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

ID:83521589

大小:1.0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3-07-12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党的二十大报告倡导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列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A.焚烧垃圾B.低碳出行C.生物防治D.开发新能源【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详解】A、焚烧垃圾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A符合题意;BCD、低碳出行、生物防治、开发新能源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ATP合成酶的结构及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具有亲水部分和亲脂部分B.该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空间结构的改变C.该酶既能催化ATP合成,又能作为H+转运载体D.线粒体内、外膜上均存在ATP合成酶【答案】D

1【解析】【分析】据图分析,H+跨该膜的运输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但没有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TP合成酶将ADP和Pi转化成ATP。【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TP合成酶一部分位于膜内部,属于亲脂部分;另一部分位于膜外部,属于亲水部分,因此该酶具有亲水部分和亲脂部分,A正确;B、H+通过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成酶,推动了ATP的合成,ATP合成酶在发挥作用时,伴随着空间结构的改变,B正确;C、H+通过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将ADP和Pi转化成ATP,因此,ATP合成酶既能催化ATP合成,又能作为H+转运载体,C正确;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线粒体内膜上存在ATP合成酶,D错误。故选D。3.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随实验进程延长,酵母菌数量先增大后持续保持稳定C.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可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D.不同呼吸方式糖酵解阶段产生的[H],所还原的底物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详解】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无关变量,A错误;B、随实验进程延长,酵母菌数量先增大,后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物质的积累,酵母菌的数量减少,B错误;C、重铬酸钾溶液是用来检查酒精的,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可说明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了酒精,但不能判断酵母菌是否进来了需氧呼吸,C错误;

2D、酵母菌需氧呼吸糖酵解阶段产生的[H],所还原的底物为氧气;酵母菌厌氧呼吸糖酵解阶段产生的[H],所还原的底物为乙醛,D正确。故选D。4.研究中发现,患有抑郁症的老年妇女海马体细胞的细胞核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使基因内存储的信息无法被读取。(1)BDNF基因启动子是()A.一个脱氧核苷酸B.一段染色体C.一段RNA序列D.一段DNA序列(2)海马体细胞BDNF基因甲基化会导致()A.mRNA种类或数量减少B.染色体种类或数量减少C.基因的种类或数量减少D.遗传信息的种类或数量减少【答案】(1)D(2)A【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小问1详解】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表达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小问2详解】DNA的甲基化是指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遗传信息、染色体和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BDNF基因甲基化会使色质高度螺旋化,基因内存储的信息无法被读取,进而无法转录出BDNF基因的mRNA,使mRNA种类或数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5.许多植物在种子发育时会储存大量的油脂,油脂积累在油质体中,油质体的产生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A.油体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B.油质体的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C.油质体与溶酶体的形成机制相同D.苏丹Ⅲ不能穿过油质体膜【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油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B、据图可知,油质体的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B正确;C、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而成,与油质体(有内质网衍生而来)的形成机制不同,C错误;D、苏丹III能够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据此推测,苏丹III可以穿过油质体膜,D错误。故选B。6.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示意图如图,A、B、C、D表示液体成分,E、F表示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D组成人体内环境B.B液中NaCl浓度与生理盐水的NaCl浓度相等C.中性粒细胞可穿过E进入A发挥作用D.F汇合形成的淋巴导管汇入人体动脉【答案】C【解析】

4【分析】该图是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示意图,A表示组织液,B表示血浆,C表示淋巴液,D表示细胞内液,E表示毛细血管壁,F表示毛细淋巴管壁。【详解】A、A表示组织液,B表示血浆,C表示淋巴液,D表示细胞内液,故A、B、C组成人体内环境,A错误;B、由于血浆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还有部分来自于血浆蛋白等,所以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略大于B血浆中NaCl的浓度,B错误;C、当遇到病原体侵染,中性粒细胞变形后,可以钻出E毛细胞血管进入A液(组织液)发挥作用,C正确;D、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F(毛细淋巴管壁)汇合形成的淋巴导管汇入人体静脉,D错误。故选C。7.达尔文在其环球航行时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有同一原始地雀进化而来的13个地雀物种,不同种地雀之间及同种地雀不同个体之间在喙形上均有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控制喙形的基因组成基因库B.喙形的差异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C.13个物种在多次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形成D.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竞争排斥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库,所有控制喙形的基因不能组成基因库,A错误;B、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喙形的差异是基因多样性,B错误;C、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13个物种在多次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形成,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8.应激与应急反应与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有关,对于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属于蛋白质类激素

