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

ID:83505349

大小:45.2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安徽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不少研究者常常把目光集中在汉代辞赋作者对楚辞艺术形式的接受上,而忽视了楚辞的精神对汉赋的侵淫和滋润。我们认为,汉代辞赋对楚辞的接受主要是精神上的,其对楚辞形式方面的接受也是为表达精神服务的。而且这种接受又常常与创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汉赋对楚辞的接受,与楚辞在汉代的流传密切相关。汉起源于楚,刘邦对“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地文化十分重视。统治者的爱好促成了楚辞在整个汉朝的流传。汉代文人对屈原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论争也加速了楚辞的传播和对文人的影响。汉人对屈原和楚辞的接受,首先是精神上的。司马迁则更加肯定“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的合理性,显示了他与屈原具有同样的以儒家为主而又不为儒家思想所禁锢的反抗、批判精神。屈原发愤抒情,乃赋《离骚》,司马迁忍辱写《悲士不遇赋》以抒愤懑,在抒情问题上,司马迁确实做到了学《离骚》得其情。贾谊的《吊屈原赋》、刘歆的《遂初赋》、刘向的《九叹》等都和屈原赋愤怨世俗、无所顾忌的精神一脉相承。其次是艺术表现上的接受,而且这种艺术上的接受也是为了表现精神服务的。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指出:“长卿《大人赋》出于《远游》,《长门赋》出于《山鬼》。”当然,这种继承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部作品,汉赋的许多作品在艺术形式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楚辞的影响。屈原的政治失意、人生的哀怨、高洁的志趣和完美的人格在《离骚》《九歌》等作品中多以神话、香草美人等多种象征形式取譬言志表现出来。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美物和“美人”之间的共同特征,表现在文学上就是用物之美去象征、衬托、彰明人格及人品之美。赋家们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咏物从而达到物以彰德的目的。

1如果仅仅是继承和接受,还不能使汉赋成为汉代的“一代之文学”。汉人必须创新,才能使汉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种句式交错运用。如果说四言、六言的赋体是继承了诗骚的形式,那么多种句式交错运用则是汉代赋家的创构了。这种创构的功绩首归于枚乘,其《七发》能够根据叙述和描写的不同需要而采用不同的句式,韵散结合,极富文采。二是对楚辞对话体结构的改造。楚辞常常使用对话,先秦的对答体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即叙述者和他者各自具有自己的观点,两种观点相互对立,一方的观点并没有最后说服另一方的观点。而汉赋的虚拟性对话结构则不是如此。叙述者和他者之间的说服和被说服的关系体现了汉代赋家的创造,即通过正反两方的比较使所有的反者都必须按照正者的意图和逻辑来思维,最后达到说服的效果。三是对楚辞中自然描写的超越。楚辞中的自然景物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依附于人、不亲和于人的独立性,如《涉江》《山鬼》《招魂》等篇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都表现出了与人的对立,暗示人的被压抑和被压迫的一种异已的力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而汉赋作家则只是将其置于客观地位,它的阴阳变化、消长荣衰都与冷静旁观的观照者的喜怒哀乐无关。而在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人的赋中大量出现的却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这是大汉作家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人格精神的展现。(摘编自李桂荣《论汉赋对楚辞的改造与超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赋对楚辞的接受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即使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接受,也是为表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服务的。B.司马迁与屈原都心怀愤懑,思想都以儒家为主而又具有反抗精神,所以司马迁更加认同屈原作品“自怨生”的观点。C.汉赋的句式在楚辞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创新,四六言的赋体是继承,五七言为主、多种句式交错运用是创新。D.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楚辞的作者是将情感投射于自然描写之中的,而汉赋则多表现对自然的客观观照或征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概述了汉赋对楚辞的接受,并分析楚辞在汉代流传的原因,引出下文对两者关系的具体论述。B.第三段列举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指出汉赋的两部作品,意在说明很多汉赋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接受了楚辞的影响。C.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特点,在楚辞上,列举的基本都是屈原的作品,在汉赋上,则对司马相如、贾谊等名家多有涉及。

