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Word版(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三)历史试卷(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部分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情况。据此可知,此时期()出土地点遗址年代出土物品江西鹰潭角山窑商早期至西周初期大量印纹陶及原始瓷,多为生活用具,可能此地在当时是大型窑场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晚期陶窑遗址出土大量陶鬲和鬲残片,上有钤印或刻写的工匠姓名河南郑州人民公园商晚期出土陶压锤、印模等工具;大量的陶器废品,基本为烧造变形或有气泡粘连的陶盆A.民营制陶业有一定的规模B.出现了专业性的区域经济C.贵族对平民的剥削很严重D.官营作坊垄断了陶器制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部分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情况”可知,考古中发现大量印纹陶及原始瓷,以及大量陶鬲和鬲残片,说明工艺水平虽然不高,但制作数量巨大,A项正确;“陶鬲”“陶盆”说明当时的制陶窑场在器具上有一定的分工,这是产品面向市场的反映,而非专业性的区域经济,排除B项;表格所述的“大量……生活用具”,说明手工业生产出的陶及原始瓷供应给普通家庭,无法体现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排除C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实行“工商食官”,但不等于没有民营的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A项。2.学者朱绍侯指出,东汉时期的地主庄园"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但是当东汉末年天灾频发、爆发大规模的自耕农起义时,田庄中的农民却没有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田庄中的农民没有行动自由B.庄园接纳了大量难民为劳力C.大土地所有制比小农更先进D.豪强地主势力被政府所压制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引文"徒附万计"说明东汉庄园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这是庄园经济生存并壮大的必要条件。大量依附人口的主要来源就是大批流民。庄园动辄数以万计的劳动力需求,无疑为逃灾流民提供了一个稳定归宿。庄园内部的农、林、牧、渔、手工业甚至商业活动,都可以接纳难民,使其生活有基本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众对政权的冲击,庄园内的依附农也不愿起义,B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大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的对比,C排除;豪强地主势力在当时属于割据力量,D排除。故选B。3.太平广记记载了大量唐代故事,许多唐朝女子不遵“父母之命”,自己挑选夫婿。如《聂隐娘中忽值磨镜少年及门,隐娘便说“此人可与我为夫”“父不敢不从,遂嫁之”。此时女性择偶的标准多是相貌气质、素养,并非仅看功名。这些故事反映出唐代()A.女性社会地位高于男性B.理学的社会影响力凋敝C.社会价值观念开放多元D.君主集权程度有所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朝女子不遵‘父母之命’,自己挑选夫婿”,“女性择偶的标准多是相貌、气质、素养,并非仅看功名”,可以看出唐朝女子可以有自己的择偶标准,可以不遵父母之命,说明唐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社会价值观也相对开放多元,C项正确;《太平广记》记载的唐代女性故事,多是一些个性鲜明、性别意识强烈、人格觉醒的女性,但这不等于唐代社会存在着大量此类女性,也不能反映出女性整体上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A项;理学于北宋时期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这些故事被记录下来,反映出即使是古代专制集权社会,也对这类女性在价值观上抱有一定程度的认可,排除D项。故选C项。4.面对灾荒时,宋代政府常常鼓励富人主动赈粮。《宋会要·食货》载“诏诸道州、府被水潦处,富民能出粟以贷饥民者,以名闻,当酬以爵秩”《宋史·食货志》载:“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亦权宜不得已之策也”。这种做法客观上()A.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B.拉平了社会贫富分化C.体现了以民为本理念D.加剧了官员冗杂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所学,宋代是君主平民二元社会,不存在世袭贵族。因此这一史料中宋代的“爵秩”和其他朝代是不同的,不应理解为“爵位和俸禄”,而应理解为“相当于赏赐爵位的赏赐官职”。宋代中央财政较弱,面对救灾问题无能为力,由此以“爵秩”诱使富人赈灾,即以官位许诺。而宋代由于政治制度设计的因素,本就存在冗官现象,以官职相诱,“客观上”会加剧这一现象,D项正确。富人得到政府许诺的官位,并不至于发展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排除A项;富人赈灾有利于救助社会危机,并未能达到拉平贫富分化这一效果,排除B项;以民为本即国家以人民为根本,材料所述做法不利于社会公平,并未体现以民为本的理念,统治者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的,排除C项。故选D项。5.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汉族人保留前朝衣冠。由明朝藩国变成清朝藩国的朝鲜,向清政府请求继续穿明朝官服,皇帝认为“化外之民”可不用深究,“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默许了请求,这说明此时的清政府()A.倾慕汉族地区的风俗和文化B.对藩属国的控制力不如明朝C.十分重视中朝间的礼仪规制D.对内政外交问题有明确区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在国内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但却默许藩国朝鲜继续穿明朝官服,因为清朝政府认为朝鲜是外国,可以采取与中国不同的制度文化,体现清政府对内政外交问题有明确区分,D项正确;“剃发易服”政策是在汉族地区推行满人的服饰和发式,不能体现对汉族文化的倾慕,排除A项;从朝鲜向清政府请求继续穿明朝官服可以看出清朝对藩属国朝鲜的控制力较强,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朝鲜国内的礼仪规制,而非中朝间的礼仪规制,排除C项。故选D项。6.1855年,曾国藩奏请中央由福建、浙江两省协济军饷,未能如愿,又奏请下拨江西漕折银两,依然被拒;于是他再次奏请运浙盐行销江西、湖南两省,以所获应交户部的盐课,抵户部应拨之饷,这一建议得到中央政府允许。曾国藩的做法()A.是晚清中央集权衰微的表现B.导致江南各省之间矛盾激化C.目的是领湘军东征太平天国D.有利于湖南维新势力的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855年,曾国藩奏请......军饷”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湘军军饷,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清朝中央财政的紧张,但不能说明中央集权衰微,排除A项;曾国藩筹措军饷的做法并未导致江南各省之间矛盾激化,排除B项;曾国藩的做法有利于湘军的发展,湘军不属于“维新势力”,且19世纪50年代维新势力没有崛起,排除D项。故选C项。