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第高二二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Ⅰ、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多年来,总是有人______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有些人就是喜欢做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事,抓住几个翻译上______的小问题大做文章,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因而大谈文化差异鸿沟的造成如何难以跨越。这些人应该想一想,即便是母语读者,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一些内容和强调一些内容。没有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感受会和作者的写作过程______。就是同一个作者,几年以后重读自己的作品时,其想法和感受也可能与当初写作时有差异。因此,在文学翻译因为差异的存在让原作失去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翻译的差异性也会让原作的另外一些特征得到______。为什么翻译家的翻译过程会和读者的阅读过程十分相似?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文学的开放性,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永远不会完成的。( )。所以,好的译文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选自余华《好的译文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有删改)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喋喋不休 见仁见智 完全一致 强化B.夸夸其谈 见仁见智 大同小异 增加C.夸夸其谈 众说纷纭 大同小异 强化D.喋喋不休 众说纷纭 完全一致 增加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因而大谈文化差异如何难以跨越鸿沟。B.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继而大谈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C.先是对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继而大谈文化差异鸿沟的造成如何难以跨越。
1D.先是对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因而大谈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B.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赢了原作,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输给原作C.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D.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赢了原作,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输给原作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B.《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楚地地方特色,故名“楚辞”。《离骚》是楚辞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C.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D.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文学家、音乐家。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柳屯田”,精通音律,是两宋词坛上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此二人皆为北宋杰出词人。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
2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可以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就是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3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三、(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训俭示康①(有删节)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4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注】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相关链接: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论语·八佾》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③,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注】①林放:鲁人。②易:仪文周到。③纯:黑色的丝。用麻织帽子比较费工,所以说改用丝织是俭。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羞赧弃去之去:丢弃B.吾不以为病病:疾病C.枉道速祸速:招致D.今拜乎上,泰也泰:倨傲
5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臣以险衅B.既入,问其所来当其欣于所遇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而大声发于水上D.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字而幼孩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B.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C.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D.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11.下列各句中能体现司马光节俭品格的一项是()A.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B.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C.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D.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司马光写给儿子的训诫文,作者谈节俭的好处,用种种实例教育儿子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B.文章首先从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喜奢华说起,然后对当时世俗趋向奢靡浪费的现象提出了批评。C.作者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目的是从理论上说明“俭”与“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使文意更深入一层。D.司马光并不赞成李文靖、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行为,他说理透彻,反复运用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11小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4分)(2)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4分)
614.同样是赞成节俭,孔子对待“俭”的态度有何特点?(3分)15.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灞原上撩人秋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萧森画面。B.第三句不禁让人想起“落叶归根”这个成语,作者这时看到他乡落叶顿有自己羁留外地、盼回故乡之感。C.第四句中“寒”字写出了深秋已至,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一灯如豆,无法取暖,贫寒交迫的生活让作者难以维系。D.这首诗写景,不假浮词雕饰;写情,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4分)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1)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4)___________________,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五、(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女织王开岭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华夏先民的栖