2D.文章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论述汉赋对楚辞的继承和创新,且均先从形式方面入手,进而引出内容层面,逻辑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在汉代流传,与统治者的爱好、文人对屈原的态度及其论争以及屈原自身的精神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B.屈原运用物的美去象征、彰明人格和人品之美,这影响了后代赋家们的创作,他们自觉运用此种方法,从而达到物以彰德的目的。C.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对答体,问者与答者的观点自始至终都是对立的,而在汉赋中,问者最终都被答者说服。D.如果汉赋对楚辞仅仅是继承与接受,就不可能成为汉代的“一代之文学”,也不能更好地体现出汉人的精神气象。【答案】1.D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汉赋对楚辞的接受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错,原文说的是“汉人对屈原和楚辞的接受,首先是精神上的”。B.“司马迁更加认同屈原作品‘自怨生’的观点”错,原文是说“司马迁则更加肯定‘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的合理性”。C.“五七言为主”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多种句式交错运用则是汉代赋家的创构了”。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均先从形式方面入手,进而引出内容层面”错,原文“汉人对屈原和楚辞的接受,首先是精神上的”“其次是艺术表现上的接受”先说精神内容,再说形式。故选D。

3【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问者最终都被答者说服”错,原文“叙述者和他者之间的说服和被说服的关系体现了汉代赋家的创造,即通过正反两方的比较使所有的反者都必须按照正者的意图和逻辑来思维,最后达到说服的效果”是说反者被正者说服,不是问者被答者说服。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天文学家早就知道,银河系中最亮的部分是呈薄煎饼状的恒星盘——太阳身处其中,其宽约12万光年,恒星盘之外是气体盘。一块巨大的暗物质光晕包裹着这两个圆盘,并延伸到远远超出它们的范围之外。为找到银河系的边界,迪森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了银河系等巨大星系的形成方式,结果表明,位于巨大星系暗晕边缘之外附近小星系的速度会显著下降。利用现有的望远镜观测结果,迪森团队发现,银河系附近的小星系也出现了同样的速度下降情况。他们表示,这种情况发生在距银河系中心约95万光年的地方,此处应该就是银河系的边界。由此他们得出结论称,银河系宽约190万光年。他们希望未来能通过发现更多附近小星系,来进一步精确银河系边缘的位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罗斯玛丽·怀斯指出,最新测量结果还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厘清银河系其他性质。例如,银河系越大,其“体重”也越重,与它“共舞”的星系应该也会越多。科学家迄今已为银河系找到约60颗“舞伴”,未来应该可以找到更多。(摘编自刘霞《银河系边界终于“找到了”》)材料二:过去的研究认为,银河系在“婴儿时期”极早期由贫金属气体塌缩,或者富含气体的星系间相互碰撞和并合形成银河系恒星晕,气体逐渐冷却形成银河系厚盘,进一步冷却形成银河系薄盘。

4银河系厚盘恒星从13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形成,这距离宇宙大爆炸仅仅过去8亿年时间,而最古老的厚盘星甚至要比银河系内晕恒星早形成约20亿年。银河系内晕结构被认为主要是“百手巨人恩塞拉都斯矮星系”(GSE)碰撞早期银河系并被吸积并合时形成的。经进一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尽管厚盘形成从130亿年前到80亿年前持续了50亿年时间,但大多数厚盘恒星却形成于约110亿年前的一次集中爆发,与矮星系GSE和早期银河系并合发生的时间高度吻合。此后,形成厚盘恒星的气体大约在80亿年前耗尽,厚盘形成停止。与此同时,新的气体开始从银河系周围聚集到一个更薄的盘上形成银河系薄盘恒星,薄盘形成过程一直持续至今。至此,一个时间轴上被精确刻画的早期银河系形成和演化图像得以呈现。(摘编自《揭开尘封“成长史”迄今最清晰银河系形成演化图绘成》,《科技日报》2022年3月25日)材料三: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4.下列对“银河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银河系中最亮的是恒星盘,其次是气体盘,最后是远远超出恒星盘和气体盘范围之外的一块巨大的暗物质光晕。B.银河系越大,质量就越重,在边缘地带存在的与其“共舞”的星系也会越多,依此就可以确定银河系边缘的位置。C.从“宇宙大爆炸”“130亿年前”“80亿年前”等词语中,我们能够刻画出早期银河系形成和演化时间轴。D.