5B.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神经兴奋性,使机体心率加快,糖原分解加强D.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这一调控轴分级调控【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固醇类激素:性激素(雌雄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氨基酸衍生物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多肽类激素:各种促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详解】A、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而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激素,A错误;B、糖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抑制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肾上腺素是应急激素,可以提高机体反应能力,提高神经兴奋性,使机体心率加快,糖原分解加强,从而使血糖上升,C正确;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这一调控轴分级调控,而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没有经过此过程的调控,D错误。故选C。9.部分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下表(注:箭头表示切割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名称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名称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AatIAGG↓CCTTCC↑GGAEcoRIG↓AATTCCTTAA↑GKpnIG↓GTACCCCATG↑GBamHIG↓GATCCCCTAG↑GA.表中4种限制酶均是从DNA两端逐步剪切核苷酸B.EcoRI酶切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5′AATT3′C.KpnI与BamHI处理不同的DNA片段可获得互补的黏性末端D.E.coliDNA连接酶可连接AatI酶切后形成的片段【答案】B【解析】

6【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详解】A、表中4种限制酶均是在DNA特定位置将DNA切割成片段,A错误;B、根据表中信息可知,EcoRI识别的序列为GAATTC,并在GA之间切割磷酸二酯键,因此,该酶切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5′AATT3′,B正确;C、KpnI与BamHI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这两种酶处理不同的DNA片段获得的黏性末端没有互补关系,C错误;D、E.coliDNA连接酶可连接黏性末端,不能连接平末端,而AatI酶切后形成的是平末端,D错误。故选B。10.某团队在对美花石斛茎尖日节律性研究时,所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判定细胞所处分裂时期时通常需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B.9:00左右美花石斛茎尖分裂期细胞占半数以上C.21:00时分裂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小于1D.根据图示无法判定一个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间约为20小时【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2)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其中S期进行DNA复制。【详解】A、可以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如醋酸洋红等,A正确;

7B、一个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分裂期细胞很少,B错误;C、21:00时分裂期细胞处于分裂末期,其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但是细胞质中也存在DNA,故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小于1,C正确;D、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图示无法判断分裂起始时期,D正确。故选B。11.下图表示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将被一次性用完B.图示过程可形成抗原-MHC复合体C.图示中细菌及毒素都被降解成肽段D.图示过程可发生在淋巴结中【答案】D【解析】【分析】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和脾,它们是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其中含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成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们连续不断地挤过毛细血管的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液,再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返回到血液。淋巴细胞仿佛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经各个淋巴结。当机体发生感染时,识别感染源的淋巴细胞会停留在感染组织附近的淋巴结中,在此增殖、分化为抗击感染的效应细胞。所以,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8【详解】A、一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不会全部用完,A错误;B、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后,形成了抗原-MHC复合体呈递在细胞表面,B错误;C、细菌毒素化学本质是脂多糖,并不能被降解成肽段,C错误;D、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因此图示过程可发生在淋巴结中,D正确。故选D。12.为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自变量为是否照光和照光方向B.向上弯曲的程度②小于③C.若①向上弯曲程度大于③,则可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D.照光与重力均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来影响弯曲程度【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和背地性,①既受单侧光的影响向上弯曲,又受重力的影响弯向上生长,因此图中①的弯曲程度最大;②受到单侧光的影响弯向下生长,又受重力的影响弯向上生长;③只受重力的影响,因此弯曲程度不如①。【详解】A、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结合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照光和照光方向,A正确;B、②受到单侧光的影响弯向下生长,又收到重力的影响弯向上生长,而③只受重力的影响,表现为背地(向上)生长,故向上弯曲的程度②小于③,B正确;C、①既受单侧光的影响向上弯曲,又受重力的影响弯向上生长,而③只受重力的影响,向上弯曲程度不如①,即①向上弯曲程度大于③。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上述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C错误;D、植物的弯曲状况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照光与重力均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来影响弯曲程度,D正确。故选C。

