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1684

大小:240.88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木构建筑中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作“间”,它是中国古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单元。“间”按照纵横拼合可以形成多种建筑形式。“间”的正面叫“开间”或“面阔”,“间”的纵深叫作“进深”。几个开间并联一起,它的总宽度叫做“通面阔”,几个进深的总深度叫做“通进深”。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因所在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正中一间称明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开间以上的增加次间数。在建筑设计中,一般是采取明间略大的方式,目的是既要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又可以使建筑外观达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以上是就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来说的。而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则随着组群的性质与规模大小采取各种不同的布局方式。较多的布局手法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布局。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形式最多,但也有纵横二轴线并重的,只有局部有轴线或者完全没有轴线的也有。庭院的布局基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纵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在主要建筑的两侧或对面布置若干座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性的空间,称为四合院。这种布局方式通过庭院的数量、形状、大小及木构建筑的形体、式样、材料、色彩等的变化,可以达到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另一种庭院布局是“廊院式”。这种布局的方法就是在纵轴线上建立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再于院子的左右两侧用回廊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称为“廊院式”。这种用回廊与殿堂等建筑相结合的做法,在空间上可以收到高低错落、变化万千的艺术效果。较大的组群建筑如宫殿、坛庙等建筑,多用各种附属建筑来衬托主体建筑。为加强建筑的巍峨气势,组群建筑的宫殿正门一般采用巨大的形体,并建于高台或城垣之上。正门以内,沿着纵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若干庭院。而每个庭院的形状、大小和围绕庭院的门、殿、廊及其组合形式构成一峰高过一峰的形势,再加上地平标高的逐步加高和建筑形体的逐步加大,遂使建筑组群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变化达到高潮。如北京故宫以天安门为序幕,前三殿为高潮,景山作收尾,就是这种布局手法的最好范例。(摘编自许树安等《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富于变化的建筑群组布局》) 材料二:最后的一点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自然是它的特种的平面布置。平面布置上最特殊处是绝对本着均衡相称的原则,左右均分的对峙。这种分配倒并不是由于结构,主要原因是起于原始的宗教思想和形式,社会组织制度,人民俗习,后来又因喜欢守旧仿古,多承袭传统的惯例。结果均衡相称的原则变成中国特有的一个固执嗜好。例外于均衡布置建筑,也有许多。因庄严沉闷的布置,致激起故意浪漫的变化;此类若园庭、别墅,宫苑楼阁者是平面上极其曲折变幻,与对称的布置正相反其性质。中国建筑有此两种极端相反布置,这两种庄严和浪漫平面之间,也颇有混合变化的实例,供给许多有趣的研究,可以打消西人浮躁的结论,谓中国建筑布置上是完全的单调而且缺乏趣味。但是画廊亭阁的曲折纤巧,也得有相当的限制。过于勉强取巧的人工虽可令寻常人惊叹观止,却是审美者所最鄙薄的。(摘编自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材料三: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作品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上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让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前三殿”与乾清门和“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但是,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廊、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北京故宫为例,用“序幕”“高潮”“收尾”等词语,生动阐释了组群建筑有层次、有深度的布局手法。B.材料二既点明了中国建筑具有庄严与浪漫混合变化的特征,又强调了追求画廊亭阁曲折纤巧的做法不可取。C.材料三第三段以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论说了音乐的主题和变奏通过重复与变化取得统一,具体形象。D.材料一、二着重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三将建筑与音乐、绘画等相结合,阐释了艺术创作的“变”与“不变”。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等的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取得几条街道的统一性,重复之中有无穷变化。B.李公麟的《放牧图》整幅手卷展现无数匹马的形象,就像一首乐曲,用放牧者和马匹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C. 阿房宫占地极广,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直通咸阳,整个建筑群包括许多座楼阁,像蜂房、水涡一样稠密层叠。D.颐和园的长廊看起来是无尽重复,可谓千篇一律,但走到长廊以前的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各具一格、千变万化。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特征,请分别说明其阐说思路。5.《红楼梦》中描写荣国府的这段文字可以体现中国建筑哪些布局特征和艺术美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注:抄手游廊指我国传统院落中沿着院落外缘布置的走廊,形似人抄手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故名。穿山游廊指在房屋的山墙上开门连接起来的走廊,又称钻山游廊。)【答案】1.B2.B3.C4.