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3030

大小:625.6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仁寿一中南校区2022级高一下期四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在1时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细胞在2、3时期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比均为1∶1C.细胞在4时期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D.细胞在5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5时期为分裂间期,1时期为前期,2时期为中期,3时期为后期,4时期为末期。【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B错误;C、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平面,不是真实结构,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C错误;D、细胞在分裂间期主要的变化是染色体复制,D正确。故选D。2.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此图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B.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相同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图中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出现2个四分体,B正确;C、该细胞中有2条染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D、该细胞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最多为8条,D错误。故选D。3.下图表示爪蟾尾部退化消失过程中,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浓度的变化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爪蟾尾部消失与细胞衰老、坏死有关B.爪输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的浓度与尾部长度呈正相关C.爪蟾尾部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爪蟾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是在核糖体上加工【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尾部相对长度越小,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浓度越高,说明尾部相对长度与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浓度呈负相关。详解】A、爪蟾尾部消失与细胞凋亡有关,与细胞衰老、坏死无关,A错误; B、由题图可知,爪蟾尾部细胞内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的浓度与尾部长度呈负相关,B错误;C、爪蟾尾部消失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属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D、爪蟾尾部消失密切相关的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D错误。故选C。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依次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视野中不同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D.选某个特定细胞可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2、装片的制作(1)解离: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如前期和后期,B正确;C、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中期的细胞数目,C错误;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此时细胞已经死亡,看不到它的整个分裂过程,D错误。故选B。5.科学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感染人体时均识别肺泡上皮细胞上的受体(ACE2),起识别作用的关键蛋白均为二者包膜上的S-蛋白,但二者的S-蛋白有部分氨基酸存在差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控制ACE2合成的基因不只存在于肺泡上皮细胞中 B.S-蛋白与ACE2的互相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S-蛋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根据上述科学研究推测,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其功能也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人体细胞中都有ACE2合成的基因,只是在部分细胞,如肺泡上皮细胞中表达,A正确;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S-蛋白与ACE2的互相识别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C、S-蛋白含有肽键,所以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感染人体时识别肺泡上皮细胞上受体(ACE2)的都是S-蛋白,但二者的S-蛋白结构存在差异,说明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其功能也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B。【点睛】6.观察到某生物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某种精细胞如图。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精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未分离【答案】C【解析】 【分析】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精原细胞相同且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该发生分离,所以该精细胞是异常配子。【详解】图示精原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a;精细胞中仍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的基因与精原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其形成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C正确。故选C。7.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哪些阶段有四分体(  )ACD段B.FG段C.AB段、FG段D.BC段、HI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虚线之前AF段表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分裂前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由题图可知,AE段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存在四分体;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分裂前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四分体存在于FG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故选B。8.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对。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从果蝇精巢中所取的部分组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到某细胞染色体为4条,则其核DNA数一定为4个B.能够观察到不含Y染色体但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C.观察到染色体为16条的细胞,其中的染色单体也为16条D.观察到细胞膜向内凹陷且染色体为8条的细胞,其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观察到某细胞染色体为4条,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者中期的细胞,但前者核DNA为4个,后者核DNA为8个,A错误;B、该果蝇为雄性果蝇,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可能含两条Y染色体,也可能含两条X染色体,B正确;C、观察到染色体为16条的细胞,此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其中的染色单体为0条,C错误;D、观察到细胞膜向内凹陷且染色体为8条的细胞,其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B。9.猪卵原细胞中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它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有(  )A.10条B.10对C.20条D.20对【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最终结果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猪的卵原细胞中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即40条染色体,则它产生的卵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C正确。故选C。10.如图为人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则a=23B.该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核DNA数量的变化,则A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D.若a=1,则该图只能表示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详解】A、人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为:2a→a→2a→a,此时a=23,A正确;B、人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单体的数量减半,B正确; C、人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数量会出现加倍、减半、再减半的现象,即46→92→46→23,若图中a=46,则图示减半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若图中a=23,则图示减半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C正确;D、若a=1,则该图可表示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也可以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D错误。故选D。11.下图中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设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图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有8条染色单体B.