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三模拟预测语文(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
1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典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平“语”近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引用典故是为了说明义理,论证今义,此观点依然为今天大多数学者所认可。B.要深入理解典故,不仅要看生成意义和传承中被运用的意义,还要看当下的意义。C.典故最终生成意义与它最初意义很少发生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可能只是微小的变化。D.学习、使用典故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接受,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列举故事类典故“刮骨”的例子,论证了典故的生成有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B.文章用《平“语”近人》运用典故的范例,论证了典故的理解和阐释是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C.全文从典故的形成、分类、理解方法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D.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典故的生成凝练过程中,语言类典故相比故事类典故而言,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B.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文章充分践行了“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的思想。C.随着汉语的发展,不少典故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因此也就失去了典故的特殊意义。D.典故的最初形成,其思想倾向性是比较明确的,会在反复陈述中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
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皓发的吴孟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手术台上连续操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吴孟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同胞共赴汤蹈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延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到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
3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2004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在吴孟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字。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2018年7月)【相关链接】①吴孟超荣获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片:肝胆春秋颁奖词: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相关事迹: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②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越严厉。学生张绍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年07月26日第80期)③“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吴孟超说。(2019年1月15日《文汇报》)4.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A.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C.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B.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C.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
4D.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6.吴孟超院士荣获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片为“肝胆春秋”。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这样评价的原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雾月牛栏迟子建宝坠居住的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每逢六月,雾就不绝如缕地飘来了。从早到晚,能持续一个月,只有每天的正午时分雾气才会消散一刻。宝坠就住在牛屋,他经常在暗夜中倾听牛反刍的声音。这种草料与唾液杂糅的声音使他陷入经常性的回忆。他总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裹在这声音里,可回忆像深渊一样难以洞穿,他总是无功而还。尤其是在有雾的日子里,他就格外想哭。继父大约是快死了的缘故,这一段他几乎天天都来牛屋和宝坠说话。有时他一言不发地抚摸宝坠的脑袋,眼睛里漫出混浊的泪水,把目光转向那道白桦木的牛栏。牛槽上的牛栏被一东一西两根柱子支撑得永远那么牢固。黑色的树斑像是一群人的大大小小的眼睛嵌在那里,有的炯炯有神,有的则呆滞不堪。他的眼前闪现出八年前的宝坠。他第一次见到这孩子时就喜欢上了他。他生得虎头虎脑,很爱笑,生父因为打草遭毒蛇咬而丧了命。那时宝坠的妈妈不像现在这么邋遢,炕上的被褥拆洗得有皂香味,锅碗瓢盆绝不存一丝污垢。想到这他便悔恨难当,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冲动的一拳会葬送继子的前程。宝坠童言无忌,让自己的尊严受了伤,他当时出于惯怒立刻蹿上牛槽,一拳将宝坠打倒。宝坠的脑袋重重地磕在牛栏上,“呃”了一声,然后像股水一样泻倒在牛槽里了,隐约听到牛反刍的声音。宝坠在雾中一直昏睡了一天,他起来后是又一个雾天的早晨了。他看着一切都觉得陌生,目光呆滞,母亲喊他宝坠时他也不知道答应。当天夜里宝坠就闹着要去牛屋住,他说不能和人住在一起,也坚持不回人住的屋子。后来他们发现宝坠不断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而且贪吃贪睡,逢到有雾的日子就泪水涟涟。他们便知宝坠丧失了一部分意识,沦为一个弱智儿童了。他不敢把真实的一幕说给老婆,只是默默地把牛屋装修起来,为宝坠盘了一铺火炕。他每天给宝坠送饭,跟他说话,希望能打开他记忆的闸门。三九天北风呼啸的时候,他几乎每到半夜都要起炕到牛屋给宝坠的炕填些柴火,顺便也喂喂牛。每年的除夕,他一大早晨就来到牛屋为宝坠换上新衣,将窗户贴上“福”字,还送给宝坠一盏他亲手糊的灯笼。宝坠喜欢金黄色的南瓜灯,他就年年送他一盏。夜半吃饺子放鞭炮的时候,他还把宝坠带到院子,让他看火花和听响儿。宝坠乐得忘乎所以,能吃下两大盘饺子。
