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

ID:83521752

大小:13.39 MB

页数:343页

时间:2023-07-13

上传者:道法自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5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6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7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8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9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343张(含习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哲学与文化》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1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单元文化辩证唯物论(第2课)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价值观(第6课)哲学与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1追求智慧的学问1.2哲学的基本问题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产生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1.1追求智慧的学问

41.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者是本原有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是什么?为什么?哲学的基本派别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哲学史上两个对子基本形态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对立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

5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使命中国化理论成果毛、邓、三、科、习基本特征实践观点是核心观点与时俱进是独特的理论品质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产生条件:阶级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科学前提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6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世界的物质性2.2运动的规律性

7知识总结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哲理【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是什么)【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怎么做)二、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哲理

9知识总结问题:为什么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0知识总结四、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上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3.从意识的本质(内容)上看: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

11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刻舟求剑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补)。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一、运动的含义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2【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含义+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服务。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三、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哲理(规律的含义、特点)

13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哲理【原理】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小结: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关系)

1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5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6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发展(构成、引起)根本内容根本动力矛盾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17课堂小结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8【原理内容】①整理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强调整体)③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强调部分)【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的方法论)③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的方法论)原理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9【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归纳: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20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21难点点讲解第二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难点解析新旧事物是什么关系?(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旧事物原因含义特点社会历史领域结论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抵抗和扼杀新事物,违背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从旧事物中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而是批判继承,新事物总是吸取旧事物的合理成分,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2【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发展的状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坚持适度原则。

23【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内容(发展的途径)

24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统一)(2)斗争性(对立)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5原理归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3)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坚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261、矛盾的普遍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7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含义:(2)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或“个别”)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83、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P4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A、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9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

30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叁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①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对应原理一);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对应原理二);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

3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叁2.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①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抓主流;②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方面主要方面主要方面

3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叁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2.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33世界观方法论1、矛盾双方对立统一2、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6、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7、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分法,一分为二的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又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知识拓展矛盾分析法

3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35认识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来源(2)动力(3)检验标准(4)目的认识实践(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课内容:

36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模块三认识论【原理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①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实践决定认识的方法论)②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具有反作用的方法论)

37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8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属性)真理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本课小结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法论模块三认识论

391.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有且只有一个。2.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原理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2.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要正确对待错误。模块三认识论

40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一.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二.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原理3:认识论

41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

42(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43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全部社会生活领域(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第一性(本原)第一性(本原)两种历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4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社会存在出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诵

45课堂总结5.1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基本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先于/落后于②反作用

46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

47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1)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劳动者(人主导作用)劳动对象(对象)劳动资料(工具)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特点)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归谁所有)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如何分配)决定作用

48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9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④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意义: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51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qu)折的。(2)实现方式(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在阶级社会里①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阶级社会主要矛盾: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对抗性)③解决方式:基本矛盾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2(2)在社会主义社会①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③解决方式: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加以解决。①改革的性质:②改革的根本目的:③改革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3比较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比较几个“动力”

5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55(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作用:1.人民群众(含义、范围):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56(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3.作用: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57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地位群众观点:(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582.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意义:(三个重要保证)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③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重要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59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0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6.1价值与价值观P71

61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构成人的价值的评价价值与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文小结

621、哲学上价值的含义一、价值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特征: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物的属性和主体(人)的需要缺一不可。二、人的价值1.含义及特点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2.构成: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居于首位)

63对一个人的价值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P72第二段)3.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二、人的价值※注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二者之间不存在大小、优劣的问题。

64第一节价值与价值观1.价值观的含义:P73第一段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注意: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三、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6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

661、重要性---为什么P75第一段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P75第二段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2、基本内容---是什么P75第一段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7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要求---怎么办P75第三段②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指导生活)③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8价值含义一事物对主体(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价值的创造,即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真正价值(评价标准)价值的享受,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价值观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小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价值观的重要性

69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构成人的价值的评价价值与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文小结

70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71课堂小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产生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1、社会历史性2、主体差异性三、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校服

721、含义:(1)价值判断:(2)价值选择:(值不值得:认知)(去不去做:行为)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本质属性、规律作出的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价值选择价值判断(行为)(认知)基础体现2.两者关系: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产生事实判断基础(是不是、怎么样)3、产生: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73(1)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及评价标准1、社会历史性(因时而变)——客观因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3)评价标准:

74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及评价标准(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因人而异2、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主观因素(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评价标准:

75四、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①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立场)②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角度)(1)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3)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统一)(2)最重要的是必须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76〖方法论〗⑴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⑵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原理〖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差异性。

77课堂小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产生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1、社会历史性2、主体差异性三、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校服

78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79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课堂小结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80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中创造价值①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②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①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

81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①物质条件②知识成果(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3)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

82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

8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课堂小结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8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85什么是文化目题一P90

86(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含义P91一段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2、文化的产生P91一段

87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91二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88一、什么是文化4、文化的核心(文化与个人)P91二段末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5、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P92一段(1)含义: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2)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3)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89文明文化(狭义)区别含义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性质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类型物质文明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联系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创造主体都是人。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什么是文化6、文明与文化的关系P92末段

90文化的功能目题二P92

91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1、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二、文化的功能P92-93

92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对民族的影响: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灵魂二、文化的功能P92-93

933、对个人的影响: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二、文化的功能P92-93

94文化的功能(意义、作用)(1)(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4)(文化对社会的功能)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5)(文化对民族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文化对人的功能)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5课堂小结: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功能对社会: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对个人: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1、含义:广义、狭义2、产生: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3、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核心4、载体:文化需要文化载体6、文化与文明的关系5、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96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97目题一P9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98(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P92-1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华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99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注意:1.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92-2

