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1101
大小:888.29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3-10-23
《浙江省百校起点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调研测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三百校起点调研测试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真核细胞中,细胞器内质网的膜面积最大。细胞器内质网能够加工或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不包括( )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脂质【答案】B【解析】【分析】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它向内与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的存在使细胞内的膜结构连成一个整体,称为生物膜系统。【详解】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它向内与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的存在使细胞内的膜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糖类和脂质的合成等有关,但不能合成或加工核酸,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金霉素(一种抗生素)可抑制tRNA与mRNA的结合,该作用直接影响的过程是( )A逆转录B.转录C.翻译D.RNA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逆转录、转录、RNA复制均不涉及tRNA与mRNA的结合,翻译过程中tRNA与mRNA的结合,即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结合,所以金霉素直接影响翻译过程,ABD错误,C正确。 故选C。3.人蹲下后猛地起立有时会出现头晕、视线模糊等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动作过快导致血压偏低造成的,此时,机体会迅速启动调节以维持血压稳定,下列关于机体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心排血量增加B.血管舒张C.血液粘滞度增加D.心率减慢【答案】A【解析】【分析】血压调节的过程:动脉血压低→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平滑肌收缩、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详解】人蹲下后猛地起立,由于动作过快导致血压偏低,此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进而促进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避免出现长久的头晕、视线模糊等情况。A符合题意。故选A。4.药物华法林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常被用于灭鼠。某地区使用华法林灭鼠,发现抗药小鼠比例明显增加,并发现抗药小鼠中维生素K合成能力缺失。停药一段时间后,该地区的抗药鼠比例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华法林使小鼠发生了抗药性突变B.抗药小鼠的抗性基因在停药后不能遗传C.抗药小鼠与敏感小鼠存在生殖隔离D.基因突变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喷施华法林杀灭家鼠,在喷施华法林之前,家鼠中就存在抗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华法林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华法林不能使家鼠产生抗药性突变,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A错误;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小鼠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抗药小鼠的抗性基因在停药后可以遗传给后代,B错误;C、抗药与敏感属于小鼠的一对相对性状,抗药小鼠与敏感小鼠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根据题意,使用华法林灭鼠,发现抗药小鼠比例明显增加,停施华法林后抗药性个体比例下降,说明突变是否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D。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的“三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调整年龄结构B.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C.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及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转基因农作物进行推广种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答案】A【解析】【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详解】A、我国实行的“三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A正确;B、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的问题,B错误;C、食品安全问题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错误;D、转基因农作物推广种植可能破坏当地的环境稳定性,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故选A。6.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可能是细胞内自由基减少或端粒缩短造成的B.已分化细胞的核酸种类与受精卵中的不完全相同C.在营养缺乏时细胞可通过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物质D.细胞骨架会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详解】A、根据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可知,细胞衰老可能是细胞内自由基增加或端粒缩短造成的,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mRNA的种类与数量发生改变,已分化细胞的核酸种类与受精卵中的不完全相同,B正确;C、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可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D、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若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7.某同学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处有化脓现象是人体自身的T细胞攻击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免疫应答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主动免疫能激活记忆细胞分泌抗体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的方法有2种:方法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属于被动免疫;方法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详解】A、伤口处有化脓现象是人体自身的白细胞攻击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免疫应答,A错误;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主动免疫,但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B错误;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免疫系统反应过度,C正确;D、由于抗体在机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故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被动免疫),D错误。故选C。8.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镉胁迫显著偏离于苦草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其生存,而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缓解镉的胁迫。