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2837

大小:772.83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考试生物试题(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写在答卷的密封区内。2.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题号框内。请保持试卷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卷交回。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0题40分)一、单选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碳B.相同质量的糖类比脂肪所含的能量少C.无机盐多数是以化合物形成存在D.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答案】B【解析】【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Mo、Cu;主要元素:C、H、O、N、P、S;最基本元素:C;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的元素为O。2、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拟核中存在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因此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3、细胞内的无机盐绝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详解】A、在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因此鲜重情况下细胞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氧,A错误;B、脂肪与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但是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而O的比例较低,因此相同质量的糖和脂肪相比,糖类中所含的能量少,B正确;C、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以DNA为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2.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花生子叶临时切片利用苏丹Ⅲ染液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B.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无色变成灰绿色C.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变性的蛋白质溶液,可以观察到紫色现象D.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等量混匀后水浴加热可看到砖红色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有机物鉴定方法:(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花生子叶临时切片中富含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A正确;B、厌氧发酵产生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错误;C、变性的蛋白质肽键并没有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D、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两者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由于梨匀浆中含有还原糖,故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至50-65℃将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生命历程的生命活动中,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核酸会出现变化B.细胞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几乎离不开酶C.细胞坏死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多细胞个体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増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普遍性的特点;细胞分化的机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多细胞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也就不可能正常发育。2、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详解】A、细胞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mRNA会出现变化,A正确;B、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有序的进行,几乎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B正确;C、细胞凋亡的发生是细胞中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进行表达的结果,而细胞坏死是由于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由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C错误;D、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因此多细胞个体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基础,D正确。故选C。4.研究表明:绿色植物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素合成的条件:镁离子、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色素、光合作用有光的酶。光反应: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同时NADP+接受氢离子生成NADPH,ADP和Pi接受光能形成ATP。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CO2与C5结合生成2C3;C3的还原,C3接受NADPH、ATP,同时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详解】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绿色植物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反应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暗反应强度也随之降低,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5.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对光能利用率较高的是甲B.若将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为乙C.甲、乙两种植物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一般会出现稳定的现象D.光照强度等于a时,甲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乙【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速率的测定:一般采用的指标如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单位时间内植物重量(有机物)的变化量。2、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的措施有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3、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给植物提高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给植物提供充足的CO2、H2O和矿质元素(无机盐)。【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相同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有机物的积累较多,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A正确;B、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相对较弱,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因此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B错误;C、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植物已达到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所以净光合速率一般会出现稳定的现象,C正确;D、据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等于a时,甲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乙,D正确。故选B。6.下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相同B.钠钾泵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C.图中两种载体蛋白都能同步转运两种物质,故没有专一性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协助扩散【答案】B【解析】【分析】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解】A、据图中左侧的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所示,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钠离子通过钠钾泵需要消耗ATP,故Na+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即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相同,A错误;B、钠钾泵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B正确;C、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和Na+,钠钾泵转运Na+和K+,故图中两种载体蛋白都能同步转运两种物质,仍然具有专一性,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依赖于Na+浓度差产生的势能,故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7.