100①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②博大精深(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补充: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具有包容性。(形成与发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P94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01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②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4.中华文化的作用(为什么)P94

102目题二P9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3①.改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全面继承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041.国家: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民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解决问题: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世界意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意义)

1051、形成和发展2、内容3、特点: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特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为什么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核心思想理念:(2)中华传统美德:(3)中华人文精神:(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1)作用(2)意义:①②③④本课小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民族性。

106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07目题一P99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08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侧重改造、继承)97-11.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09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侧重创新、发展)P97-2“以人民为中心”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仁爱”“仁政”的人本、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同时又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110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区别着重点改造和转化创新和发展对象上内容上有借鉴意义但形式陈旧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途径上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目标上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举行改造,但是侧重点不一样。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易混易错】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111(1)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P95(2)创造性转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3)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4)传播: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P98相关链接小结: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112目题二P100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1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单元文化辩证唯物论(第2课)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价值观(第6课)哲学与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14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表现:2、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115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P98-2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98-3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16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5.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时代性)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不变”与“变”?——“不变”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保持稳定。——“变”指的是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117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1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发展基本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爱国主义:核心、贯穿、主题、旗帜、精神支柱有何意义?如何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抗议精神......强大精神动力整体风貌、精神特征、价值追求、精神火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引领作用

119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P103

12012文化具有多样性本框结构文化具有民族性

121文化具有民族性目题一P103

122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民族文化的地位P104一段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民族文化的产生P104一段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融合借鉴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人民智慧借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

123一、文化具有民族性3.民族文化的作用P104一段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4.民族文化的核心P104二段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5.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P104二段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124文化具有多样性目题二P105

125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P105一段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2.文化多样性的形成P105一段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126二、文化具有多样性3.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105二段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对内),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外)。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27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P105三段二、文化具有多样性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美人之美)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天下大同)补充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无高低贵贱、无优劣之分。⑤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128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具有民族性1、民族文化的地位与形成2、民族文化的作用4、民族文化的体现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与形成3、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具有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129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P106

1301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本框结构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31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作用/意义P106一段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注意: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来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132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1)重要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2)其它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1332.文化交流的背景与要求(1)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要求:①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P106-1②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P107-1

134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目题一P107

135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①对本国而言: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②对世界而言: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2.如何推动文化交融?P107二、三段1.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融?P107二、三段

136

137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108

1381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本框结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P108第一段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P109第一段1.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P107末段2.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P108末段

139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目题一P108

140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P108第一段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文化复古主义(2)全盘西化论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排斥外来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康有为梁启超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胡适陈序经

141(1)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学习借鉴: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③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P109第一段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目的: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14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目题二P109

143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1、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P109末段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144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2、如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P110末段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145(1)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3)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4)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5)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原则)知识整合: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46课堂小结

147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48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目题一P111

1491.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探索(1)文化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2)结果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50(1)指明文化发展方向: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2)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1513、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贡献①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重要性)

15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内涵1.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目题一P113

154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我们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满足某些特定群体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来源实践,顺应时代发展×√√1.文化生命力判断标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①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②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③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155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2453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决定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五个决定”)

156①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③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④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四个才能”)

157本框小结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探索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3.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内涵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2.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3.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158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P114

159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题一P114

160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P115第一段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考:文化与人民有何关系?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161(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依靠人民)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P115第二段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62(3)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了人民)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P116第一段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163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目题二P116

164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1、文化作品要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P116末段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165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2、回答时代问题的重要性P117第一段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166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目题三P117

16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1、融合不同资源的要求P117第二段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168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P117末段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169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整合:(必背重点)

170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要求2.文化发展与人民关系4.措施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3.根本目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1.融合不同资源的要求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课堂小结抓住人民的心立足时代的情善用资源的精

171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P116

17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知识整合:(必背重点)

173①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一、建设文化强国

174一、建设文化强国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175一、建设文化强国③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1)坚定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加强道德建设: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3)提升科学修养: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176一、建设文化强国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a.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b.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c.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177坚定文化自信目题一P120

178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语“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

179(1)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不断进发,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临立在世界东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2.文化自信的来源:

180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1)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2)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181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知识整合:(必背重点)

182一、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做?)二、坚定文化自信课堂小结: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4.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1.是什么?2.为什么3.措施(1)原因:(2)意义:(1)夯实基础:(2)坚定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3)根本要求:

18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单元文化辩证唯物论(第2课)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价值观(第6课)哲学与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84感谢聆听!

185期末复习习题课件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186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今文化)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中外文化)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哲学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第2课:辩证唯物论第3课:唯物辩证法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5课:社会历史观第6课:人生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

187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内涵基本问题马哲

188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被认为是第一个研究星相学、预言过日蚀和冬至夏至、规定一年的季节和天数的人。他认为水产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水永远不消失,无穷无尽。由此可见,泰勒斯哲学思想中包含(     )①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片面夸大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否认神创论,但又具有机械性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可知论观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

189【答案】B【详解】①②:泰勒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等同于物质具体形态的观点,①入选,②错误。④:泰勒斯对四季规律的预言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入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具有机械性,这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③排除。故本题选B。

1902.“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它描述了“物我不分”的美妙意境: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同时向世人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庄子的观点()①已经涉及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③对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未作出肯定回答④承认了任何梦境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B

191【答案】B【解析】庄周梦蝶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思考,没有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与题意不符;庄周梦蝶没有涉及承认了任何梦境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④与题意不符。

192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够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②“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

193【答案】D【详解】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二者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故①不符合题意。②:“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故③符合题意。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故④符合题意。