①材料一先从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入手,然后着重阐述了组群建筑(包括庭院和较大的组群建筑)的不同布局方式,突出其富于变化的特点;②材料二首先介绍了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及产生原因,然后又介绍了例外于均衡布置的建筑(或与之相反的曲折变幻的布局形式),具有辩证色彩。5.①布局特征:均衡相称/均衡对称/左右均分、中轴显著/主次分明。荣国府的穿堂、厅、上房沿纵轴线布局,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厢房左右对称,并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三间厅、五间上房也是对称的。②艺术美感: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相统一/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穿堂与抄手游廊,三间厅,五间上房以及两边穿山游廊厢房,运用重复的廊、房等建筑构件,在不同层次中呈现不同布局样式;插屏、雕梁画栋又在重复之中呈现相应的变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的能力。A.“满足主次分明的功能需要”曲解文意。原文是“在建筑设计中,一般是采取明间略大的方式,目的是既要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又可以使建筑外观达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C.“导致中国人喜欢守旧仿古”说法有误。原文是“因喜欢守旧仿古,多承袭传统的惯例”。D.“时间和空间的持续性”理解有误。音乐体现的是时间的持续性。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B.“追求画廊亭阁曲折纤巧的做法不可取”说法有误。原文是说“画廊亭阁的曲折纤巧,也得有相当的限制”“过于勉强取巧的……”,并非说此做法不可取。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的中心论点是“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创作领域,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C.描述阿房宫楼阁的稠密层叠,只是强调了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心论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1)分析材料一的思路根据第一二自然段内容和第三段首句“以上是就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来说的”可知,前两段先从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入手;再根据第三段第二句“而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则随着组群的性质与规模大小采取各种不同的布局方式”,第四五自然段“庭院的布局基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纵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在主要建筑的两侧或对面布置若干座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性的空间,称为四合院”“另一种庭院布局是‘廊院式’”,和第六七自然段中“较大的组群建筑如宫殿、坛庙等建筑,多用各种附属建筑来衬托主体建筑”“组群建筑的宫殿正门一般采用巨大的形体,并建于高台或城垣之上。正门以内,沿着纵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若干庭院。而每个庭院的形状、大小和围绕庭院的门、殿、廊及其组合形式构成一峰高过一峰的形势,再加上地平标高的逐步加高和建筑形体的逐步加大,遂使建筑组群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变化达到高潮”可知,然后着重阐述了组群建筑(包括庭院和较大的组群建筑)的不同布局方式,突出其富于变化的特点。(2)分析材料二的思路根据“平面布置上最特殊处是绝对本着均衡相称的原则,左右均分的对峙。这种分配倒并不是由于结构,主要原因是起于原始的宗教思想和形式,社会组织制度,人民俗习,后来又因喜欢守旧仿古,多承袭传统的惯例”可知,首先第一段介绍了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及产生原因;根据“例外于均衡布置建筑,也有许多。因庄严沉闷布置,致激起故意浪漫的变化;此类若园庭、别墅,宫苑楼阁者是平面上极其曲折变幻,与对称的布置正相反其性质。中国建筑有此两种极端相反布置,这两种庄严和浪漫平面之间,也颇有混合变化的实例”可知,第二段又介绍了例外于均衡布置的建筑(或与之相反的曲折变幻的布局形式),具有辩证色彩。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1)布局特征根据材料一中“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则随着组群的性质与规模大小采取各种不同的布局方式。较多的布局手法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布局。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形式最多,但也有纵横二轴线并重的”“在纵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在主要建筑的两侧或对面布置若干座次要建筑”“在纵轴线上建立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再于院子的左右两侧用回廊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称为‘廊院式’”“正门以内,沿着纵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若干庭院。而每个庭院的形状、大小和围绕庭院的门、殿、廊及其组合形式构成一峰高过一峰的形势,再加上地平标高的逐步加高和建筑形体的逐步加大,遂使建筑组群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变化达到高潮”,材料二中“平面布置上最特殊处是绝对本着均衡相称的原则,左右均分的对峙”,以及荣国府建筑布局“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两边穿山游廊厢房……”可知:荣国府的穿堂、厅、上房沿纵轴线布局,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厢房左右对称,并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三间厅、五间上房也是对称的。所以,荣国府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建筑均衡相称(均衡对称/左右均分)、中轴显著(主次分明)的布局特征。(2)艺术美感根据材料一中“这种布局方式通过庭院的数量、形状、大小及木构建筑的形体、式样、材料、色彩等的变化,可以达到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材料三“这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和“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和“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皆是雕梁画栋”“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可知,穿堂与抄手游廊,三间厅,五间上房以及两边穿山游廊厢房,运用重复的廊、房等建筑构件,在不同层次中呈现不同布局样式;插屏、雕梁画栋又在重复之中呈现相应的变化。