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8767

大小:204.2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3-10-29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伞藻B.衣藻C.硅藻D.发菜【答案】D【解析】【分析】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等。【详解】A、伞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A错误;B、衣藻属于真核生物,也是单细胞藻类的一种,B错误;C、硅藻同样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C错误;D、发菜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的一种,D正确。故选D。【点睛】着重考查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分类,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分类,能够把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和原核生物中的蓝藻区分开。2.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核酸【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A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详解】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唯一的一个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因此,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故选C。 3.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内的脂质具有的功能(  )A.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C.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D.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天气【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主要包括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磷脂:构成生物膜;维生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胆固醇:用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固醇类物质,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可以被消化道吸收,人体内储存的脂肪一部分是从食物获得的,一部分是从体内合成的。【详解】A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AC不符合题意;B、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B不符合题意;D、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是酶等催化剂的作用,不属于脂质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4.若具有了去细胞壁的方法,下列哪种材料是获取纯净细胞膜的较好材料()A.大肠杆菌细胞B.植物叶肉细胞C.酵母菌细胞D.牛神经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可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因此往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详解】植物叶肉细胞、酵母菌细胞和牛神经细胞都为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而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获取的膜比较单一,只有细胞膜,在具有了去细胞壁的方法的情况下,能够获取纯净细胞膜,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B.高尔基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线粒体可被吡罗红染液染成蓝绿色D.经过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一定具有催化作用【答案】A 【解析】【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杀死入侵细胞的病原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详解】A、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A正确;B、溶酶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错误;C、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C错误;D、经过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不一定是酶,如抗体,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B、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C、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和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错误;D、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即三种膜结构都含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7.南极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C元素B.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答案】A 【解析】【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详解】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C元素,A错误;B、核酸、糖原、蛋白质的合成都经历了“脱水缩合”过程,故都有水的产生,B正确;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C正确;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不进食,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D正确。故选A。8.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详解】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B、血浆中K+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并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B。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教材上多个观察和验证性实验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掌握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明确所用实验材料和试剂的特性,然后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详解】A、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B、红细胞体积微小,观察其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需要利用显微镜,B错误;C、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D、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B。10.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主要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D.DNA、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1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答案】B【解析】【分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详解】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故选B。12.下列哪种生物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噬菌体基因B.大肠杆菌基因C.豌豆叶绿体基因D.果蝇细胞核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详解】ABC、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噬菌体属于病毒,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豌豆叶绿体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均不符合上述规律,ABC错误;D、果蝇细胞核基因属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其在有性生殖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正确。故选D。1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所作假说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B.孟德尔作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同”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的过程D.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孟德尔并未涉及到染色体,A错误;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到不同配子中",B错误;C、孟德尔依据假说的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在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没有涉及减数分裂,C错误;D、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家庭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正确的是()A.果酒、果醋、腐乳的制作,最适温度最低的是果酒B.为防止外来微生物的入侵,都需要严格灭菌C.都可以不用接种相应的微生物D.制作葡萄酒时,将葡萄汁装入瓶时,要装大约1/3的空间【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详解】A、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18℃,由此可见,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最低,A错误;BC、果酒、果醋、腐乳的制作过程需要的菌种是附着在水果表面的微生物或空气中的毛霉孢子,都不用接种相应的微生物,因此无需严格灭菌,B错误;C正确;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装大约2/3的空间,留有1/3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D错误。故选C。15.平板接种常用在微生物培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含氮源的平板不能用于微生物培养B.平板涂布时涂布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C.接种后未长出菌落的培养基可以直接丢弃D.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离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答案】D【解析】 【分析】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2、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3、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详解】A、不含氮源的平板可用于固氮菌的培养,A错误;B、平板涂布时涂布器使用前必须浸在酒精中,然后在火焰上灼烧灭菌,这种操作属于灭菌,不属于消毒,B错误;C、使用后的培养基即使未长出菌落也要在丢弃前进行灭菌处理,不能直接丢弃,以免污染环境,C错误;D、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获得氮源而进行生长繁殖,但是不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因此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离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D正确。