【详解】A、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故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正确;B、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C、镉属于重金属,能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C正确;D、胁迫是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因此在镉的胁迫下,苦草已经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D错误。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酒曲的国家,早在《尚书》中就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记载,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其酿制主要涉及两类微生物的作用——曲霉糖化和酵母发酵。传统淋饭法生产黄酒的工艺如下图所示。加酒药的10~12h为前发酵,随后进行6d左右的主发酵,然后将醪液分装到坛中进行30d左右的后发酵。9.黄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关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需要酶催化,无氧呼吸不需要酶催化B.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进行C.有氧呼吸有热能的释放,无氧呼吸没有热能的释放D.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NADH不与O2结合10.关于黄酒的酿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时,酵母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丙酮酸氧化时所释放的化学能B.开放环境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繁殖原因是需氧呼吸能量利用效率高 C.主发酵阶段开耙降低温度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发酵D.通过煎酒杀死微生物并破坏残存酶的活力可提高黄酒的稳定性【答案】9.D10.A【解析】【分析】1、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酒的制作原理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酿酒酵母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28℃,进行发酵时温度控制在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根据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后溶液呈现灰绿色来鉴定有酒精的生成。2、题图分析:该图是传统淋饭法生产黄酒的工艺。蒸煮:把米进行蒸煮的,即对米起了消毒作用,也使得米蒸熟之后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落缸搭窝:将淋冷后的米饭加上酒药拌匀放入缸中发酵,在表面搭成一个倒放的“喇叭口”形状的凹窝,称为搭窝。目的是为了增加米饭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及便于观察糖液的发酵情况。糖化:落缸搭窝后,控制好温度,曲霉等糖化菌迅速生长,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加曲冲缸:当甜液在窝中达到4/5处,就可以加入麦曲和水,搅拌均匀,促进酵母的生长。发酵开耙:由于酵母菌大量繁殖,进行酒精发酵,醪温迅速上升,达到一定温度时,用木耙搅拌,称为开耙。一方面搅拌均匀、降低温度,另一方面排出二氧化碳,供给新鲜空气,促进酵母生长。后发酵:落缸后约6天左右,即可灌坛,以减少与空气的接触,进行后发酵,生成更多的酒精,提高酒的质量。【9题详解】A、无氧呼吸也需要酶催化,A错误;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B错误;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都转化成了热能,C错误;D、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产生的NAD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A、酒精发酵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酵母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ATP,A错误;B、开放环境下,氧气充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B正确; C、发酵过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能,发酵温度上升,开耙有利热量散失,降低发酵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影响酵母菌活性而影响发酵进程,C正确;D、煎酒是利用高温杀死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同时高温使酶失活,提高黄酒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A。11.图为“促有丝分裂因子”调控细胞增殖示意图。图中CDK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它需与相应的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Rb蛋白是一种与调控细胞增殖有关的蛋白质A.Rb蛋白磷酸化不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B.推测物质甲与CDK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期C.物质甲可促使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D.抑制CD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2、题图分析:据图可知,Rb蛋白有活性时,会使转录调控因子失活。CDK与甲结合后可使Rb蛋白磷酸化,Rb磷酸化后失活,同时活化转录调控因子促进转录过程。【详解】A、据图可知,Rb磷酸化后失活,同时转录活化因子恢复活性,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故Rb蛋白磷酸化有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A错误;B、CDK与甲结合后可使Rb蛋白磷酸化,且同时活化转录调控因子促进转录,因此推测物质甲与CDK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B错误;C、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就叫做接触抑制。肿瘤细胞自身在体外培养时不表现接触抑制现象。据图可知,物质甲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物质甲不会使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C错误; D、结合题图可知,CDK药物与甲结合后会通过转录、翻译过程促进细胞增殖,故抑制CD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D正确。故选D。12.肽核酸(PNA)是人工合成的,用类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主链的DNA类似物。P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DNA或RNA,形成更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广泛用于遗传病检测的分子杂交、抗癌等的研究和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NA与DNA或RNA能形成稳定结构可能是细胞内无降解PNA的酶B.与双链DNA相比,PNA与RNA形成的杂合双链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C.不同肽核酸(PNA)含有的碱基种类不相同,碱基的排列顺序也不相同D.PNA用于抗癌时,在癌细胞中与特足核苷酸序列结合,会抑制DNA复制、转录等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题意分析,肽核酸(PNA)是人工合成的,用类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主链的DNA类似物,因此其中含有的碱基为A、G、C、T四种。