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松树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组成人体的大体相同B.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大多数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无机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D.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缺少时对人体影响不大【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P、S;细胞中的C、H、O、N、P、S、K、Ca、Mg等元素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详解】A、组成松树和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A错误;B、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多以各种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脂质等,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C、生物体内的元素来自于自然界,但无机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不能被找到,C错误;D、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D错误。故选B。2.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可能与大脑细胞中的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杀死神经细胞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减少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的数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AD病情B.不溶性蛋白缠结物的功能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其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C.高温会破坏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生物活性D.不溶性蛋白存在多样性的原因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自身空间结构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2、高温、酸、碱等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详解】A、阿尔茨海默病(AD)可能与大脑细胞中的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杀死神经细胞有关,减少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的数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AD病情,A正确; B、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是蛋白质结构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决定蛋白质结构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B错误;C、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C正确;D、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D正确。故选B。3.某实验小组将温室中大豆幼苗的绿叶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图所示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为大豆叶片提供H218O,则最终能在有机物中检测到18OB.27℃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速率是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4倍C.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室中温度控制在27℃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D.空气中的CO2分子进入叶肉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解成O2和[H],ADP和Pi形成ATP;暗反应阶段,CO2和C5结合,生成2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和C5。辅酶Ⅱ(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光反应与暗反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水等。【详解】A、若为大豆叶片提供H218O,H218O可参与多种水解反应,进入有机物中,H218O也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18O2,C18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进入(CH218O)中,A正确;B、由题图可知,27℃时,净光合速率约为4mg.h-1,呼吸速率约为1mg.h-1;28℃时,净光合速率约为5mg.h-1,呼吸速率约为2mg.h-1;29℃时,净光合速率约为6mg.h-1,呼吸速率约为3mg.h-1;30℃时,净光合速率约为2mg.h-1,呼吸速率约为1mg.h-1。因此,27℃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是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5倍,B错误;C、温室中温度控制在29℃时,净光合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C错误;D、空气中的CO2 分子进入叶肉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叶绿体的两层膜,共3层生物膜,D错误。故选A。4.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过程②会生成少量的ATPC.过程③可发生在线粒体中D.酵母菌能进行①②或①③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①表示糖酵解也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③表示有氧呼吸二、三阶段。【详解】A、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B、过程②不生成ATP,只有物质的转化过程,B错误;C、过程③对于酵母菌来说发生在线粒体中,C正确;D、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故选B。5.某二倍体生物的某个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此时其核DNA分子有14个。下列情况中最可能出现的是()A.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该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此时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该生物体细胞的2倍【答案】C【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是体细胞DNA数的两倍。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DNA数是体细胞中DNA数的两倍。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此时的DNA数和体细胞中的DNA数相等。4、分析题干,某二倍体生物的某个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此时其核DNA分子有14个,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核DNA数是偶数,分裂后期核DNA数是14个,此时的细胞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某二倍体生物的某个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此时其核DNA分子有14个,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核DNA数是偶数,分裂后期核DNA数是14个,此时的细胞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C、由A选项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应该正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错误,C正确;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正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D错误。故选C。6.实验小组分析某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成分,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碱基种类ACGT碱基浓度/%36241822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RNA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双链DNAC.