5科研人员发现,尽管银河系厚盘形成时间跨度大,但大多数厚盘恒星在矮星系GSE和早期银河系发生碰撞和并合中形成。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迪森团队根据银河系附近小星系的速度会下降的发现,厘清了银河系的性质,得出了银河系宽约190万光年的结论。B.银河系厚盘恒星形成时间早,在宇宙大爆炸大约8亿年后就开始形成,最早的厚盘恒星比银河系内晕恒星要早约20亿年。C.形成厚盘恒星的气体耗尽的同时,银河系薄盘恒星开始形成,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也是银河系时间轴上的重要事件。D.人类想起对宇宙的探索时,是兴奋的、内心激动的,因为人们探索的是最深奥的秘密,认识宇宙的同时会有一定的成就感。6.宇宙的空间大小和时间长短都是人们难以理解的,但人类依然在不懈地探索着宇宙,这种探索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C5.A6.①对宇宙的探索能刷新人们对银河系形成历史的传统认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宇宙有更加科学准确的认识。②从人类自身来说,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不断探索宇宙,能满足人类自身的好奇心,让人类在对宇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追求中获取乐趣。③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不断探索宇宙,获取更多的宇宙知识,从而创造更好的未来。④通过对宇宙的探索,反过来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美丽与价值,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家园。【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最后是远远超出恒星盘和气体盘范围之外的一块巨大的暗物质光晕”的说法错误,原文是说“一块巨大的暗物质光晕包裹着这两个圆盘,并延伸到远远超出它们的范围之外”,即恒心盘和气体盘包裹于暗物质中,这个巨大的暗物质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B.“依此就可以确定银河系边缘的位置”的说法太过绝对,原文是说“与它‘共舞’的星系应该也会越多。科学家迄今已为银河系找到约60颗‘舞伴’,未来应该可以找到更多”,即原文是一种猜测性的说法“应该……”,并不是“确定”。D.“但大多数厚盘恒星在矮星系GSE和早期银河系发生碰撞和并合中形成”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大多数厚盘恒星却形成于约110亿年前的一次集中爆发,与矮星系GSE和早期银河系并合发生的时间高度吻合”,即大多数厚盘恒星的形成只是与矮星系GSE和早期银河系并合发生的时间高度吻合,但并不等于这些厚盘恒星就是由这两种物质碰撞形成。

6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厘清了银河系的性质”的观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根据原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罗斯玛丽·怀斯指出,最新测量结果还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厘清银河系其他性质”可知是怀斯提出的观点,而不是“迪森团队”。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问题的探究能力。诚如题干所说:宇宙的空间大小和时间长短都是人们难以理解的,但人类依然在不懈地探索着宇宙,究其根源是人越了解外部世界,越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此题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三。从“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我们可以概括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意义就是:不断刷新自己对宇宙的认知,对宇宙有更加精准的认识。从“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可以概括出探索的意义:满足我们人类的好奇心,让人类在对宇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追求中获取乐趣,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从“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等语句可以概括出探索的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美丽与价值,更好地珍爱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总之,从对获得外部世界的真知,满足自我的好奇心,更好地发展自己以及珍爱唯一的“家园”等角度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虎揭方晓范拾红是江城著名画家,善画虎,号称“江南虎王”。