故选D。16.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C.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并加入酚红作为指示剂D.应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并求其平均值【答案】D【解析】【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减少实验误差,B正确;C、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并加入酚红作为指示剂,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使培养基呈红色,C正确;D、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以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D错误。 故选D。17.下列有关酶的应用及固定化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解氧不会影响固定化酶的活性B.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可以被重复利用C.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D.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答案】D【解析】【详解】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但与溶解氧无关,因为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而溶解氧不会影响酶的活性,A正确;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可以被重复利用,B正确;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C正确;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是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关键,因为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也会影响实验效果,D错误。18.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经过改造的、更稳定的酶,因此具有比普通洗衣粉更强的去污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通过提供能量来增强去污效果B.在适当温度的水中清洗衣物,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加酶洗衣粉的功效C.加酶洗衣粉对任何污渍都有更强的去污能力D.加酶洗衣粉通过酶催化,增加污渍在水中的溶解度来达到去污效果【答案】B【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详解】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但是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达到较高的活性,因此在适当温度的水中清洗衣物,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加酶洗衣粉的功效,B正确;C、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加酶洗衣粉不是对任何污渍都有较强的去污能力,C错误;D、加酶洗衣粉通过酶催化,将衣物上的大分子污渍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更容易从衣物上脱落,来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D错误。故选B。19.下列对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蒸气蒸馏出的玫瑰乳浊液中加入NaCl,利于油水分离B.压榨法要求原料颗粒尽可能小,能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C.在较高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有利于充分提取玫瑰精油D.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可用蒸馏、压榨和萃取的方法提取【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一般由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三种方法,蒸馏法一般用于提取挥发性强、能随水分一同蒸馏的芳香油,压榨法一般使用于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提取芳香油,萃取法一般适宜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详解】A、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增加油、水密度差,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A正确;B、萃取法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有利于其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B错误;C、蒸馏时温度过高或蒸馏时间过短不利于提取玫瑰精油,C错误;D、橘皮易焦糊适宜用压榨法提取,不能用蒸馏法提取,D错误。故选A。20.如图甲为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图乙是某次鉴定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B.在对甲图中的e进行点样时,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都要保持滤纸干燥C.图乙中A、B、C、D四点中,属于萃取样品样点的是B和CD.图乙中①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②代表其他色素和杂质,该结果说明萃取操作失败【答案】D【解析】【分析】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采用的是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其原理是色素在滤纸上的运动速度不同,从而使各成分分开,因层析液易挥发,故应在色谱容器上方用玻璃盖盖严。在进行点样时,应注意点样要快速细致,并保持滤纸干燥。【详解】A、色素在滤纸上的运动速度不同,从而使各成分分开,故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A正确; B、点样的要求是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直径约为2mm左右,每次点样后,可用吹风机将溶剂吹干,注意保持滤纸干燥,B正确;C、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C正确;D、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不代表萃取失败,D错误。故选D。21.如图A、B为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S2→S1B.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C.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D.装置B经过一段时间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图A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所以漏斗内液面上升。图B中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而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右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详解】A、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双向的,但S2→S1的明显多于S1→S2的,漏斗内液面上升,A错误;B、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液面上升而存在高度差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B正确;C、由于装置B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且S3的浓度大于S2,所以右侧液面会上升,但由于S3溶液中的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导致S2的浓度增大,因此右侧液面又会下降,C正确;D、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D正确。故选A。2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构C.线粒体外膜上分布的酶比内膜多D.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之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结构的基本骨架,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是由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的,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所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B错误。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酶比外膜多,C错误。D、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还有少量胆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物质,不是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故选A。23.生物学实验常用到酒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醋和果酒时,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榨汁机等进行消毒B.在微生物实验的接种操作前,操作者需使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C.灼烧灭菌时,要将接种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D.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答案】D【解析】【分析】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用苏丹Ⅲ对样品染色后,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以便观察。【详解】A、在制作果醋和果酒时,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榨汁机等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B、在微生物实验的接种操作前,使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灼烧灭菌时,要将接种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此外试管口等容易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C正确;D、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其作用是洗去浮色,D错误。故选D。2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低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小【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种子的细胞呼吸和含水量的关系,应该明确的知识点是: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含水量和细胞呼吸速率成呈相关,风干的过程中,细胞失去的是大部分自由水。