1944.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①形谢神谢——理在事先②听天由命——心外无物③见微知著——抱薪救火④画饼充饥——邯郸学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

1955.东汉思想家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北宋思想家张载认为“太虚即气”,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上述哲学观点(  )A.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都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C.都蕴含着唯物主义思想D.都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永恒和不朽的“数”。该观点(  )①将数作为世界的本原 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CD

1967.“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③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④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8.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写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上述说法同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AB

1979.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10.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顶峰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AD

19811.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新思想()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②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③牢牢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能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物质力量④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

199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2001.垃圾分类师、轰趴管家、密室剧本设计师、产后修复师、宠物摄影师、电竞顾问、旅拍策划师……近年来,生活服务业不仅在新兴消费需求下催生出一批“新奇特”职业,也在互联网改造下诞生出一批传统服务业中的“数字化”新工种。由此可见()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④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绝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不涉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与题意不符;运动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A

2012.厦门沙坡尾一家旧物馆,收藏着许多闽南老物件。不少旅客纷纷留言,睹物思情,仿佛看到了“可堪回首却无法挽留的时光,能够重温却不能重演的梦幻”。择一个闲暇的午后将这些旧物一件件过目,擦拭,扬起的灰尘似乎都带着那些陈年旧事,落在脑海里,留在生命中。这表明①凡是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客观存在的②怀旧的情绪是过往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印象③老物件的怀旧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④用老物件找回陈年旧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D

202【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不少旅客纷纷留言,睹物思情。择一个闲暇的午后将这些旧物一件件过目,擦拭,扬起的灰尘似乎都带着那些陈年旧事,落在脑海里,留在生命中。可见怀旧的情绪是过往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印象,用老物件找回陈年旧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故②④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都是客观存在的,①说法错误。老物件的功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取决于人的发现,④说法错误。

2033.近期,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使用基于CRISPR的谱系追踪方法,从第一次致癌突变激活开始追踪肺癌细胞,最终记录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肺癌细胞进化过程,这份详细的肿瘤病史揭示了肺癌如何进展和转移的新见解。这说明( )①世界上的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改造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

204【答案】A【详解】①②:研究团队使用新的方法研究发现肺癌细胞进化的规律,说明①②正确。③:材料反映的是人类认识世界,③与材料主旨不符。④: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④表述错误。

2054.《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这既是针对当下公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算法治理问题作出的先导性回应,也是对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细化落实。这表明()①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③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

206【答案】D【详解】③④:《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既是针对当下公众反映强烈的算法治理问题作出的先导性回应,也是对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细化落实。这表明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也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④符合题意。①: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①错误。②:材料强调的是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没有体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②与题意不符。

2075.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句理解正确的是()①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真的梨花盛开的情景,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C

208材料二针对城市垃圾产量日益增长、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W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行新垃圾分类标准。通过印发新标准的垃圾分类手册、指南、宣传图片,利用电子显示屏和手机微信进行公益宣传以及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广大居民进行科普教育。此外,还通过志愿者进小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指导居民进行垃圾科学分类,居民行为正在悄然改变,实现了资源再利用,人居环境得以改善,美丽家园建设又迈进了一步。(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W市是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共创美好人居环境的?

209(2)①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W市从垃圾产量增多和环境污染的客观现实出发,遵循规律,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依据。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W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新垃圾分类标准》,进行科普教育,引导垃圾科学分类。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W市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生活垃圾科学分类处置工作,实现了资源再利用,改善了人居环境,做到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结合。

210“45°人生”是指很多人在当下面对疯狂内卷,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然后卡在中间45度姿势尴尬状态。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在45度姿势时积蓄力量,然后奋起直追,实现人生价值。满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面对压力,我们可以歇一歇,但是心中不能放弃,始终都要不忘初心,逐梦前行。汲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随着时代发展,网络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快速经济险象环生,青年人面对各种诱惑,始终都要坚守原则,刚强勇敢,不断战胜困难。凝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力量。时代赋予我们使命,我们应该扛起肩上的责任,踏浪前行。唯有担当才能成就事业,唯有实干方能赢得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新时代青年应当如何对待45°人生。

21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青年面对压力要不忘初心,面对诱惑要坚守原则,不断战胜困难。②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年轻人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积蓄力量,然后奋起直追,实现人生价值。

212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发展矛盾

2131.2022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落实年”,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这一主线,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更加科学严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迈上新台阶。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有利于提高实践水平②改造世界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各个部分④诸多要素功能的相加促进系统功能实现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214【答案】A【详解】①②: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更加科学严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有利于提高实践水平,改造世界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①②正确。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整体,③错误。④:系统功能实现优化需要诸多要素的优化配置,并不是简单的相加,④错误。

2152.面对当前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克服眼前之“危”赢得未来之“机”,实现“危中见机”“化危为机”,是一堂思辨的哲学课,也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这说明(     )①“危”和“机”是同生共存、相互渗透的②只有努力“危中寻机”,才能实现“化危为机”③“化危为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危”与“机”渐趋融合,差别逐渐消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

216【答案】A【详解】①②: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克服眼前之“危”赢得未来之“机”,实现“危中见机”“化危为机”,说明“危”和“机”是同生共存、相互渗透的,只有努力“危中寻机”,才能实现“化危为机”,故①②正确。③: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③错误。④:“危”与“机”作为矛盾的双方,差别不会逐渐消失,故④错误。

2173.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这一定律包含的哲理是(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B