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7.下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刊名创办者创刊时间停刊情况主要内容《秦劫痛话》旅京陕西学生团1919不详痛陈人民疾苦迈进汉中的旅京学生1919第15期后停刊以砥砺学行,改良弊政为宗旨《秦钟》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19206期后停刊唤起自觉,介绍新知《秦铎》陕籍旅沪学生1920半年后停刊反对旧制度,宣扬民主自由《共进》陕籍北京大学学生19211926年停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贡献》南开大学的几位陕西学生19224期后与《共进》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革命《新群》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1925不详宣传共产纲领,反帝反封建A.陕西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B.北洋政府压制爱国学生的言论C.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D.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期刊所表现的共同特征是爱国学生都在探讨救国救民问题,体现了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C项正确;各期刊虽是陕西籍学生所办,但地点都不在陕西,且无法看出思想中心的位置,排除A项;各刊存在时间虽不长,不久都停刊,但没有证据说明这是政府压制言论造成的,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知识分子深入到劳动者中去,与群众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是1923-1926年山西省外来移民职业统计图,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图中的情况可能()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A.推动当地基层市场经济发展B.稳固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C.导致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D.造成乡村社会秩序混乱和内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23-1926年(中国)。根据1923-1926年山西省外来移民职业统计图可知,这一时期山西省外来移民中工商业从业者占有较大比例,这种情况为基层的手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注入新力量,一定程度上可以繁荣市场,A项正确;外来移民中从事农业的不足三成,以非农职业为主,不能得出稳固小农经济,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外来移民中很少有外国人或资本家,“导致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题干要求从“近代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乡村社会秩序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9.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初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发行土地公债的方式,征购地主的多余土地,规定由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进行承购。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中共中央提出“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这一变化在当时()A.结束了中国乡村的剥削关系B.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C.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D.促进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至1947年(中国)。据材料可知,题干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土地改革,由“和平土改”转变为1947年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这充分起到了动员农民支持解放区政权的政治作用,获得土地的农民积极参加革命,D项正确;解放区土地改革并没有解决全中国旧的土地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还要继续进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B项;此时的土地改革政策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10.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多次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强调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观点()A.是对“双百”方针的拓展深化B.指导了国企的经济体制改革C.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D.强调了文艺领域的市场规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邓小平提出的观点既有对“双百”方针本质特征的强调,又有对改革开放初期的某些不良倾向做出的针对性指导,所以,是对“双百”方针的拓展深化,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思想文化方面的,不是经济,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中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内容,不是核心,排除C项;据材料“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体现了“文艺领域的市场规则”,但只是材料中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11.古罗马人在票决制度上创立了双重多数制,其精神是:一个决定,不仅应获得多数人的赞成,而且也应获得多数地方的赞成,这样就避免了赞成者过分地集中在某些地区,也保障了人数较少地区的政治参与度。这种精神()A.使罗马的民主政治臻于完备B.保障了罗马法向万民法过渡C.体现了联邦制和共和制原则D.影响了近代欧美的票选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材料所述的古罗马人的这种“双重多数制”,明显类似于近代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计票程序和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修宪程序,D项正确;A项错在“臻于完备”,不符合材料主旨与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万民法,排除B项;C项错在“联邦制”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12.渡渡鸟,又称毛里求斯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的一种不会飞的鸟。