【详解】A、PNA是人工合成的DNA类似物,PNA与DNA或RNA能形成稳定结构可能是细胞内无降解PNA的酶,A正确;B、PNA是DNA类似物,与双链DNA相比,PNA与RNA形成的杂合双链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B正确;C、不同肽核酸(PNA)含有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G、C、T四种,但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D、PNA用于抗癌时,可在癌细胞中与特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进而抑制DNA复制和转录过程,D正确。故选C。13.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成所述目标的是( )A.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B.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C.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形成内部无菌环境D.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以杜绝接种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答案】A【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细胞会失水,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因此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A正确;B、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C、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形成内部无氧环境,不能创造无菌环境,C错误;D、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可以减少外植体携带的微生物,但不能杜绝接种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D错误。故选A。14.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e,其减数分裂I时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减数分裂II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所示。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6种可能B.若卵细胞为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C.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4种可能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2种可能【答案】B【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正常情况下,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或e,减数分裂II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EE或ee,着丝粒(点)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E、ee、(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因),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卵细胞的基因组成还可以是Ee,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6种可能,A正确;B、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若卵细胞为Ee,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基因型为_,第一极体产生的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和_,B错误;C、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说明未发生互换,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为E,另外两个极体为e或ee、0,C正确;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为ee或EE,第一极体为EE或ee,最多有2种可能,D正确。故选B。15.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37℃、适宜pH等条件下,用NaCl和CuSO4研究Cu2+、Cl-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Na+和SO42-几乎不影响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淀粉溶液浓度和无机盐种类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较P点的长C.甲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Cl-能降低淀粉水解的活化能D.Cu2+通过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来降低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无机盐溶液的种类和淀粉溶液的浓度都是自变量,A错误;B、根据图示分析可知,Q点和P点的淀粉水解速率相同,但Q点对应的淀粉溶液浓度更大,所以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比P点长,B正确;C、Cl-不是催化剂,没有降低淀粉水解的活化能的功能,甲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Cl-能提高淀粉酶降低淀粉水解的活化能的效果,C错误;D、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淀粉水解速率保持相对稳定时,也就是唾液淀粉酶全部充分参与催化反应时,甲组>乙组>丙组,说明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但不一定能说明Cu2+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也有可能是铜离子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无法判断其抑制剂的类型,D错误。故选B。16.目前七叶一枝花属濒危名贵中药材,科学家尝试应用生物技术繁殖和保存七叶一枝花资源,并利用植物细胞工程获取其有效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七叶一枝花不同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基因型都相同B.将七叶一枝花茎尖或根尖组织经灭菌、脱分化、再分化可获得脱毒苗C.利用植物细胞工程获取其有效成分过程中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D.保护野生七叶一枝花最佳的选择是将其迁移到植物园【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繁技术、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同一植株的花粉细胞与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新个体基因型不同,A错误;B、茎尖或根尖病毒少或无病毒,因而作为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可获得脱毒苗,但不能对植物材料进行灭菌处理,B错误;C、细胞产物的工口化生产是从人工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该过程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C正确;D、保护野生七叶一枝花最佳的选择是就地保护,而将七叶一枝花迁移到植物园属于迁地保护,D错误。故选C。17.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 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②(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均为(P)dd,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即表现为稳定遗传,B正确;C、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③(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P)Dd,为杂交种,自交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离,因而需要年年制种,C正确;D、①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P)Dd,②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Dd,若前者作父本,后者作母本,则二者杂交的后代为(H)__,均为雄性可育,不会出现雄性不育,D错误。