7他画虎,时而用笔繁多,细节明分;时而只寥寥几笔,意境卓然。可不管是用笔繁多,还是寥寥几笔,所画之虎皆毕肖,挂于家中厅堂之上,月明星稀时,仔细听,隐隐似有虎啸之声,仿佛画中虎欲挣脱笔墨的束缚,向山林遁去。如果是藏于画匣之中,便时有画纸振作之声,好似里面的老虎按捺不住,要跑出来似的。当然,这只是传说,可却足见范拾红画虎技艺之精、之奇、之妙。范拾红出名后,上门求画的人渐渐多了,特别是非富即贵者,往往承诺给丰厚的润笔费,眉头都不皱一下。不过,范拾红倔,头杯清茶待客,第二杯清茶送客,从不应允。“虎者,带山林之风,挟王者之气,天地间非凡之物,非高贵之士莫能拥有。”有好事之人问及其中的缘故,范拾红总是高傲地抬起头,这样慨然作答。在他看来,俗人的精神世界往往不够丰盈,不够灵动,不配拥有他画的虎。不过,万事总有例外。东街的王木匠刚收工回家,还未歇片刻,范拾红就推门而入,送了他一幅“插翅虎”。王木匠的儿子马上要参加高考,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错,极有可能考上名牌大学,范拾红送他一只“插翅虎”,有预祝其子高飞之意。北门的胡剃头,刚要挑着担子出门,范拾红已经候在门口,送了他一幅“跳涧虎”。胡剃头的女儿是长跑名将,在国内赛场摘金夺银是常有之事,人称“东方羚羊”。马上要参加国际大赛了,成为世界冠军,是她最大的梦想。范拾红送上这只“跳涧虎”,助其圆梦。西巷的陈炊饼早上一碗稀饭才下肚,范拾红就蹲在了他跟前,送了他一幅“锦毛虎”。范拾红知道,陈炊饼这些年运势低了点儿,前年儿子出了车祸,撒手而去;去年老伴儿病重,卧床不起。陈炊饼起早贪黑卖些炊饼,挣不了几个钱,需要一只“锦毛虎”以壮底气,以增运势。好事之人不解,问:“他们不是俗人吗?怎画虎送他们,还分文不取?”“他们凭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为人不欺不诈,处事不躲不藏,安身不卑不亢,立命不谄不媚,清清白白,是真正的高洁之士、清雅之辈,何来俗气?”范拾红理直气壮地回答道。王木匠、胡剃头、陈炊饼,都是范拾红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儿、发小,为人本分规矩。对于本分规矩之人,范拾红从来都是敬重有加。这天,南关的彭建平前来求画,让范拾红好生为难。本来,彭建平跟王木匠、胡剃头、陈炊饼他们一样,都是范拾红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儿、发小,送他一幅虎并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只是,这些年彭建平官运亨通,前些年升了副市长,在范拾红心里,早就不由自主地将其归为“俗人”之列,实在是不配拥有他画的虎。人情大似天。思来想去,范拾红还是提起了笔,挥毫泼墨,画了一只“下山虎”,随手递给彭副市长。彭副市长非常尴尬,伸着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要知当地有一俗语:“宁要一只上山虎,莫要十只下山虎。”老虎下山,有走下坡路之意,有虎落平阳之意,不吉利。尤其是官场上,更忌讳这个。