下图是关于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为刚形成的溶酶体,正在包裹受损的线粒体B.f表示是b和e正在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图示中的细胞器的膜结构均为磷脂和蛋白质D.溶酶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f表示溶酶体与小泡融合,g表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水解衰老的细胞器。【详解】A、由图中各细胞器的形态可以看出,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形成,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衰老线粒体的小泡,e的膜来自内质网,A错误;B、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而b与e都具有膜结构,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正确;C、生物膜是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统称,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膜结构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C正确;D、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在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A。8.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不能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B.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会出现空间结构短暂改变C.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不需要消耗能量D.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必须依赖受体结构【答案】B【解析】 【分析】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生理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详解】A、小分子物质也可能以胞吐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如神经递质,A错误;B、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正确;C、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核孔具有选择性,C错误;D、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依赖于胞间连丝,不依赖受体,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CO2量等于O2吸收量B.种子入库贮藏时,低温、低氧条件有利于延长种子贮藏时间C.种植玉米时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其根部细胞吸收无机盐D.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伤口处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因此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无论是否无氧呼吸都是CO2产生量等于O2吸收量,A正确;B、低氧和低温环境都会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种子入库贮藏时,在低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B正确;C、种植玉米时进行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可促进其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可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C正确;D、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止厌氧菌滋生,D错误。故选D。10.下图为某昆虫(2N=8)体内一个减数分裂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只显示其中2 条染色体),细胞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昆虫的基因型为GgXEY(只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单体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4种配子D.图示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该昆虫2n=8,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体,应有16条染色单体,A错误;B、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粒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图示细胞发生的是基因突变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交叉互换则经过分裂能得到4种配子,只考虑染色体互换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4种配子,C正确;D、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GgXEY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C。11.若控制家蚕某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且ZaW胚胎致死。现用杂合的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自由交配,则F2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A.1/3B.4/7C.1/2D.3/7【答案】D【解析】【分析】杂合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Za,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W,杂合的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为ZAW、ZAZA、ZAZa。 【详解】F1中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1/2ZA、1/2W,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3/4ZA,1/4Za,F2为3/8ZAZA,1/8ZAZa,3/8ZAW,1/8ZaW,其中1/8ZaW死亡,故F2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7。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那么下列内容错误的是()A.雄果蝇中X、Y染色体上有部分的同源区域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一条染色体上可存在多个基因,且线性排列D.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雄果蝇中X、Y染色体上有部分的同源区域,也存在非同源区段,A正确;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13.下列关于DNA结构知识错误的是()A.④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碱基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C.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数学模型D.⑤是腺嘌呤,⑨是氢键【答案】C 【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④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胞嘧啶组成的核苷酸,叫作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C错误;D、A与T配对,通过氢键连接,所以⑤是腺嘌呤,⑨是氢键,D正确。故选C。14.番茄花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的,如图所示,A基因编码的酶1可使白色素转化为蓝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2可使蓝色素转化为紫色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状态下,白色素的基因型只有3种B.若将基因型AaBb的番茄进行自交,则子代中紫色:蓝色:白色为9:3:4C.一种性状并非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若将蓝色素番茄进行自由交配,则子代中蓝色:白色为3:1【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蓝色素基因型为A_bb、紫色素基因型为A_B_、白色素基因型为aaB_、aabb。【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正常状态下,白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3种,A正确;B、若将基因型AaBb的番茄进行自交,则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则表型及比例为紫色:蓝色:白色=9:3:4,B正确;C、番茄花色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故一种性状并非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正确; D、蓝色素番茄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2种,将蓝色素番茄进行自由交配,亲代两种基因型比例未知,子代表型比例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D。15.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以下实验技术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格里菲斯利用肺炎链球菌在小老鼠体内实验证实了转化因子为DNAB.科学家利用差速离心和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3条染色体数【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已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没有证实转化因子为DNA,A错误;B、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C、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D错误。故选C。16.