所以,荣国府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建筑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相统一(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第二点如结合“用回廊与殿堂等建筑相结合的做法,在空间上可以收到高低错落、变化万千的艺术效果”答“廊院式”并分析亦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①大概在变形一个月以后,妹妹葛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黏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挡路的家具搬出去……②在拖了至少一刻钟之后,母亲提出相反的意见,说这张柜子还是放在原处的好。不幸的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母亲的劝说只能使她决心不仅仅搬走柜子和书桌,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③妹妹和母亲跑过来跑过去,轻声叫喊以及家具在地板上的拖动,这一切给了他很大影响。尽管他拼命把头和腿都蜷成一团紧贴在地板上,他也不得不承认他忍受不了多久了。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他看见了对面的那面墙,靠墙的东西已给搬得七零八落了,墙上那幅穿皮大衣的女士的像吸引了他,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紧紧地贴在镜面玻璃上。至少,这幅完全藏在他身子底下的画是谁也不许搬走的。④没多久她们就又往里走来了。“那么,现在再搬什么呢?”葛蕾特说着向周围扫了一眼。母亲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与过去一样,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她后面;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还用脚砰地把门关上。格里高尔如今和母亲隔开了,她就是因为他也许快要死了;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⑤过了一小会儿,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他的父亲。“出了什么事?”他一开口就问。葛蕾特显然把头埋在父亲胸口上,因为她的回答听上去闷声闷气的:“妈妈刚才晕过去了,不过这会儿已经好点了。格里高尔逃了出来。”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他父亲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们吗,可是你们这些女人根本不听。”格里高尔现在必须设法让父亲息怒,因为他既来不及也无法替自己解释。因此他赶忙爬到自己房间的门口,蹲在门前,好让父亲从客厅里一进来便可以看见自己的儿子乖得很,一心想立即回自己房间,根本不需要赶。要是门开着,他马上就会进去的。 ⑦可是父亲在目前的情绪下完全无法体会他那细腻的感情。“啊!”他一露面就喊道,声音里满满的狂怒。格里高尔抬起头来瞧他的父亲。啊,这难道真是他父亲吗?从前,每逢格里高尔动身出差,他父亲总是疲累不堪地躺在床上;格里高尔回来过夜总看见他穿着睡衣靠在一张长椅里,他连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他身子笔直地站着,穿一件有金色钮扣的漂亮的蓝制服,这通常是银行的杂役穿的;他那厚实的双下巴鼓出在上衣坚硬的高领子外面;从他浓密的睫毛下面,那双黑眼睛射出了咄咄逼人的光芒。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不过格里高尔不敢冒险听任父亲摆弄,他知道从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采取严厉措施的。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是一个苹果;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仿佛能把这种可惊的莫名其妙的痛苦留在身后似的;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在清醒的最后一刹那,他瞥见他的房门猛然打开,母亲抢着跑了过来。他看见母亲绊着裙子径直向父亲奔去,紧紧地搂住他,双手围在父亲的脖子上,求他别伤害儿子的生命——可是这时,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⑧格里高尔所受的重创使他有一个月不能行动——那个苹果还一直留在他的身上,没人敢去取下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写格里高尔拼命把头和腿蜷成一团紧贴地板,表明他起初对进入房间搬走家具母亲和妹妹采取的态度是忍受。B.本文多处内容能表现格里高尔“虫身人心”的特点,如他的甲虫外形使母亲受惊昏厥,与母亲隔开后他又自我谴责和忧虑等。C.第⑦段写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这是因为他被父亲追、用苹果砸,从而对父亲失望、怨恨,心灰意冷。D.由教材节选部分可知,格里高尔变成一只巨大甲虫,与他变形前承受的巨大生存压力有关,如工作上遭压榨、替父亲还债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荒诞手法,描写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凄苦无助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生存的荒谬处境。B.第⑦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父亲在儿子变形前后状态的对比,又有父亲与变成甲虫的儿子的对比。C.房间里的家具是格里高尔作为“人”生活的一种象征,家具被移出意味着他的境地变得更加“非人”。D.本文用愤激的语调,充满同情地叙述了格里高尔“变形”后的生活遭遇,揭示了人被“异化”的主题。 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妹妹、母亲、父亲对格里高尔的态度。9.文中三处画线部分都写到格里高尔的“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心理的不同。【答案】6.C7.D8.①妹妹对格里高尔看似关心实则冷漠自私,还有厌弃不满/关心但忽视其感受。妹妹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搬清格里高尔房间里的东西,看似是搬清挡路的家具以便格里格尔有更多地方活动,实际上是剥夺了格里高尔作为人的权利;在妹妹给母亲拿药时,格里高尔被碎玻璃片和腐蚀性药水伤害,妹妹仅愣了一下就离开了;对格里高尔造成的麻烦感到不满和气愤。②母亲对格里高尔心存恐惧,但心怀怜悯/害怕又心疼。刚看到格里高尔甲虫形象的时候,妈妈立刻因惊吓而晕厥,但是在父亲可能伤害到格里高尔的性命时,母亲又冲出去阻止父亲。③父亲对格里高尔粗暴残忍,冷血无情/厌恶嫌弃。父亲一看到格里高尔从自己房间里出来,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就追着打,甚至扔苹果砸自己的儿子。9.