8范拾红呷了口茶,笑着对彭副市长说:“你也是这条街上的人,我们相识数十年,对你还是比较了解。你当镇长时,肯与老街坊光着膀子喝酒,听大家唠嗑儿,家长里短什么的都知道。你当县长时,虽说工作忙,可还是会抽空来这老街坐坐,东家阿婆大孙子、西家大爷二女婿,都叫得出名字。现在你成了副市长,扳着手指数数,这一年到头,来过老街几次?你再不来,这条街就要拆掉喽,到时亲朋故旧都不知哪里去找。你呀,也该从高高在上的衙门,下到民间走走喽!”彭副市长脸一红,毅然接过那只“下山虎”,回去挂在了自家厅堂正中。几年后,市里一弊案被揭开了盖子,成为轰动全省的大案、要案,市里好多领导都牵涉其中,彭副市长却独善其身。好事之人问其有什么守身秘诀,彭副市长指着家里厅堂正中挂着的那幅画,自嘲地说:“有这只‘下山虎’镇着,敢不勤勉?敢不自律?”从此,范拾红名气更盛。大家都说,他画的是真虎,虎气冲天,能涤荡人的性情呢。范拾红淡淡一笑,说:“真正的虎,从来都在大家心里。”(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运用想象与夸张的手法,写范拾红所画之虎的生动传神,突出了他画虎技巧的高超和所画之虎蕴含的威武精神。B.文中多次穿插“好事之人”的问题,这一“好事之人”是作者虚构的,主要是通过他的问题丰富小说的内容,深化小说主旨。C.彭副市长“脸一红”,是因为他听了范拾红的话后,意识到自己在官位升高时,渐渐脱离了民众,内心产生了愧疚感。D.小说中范拾红所画的“虎”暗含着人们关于虎的传统观念和民间风俗意识,如他给彭副市长画的“下山虎”,体现了他对彭副市长的讽刺和嘲弄。8.请简要分析小说的叙述特征。9.怎样理解小说最后一句话“真正的虎,从来都在大家心里”?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简要分析。【答案】7.D8.①叙述结构上,以“画虎”为线索,善于铺垫。开头写范拾红是著名画家,善于画虎,但从不应允非富即贵者的求画,为后文主动给人送画作铺垫,这一安排又为后文彭建平求画作铺垫。②叙述详略得当。详写给王木匠等人送画和彭建平求画的过程,略写“弊案”被揭开的过程,突出结果,凸显范拾红画虎的意义。③叙述语言上,简洁有力,富有文化气息。范拾红的语言简练有内蕴,引人深思,且融入文言成分,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文化韵味。9.①真正的虎,在王木匠、胡剃头、陈炊饼这些靠双手养家糊口的人的心中。他们内心纯净、勤劳诚实、清白高洁,他们的精神世界丰盈,是配得上“虎”的。

9②真正的虎,在彭副市长的心中。彭副市长把“下山虎”挂在自家厅堂中,作为对自己的警诫,勤勉自律,最终独善其身。③真正的虎,在范拾红自己的心中。他秉性高傲,讲究原则,不阿谀富贵之人,爱憎分明,与“虎”的精神相通。【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体现了他对彭副市长的讽刺和嘲弄”错误。原文范拾红给彭市长画“下山虎”的意思并不是意味着彭市长事业要走下坡路,而是提醒彭市长要体恤民情,不可官越做越大偏离了原则,变成贪官。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①叙述结构上,以“画虎”为线索,善于铺垫。原文开头交代范拾红的身份画家并且善于画虎,不过从不给非富即贵者画,为后文给王木匠等人送画做铺垫,同时为后文彭建平求画作铺垫。②叙述详略得当。原文详写范拾红给王木匠等人送画和彭建平求画的过程,略写被揭开的“弊案”揭开,从而突出范拾红画虎的意义。③叙述语言上,简洁有力,富有文化气息。原文范拾红送给彭建平“下山虎”这幅画时说出的一番话,就是在暗示彭建平,语言简练有内蕴,引人深思,且融入文言成分,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文化韵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能力。①原文“他们凭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为人不欺不诈,处事不躲不藏,安身不卑不亢,立命不谄不媚,清清白白,是真正的高洁之士、清雅之辈”并且王木匠、胡剃头、陈炊饼他们为人本分规矩。可知:他们内心纯净、勤劳诚实、清白高洁,他们的精神世界丰盈,是配得上“虎”的。②原文范拾红送彭市长“下山虎”并给他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同时彭市长用“下山虎”警示自己,最终独善其身。因此,真正的虎,在彭副市长的心中。彭副市长把“下山虎”挂在自家厅堂中,作为对自己的警诫,勤勉自律,最终独善其身。③原文范拾红从不给非富即贵者画。送给靠自己双手养家户口的王木匠等人,同时在彭市长求画时并没有阿谀奉承,极其讲究原则。因此真正的虎,在范拾红自己的心中。他秉性高傲,讲究原则,不阿谀富贵之人,爱憎分明,与“虎”的精神相通。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真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廷,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B.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C.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D.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规矩,规,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矩,画圆形的工具。规矩指一定的标准、成规,也指礼法、法度等。B.

