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3507439

大小:1.8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大地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有一处遗存展现了一个距今约7000至5000年间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它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距今约7000至5000年间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种植水稻,建筑为干栏式建筑,③是河姆渡,C项正确;①是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排除A项;②是仰韶文化,种植粟,排除B项;④是大汶口文化,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2.有学者用轻重之说解释王朝的更替,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称之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而轻重相维是一种理想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商朝内外服制导致“内重外轻”②西汉“推恩令”有利于缓解“外重内轻”③唐朝的灭亡体现“外重内轻”的教训④北宋吸取历史教训,采取措施强化“内重外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外重内轻”、“内重外轻”及所学知识可得,西汉“推恩令”打击了地方

1势力,有利于缓解“外重内轻”,②符合题意,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不利于中央集权,唐朝的灭亡体现“外重内轻”的教训,③符合题意,北宋吸取历史教训,采取一些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强化“内重外轻”,④符合题意,综上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商朝没有形成中央集权,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3.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西藏地区的形势图,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③②①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乌思藏都司”可知这是明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宣政院辖地”可知这是元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吐蕃”可知这是唐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喇萨”可知这是清朝时期的形势。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③②①④,A项正确;BCD项的排序有误,排除。故选A项。4.某古代帝王总结当朝政治传统时指出:“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祖父)、皇考(父亲)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位帝王是()A.明太祖朱元璋B.明成祖朱棣C.清世宗雍正D.清高宗乾隆【答案】D【解析】

2【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该帝王及其祖父、父亲都非常注重对皇权的加强与掌控,结合所学,乾隆的父亲是雍正,祖父是康熙,康熙时通过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将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乾隆时期则通过打击言官、控制官吏、制造文字狱案和查缴禁书等措施,加强皇权,D项正确。据所学,明太祖为明朝开国皇帝,明成祖朱棣为其子,不符合材料中祖孙三代都注重加强皇权的说法,排除A、B项;据所学,雍正的祖父是顺治,顺治帝是清军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但清军入关和初步统一的功劳,大半是要归功于多尔衮的。也正因如此,多尔衮后来也居功自傲,威胁皇权,此外,还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无法达到“乾纲独断”的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5.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处应填写()时间:19世纪40-50年代书名:_______地位: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D.《资政新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时间上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其著作是《瀛寰志略》,C项正确;《四洲志》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排除A项;《海国图志》是林则徐的著作,但并非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排除B项;《资政新篇》内容上不属于地理学,排除D项。故选C项。6.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复兴的关键不在器物,也不在制度,而在于国民素质,要从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启蒙,改变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鉴于此,他们大力提倡()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认识到中国复兴的关键不在器物,也不在制度,而在于国民素质,要从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启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启迪民众觉悟,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途径,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重要思想,主张进行制度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7.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21年召开中共一大,在大会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B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而言,1937年可谓是多事之秋,但也是中国全面抗战之始。下列发生于这一年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卢沟桥事变②洛川会议③八一三事变④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8月13日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1937年9月,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②④,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9.下图是1949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它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这次会议()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标志着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D.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答案】D【解析】

4【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1949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它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结合所学可知,这场会议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D项正确。据所学,这次会议上通过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A项;据所学,我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分别是1924年建立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建立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7年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期间建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爱国统一战线,没有建立于1949年的统一战线,排除B项;据所学,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正式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该理论()A.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B.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A项正确;三个代表并没有集中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排除B项;在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D项不符合三个代表,排除D项。故选A项。1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认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下列文明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有()①《吉尔伽美什》②古希腊哲学思想③佛教④百家争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古希腊、古印度和春秋战国时期。本题要求选出属于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的文明成果。②古希腊哲学思想、③佛教、百家争鸣是③公元前都属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文明成果,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的古西亚地区,①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2.下图是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的分布,影响其独立、多元性特征的主要因素有()

5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交通条件的限制③地理环境的影响④区域性扩张的促进⑤频繁的商贸往来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所以①②正确。地理环境在早期文明发展起了极大作用,所以③正确。A项正确;交通条件的限制也是影响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独立、多元性特征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区域性扩张不利于古代文明发展出多元性特征,所以④错误,排除C项;古代世界主要文明间因交通条件的限制,并未进行频繁的商贸往来,所以⑤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3.古代世界先后出现了一批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帝国出现时间最早和最迟的是()①波斯帝国②罗马帝国③奥斯曼帝国④阿拉伯帝国A.②③B.①③C.④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3世纪,是出现最早的,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1世纪,阿拉伯帝国时间建立于公元7世纪,奥斯曼帝国建立于公元13世纪,时出现最迟的,先后顺序是①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一位史学家指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其中“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指的是()