①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体现了格里高尔不想自己的房间被清空,想保护自己所爱之物的急切/慌乱/着急心情;②格里高尔“到处乱爬起来”,体现了格里高尔对吓到母亲的懊悔,关心担忧母亲又无法真正帮助母亲的无助和绝望/自我谴责/忧虑;③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体现了格里高尔面对父亲的“轰炸”,受到伤害和惊吓,痛苦无比/恐惧/害怕/惊惧,想尽快逃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C.“从而对父亲失望、怨恨,心灰意冷”错误。格里高尔的眼光“逐渐暗淡了下去”是实指,因为他已经被砸得不清醒,晕了过去。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本文用愤激的语调,充满同情地叙述……”错误。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他以不动声色的态度完成了整个叙述过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态度的能力。妹妹对格里高尔看似关心实则冷漠自私,还有厌弃不满/关心但忽视其感受。 结合“妹妹葛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黏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挡路的家具搬出去……在拖了至少一刻钟之后,母亲提出相反的意见,说这张柜子还是放在原处的好。不幸的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母亲的劝说只能使她决心不仅仅搬走柜子和书桌,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可知,妹妹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搬清格里高尔房间里的东西,看似是搬清挡路的家具以便格里格尔有更多地方活动,实际上是剥夺了格里高尔作为人的权利;结合“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还用脚砰地把门关上”可知,在妹妹给母亲拿药时,格里高尔被碎玻璃片和腐蚀性药水伤害,妹妹仅愣了一下就离开了;结合“‘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妈妈刚才晕过去了,不过这会儿已经好点了。格里高尔逃了出来”可知,对格里高尔造成的麻烦感到不满和气愤。母亲对格里高尔心存恐惧,但心怀怜悯/害怕又心疼。结合“母亲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在清醒的最后一刹那,他瞥见他的房门猛然打开,母亲抢着跑了过来。他看见母亲绊着裙子径直向父亲奔去,紧紧地搂住他,双手围在父亲的脖子上,求他别伤害儿子的生命”可知,刚看到格里高尔甲虫形象的时候,妈妈立刻因惊吓而晕厥,但是在父亲可能伤害到格里高尔的性命时,母亲又冲出去阻止父亲。父亲对格里高尔粗暴残忍,冷血无情/厌恶嫌弃。结合“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不过格里高尔不敢冒险听任父亲摆弄,他知道从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采取严厉措施的。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是一个苹果;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可知,父亲一看到格里高尔从自己房间里出来,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就追着打,甚至扔苹果砸自己的儿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人物心理的能力。 结合“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他看见了对面的那面墙,靠墙的东西已给搬得七零八落了,墙上那幅穿皮大衣的女士的像吸引了他,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紧紧地贴在镜面玻璃上。至少,这幅完全藏在他身子底下的画是谁也不许搬走的”可知,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体现了格里高尔不想自己的房间被清空,想保护自己所爱之物的急切/慌乱/着急心情;结合“母亲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与过去一样,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她后面”可知,格里高尔“到处乱爬起来”,体现了格里高尔对吓到母亲的懊悔,关心担忧母亲又无法真正帮助母亲的无助和绝望/自我谴责/忧虑;结合“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不过格里高尔不敢冒险听任父亲摆弄,他知道从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采取严厉措施的。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是一个苹果;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仿佛能把这种可惊的莫名其妙的痛苦留在身后似的;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可知,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体现了格里高尔面对父亲的“轰炸”,受到伤害和惊吓,痛苦无比/恐惧/害怕/惊惧,想尽快逃离。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节选自《墨子·亲士》)文本二: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以恩,责之以措置天下之务,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故不待放恣而后为乐。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今我绳之以法,亦已急矣。急之而不已 ,而随之以刑,则彼有北走胡、南走越耳。噫!无事之时既不能养,及其不幸一旦有边境之患,繁乱难治之事而后优诏以召之,丰爵重禄以结之,则彼已憾矣。夫彼固非纯忠者也,又安肯默然于穷困无用之地而已耶?况当今天下未甚至治,而奇杰之士,复有困于簿书、米盐间者,则反可不议其能而恕之乎?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或曰:“奇杰之士有过得以免,则天下之人孰不自谓奇杰而欲免其过者?是终亦溃法乱教耳。”曰:“是,则然矣。然而奇杰之所为,必挺然出于众人之上,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晓天下,俾得以赎其过。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而责其成绩,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而真奇杰者出矣。”(节选自苏洵《养才》)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以吾一日长乎尔B.不若献贤而进士若属皆且为所虏C.任之以权权,然后知轻重D.急之而不已无能为也已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B.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C.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D.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爵位,又称世爵,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鸿门宴》中“项伯”即是称其爵位。