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83509925

大小:7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3-07-07

上传者:用户名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自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自评试卷语文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埋怨(mán) 果脯(pǔ)  盥洗室(guàn) 长吁短叹(xū)B.角逐(jué) 迸发(bèng)  狙击手(jū)  瓜熟蒂落(tì)C.择菜(zhái) 折本(shé)  剖腹产(pāo) 因噎废食(yē)D.湖泊(pō)  铜臭(xiù)  入场券(quàn) 着手成春(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轫   掉书袋   步入正轨   轻歌曼舞B.泄秘   绵里针   趋之若鹜   天随人愿C.临摹   壁上观   竹报平安   凭心而论D.装潢   主旋律   稍纵既逝   一副春联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孔子带领弟子到处漂泊,甚至在陈国、蔡国的旷野荒郊饥饿彷徨,饱经艰险,虽然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安身之地,实在令人恻然鼻酸。B.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年海涅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读到《堂吉诃德》,这次阅读为他打下了他精神世界的底子,导致他日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C.本场篮球赛,两队的比分紧咬,比赛处于胶着状态,直到最后一节辽宁队突然哑火,新疆队才水落石出,最终拿下了比赛。D.汉人梁统主张治国用严刑重法,却因此获罪于天下,两个儿子死于非命,至孙辈家族被灭,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A.明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黄道婆因辛苦织布而积劳成疾,返回乌泥泾数年后便猝然谢世,村民“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B.在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更大,更圆,更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C.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列入《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D.人走茶凉伤感吗?不伤感!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把我的茶杯也骗走了;王小波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让人回味不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B.在会上,互联网商业大佬们认真分析了小米手机和某国外知名品牌手机在营销竞争时采取的策略,对此,达成了共识。C.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无声胜有声”“横看成岭侧成峰”等名句成了家喻户晓的格言,这不仅是成功的诗歌创作,更是成功的哲理表达。D.取适量的益母草,捣碎取出汁液,每天早晚涂抹在长斑的皮肤上,可以有效淡化已经生成的色斑,减少日晒对皮肤的损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刘再复

2如果说《论语》是儒家文化的原形,那么《山海经》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形象性原形原典。它所凝聚、所体现的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华文化精神,其中的英雄无私无畏、不知算计、不知功利,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气质。《红楼梦》也体现了中国的原形文化,不仅因为小说的开篇就紧连着《山海经》,而且因为《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和他心爱的诸女子,以及浸透于全书的赤子情怀,都远离《山海经》之后的巧取豪夺的世界。贾宝玉知其不可而为之,用他的天真挑战着一个庞大的泥浊世界,与夸父、精卫一样呆傻。《山海经》所呈现的中国原形文化精神是热爱“人”、造福人的文化精神,是婴儿般拘囿质朴内心的精神。《红楼梦》连接、呈现并丰富化了的正是这种精神。《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及唐僧所呈现的也是这种精神,二人所形成的心灵结构,是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结构。孙悟空如同不死的刑天,而唐僧则给他以慈悲的规范,唐僧所要造化的英雄是造福的英雄,这一基本精神和《山海经》完全相同。若以《山海经》为坐标和参照系,便可发现《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发生了严重的“伪形”。其英雄已不是建设性的英雄,而是破坏性的英雄,其生命宗旨是不断地砍杀人。他们不是要去“补天”,而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无法无天或自己想成为“天”。他们已失去《山海经》时代的天真,或把天真编织为粗暴与凶狠,或埋葬天真与政治,走向天真无邪的极端反面,耍尽心术与权谋,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两书袭用传统的“忠义”理念,但没有灵魂和精神指向——只有情绪,没有信念;只有政治沙场,没有审美秩序。鲁迅则用“三国气”与“水浒气”来描述,实在恰切不过。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这两部经典便走到了“伪形”的高峰。中国原形文化系统中,早期又有一个女性文化的原形。女性在原形中具有创世的地位,既补天又造人的创世者女娲就是女性,这是中国文化原形的象征。《山海经》中另一女性精卫(炎帝之女),化为精卫鸟后以填海为目标,是“补天”的对应性行为。西周时期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而怀孕生后稷。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中有“知其雄,守其雌”和“牝常以静胜牡”的“雌性优胜”理念,反映出其哲学精神指向是重“水”性、柔性和雌性。这都为女性能站立于大地而奠定了哲学基础——英雄文化不等于雄性文化,真正的英雄必须把握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男性英雄应该充分尊重女性。这种雌性优胜的哲学是中国的原形哲学,是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则是这种哲学的变形变质。两部经典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砍杀和利用女性,从而展示了中国文化最黑暗的一页。                             (节选自刘再复《双典批判》,有删改)6.下列对“原形文化”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原形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楼梦》与《山海经》中的英雄,他们都具有赤子情怀,远离污浊世界。