11京兆尹,我国汉代官名,“三辅”之一,唐代之后不置,但习惯上仍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为京兆尹。C.伊、傅、周、召,指伊尹、傅说、周公、召公;商周时名相,伊、傅分别辅佐商王汤、武丁,周、召辅佐周成王。D.六职,可指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也可以指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等六种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梓人屋里的床腿缺了,自己不去修理,反而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让“我”感觉他是一个很贪财而没有真正本领的人。B.梓人在墙上画出官署房子的图样,图样很小,却能详细显示房子的构造,按着图样建造的高楼大厦,也不会有差错。C.放弃手艺、使用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是劳心者、能者和智者,是辅佐天子、做天下宰相的人要效法的。D.作者用梓人定制规矩绳墨、善运众工与宰相条纲纪、齐法制、不亲小劳等行为相对照,来说明宰相治理天下的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2)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答案】10.B11.A12.C13.(1)不一会儿,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敢自做主张的人。(2)就像梓人把名字写上表明自己的功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人是不能把名字列入其中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样式。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俸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度材”为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视”是下句谓语,其前断开,排除AD;“而”字为表承接的连词,“指使”然后“群工役”,联系紧密,不必断开;“焉”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排除CD;“食于官府”“作于私家”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各自断开,排除AC。故选B。

12【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规,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矩,画圆形的工具”错。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尺。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放弃手艺、使用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是劳心者、能者和智者”错,原文是“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意思是,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是就这位木匠而言的,且文中都是问句,有揣测意味,不能就此推出普遍哲理。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斫”,砍;“色”,脸色;“俟”,等待;“自断”,自作主张。(2)“名”,写上名字;“列”,列入其中。参考译文:

13裴封叔的家宅,在光德里。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样式。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俸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后来,京兆尹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时事迹:“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谈论殷同时治理国家的士人,会说:“伊尹、博说、周公、召公。”那些勤苦劳作的做事的人,而没有能够被记录下来,就像梓人把名字写上表明自己的功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人是不能把名字列入其中的。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簿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炫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②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①此诗是诗人解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②“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怀”字具有丰富的意蕴,既指对在异地的友人的怀念,也指对自己和友人相似处境的感怀。B.颔联中,作者先实写自己在汝水边上,心境随水波荡漾,然后想象友人在并州也有很高兴致。

