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

ID:83505464

大小:1.9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6-30

上传者:老李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6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8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9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下)六校协作体高二6月联合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陕西的地势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横跨三个气候带,因此陕西又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而我们熟知的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这三种地形就分布在这里。下图为陕西省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B.地势平坦,且开发历史悠久C.渭河可全年通航,航运发达D.气候适宜,不易发生旱涝等自然灾害2.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位于陕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后,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不足B.粮食需求量减少C.泥沙流失量减少D.水资源短缺【答案】1.B2.C3.C【解析】【1题详解】

1陕南是山地,陕北是高原,关中地区是平原,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B正确,A错误;渭河有结冰期,不是全年通航,C错误;陕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关中是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易造成旱涝灾害,但只有关中人口稠密,故气候不是关中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2题详解】陕南地区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较小,①错误。陕南地区存在山地、丘陵、谷地、平原等多种地形,形成了多样的传统民居,②正确。陕南地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较大,不同地区的建筑原料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③正确。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地区,地质条件类似,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C。【3题详解】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流失量减少,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C正确。黄土高原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与劳动力不足、粮食需求、水资源短缺无关,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分布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休斯顿市创立于1836年,20世纪初,该市附近发现石油,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能源之都”。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衰落,该市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把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休斯顿还致力于发展医疗保健行业,建成了全美医疗保健中心。下图为休斯顿及周边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休斯顿市从“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的能源地位下降B.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C.气候干旱,晴日较多,适宜航空发射D.石油可采量越来越少5.休斯顿医疗保健业发达,从市场角度考虑,叙述不正确的是()A医疗保健业发展早,技术力量强B.早期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C.经济发达,民众医疗保健意识强D.交通便利,跨区域求医人员多【答案】4.D5.A

2【解析】【4题详解】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重要地位,A错误;与全球产业布局关系小,B错误;该地区夏季降水较丰富,C错误;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衰落,说明石油可采量越来越少,D正确。故选D。【5题详解】该区曾经是以石油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B不符合题意;该地区经济发达,民众医疗保健意识强,C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跨区域求医人员多,D不符合题意;技术力量强不属于市场因素,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根底、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平安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湘江水量丰富,但年内、年际变化大。湘江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通江达海的航运河流,沿岸的工农业总产值占湖南全省的60%。同时因污染严重,是全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流域。读湘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及其干流规划梯级开发方案纵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有关湘江流域综合开发有利的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受气候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经济发达,资金充足C.流域内地势起伏小D.矿产资源丰富7.湘江流域的梯级开发能够()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速河口淤积③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④增加汇入洞庭湖水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6.D7.A【解析】【6题详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并非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A错误;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并非自然条件,B错误;地势起伏小,不利于水能开发,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湘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7题详解】

3湘江流域的梯级开发,修建多座水利枢纽,水利枢纽能起到蓄水发电功能,能够提升流域的防洪、抗旱能力,同时梯级开发能够发电,水能属于清洁能源,能够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①③正确;水利枢纽能够拦截泥沙,并不会加速河口泥沙淤积,②错误;水利枢纽调节径流,但并不会增加入湖水量,④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梯级开发(也叫梯级水电开发)是指从河流或河段的上游到下游,呈阶梯形地修建一系列水电站,以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方式。梯级水电开发是利用河流水能资源的一种方式。河流梯级开发中的每一座水电站,称为梯级水电站或梯级工程。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迈向全球性经济大湾区,大杭州湾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而35年前就被经济学家提出建设的环渤海大湾区,目前的协调合作与一体化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下图为我国三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北京作为环渤海湾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大,与之无关的是()A.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多、范围广B.北京市海陆交通便利C.北京市与区域各城市人才、信息、技术交流密切D.北京市位置适中,与区域内各城市距离较近9.目前,环渤海湾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和大杭州湾区,主要原因是()①行政单元较多②渤海湾面积大,形成交通阻隔③内部产业竞争明显④腹地面积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为跻身世界一流湾区,环渤海大湾区可采取的措施有()A.加大京津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人,吸收周边城市的人力财力B.利用区域内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钢铁化工产业,形成集聚效应C.发挥辽鲁两省传统工业优势,确立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D.继续加强港口建设,形成环渤海湾区的世界级海陆港口集群【答案】8.B9.A10.D【解析】【8题详解】北京等级高,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北京市与区域各城市人才、信息、技术交流密切,北京市位置适中,与区域内各城市距离较近,都是北京成为环渤海湾区中心城市