该病毒遗传物质的突变频率较高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能得到8种核苷酸【答案】D【解析】【分析】由表格中的碱基种类和浓度分析可知,某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碱基T,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由于A≠T、C≠G,由此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详解】AB、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碱基T,且A≠T、C≠G,由此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AB正确;C、该病毒遗传物质是单链DNA,单链DNA的结构没有双链DNA的稳定,易发生变异,故突变频率较高,C正确;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故其水解后得到4种核苷酸,D错误。故选D。7.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质如下:处于特定生长期的R型细菌分泌感受态因子诱导自身产生细胞壁自溶素,从而使自身细胞壁局部缺失而呈感受态(一种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S型细菌中控制多糖荚膜合成的相关基因进入R型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 分子上进而表达。结合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S型细菌因可合成多糖荚膜而菌落表面光滑B.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细胞壁自溶素作用于细胞壁属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D.进入R型细菌的S型细菌的基因表达所需的原料由R型细菌提供【答案】C【解析】【分析】S型肺炎链球菌表面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技术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型菌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无致病性。当存在S型的完整DNA和活的R型菌时,可发生基因重组,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而具有致病性。【详解】A、S型细菌可形成多糖荚膜,荚膜使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层胶状物质,有荚膜的菌体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A正确;B、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C、R型细菌细胞壁局部缺失是自身细胞产生的细胞壁自溶素的作用导致的,不属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D、进入R型细菌的S型细菌的基因表达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由R型细菌提供,D正确。故选C。8.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①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与③进行物质交换C.③中含有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D.人体的代谢废物只能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组织液,②是细胞内液,③是血浆,④为原尿或尿液。 【详解】A、①是组织液,②是细胞内液,③是血浆,④为原尿或尿液,②④不是内环境成分,A错误;B、①是组织液,③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①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与③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D、人体代谢废物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或汗腺排出体外,D错误。故选B。9.在开展“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中,某同学以自来水(初始pH为7.2)、磷酸缓冲液(初始pH为7.3)、猪血清(初始pH为7.0)为材料进行实验,向等量的每种材料中分别滴加不同量的HCl溶液或不同量的NaOH溶液,用pH计测量每组溶液的pH,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加入HCl溶液/滴加入NaOH溶液/滴5105202530510520530自来水6.24.94.54.34.24.28.39.19.59.710.010.2磷酸缓冲液7.16.86.66.56.46.17.47.57.77.98.28.5猪血清7.06.96.86.76.66.47.07.17.27.47.67.8A.自来水组和磷酸缓冲液组属于对照组B.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影响不大C.磷酸缓冲液和猪血清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有所差别D.动物或人体血浆的pH容易受到饮食种类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详解】A、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生物样品猪血清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可知实验中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都属于对照组,猪血清组为实验组,A正确; B、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生物样品猪血清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故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影响不大,B正确;C、分析表格可知,磷酸缓冲液和猪血清在不同量的HCl溶液或不同量的NaOH溶液中PH的变化情况不同,由此可知,磷酸缓冲液和猪血清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有所差别,C正确;D、动物、人体血清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D。10.反射弧是完成神经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生物均具有反射弧②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③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④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皮肤或腺体⑤一个反射弧至少含有两个神经元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详解】①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具有反射弧,植物、单细胞生物等不具有反射弧,①错误;②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神经元构成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②正确;③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故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③错误;④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④错误;⑤一个反射弧至少含有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⑤正确。故选A。11.胃-结肠反射是指进食后引起的胃充盈反射性地引起结肠的运动增加的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胃-结肠反射属于一种条件反射B.支配肠道蠕动的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C.进食后胃壁上某些区域的细胞会发生电位变化D.胃-结肠反射会抑制机体排便【答案】C【解析】 【分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2)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3)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详解】A、胃-结肠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非后天学习,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B、支配肠道蠕动的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C、进食后引起的胃充盈,食物会刺激胃壁上某些区域的细胞会发生电位变化,C正确;D、胃-结肠反射刺激肠道蠕动,会促进机体排便,D错误。故选C。12.人的大脑有很多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语言、学习、记忆等均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B.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右半球C.感觉性记忆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D.人际关系对人类应对情绪波动没有帮助【答案】C【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A错误;B、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B错误;C、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所以所记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C正确;D、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错误。