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56905

大小:36.2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4届高三年级学情检测(一)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这里的“诗”是指广义的文学,“书”则是指与书籍撰写、制作、流通、存藏有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诗”与“书” 是山、水审美化、人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也为江南文学的发展与书籍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滋养与资源。山水与诗书互相形塑,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文化江南”。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而作为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即是这种互相交融的原动力。“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发现、创造江南的山、水、诗、书的过程,也是江南山、水、诗、书滋养、形塑“人”的过程。晋室南渡之后,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信州所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对于山水与诗(文学)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得江山之助”的命题。中古以降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阐发,认为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浙江省近年也提出“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正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这一计划为文化浙江,也为文化江南提供了经济一体化之外的文化一体化的尝试。然而,作为重要文化符号的“书”的研究与开发,还有不小的空间。书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的书籍不断向东亚与世界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自中古以降即是书籍生产、流通、存藏的重要区域,造纸、制墨、制笔以及活字印刷、饾版工艺的产生与改进皆与江南地区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为何江南书籍业如此繁盛?当然也与江南的山、水、诗有关。一方面,书籍生产依赖于造纸,江南繁茂的竹、木、藤为造纸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江南的水资源也是造纸、印刷业所必需;另一方面,文化、文学创作的繁荣也为书籍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同时,书籍业的勃兴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人与文化世家,江南地区也成为藏书之地,文献乡邦。乾隆年间,四库七阁,江南独有其三既是朝廷对文化江南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刺激了江南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江南还是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我国的书籍通过江南这个区域向整个东亚传播,远传日本、韩国,形成了王勇先生所说的“东亚书籍之路”。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说明在唐代人眼中,江南吴中的代表元素便是“万卷图书”与“十洲烟景”。乾隆年间朱象贤《闻见偶录》云:“专以鬻书为业者谓之书坊,江南、江西、浙江省有之,他处则无,偶有店铺,亦此三省人也。”此皆足以说明,无论是实际的情形,还是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都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摘编自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 1.下列对材料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包含地理、政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含义的复杂概念。B.“书”在文中是构成文化江南的一个维度,是与书籍相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C.“阐发”指中古后的诗人文士在刘勰之后对山水与文学的关系做出的进一步的阐释。D.“尝试”在文中指浙江省“以诗串文”“以路串带”,绘就“四条诗路”的实际做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江南,但是地域要比先秦、秦人眼中的大。B.文化江南在孙吴立国、永嘉南渡后渐次形成,其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C.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里他把山水当成了客体,而人仍然是主体,但人成为了山水对象。D.从书籍与文明的关系以及江南与“书”的关系看,“书”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有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理解“文化江南”首先要探求“何处是江南”,然后再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B.在介绍了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和美学研究者刘士林的观点之后,作者对文化江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且观点与两人毫无二致。