经过研究发现某一真核生物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100个,A占28个,下列关于该真核生物中的核酸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物进行一次转录,则RNA中U约占28个B.DNA复制3次后共需要的,A约为196个C.该DNA中的G约占22个D.该DNA中(A+T)/(G+C)=14/11,DNA的任一条链中的(A+T)/(G+C)=14/11【答案】A【解析】【分析】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双链DNA分子中,A=(A1+A2),其他碱基同理。2、转录:RNA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过程,叫做转录。3、根据题意,某一真核生物中的DNA中碱基总数为100个,A占28个。由于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因此该DNA分子中,A=T=28个,C=G=22个。【详解】A、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RNA中的U等于DNA模板链中的A,由于无法计算该DNA一条链中A的数量,因此转录形成的RNA中U的数量无法计算,A错误;B、根据题意,该真核生物中的DNA中碱基总数为100个,A占28个,DNA复制3次后共需要A约为(23-1)×28=196个,B正确;C、根据题意,该真核生物中的DNA中碱基总数为100个,A占28个,由于在双链DNA中,A=T,C=G,因此G占22个,C正确;D、由于在双链DNA分子中,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因此该DNA中(A+T)/(G+C)=14/11,DNA的任一条链中的(A+T)/(G+C)=14/11,D正确。故选A。17.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表达过程转录和翻译都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B.转录和逆转录分别需要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C.转录过程中mRNA碱基序列不同也可能表达同一种蛋白质D.基因控制性状可以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转录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不需要核糖核苷酸,A错误;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时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 C、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碱基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转录翻译为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正确;D、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另一种是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性状,二者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克隆过程中,通过改变表观遗传的水平,可提高了猕猴胚胎发育的成功率B.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变化C.表观遗传现象发生在各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中D.蜜蜂中持续取食蜂王浆的营养效应之一与DNA甲基化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现象。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一个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表观遗传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详解】A、在克隆过程中,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促进体细胞核重编程,显著提高了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质量和代孕猴的怀孕率,A正确;B、表观遗传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B错误;C、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C正确;D、DNA的甲基化是指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故DNA甲基化可以导致表观遗传现象的发生,因此蜜蜂中持续取食蜂王浆的营养效应之一与DNA甲基化有关,影响了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D正确。故选B。19.大肠杆菌中DNA双链中都被15N标记,让其在含有14N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两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复制过程中需要能量、DNA聚合酶等参与B.含有14N的DNA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1/2C.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需要将双链完全解开后提供模板D.复制两次后,15N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占总链数为1/2【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详解】A、大肠杆菌在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需要DNA聚合酶合成DNA,A正确;B、大肠杆菌中DNA双链中都被15N标记,在含有14N培养基中培养,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则所有的大肠杆菌都含有14N的DNA,B错误;C、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D、复制两次后,DNA分子数为22=4,则脱氧核苷酸链有8条,含15N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为2条,则含15N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占总链数为1/4,D错误。故选A。20.研究表明,红霉素能够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的生长,据此判断,红霉素直接影响细菌的()A.RNA合成B.DNA复制C.蛋白质合成D.多糖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详解】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所以红霉素直接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Ⅱ卷(多项选择题,共10题30分)二、多项选题(本部分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我们所学的核酸、多糖、蛋白质三类有机化合物,正确的是() A.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B.都含有C、H、O、NC.蛋白质和核酸结构都具有多样性D.多糖和脂肪能够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答案】AC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详解】A、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毎一个单体又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故三类有机化合物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正确;B、多数多糖的组成元素为C、H、O,有点还含有N;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含有S。因此核酸与蛋白质中都含有元素C、H、O、N,多糖不一定含有N元素,B错误;C、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结构多样性,其中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而核酸的结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等有关,C正确;D、一定条件下,糖类和脂质可相互转化,如糖类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D正确。故选ACD。22.下图中甲~丁表示物质浓度或O2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甲与图丙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B.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乙与图丙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可能相同D.将图乙与图丁的曲线补充完整,前者曲线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后者曲线的起点高于原点【答案】AB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 图乙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丙物质的运输速率不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不需要能量,可判断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丁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能量和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分析,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甲与丙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乙与丙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O2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C正确;D、图乙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物质浓度为零时,运输速率肯定为零,因而曲线的起点为原点,图丁的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ABCD。23.在一块水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藻类中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C.该水域中藻类是一个群落D.