4有利条件;北京不临海,不具备海运便利的条件,B符合题意。故选B。【9题详解】环渤海湾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主要原因是:环渤海湾行政单元多,行政上隶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管理协调难统一,①正确;渤海湾面积大,形成交通阻隔,不方便相互联系,②正确;环渤海湾的鲁、冀、辽以重工业为主,内部产业竞争明显,城市分工不明确,一体化程度低,③正确;环渤海湾地区的腹地面积广,而且腹地面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性不大,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跻身世界一流湾区,环渤海大湾区应继续加强港口建设,形成环渤海湾区的世界级海陆港口集群,D正确;加大京津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吸引周边城市的人力财力,更加不利于区内协调合作与一体化发展,A错误;区内突出的资源优势是人力资源优势,科技力量强,部分矿产资源已出现枯竭现象,因此区域内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创新型产业方向发展,B错误;不可能形成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C错误。故选D。【点睛】环渤海湾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土地极易退化。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A.供给服务B.文化服务C.支撑服务D.调节服务12.为维持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各项功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增加灌溉面积,恢复土壤肥力B.停止一切土地开垦C.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D.调整农业结构【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解】

5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功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增加灌溉面积,可能会加剧土地盐碱化,降低土壤肥力,A错误;停止一切土地开垦,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区域农业发展,B错误;只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无法维持自然环境的各项功能,C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分配农林牧业的比例,既能满足人类发展的物质需求,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点睛】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类型:(1)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能量需求;(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水能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3)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4)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海洋牧场”。该船可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传统模式相比,“船载舱养”模式()A.缓解近海海洋环境污染

6B.易受台风、赤潮影响,造成的损失大C.集约化、智能化养殖,单产高,品质差D.符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养殖潜力小14.当前,影响我国深远海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海洋环境B.市场需求C.养殖空间D.设备价格【答案】13.A14.D【解析】【1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船载舱养模式为远海养殖模式,从而减少养殖对于近海的环境污染,A对;船载舱养模式可以深远海适宜海域进行长期游弋式养殖,因此可以躲避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B错;结合材料“该船可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可知,“船载舱养”模式生长条件较好,品质较高,C错;结合材料可知,“船载舱养”模式养殖密度大,养殖周期较短,因此养殖潜力较大,D错。故选A。【14题详解】由于深海水质较好,因而海洋环境相对浅海较好,A项不是限制因素,A错;在海洋渔业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深海养殖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养殖空间也很大,BC错;由于深海养殖需投入资金较多,设备平台造价过于昂贵,设备成本成为深海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D对。故选D。【点睛】海洋牧场的主要优点需要从养殖空间、海水水质两方面分析;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方面保证耕地数量,另一方面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地”战略重在提高耕地质量;“船载舱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深远海清洁、优质以及不同水温的海水,进行集约化、智能化养殖,单产高,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利润大。深海空间大,水域广阔,水体量更大,自净能力更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优于浅海,所以养殖的水产品品质好。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原因相同的自然现象是()A.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B.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C.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D.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16.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答案】15.C16.A

7【解析】【15题详解】材料提及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与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关联。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两类现象并非自然现象,排除AB选项;海水温度向下不断降低,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是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C正确;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说明气候变冷,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从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一系列现象,故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A正确;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不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B错误;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C错误;分散城市人口也并不能降低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排除D选项。故选A。【点睛】减缓全球变暖的主要措施:1、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3、节约能源,倡导低碳消费。4、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目前,我国是世界家具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20世纪80年代,我国承接了大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家具制造企业,高度集聚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2008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家具制造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清丰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常住人口70万,从明朝开始就有家具产业,随着我国家具制造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该县将家具确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县沿106国道周边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区,家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下图示意清丰县位置。(1)分析早期我国承接的家具制造企业高度集聚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原因。(2)分析2008年以后清丰县成为我国家具企业转移目的地的原因。(3)近年来受电子商务等影响,清丰县家具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请为清丰县家具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答案】