故选D。18.番茄果实发育历时约53天达到完熟期,该过程受脱落酸和乙烯的调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脱落酸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果肉。基因NCEDI和ACO1分别是脱落酸和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NDGA抑制NCED1酶活性,1-MCP抑制乙烯合成。花后40天果实经不同处理后果实中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这种发育模式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果实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生成时,果实中必需有NCEDI酶的合成C.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D.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答案】B【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左图中,NDGA处理组,在0~12天,果实中脱落酸的含量基本没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脱落酸处理组和脱落酸+1-MCP处理组的果实中脱落酸都升高,并且出现的波峰提前;其中脱落酸+1-MCP处理组果实中脱落酸含量低于脱落酸处理组,说明1-MCP可能减弱脱落酸的作用。2、右图中,在0~10天,脱落酸+1-MCP处理组和NDGA处理组的果实中乙烯的含量基本没有改变,只是10天后NDGA处理组果实乙烯开始升高;脱落酸处理组与对照组果实的乙烯含量都升高,但脱落酸处理组果实中乙烯含量高于对照组,说明脱落酸可促进乙烯合成。【详解】A、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有利于果实成熟后种子的繁殖,若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晚于果肉,果实成熟时种子还没成熟,这样无法通过种子繁殖后代,A正确;B、由左图曲线可知,NDGA处理组,在0~12天,果实中脱落酸的含量基本没有改变,由于NDGA抑制NCED1酶活性,而NCED1是脱落酸合成的关键基因,说明脱落酸合成必须有NCED1酶的催化,但通过题干信息不能确定在脱落酸生成时必需有NCED1酶的合成,B错误;C、由右图曲线可知,NDGA处理组的果实中乙烯的含量基本没有改变,只是10天后NDGA处理组果实乙烯开始升高,明显晚于对照组,由于“NDGA抑制NCED1酶活性而ACO1是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说明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C正确;D、由右图可知,脱落酸处理组果实中乙烯含量高于对照组,说明脱落酸可促进乙烯合成;由左图可知,脱落酸+1-MCP处理组果实中脱落酸含量低于脱落酸处理组,说明1-MCP可能减弱脱落酸的作用,D正确。故选B。19.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突变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Hbs)引起,HbA和Hbs的某片段如图甲。对胎儿基因检测的主要原理是:MstII限制酶处理扩增后的DNA;加热使酶切片段解旋,用荧光标记的CTGACTCCT序列与其杂交;凝胶电泳分离。图乙是凝胶电泳后荧光出现的三种可能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胎儿DNA样品后,扩增DNA需要添加dNTP和特定的引物B.用MstII限制酶处理DNA不充分,可能把正常人误判为携带者C.若某胎儿检测结果为图乙b,则该胎儿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D.荧光标记序列越长,图乙c中两个DNA条带间的距离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为正常人和患者血红蛋白基因的部分片段,可见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的,碱基发生改变后,中间位置的MstII限制酶切割位点消失,即致病基因中MstII限制酶切割位点减少了一个。图乙中,用荧光标记的CTGACTCCT序列与其杂交,a中的DNA条带较轻,并且只有一种类型的条带,因此可以确定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被切割形成的左侧片段,即只含有显性基因;b中的DNA条带较重,并且只有一种类型,因此可以确定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的一条链与荧光标记的序列进行了杂交,即只含有致病基因;则c中同时具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为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详解】A、提取胎儿DNA样品后,进行PCR扩增DNA需要添加dNTP为原料,同时需要特定的引物,A正确;B、识图分析可知,由于致病基因Hbs片段中碱基发生了替换,与正常基因相比导致MstII限制酶切割位点减少了一个,因此用MstII限制酶处理DNA不充分,可能把正常人误判为携带者,B正确;C、分析图乙可知,b中的DNA条带较重,并且只有一种类型,因此可以确定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的一条链与荧光标记的序列进行了杂交,即只含有致病基因,若某胎儿检测结果为图乙b,则该胎儿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C正确;D、分析乙图可知,用荧光标记的CTGACTCCT序列与其杂交,a中的DNA条带较轻,并且只有一种类型的条带,因此可以确定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被切割形成的左侧片段,即只含有显性基因;b中的DNA条带较重,并且只有一种类型,因此可以确定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的一条链与荧光标记的序列进行了杂交,即只含有致病基因;则c中同时具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为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若荧光标记序列越长,则与正常基因片段配对区域越多,那么图乙c中两个DNA条带间的距离越小,D错误。 故选D。20.帕金森病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由甲图中黑质一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加强脊髓运动神经元钠离子的内流促进其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B.甲图中,神经元b由钾离子外流引起去极化后释放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C.研究发现,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如果该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D.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纹状体可以通过神经元b分泌乙酰胆碱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黑质可以通过神经元a分泌多巴胺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该特效药可以使b分泌的乙酰胆碱减少,a分泌的多巴胺增多。【详解】A、甲图中,神经元a属于脑中发出的神经元,可以分泌多巴胺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抑制其兴奋,防止其兴奋过度,A错误;B、甲图中,神经元b由钠离子外流引发释放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B错误;C、若多巴胺与a轴突末梢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则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减少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C错误;D、由图可知,该特效药可能是增加了神经元a分泌的多巴胺,减少了神经元b分泌的乙酰胆碱,降低了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D正确。 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回答下列问题:(1)浙江在监测外来物种时需要对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_进行调查研究。外来物种入侵初期呈疯狂蔓延趋势,其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形增长曲线。若外来物种的爆发使浙江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可能会造成群落发生____演替。