913.为研究河流中石块群落的演替情况,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石块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石块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该石块群落在120天时演替至顶极状态C.该石块群落0-30天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D.该石块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裸石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B、由图示可知,在前120天内,新增的物种数目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即物种数目在逐渐增加),在120天后新增物种数目为零,故裸石上的物种数量先逐渐增加,之后趋于稳定,但不能说明该石块群落在120天时演替至顶极状态,B错误;C、该石块群落0-30天新增物种数目逐渐减少,但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正确;D、该石块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发生了变化,D错误。故选C。14.某兴趣小组在进行人体皮肤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瓶瓶口密封后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瓶口密封可有效的防止污染B.瓶口密封可有效的防止接触抑制C.瓶口密封会导致培养基呈弱酸性D.瓶口密封会导致培养的原代细胞生长过快【答案】C【解析】

10【分析】人体皮肤细胞培养属于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无毒和培养液提供类似内环境的条件下进行。【详解】A、为防止细菌污染,可往培养液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瓶口密封不可有效的防止污染,A错误;B、瓶口密封不会影响细胞接触抑制现象,B错误;CD、培养瓶瓶口密封会使培养液中缺氧,皮肤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增多,使培养基呈弱酸性,使细胞生存环境恶劣且能量供应不足等,可能使细胞生长缓慢,C正确,D错误。故选C。15.为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研究人员对某养殖鱼塘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构建生态金字塔。其中I、Ⅱ、Ⅲ、IV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1、E2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E2表示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C.绘制该图时一种鱼只能归入一个营养级D.立体养殖可有效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E1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E2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详解】AB、图示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E1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E2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AB正确;C、一种生物可能同时占据多个营养级,故绘制该图时,一种鱼可以归入多个营养级,C错误;D、立体养殖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但是能提高各营养级对能量的利用效率,D错误。故选AB。16.通过“两步生根法”可较好解决酸樱桃等木本植物组培苗(丛状苗)生根率低、长势弱的问题。第1步在添加2,4-D的培养基中培养;第2

11步将经过诱导的组培苗转移到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同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外植体培养到组培苗必须经历愈伤组织阶段B.在第1步培养中所用的2,4-D为天然植物激素C.第2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诱导根原基的分化D.生根后的小植株在炼苗阶段需补充MS或其他营养液【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①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②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③条件: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使用顺序和用量比例,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影响实验结果。【详解】A、将外植体培养到组培苗不一定经历愈伤组织阶段,可以直接长出芽和根,A错误;B、2,4-D不是天然植物激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调节剂,B错误;C、第2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诱导根原基的形成,C错误;D、生根后的小植株在炼苗阶段需补充MS或其他营养液,D正确。故选D。17.将黑色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部分细胞(下图标号1)注射到白色小鼠囊胚腔中,接受注射的囊胚发育为黑白相间的小鼠(Mc)。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图中标号表示结构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经分裂分化后能成Mc的多种组织B.3进行体外胚胎干细胞培养可获得McC.4将发育成胎膜和胎盘的一部分D.5过程需对代孕小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答案】B【解析】