故选C。13.某同学在蟾蜍的坐骨神经细胞外侧接上灵敏电流计,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图中的“?”处有1个突触,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B.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C.若图中的“?”处神经纤维被切断,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D.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兴奋传导至b处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信息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无法判断“?”处突触生理结构的位置及传导方向,因此刺激a点,电流计可能偏转1次或2次,A错误;B、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电流计连接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则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B正确;C、若图中的“?”处神经纤维被切断,则刺激a点,兴奋只能到达电流计的左侧,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C正确;D、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兴奋传导至b处时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点是外正内负,故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D正确。故选A。14.让宠物狗不再随“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创建良好卫生环境的基本要求。宠物狗的主人可在宠物狗将要排便的时候,对其排便的地点进行固定,在其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是一种条件刺激B.只进行语言或动作的刺激,不喂食,该条件反射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C.若条件反射消退,则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可能会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D.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答案】D【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详解】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条件,A正确;B、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将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需要伴随非条件刺激,喂食属于非条件刺激,不喂食,该条件反射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B正确;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C正确;D、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错误。故选D。15.若某患者下丘脑功能异常,则对于该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或生理变化的推测,错误的是()A.进入寒冷环境中,该患者的体温可能会下降B.出现多尿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C.在不饮酒的情况下,该患者的身体也会失去平衡D.性征表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调节性腺分泌的活动异常【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参与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同时,下丘脑还可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至神经垂体释放,此外,下丘脑还可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作用于腺垂体进而分级调节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等。【详解】A、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参与体温调节,若下丘脑功能异常则进入寒冷环境中,该患者的体温可能会下降,A正确;B、下丘脑还可合成抗利尿激素,若下丘脑功能异常出现多尿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B正确;C、调节人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C错误;D、下丘脑还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腺垂体进而分级调节性腺等,所以若下丘脑功能异常,则可能性征表现异常,D正确。故选C。16.下列关于免疫失调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 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C.过敏反应在不同个体反映出来的症状没有差异D.HIV主要破坏机体的B细胞,降低免疫防御、监视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是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体液免疫反应引起的,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B正确;C、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错误;D、HIV主要破坏机体的辅助性T细胞,D错误。故选B。17.取三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让三段胚芽鞘如图放置,其中A端是形态学上端,B端是形态学下端,然后分别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在图示位置,并让胚芽鞘②接受单侧光照射。据此分析,一段时间后,能够向右弯曲生长的胚芽鞘是()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答案】A【解析】 【分析】1、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2、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段。【详解】图①中,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可以从A极性运输到B,左侧生长素多于右侧,左侧生长得快,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图②中,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中间,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可以极性运输,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图③中,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胚芽鞘形态学的下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③不生长。A正确。故选A。18.种植番茄等蔬菜时,通常采用掐尖打杈和摘除一定量的成熟衰老的叶片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调整株型,合理地调节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输。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掐尖打杈会降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B.植物生长发育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侧芽生长所需要的生长素均来自顶芽D.摘除一定量的成熟衰老的叶片,可以增加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详解】A、掐尖打杈能调整株型的原因是摘除了顶芽,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解除顶端优势,有利于侧芽发育成侧枝,从而提高产量,A正确;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C、侧芽生长所需要的生长素既来自顶芽也来自侧芽,C错误;D、摘除一定量成熟和衰老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同时也可减少营养消耗,可以增加产量,D正确。故选C。19.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芽后的生长情况,其中第①组表示无生长素处理,第②~⑤组对应图1中的a~d四种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超过b以后,对芽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B.图2中第②组芽的生长情况对应的是a浓度的生长素C.图2中第④组芽的生长情况对应的是c浓度的生长素D.图2中第⑤组芽的生长情况对应的是d浓度的生长素【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如图1中所示,a点、b点和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都是起促进作用,b点>a点=c点,而d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图2参照空白对照,比较④生长最快,依次③②,①既不促进生长,又不抑制生长,⑤受到抑制。