C.如果陶渊明没有发现田园,谢灵运、孙绰没有发现山水的价值,山水有可能融入不了主体,也就不能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D.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一诗可说明,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4.江南为什么会成为“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本文是一篇社科类学术文章,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跑警报宗璞 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这一学期弗之开了两门课,继续讲通史,增加了断代史。凄厉的汽笛声响了,是空袭警报。“今天接得这么紧!”有人低声说。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似的,稍停一下又从低到高。弗之抬抬手臂,表示不上课了,慢慢地放好讲义,包起蓝花布。学生们也陆续向外走。最初有警报时人们很慌乱,有人真的拔脚飞奔,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警报。后来习惯了,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弗之和人群的走向相逆,尽量靠边。“弗之,你往回走?”忽听见招呼,见庄卤辰老师夹在人群中匆匆走来,遂立住脚说:“你走得快,肯定不是跑警报。”“当然不是。”卤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上却添了许多皱纹,大概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室:“老地方。”弗之知道,每有警报,卤辰都到实验室守护,怕电器着火,怕仪器失窃。他觉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还不如在实验室守着,炸弹来了也知道是怎么掉下来的。卤辰也知道,有警报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我还有个防空洞,紧急警报来了可以钻进去。”“我有铁皮屋顶呀。”两人笑笑,各奔前程。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汽笛猛然尖锐地响起来,一声紧接一声,声音凄厉。紧急警报!弗之走进洞去。他只是想和妻儿在一起。离洞口几步处有一个木栅栏,栏内黑压压地坐着许多人。逃、躲、藏,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吗?“爹爹!爹爹来了!”清脆稚嫩的声音划破了黑暗。“莫吵嘛,莫吵。”杂货店罗老板不满地轻声说,意思是怕敌机听见。碧初和三个孩子挤得紧紧的,给弗之腾出地方。弗之挤过去,挨着坐下了,另一边是罗老板。“孟先生,”罗老板还是小声说,“你说,今天飞机可会来?”“已经拉了紧急警报,照说敌机已经到昆明上空了。”弗之说。众人都不说话,注意倾听飞机的声音。黑骏骏的洞里声息皆无。半晌,小娃忍不住了,小声说:“讲个故事吧。”“莫要响,莫要响!”罗老板干涉。这时忽然一声猫叫,“喵——”声音很好听。猫不愿待在篮子里,更大声地叫起来。罗老板喝道:“不听话!等着掐死你!”就在猫叫人呼中,远处传来“轰隆轰隆”的沉重的声音,大家,连那只猫忽然都静了下来。敌机来了。刚刚倾听了飞机的声音,现在得注意炸弹的声音了,下一秒钟这一群人不知还在不在人世。飞机响了一阵,声音渐渐远去。“喵——”猫儿又大叫起来。众人都舒了一口气,想着今天不会扔炸弹了。 忽然飞机声又响起来,愈来愈近,似乎来到头顶上了。真像猫玩老鼠一样啊,让老鼠松一口气,再把它捺到爪子底下!猫儿配合飞机,又大声叫了,声音不那么好听了,有点像紧急警报。过了一阵,飞机声又愈来愈轻,终于消失了。约过了一顿饭时刻,解除警报响了。一声声拉得很长,没有高低。“解除了!解除了!”大家愣了几秒钟才纷纷站起。罗老板大声说着顺口溜:“预行警报穿衣戴帽,空袭警报又哭又叫,紧急警报阎王挂号,解除警报哈哈大笑。”“哈哈大笑啰!哈哈大笑啰!”别人应和着向外走。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腊梅还是那样馥郁。(节选自《东藏记》,有删改)文本二:跑警报汪曾祺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三天两头有警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新校舍北边围墙上有一个后门,出了门,过铁道(这条铁道不知起讫地点,从来也没见有火车通过),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来得及。——所以雷先生才会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只有预行警报,联大师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课的。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 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有删改)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6.关于文本一“防空洞”的场景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弗之进入防空洞后审视着洞内,洞内的各种声音表现了人们在战火中的生存处境以及心理状态。B.罗老板唯恐小孩出声引来敌机,缺乏常识,令人啼笑皆非,真实反映出了一部分人的恐惧心理。C.把防空洞里的人们比作被猫玩弄的老鼠,轻松诙谐,写出在长期的斗争中,躲警报变成一件有趣的事。D.警报解除,人们走出防空洞。文末对天空、云彩、腊梅的描写,颇有古典诗词“以景结情”的意味。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通过场景推动故事,围绕弗之在校上课、躲进防空洞展开叙述,勾连人物故事,人、事、境融为一体。B.文本一中庄卤辰觉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于乱世中的坚守。C.文本二作者将“跑”警报之“跑”与“躲”“逃”相比,认为“跑”字更从容、有风度,但略带讽刺之意。D.文本二重点刻画了人们在战争中依然保持积极乐观,但读者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现实中被轰炸痛苦和煎熬。