218【答案】B【详解】①③:天才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①③符合题意。②:质变并不是量变的简单相加,②表述错误。④:量变的特征是一种逐渐的、连续性的、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的特征是一种根本、显著的变化,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因此认为“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2194.月宫取宝、月轨对接、太空投递……作为21世纪人类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任务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感触最深:“关键时刻,总是理想和信念支撑我们走了下去。”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悟出(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必要的准备②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坚定必胜信念③事物总是要先经历曲折然后才能获得前进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220【答案】A【详解】①:嫦娥五号任务中充满了艰辛与坎坷,说明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必要的准备,①入选。②:“关键时刻,总是理想和信念支撑我们走了下去”,最终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启示我们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坚定必胜信念,②符合题意。③:“事物总是要先经历曲折然后才能获得前进”说法错误,③排除。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错误。

2215.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设立国家公园,改变了过去属地管理下存在的多头管理、交叉重叠、权责不清的问题,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有效维护生态环境。上述做法的正确性在于(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②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树立系统观念,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④克服封闭思想,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C

222【答案】C【详解】①: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①错误②③: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改变了过去属地管理下存在的多头管理、交叉重叠、权责不清的问题,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有效维护生态环境,是生态保护的制度创新,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能统筹生态资源保护,②③符合题意。④:克服封闭思想,要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而不是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④错误。

2236.家庭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为解决当前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教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把“家事”变成了“国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抓住主要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制定良法善策④立足关键部分,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

224【答案】C【详解】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错误。②:家庭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体现了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符合题意。③:为解决当前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教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体现了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制定良法善策,③正确。④: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④错误。

225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从2000年10月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20年来,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组网。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凝结着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历程。

226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从北斗一号的发射成功到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不断前进的过程。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北斗系统每一次更新都是对前代系统的辩证否定。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227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一般都是在晚上经营,主要销售个人用品、家庭用品和美食小吃,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6月1日,李克强总理为地摊经济点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4日,至少已经有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等27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如济南提出发展“小店经济”,南宁明确轻微违反城管法规行为不处罚,广州适度延长夜间借道经营时间等等。地摊经济在便利市民就近生活购物,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又会影响市容,阻碍交通;为此各地政府不再一律封杀,而是有序开放摊点、规范摊点设置,限时限道,分区、分场所、分时间经营;加强政府引导,促进经验交流。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引导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的?

228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针对地摊经济占道经营、阻碍交通等问题,各地政府积极引导地摊经济使之更好促进就业,方便群众的生活。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各地政府不再一律封杀地摊经济,避免“一刀切”,因城制策,因地制宜。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政府要精细化管理,分区、分场所、分时间经营统筹管理,管控到位。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各地政府在借鉴经验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特点以及居民习惯,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路径。

229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实践认识真理

2301.在物理课上,老师问同学们,铁球和羽毛同时下落哪个先着地?很多同学脱口而出是铁球。老师让大家仔细观察一个玻璃管里面的铁球和羽毛。在充满空气的条件下,果然是铁球先下落。但抽出空气后,铁球和羽毛却是同时下落。老师解释说,物体下落有先后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学习科学首先要注意观察事物,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②铁球和羽毛下落快慢要考虑空气阻力,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研究轻重与下落快慢的关系需排除空气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提纯环节④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知,因为实践沟通主观与客观,使客体转化为主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231【答案】C【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不是重要来源,①错误。②③:铁球和羽毛下落快慢要考虑空气阻力,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研究轻重与下落快慢的关系需排除空气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提纯环节,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②③符合题意。④: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但并不是使客体转化为主体,④错误。

2322.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接续播撒航天梦、科学梦的种子。此次,三位“太空教师”给青少年们演示了水油分离等实验。地面上“一层油花浮在水上”是常态;空间站中水和油“分不开”、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上述现象佐证了(     )①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③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④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

233【答案】C【详解】②:根据材料信息,“天宫课堂”再度开课,接续播撒航天梦、科学梦的种子,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太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太空中给青少年们演示了水油分离等实验,解释物理原理,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③:根据材料信息,通过实验发现空间站中水和油“分不开”、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这说明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③符合题意。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④: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错误。

2342021年10月,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研究对象的首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该研究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一直是月球演化历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此前关于月球样品的研究成果并未发现月球存在比29亿年年轻的岩浆活动。此前,嫦娥五号任务采样位置设计在了月表最年轻的月海玄武岩区域,通过表取和钻取两种形式采集到共1731克月球样品。全世界科学家都满怀希望,盼着从嫦娥五号样品研究中获得更年轻的岩浆事件结果,以完善月球岩浆演化历史。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完善了月球岩浆活动演化历史的说法加以分析。

235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嫦娥五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推进了人们对月球岩浆活动演化历史的认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一研究成果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使人们的认识得到发展;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真理。关于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检验。

236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两大矛盾关系人民群众

2371.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释放生育潜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促进代际和谐,增强社会整体活力。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三孩生育政策顺应了人口的变化趋势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能够推动社会发展③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④社会意识可以超越社会存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

238【答案】C【详解】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决定于”,故①错误。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增强社会整体活力,这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也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②符合题意。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挑战,体现了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故③符合题意。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但不能超越社会存在,故④错误。

2392.基于我国近年来生育水平逐年走低、人口增速放缓这一国情,党中央兼顾多重政策目标,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等重大问题,着眼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出台这一决策说明()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③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

240【答案】C【详解】②④:党中央根据我国近年来生育水平逐年走低、人口增速放缓这一国情,兼顾多重政策目标,做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②④符合题意。①:人口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不属于调整生产关系,①与题意不符。③:材料强调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不体现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与题意不符。

2413.2022年1月27日,云南省政府发布《云南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该《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省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提出了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发布该《规划》说明(     )①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助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③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医保是符合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A

242【答案】A【详解】①②:《云南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发布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说明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助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①②符合题意。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④:社会救助是保障居民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④错误。