6A.津巴布韦B.玛雅C.阿兹特克D.印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美洲文明。据本题材料概括出主要结论是:西方殖民者来到美洲之前,中南美洲已经出现文明,同其他地区出现的文明相媲美。其中“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指的是阿兹特克文明,C项正确;A是非洲,排除A项;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排除B项;印加在南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15.有位学者称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原则大致源于古罗马,其法律和官僚是从罗马晚期直接演化而来的。下列史实能论证他观点的是()A.拜占庭使用的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B.拜占庭的国教是基督教教派中的天主教C.拜占庭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D.拜占庭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拜占庭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拜占庭帝国的法律,而不是文字,且拜占庭使用的是拉丁文,排除A项;拜占庭信仰的是东正教,排除B项;拜占庭地方实行军区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6.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反映出阿拉伯文化具有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阿拉伯文化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排除A项;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在“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排除C项。故选D项。17.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伴随着“欧洲船只”传入美洲的经济农作物有()A.小麦、水稻B.花生、南瓜C.橄榄、葡萄D.咖啡、可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橄榄、葡萄原产欧洲,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美洲地区,C项正确;小麦、水稻原产亚洲,排除A项;花生、南瓜、咖啡、可可原产美洲,排除BD项。故选C项。18.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至每担80杜卡特。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B.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C.价格革命的兴起推动D.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意大利)。据本题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初,葡萄牙进口香料的价格下降,威尼斯转手香料价格却猛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威尼斯及传统商路日趋没落,D项正确;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并非威尼斯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排除A项;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与亚洲香料在欧洲市场上的差价无关,排除B项;价格革命主要是助推欧洲社会转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在菲律宾的马克塔岛,有一块关于某位航海家的双面碑。碑文正面记载着当地一位勇士在这里打退了入侵者,并且杀死了他们的首领,碑文背面记载着这位航海家的伟大功绩。与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麦哲伦,得到葡萄牙王室支持进行的航行B.这位航海家的航行使得西方“地圆说”开始出现C.这位航海家的航行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D.这位航海家的航行彰显了人的力量,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答案】C

8【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菲律宾)。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麦哲伦被菲律宾人认为是殖民入侵者而被杀,后来其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碑文反映出麦哲伦航行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C项正确;麦哲伦航行由西班牙王室支持,排除A项;“地圆说”在麦哲伦航行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早于麦哲伦航行,排除D项。故选C项。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实质是资产阶级宗教文化运动,反映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诉求B.宗教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建立新教,从天主教分裂出来,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C.宗教改革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揭示教会的贪腐D.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揭示教会的贪腐,而不是宗教改革,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实质是资产阶级宗教文化运动,反映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诉求宗教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建立新教,从天主教分裂出来,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1.马克思曾评价“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下列与“他”有关的是()A.撰写了抒情诗集《歌集》B.他的作品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自由C.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D.他的作品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

9。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马克思对但丁的评价,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自由,B项正确;《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作品,排除A项;但丁的作品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并没有表达政治理想,排除C项;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画家的作品,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22.1989年英国颁布了纪念某一历史事件300周年的纪念币,与该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推翻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B.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C.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D.巩固工业资产阶级统治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1989年的300年前可得出时间是1689年,这一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的权利,限制了王权,逐步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C项正确;推翻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是在1688年,排除A项;B项不是直接相关的事件,排除B项;光荣革命时期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没有工业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23.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由西门子公司最先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主要说明()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中心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6年(德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由于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直流电机,从而使得西门子公司率先将电车、电梯和电气火车等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这说明科学技术转化成了社会生产力,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C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断定1866年德国已经成为科技革命的中心,排除A项;仅根据德国的技术进步并不足以说明英国丧失了工业优势地位,排除B项;科学的产生要远远早于1866年,因此技术进步推动了科学产生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4.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

10……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下列对于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使英国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B.圈地运动提供了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C.三角贸易提供原料、资金和雇佣劳动力D.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政治前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中的黑奴主要是到拉美的种植园中,而不是到欧洲成为自由劳动力,因此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得出殖民扩张使英国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政治前提,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5.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肯定巴黎公社的价值,写道“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部著作是《共产党宣言》B.这部著作还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C.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次伟大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D.巴黎公社的实践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可得出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原则,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其实践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D项正确;从材料中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评价可得出这是1871年发表的《法兰西内战》,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而AB项都是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排除AB项;马克思主义没有直接指导巴黎公社,排除C项。故选D项。26.下列是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和工业产量名次的统计表,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11国家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名次英国553.9亿3法国296235万4德国101307万2A.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与其经济实力成正比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为一体C.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D.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前的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材料数据信息可得出,此时英国占据大量的殖民地,而后起的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但殖民地较少,这反映出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即一战的爆发,C项正确;德的经济实力强于法国,但殖民却少于法国,因此不成正比,排除A项;BD项是这一时期世界现状的表现,但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27.下列关于一战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马恩河战役②萨拉热窝事件③同盟国集团形成④日德兰海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82—1916(世界)。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马恩河战役是1914年9月5日至12日;