甲图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相同C.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0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D.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甲→乙→丙【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染色体行为变化可判断,上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详解】A、由图可知,丁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8条染色单体,A正确;B、甲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基因相同,因为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分裂间期复制而来,B正确;C、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上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4个图表示细胞分裂顺序是乙→丙→丁→甲,D错误。故选D。12.如图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E段表示有丝分裂,FL段表示减数分裂B.CD段不会出现四分体C.GH和CD段都存在染色单体D.最后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答案】C【解析】【分析】精原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体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过程完成自身的增殖,也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AE段表示精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完成自身增殖的过程,FL段表示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A正确;B、CD段属于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四分体,B正确;C、GH段存在染色单体,而CD未必都有染色单体,因为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的过程也位于该区段,C错误;D、精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都是精原细胞的一半,而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D正确。故选C。13.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中染色体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B.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C.若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丁细胞将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家鸽的肝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染色体形态较为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中细胞核略微增大,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丁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戊新的核膜出现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图中甲细胞染色体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组数最多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间期DNA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丁,B错误;C、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D、细胞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戊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D正确。故选D。14.“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也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图是在溶酶体参与下衰老的线粒体被降解并回收利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自噬”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的个体发育C.细胞可以通过降解自身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D.利用“细胞自噬”可以清除衰老细胞器和无用的大分子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详解】A、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过程中涉及生物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B、“细胞自噬”参与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的个体发育,B正确;C、细胞自身成分中含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细胞可以通过降解自身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C正确;D、自噬溶酶体中含有各种水解酶,能够清除衰老细胞器和无用的大分子物质,D正确。故选A。1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等,致使细胞衰老B.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有氧呼吸速率减慢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D.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从而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是: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④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攻击DNA会使其产生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会导致其活性下降,最终导致细胞衰老,A正确;B、衰老的细胞的多种酶活性下降,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有氧呼吸速率减慢,B正确;C、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正确;D、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但由于膜上蛋白质活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减弱,D错误。 故选D。16.转分化是指一种已分化的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将发育中的蝾螈晶状体摘除,虹膜上一部分含黑色素的平滑肌细胞会失去黑色素和肌纤维蛋白,然后转变为能产生晶状体蛋白的晶状体细胞,最终再生晶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的再生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与转分化之前相比,转分化后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C.与转分化之前相比,转分化后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均不相同D.一些哺乳动物在体内缺乏Cu2+的条件下,胰岛外分泌细胞会转化为肝细胞,这个过程是一种转分化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详解】A、由题意“将发育中的蝾螈晶状体摘除,虹膜上一部分含黑色素的平滑肌细胞会失去黑色素和肌纤维蛋白,然后转变为能产生晶状体蛋白的晶状体细胞,最终再生晶状体”可知,晶状体的再生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正确;B、转分化是指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过程,所以转分化的实质与细胞分化一致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没发生改变,B正确;C、与转分化之前相比,转分化后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的种类均不相同,例如都有相同的呼吸酶,C错误;D、转分化是指一种已分化的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一些哺乳动物在体内缺乏Cu2+的条件下,胰岛外分泌细胞会转化为肝细胞,这个过程是一种转分化现象,D正确。故选C。17.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精细胞形成过程中B.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而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相比,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答案】D 【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I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可以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A错误;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错误;C、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据此不能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这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间期后,核DNA数目都加倍,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核DNA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都跟体细胞相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正确。故选D。18.如图为人体内某发育时期不同部位的细胞中基因表达检测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结果表明,人体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基因存在明显差异B.随个体发育的进行,人体内不同类型细胞仍然能表现全能性C.基因2在图示几种类型细胞中都表达,可能是呼吸酶基因D.细胞1中的基因6、7和8在不同发育阶段都不会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图示表明人体不同细胞中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没有差别,A错误;B、随着发育的进行,人体细胞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只有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且在体内状态下肯定不能表现全能性,B错误;C、因为人体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都需要呼吸酶,因此基因2可能是呼吸酶基因,C正确;D、细胞1中的6、7、8基因在检测时处于未表达状态,但不代表在这个发育阶段之前或未来某个阶段不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D错误。