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上)六校协作体高一6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2.“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3.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存在强大的贵族和教会势力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缺少法律意识和成文法指导4.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D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5
1.阿兹特克神圣历是一种为期260天的宗教历法,与太阳历服务农业不同,它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占卜天象,预知吉凶。但是普罗大众却并不知晓其具体用法,只有阿兹特克祭司才知晓如何运用历法来行事、预知吉凶。这说明( )A.太阳历在国家中地位要更加重要B.阿兹特克历法主要用于祭祀活动C.神圣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7.“人的自由、人的独立、人的尊严”在15至18世纪逐渐成为西欧社会的共识,但无论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英国,却都以野蛮的方式屠杀和奴役殖民地人民,在美洲建立起新型的奴隶制度并以法律为保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扩张特性B.西欧人文精神的发展C.殖民地经济水平落后D.古代奴隶制度的影响8.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B.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C.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D.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9.近代西方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得到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凸显行政权至高无上B.宣扬民主政治C.说明议会为权力中心D.体现共和精神10.“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B.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D.资产阶级即将要退出历史发展舞台11.伴随着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各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但不同历史时期它们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下列革命活动用同一标准划分,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海地独立运动B.苏丹马赫迪大起义
2C.印度孟买大罢工D.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2.20世纪初期的德国宣称,“我们是所有民族中的精华……最有资格统治其他民族”“要在旧欧洲狭窄的边界之外完成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俄国也急欲完成“占领海峡,控制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大斯拉夫主义的‘历史任务’”。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欧洲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C.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盛行D.列强结盟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13.马克思说:“机器生产摧毁国外市场的手工业产品,迫使这些市场变成它的原料产地。例如东印度就被迫为大不列颠生产棉花、羊毛、大麻、黄麻、靛蓝等。但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于是供给印度水利设备和内地交通工具,还在印度布下一个铁路网”。马克思旨在说明( )A.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B.自由主义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C.近代世界市场的孕育成长D.工业化与尖锐的社会矛盾同步14.1906年,伊朗召开第一届议会,通过第一部宪法——《基本法》。1907年,国王签署的《基本法补充条款》规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不经议会同意,政府不得将租让权让给外人,不得向外国借款,不得缔结条约和协定。这说明,伊朗当时( )A.试图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重视发展民族经济以壮大国力C.具有鲜明的民族民主意识D.消除国内的西方国家残余势力15.《顾维钧回忆录》:“这次会议对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他认为这是解决山东问题的一个“契机”。对“这次会议”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和中国成为最大赢家B.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实际上获得了独立自主D.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16.近代英国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如下表所示,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代表性殖民地模式名称具体表现印度公司模式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北美移民模式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非洲国家模式英国政府全程掌握对殖民地的争夺、取得和治理A.一定程度上加速西方工业文明在殖民地的扩展
3B.三种模式均是帝国主义阶段英国殖民扩张方式C.国家模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D.治理模式的差异性导致殖民地不同的发展方向17.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五”计划前,苏联的积累率为19%,“一五”计划提高到了33%。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率为15%。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18.1935年,法国总理曾说:“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这一观点()A.是绥靖政策的体现B.主张制止法西斯的侵略C.是法西斯主义主张D.强调争夺非洲殖民利益19.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发表讲话时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问题。斯大林意在( )A.确保欧洲国家对苏联保持友好态度B.开启冷战建立全球霸权C.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问题D.强迫波兰并入苏联版图20.有学者把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阶段”,以及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纵观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保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B.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C.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与协调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1.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殖民主义旧形式不再适应现代经济新发展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22
4.下图所示为1960年和2017年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对比。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了发展C.多极化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D.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新秩序23.西方福利国家认为:让每一个人都能生存绝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慈悲,生存是一种权利,是人的生存权;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社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据此可知,福利政策()A.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责任,反映了自由竞争理论B.强调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C.实现了全民的基本覆盖,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D.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主义矛盾24.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世界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D.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25题12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共52分。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5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他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材料二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林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理由。(6分)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摘编自《列宁新经济政策》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6分)
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8分)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宗教信仰不同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它们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6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图景大停滞的世界大分化的世界非国家化的世界大融合的世界
7特征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任一种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历史高一六校6月考试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并且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农业经济不发达,A项错误;古代希腊的政治是民主政治,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C项错误;中国古代没有出现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D项错误。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史上,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和丝绸之路等,可用来说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这一主题,A项正确;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亚历山大东征无关,排除B项;佛教传入中国不能用来解释帝国的扩张与崛起,排除C项;佛教传入中国不能用来说明中华文明的吸引力,排除D项。故选A项。3.A
8【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始终没有形成“王在法上”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西欧中世纪时期存在强大的贵族和教会势力,A项正确;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缺少法律意识和成文法指导,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可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B项正确;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无法完整概括材料,排除A项;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无法完整概括材料,排除C项;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阿兹特克神圣历。根据材料可知,神圣历是宗教历法,为政治、宗教活动服务,C项正确;材料并未比较太阳历和神圣历的地位,排除A项;阿兹特克历法包括太阳历和神圣历,太阳历用于农业,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根据“工资和地租跌价,……工业利润增多”可得出,依靠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经济实力不断下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与各地的联系及世界市场无关,排除A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而不是商业革命,故排除D项。7.A【详解】15—18世纪人文主义的发展使尊重人权和尊严成为西欧社会的共识,但却在对外殖民扩张中,屠杀和奴役殖民地人民,这是资本主义为追逐利润和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材料中的这一现象是指双重标准问题,B不能解释对外扩张中对殖民地人权的践踏,排除B项;C不是列强殖民扩张的理由,排除C项;列强建立的是新型的奴隶制度,与古代奴隶制度不同,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反映出了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强调“公众舆论”,故C正确;A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B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继承,故排除D项;9.B【详解】依据材料“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及所学知识可知,都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标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宣扬民主政治,B项正确;材料中法国的规定看不出行政权至上,排除A项;美国权力的中心不是议会,而是总统,排除C项;英国有国王,不是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题干文字说明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即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故A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主旨的重心所在,排除;题干主旨不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资产阶级是否要退出历史舞台,CD排除。故选A。11.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海地独立运动是由黑人奴隶领导的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暴力革命;苏丹马赫迪大起义持续近20年,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号召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由此可知,上述三次革命都采取暴力方式。而印度孟买大罢工采取罢工方式与殖民者斗争,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择C项,排除A、B、D项。12.B