2434.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强调: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从唯物史观看,点赞人民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②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③人民的奋斗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④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

244【答案】B【详解】①④:习近平主席强调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①④符合题意,②: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但选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②不符合题意。③:客观实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③错误。

245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涉及生产、回收、流通、环保、标准制定、车辆管理等多个环节。目前规范其发展的“四梁八柱”已经初步搭建完成,但行业发展的一些新形势、新情况,要求我们要尽快推动相关回收政策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这要求多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从而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正得到产业链各方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游制度体系正落地生根,相关技术难题正逐一破解,新能源汽车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的原因。

246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规范电池流向管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制度体系落地生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72022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习近平指出,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会议强调:要重点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合理配置乡村医疗资源;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乡村医生队伍;要提高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强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功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进一步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哲学依据和重要意义。

248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③进一步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有利于践行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49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2501.下边漫画《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认识取决于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和方法②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导向作用④矛盾的基本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B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②:既然站在阴影里,我们可以以积极、客观公正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也能以消极的心态去看世界,图片中的人正是选择以消极的心态看世界,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②符合题意。③:图片中的人正是选择以消极的心态看世界,所以认为太阳对他不公平,表明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符合题意。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相互转化,④说法错误。

2512.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断(     )①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决定作用②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③彻底否定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④符合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

2522【答案】C【详解】②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得出的,符合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要求,②④观点符合题意。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①说法错误。③: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不否认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③说法错误。

2533.“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的精神在无数人心中洒下了种子,鼓舞着全国人民,学会涵养,学会奉献,做正直踏实的中国人。由此可见(     )①评价个人的价值主要看对社会的贡献②科学研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③价值观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④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B

254【答案】B【详解】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袁隆平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学会奉献,体现了这一点,①符合题意。②: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②说法错误。③:“袁隆平的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学会涵养,学会奉献,做正直踏实的中国人”体现了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③符合题意。④:材料体现的是袁隆平的精神对人们的作用,未涉及“社会客观条件”,④不符合题意。

2554.2022年2月7日,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上半场落后两球的情况下,下半场连追三球,3-2绝杀了韩国队,拿到了阔别16年之久的亚洲杯冠军。女足成功的背后是她们刻苦训练、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精神。邀启示我们(     )A.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就能不断走向成功B.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敢想敢做、敢闯敢干是人生成功的关键C

256【答案】C【详解】C: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上半场落后两球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拿到了阔别16年之久的亚洲杯冠军。女足成功的背后是她们刻苦训练、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符合题意。A: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利于不断走向成功,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B错误。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成功的关键,D错误。

257《我们这十年》以记录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以各行各业从业者原型和他们的真实经历为基底,讲述“我们”的奋斗故事。《心之所向》以“90后”女孩李心遥的种粮故事展开,讲述一群不同经历的年轻人回归农村,投身乡村振兴的故事;《坚持》聚焦社区工作者谭静的抗疫经历,展现疫情影响下的人间众生相,讴歌我国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抗疫精神;《未来已来》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讲述了两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补、攻坚克难,实现5G技术突破,让中国标准得到世界认可的奋斗历程;《热爱》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位年轻汉族体育老师的人生经历为原型,讲述他在新疆边远地区中学任教,通过组建一支足球队,帮助少数民族少年改变人生命运的事迹……让观众在烟火气和多元文化中感受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我们这十年》对观众产生的积极影响。

258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我们这十年》用心用情用功歌颂新时代的劳动者、开拓者,传达出人民是自己史诗的书写者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用辛勤的劳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激励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

259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内涵功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文化意义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民族性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立足中华文化立场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文化自信

2601.小小邮票,方寸之间,见证历史峥嵘,呈现时代万千。《中国梦》系列邮票生动呈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精准扶贫》纪念邮票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上下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光辉历程……邮票文化,“以邮为媒”,传承历史文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邮票文化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主观符合客观②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③邮票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④邮票文化源于社会生活,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能动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

261【答案】D【详解】①:邮票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故①不选。②④:邮票展现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体现了邮票文化源于社会生活,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能动反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故②④正确。③: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故③不选。

2622.上世纪50年代,数万名海堤建设者克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座“海上长城”,从根本上改变了厦门孤岛交通不便的状况,孕育了“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不断激励一代新厦门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不断奋斗。海堤精神(     )①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继承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③是推动厦门特区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风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263【答案】C【详解】①:海堤精神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海堤精神并不是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①错误。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风貌,④不选。②③:上世纪50年代,数万名海堤建设者克服艰难险阻,孕育了“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激励一代新厦门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不断奋斗,是推动厦门特区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故②③正确。

2643."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进道路上,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②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③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④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在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D

265【答案】D【详解】②④: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丝路精神,这启示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和有益成分,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我们要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不是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①说法错误。③: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不是一概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③说法错误。

266.4.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典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又借鉴了国外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更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求。这说明()①推动文化发展需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②文化发展应立足于人民实践中形成的智慧③吸收外来文化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实现相互交流与交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

267【答案】B材料中,新诞生的《民法典》,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又借鉴了国外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这意味着文化创新需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不同民族文化间也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①④正确。文化发展要立足于实践,而不是立足于实践中形成的智慧,排除②。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排除③。故本题选B。

2685.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谐音、拼音缩写、外来语言糅杂在一起,再结合表情包,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     )①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②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③引领着文化发展的方向④满足了人民大众广泛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

269【答案】A【详解】①:根据题中“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可得新的表达方式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①符合题意。②:新的表达方式就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体现出来的,②符合题意。③: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不是题中的新型表达方式,③表述错误。④:新型表达方式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而不是全部的人民大众,④不符合题意。