3B.中国原形文化的精神,在《山海经》《红楼梦》和《西游记》里的英雄人物身上,都呈现出相同的精神实质。C.中国原形文化认为女性具有创世的地位,这为女性站立于大地奠定了哲学基础,《山海经》里的女娲就是其中的代表。D.中国原形文化系统,既包括能造福人类、内心慈悲、勇于担当的英雄文化,还包括体现雌性优胜的女性文化。7.关于中国文化发生了“伪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里的英雄跟《山海经》里的英雄有所不同,主要是前者发生了“伪形”,变为破坏性的英雄。B.《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自己想成为“天”,他们走向英雄文化的反面,耍尽心术与权谋,将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C.鲁迅用“气”来评价两部经典,充分说明传统的“忠义”理念不可取,没有灵魂的作品将会发生“伪形”。D.《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是雌性优胜哲学的变形与变质。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呈现出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心灵结构,这一基本精神与《山海经》的基本精神相同。B.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便走到了以雄性暴力为主要内容的“伪形”文化的高峰。C.《山海经》中炎帝之女精卫,是又一个女性文化原形代表,她化为鸟后的填海行为,与女蜗补天的行为相对应。D.《道德经》中有“牝常以静胜牡”的理念,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必须把握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贞烈墓记

4天台县郭老之女,年十七,姿色甚丽,嫁同里旗卒。年二十三,因夫卧病,至里社祠中祈祷。本卫千夫长①李奇见之,心慕焉。去村八十里之杨村,向设亭障,分兵戍守,李遂遣卒行。郭氏独居,李乃日至卒家,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经半载,夫归,具以情白。为属所辖,罔敢谁何。一日,李复来,卒故匿床下,听其语涉戏,大怒,持刃出,而李脱走。李诉于县,捕系穷竟,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而李欲速杀其夫,使郭氏无所归。故嘱其左右邻,不与馈食。子女尚幼,郭老死矣。郭氏茕茕一身,乃躬馈于卒。久之,一狱卒叶姓者至,有意于郭氏,欲以情感之,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一日,旗卒所卧竹床泛青而生叶,同禁者皆惊喜,吏亦来贺,以为肆赦可待。叶独心恶之也。忽狱中传有五府官出②,所以斩决罪囚者。叶心喜,遂入以报曰:“祥瑞之兆,未必非祸祟也。”且煦煦顾怜其子女,切齿骂李,与卒抱持而泣。已乃谓卒曰:“我与尔爱如手足,尔万一不保,尔妻、子女必不保;顾我尚未娶,宁肯俾我为室乎?若然,我之视汝子女,犹我子女也。”卒深诺其言。叶乃令郭氏私见卒,卒谓曰:“我死有日,此叶押狱性柔善,汝可嫁之,无甘心事仇雠也。”郭氏泣曰:“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既归,持二幼涕泣而言曰:“卖汝与人,或可度日。汝在他人家,非若父母膝下,毋仍旧娇痴为也!”遂携二儿出,至县前,遇人具道其故。有怜之者,纳其子女,赠钱三十缗。郭氏以三之一具酒馔,携至狱,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既而以二之一与之曰:“君扰押狱厚矣,可用此答之。又余钱若干,可收取自给。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泣别而出,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此处水极险恶,竟不为冲激倒仆。人以为奇,走报县官。县官乃焚香再拜,令妇人共举之,则水不为患。又为申达总管府,将李抵罪而释卒。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更与之钱。次年丙戌,宣抚使巡行列郡,察得此事,闻之于朝,乃于其墓前筑一坊,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                            (选自明代邵景瞻《觅灯因话》,有删改)[注]①千夫长:统率千户所的军官。②五府官出:朝廷刑部官临狱审查结案。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村八十里之杨村      去:距离

5B.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罔:无,没有C.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适:女子出嫁D.危坐而死        危:危险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李乃日至卒家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B.使郭氏无所归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欲以情感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泣别而出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郭氏“贞烈”性格的一项是①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    ②茕茕一身,郭氏乃躬馈于卒③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④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⑤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  ⑥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奇倾慕郭氏的出众容貌,把她丈夫派到外地服役,多次去调戏郭氏,但对方却不屈服于他的淫威。B.旗卒被李奇控告,被投入大狱。监狱中有一位叶姓狱卒,对旗卒的遭遇表面上十分同情,实则另有所图。C.旗卒希望把郭氏托付给叶氏,但郭氏坚决不同意。她把亲生儿女卖了换钱,买了酒食给丈夫,又把剩下的钱送给叶氏表达谢意。D.郭氏在仙人渡溪水中自尽身亡,竟然没有被水冲走。此事被官员知道后,上奏朝廷,为她建牌坊表彰其贞烈之德。 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3分)(2)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4分)(3)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3分)