7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划、一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的衣、纳的袜、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
8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⑨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这是2006年一则新闻,题目是:《骨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25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看着那幅照片,一个小小的孩子守着遗像,床上一排排长短不一的毛裤,我流泪了。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⑩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栖息(q)逻辑(j)消匿(n)遐想(xi)B.磨茧(jing)仍然(rng)豆蔻(ku)拔擢(zhu)C.辍学(chu)档案(dng)纤绣(qin)瑰丽(gu)D.添置(tin)憧憬(chng)渐染(jin)绰余(chu)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者笔下的“女织”充满了温馨和诗意。织品浸润着情意,蕴含着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是传情递意的媒介和信物。B.第②段行文陡转,写“女织”的蒸发,既表明了作者的惋惜与无奈,也表现出作者对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图景的向往。C.本文说古论今,将记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紧扣女性与针织的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形散而神聚。D.第⑤段中“春染梢头的豆蔻”是由唐代诗人杜牧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化用而来,形象描绘出了富有青春朝气的少女。E.文章⑧⑨两段,借助两位母亲形象,将“女织”抽象化,讴歌了手工抒情时代女性的闪光灵魂,丰富了文章内容。
919.第①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20.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21.请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丰富内涵,并针对“女织”的蒸发,简单谈谈你的看法。(7分)六、(6分)22.阅读下面《红楼梦》相关情节,回答问题。(6分)周瑞家的为薛姨妈给各位姑娘送宫花,当送给林黛玉时,黛玉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同样是对待别人的馈赠,当秋纹在袭人之后,也得到王夫人赏的两件旧衣服而感到兴高采烈时: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是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1)根据以上两处情节,分析黛玉和晴雯性格相似的地方。(2分)(2)具体说明两人这种性格,又是在各自捍卫什么?(4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抗疫一线护士朱静说:“穿上白大褂,我们就是战士,就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扶贫博士厉旦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去。航天科技人员孙宇新决心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用青春和智慧托举起航天强国的梦想。以上材料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喋喋不休:指说话没完没了。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语境应是强调“没完没了”,应选用“喋喋不休”。第二处,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主要强调说法多。语境中侧重各有各的见解,应选用“见仁见智”。第三处,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根据语境,选用“完全一致”更为恰当。第四处,“增加”与“特征”搭配不合适,应选用“强化”。故选A。2.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因而”与前面“先是”关联词不搭配,应改为“继而”,表达承接关系;二是“鸿沟的造成”与“难以跨越”主谓不搭配,应改为“造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故选B。3.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原文内容,“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和“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都应是最终的结论,故“我最后要说的是”应放在开头;根据前文论述的顺序和逻辑,将“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放在最后。故选C。4.D解析:D.“此二人皆为北宋杰出词人”错。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5.C解析:关系颠倒.“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第二段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6.D解析:“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将或然变必然,原文第四段“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7.B解析:曲解原意.对应的段落为文章的最后一段,前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
118.B解析:病,毛病、缺点9.B解析:所字结构A以,把/因为C于,被/从D而,修饰关系/你的10.D11.C解析:A项是过去请客时的菜肴器物,B项是寡欲的好处,D项是参政鲁公叙述的自己家的情况。12.D解析:司马光赞赏三人的做法。13.(1)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而求取好的名声。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采分点:服、干、但、句意)(2)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采分点:苟、靡、鲜、句意)14.①孔子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②孔子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③孔子对待节俭的态度是因时因事而变化的。(每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世代都凭借清白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因害羞而脸红并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参加)闻喜宴,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纵,毋宁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12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即使是居高位有权势的人不能禁止,难道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作为清高有名望的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不隐瞒实情,越发器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清廉节俭,但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张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哪里像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体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相关链接:孔子说: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一间简陋的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回却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颜回的品行是多么高尚啊!——《论语·雍也》