(2)浙江沿海养殖区充分利用海水的深度发展立体养殖创造生态产品,实施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模式的外貌和结构会随每年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体现了群落的____。在不同的水层养殖不同种类的生物、大大提升了群落____方向上结构的复杂程度。(3)浙江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的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____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____过程。浙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____。(4)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讲,除上述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通过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来提高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能力。【答案】(1)①.种群密度②.J③.次生(2)①.季节性/时间结构②.垂直(3)①.物种组成②.物质循环③.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消费者,每条途径上的能量少(4)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调节各种生物的数量、比例,优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控制有害动物【解析】 【分析】种演替类型是根据起始条件划分的。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小问1详解】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使种群密度。外来物种入侵初期呈疯狂蔓延趋势,是因为缺少天敌,空间充裕等会使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由外来物种的爆发造成物种多样性降低,是由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上述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模式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在可以在不同的水层养殖不同种类的生物,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空间和资源),提升了群落再垂直方向上结构的复杂程度。【小问3详解】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物种组成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物质循环过程。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消费者,每条途径上的能量少,因此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小问4详解】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调节各种生物的数量、比例,优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控制有害动物等措施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能力。22.小杂粮营养丰富,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确定小杂粮作为林果行间套种作物的适宜性,研究小组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全光和弱光(全光的48%)条件下两个小杂粮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品种处理最大净光合速率/(µmolCO2·m-2·s-1)光补偿点/(mol·m-2·s-1)叶绿素含量/(mg·g-1)气孔导度/(molH2O.m-2·s-1)A全光组14.9945.92.290.22弱光组9.5930.74.360.12B全光组16.1643.82.880.16弱光组8.8541.73.210.09 (1)小杂粮叶片中的____能感受光周期的变化,控制其开花,光为小杂粮的光合作用提供____,又能调控小杂粮的形态建成。小杂粮光合产物主要以____的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至籽粒。(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遮光会降低小杂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碳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若弱光条件下小杂粮品种B的净光合速率为0,则在相同条件下,小杂粮品种A的干重会____,理由是____。(3)欲设计实验探究氮含量对小杂粮品种A叶绿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先利用____法从小杂粮品种A的叶肉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再将叶绿体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含氮营养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填具体的表示方法)。氮参与了下列____等光合作用中相关物质的组成,是小杂粮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A.叶绿素B.光合酶C.三碳酸D.磷脂【答案】(1)①.光敏色素②.能量③.蔗糖(2)①.遮光导致气孔导度变小,使叶肉细胞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减少,从而使叶肉细胞碳反应固定产生的C3减少②.增加③.弱光条件下小杂粮品种A的光补偿点小于小杂粮品种B的,当小杂粮品种B处于光补偿点时,小杂粮品种A的光照强度大于其光补偿点,其净光合作用大于0,会积累有机物,干重增加(3)①.差速离心②.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或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或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产生量③.ABD【解析】【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农作物的品种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光补偿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表格中数据表明,弱光处理后叶绿素的含量上升,气孔导度下降,光补偿点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小问1详解】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种,小杂粮叶片中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周期的变化,控制其开花;光为小杂粮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又能调控小杂粮的形态建成;小杂粮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至籽粒。【小问2详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据表格数据可知,遮光会降低小杂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原因可能是遮光导致气孔导度变小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减少,使叶肉细胞暗反应固定产生的C3减少,故光会降低小杂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据表格可知,弱光条件下小杂粮品种A的光补偿点小于小杂粮品种B的,当小杂粮品种B处于光补偿点时,小杂粮品种A的光照强度大于其光补偿点,其净光合作用大于0,会积累有机物,干重增加。 【小问3详解】叶绿体是细胞器的一种,由于各种细胞器的密度不同,故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故从小杂粮品种A的叶肉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再将叶绿体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含氮营养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一段时间后,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或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或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产生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光合酶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等;三碳酸的组成元素为C、H、O、P,不含N;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故选ABD。