270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②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

271【答案】D【详解】③④: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是因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故③④符合题意。①:中华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的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故②不符合题意。

2727.2022年1月,第二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不同文明地区的260余名代表以云端和线下方式出席会议。对话会旨在通过友好对话,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这反映出中国(       )①推进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兴盛③加强思想引领,引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④坚持文化交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

273【答案】A【详解】①②:第二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旨在通过友好对话,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这反映出中国推进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兴盛。①②符合题意;③:我国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是去引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③错误。④:材料体现我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未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④。

27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奔流万余里,从“三年两决口”到70年岁岁安澜,从人水相争走向人水和谐,从传统治河走向现代治河,在与自然相拼搏的共生共长中孕育出“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在华夏大地奔腾不息,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为黄河,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生生不息;因为黄河,李白写下“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诗句;因为黄河,一曲《黄河大合唱》凝聚了四万万同胞的抗战力量;因为黄河,国徽中嵌刻着金黄的麦稻穗。如今,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唱响了脱贫攻坚,唱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唱响了“一带一路”,唱出了大国担当,唱出了中国力量、中国形象。让中华儿女从构建全民族命运共同体,走向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认识黄河,传承、弘扬新时代黄河精神,就是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牢牢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这既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我们的责任担当。结合材料,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弘扬新时代黄河精神的理由。

275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黄河精神作为优秀文化对新时代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推动作用。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弘扬黄河精神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③中华民族精神为我国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黄河精神折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76期末加油!

277期末复习主观题练习课件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278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50年代初,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和民族的期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70年后,我们再次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战”,这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上甘岭”战争。中兴受罚、华为被禁,缺芯之痛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现实警示我们:集成电路产业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解决好高端芯片“卡脖子”问题已刻不容缓。形势越严峻,越要集中一切可用的力量,越要杜绝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造成的资源浪费。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按照“谁支持,谁负责”的原则,引导地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认识,坚决将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挡在集成电路产业的门外。中央强化顶层设计,狠抓产业规划布局,各地科技企业应结合实际,主动有为。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在“科技战”中应对措施的认识。

2791.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要求我们集中力量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解决好高端芯片“卡脖子”问题。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应正确认识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性,避免盲目,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防患于未然。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各地既要坚持中央的统一指挥,又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有为,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8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上半年,中国航天成绩斐然,重磅消息频频传出,我们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乘风破浪,逐梦苍穹。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上半年“牛上天”的中国航天成绩。天通守护,通信无忧。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千年天问,梦圆火星。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全天观测,揽海入怀。5月19日,海洋二号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与在轨运行的海洋二号B卫星和C卫星组网,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体系。逐梦苍穹,入住太空。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将在轨驻留3个月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向着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对我国2021年上半年“牛上天”的航天成绩进行分析。

2812.答案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怀揣航天梦,从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到天和核心舱迎来首批航天员,我们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乘风破浪,逐梦苍穹,成绩斐然。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探索宇宙奥秘,深化并检验着对太空的认识,服务于我们的通信系统、监测海洋环境,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③实践永无止境,追求发展真理永无止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需要我们不懈追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8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教师妈妈”张桂梅,扎根滇西贫困山区四十余载,四处奔波筹款,推动创立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供贫困家庭女孩通过学习走出大山、走入大学,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女孩的人生曙光,用教育和知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10余种疾病缠身,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500多名学生家庭,用瘦弱身躯扛起1800多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着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的执着信念,诠释着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意识。2020年,张桂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张桂梅又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并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时势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张桂梅的事迹对我们人生价值选择的启示。

2833.答案 ①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价值选择应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敢于担当、勇于创造、乐于奉献,在砥砺自我、顽强拼搏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生价值选择应更好地构筑中国价值,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8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多年来,我们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和验证的减贫真理,为中国乃至世界反贫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国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靠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必然性。

2854.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立足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制定减贫政策,走出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和验证的减贫真理,为指导中国反贫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自力更生,取得胜利。(用唯物史观的其他相关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865、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某区党委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倾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常态。党委工作人员深入社区采访。居民甲认为,现在社区的一些居民素质较低,要优先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工作。居民乙认为,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比较单调,当务之急是要创新社区文化活动....根据群众意见,该区党委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创新文化惠民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着眼,谋划发展蓝图,从细节入手,盘活本区各种优势资源。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承担教育讲座,开展了健身、书画摄影比赛、广场舞、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社区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分析该区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875.答案、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该区通过调查研究,以社区实际作为决策的依据,积极引导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该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社区文化惠民工作,为居民办实事。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路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该区党委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着眼,谋划发展蓝图,从细节入手,盘活本区各种优势资源。

2886、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从2013年起,浙江省审时度势,在全省部署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打造“精神家因”。截至2019年2月,1万多家文化礼堂已成为浙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彰显浙江文化特色的“文化地标”。进入新时代,不断丰富文化礼堂内涵、创新管理方式,将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浙江省以城乡联动促进融合,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文化资源与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加快从城市“高地”流向农村“洼地”,以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升级版”,需要将其放到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去把握,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上发力。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说明浙江省是如何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

2896、答案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以城乡联动促进融合,实现优势互补。(4分)②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将农村文化礼堂“升级版"放到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去把握。(4分)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升级版”。(4分)

2907、党明确提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指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的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2917答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3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积解决矛盾。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分)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既对立又统一,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要让人民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实惠。(3分)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3分)