12【详解】胚胎发育过程:(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2)桑葚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分析】A、1为黑色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部分细胞,内细胞团细胞经分裂分化后能成Mc的多种组织,A正确;B、3为内细胞团,在体外可培养获得胚胎干细胞,但要培养成黑白相间的小鼠(Mc),需要进行胚胎移植才能发育成Mc,B错误;C、4为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C正确;D、5过程为胚胎移植,进行胚胎移植前需对代孕小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让供体、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D正确。故选B。18.研究人员调查了甲地和乙地两个某乔木种群不同坡向的径级结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乔木在甲地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图中I~IV径级的数量变化趋势可以反映种群数量波动C.预测乙地阳坡、阴坡该乔木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同D.该乔木I径级个体数量甲地可能小于乙地【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13【详解】A、该乔木在甲地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图中I~IV径级的数量代表的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故图中I~IV径级的数量变化趋势不能反映种群数量波动,B错误;C、乙地阳坡,幼年期个体数少,老年期个体数多,则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乙地阴坡,幼年期个体数多,老年期个体数少,则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故预测乙地阳坡、阴坡该乔木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同,C错误;D、纵坐标表示的是每500m2中的个体数,但甲乙两地的面积未知,故该乔木I径级个体数量甲地可能小于乙地,D正确。故选D。19.下图1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图2表示对该家系部分成员用限制酶处理乙病相关基因得到不同片段的电泳检测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乙病致病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B.3号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C.9号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1/8D.羊膜腔穿刺无法判断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1可知,1号和2号均患甲病,女儿6号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号和7号均不患乙病,儿子10号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分析图2的条带,1070kb+200kb=1270kb,可知7号只含有隐性基因,10号只含有显性基因,6号和11号有3个条带,故为杂合子,10号的条带只来自6号,故可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14【详解】A、根据图2条带的情况,6号和7号均不患乙病,儿子10号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分析图2的条带,1070kb+200kb=1270kb,可知7号只含有隐性基因,10号只含有显性基因,6号和11号有3个条带,故为杂合子,10号的条带只来自6号,可以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甲、乙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3号正常(基因型为aa),但生有患甲病的儿子(基因型为Aa),还有两病均患的儿子(基因型为aaXbY),故可知3号的基因型为aaXBXb,B错误;C、9号正常,但父亲患甲病,故9号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与正常男性aaXBY婚配,则后代不患甲病,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D、羊膜腔穿刺可以检测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20.大熊猫“丫丫”归国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作为“国宝”,同时也作为濒危物种,大熊猫种群的繁衍以及保护是重要研究课题。回答下列问题:(1)对大熊猫实施就地保护,可通过改善生存环境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_________从而促进其增长。下列选项中哪几项常作为评价保护效果的指标?_________(A.种群密度B.自然增长率C.生活习性D.性别比例)(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熊猫缓慢的行走方式和喜爱睡觉的生活习性降低了_________,提高了_________,从而有利于其维持胖嘟嘟的身材。(3)大熊猫为杂食性生物,从食物中获取__________。测定大熊猫生物量时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测定其排出粪便中的有机物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增加会引起生态系统其他成分的变化,最终影响大熊猫数量的变化,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4)繁殖季节,大熊猫会通过留在栖息地气味找到配偶。大熊猫释放的气味属于_________信息。【答案】(1)①.环境容纳量/K值②.AB(2)①.呼吸消耗量②.净次级生产量(3)①.物质和能量②.不需要③.粪便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大熊猫食物)的同化量④.(负)反馈调节(4)化学【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易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15【小问1详解】大熊猫作为“国宝”,同时也作为濒危物种,一般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实施就地保护,可通过改善生存环境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容纳量/K值,以增加大熊猫的数量。种群密度大小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多少;而种群密度与自然增长率有直接关联;增长率增大,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AB正确,CD错误。故选AB。【小问2详解】总次级生产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净次级生产量,净次级生产量代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大熊猫缓慢的行走方式和喜爱睡觉的生活习性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了呼吸消耗量,提高了净次级生产量,从而有更多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体内,有利于其维持胖嘟嘟的身材。【小问3详解】大熊猫为杂食性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获得物质和能量;大熊猫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大熊猫的总次级生产量,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大熊猫食物)的同化量(净初级生产量)的一部分,故测定大熊猫生物量时不需要测定其排出粪便中的有机物含量;大熊猫数量增加会引起生态系统其他成分的变化,最终影响大熊猫数量的变化,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在该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大熊猫和其他成分的数量可维持相对稳定。【小问4详解】气味属于化学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信息类型中的化学信息。21.拟南芥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常用模式植物,t1为一突变型拟南芥植株。t1和另一野生型植株(WT)在温度、CO2浓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t1和WT整株叶面积均为0.44m2):

16(1)A光照强度下,突变型t1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野生型叶肉细胞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从叶肉细胞间隙吸收CO2。影响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点)(2)野生型WT在D光照强度下光照1h,整株有机物(均以葡萄糖计算)增加量为_________mg。该值__________(等于/小于/大于)突变型t1在相同条件,相同时间内整株有机物(均该值以葡萄糖计算)增加量。在D光照条件下,影响突变型植株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3)曲线中E点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4)其它条件不变,降低CO2浓度,重新测定并绘制曲线。突变型t1的光补偿点在B点_________(左/右)侧;与原曲线相比,C光照强度下,突变型t1与野生型WT每小时、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的差值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无法判断)。【答案】(1)①.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胶②.需要③.气孔导度、空气CO2浓度、光合活性(速率)、叶肉导度(2)①.1.8②.等于③.光照强度(3)在此条件下,突变型植株(t1)在光饱和点时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4)①.右②.无法判断【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包括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等。【小问1详解】