23.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的需求量大,由于其来源有限和有生物污染的风险,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成为其重要的替代品。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途径一:基因工程结合发酵工程构建人血清白蛋白工程菌:科研人员将HSA基因转入酵母菌细胞,获得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图为酵母菌基因改造以及工业化发酵生产rHSA的过程示意图,其中I、II、III、IV是四种不同的限制酶,具各自识别的酶切位点如表所示。限制酶ⅠⅡⅢⅣ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1)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获取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可通过检索____获取其编码序列,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得到。将HSA基因插入质粒中时,最好选择限制酶____进行共同切割。将受体酵母菌置于含有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培养,以获得能表达HSA的细胞。(2)采用PCR等技术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酵母菌染色体中,得到的PCR产物一般通过____来鉴定,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____有关(答出2点即可)。 (3)工业化发酵生产rHSA的过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____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将rHSA工程菌接种至发酵罐内进行扩增,培养过程中可定期取样并使用细菌计数板对____(填“菌体”或“菌落”)进行直接计数,以评估增殖情况。发酵结束后,采用____(答出2点即可)等方法获得所需的发酵产品。(二)途径二:基因工程结合细胞工程构建人血清白蛋白乳腺反应器I.采集良种供体牛的卵母细胞和精液,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奶牛受精卵;II.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转基因细胞;III.电脉冲刺激转基因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IV.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4)实验步骤I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____处理。(5)实验步骤II中,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最为有效的方法是____。(6)实验步骤III中进行动物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____等天然成分,培养条件要求无毒、无菌的环境,具体措施有____(答出两点即可)。当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取其____做DNA分析来进行性别鉴定,筛选出发育状态良好的雄性胚胎进行移植。(7)实验步骤IV进行胚胎移植,其实质是____。为实现这一工序,需用相应激索对受体进行____处理。(8)有人提议将乳腺反应器改成膀胱反应器,请分析利用膀胱反应器比乳腺反应器产量高原因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①.基因数据库②.Ⅱ、Ⅳ③.四环素(2)①.琼脂糖凝胶电泳②.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3)①.培养基的配制、灭菌②.菌体③.过滤、沉淀、离心、静置(4)获能(5)显微注射法(6)①.血清(或血清、血浆)②.对培养液和所用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③.滋养层细胞(7)①.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②.同期发情(8)雌性牛只有在哺乳期才能分泌乳汁,而尿液不会受到性别和发育期的影响,尿液的分泌总量要比乳汁的分泌量大【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化学合成法可合成已知序列的基因,可以检索基因数据库获取目的基因的编码序列,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图中四环素抗性基因中含有酶切位点Ⅰ,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中含有Ⅰ、Ⅱ、Ⅳ三种酶切位点,若切割时使用限制酶Ⅰ,则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均被破坏,若使用限制酶Ⅱ、Ⅳ进行酶切时,会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破坏,为了能同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防止反向连接和自身环化,同时使基因表达载体存在完整的标记基因,需要使用限制酶Ⅱ、Ⅳ。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未被破坏,故筛选时可将受体酵母菌置于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培养,以获得能表达HSA的细胞。【小问2详解】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小问3详解】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也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直观的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菌体的数量,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离心、静置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小问4详解】精子经过获能后才具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能力。【小问5详解】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小问6详解】由于所需的成分可能有未知部分,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培养条件要求无毒无菌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用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都有助于提供无毒、无菌的环境;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对个体发育的关键部分没有影响,故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来进行性别鉴定。【小问7详解】 在胚胎移植操作中,应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使供体和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由此可见,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小问8详解】乳腺生物反应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雌性牛只有在哺乳期才能分泌乳汁,而尿液不会受到性别和发育期的影响,尿液的分泌总量要比乳汁的分泌量大。24.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家系中有甲病(基因为A、a)和乙病(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乙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____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系谱图II代中个体____(填系谱图中II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III5的基因型为____;III3与III8近亲结婚,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若III3与III8生了一个无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出现的原因是____;若再生育孩子,应进行的产前诊断措施是____;研究表明,乙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人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0%,如果II3与非近亲表现型正常的个体结婚,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基因座位(2)①.2②.