【详解】A、a点、b点和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都是起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超过b以后,生长素对芽的生长仍起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逐渐减小,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程度可能相同,故图2中第②组芽的生长情况对应的是a或c浓度的生长素,B错误;C、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促进作用最大,故第④组芽的生长情况对应的是b浓度的生长素,C错误;D、d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故第⑤组芽的生长情况对应的是d浓度的生长素,D正确。故选D。20.等渗性失水指机体中的水分和各种无机盐成比例丢失,使细胞外液含量降低,但不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常发生于外科手术后。若机体等渗性失水状态过长,则细胞内液会迁移到内环境,引发细胞缺水。此时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机体丢失大量Na+,醛固酮分泌量减少,尿量减少 B.机体丢失大量HCO3-,调节能力减弱,容易诱发酸中毒C.细胞内液转移至内环境,导致内环境中蛋白质含量大幅度增加D.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患者产生强烈渴觉【答案】B【解析】【分析】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作用保钠排钾,即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Na+的重吸收,对K+的分泌。【详解】A、机体丢失大量Na+,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会加强对Na+的重吸收,A错误;B、HCO3-可以中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如乳酸),机体丢失大量HCO3-,调节能力减弱,容易诱发酸中毒,B正确;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蛋白质进入内环境需要穿过细胞膜,故内环境中蛋白质含量不会大幅度增加,C错误;D、等性失水未改变渗透压,不会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刺激,D错误。故选B。2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相关激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已知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C.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④号肝糖原分解加快D.二次注射后,与②号家兔相比,③号低血糖症状提前缓解【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首次注射时,①号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②~⑤号作为实验组;第二次注射时,⑤号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②③④号作为实验组,且这三组都会使血糖浓度升高。据此答题。【详解】A、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B、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B正确; C、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④号加入以高血糖素能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C正确;D、二次注射后,与②号家兔相比,③号通过加入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需要一定的时间,D错误。故选D。22.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能使人成瘾的物质,尼古丁作用于人体的POMC神经元,可引起食欲下降,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结合后会改变POMC神经元膜两侧的电位B.尼古丁主要为POMC神经元跨膜运输Na+提供能量C.信号从POMC神经元传递至“饱腹感”神经元的过程中会有传递形式的变化D.尼古丁引起食欲下降的过程中尼古丁和神经递质均为信号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的轴突末赣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赣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详解】A、据图知,尼古丁没有结合尼古丁受体时,POMC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结合,引起膜通透性改变,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A正确;B、由题图可知,尼古丁主要改变了POMC神经元膜上尼古丁受体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尼古丁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C、兴奋在POMC神经元和“饱腹感”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经过突触,要借助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结合在后膜上的受体完成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D、尼古丁引起食欲下降的过程中尼古丁和经递质都调节了靶细胞的生命活动,因此都是信号分子,D正确。 故选B。23.新冠病毒(SARS—CoV—2)囊膜上的S蛋白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所需要的重要表面蛋白,S蛋白是抗体及疫苗设计的关键靶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发的靶向S蛋白抗体药物是治疗SARS—CoV—2的特效药。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及其相应抗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S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时所需的模板、原料及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B.SARS—CoV—2入侵宿主细胞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向小鼠体内注射灭活的SARS—CoV—2后,可从其血浆中分离得到抗S蛋白抗体D.注射靶向S蛋白抗体药物后,药物可结合到SARS—CoV—2的S蛋白上并将病毒分解【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的生物。【详解】A、病毒的S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时所需的模板来自病毒自身,A错误;B、SARS—CoV—2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SARS—CoV—2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不能说明生物膜具有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向小鼠体内注射灭活的SARS—CoV—2后,机体会产生免疫效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故可从其血浆中分离得到抗S蛋白抗体,C正确;D、靶向S蛋白抗体药物不能将病毒分解,D错误。故选C。24.人体免疫系统的概念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B.乙针对的是特定的抗原C.丙包括白细胞介素和B细胞等D.丁包括淋巴结、扁桃体和胸腺等【答案】C【解析】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2、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3、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4、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详解】A、甲表示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B、乙表示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正确;C、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白细胞介素属于一种细胞因子,是第三道防线,C错误;D、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D正确。故选C。25.下图是人体对某种病毒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示意图,其中I~V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II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B.细胞I~V中,只有两种细胞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原C.细胞IV能裂解靶细胞,但不能使病毒变性失活D.