5眼前的雾气使白烨木的牛栏显得更粗了一些。他盯着那道罪恶的牛栏,恨不能将它当成脆骨嚼碎,咽进肚子,把它带到地狱去。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希望宝坠能回到人住的屋子,这样也许会使他的病慢慢好转。可宝坠昨晚的话却使他最后的一口气没能畅快地吐出来。他说继父死后还会来个活叔,人住的屋子依然没有宝坠的位置。这朴素的道理他怎么就没想到?“宝坠——”他对着那道惨白的牛栏低低叫了一声,泪水流的更凶了。他在生命的尽头,想起了传说中狰狞鬼有长而尖的利牙,在他看来,这道牛栏就是谁栽在他家的一颗牙。之后的一天,宝坠像往常一样跳上牛槽,到牛栏那儿去拴牛,异常熟练地系着梅花扣,这时同母异父的妹妹雪儿对他说:“哥哥,我昨天梦见爸和你了。”宝坠跳下牛槽探询地看着雪儿。“我梦见爸领着你过年。”雪儿颤着声说,“天很黑,还下着雪,爸领着你在院子里放炮仗。炮仗声很响,爸怕吓着你,还帮你捂耳朵。”。宝坠非常想哭,因为梦和雾气一样都不能使他抓到手。他不知道梦会是什么滋味。“我还梦见爸来到牛屋看刚满月的小牛,夸你把牛照顾的好。他还伸手摸小牛的鼻子,小牛不认识他,就伸出蹄子踢他。”“小牛怎么能那样。”宝坠伤感地说,“那不是叔么。”那一夜宝坠听着牛反刍的声音,再一次竭尽全力回忆这声音里曾包裹着什么重大事情。他想得脑袋发麻,可回忆的周围仍然是森严的高墙,难以逾越。他又打开灯去看那道白桦木的牛栏,漆黑的树斑睁着永不疲倦的眼睛望着悬在它身上的梅花扣。他的回忆缥缈如屋外的白雾,暗无天日。宝坠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望着睡态可爱的小牛。他对自己说:“和牛过得好好的,想那些不让我想起的事情干什么。”宝坠关了灯去睡觉,没有做梦,因而睡眠就干干净净,晶莹剔透。早晨被一道亮光扰醒,打开门深情地望着屋外久违的阳光。雾月过去了,牛栏上的梅花扣正绽放得鲜艳!(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次提到宝坠在听到牛反刍的声音时,经常陷入回忆却什么也想不起来的情节,这是因为他在有意识地忘记伤痛的过去。B.小说中宝坠对继父前后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原因是继父对他深沉的关爱和持久的温暖。C.小说没有集中进行环境描写,而是零星的环境描写和物象刻画,但它们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D.小说中的继父拥有双重人格,一方面受封建父权思想影响保留着强烈的自尊心,一方面因为自己的过失背负上强烈的愧疚感。
68.有评论家说“宝坠是一个智障,也是一个智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题目“雾月牛栏”的深刻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议者言:“韩滉闻銮舆在外,聚兵修石头城,阴蓄异志。”上疑之,以问李泌,对曰:“滉公忠清俭,自车驾在外,滉贡献不绝。且镇抚江东十五州盗贼不起皆滉之力也所以修石头城者滉见中原板荡谓陛下将有永嘉之行为迎扈之备耳此乃人臣忠笃之虑,奈何更以为罪乎!滉性刚严,不附权贵,故多谤毁,愿陛下察之,臣敢保其无它。”上曰:“外议汹汹,章奏如麻,卿弗闻乎?”对曰:“臣固闻之。其子皋为考功员外郎,今不敢归省其亲,正以谤语沸腾故也。”上曰:“其子犹惧如此,卿奈何保之?”对曰:“滉之用心,臣知之至熟。愿上章明其无它,乞宣示中书,使朝众皆知之。”上曰:“朕方欲用卿,人亦何易可保!慎勿违众,恐并为卿累也。”泌退,遂上章,请以百口保滉。它日,上谓泌曰:“卿竟上章,已为卿留中。虽知卿与滉亲旧,岂得不自爱其身乎!”对曰:“臣岂肯私于亲旧以负陛下!顾滉实无异心,臣之上章,以为朝廷,非为身也。”上曰:如何其为朝廷?”对曰:“今天下旱、蝗,关中米斗千钱,仓廪耗竭,而江东丰稔。愿陛下早下臣章以解朝众之惑,面谕韩皋使之归觐,令滉感谢无自疑之心,速运粮储,岂非为朝廷邪?”上曰:“善!朕深谕之矣。”即下泌章,令韩皋谒告归觐,面赐绯衣,谕以“卿父比有谤言,朕今知其所以,释然不复信矣”。因言:“关中乏粮,归语卿父,宜速致之。”皋至润州,滉感悦流涕,即日,自临水滨发米百万斛,听皋留五日即还朝。既而陈少游闻滉贡米,亦贡二十万斛。上谓李泌曰:“韩滉乃能化陈少游亦贡米矣!”对曰:“岂惟少游,诸道将争入贡矣!”(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二三一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镇抚江东十五州盗贼/不起/皆滉之力也/所以修石头城者/滉见中原板荡/谓陛下将有永嘉之行为/迎扈之备耳/B.且镇抚江东十五州/盗贼不起/皆滉之力也/所以修石头城者/滉见中原板荡/谓陛下将有永嘉之行为/迎扈之备耳/C.且镇抚江东十五州/盗贼不起/皆滉之力也/所以修石头城者/滉见中原板荡/谓陛下将有永嘉之行/为迎扈之备耳/D.且镇抚江东十五州盗贼/不起/皆滉之力也/所以修石头城者/滉见中原板荡/谓陛下将有永嘉之行/为迎扈之备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7A.銮舆,也叫銮驾,旧时指皇帝外出乘坐的车子,也用来代指皇帝。B.中书,指中书省,国家行政机构,主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C.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以左为东,所以江东也叫江左。D.斛,容量单位,古代常用的容量单位还有合、升、斗、石、钟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滉趁天子不在京师,大规模招募兵士整修石头城,阴谋叛变。皇帝对韩滉生出疑心,就此事询问李泌的意见。B.李泌分析韩滉遭人嫌怨的原因时说,韩滉“性刚严,不附权贵”,希望皇帝能够体察,让韩滉全心全意为国效力。C.李泌从口头担保升级为书面担保,白纸黑字,既表示郑重,更表示自己愿负连带责任,目的是让皇帝放下疑虑。D.李泌心系天下安危,不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韩滉担保,感悟了德宗,也感化了韩滉,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竟上章,已为卿留中。虽知卿与滉亲旧,岂得不自爱其身乎!(2)面赐绯衣,谕以“卿父比有谤言,朕今知其所以,释然不复信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过五丈原①温庭筠铁马云雕②久绝尘,柳营③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④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⑤不由人。象床锦帐⑥无言语,从此谯周⑦是老臣。【注释】①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②云雕,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③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代指诸葛亮的军营。④妖星:古人认为天上有彗星或流星出现,预示着灾难降临。⑤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⑥象牙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⑦谯周:蜀汉光禄大夫,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魏入蜀,劝刘禅降魏,被封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