9【详解】材料反映了一战前,德国、俄国都在积极宣传或者践行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一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加速了一战的爆发,故选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材料并未体现各国的经济情况,故排除A;法西斯主义盛行是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故排除C;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的形成与军备竞赛加速了一战的爆发,但材料并未涉及列强结盟情况,故排除D。13.A【详解】根据材料,马克思一方面认为西方殖民者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破坏了印度本地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近代工业给印度带来新的生产方式,为印度跨入现代社会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A项正确。14.C【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是伊朗的立宪革命。材料中"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体现的是民主意识;"不得将租让权让给外人,不得向外国借款,不得缔结条约和协定"体现的是反侵略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伊朗立宪革命最终失败,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依据题干“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赢家是美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故D项正确;引发五四运动的是巴黎和会,故B项错误;华盛顿会议使得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故C项错误。16.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的差异性导致殖民地不同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加速西方工业文明在殖民地的扩展,题干无法体现,A项错误;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C项错误。17.D【详解】材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下注重高积累而忽视了改善民生的问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积累而非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忽视民生而非牺牲农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高积累而非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8.A【详解】根据“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可知,法国主张把战争引向非洲,是纵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是绥靖政策的体现,故A正确;“制止法西斯”明显错误,排除B;材料中的是法国的主张,排除C;法国并没有说要争夺非洲,排除D。19.C【详解】根据材料机所学可知,波兰鱼苏联边界相接,苏联的战略问题与波兰紧密相关,苏联在雅尔塔会议强调波兰问题是希望将波兰变成自己的安全屏障,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20.D【详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出现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D;A、B两项不是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的实质,排除;C项是目的,不是实质,排除。2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的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故B项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一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排除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22.B【详解】由图可知,2017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已经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不相上下,这表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竞争力增强,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排除A;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世界秩序依然为发达国家主导,排除CD23.B【详解】根据“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社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可得出福利制度之下,强调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理念,B项正确;福利政策不是自由竞争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排除C项;矛盾没有解决,排除D项。故选B项。24.D【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21世纪的政治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力量中心,由此可知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D项正确;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大国对不同区域的影响,而非大国决定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加大,排除C项。故选D项。25
10.(1)不同:文艺复兴宣传希腊文化和异教文化,宗教改革则反对异教文化;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与原基督教会仍有联系,宗教改革则要摆脱原基督教会的控制。(6分)(2)理由: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甚至还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6分)26.(1)主要内容:允许产品交换和自由贸易;允许土地出租和雇佣工人;实行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任答两点即4分)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2分)(2)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公有制经济。(任答两点即4分)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任答两点即4分)27.(1)问题:边界争端;国内政局动荡;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任答4点8分)(2)原因: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存在民族、宗教、边界等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6分)28.【参考答案】答案示例观点1: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理由: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区数量减少,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危机与冲突加剧;疾病、贫富差距、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缺乏合作机制,难以解决。结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观点2: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理由: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发达国家借着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结论: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政治与社会紧张加剧。观点3: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理由: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智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力,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份子和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结论: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不均衡的发展。观点4: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理由: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难以实现霸主地位,需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结论: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观点5:修改大停滞的世界: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不会放弃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全球化也不可能停转。理由:美国和欧洲虽然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下降,但是在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其主体地位是难以被某一国家或地区所取代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和欧洲不会轻易放弃其全球领导地位;经济危机及二战后,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难以形成全方位的冲突及对抗;结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两大发展趋势下,地区与国家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观点6:新类型:未来世界发展更有可能包含四种类型中的不同元素,形成一个复杂多元的图景。理由:以上观点1—4任选2—3个知识点。
11【详解】观点的拟定:审题干,“四种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再审问题,即可得出观点的拟定“可以认同题干中的四种图景,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即观点可以是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修改大停滞的世界: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不会放弃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全球化也不可能停转以及新类型:未来世界发展更有可能包含四种类型中的不同元素,形成一个复杂多元的图景。任选其一即可。解读:根据材料“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可以得出“大停滞的世界”可以从美欧经济总量的下降、逆全球化、当今世界不稳定因素方面进行解读;根据材料“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可以得出“大分化的世界”可以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发达国家之间的分歧差距、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解读;根据材料“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可以得出“非国家化的世界”可以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方面展开解读;根据材料“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可以得出“大融合的世界”可以从国际合作、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全球组织、区域组织、多边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展开解读;观点5,就是承认美欧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下降的事实,但是结合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国际组织的存在、多边合作等现实,进行反驳和修改。观点6即把以上元素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