14C.“千里马”与“九方皋”对仗工稳巧妙,看似直白,实际包含着无限深意,显示了作者“点铁成金”的创作能力。D.此诗各联之间跳跃性较大,表面没有明显关联,但在章法上,首联开宗明义,中间两联议论,尾联收拢,浑然一体。15.本诗最后一句“花落故溪深一篙”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答案】14.D15.①“花落故溪”句写作者和友人曾经游玩过的溪水很深,水面正漂流着落花,描绘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面,营造了清新明净的意境。②此句与前句希望归于“酒船渔网”之间相照应,抒发了自己和友人的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在不得志后的归隐之意。③此句以景结情,融归隐之情于优美之景中,抒发情感委婉含蓄,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中间两联议论”错,颔联写景抒情,颈联议论抒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从内容看,“花落故溪深一篙”意思是,我们过去游玩的溪水中眼前正漂浮着落花,水深恰好一篙。描绘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面,营造了清新明净的意境。从结构看,前句“酒船渔网归来是”写家乡有船可载酒有网可捕鱼,劝李子先也解官归故里,与诗人同游。此句与前句照应,抒发了自己和友人的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归隐之意。从抒情看,本句是写景句,也是诗歌结句,以景结情,用水涨花落、渔船载酒构成一幅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图画,融归隐之情于优美之景中。(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陈情表》中,作者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报答皇帝大恩的两句是: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感叹读前人文章叹息哀伤后,表明了自己对生与死、长寿与短寿的基本认识。(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六种典型的夔州秋天景物,勾勒出一幅肃杀、凄凉的秋景图。【答案】①.臣生当陨首②.死当结草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④.齐彭殇为妄作⑤.风急天高猿啸哀⑥.渚清沙白鸟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陨、固、诞、殇、渚。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阅读量增长明显,数字阅读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青年人的数字阅读充满偏见。一些媒体习惯将青年人的数字化阅读与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等“浅阅读”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肤浅的、快餐化的阅读消费。_________的是,对于青年人数字化阅读持批评态度的多是中老年,他们_________,俨然流露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_________,将青年人的数字阅读与肤浅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同起来并无足够的说服力。青年人的数字阅读固然有碎片化、娱乐化的倾向,但对于读书而言,这并非问题。(),与阅读格调的高下、年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只有阅读者本身的选择,才决定了最终自己使用何种阅读方式,阅读的负面性存在全部推给青年人和数字阅读显然有失不公。新媒体技术___________,电子阅读也未来可期。促进阅读形式多样化,提升社会对于不同阅读方式的包容性,努力丰富数字阅读的内容,是今后阅读领域内需要继续完善的工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发人深思忧心忡忡一概而论乘风兴浪B.耐人寻味忧心如焚一概而论方兴未艾C.发人深思忧心如焚平心而论乘风兴浪D.耐人寻味忧心忡忡平心而论方兴未艾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16只有阅读者本身的选择,才最终决定了自己使用何种阅读方式,阅读的负面性存在全部推给青年人和数字阅读显然有失不公。B.只有阅读者本身的选择,才最终决定了自己使用何种阅读方式,将阅读的负面性存在全部推给青年人和数字阅读显然有失公允。C.只有阅读者本身的选择,才决定了最终自己使用何种阅读方式,将阅读的负面性存在全部推给青年人和数字阅读显然有失不公。D.只有阅读者本身的选择,才决定了最终自己使用何种阅读方式,阅读的负面性存在全部推给青年人和数字阅读显然有失公允。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只是一种阅读方式B.纸质阅读同数字阅读一样,本质上只是一种阅读方式C.阅读方式只是读书途径,包括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两种D.不仅纸质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数字阅读也是【答案】17.D18.B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语境是说批评青年人数字化阅读的多是中老年人,这件事很值得我们思索,应选“耐人寻味”。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忧心如焚:心里愁得像火烧。形容非常忧虑焦急。语境是说中老年人对青年数字化阅读很担心,应选“忧心忡忡”;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公正评价。语境是说公平地说,将青年人的数字阅读与肤浅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同起来并无足够的说服力,应选“平心而论”;乘风兴浪:趁机挑起事端。方兴未艾: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会很快终止。语境是说新媒体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应选“方兴未艾”。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语序不当,“最终”应放在“决定”前面;