故选C。19.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不包括()A.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F1在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有:两对相对性状(黄色、绿色和圆粒、皱粒)是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的,在F1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Y和y,R和r),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且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BC正确;D、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属于测交,是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D错误。故选D。20.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验证,得到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答案】C 【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类比推理法是指将未知的和已知的作比较,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得到结论。【详解】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这是实验材料的特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正确;B、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同,说明假说正确,可得出结论,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需重新设计实验再验证,B正确;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摩尔根利用果蝇得出的结论,C错误;D、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是假说,不一定正确,D正确。故选C。【点睛】利用假说-演绎法的实例: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利用类比推理法的实例: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21.果蝇Ⅰ号染色体和Ⅲ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决定眼睛、身体的颜色及眼睛的形状等,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果蝇的精子中可能同时包含图中四种基因B.由图可知该果蝇表现为豁眼紫眼灰身C.图中w基因与i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减数分裂过程中四种基因间自由组合【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Ⅰ号染色体上存在白眼基因w、豁眼基因n,Ⅲ号染色体上有灰质基因i、紫眼基因Pr,两条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涉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果蝇Ⅰ号染色体和Ⅲ号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可能组合到一个细胞中,故该果蝇的精子中可能同时包含图中四种基因,A正确;B、由于不清楚对应同源染色体上是相同基因还是等位基因,因此无法判断该果蝇是否为为豁眼紫眼灰身,B错误;C、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W基因和i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D、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如W和n、i和Pr,D错误。故选A。22.下图是四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肯定不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交叉遗传,以及男患者多余女患者。表现为女患者的父亲和所有的儿子都是患者。【详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交叉遗传,以及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表现为女患者的父亲和所有的儿子都是患者,其中甲图子代女患者的父亲是正常人,不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3.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正常,妻子的父母均正常,妹妹患有半乳糖血症;丈夫的父亲无致病基因,母亲是携带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孩子是的概率是A.5/11B.1/3C.6/11D.11/12【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妻子的父母均正常,妹妹患有半乳糖血症,即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说明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妻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丈夫的父亲无致病基因,母亲是携带者,则该丈夫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所以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的孩子的概率=2/3×1/2×1/4=1/12,因此他们的后代正常的概率=1-1/12=11/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信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妻子和丈夫的基因型及频率,再分别计算出AA和正常个体的概率,进而得出正确答题,有一定难度。24.让蓝色与红色的两纯合植株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若用红色植株给F2中的某一株紫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全紫或2紫∶1红B.2紫∶1红C.全紫或1紫∶1红D.1紫∶1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题干中的9:6:1的比例是解题的切入点.题中已知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F2为蓝:紫:红=9:6:1,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由此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详解】设用A、a和B、b这两对基因表示,根据F2为蓝:紫:红=9:6:1的比例可以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由此可确定F2中的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若某一株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与aabb的红色植株授粉,后代只有紫色植株;若某一株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与aabb的红色植株授粉,后代紫∶红=1∶1,C正确。故选C。25.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男患者的精子不一定含致病基因B.女患者的极体中一定含致病基因C.男患者的母亲一定是该病患者D.女患者的子女有可能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④男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详解】A、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一定含有致病基因,Y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因此男患者的精子细胞内若含有Y染色体则不含致病基因,A正确;B、女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可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含有一个致病基因,也可能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致病基因,若女患者为杂合子,则极体细胞内可能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C、男患者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因此其母亲一定是该病患者,C正确;D、女患者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可能传给其儿子或女儿,因此其子女有可能患病,D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2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在_____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的结果。(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_____的潜能和特性;衰老细胞有许多特点,如水分减少,体积变小,_____的活性降低等。(3)配对的两条染色体,_____,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答案】(1)①.形态、结构②.基因选择性表达(2)①.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②.细胞内酶(3)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4)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3、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小问2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等。【小问3详解】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叫同源染色体。【小问4详解】 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7.下图是某动物部分细胞增殖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甲~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2)图1中C1D1段可对应图2中的_____段,处于图2曲线E2F2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比值为_____。在甲~丁细胞中,与图1中D1E1段相对应的细胞有_____(3)甲~丁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的细胞是_____,出现异常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4)若图中异常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正常进行减数分裂Ⅱ,会形成_____种类型的配子,其中有_____个正常的配子。【答案】(1)①.次级精母细胞②.甲、丙、丁(2)①.D2E2②.1∶1∶0③.乙、丙、丁(3)①.丙②.