氮很难吸收,因此地面反射作用增强与氧化亚氮的增温效应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二、综合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安徽省铜陵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铜陵市发现多处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矿产种类多样。铜、金、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是铜陵市四大优势矿产。铜陵市矿山开采时间长、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规模大。铜陵市因铜得名、以铜而兴,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市工业经济特色鲜明,有有色金属(铜)采选冶加工、硫磷化工、水泥建材等支柱产业。近年来,铜陵市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围绕酸雨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铜基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左图为安徽省地形图,右图为铜陵市交通区位图。 (1)铜陵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试分析原因。(2)从矿山开采的角度指出铜陵市面临的环境问题。(3)请从矿山开采的角度给铜陵市的环境治理献策。【答案】(1)有色冶金等重工业发达,铜矿多伴生硫,冶炼过程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大;地处安徽南部,多低山丘陵,山地阻隔导致酸性气体不易扩散;降水丰富,易形成酸雨。(2)矿山上的废渣、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矿山排水易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表塌陷;矿山开采与固体废弃物堆存破坏土壤和植被;矿山开采影响山体稳定,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制度层面: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建立环保型矿业。经济层面: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相结合;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道路。技术层面:改进矿山废渣、废水的处理和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安徽铜陵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材料设置问题,涉及酸雨的成因、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小问1详解】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所造成的。结合材料分析,铜陵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铜矿多伴生硫,冶炼过程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大;读图可知,铜陵位于安徽南部,多低山丘陵,受地形阻挡酸性气体不易扩散;铜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易形成酸雨。【小问2详解】铜陵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矿山开采会影响山体稳定,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渣、废水的排放会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会破坏土壤和植被;矿山开采、排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塌陷;矿山开采产生的粉尘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小问3详解】环境治理应当从管理、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治理。管理或制度层面,应当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确立科学合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建立环保型矿业;加强立法和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层面,应加大技术投入,改进矿山废渣、废水的处理和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及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经济层面,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相结合;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道路,提高经济效益。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详解】(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2)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作出回答。(3 )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从市场看,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风电的储存和输送是很大的问题,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风电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输电的稳定性。【点睛】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的重要话题,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模块,该组试题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与煤炭、水能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四个问题,重点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考生应注意材料中“地理位置”“沙漠“隔壁”等有用信息的提取。其中第(2)问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若误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作出回答,则不仅浪费宝贵的考场时间,而且可能造成评卷时的误判,从而导致失分。因此,沉着认真的审题,回答时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组织语言,也是综合题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应在平时测试中有意识的注意到上述问题。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种子是农业的“芯”。我国要实现农业现化化,种子是基础。保护老种子是我国的当务之急。老种子是指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为选样形成的品种。对当地环境有良好的造应性,具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产品质量好,但产量低。近年来,我国老种子受到商业种子严重冲击,品种大量减少。宝山石头城位于全沙江峡谷中。因城市居民聚居在一块独立蘑菇状岩石上而得名。当地村民用原始生产方式种值了较多的老种子品种。下图示意石头位置及其梯田风貌。 (1)说明宝山石头城老种子品种丰富的原因。(2)从农民稳步增收的角度,说出保护老种子品种的措施。(3)有人建议,宝山石头城村民应该放弃老种子品种,改种产量更高的商业种子。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答案】(1)地处金沙江峡谷,地势高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大,物种丰富;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外来因素干扰少。(2)拓展老种子产品市场,与东部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制定政策,加大补贴,鼓励老种子品种种植;加大种子选育,提高老种子产品产量;加强宣传,树立品牌意识等。(3)赞同:商业种子产量高,可增加经济收入;商业种子易获取,储存成本低;商业种子能提供多样化饮食选择。不赞同:老种子适应性强,产品质量高,口感好;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老种子现状和宝山石头城老种子的种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农业发展的措施以及发展方向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和材料“宝山石头城位于全沙江峡谷中”可知,宝山石头城地处金沙江峡谷,谷底与谷坡的高差大,地势落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大,物种垂直分布显著,物种丰富。该地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人口稀少,外来因素干扰少,利于物种繁殖和保护。 【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具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产品质量好”可知,老种子质优,可利用该优势拓展老种子产品市场,与东部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增加市场供给以促进保护。政府制定政策,加大补贴,鼓励农民种植老种子品种,增加老种子的种植规模。加大科技的投入,进行优良种子选育,提高老种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经济效益,促进老种子品种的保护。加强宣传,树立老种子品种的品牌意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增加经济效益,促进保护。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