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答案】CD【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B、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B正确;C、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群落除了包括该水域中藻类,还包含其他生物,如浮游动物,微生物,故该水域中藻类无法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D、磷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CD。24.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依然由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酶的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答案】A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条件下,酶不会变性失活,但是活性会受到抑制,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也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因此两者也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正确;B、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C正确;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故选AC。25.骨骼肌受牵拉或轻微损伤时,卫星细胞(一种成肌干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后与原有肌细胞融合,使肌肉增粗或修复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卫星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B.适当进行抗阻性有氧运动,有助于塑造健美体型C.激活的卫星细胞中,多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准备D.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编码基因不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细胞中【答案】AB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増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普遍性的特点;细胞分化的机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分裂:是指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在分裂间期细胞会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扔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详解】A、根据题意,卫星细胞是一种成肌干细胞,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A正确; B、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使骨骼肌受牵拉或轻微损伤,激活卫星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后与原有肌细胞融合,使肌肉增粗,有助于塑造健美体形,B正确;C、据题意“骨骼肌受牵拉或轻微损伤时,卫星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此过程涉及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多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C正确;D、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肌动蛋白的编码基因在其他类型的细胞中均存在,D错误。故选ABC。2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研究成果中,为该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B.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C.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答案】BC【解析】【分析】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等于嘧啶含量,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能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供重要依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是在DNA双螺旋结构之后,不能为此提供依据。【详解】A、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无关,A错误;B、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可说明DNA是螺旋结构,为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B正确;C、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沃森和克里克据此推出碱基的配对方式,为模型构建提供依据,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是在DNA双螺旋模型提出后,不能为此提供依据,D错误。故选BC。27.下图是豌豆的子一代的相对性状表现型示意图,分别是子叶颜色是黄色Y、绿色y;圆粒种子R,皱粒种子y,且黄色对绿色,圆粒对皱粒均完全显性。现将基因型中有一对纯合子的亲本与子代中绿色圆粒进行回交,则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错误的() A.1:1:1:1B.1:2:1C.2:1:2:1D.5:1【答案】ABC【解析】【分析】两种豌豆杂交的子一代为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为都为圆粒Rr;子一代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分别是黄色Yy与绿色yy,所以两亲本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因子组成为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yyRr)。【详解】将基因型中有一对纯合子的亲本,即绿色圆粒(yyRr)与F1中绿色圆粒(1/3yyRR,2/3yyRr)回交,后代绿色皱粒yyrr所占比例为2/3×1/4=1/6,后代绿色圆粒yyR_所占比例为1/3+2/3×3/4=5/6,所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ABC错误,D正确。故选ABC。28.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核DNA含量均加倍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分裂Ⅰ前期均能形成四分体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Ⅰ中期染色体数相同D.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两倍【答案】ACD【解析】【分析】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详解】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主要特征都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核DNA含量均加倍,A正确;B、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C、对于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Ⅰ中期染色体数都为2n,故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Ⅰ中期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染色体数变为4n,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为2n,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两倍,D正确。故选ACD。29.下列与中心法则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边解旋边复制能提高DNA复制的效率B.边转录边翻译能提高基因表达的效率C.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能提高翻译的效率D.基因的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能提高转录的效率【答案】ABC【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边解旋边复制能提高DNA复制的效率,加速复制的进程,A正确;B、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边转录边翻译能提高基因表达的效率,快速合成更多的蛋白质,B正确;C、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能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D、转录时,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作为模板,D错误。故选ABC。30.ecDNA是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可在癌细胞中大量分布。ecDNA比染色体DNA更加松散,其上的癌基因更易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有关ec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ecDNA分子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B.ec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C.癌细胞中不存在ecDNA与蛋白质结合物D.ec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答案】ABD【解析】【分析】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2、题意分析,ecDNA是肿瘤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因此该DNA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由于ecDNA比染色体DNA 更加松散,其上的癌基因更易表达,癌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指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ec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染色体DNA呈链状,而ecDNA为双链环状,因此二者结构中游离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2和0,A正确;B、由于ecDNA为双链环状,因此ec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B正确;C、根据题意,由于ecDNA比染色体DNA更加松散,其上的癌基因更易表达,因此在癌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时存在ecDNA与蛋白质(RNA聚合酶)结合物,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ecDNA为双链环状,因此复制时仍然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故选ABD。