17光照强度为A时,突变型t1拟南芥的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具体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此时野生型拟南芥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野生型拟南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而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野生型拟南芥的叶肉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CO2。叶肉细胞间隙CO2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气孔从外界空气中吸收,CO2的去路主要是光合作用的消耗,因此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因素有气孔导度、空气CO2浓度、光合速率等。【小问2详解】野生型WT拟南芥在光照强度为D的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CO2吸收速率为6mg/(m2·h),光照1h,整株有机物增加量(葡萄糖)为6/(6×44)×180×0.44=1.8mg。由图可知突变体t1和野生型WT两条曲线相交,说明两植物的经光合作用速率相同,即突变体t1和野生型WT在相同条件,相同时间内整株有机物(均该值以葡萄糖计算)增加量相同。在D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突变体t1经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又因为此时温度、CO2浓度等条件适宜,可知此时影响突变型植株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小问3详解】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前突变型植株(t1)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在E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突变型植株(t1)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突变型植株(t1)光饱和点,因此曲线上E点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在此条件下,突变型植株(t1)在光饱和点时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小问4详解】此时CO2浓度条件适宜,若降低CO2浓度,光合作用降低,B点为突变型t1的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不变,CO2浓度降低,若还想光合等于呼吸作用,则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即突变型t1的光补偿点在B点右侧。突变型t1与野生型WT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对CO2的固定不同,若降低CO2浓度,两者对CO2的消耗量无法判断。22.阿尔兹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患者大脑皮层神经元大量减少,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之间存在淀粉样蛋白斑块。对AD的研究和防治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该基本单位的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2)AD患者存在胆碱分泌神经元的抗体,该抗体可能是引起产胆碱神经元损伤的一个原因,据此推测该病可能属于__________病。(3)患者神经元细胞间信息传递效率降低。研究发现A药物可增加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其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__;B药物能增强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其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_。(4)部分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_________

18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_________(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B.痛觉减弱C.心率减缓D.肢体僵硬)(5)淀粉样蛋白斑块是由β-淀粉样蛋白在细胞外聚集而成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探究β-淀粉样蛋白对突触后膜电位的影响。对照组向成年小鼠脑室内注射1.5μL生理盐水。实验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答案】(1)①.神经元②.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沿轴突传递出去(2)自身免疫(3)①.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减少水解作用②.增强后膜上受体活性/增加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促进突触后细胞受体基因的表达(4)①.布罗卡/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区②.BD(5)①.向成年小鼠脑室内注射1.5μL(等量)β-淀粉样蛋白提取物(溶液)②.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会抑制后膜电位,且随处理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增强(明显)【解析】【分析】1、人脑的言语区包括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V区为视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思想。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小问1详解】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也叫神经元,神经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小问2详解】AD患者存在胆碱分泌神经元的抗体,该抗体可能是引起产胆碱神经元损伤的一个原因,即该抗体会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引起损伤进而导致疾病,据此推测该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病。【小问3详解】

19患者神经元细胞间信息传递效率降低。研究发现A药物可增加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提高兴奋传递的效率,即药物A可能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或者是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减少水解作用,进而实现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增加;B药物能增强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根据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可推测,药物B可增强后膜上受体活性或增加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或通过促进突触后细胞受体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了其敏感性。【小问4详解】部分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即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布罗卡/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痛觉减弱和肢体僵硬,因为躯体的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同时肢体的运动需要大脑皮层的支配,而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中,心率的变化受脑干的调节,可见若大脑皮层受损,直接有关系的是痛觉减弱和肢体僵硬,即BD正确。故选BD。【小问5详解】探究β-淀粉样蛋白对突触后膜电位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一定量的β-淀粉样蛋白处理,因变量是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因此实验设计为:对照组向成年小鼠脑室内注射1.5μL生理盐水。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可推测,实验组的处理为向成年小鼠脑室内注射1.5μL(等量的)β-淀粉样蛋白提取物(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图示结果说明实验组小鼠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下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明显,据此可得出的结论为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会抑制后膜电位,且随处理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增强(明显)。23.放线菌种能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酶和酶的抑制剂等,是一类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①将1g采集的土样制成10-2稀释液的方法是_________。依此方法制备出10-3、10-4、10-5稀释液。②用_________各取0.1mL不同的稀释液分别加入对应的含酚培养基中。相同条件下添加酚后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据此推测,酚的作用是_________。③在酒精灯旁打开培养皿,用玻璃刮刀将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获得_________。(2)研究者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放线菌获得新型工程菌,过程如下图:①收集上述两种菌丝体,通过酶解法除去_________,分离原生质体,置于_________中以维持细胞形态备用。