13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当做天上的浮云。——《论语·述而》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啊!从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从办理丧事来说,与其在仪式上搞得很隆重而完备周到,不如心里沉痛悲哀地悼念死者。”——《论语·八佾》孔子说:“礼帽用麻料来做,是礼制的要求;如今用丝料做,是节俭的方式,我遵从大众。在堂下见礼叩拜,是礼制;如今改在堂上见礼叩拜,那就显得傲慢。虽然违反众人,我还是坚持堂下见礼叩拜。”——《论语·子罕》15.(1)C解析:深秋确实有寒意,但本句并非突出贫寒交迫,而是在表现诗人因孤寂、凄冷而觉得寒。(2)①手法:衬托手法。(1分)前一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衬托出环境的寂静;(1分)后一句写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衬托出诗人处境的孤独。(1分)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长夜无眠,孤苦凄凉的心境。(1分)16.(1)忍尤而攘诟(2)隔叶黄鹂空好音(3)报养刘之日短也(4)及其所之既倦(5)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17.D 解析:A.“逻辑”的“辑”应读作j。B.“磨茧”的“茧”应读作jin。C.“纤绣”的“纤”应读作xin。18.BE 解析:B.“表现出作者对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图景的向往”程度过重、硬性拔高,从文中“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可知,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理解的。作者没有要回到过去时代的意思。E.“抽象化”错误,应为将“女织”具象化。19.①勾勒“女织男耕”的美好生活图景,(1分)表达对“女织”的肯定和赞美。(1分)②引用古诗文,说明“女织”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渊源。(1分)③引出下文对“女织”生发的感慨。(1分)④与下文“女织”的消失形成对比。(1分)解析: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对古代“女织男耕”的美好生活图景进行了简单的勾勒,“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可体会出对对“女织”的肯定和赞美。在短短的一段描写之中,作者多次引用了古诗文,“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唧唧复唧唧’
14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作者的这些引用,说明“女织”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渊源,这一内容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又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引出下文,“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现代社会中“女织”渐已消失。作者引用诗句,勾勒出“女织男耕”美好图景,与后文“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形成对比,显示传统的“女织”的生活方式与现当代社会男不耕女不织的时代的不同。20.运用白描或动作描写(1分),粗线条勾勒女织的温馨画面(1分);设问、排比(2分),赞美女子情有独专、融情入织的美好感情(1分)。解析:在画线句子中,作者首先通过假设想象一位女性为她的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的情景,“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这一白描的场景和动作描写,勾勒出一幅粗线条的女织的画面,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女织的场景,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而其中“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运用反问句式,强调了女织的重要性,接着,作者用一组排比句,“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盛情地赞美了女子情有独专、融情入织的美好感情。作者在这一句中运用了多种的表达手法,非常生动地写出了女织中所蕴含的意义。 21.内涵:对绝症母亲美好人性的赞扬(1分),答出“爱孩子”“母爱的伟大”都可以给1分;暗示绝症母亲美好愿望的落空(1分);对以女织为载体的手工抒情的认同(1分);对现代女性心灵手不巧的遗憾(1分)。看法:(示例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女织的消逝是必然的。尽管女织里含蕴着美好的情感,但我们应该认清时代的新潮流、新趋势。(示例2)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以女织为代表的情感之美都不该消失。物质越丰足,我们越需要精神的支撑。解析:作者以一个问句结尾,“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美好”一词表明作者绝症母亲美好人性的赞扬。文句结尾,则是对绝症母亲愿望能否实现的怀疑,女织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暗示绝症母亲美好愿望的落空。而在作者的发问当中,也暗含着自己的内心对以女织为载体的手工抒情的认同,对其衰落以及消失的失落之情。也暗含着现代女性心灵手不巧的遗憾。针对“女织”的蒸
15发的看法,属于发表观点类题目。对于此类题目,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从正反两方面解答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针对本题,可从“女织”的蒸发的正面意义方面进行解答,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女织的消逝是必然的。对于女织所怀有的情感,无法阻挡时代的潮流与发展。如果从反方向解答,可以从物质越丰足,我们越需要精神的支撑这一方面来解答,而以女织为代表的情感之美即属于代表传统的精神食粮,所以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它都不应该消失。22.(1)答出“自尊心强”2分,答出“要面子”“爱面子”1分,答出“心眼小”不给分。(2)黛玉捍卫的是身为寄人篱下的姑娘要与贾府其他姑娘平等的不受歧视的地位(2分);而晴雯捍卫的是身为奴婢却比“一样这屋里的”袭人还要低一等,那她绝对不能容忍(2分)。七、(60分)23.参考天津高考作文阅卷细则:等级类别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或不健康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大体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体较工整符合基本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流畅字迹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个别语句有点深刻个别细节例子很好个别语句较生动略显个性无明显特征无标题、错别字多、字数不足、标点错误减分(1)“内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
16内容是四等,表达、特征只能在三等及以下考虑打分。(2)“表达”以“结构、语言”为重点。慎重打四等。书写不做过高要求,不扣书写分。(3)“特征”不求全面,四项中有一项突出即可给高分,17-18;特征分,绝大多数都应得,差不多中等偏上,二等应很常见。(4)对于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发透彻、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体有表现力且书写认真,能体现较高语文素养的作文要敢于按照一等文甚至是满分的标准赋分。减分项:(1)无标题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标点错误,酌情扣分。(2)不到400字,不考虑字数,只给内容分,最高20分,100字7、8分。(3)文体特征要鲜明,文体不明、文体混淆要酌情减分或降档。(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内容”“表达”在第四等之内评分,“特征”不给分。总之,综合考虑给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说明:满分60分,以44分为基准分,需满足以下标准:(1)符合题意——没有脱离材料内容立意。(2)内容较充实、中心明确。(3)感情真实、思想健康。(4)大体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5)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参考立意】1.在奋斗、奉献中闪耀青春的价值。2.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闪耀。3.青春梦想应根植于中国梦。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