B.越,我国古代南方部族名,当时江、浙、闽、粤之地为越族所居,称为“百越”。C.穷,本指困厄、处于困境,后引申为不得志,没有出路。本文意思是不得志。D.刀笔吏,一般是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又特指主管诉讼的官吏。本文指的是前者。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认为如果臣子只重爵位不论国事,近臣远臣不言,百姓生怨,佞人在侧,善议受阻,那么国家就会危险。B.古代供养奇杰之才,给他们高官厚禄,委以重任,改变平时的自纵之心,所以他们平日没有闲暇放纵享乐。C.国家安定时不供养人才,等到边境有难、事情繁杂混乱难以对付时,才优厚对待奇杰之才,他们早已心有不满。 D.有人认为奇杰之才有过失免受处罚会让人自称奇杰而想免除过失,终会使法律礼教混乱,作者对此有不同看法。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晓天下,俾得以赎其过。(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15.两个文本都谈到“人才”,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0.A11.C12.A13.B14.(1)假如指出他们已成就的功业来让天下知晓,使他们能够赎回自己的过失。(2)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替换大(的动物),您的用心他们怎么知道呢?(3)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百姓,(百姓)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15.①文本一强调选拔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因为人才关乎国家命运,但奸佞之臣也会让国家陷入危亡,所以要选拔贤才。②文本二强调如何对待奇杰之士。/给他们权位、厚待感化他们,不过分用礼法约束他们,让他们将功折罪,或者去处理难办之事来建立功业,才能培养奇杰之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意思均为“因为”。句意:桀、纣不正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天下之士吗/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B.比得上/你们。句意:不如推荐贤士/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C.权柄,权力/称量。句意:将权力交给他们/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D.停止/同“矣”,语气助词。句意:逼迫他们而不停止/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却不是这样,奇特杰出的人才没有一点权力,身处最低的职位、官食俸禄低微的人超过一半,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位”在句中作动词使用,“一命之爵”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不越法逾礼”和“自快”是递进关系,中间用“而”表衔接递进,而且两者都是“彼又安得”的疑问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鸿门宴》中‘项伯’即是称其爵位”说法有误。项伯,名缠,字伯,“伯”并非其爵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所以他们平日没有闲暇放纵享乐”理解有误,原文“故不待放恣而后为乐”意思是“所以不需要放纵,然后才可以享乐”。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苟”,假如,如果;“晓”,使……知晓,告知;“俾”,使,让。(2)“无异于”,不要对……感到奇怪;“易”,替换;“恶”,怎么,哪里。(3)“董”,督察;“振”,威吓/震慑;“苟”,苟且。【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可知,作者充分强调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对此,作者还以“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加以对比说明,由此可归纳出:文本一强调选拔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因为人才关乎国家命运,但奸佞之臣也会让国家陷入危亡,所以要选拔贤才。根据材料二“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晓天下,俾得以赎其过。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而责其成绩,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而真奇杰者出矣”可知,作者是从如何对待人才这个角度去展开的,并且作者还对此给出了方法:给他们权位、厚待感化他们,不过分用礼法约束他们,让他们将功折罪,或者去处理难办之事来建立功业,才能培养奇杰之士。参考译文:文本一治理国家如果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于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没有比用贤更急迫的了,如果没有贤士就没有人和自己谋划国事。怠慢弃用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如果臣下只以爵位为重而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怨恨就郁结于民心了。阿谀奉承之人围在身边,好的建议被他们阻障难进,那国家就危险了。桀、纣不正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天下之士吗?结果身被杀而失天下。所以说:“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文本二古代供养奇特杰出的人才,将权力交给他们,用爵位尊崇他们,用俸禄厚待他们,用恩德感化他们,用处理天下事务的重任来要求他们,改变他们平日自我放纵的心态,所以,不需要放纵,然后才可以享乐。现在却不是这样,奇特杰出的人才没有一点权力,身处最低的职位、官食俸禄低微的人超过一半,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我们又怎么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现在我们用法律约束制裁他们,已经算逼迫了。逼迫他们而不停止,随着又用上刑法,那他们只有往北跑向胡地、往南奔向南越了。唉!国家安定没事的时候,既不加以供养,等到不幸遇到边境有灾难发生,碰到繁杂混乱难以对付的事情,然后才用优厚条件下诏书召集英才,用丰厚的爵位俸禄结交他们,那时他们早已心存不满。他们本来就不是纯粹尽忠的人,又怎么肯默默地处在不得志、无受重用的地方而罢休呢?更何况现在还不完全安定太平,而那些奇特杰出的人才仍有被官府文书和米盐生活之类所困的情况,这时反而可以不商议选拔英才并原谅他们的过失吗?应该怜惜他们的才能,赦免他们的过失,不让他们为主办文书的小吏所困,那么或许可以使他们发挥才能。有人说:“奇特杰出的人才有过失就免受处罚,那天下的人谁不自称是奇特杰出的人而想免掉自己的过失呢?这样一来,最终只会使法律、礼教造成混乱罢了。”我说:“这样做,虽然会这样,可是奇特杰出的人才所做的,必定非常突出地出现在众人的上面,假如指出他们已成就的功业来让天下知晓,使他们能够赎回自己的过失。