8(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支持力度大。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利于家具出口。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好,集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可以降低运营成本。(2)受经济危机影响,世界家具市场萎缩。随着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家具市场扩大。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有106国道等经过,距离中西部地区市场近且交通便利。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完备的销售渠道。(3)线下销售与互联网线上销售结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设计出"畅销产品"。加强物流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完善产业链,加强研发、销售环节。【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家具行业的发展为材料,涉及产业转移的原因、家具发展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先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政府支持力度大。都位于河口三角洲的沿海地区,海运便利,运费低,利于家具出口。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好。产业集聚,可以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营成本。【小问2详解】2008年出现了世界经济危机,购买力下降,世界家具市场萎缩。随着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家具市场扩大。据材料可知: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人口较多,有106国道等经过,距离中西部地区市场近且交通便利。从明朝开始就有家具产业,产业历史悠久,有生产经验,拥有完备的销售渠道。【小问3详解】拓展销售渠道,线下销售与互联网线上销售结合,扩大销售市场,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设计出市场需求多的"畅销产品",加强研发、提高工艺,创建品牌。加强物流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完善产业链,促进良性竞争等。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被称为绿氢。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中石化规划在该市建设绿氢制取—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产业链。近日,我国首个绿氢长距离输送管道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缓解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材料二:下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

9(1)简述乌兰察布市成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主要区位条件。(2)简析“西氢东送”工程对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3)从环境安全的角度指出我国大力支持绿氢产业发展的意义。【答案】(1)乌兰察布与北京位置临近;太阳能、风能丰富;新能源产业基础好;土地租金低。(2)扩大市场;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链延长;促进技术创新。(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轻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降低资源枯竭风险;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可知,乌兰察布离北京的距离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兰察布获得的年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多大风,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产业基础好;乌兰察布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土地租金低。【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可以开拓新的市场,使得消费市场扩大;可以使原有的绿氢制取—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扩大产业规模;为了更好的制取绿氢,使得技术得以创新。【小问3详解】大力支持绿氢产业发展可以使能源消费结构得以优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污染减轻;减少碳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以缓解;绿氢是由可再生能源制取的,减少了化石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资源枯竭风险;减少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马铃薯被誉为全营养食物,除了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和钙等含量也很丰富,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之外),还可做蔬菜及高附加值食品、工业和医药制品的原料。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对环境适应性强,最适宜生长在孔隙度大的土壤中,我国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传统粮食作物产量虽连续多年增长,未来20年内仍需增产1亿吨粮食,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马铃薯作为主粮的存在感低,马铃薯“主粮化”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分布(下图)及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下图)。(1)简析马铃薯作为主粮存在感低的主要原因。(2)描述我国马铃薯的消费结构特点。(3)解释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原因。【答案】(1)我国的传统饮食结构中马铃薯是蔬菜,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人们接受意愿低;马铃薯易发芽,储存困难;马铃薯价格低,大面积种植收益低;马铃薯加工率低等。(2)以食用为主,作为蔬菜消费为主;其次为畜牧业饲料和加工原料;损耗较大。(3)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的压力和减少坡地水土流失;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助于拓宽“粮食安全”和“膳食营养”的内涵;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利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等。【解析】

11【分析】本大题以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分布及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马铃薯的种植优势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存在感较低,其原因包括: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信息“还可做蔬菜”可知,马铃薯在我国的饮食结构中是蔬菜,并且,在传统意识中,马铃薯作为主食是在穷苦年代,人们的接受意愿低;马铃薯价格较低,规模种植效益低,农户种植意愿低;马铃薯的保存不易,马铃薯易发芽变质;结合材料,马铃薯还可做高附加值食品、工业和医药制品的原料,但在我国马铃薯加工率低等。因此,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食,存在感低。【小问2详解】读“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右图),在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中食物占59.73%,马铃薯的消费以食用为主;饲料占23.07%,加工占8.74%,马铃薯的消费其次为畜牧业饲料和加工原料;损耗占5%,由此可知损耗较大。【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信息“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对环境适应性强,最适宜生长在孔隙度大的土壤中,我国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可知,马铃薯是一种耐旱作物,对于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的要求较低,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如缓解水资源的压力和减少坡地水土流失等;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利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结合材料信息“马铃薯被誉为全营养食物,除了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和钙等含量也很丰富,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之外),还可做蔬菜及高附加值食品、工业和医药制品的原料。”提示可知,马铃薯含有一些传统主食中没有的独特的营养价值,富含膳食纤维,其营养结构更加有益人类健康;马铃薯的加工产业链延伸空间大,可以开发多种主食产品和其他产品(马铃薯主粮化,就是要以保证营养为基础,将马铃薯通过多种方式加工成符合居民口味的馒头、面条、米粉、面包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消费转变,使马铃薯成为与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互为补充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对于我国食物的安全供给有很大的保障;可见,马铃薯主粮化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助于拓宽“粮食安全”和“膳食营养”的内涵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