2928、“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党的十九大后,我国脱贫摘帽有序推进。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总体实现,但“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需要加大硬投入,也要加强软建设。从硬投入层面来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源投入。从软建设层面来讲,要彻底拔掉穷根,归根结底仍然离不开贫困人口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解决了硬投入问题后,软建设是深度贫困治理的关键。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要正确处理“硬投入”与“软建设”的关系,请运用“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加以说明。

2938答案、①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②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既要加大硬投入,也要加强软建设。③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深度贫困治理的关键,即软建设。在解决了硬投入问题后,抓住软建设,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使外在的帮扶得到内在的支撑,从而彻底拔掉穷根。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949、跃上“云端”,传统文化更灵动。“云游敦煌”以“创意+技术+社交”为支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在“云游敦煌”中,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观看“数字供养人”H5,并随机获得“智慧锦囊”。“数字供养人”旨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亲近传统文化。“锦囊”是用敦煌壁画故事内容,结合现代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形成的一系列智意妙语。在这款H5上线前夕,发起者还在为“智慧锦囊”的部分话语而激烈讨论。在敦煌研究院的老师们看来,敦煌文化的核心是庄重,他们担心有些流行语过于“轻佻”会伤害敦煌的文化表达。而年轻的创意人则希望能在敦煌文化基础上,用新的语言去表达,引发更多关注。双方反复磨合后,保留了大部分创意,力求在不破坏敦煌文化庄重感的同时,增加一些有趣的创意元素。这种传统和流行的碰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H5上线2个小时就获得超过百万用户关注,受到各种年龄层次的用户喜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传统和流行的碰撞为什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959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传统与流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敦煌文化的核心是庄重,而要吸引年轻人,需要流行、需要创新,二者相互对立。通过双方的磨合,人们在注入流行、保留创意的同时,也保留了敦煌文化的庄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统一。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传统与流行的对立统一中,“云游敦煌”获得各种年龄层次用户的喜爱,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9610、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29710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298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

29911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探索,说明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决定了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③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认识也是一个前进、上升的过程。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法治国家建设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体现。

30012、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30112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及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认识推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

30213、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加快推进改革,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快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快推进改革的依据。

30313答案、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加快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客观要求。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加快推进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0414、“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该建议已在2021年的人大会议上通过。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好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原因。(12分)

30514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3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中共党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的。(3分)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分)规划具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涉及各个领域的重大战略举措,可以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3分)

30615、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各地集中群众智慧,动员各方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4万多名“白农战士”义无反顾地“逆行”,与湖北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公安民警忠于职守、不惧风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下沉任劳任怨,把服务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工人们日以继夜地建设医院、生产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为抗疫前线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亿万人民群众无畏忘我的辛勤付出,使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赢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0715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通过辛勤付出,建设医院和生产各种物资,为抗疫提供了物质保障。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抗疫过程中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④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抗击疫情中,各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08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我国水产专家开创了“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即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并种植水稻,小龙虾与水稻在田里同生共长。在这个模式下,稻田可以为小龙虾提供栖息地。水稻收割后,把稻草翻压在水田里,经过发酵产生微生物,给小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小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其粪便和残饵又可为稻田增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该模式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及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品质。在“虾稻共作”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虾鳖稻”“虾蟹稻”“虾鳅稻”等是更先进的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以农业(渔业)旅游业一体化建设为依托,通过有效利用稻田的有限水土资源,发展多种种养,提升单位面积内的稻田综合效益。“优质稻+N”的生态种养模式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优质稻+N”生态种养模式的合理性。

30916.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在“优质稻+N”生态种养模式中,水稻和虾等水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优质稻+N”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稻田的水土资源,发展多种种养,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种养效益。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优质稻+N”的生态种养模式把握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农业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着的多种联系,综合利用稻田的有限水土资源,发展多种种养,提升稻田综合效益。

310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看似水到渠成的每一步,背后则是一个个梦想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扎扎实实的每一步,背后是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我国航天人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中国高度、刻下中国足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卓然风采,标志了中华儿女迈向星辰大海的崭新高度,也是对几代人艰苦拼搏的回报和勉励,必将激发我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对更辽远深空的探索。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航天人为何能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中国高度、刻下中国足迹。(12分)

31117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我国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正确制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我国航天人通过几代人的艰苦拼搏,顺利推进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建立天宫空间试验室,为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我国航天人尊重客观规律,扎扎实实搞科研,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奋力攻关,创造出载人航天工程的骄人成就。

312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从新中国成立初的百废待兴到中国教育事业迎来期待已久的春天,从上世纪末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新时代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再到今年“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旨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意见》从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课后服务资源的拓展及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激励等方面提供了指导。然而,新的措施也滋生了新的担忧。部分家长反映:政策最怕的是不执行,束之高阁,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刀切式的新措施能不能真正为中国家庭减负,解决中国大部分家庭的实际问题。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5分)(2)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使双减政策在担忧中前行提两条建议。(6分)

31318.答案:(1)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着的,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立场、观点、知识结构、思维方法、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②双减政策等教育改革的益处不是短时间可以体现的,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人们对双减政策方案等教育改革存在的担忧很正常。

314(2)①自觉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顺应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②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发挥教育最大效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5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又前进了一大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神州飞船系列,从“神州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以及本次任务的多个“首次”,正是中国航天人发扬航天精神,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结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反映了对航天活动认识深化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加以分析。

31619【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分阶段实施。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永远不会停下脚步。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不会一帆风顺,但也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将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④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17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运会后,三次分配概念再度提出,并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系层面,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第三次分配注重在道德和文化的影响下,自愿对社会进行捐赠。该战略的提出对于推动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唯物史观要求的?