而对那些未有功业的,就将难以处理的事交给他们去处理,并要求他们取得成绩,那么,那些人就不敢自称是奇特杰出的人,而真正的奇才豪杰也就出现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钧。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出任闲职获准后,离开荆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东归。②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无罪被迫而死曰“累”。③杜若:杜若花,一种香草。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落”三句直接写登楼远眺之景,词人触景生情,生发感触,思绪难平。B.“徙倚”二句描绘了词人徘徊良久、倚栏凝思的形象和月如帘钩挂的画面。C.本词下片起句和杜甫《登岳阳楼》颔联,都精炼动词,写出了岳阳楼的雄伟。D.本词下片排比和问句的使用,既令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词作豪迈昂扬的气概。17.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6.C17.①对湖海漂泊和宦海浮沉的厌倦之情。开头“湖海”二句,用“倦游客”“归舟”抒发词人湖海漂泊、宦海沉浮的倦意。②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登高远望,看到一片壮景,反问“何处更似此楼头”,凸显了对如此壮景的赞誉。③对屈原的敬吊之情(或凭吊无所的遗憾感伤之情)。词人从眼前景色,联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生发出对屈原的敬吊之情,但又想到凭吊无所,因而感伤。④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词人由屈原联想到自己,渴求被明君重用,但除了满山的杜若花外无人回应,以花开烂漫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表现出作者怀才见弃的幽怨。【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写出了岳阳楼的雄伟”说法有误。《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恢宏景象。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两句的意思是:疲倦于湖海漂泊的生活,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此两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开头“湖海”二句,用“倦游客”“归舟”抒发词人对湖海漂泊和宦海浮沉的厌倦之情。“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钧。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几句的意思是: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思绪翻腾,颇难平静。独自倚栏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三楚、七泽、九州雄伟险要。人间美景,哪里比得上岳阳楼上所见呢?诗人登高远望,看到一片壮景,反问“何处更似此楼头”,凸显了对如此壮景的赞誉,表达了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之情。“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几句的意思是: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抒发离忧之情。词人从眼前景色,联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生发出对屈原的敬吊之情,但又想到凭吊无所,因而感伤,表达了词人对屈原的敬吊之情(或凭吊无所的遗憾感伤之情)。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两句的意思是: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词人由屈原联想到自己,渴求被明君重用,但除了满山的杜若花外无人回应,以花开烂漫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表现出怀才见弃的幽怨,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变法并非生事。(2)苏洵《六国论》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又在后文对治国者提出“____________”的忠告。(3)杜甫《登岳阳楼》的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凭栏遥望北方,忧国伤时。(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金陵繁华不再、烟草依旧的感慨。【答案】①.举先王之政②.以兴利除弊③.弊在赂秦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⑤.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⑦.六朝旧事随流水⑧.但寒烟衰草凝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弊,赂,威,劫,戎,轩,涕,泗,衰。三、语言文字运用Ⅰ(20分)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拟举办“红楼”文化节,各社团积极筹备相关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校园文化节的负责人,请协助如下社团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文学社拟在文化节期间组织一场“红楼”读书会,下面是社员准备在会上分享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需要斟酌之处,请你组织大家积极讨论并做出恰当选择。人物的语言是其思想性格的反映。只有那种恰如其分的语言,才能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艺术形象①。《红楼梦》中写了大观园内外几百个人物,有的往往只有三言两语,但性格各异。曹雪芹在表现人物个性的时候,往往采用“画眼睛”的方法,如“敏”探春、“时”宝钗、“憨”湘云、“呆”香菱、“贤”袭人、“俏”平儿等。在《红楼梦》中,独具艺术的慧眼在曹雪芹身上体现,寻找出了每个人物身上独有的性情与思想,从而使“女儿国”话语缤纷、千姿百态的生动景象。《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典型,但典型并不意味着单一。以凤姐为例,曹雪芹将凤姐置于各种各样的场合,呈现出她多样的语言表现形式,出色地刻画了她复杂微妙的典型性格。 曹雪芹还根据人物特点,恰当选用了群众语言的精髓——谚语、歇后语、俗语等,从而使人物语言更具表达力和说服力。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曹雪芹正是善于“博采口语”,从而使作品语言毫无②的弊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曹雪芹为大观园中众多人物凝练的个性化语言,真正达到了③的地步,不少话语都收到了“掷地作金石声”的艺术效果。