8.请结合文本分析西南联大学生“跑警报”有哪些特点。9.有人认为,宗璞和汪曾祺同名作品《跑警报》虽然选材相同,但文体不同,艺术表现不同,主旨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穆A之于晋B相与之C久也D相信之E深也F相结之G厚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C.鄙,指“把……当做边邑”,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不同。D.济,表示“渡过水流”,与《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14.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伍员庙① 瞿佑(明)一过丛祠泪满襟,英雄自古少知音。江边敌国方尝胆,台上佳人正捧心。入郢共知仇已雪,沼吴谁识恨尤深。素车白马终何益②,不及陶朱像铸金③。【注】①伍员,即伍子胥,名员。曾助吴王破楚都,败越国,后因吴王听信谗言而被赐死。②素车白马,传说伍员被杀害后,魂魄乘素车白马,随钱塘江潮来去。③陶朱,即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照应题目,写诗人谒祠感其人之事,“泪满襟”三字绘出诗人形象,奠定全诗基调。B.颔联写出吴国的外忧内患,敌国正卧薪尝胆准备复仇,本国却沉迷于美人的歌舞宴饮。C.颈联写吴人都知伍员已经雪耻,却没人了解他对吴国未来的担忧,照应前文英雄少知音。D.这是一首怀古诗,全诗主要笔墨用于览古迹,写古人,叙古事,只在末尾抒发怀古之情。16.诗歌尾联中“不及”二字蕴含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小雅·鹿鸣》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招纳贤才的热情。(3)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终军“主动请缨”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在国运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抗敌报国的决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时候人们对文本的诠释往往以一般性的常识和松散的逻辑来进行的,等于是成见的衍生。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不能理清问题、适得其反地制造了更多纷扰、无法达到有效沟通的问题。例如《红楼梦》,以“焦大醉骂”一段推论小说的宗旨是揭发贵族阶级的虚伪黑暗,这可以说是很流行的说法。殊不知,焦大詈骂的是世家大族在“末世”时所产生的不堪,是对“贵族末世”的①,而非对“贵族阶级”本身的批判,所以他所指控的是“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的② ,而对于宁荣二公所开创的富贵基业,他不但③,甚至还恃功而骄,何来对“贵族阶级的批判”?其他推论上范畴混淆的类似情况很多,可见人性是多么容易地想当然尔,以致“亡斧疑邻”的情况极其普遍地发生在读书论人上。然而,感觉的“真实”却并不等于客观的“事实”,更不是永恒的“真理”。这是读者要自我超越的第一个挑战。18.请在文中横线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如果给以上文字添加一个标题,最贴切一个是()A.“手稿不发光”:读者的重要性B.读者之难:忽略细节C.读者之难:常识性意见D.读者之难:时代价值观20.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使用关联词连缀的复句,并使其语序正确,可以改变标点符号,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研究表明,夏天进行体育锻炼,能增加身体消耗,增强消化、呼吸、内分泌系统功能。但是,①。比如,有人认为“不出汗等于没锻炼”,还有人认为“多出汗才能更好达到健身目的”。而夏季气温较高,人体水分流失较快,过度运动更有中暑风险,容易使人疲劳,甚至发生运动损伤。对此,专家提出:你在夏日参与健身锻炼,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②,才能收获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比如,进行短暂、低量的运动,让身体逐渐适应炎热的天气;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段进行户外运动;全日健身计划可分段、多次累计完成;锻炼前后注意热身和补水……诸多注意事项,既需要健身者加强自身防护意识,③。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此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体科所推出的系列健身短视频《科学健身100期》《科学健身周周练》,一年多来累计点击量已达8000万次;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推出系列科学健身线上指导,课程观看量累计近430万次;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牵头的全国智慧社区AI健身大会6月10日启动,推出脊柱与视力健康亲子操等强调科学健身的6个线上项目。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错误,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王老师对小明说。B.苏翊鸣在“雪长城”赛道上一鸣惊人,不得不令你为他高喊:“苏翊鸣最棒!”C.士兵们听完这首歌曲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D.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参加学校十月份举行的“我的青春,我代言”演讲比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作文(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平庸与卓越之间,有时只隔了一个立即开始。没有行动,理想再美也只是远方的风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