31820【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三次分配战略的提出,必将对我们走向共同富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台“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需要。(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出台“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回应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走向共同富裕的良好风尚。(回答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可酌情给分。)

319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浙江省正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浙江分阶段填补发展“落差”,让人民群众乐享其间。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浙江省紧紧围绕群众所急、群众所想、群众所需、群众所盼,倾听一线的“民声”,解决好“急难愁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各个阶段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浙江全过程消除信息“时差”,让人民群众了然于心。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为此,浙江省公布设立了首批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等六大领域28个试点单位(市或县),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点”上的致富之道变成“面”上的致富经验。(1)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各个阶段都能有所得、有所获的正确性。(9分)(2)浙江省设立试点单位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6分)

32021【答案】(1)①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浙江省紧紧围绕群众所急、所想、所需和所盼,并在此价值判断基础上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所得、有所获,作出相应的价值选择。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要倾听一线的“民声”,解决好“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在各个阶段都能有所得、有所获。

321(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共同富裕所包含的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的共性内涵体现在六大领域28个试点单位的个性探索之中;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浙江省设立六大领域28个试点单位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也包含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经验,加以推广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322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迭代变革之中。第一代人工智能以符号模型与推理模型为特征,在此基础上,第二代人工智能取代了传统的数据驱动方式,仅用低成本的数据样本输入,依赖独有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学习算法)通过样本进行深度学习,实现了由被动输入到主动学习。作为颠覆性的新生产要素,未来人工智能将极大地开阔人类的视野,拓展人类能力,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尽管目前人工智能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对它的到来最好的态度是拥抱而不是抵触。运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最好态度是拥抱而不是抵触的原因。

32322【答案】①人工智能的迭代变革发展过程经历了从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②辩证的否定观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的,实质是“扬弃”。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代人工智在符号模型与推理模型的基础上,取代了传统的数据驱动方式,依赖独有的神经网络实现了由被动输入到主动学习,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是大势所趋。因此,人工智能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最好态度是拥抱而不是抵触。

324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2021年10月16日,首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2021”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要系统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总体上概括提炼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贡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结合材料,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知识,说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

32523【答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反映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新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新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26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看似水到渠成的每一步,背后则是一个个梦想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扎扎实实的每一步,背后是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我国航天人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中国高度、刻下中国足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卓然风采,标定了中华儿女迈向星辰大海的崭新高度,也是对几代人艰苦拼搏的回报和勉励,必将激发我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对更辽远深空的探索。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航天人为何能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中国高度、刻下中国足迹。

32724【答案】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我国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正确制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我国航天人通过几代人的艰苦拼搏,顺利推进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建立天宫空间试验室,为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我国航天人尊重客观规律,扎扎实实搞科研,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奋力攻关,创造出载人航天工程的骄人成就。

328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包括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能力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从持久战的角度,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构想。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为党和国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寻找辩证法依据。

32925【答案】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看眼前联系,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长远持久发展的需要。既要利用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等有利条件,又要重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等不利条件;既要看到国内内部市场,又要看到全球外部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30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9月27日晚,十四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西安圆满闭幕。十四运会开幕式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少有的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疫情防控任务重、责任大。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专门的防控方案:对涉赛人员点对点接送至指定地点,确保与其他旅客不交叉、物理隔离,坚持既严格防护又优质便捷的服务思路:按照“一赛事一方案、一场馆一方案”要求,实施分区分类、精准管理服务:聚焦“人、物、馆”和赛事流程等关键环节闭环管理,每天对重点区域、重点物品进行消毒,抓好重点人员核酸排查:坚持“以面保点、以点促面、点面齐抓”的防控思路,全面收紧社会面管控措施,确保防控基本面安全可靠: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同时突出十四运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结合材料说明陕西省的做法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方法。

33126【答案】①根据疫情严峻复杂形势,制定专门防控方案,体现了正确对待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②既严格防护又优质便捷的服务思路体现了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③按照实施分区分类、精准管理服务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聚焦关键环节,对重点区域、物品消毒,抓好重点人员排查,体现了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⑤坚持点面齐抓的防控思路体现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⑥坚决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同时突出十四运会的办赛要求,体现了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3227.2019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的文章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时代之问,不断引领时代前进,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理解。(8分)

33327.答案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科学反映了中国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科学总结了新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4分)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国际社会的认识,为推动我国社会变革及世界和平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动员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4分)

33428.25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3528【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每个时代的意识都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推测未来;3.科幻作品基于现实感,在合理想象中创造幻想世界。

33629.2020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让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9分)

33729.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浦东先行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发挥其在改革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3分)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效推动改革事业。(3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积极作为,可以变危为机,不断开创新局面。(3分)

338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两年,故宮爆红网络,历史感十足的文物变身文创产品,“来自故宫的礼物”备受追捧;随着《上新了,故宫》的热播、故宫游戏的开发、《每日故宫》《皇帝的一天》等APP的推出,“故宮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中国风。截止2018年12月,故宮已研发文创产品10500种,形成上百个产品系列;网购平台的淘宝、天猫店铺粉丝众多,创造了可观的销售业绩。谈及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所学哲学原理中的两个原理,谈谈你对“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理解。

33930.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分)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2分)③二者都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对于中华文化,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新需求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

34031.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的价值追求陈薇,人民英雄!陈薇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疫情爆发后,她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和人民健康做出重大贡献。2020年1月26日,陈薇受命紧急赶赴武汉,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攻关工作。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4月12日,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8月11日,该疫苗获得国家专利……疫苗研发是个严谨的科学探索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创新,反复的临床试验。让安全有效的疫苗成为终结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陈薇院士在创新中为人民守护岁月静好。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在创新中为人民守护岁月静好?(8分)

34131.答案(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4分)。我们要遵守创新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用创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创新的价值追求(4分)。

342感谢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