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惟妙惟肖/形神毕肖/活灵活现②枯燥乏味/华而不实/佶(诘)屈聱牙/晦涩难懂③炉火纯青/出神入化20.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独具艺术慧眼(或“独具艺术慧眼的曹雪芹”),寻找出了每个人物身上独有的性情与思想,从而使“女儿国”呈现出话语缤纷、千姿百态的生动景象/从而使“女儿国”话语缤纷、千姿百态。【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从而使艺术形象”可知,此处体现艺术形象生动逼真,故填“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惟妙惟肖/形神毕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形神毕肖:形态和神情都很相似,一般用于刻画人物和景物。活灵活现:形容描绘生动,神情逼真,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第二空,结合语境“从而使作品语言毫无……的弊病”可知,此处体现作品语言不无聊难懂,故填“枯燥乏味/华而不实/佶(诘)屈聱牙/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形容某件事或某个人非常的无聊,让人提不起兴趣来。华而不实: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佶(诘)屈聱牙: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晦涩难懂: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第三空,结合语境“真正达到了……的地步”可知,此处突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曹雪芹纯熟完美的写作风格,故填“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把“独具艺术的慧眼在雪芹身上体现”改为“曹雪芹独具艺术慧眼”或“独具艺术慧眼的曹雪芹”; 二是谓语成分残缺,应把“从而使‘女儿国’话语缤纷、千姿百态的生动景象”改为“从而使‘女儿国’呈现出话语缤纷、千姿百态的生动景象”或“从而使‘女儿国’话语缤纷、千姿百态”。任务二手工社拟在文化节上制作一套“红楼梦”文创书签赠送给参与活动的同学,请你组织大家积极讨论并做出恰当选择。21.下列花签都出自《红楼梦》,与之依次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②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③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④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⑤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A.妙玉宝钗李纨黛玉香菱B.宝钗探春李纨湘云黛玉C.李纨宝钗妙玉湘云香菱D.黛玉探春妙玉宝钗晴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红楼梦》中第63回个人所抽的签涵义为:一:宝钗――牡丹花。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花》: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以牡丹花比喻宝钗,既说明了宝钗的雍容华贵,也暗示了宝钗最后的命运,任是动人心魄,终究还是没有打动留住宝玉,一场空欢喜。二:探春――杏花。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红杏喻义探春,一说探春才干非凡,凌云之势,女中豪杰;二则暗示了探春必当远嫁,千里东风一梦遥。值得庆幸的是探春所嫁者当为藩王贵戚之属,故曰:依云栽。 三:李纨――梅花。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李纨年轻守寡,于节无亏;且清心寡欲,于世无争。和梅花的特点有几分相似:品质高洁不受世间尘埃侵染,植根竹篱茅舍也淡然受之不以为意。另外“自甘心”也暗示了李纨在贾府败落之际,明哲保身,不问他人废与兴的行径。四:湘云――海棠。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蜡烛红妆寓意湘云婚后生活幸福,妇唱夫随。只可惜好景不长,很快海棠花谢,红烛燃尽,湘云的丈夫因病早逝。湘云的一生就像这鲜艳浓烈的海棠花一般,烂漫一时,清冷半世。五:黛玉――芙蓉花。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和王介甫明妃曲》(节选):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是芙蓉花,纤丽婀娜,淡然清雅,品质高洁。只可惜红颜薄命,秉绝代姿容,具稀世才华,终不敌风霜刀剑,最终抑郁早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生清白,看淡生死。故选B。任务三话剧社拟创编一台多幕剧来参与本次文化节,请你帮助此次话剧演出的导演完成以下任务。22.《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贾琏变生不测,凤姐泼醋,贾琏逞威,二人都拿平儿出气。横遭打骂的平儿被李纨拉入大观园,被宝玉让进怡红院。下面材料是宝玉、宝钗、袭人对平儿的劝说:①劝道:“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了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②笑道:“二奶奶素日待你好,这不过是一时气急了。”③忙劝道:“好姐姐,别伤心,我替他们两个赔个不是罢。”请将台词分配给相应角色,并揣摩分析其说话口吻的不同及原因。角色: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宝钗②.袭人③.宝玉④.①宝钗话语含蓄。宝钗心有城府、处事圆滑,在劝慰时,宝钗以含蓄的提示性语言启发诱导,既褒扬平儿,又和稀泥为凤姐开脱。②袭人言辞直露。袭人与宝钗身份尊卑有别,又有涵养之别。③宝玉好言哄劝。宝玉批判“男尊女卑”“主贵奴贱”的思想,虽身份尊贵,但真正体贴、同情平儿,故好言劝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中人物对平儿的劝说,头头是道,首先说“你是个明白人”赞扬平儿,但后面的内容“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则都是为凤姐说话,充分展现说话人的圆滑。而在宝玉、宝钗、袭人这三者中,宝钗心有城府、处事圆滑的形象与含蓄的说法风格最能呼应这一点。②从人物称呼“二奶奶”可看出,说话人身份地位应较低,且直言“这不过是一时气急了”,可见其言辞直露。由此可看出这是袭人说的话。③宝玉向来喜欢叫人“好姐姐”,而且批判“男尊女卑”“主贵奴贱”的思想,且这句话中劝说的“我替他们两个赔个不是罢”并没有为凤姐开脱,而是真正为平儿着想,尊重劝慰她。所以最可能是宝玉所说。23.为更好地完成演出任务,话剧社编剧需要指导演员对《红楼梦》中同一人物不同称谓的妙处进行揣摩体会,如林黛玉多被人称作“林姑娘”,而宝玉却叫她“颦儿”。请再从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列出别人对他或她与众不同的称谓,并分析其妙处。人物:_____________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妙处:____________【答案】①.王熙凤②.“二奶奶”③.“凤辣子”④.“二奶奶”是荣宁二府,上下对王熙凤的尊称,而“凤辣子”体现了贾母眼中的王熙凤像“辣子”一样的泼辣性格和能干形象,这个称呼也可以看出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和对其能力的认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考生首先要选择一个人物,然后写出他(她)的不同称谓,并分析其妙处。