细胞II分泌的物质促进了细胞Ⅲ增殖分化形成细胞IV、V【答案】B 【解析】【分析】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其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和B细胞结合,发挥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作用,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详解】A、细胞II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B、据图,细胞I~V分别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其中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都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错误;C、细胞IV能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释放出来,但不能使病毒变性失活,病毒被抗体结合或被吞噬细胞吞噬,C正确;D、细胞II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物质是细胞因子,促进了细胞Ⅲ增殖分化形成细胞IV、V,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某二倍体植株果实的果皮颜色有黄色和红色,果肉颜色有红色、黄色和橙色。为研究果肉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用纯合黄皮红色肉果实植株与纯合红皮橙色肉果实植株杂交,F1表现为黄皮红色肉,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皮红色肉:黄皮黄色肉:红皮橙色肉=9:3:4。回答下列问题:(1)由题意分析可知,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好选择该果实的__________(填“果皮”或“果肉”)颜色性状进行研究,原因是__________。(2)F2中未出现黄皮橙色肉、红皮红色肉和红皮黄色肉的性状个体,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控制果肉颜色的其中一对基因和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已知果肉颜色的形成机制如图所示:①上图显示了基因可通过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②根据题意和上图信息可知,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与__________(填“A/a”或“B/b”)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③若②题结论正确,则用F1与F2中的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答案】(1)①.果肉②.由F2的果肉颜色的表型及比例可知,果肉颜色至少受两对基因的控制,且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中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②.A/a③.黄皮红色肉∶黄皮黄色肉∶红皮橙色肉≈1∶1∶2【解析】【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小问1详解】F2中,黄皮∶红皮≈3∶1,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9∶3∶4(属于9:3:3:1的变式),因此果肉颜色至少受两对基因的控制,且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中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①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图中显示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②由题意可知,A_B_为红色肉,A_bb为黄色肉,aaB_、aabb为橙色肉。若假设果皮颜色中的黄皮由D基因控制,红皮由d基因控制,则F2中未出现黄皮橙色肉、红皮红色肉和红皮黄色肉的个体,说明D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说明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与A/a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③若②题结论正确,则用F1与F2中的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即DdAaBb×ddaabb,子代基因型及比例DdAaBb∶DdAabb∶ddaaBb∶aaaabb=1∶1∶1∶1,即黄皮红色肉∶黄皮黄色肉∶红皮橙色肉≈1∶1∶2。27.下表表示某女士进行了空腹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上的部分指标值。回答下列问题;上海X医院姓名:xxx标本:血采样:2022年-08-3007:30科室:检验科项目结果参考值项目结果参考值1白蛋白4935-50g/L15血清铁20.8510.50-34.00μmol/L2球蛋白3020-30g/L16葡萄糖6.83.6-6.1mmol/L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64U/L17钙1.402.20-2.65mmol/L4尿素6.02.0-6.5mmol/L18钠159135-148mmol/L 5乳酸脱氢酶245100-310U/L19淀粉酶118<120U/L……………………注:U表示酶的活力单位(1)血液的生化指标的变化范围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原因是_____。表中的各种成分中,含量通常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液的主要是_____等。(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其活力单位是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该女士的肝功能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血浆中的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若胰腺发生炎症出现细胞破裂,则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会_____。该女士经常出现肌肉抽搐现象,原因是_____。该现象_____(填“是”或“不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3)根据检测结果,你对该女士的饮食的建议是_____(答出3点)。【答案】(1)①.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一定范围内,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②.白蛋白、球蛋白(2)①.正常②.增多③.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④.是(3)少食高糖食物;注意清淡饮食,多饮水;多补充钙及维生素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网络下调节的。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小问1详解】在人体自我调节下,健康人的血液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一定范围内,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故血液的生化指标的变化范围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相对于组织液和淋巴液,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表中显示的是白蛋白和球蛋白。【小问2详解】由题表可知,单位体积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酶活力在正常范围之内,该女士的肝功能正常;若胰腺发生炎症出现细胞破裂,则其合成的淀粉酶会进入内环境,使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多;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会导致出现抽搐的现象,若内环境处于稳态,则内环境中的钙离子会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出现抽搐现象,故该现象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小问3详解】由题表可知,该女士的葡萄糖、钠含量高于正常范围,钙含量低于正常范围,故该女士应少食高糖食物;注意清淡饮食,多饮水;多补充钙及维生素D。 28.辣椒素受体TRPV1是由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avidJulius发现的。TRPV1也是一种离子通道,在传导疼痛、炎症等刺激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靶点。回答下列问题:(1)辣椒素和热刺激均可激活TRPV1,使阳离子流向神经元内,产生__________电位。产生该电位前后,神经元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神经冲动产生后传递至__________形成热辣感。(2)为了研究TRPV1的作用,研究人员敲除小鼠的TRPV1基因,使小鼠不能产生TRPV1。研究人员进行实验一:用TRPV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热刺激实验,检测两种小鼠感觉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和痛觉程度。