它于1681年灭绝时,距其第一次被人类发现仅过去了200年。造成这现象的主因是()A.人类向美洲的移民潮B.殖民时代的滥捕滥杀C.化工污染的全球泛滥D.环保立法出现了缺漏【答案】B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史(毛里求斯岛)。据材料“它于1681年灭绝时,距其第一次被人类发现仅过去了200年”,可知人类第一次发现渡渡鸟是1481年。此后的两百年,正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时代,对新大陆的奇异生物的捕杀,是殖民时代的常见现象,B项正确;渡渡鸟生活的毛里求斯岛属于非洲,和美洲无关,排除A项;1681年人类尚未开始化学工业,排除C项;17世纪没有环保立法,排除D项。故选B项。13.19世纪时,大规模收税公路建设使英国的内陆交通大为改观。工程师约翰·劳登·马卡丹设计了用坚硬碎石铺设的略带拱形的路面,减少了雨水渗入对路面的破坏,后世俗称其为“马路”。这些交通成就()A.体现出科学对经济的推动B.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历程C.有利于英国的丁业化发展D.使英国赢得世界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19世纪时,大规模收税公路建设使英国的内陆交通大为改观”并结合所学可知,收税公路建设和新型公路设计,都便利了工业革命时代英国经济的发展,原料、燃料、制成品的运输都因此大为提速,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公路建设的设计者是工程师而不是科学家,技术对这一成就的推动是直接的,但无法从材料中得到科学对经济推动的结论,排除A项;开启经济全球化历程的是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活动,排除B项;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获得,不是依靠内陆交通建设,是依靠对外殖民和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紧急管理署信息局制作一张著名海报,其中的文字BOTHBARRELS可译为“双管齐下”。其试图表达的是()A.后方生产支持战争前线B.力争经济格局的平衡性C.美苏两国团结反法西斯D.以对外战争缓和大萧条【答案】A【解析】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正向题。时空是二战期间(美国)。据主题干可知,海报的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少不了经济和物质的支持,战争时期为了鼓励人们投入到物资生产中去,依靠政治海报进行宣传。图中工人的钻枪与前面士兵的机枪齐平,意为工业生产与前线作战同样重要,都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了力量,A项正确;海报表达的是战争动员,并不是经济格局平衡,排除B项;图示仅体现出美国,并未提及苏联,排除C项;美国经过罗斯福新政,较大改善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并不是通过战争来缓和大萧条,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为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年份城市职工集体农庄庄员月均收入(含补贴)月均货币工资月均收入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1965129.296.551.553.4%1970164.512274861.3%1975198.9145.89263.1%1980232.7168.9118.570.2%1985268190.1153.480.7%A.源自苏联模式的优势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C.反映出贫富分化的弊端D.表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1985年(苏联)。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表格数据统计了苏联城乡民众收入,从发展趋势看,无论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提升,民众收入直接与生活水平相关,D项正确;材料现象是对苏联模式进行调整改革后形成的,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1965-1985年”主要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排除B项;从表格可知,集体农庄庄员“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越来越接近100%,说明城乡收入的差距逐渐缩小,排除C项。故选D项。16.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结合所学,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涌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多,世贸组织成员结构的变化正是国际经贸格局重大变化的反映,B项正确;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国际经贸发展、世界多边贸易的需要,1995年世贸组织终于成立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其成员国,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科技革命影响与日俱增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秦朝统一币制,将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严禁私人铸钱《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的记载。汉武帝时,停用半两钱,开始铸造五铢钱(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此后一直到东汉末年,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如王莽统治时期)外,五铢钱通行天下。唐朝时,已流通了700余年的五铢钱形制质地参差不齐,流通极为不便。唐高祖于武德四年(621)颁诏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仍以之前的圆形方孔为形制,以一两十钱制取代了过去的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后世楷模,影响日本、越南、朝鲜。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宋政府每年的铸币量攀升,仍供不应求,于是政府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禁止铜币外流,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均未能取得成功,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元朝初年,忽必烈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为准备金。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钢钱,废止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后来元朝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井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以上材料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变迁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币制改革造成共同影响。