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彼此未分离(或减数分裂Ⅰ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级)(4)①.2②.0【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甲细胞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行减数分裂;乙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丙细胞中由于减一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因此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丁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1: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指雄性,故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图甲细胞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甲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由于减一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因此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丁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甲、丙、丁具有同源染色体,乙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小问2详解】图1中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对应图2中的D2E2段(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核DNA相同,不含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比值为1∶1∶0。图1中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对应图2中的D2E2段(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对应的细胞有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有丝分裂后期)。【小问3详解】甲~丁细胞中,丙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彼此未分离(或减数分裂Ⅰ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级)。【小问4详解】该异常细胞会产生的2个相同的配子,比正常的配子多一条染色体,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会产生的2个相同的配子,比正常的配子少一条染色体,因此,会形成2种类型的配子,其中没有正常的配子。28.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其植株较小,用一个普通培养皿即可种植4~10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拟南芥果瓣有紫色和白色两种表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已知紫色果瓣形成的原理如图所示,没有酶A和酶B ,紫色物质都不能形成。请回答:(1)写出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两个优点_____。利用拟南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进行的基本操作过程为_____(用文字和箭头描述)。(2)自然界中,白色果瓣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3)若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得F1,F1中紫色果瓣:白色果瓣=_____。将F1中的所有紫色果瓣植株进行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紫色果瓣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4)若选择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色果瓣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紫色果瓣∶白色果瓣=1∶1,则两白色果瓣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答案】(1)①.染色体数目比较少、易培养、生长周期短、后代数量多等②.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2)5(3)①.9∶7②.25/36(4)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解析】【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拟南芥具有染色体数目比较少、易培养、生长周期短、后代数目多等特点,所以可以作为遗传学的研究材料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的步骤是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紫色基因型为:A_B_,白色基因型为A_bb、aaB_、aabb;由此可知,紫色果瓣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白色果瓣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AAbb、AabbaaBB、aaBb、aabb)。【小问3详解】若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得F1,所得F1中紫色果瓣:白色果瓣=9:7;F1的紫色果瓣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AABB、2AaBB、2AABb、4AaBb,将F1中的所有紫色果瓣植株进行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紫色果瓣植株所占比例为1/9+2/9×3/4+2/9×3/4+4/9×9/16=25/36。【小问4详解】若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色果瓣植株(AAbb、AabbaaBB、aaBb、aabb)杂交,所得F1 中紫色果瓣∶白色果瓣=1∶1,则两亲本白色果瓣植株的杂交组合应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29.如图为某家族中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Ⅰ-1和Ⅱ-7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不考虑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2)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3)写出Ⅲ-11的基因型_____。(4)假设III-10和III-11结婚,生一个患两种病的儿子的概率是_____,其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填“Ⅰ-1”或“Ⅰ-2”)。【答案】(1)①.伴X隐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①.遵循②.甲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乙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bbXAXa(4)①.1/12②.Ⅰ-2【解析】【分析】1、伴性遗传指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其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的现象。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代代相传;③交叉遗传;若是伴X显性遗传,则患病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也会是该病的患者。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③一般为隔代遗传;若是伴X隐性遗传,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也会是该病的患者。若不考虑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情况,则不符合上述伴性遗传的特征时,致病基因可能是在常染色体上。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 I-1与I-2都没有甲病,而II-6有甲病,所以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基因检测发现Ⅰ-1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因此,甲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II-6和II-7都没有乙病,但是有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甲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乙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Ⅲ-11是没有甲病,但是有乙病的女性,所以初步设想基因型是bbXAX-,因为II-6的甲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会遗传给III-11,所以III-11的基因型是bbXAXa。【小问4详解】因为III-8是乙病患者,所以II-3和II-4都是乙病携带者,Ⅲ-10的基因型有1/3的可能性是BBXAY,2/3的可能性是BbXAY,Ⅲ-10和Ⅲ-11(bbXAXa)结婚,生儿子的概率是1/2,该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患乙病的概率是2/3×1/2=1/3,所以他们生一个患两病的儿子的概率是1/2×1/2×1/3=1/12。患病儿子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Ⅲ-11,Ⅲ-11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II-6,II-6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30.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_____,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2)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实验结果是_____,则糯是显性;若实验结果是_____,则非糯是显性。【答案】(1)①.1/4②.bbTT、bbTt③.1/4(2)①.糯植株上只有糯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籽粒又有非糯籽粒②.非糯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植株上既有糯籽粒又有非糯籽粒【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 已知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可推断出甲的基因型为BBTT,乙、丙基因型可能为BBtt或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题干信息“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知乙基因型为BBtt(故丙的基因型为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F1基因型为BbTt,F1自交F2基因型及比例为9B_T_(雌雄同株):3B_tt(雌株):3bbT_(雄株):1bbtt(雌株),故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1/4,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在F2雌株(3B_tt、1bbtt)与丙基因型bbtt相同的比例为1/4。【小问2详解】假设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这对相对性状受A/a基因控制,因为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植物,间行种植时,既有自交又有杂交。若糯为显性,基因型为AA,非糯基因型为aa,则糯植株无论自交还是杂交,糯植株上全为糯性。而非糯植株杂交子代为糯性籽粒,自交子代为非糯籽粒,所以非糯植株上既有糯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