进一步进行实验二:对两种小鼠后肢注射角叉菜胶(多种多糖的混合物)构建炎症模型小鼠,对两组炎症模型小鼠给予高热刺激,两组小鼠出现缩爪行为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小鼠类型实验一实验二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痛觉程度热刺激缩爪时间/sTRPV1基因敲除小鼠没有痛觉6.8野生型小鼠感觉明显3.2①实验一说明TRPV1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②实验二说明TRPV1会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炎症小鼠对高热刺激的痛觉敏感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辣椒素激活TRPV1后引起兴奋的神经元释放大量神经肽,神经肽参与短暂烧灼样疼痛的形成,但辣椒素重复刺激神经元却可以阻断痛觉的形成,可作为一种镇痛剂。推测重复使用辣椒素作为镇痛药的原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①.动作②.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大脑皮层(2)①.感觉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②.痛觉形成③.提高④.由实验二结论可知,野生型小鼠含有TRPV1,对高热刺激的缩爪时间较TRPV1基因敲除小鼠的短,说明野生型小鼠对高热刺激的痛觉敏感性高(3)神经肽被大量消耗,一定时间内不能再次释放神经肽;辣椒素重复刺激神经元,使神经元的TRPV1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反射发生时,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然后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再将指令经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反应。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辣椒素和热刺激激活TRPV1,使阳离子流向神经元内,使细胞膜两侧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膜上刺激位点处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感觉中枢的位置在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①实验一中,自变量是是否敲除TRPV1基因,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和痛觉程度。实验结果是TRPV1基因敲除小鼠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没有痛觉。两种小鼠在感觉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和痛觉形成方面有很大差异,说明TRPV1与感觉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和痛觉形成有关。②实验二中,TRPV1基因敲除小鼠热刺激缩爪时间比野生型小鼠长,TRPV1提高了炎症小鼠对高热刺激的痛觉敏感性,使野生型小鼠对高热刺激的缩爪时间较TRPV1基因敲除小鼠的短。【小问3详解】重复使用辣椒素,引起兴奋的神经元反复释放大量神经肽,而神经肽的合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神经肽被大量消耗,一定时间内不能再次释放神经肽;辣椒素重复刺激神经元,使神经元的TRPV1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点睛】通过辣椒素受体研究情境,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过程,同时考查相关的实验设计能力。29.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主要原因是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雄激素增高,以慢性无排卵、卵巢增生肿胀,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下图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PCOS患者血浆胰岛素浓度____________ (填“较高”、“较低”或“正常”),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正常”)。(2)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机体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调节雌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推测血浆中雌激素浓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正等于”)促性腺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女性雄激素分泌过多会出现多毛症状,为验证多毛症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某实验小组用成年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开展实验。补充以下实验思路:步骤1:将育龄健康成年雌性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检测小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毛数量;步骤2:甲组小鼠每天注射____________,乙组小鼠每天注射____________;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做相应的检测。【答案】(1)①.较高②.较高(2)①.分级调节②.大于③.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3)①.卵巢大小②.雄激素的含量③.适量的生理盐水④.等量的胰岛素溶液(或促性腺激素溶液)【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性腺分泌性激素。胰岛素对卵巢和垂体进行调节。【小问1详解】人体内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PCOS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血浆胰岛素浓度较高,由于胰岛素抵抗,所以血糖不能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因此血浆渗透压较高。【小问2详解】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雌激素的分泌过程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所以导致血浆中雌激素浓度大于促性腺激素。【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多毛症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应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育龄健康雌小鼠若干只为实验材料,雄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有关,故自变量为胰岛素的含量,因变量是雄激素的平均含量和体毛的数量。故实验思路为:将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检测小鼠卵巢大小、雄激素的含量和体毛数量;甲组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胰岛素,作为实验组,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做出相应检测。 30.水痘是由水痘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下图表示某地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的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总体呈____________趋势。接种疫苗属于一种____________(填“免疫治疗”或“免疫预防”)。(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接种VarV后可引起人体的____________(填“细胞”“体液”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疫苗中的抗原成分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辅助性T细胞直接摄取和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下降②.免疫预防(2)①.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②.细胞免疫和体液③.不能④.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处理抗原,只能接受抗原呈递细胞暴露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信息【解析】【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小问1详解】 由题图可知,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接种疫苗属于一种免疫预防,疫苗接种后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以待机体遇到病毒时更有效地针对病毒进行免疫。【小问2详解】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所以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因此仍会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处理抗原,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将病原体摄取,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因此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不能被辅助性T细胞直接摄取和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