【答案】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1)特征:由形制大小多元发展为规格稳定统一;由分散铸币改为中央统一铸币;由重量钱转为通宝钱;由金属货币逐渐发展为纸币。(2)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或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或有利于国家统一与政权的稳定);推动了商品交换的繁荣;有助于对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为后世的币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或教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秦朝统一币制,将货币分为二等”,得出由形制大小多元发展为规格稳定统一;据材料“严禁私人铸钱《史记》《汉书》……”,得出由分散铸币改为中央统一铸币;据材料“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仍以之前的圆形方孔为形制”,得出由重量钱转为通宝钱;据材料“均未能取得成功,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得出由金属货币逐渐发展为纸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从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得出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或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或有利于国家统一与政权的稳定);从对商品交换的影响分析,得出推动了商品交换的繁荣;据材料“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后世楷模,影响日本、越南、朝鲜”,得出有助于对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从对后世的币制改革的影响分析,得出为后世的币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或教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84年,英国政治家索姆杰·宁斯指出:“下院独立不是英吉利法的基本要素。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它由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其中一方独立于其他两方,它必将独占全部的权力,我们的政体就会立刻改变。上个世纪行使过下院独立,国王被弑,贵族遇难,建立起世上最坏的民主政体。倘若我们不幸再看到另一个民主政体,同样的混乱肯定会再次发生。”同一时代的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认为:“成功源自光荣革命,但光荣革命的原则不是变革而是维护传统。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石。”——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材料二法国的革命者倾慕并效法古代民主,在表面上更忠实于民主的理想,实际上却把民主过度价值化,抽空了它的工具性内涵。在法国革命的高潮,国家政治的基本形态不是国民公会的理性辩论,而是变幻无常的街头民众运动。美国的革命者则出于对精英政治的偏好,对那种直接诉诸民众的民主忧心忡忡,他们基于对集权和压迫的恐惧,设计了一种体现限权、分权和制衡原则的代表制政体,这固然导致了民主价值的流失,但也为治理现代大型民族国家找到了一条非君主制的道路。英国推崇混合宪政的理念,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虚化了“王在议会”的制度,架空了世袭贵族主导的上院,缩短议员任期,扩大选民基础,以渐进变革将传统政治转化为了民主政治。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国家的民主政体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景:“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阶级矛盾加剧;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盛行,戒备底层革命。(2)影响:受英式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中国发生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受法国和美国影响,近代中国爆发辛亥革命走上共和道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英法美政体为模板,设计了责任内阁制、总统制、行政双首长制、三权分立制等;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支持激进的革命主张;英法美三国的政治文化传播到中国,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任答三点)【解析】【详解】背景:根据材料“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它由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国王被弑,贵族遇难,建立起世上最坏的民主政体。”结合所学可得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根据材料中时间1784年结合时代背景可得出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阶级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同一时代的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埃德蒙·伯克”、“但光荣革命的原则不是变革而是维护传统。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石。”可得出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盛行,戒备底层革命。影响:根据所学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可得出受英式君主立宪制影响,中国发生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可得出受法国和美国影响,近代中国爆发辛亥革命走上共和道路;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英法美政体为模板,设计了责任内阁制、总统制、行政双首长制、三权分立制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得出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支持激进的革命主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来看英法美三国的政治文化传播到中国,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14—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1307—1321年但丁在流放期间用意大利方言写成长诗《神曲》。