12②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③同盟国集团形成是在1882年;④日德兰海战是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28.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们普遍对一战的损失与流血记忆犹新,有些上层人物对法西斯独裁者公开表露同情,英国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认为或许可以找出某些方法,以满足或抚慰独裁者们的要求。这一定程度上导致英国()A.法西斯主义的盛行B.反战运动高涨C.放弃大陆均势政策D.实行绥靖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们普遍对一战的损失与流血记忆犹新,有些上层人物对法西斯独裁者公开表露同情,英国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可知,当时的英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想泛滥,对法西斯的侵略野心认识不清,英国政府对法西斯独裁者也采取纵容绥靖政策,D项正确;英国国内并未盛行法西斯主义,排除A项;当时的英国倡导和平主义,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排除B项;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29.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B.农业集体化C.苏联卫国战争D.余粮收集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可知,列宁正在了解农民面临的困难情况。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执行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们的抵制,社会矛盾激化。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D项正确;十月革命未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卫国战争期间,余粮收集制为战争胜利保证了粮食供给,排除C项。故选D项;30.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爆发时,大国决策者都抱着短期必胜的心理,但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他们主观意志的反面,最终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的战役发生于如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答案】D【解析】【详解】1914年的马恩河会战标志着德国速胜计划破产,D项位于法国巴黎附近的马恩河,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主旨,排除。31.当我们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来审视两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发现它们在起源上不仅存在着共性,有着极为不同的个性。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个性”的是①极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②西方国家行缓靖政策③大战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全球的发展阶段④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不仅存在着共性,也有着极为不同的个性。其中,为了自身利益,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策,企图将法西斯的祸水引向苏联,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个性”,所以②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在亚洲爆发,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由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全球的发展阶段,所以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极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性原因,所以①、④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项错误。32.

14“美国曾在苏联周围建立了60多个电台,用苏联各民族语言全天候对苏广播…苏联那些多年来在西方‘声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亲西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道德和政治'高于苏联。苏联领导人所有的外交活动,都被解释成“极权主义的'苏联同“自由的'西方的对抗。”这说明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国内民族分离主义情绪的高张B.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改革过程中迷失社会主义方向D.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通过电台诋毁苏联,抬高美国,向苏联民众灌输西方自由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说明苏联的解体受到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D正确;民族分离主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题干没有提到苏联的改革,排除C。33.以使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和以使用能源与机器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渐趋过时,人类正健步走向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下列各项中为“新的经济时代”提供理论支持的有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②系统论③信息论④控制论A.①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均是“新的经济时代”的理论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34.冷战时期,全球政治两极化“世界被分裂……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的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其中,美国主导的“经济竞争”举措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美苏冷战中,美国“经济竞争”的举措是实行马歇尔计划,故选C项;英国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不属于美国冷战的举措,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在政治上的举措,排除B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冷战在军事上的举措,排除D项。35.

15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拍摄了一部题为《入侵阿富汗》的电影,美版结局是“阿富汗勇士虏获苏联士兵”;苏版结局是“苏军歼灭美国军官指挥的阿富汗游击队”。导致同一主题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B.电影导演历史知识的差别C.美苏两国民众文化需求不同D.美苏国际关系的亲疏远近【答案】A【解析】【详解】从美国和苏联拍摄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是美国和苏联从自己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的,因为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答案为A;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不同,而不是导演历史知识和民众文化需求不同,BC错误;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进入战国以后,周室沦为大国的附庸,一统于周的观念已成过去。于是思想家们纷纷探讨政治统一、华夷一统等当时亟待解答的问题,陆续出现了一些反映“大一统”理想制度的著作及学说。——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材料二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观点。结合汉、唐和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答案】(1)新变化: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形成华夏族(或答“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主张:“大一统”;一统于周礼。(2)观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说明: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前中期: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伊犁将军。

16【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时变化,由材料一中“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可知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形成华夏族,或者表述为“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亦可。第二小问时指出主张,由材料一中“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可知孔子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至清代中晚期(中国)。第一小问概括核心观点,由材料中“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可知核心观点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第二小问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结合所学可知,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唐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清朝中期,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伊犁将军。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1)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1020年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菜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1088“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7年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有何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有何新变化?【答案】(1)特点:继承、融合与创新;阿拉伯语为表现形式;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作用:桥梁作用。史实:中国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基督教主导。变化:王权加强;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兴办;人文主义思想传播。(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可知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融合。根据材料一“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可知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继承与创新。根据材料一“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可知阿拉伯语为表现形式。根据材料一“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可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史实: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中国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作为史实举例说明。【小问2详解】

18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只人员的等级制度;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形成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的发展。变化: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根据材料二“1020年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菜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可知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根据材料二“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可知城市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可知大学兴办;人文主义思想传播。(任答4点)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材料二时间事件1931年9月日本制造尤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5年5月德国投降

191945年9月日本投降——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简述“这场大屠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大屠杀”的根源。(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进程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答案】(1)影响:削弱了英国实力,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答“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也可);造成了中东权力真空,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对象;美日崛起,挑战传统强国﹔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根源: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答“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也可)(2)特点: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贡献:中国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的侵略: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的主战场(答“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重大支持”或“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推动者。【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得出削弱了英国实力,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根据材料“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得出造成了中东权力真空,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对象;根据材料“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得出美日崛起,挑战传统强国﹔根据材料“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得出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根源: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得出“这场大屠杀”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得出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贡献:根据材料“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的侵略;根据材料“1945年9月日本投降”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的主战场;根据材料“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推动者。

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