8B.首联“柳营”用典,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C.诗歌前四句全是写景,由春而秋,由昼而夜,以实写虚,再现了真实的历史画面。D.温庭筠诗以侧艳为工,而本诗以风骨遒劲见长,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实属难得。1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后四句的表现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的“童子之师”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教学行为并没有全面履行一个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职责。(2)苏轼被贬黄州后作《赤壁赋》阐述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存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身处困境却仍旷达乐观的性格。(3)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由花谢之景触发伤春之情。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还是相反呢?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不,肤浅浏览是不可能取代深刻阅读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语言学家与生理学家都已经判定,没有发达的语言系统,是不可能有深刻缜密的思想的。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最大限度调动和整合不同资源从而实现①,然后去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深度的与认真的阅读呢?仅仅浏览,是视觉与听觉的瞬间刺激,容易停留在相对浅薄破碎的层面上。的确,在这样一个②的社会氛围中,人人太过想要快速获取成功,一些不查核、不分辨、不概括、不回溯、无推敲斟酌、绝无任何解析能力更无创意的平面信息性能人已经出现了。他们离开了阅读,只有浏览与便捷舒适的扫描,以微博代替书籍,以段子代替文章,以花拳绣腿代替③,以吹嘘表演代替讲解探讨,将会导致精神懒惰。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能够参与社会建设并构建民众追求方式和生产方式由此进一步塑造民族自尊心与自爱心的文化。所以我想强调,在触屏时代,我们的“莎士比亚”也不能失去,不要做网络的奴隶,坚持阅读,受益无穷。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节临近,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稳就业、促消费的举措,使用现金补贴在供给端稳就业,在需求端促消费。消费可以被刺激,发放现金补贴或者消费券能改善居民福利,带动生产和就业,促进经济循环重回正轨。但是,①:一方面对于耐用消费品而言,发放补贴的方式仅能实现消费节奏的转移,而非消费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消费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②,由于中西部地区更多是净消费、东部地区是净生产,而中国税制是生产型税制,即生产和注册地征税。因此,如果中西部地区发放现金给当地居民,相当于中西部地区补贴了东部地区,而这部分“补贴”需由中西部地区财政来支出。短期稳增长的工具箱中应当包括刺激消费这个选项,但稳增长、稳就业最好的方式是提供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以及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疫情形势变化以及防控政策优化的背景下,要尽快推动经济运行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③,市场主体自发寻找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20.某报纸经济板块拟对疫情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次专题报道,下面是其拟定的四个选题。根据上面文段,最恰当的选题是()A.现金补贴不可取,刺激消费应缓行B.市场经济待推动,政策制度需健全C.上下一心共聚力,生产生活齐繁荣D.多策并举活市场,经济当头回正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中国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长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这个份上!面对大学们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材料二:4月21日,一名女子乘坐从济南开往北京南站G334
10列车时,发现自己靠窗的位置被占了。她试图跟男子要回自己的位子,没想到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说:“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现在你有三个选择,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你坐在我那个座位上,要么你自己去餐车上坐!”脸皮之厚,让人咋舌。女子无奈只能请来乘务员来交涉,他的无赖嘴脸尽显:“我站不起来了。”乘务员问:“你到南站也站不起来?”他说:“是啊,你给我弄个轮椅呗!”男子得逞之后还得意炫耀自己的“胜利成果”:看来他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男子占座视频被发到网络上之后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无奈之下他只能公开道歉。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规则与素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