注意:与所选人物对应的称谓要准确,分析合理充分,意思对即可;人物名称应是全名,无错别字,要与别称匹配。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贾琏的别称是琏二爷,因此王熙凤也被人称为“二奶奶”。“二奶奶”是荣宁二府,上下对王熙凤的尊称。“凤辣子”是贾母称王熙凤的。《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贾母见众人惊诧,赶紧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凤辣子”这一称呼体现了贾母眼中的王熙凤具有像“辣子”一样泼辣性格和能干的形象,这个称呼也可以看出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和对其能力的认同。四、写作(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也早已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人的生命,抚慰着人的心灵。但也有人认为,其实还是人自己丰盈了自己,自己拯救了自己。还有人说,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是。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自然入我心,万象为宾客人离不开自然,自然的精神也滋养着人的生命,抚慰着人的心灵。是啊,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你我共适,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释怀的呢?静观自然,万物皆备于我,那就让它入于我心;洞观宇宙,敞开心扉,让万象皆为我之宾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自然,让自然滋润我的生命。上天不言而昼夜交替,周而复始,从未停息。人们学习自然,效法上天而自强不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打上了自然“自强不息”的烙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体现了自然对人的滋养,更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祖逖闻鸡起舞,徐霞客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效法“天行健”的品格,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精彩。生活中,我们要师从自然,从自然中得到启发,才能得到自然的滋养。“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效法自然,让自然抚慰心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在李白孤寂时成了他的知己,自然往往在某一个时刻成为我们心灵的皈依。苏轼被贬黄州,赤壁山水成为他精神的慰藉,也让他完成了从苏轼到东坡的蜕变;张孝祥被贬之时,途经洞庭湖,面对明河共影,发出“表里俱澄澈”的感叹,更坚定了他“肝肺皆冰雪”的品格;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让史铁生走出了生命的黑暗,走向了文学之巅。他们都经历了人世的苦难,是自然抚慰了他们的心灵。自然,是我们苦难的解药,我们当效法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月的皎洁!让我们拥抱自然,让大自然抚慰我们的心灵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活出自然,加强自身修养以载物。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大地能够孕育万物,因其博大、厚重。君子当修养德行以载万物。“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从木长流远中习得帝王当积其德义,让太宗达到了厚德育万民的高度。“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从山川中悟出国君当宽容以纳四方来客,让秦王废除了逐客令,成就了秦王一统天下的伟业。“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从高山深溪中悟出学问之大,勉励世人学不可以已。他们不仅从自然中悟出道理,而且能够鼓励人们活出自然的精神品格,成为角色中的佼佼者。我们当以自然为范,努力加强自身修养,进而成为国之栋梁,时代之楷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让我们亲近自然,学习自然,效法自然,活出自然的精神品格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人认为是自然滋养了人的生命,抚慰着人的心灵;也有人认为是自己丰盈自己,自己拯救自己;还有人认为社会也是这样。从材料来看,我们可以从自然滋养、抚慰人的角度,探讨自然山水对人的愉悦、安顿、抚慰等作用,如永州山水让柳宗元走出了贬居的苦闷,赤壁水月让苏东坡实现了生命的突围,荷香月色抚慰了朱自清不平静的心,地坛景观带史铁生摆脱了人生困境,泰山日出给姚鼐带来精神力量……自然美景使人在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境界中,以审美的眼光关照生活,找到了心灵的山水。也可以从人自己丰盈、拯救自己的角度,人走近自然,找寻与自己精神相契合的自然风景,获得审美体验、心灵慰藉和人生启示的过程,其实正是自己对自己对话、与自己和解、关照自我心灵成长过程。从这个角度,与其说自然拯救了人,不如说人自己拯救了自己。如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心产生于内心深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力量也源于自我……从自然与自我结合的角度,自然风景呈现出来的美与真、情与理,给人的生命以许多滋养,而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力量、慰藉,实现精神成长和超越的人,应该是自己有所觉解、内心充满了生命力量的人。也可以从社会与人的角度,既可以谈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有机遇也有挑战;也可以谈人在社会中不断修炼、磨砺,自我成就;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谈。还可以综合谈自然与自我、社会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写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写。比如选择:是自然滋养、抚慰了人。第一段引出观点之后,材料的主体可以采用论据并列的形式进行论证:比如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朱自清、史铁生等。可以注意论据表达的形式,可以某段采用一个论据,也可以是几个论据。最后再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1.自然可以抚慰人心。2.只有自己能够治愈自己。3.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舞台。4.社会是一个大的修炼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