1689年英国国王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上的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1783年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其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1825—1826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棉线烧成碳丝,试成功了白炽灯泡,使民用照明得以实现。1911年德国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为23,295马克。1914年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摘编自马世力主编的《世界史纲》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上表中提取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14—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既有巨大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产阶级民主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开展,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于此同时,殖民侵略、经济危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世界大战也随之而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有复杂性和辩证性的特点,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发展的主题。(论题也可以从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潮流等单一角度拟定,论点,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解析】【详解】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从表格题目中我们首先能够得出这是欧洲近代的历史史实,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表格内部有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我们只需要从中选出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部分,结合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史实来加以说明即可。分析的时候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大开,引进了大量外来的新词汇,它们逐渐融入到了现代汉语中。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起草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群众踊跃讨论,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强调了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态度。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平时主要写简体字。近现代以来的外来新词汇示例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赋予旧词新含义共和、格致学、科学、总统共和、格致学、科学、总统其他西学、洋线、孔子学院西学、洋线、孔子学院——摘编自焦海燕、陈先松《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体现的人民立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字改革的特点。(2)有言论称“废止繁体字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也有言论称“外来词汇伤害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请任选一种言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答案】(1)特点:①政府组织专门机构领导改革;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宣传;③以人民为中心。(2)[示例]观点:有言论认为“废止繁体字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我不赞同这一观点。汉字由繁入简并未对历史文化传承造成阻碍。论述:中国古代文字演进呈现出由繁入简的趋势,这是文字发展演进的规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在长期不断使用文字的过程中,简化字更利于文化的记载和传播。现代中国的简化字工作,符合政权的人民性,有利于降低扫盲教育工作的阻力,减轻识记负担;在信息化时代,简化字更适应快速录入和清晰打印的需求。结论: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简化并未改变汉字的本质特征,不会对历史文化传承造成伤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特点:根据材料“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起草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可知,政府组织专门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领导改革;根据材料“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起草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群众踊跃讨论,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强调了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态度。”可知,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宣传;根据材料“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平时主要写简体字。”可知,以人民为中心。【小问2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首先,明确选择的言论,表明个人观点,如:有言论认为“废止繁体字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我不赞同这一观点。汉字由繁入简并未对历史文化传承造成阻碍。其次,围绕个人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详细说明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有具体史实进行支撑,如:中国古代文字演进呈现出由繁入简的趋势,这是文字发展演进的规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在长期不断使用文字的过程中,简化字更利于文化的记载和传播。现代中国的简化字工作,符合政权的人民性,有利于降低扫盲教育工作的阻力,减轻识记负担;在信息化时代,简化字更适应快速录入和清晰打印的需求。最后,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个人观点的准确性,如: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简化并未改变汉字的本质特征,不会对历史文化传承造成伤害。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