20②将两种原生质体悬液等量混合,加入适量_________处理一段时间。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效率的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点)。③终止反应并洗涤后,取一定量混合液接种于_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恒温培养。待形成菌落后根据菌落特征,选出融合菌株。【答案】(1)①.将1g土样中加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②.移液器③.抑制杂菌(细菌和霉菌)的生长④.单菌落(2)①.细胞壁②.等渗溶液③.PEG##聚乙二醇##促融剂④.原生质体的密度/融合处理的时间/融合环境的pH/原生质体的状态/促融剂的种类⑤.固体【解析】【分析】根据目的微生物对环境的要求,可在实验室中通过配制培养基,使目的菌生长繁殖,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筛选出所需目的菌。【小问1详解】①要将1g采集的土样制成10-2稀释液,则需要将1g土样中加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采用系列稀释的方法可以制备出10-3、10-4、10-5稀释液。②接种时需要利用移液器各取0.1mL不同的稀释液分别加入对应的含酚培养基中,再用玻璃刮刀将菌液涂布均匀。与不含酚的培养基相比,相同条件下添加酚后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加入的酚能抑制杂菌(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使之不能形成菌落。③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单菌落。【小问2详解】①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细胞壁,可用酶解法除去细胞壁制得原生质体,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故需要防在等渗溶液中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②在细胞融合阶段,需将两种原生质体悬液等量混合,加入适量促融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促融剂是聚乙二醇(PEG)。原生质体的密度、融合处理的时间、融合环境的pH、原生质体的状态、促融剂的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原生质体的融合效率。③一般需要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才会获得菌落,以便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来确定菌种。24.研究者在一个野生型果蝇纯系(红眼正常眼)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正常眼果蝇甲(雌蝇、雄蝇都有)和红眼棒眼果蝇乙(雌蝇、雄蝇都有)。果蝇的棒眼与正常眼为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甲、乙均为纯合子。杂交组合F1表型F2表型红眼正常眼红眼正常眼:紫眼正常眼=3:1

21一:甲雌蝇×野生型雄蝇二:乙雄蝇×野生型雌蝇红眼正常眼雄蝇:红眼棒眼雌蝇=1:1红眼正常眼雄蝇:红眼棒眼雌蝇:红眼棒眼雄蝇:红眼正常眼雌蝇=1:1:1:1注:表中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控制眼色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形基因用B/b表示。(1)根据杂交组合一可判断紫眼由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二可判断控制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2)将甲雌蝇与乙雄蝇杂交得F1,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遗传图解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__________。让此过程所得F1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3)现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杂交组合二某一棒眼雌蝇的体细胞中,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眼雌蝇。研究发现: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但会抑制B基因的表达,使个体表现为正常眼,b基因的表达不受该片段影响。下图为该DNA片段插入位置的3种可能情况,为确定具体位置,进行了如下研究。实验方案:取转基因正常眼雌蝇与__________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其他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结果结论:①若子代正常眼雌蝇:正常眼雄蝇=1:1,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__________种情况;②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情况;③若子代正常眼雌蝇:棒眼雌蝇:正常眼雄蝇:棒眼雄蝇=1:1:1:1,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__________种情况。【答案】(1)①.常②.隐性③.X④.组合二F1的雄蝇全为正常眼而雌蝇全为眼棒眼,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有关