第Ⅲ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题,每题有5空,每空2分,共30分。31.如图甲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线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看出大约中午12时时,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C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2)测得该植物一些实验数据如下:30℃15℃黑暗5h一定光照15h黑暗下5h吸收CO2660mg释放CO2220mg释放CO2110mg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光照12h的环境下,该植物一昼夜积累的葡萄糖为________mg。(3)将该植物置于一密闭的容器内一昼夜,此过程中容器内O2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乙中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②该植株经过一昼夜后,能否积累有机物?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温度高,蒸腾作用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2)180(3)①.B点和C点②.不能③.因为一昼夜O2的消耗量大于O2的生成量,说明该植物一昼夜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上午7~10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中午12时左右,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下午14~17时,光照逐渐下降,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2、分析图乙:分析图乙曲线可知,AB段(不含B点)和CD段(不含C点),密闭容器内O2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C段(不含B点、C点),密闭容器内O2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C点为转折点,所以B点、C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需要的CO2来自于植物周围的空气,当夏季晴朗白天中午的气温过高时,叶片蒸腾作用过大,水分散失过多,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使得光合作用的原料CO2供应大量减少,生成的C3减少,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所以图中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小问2详解】植物一昼夜中积累的葡萄糖=白天真正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总量-(白天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总量+夜间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总量)=白天净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总量-夜间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总量。根据表格的信息可知,晚上均温15℃、12h植物呼吸消耗的二氧化碳的总量=110÷5×12=264mg;该植物有效光照12h、白天均温30℃环境下,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660÷15×12=528mg。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C6H12O6,则该植物一昼夜积累的葡萄糖为(528-264)÷44÷6×180=180mg。【小问3详解】 ①分析曲线可知,AB段(不含B点)和CD段(不含C点),密闭容器内O2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C段(不含B点、C点),密闭容器内O2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C点为转折点,光合作用产生的O2恰好全部用于细胞呼吸,所以B点、C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②判断该植株经过一昼夜能否积累有机物,是看一昼夜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大小,可以通过一昼夜CO2或O2的变化量来判断,本题中可以比较A点、D点O2的相对含量:D点O2的相对含量低于A点O2的相对含量,说明一昼夜O2的消耗量大于O2的生成量,即一昼夜总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所以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32.图甲是该生物体内三个细胞的分裂图像,图乙表示了该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乙所示K—L—M阶段相对应的生命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甲图中的图②理应对应图乙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大写字母)。(2)由图甲可知,该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雌性”或者“雄性”)动物。(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中有一个细胞基因型为Aab.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4)图乙中a、b、c所示核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示意图,其中代表减数分裂的是______(填写小写字母)。 【答案】(1)①.受精作用②.GH(2)雌性(3)Aab、b、b(4)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①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A-E是有丝分裂、F-K是减数分裂、K-L-M是受精作用、M-Q是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图乙所示K—L—M阶段相对应的生命活动是受精作用,甲图中的图②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乙GH。【小问2详解】由图甲①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知,该生物是雌性动物。【小问3详解】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基因型两两相同,其中有一个细胞基因型为Aa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小问4详解】有丝分裂结束后细胞内的DNA含量与分裂前细胞DNA含量相同,故图乙中a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结束后细胞内DNA含量减半,故b为有丝分裂;LM为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有丝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故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故代表减数分裂的是b。33.果蝇灰身与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下表表示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和数目。请回答下列问题:F1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只820270雄蝇/只42391413(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常”、“X”或“Y”)染色体上。(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亲代雄果蝇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3)若同时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则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4)若F1中灰身直毛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黑身直毛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答案】(1)X(2)①.BbXRXr、BbXRY②.BXR、BY、bXR、bY(3)3/4(4)7/72【解析】【分析】分析题表:F1雌蝇和雄蝇中,灰身:黑身的比值都是3:1,说明该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为显性性状;F1雌蝇均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该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推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是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亲代果蝇杂交的后代雌蝇均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该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为显性,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毛是显性,F1中灰身:黑身=3:1,推测两亲本基因型均为Bb;F1雌蝇均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推测亲本基因型为XRXr、XRY,综合分析,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依次为BbXRXr、BbXRY;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亲代雄果蝇BbXRY可产生BXR、bXR、BY、bY共四种类型的配子。【小问3详解】若同时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亲本基因型为BbXRXr、BbXRY,则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故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4=3/4。【小问4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