【详解】A、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代谢减慢,有机物的消耗减慢,A正确;B、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微生物不易在其上生长繁殖,B正确;C、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细胞呼吸作用减慢,C正确;D、风干种子自由水的含量下降,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D错误。故选D。25.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属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有外膜和内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能合成部分蛋白质,属于半自主细胞器。【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线粒体基因属于质基因,A错误;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线粒体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D错误。故选B。26.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答案】B【解析】【分析】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详解】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血糖含量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A正确;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进入组织细胞一般通过协助扩散,B错误;CD、血糖浓度升高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可以进入肝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并合成肝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CD正确。故选B。27.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酵母菌有细胞核,是真菌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氧兼性厌氧型,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BC、酵母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还原性的氢,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性氢还原成乙醇,并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第二阶段生成CO2,D不符合题意。故选B。28.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9.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C.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B、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DNA分子,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DNA分子,B错误;C、甲细胞分裂后产生AAXBY或AaXBY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故选B。30.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答案】D【解析】 【分析】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每个显性基因增重(210-120)÷6=15克。【详解】A、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每个显性基因增重(210-120)÷6=15克,又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果实重135—165克,若果实重135克,则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为(135-120)÷15=1个;果实重165克,则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为(165-120)÷15=3个。又已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cc,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中含1个显性基因,因此乙产生的配子含显性基因个数为0-2个,即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乙产生的配子应含0个或1个或2个显性基因。AaBbCc产生配子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为0个显性基因(abc),一个显性基因,两个显性基因、三个显性基因共8种,A错误;B、AaBBcc产生两种配子ABc和aBc,B错误;C、aabbcc只产生一种配子是abc,C错误;D、AaBbcc产生配子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为0个显性基因(abc),一个显性基因,两个显性基因,D正确。故选D。3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B、基因型为AaBb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错误;C、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2a,不育雄配子为1/2a ,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D、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Bb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故选B。32.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A1、A2、a,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其中,A1控制全抗性状,A2控制抗性性状,a控制易感性状,则全抗植株基因型为A1A1、A1A2、A1a;抗性植株基因型为A2A2、A2a;易感植株基因型为aa。【详解】A、全抗植株(A1A1、A1A2、A1a)与易感植株(aa)杂交,其中A1A2与aa杂交,子代全抗:抗性=1:1,A正确;B、抗性植株(A2A2、A2a)与易感植株(aa)杂交,其中A2a与aa杂交,子代抗性:易感=1:1,B正确;CD、全抗植株(A1A1、A1A2、A1a)与抗性植株(A2A2、A2a)杂交,其中①A1A1与两种不同基因型的抗性植株后代全部是全抗植株;②A1A2与A2A2杂交,后代全抗:抗性=1:1;③A1A2与A2a杂交,后代全抗:抗性=1:1;④A1a与A2A2杂交,后代全抗:抗性=1:1;⑤A1a与A2a杂交,后代全抗:抗性:易感=2:1:1,C错误,D正确。故选C。33.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圆粒对皱粒是显性。现将一株圆粒豌豆与一株皱粒豌豆杂交,F1既有圆粒也有皱粒,若让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得到F2,则F2中皱粒比例为()A.5/8B.7/16C.3/8D.1/2【答案】A 【解析】【分析】将一株圆粒豌豆与一株皱粒豌豆杂交,F1既有圆粒也有皱粒,由于圆粒对皱粒是显性,因此亲本皱粒豌豆是隐性纯合子,亲本圆粒豌豆是杂合子。【详解】用A/a表示控制豌豆圆粒与皱粒的基因,根据圆粒与皱粒杂交,F1既有圆粒也有皱粒可知,亲本为Aa×aa,F1为Aa:aa=1: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F1自然状态下自交得到F2,其中aa自交后代全为皱粒1/2aa,Aa自交后代皱粒aa=1/2×1/4=1/8,因此F2中皱粒比例为1/2+1/8=5/8。A正确,BCD错误。故选A。3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现型肯定了融合遗传B.F1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C.F2出现特定分离比,依赖于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及足够的样本基数等D.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关于遗传的不同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融合遗传的特点是,如果两亲本性状不同,子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与亲本之一相同,否定了融合遗传,A错误;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F2中3:1是性状分离比,也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C、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F1形成雌雄配子种类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等,C正确;D、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故选C。35.在萨顿假说的基础上,摩尔根通过实验研究基因的传递情况,能够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A.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B.F1红眼果蝇雌雄交配,F2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为雄性C.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D.F1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答案】C【解析】【分析】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此实验不是验证实验,A错误;B、F1红眼果蝇雌雄交配,F2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为雄性,此结果能证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能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C、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这是验证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测交实验,C正确;D、F1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但此实验不是测交实验,不能验证结论,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0分)36.酚氧化酶(PPO)能将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物质,植物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将酚氧化酶(PPO)与酚类物质分隔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防止果蔬褐变。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植物细胞受损后,生物膜失去____________,释放酚氧化酶(PPO)将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引起果蔬褐变。(2)用含有酚氧化酶(PPO)的提取液按下表进行实验(加入缓冲液可以维持溶液的pH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步骤试管PPO提取液的处理加入缓冲液加入酚类底物实验后颜色A不做处理,10分钟2mL2mL褐色B加入蛋白酶,10分钟2mL2mL无色 C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分钟2mL2mL无色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PPO,人们在制取绿茶时要进行热锅高温炒制以防变色,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要充分揉捻,使茶叶颜色变为褐色,其原理是_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②.选择透过性(2)①.A与B、A与C②.蛋白酶可催化PPO的分解(PPO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强酸能使PPO失去活性(3)①.高温使PPO(或酚氧化酶)失活②.