22(2)①.②.12(3)①.野生型②.正常眼雄蝇③.1④.正常眼雌蝇:棒眼雌蝇:正常眼雄蝇:棒眼雄蝇=3:1:3:13【解析】【分析】分析杂交组合一:甲雌蝇(紫眼正常眼,为纯合子)×野生型雄蝇(红眼正常眼,为纯合子),F1表型为红眼正常眼,且F2表型红眼正常眼:紫眼正常眼=3:1,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紫眼为隐性性状。分析杂交组合:乙雄蝇(红眼棒眼,为纯合子)×野生型雌蝇(红眼正常眼,为纯合子),F1表型红眼正常眼雄蝇:红眼棒眼雌蝇=1:1,眼形与性别有关,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且棒眼为显性性状,正常眼为隐性性状。【小问1详解】甲雌蝇(紫眼,为纯合子)×野生型雄蝇(红眼,为纯合子),F1表型为红眼,说明紫眼为隐性性状,若该基因为X染色体上,F1会出现紫眼,与题干不符,故紫眼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二可判断控制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组合二F1的雄蝇全为正常眼而雌蝇全为眼棒眼,该性状与性别有关。【小问2详解】红眼为显性性状,紫眼为隐性性状,棒眼为显性性状,正常眼为隐性性状。甲雌蝇(紫眼正常眼,为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XbXb,乙雄蝇(红眼棒眼,为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XBY,两者杂交得F1,遗传图解如下:F1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让其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基因型种类=3×4=12种。【小问3详解】棒眼为显性性状(XB控制),正常眼为隐性性状(Xb控制),图显示该棒眼雌蝇基因型为XBXb

23,要探究该DNA片段插入位置的3种可能情况(假设插入的该基因用E表示,没有该基因的用O表示,E只抑制B基因的表达),可以用测交实验来判断,故实验方案:取转基因正常眼雌蝇与正常眼雄蝇(XbY)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情况,转基因正常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BEXbO,则子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XBEXb:XBEY:Xb0Xb:Xb0Y=1:1:1:1,子代全表现为正常眼,即子代表现为正常眼雌蝇:正常眼雄蝇=1:1。若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情况,转基因正常眼雌蝇的基因型为EOXBXb,则子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EOXBXb(正常眼雌蝇):EOXBY(正常眼雄蝇):EOXbXb(正常眼雌蝇):EOXbY(正常眼雄蝇):OOXBXb(正常眼雌蝇):OOXBY(正常眼):OOXbXb(正常眼雌蝇):OOXbY(正常眼雄蝇)=1:1:1:1:1:1:1:1,故子代正常眼雌蝇:棒眼雌蝇:正常眼雄蝇:棒眼雄蝇=3:1:3:1。若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情况,转基因正常眼雌蝇基因型为XBOXbE,则子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XbEXb:XBOXb:XbEY:XBOY=1:1:1:1,则子代表现为正常眼雌蝇:棒眼雌蝇:正常眼雄蝇:棒眼雄蝇=1:1:1:1。因此①若子代正常眼雌蝇:正常眼雄蝇=1:1,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情况;②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眼雌蝇:棒眼雌蝇:正常眼雄蝇:棒眼雄蝇=3:1:3:1,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情况;③若子代正常眼雌蝇:棒眼雌蝇:正常眼雄蝇:棒眼雄蝇=1:1:1:1,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情况。25.卵巢癌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探究大蒜素对人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实验可选试剂:150μmol/L的大蒜素、300μmol/L的大蒜素、全培养液)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将人卵巢癌细胞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并在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__________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___________后,弃上清液,用1mL全培养液重新制备悬细胞。②将悬细胞分为3组,分组情况如下:A组添加适量的150μmol/L的大蒜素、B组添加等量的300μmol/L的大蒜素、C组添加等量的全培养液作对照。③分别在4h、8h、12h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记录并分析。(2)预测实验结果(若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大蒜素浓度时,随时间延长,凋亡比例升高;在相同时间内,给药浓度越大,凋亡率相对越高。请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3)分析与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促进癌细胞凋亡的机理,可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蒜素对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基本思路为:①取各组细胞,对其进行__________处理后,提取总RNA;②将总RNA逆转录成cDNA,将所获得的cDNA作为____________;③所有DNA

24经相同次数循环后测定Bax基因的___________。【答案】(1)①.胰蛋白酶②.离心(2)(3)①.破碎②.PCR扩增的模板③.浓度【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二氧化碳培养箱。【小问1详解】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后,细胞位于沉淀物中,因此弃上清液,用1mL全培养液重新制备悬细胞。【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大蒜素对人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自变量为大蒜素的浓度和时间,因变量为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大蒜素浓度时,随时间延长,凋亡比例升高;在相同时间内,给药浓度越大,凋亡率相对越高。因此,实验结果如下:。【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