6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北山①((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①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②陂:池塘。③堑:护城河。(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4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6)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五、(12分)16.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幅对联。(4分)柳色 泉声 鸣环佩 展画屏 入耳 迎眸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①  

7,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  ②   。18.为右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然后说一说漫 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标  题:        (2分)讽刺现象:     (2分)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马 语莫言①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②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我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8③“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如鸿毛般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④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⑤我曾经多少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曾经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曾经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还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还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⑥“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⑦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

9⑧马说:“几十前年,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⑨“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⑩“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19.这篇文章中包含了马的三个故事,请根据文意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简要概括。(6分)20.自选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我曾经多少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曾经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曾经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21.解释最后三段中出现的三个“瞎”字在文中的含义。(4分)①你这匹瞎马!②原来你是装瞎!③不,我瞎了……22.从全文看,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擅长长距离比赛的中国选手李坚柔意外获得冠军。半决赛中,因主力队友受伤,李坚柔临危受命。决赛中,在起跑落后的情形下,其他三位选手却意外摔倒,李坚柔最终以45秒263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代表团赢来索契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为中国队实现了冬奥会该项目的“四连冠”。有人说李坚柔夺冠幸运,但队友王濛说这是天道酬勤,李坚柔平时训练相当刻苦,年纪虽大却从不言放弃,最终赢得比赛。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0 

11高三自评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5分)1.D 2.A 3.A 4.B 5.C二、(9分)6.D 7.C 8.D三、(12分)9.D 10.B 11.B 12.C四、(24分)13.(10分)(1)(3分)按照拿刀杀(或“刺杀”)本部官员的罪论处,将旗卒定为死罪,把他抓到(或“带上刑具关在”)监狱里。评分标准:重点词“案议”“桎”“囹圄”,译错一处扣1分。(2)(4分)我到一个富贵人家劳作,来赚取生活费用,恐怕十多天不能给你送饭。评分标准:重点词“执作”“口食”“旬日”“馈食”,译错一处扣1分。(3)(3分)官府赎回归还他的子女,买孩子的人家认为她很有道义,不要买孩子时的钱财。评分标准:重点词“赎还”“义”“直”,译错一处扣1分。14.(8分)(1)(4分)北山一片翠绿,绿色倒映在河塘中,显得春意盎然。把北山拟人化,化静为动写出春光的浓厚。评分标准:景物描述2分,修辞及解说2分;分析意思对即可给分。(2)(4分)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作者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评分标准:情感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5.(6分)(1)不义而富且贵   (2)不坠青云之志  (3)三顾频烦天下计(4)何当共剪西窗烛  (5)弓如霹雳弦惊  (6)过春风十里评分标准:每句1分,错一处该句不得分。五、(12分)16.(4分)泉声入耳鸣环佩,柳色迎眸展画屏。

12评分标准:每句2分;上下联颠倒扣1分。17.(4分)①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围绕“气温”即可酌情给分)②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评分标准:每点2分。18.(4分)(1)题目示例:比文凭不比本事、持“凭”上岗、悟空下岗(2)寓意示例:讽刺社会上只看文凭,不看真才实学的错误人才观。评分标准:题目2分,题目不可写为“无题”;寓意2分。六、(18分)19.(6分)①几十年前,军马因为主人的责骂不愿再睁开眼睛;②三十年前,少年的“我”与为生产队驾辕的马成为好朋友;③三十年后,我从梦中惊醒后又见到老马,听它讲“眼瞎”的故事。评分标准:每条2分,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顺序错误扣2分。20.(4分)答案示例:运用排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用“我曾经多少次……”排比写出三十年前“我”与马相处的具体细节,把马比作“墙、船、铁”,写出它静默肃立、不愿张扬的特点,表现了我对马的喜爱和敬重之情(1分)。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赏析角度酌情给分。21.(4分)糊涂(或“不懂事”或“不明事”);丧失视力;心甘情愿的盲目,是一种高贵的清醒,是对个体尊严的维系。评分标准:前两点每点1分,第三个2分。22.(4分)作者用了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或“以马喻人”),借一匹因主人谩骂而毅然装瞎的马(1分),表达了对那些在不公平的命运前保持气节、维系尊严的人的敬佩之情。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七、23.(60分)参考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