Ⅱ5(3)①.AAXbY或AaXbY②.5/8③.Ⅲ8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bXb的卵细胞④.羊水检查和基因诊断⑤.1/2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从Ⅱ的4、5号患甲病而所生女儿Ⅲ的7号正常,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5号和8号均为1/3AA、2/3Aa;由于Ⅲ6患乙病而Ⅱ的4、5号都不患乙病,所以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从Ⅱ的4、5号患甲病而所生女儿Ⅲ的7号正常,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 【小问2详解】由于Ⅲ6患乙病而Ⅱ的4、5号都不患乙病,所以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是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种可能。用DNA探针测定Ⅱ5的基因构成,若其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若其不携带乙病基因,则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小问3详解】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5为XbY,又由于其父母均为甲病的杂合子,因此Ⅲ5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Ⅲ3的基因型为aaXBY,Ⅲ8的基因型为1/3AA、2/3Aa,1/2XBXB、1/2XBXb,Ⅲ3与Ⅲ8近亲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3×1/2=2/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因此,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2/3×7/8+1/3×1/8=5/8。若Ⅲ3与Ⅲ8生了一个无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出现的原因是Ⅲ8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形成XbXb的卵细胞。若再生育孩子,应进行的产前诊断措施是羊水检查和基因诊断。乙病在人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0%,即b=0.1,则B=0.9,XBXB=0.9×0.9=0.81,XBXb=2×0.9×0.1=0.18,表现型正常的女性为9/11XBXB、2/11XBXb。因此如果Ⅲ3XBY与非近亲表现型正常的个体结婚,则生育患病孩子XbY的概率是2/11×1/2×1/2=1/22。25.杭州亚运会即将在浙江举办,在亚运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改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受到炎热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和综合,通过传出神经引起____。(答出两点即可),从而增加散热。机体的产热量不会无限增大,总是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维持体温稳定的意义是____。(2)随着比赛激烈的进行,运动员血浆中的CO2浓度也会升高,进而使存在于____中的呼吸中枢兴奋,从而加快呼吸运动排出CO2;运动时流汗过多会引起____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3)在游泳、皮划艇等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因长时间比赛会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____。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其体内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心跳加快,流经肌肉的血流量增加,提高了人体的应急反应能力。(4)运动员体内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的关键结构,其形成机制见图。神经末梢释放的蛋白A与肌细胞膜蛋白I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受体(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重症肌无力是-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为何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为探究该问题,研究者作出假设并进行探究。 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____,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②假设二:此类型患者存在____的抗体,造成____。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对此类型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符合预期。③若想采用实验动物验证假设二提出的致病机制,你的研究思路是____。【答案】(1)①.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②.保证机体内酶的活性,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等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合理即可)(2)①.脑干②.抗利尿(3)①.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②.肾上腺素(4)①.AChR/乙酰胆碱受体②.A③.A不能与肌细胞膜蛋白Ⅰ结合形成复合物,无法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④.给健康的实验动物及患病的实验动物注射等量的蛋白A,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观察患者A抗体是否出现阳性【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水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运动员受到炎热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和综合,通过传出神经引起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从而增加散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机体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即维持体温稳定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保证机体内酶的活性等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2详解】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刺激有关化学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脑干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排出CO2,该过程涉及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运动时流汗过多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小问3详解】运动员因长时间比赛会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在神经调节的作用下,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了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小问4详解】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AChR,使ACh不能发挥作用,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产生肌无力。②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即此类型患者存在蛋白A的抗体,造成蛋白A不能与肌细胞膜上的蛋白Ⅰ结合形成复合物,无法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