破坏植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PPO)与酚类物质充分接触并将其氧化,得到褐色的物质【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构成的,生物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小问1详解】细胞中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酚氧化酶和底物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其氧化底物在液泡中。液泡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植物细胞受损后,液泡释放酚氧化酶(PPO)将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引起果蔬褐变。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小问2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不处理、加入蛋白酶、加入三氯乙酸),因变量是酶是否失活,A、C试管对照,说明强酸条件下,酚氧化酶也会失去作用,试管C中的颜色是无色;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本质是蛋白质。【小问3详解】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关键过程热锅炒制,其目的是高温使酚氧化酶失活。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关键过程将细胞揉破,其目的是破坏植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PPO)与酚类物质充分接触并将其氧化,得到褐色的物质。37.如图表示不同因素对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曲线1对应的条件为:光照非常弱,CO2很少;曲线2对应的条件为: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0.03%;曲线3对应的条件为:全光照,CO2浓度为0.03%;曲线4对应的条件为:全光照,CO2浓度为1.22%。已知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在45℃左右。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受________等因素影响,其中限制曲线3中马铃薯植株最大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曲线2上A点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曲线3上B点,原因是________。(3)图中曲线显示,当超过一定温度后,氧气释放速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能否提高曲线4中最适温度对应的氧气释放速率,其大致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答案】(1)①.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②.CO2浓度(2)①.小于②.A点的呼吸速率小于B点的呼吸速率(3)①.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呼吸速率在增大,而光合速率在减小②.对照组不喷施赤霉素,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实验组,在最适温度下,测量氧气的释放速率【解析】【分析】由题中坐标图可知,随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变化逐渐提高。因为曲线2光照非常弱,CO2浓度为0.03%(有原料),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所以,当曲线2净光合速率为零时,代表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真光合速率并不为零。【小问1详解】图中有三个自变量,即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随着自变量的变化氧气的释放速率发生变化,说明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CO2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曲线3是全光照,但是CO2浓度为0.03%,比曲线4的CO2浓度低,光合速率低,则说明限制曲线3中马铃薯植株最大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小问2详解】 曲线2上A点和曲线3上B点都表示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在45℃左右,则在A-B之间,呼吸速率上升,所以曲线2上A点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曲线3上B点。【小问3详解】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呼吸速率在增大,而光合速率在减小,所以当超过一定温度后,氧气释放速率下降。为了探究赤霉素对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则赤霉素的有无为自变量,实验设计如下:对照组不喷施赤霉素,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实验组,在最适温度下,测量氧气的释放速率。38.如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4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4中甲、乙、丙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乙图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2)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填字母),图1_______(填罗马数字)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4)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5)图4中_______细胞处于图3中的DE段。图4中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答案】(1)①.甲②.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2)①.a②.Ⅲ和Ⅳ(3)③⑥(4)①.DNA复制②.着丝点分裂(5)①.甲②.② 【解析】【分析】1、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2、分析图2: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3、分析图3: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DE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4、分析图4: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二次分裂中期;根据图乙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该生动物属于雌性动物,乙图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小问2详解】图1中,b的数量可为零,c的数量可为a数量的二倍,故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图1的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1的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1的Ⅲ和Ⅳ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⑥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小问4详解】图3中AB段每条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使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2变为1:1。【小问5详解】图3中的DE段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4中的甲细胞。图4中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②。 39.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答案】(1)①.白色:红色:紫色=2:3:3②.AAbb、Aabb③.1/2(2)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紫花,A_bb表现为红花,aa__表现为白花。【小问1详解】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Aabb)杂交,子代可产生6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红花):Aabb(红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aabb)占的比例为1/2。【小问2详解】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体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AAbb植株与之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紫花);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红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推出。【点睛】该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分析题意,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作答。40.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常需要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蛋白质。某同学用凝胶色谱法从某种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甲、乙、丙3种蛋白质,并对纯化得到的3种蛋白质进行SDS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在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_____(填“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2)图中丙在凝胶电泳时出现2个条带,其原因是_____。(3)凝胶色谱法可以根据蛋白质_____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据图判断,甲、乙、丙3种蛋白质中最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最后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4)假设甲、乙、丙为3种酶,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_____(答出1点即可)条件下保存。【答案】(1)从上向下(2)丙由两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肽链组成(3)①.相对分子质量②.丙③.乙(4)低温【解析】【分析】1.样品纯化的目的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除去;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2.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小问1详解】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电泳时,分子质量越大,迁移距离越小,根据题中给出甲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故甲的迁移距离相对乙较小,可判断出迁移方向是从上到下。 【小问2详解】题中给出甲、乙均由一条肽链构成,图示凝胶电泳时甲、乙分别出现1个条带,故丙出现2个条带,说明丙是由2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肽链构成。【小问3详解】凝胶色谱法主要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来分离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凝胶孔隙内,故移动距离较短,会先被洗脱出来,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移动距离较长,会后被洗脱出来。据图判断,丙的分子质量最大,最先被洗脱出来,乙的分子质量最小,最后被洗脱出来。【小问4详解】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酶的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