17搭配不当,“有失不公”应改为“有失公允”。全部改对的是B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与阅读格调的高下、年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说的选择阅读方式不同,包括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而BD一个强调纸质阅读,一个强调数字阅读,不合要求;C项“包括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两种”与后文无法衔接。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据央视财经报道,当前盲盒商品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产品质量差等情况时有发生。一个做工只值30元的娃娃,①________,被炒到七八百元。有专家指出,盲盒不纯粹是一种商品消费,更多是一种精神满足。据调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②________。特别是许多在校学生,可能因同学之间的讨论而开始购买文具盲盒,并会因抽到隐藏款、热门款而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为集齐多种款式或者抽到隐藏款,一些人会频繁或大量购买盲盒,由此造成浪费。盲盒的营销模式区别于传统商品,但这不代表商家可以任意标出虚高价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和真情知悉权。当然,有观点认为,如果将盲盒作为普通商品来监管的话,有违“盲盒经济”初衷。这种观点并不成立,因为盲盒只是在销售模式上属于特殊商品,但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特殊商品,即③________,故消费者不能因为购买了盲盒就被减损基本权利。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35个字。【答案】20.①做成盲盒②都容易对盲盒购买成瘾③盲盒还是普通商品21.第一段:盲盒能让消费者获得满足感,但也存在价格虚高造成浪费等问题。第二段:盲盒不属于特殊商品,消费者依法享有公平交易权和真情知悉权。【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8第一空,此处是说盲盒商品价格虚高,“一个做工只值30元的娃娃”“被炒到七八百元”,就是因为被做成了盲盒。据此写:做成盲盒;第二空,此处是说盲盒不纯粹是一种商品消费,更多是一种精神满足,因此才让各类人群对开盲盒如此热衷。前面有“无论”,此处用“都”呼应。据此写:都容易对盲盒购买成瘾;第三空,“盲盒只是在销售模式上属于特殊商品,但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特殊商品”,也就是它们只是普通商品。据此写:盲盒还是普通商品。【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抓住关键句“当前盲盒商品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产品质量差等情况时有发生”“盲盒不纯粹是一种商品消费,更多是一种精神满足”,可概括出:盲盒能让消费者获得满足感,但也存在价格虚高造成浪费等问题。第二段,抓住关键句“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和真情知悉权”“盲盒只是在销售模式上属于特殊商品,但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特殊商品”“消费者不能因为购买了盲盒就被减损基本权利”,可概括出:盲盒不属于特殊商品,消费者依法享有公平交易权和真情知悉权。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大学校长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我上学时,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小榔头。多年过去,我已从教41年,当我来到母校,重新走进学生实践工作时,我问大家,你们实践的项目是什么?他们回答:‘还是做那个小榔头。’”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总导演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节目相配合的歌曲,于是找到了一个词作家,希望他能为这一年春晚的结尾曲写一下歌词,内容要有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于是就有了《难忘今宵》这首歌。如今,《难忘今宵》已经成为每年春晚的必唱曲目,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读完上述材料,你对该学校和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这样的做法有怎样的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不能总是做那个小榔头”,因为我们要随着时代而变化,科技在发展,教育也要顺时而变。努力求变,却也有一些东西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就像那一首永不会变的《难忘今宵》。

19“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于时代的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底色。手捧《论语》,我愿以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大势之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中,“一个小榔头”的故事出自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站在未来办教育”的主题演讲。王校长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指出教育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尽管做这个小榔头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技能,但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显得过于陈旧、过于单薄了。对此,王校长提出反思——教育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作何变革?而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与此相对,材料第二段则讲述了一个“不变”的故事。《难忘今宵》自1984年面世以来,就一直是每年春晚的必唱曲目,从未变化。而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因为其中蕴含的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一直呼应春节这个中国传统时节人们的朴素情感。

20综合两则材料,可以得出“变”与“不变”的思辨话题。初心不变,我们的情感不应变质;在科技、教育等问题上,积极求变,顺应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这是材料体现的思想,也是写作时应该抓住的主题。在关于“变”与“不变”的讨论上,写作时可以从教育与情怀的角度拓展开去,结合时代特色及我们的生活,思考我们还会面临哪些“变”与“不变”。如随着通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化了;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的阅读方式与内容变得更丰富;随着国家实力的壮大,我们的职业选择得以更丰富。这些,都是应该积极求变的内容。但是,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从“士农工商”到各行各业皆开花,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爱岗敬业的初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我们应该坚守不变的内容。写作时把这一关系阐述清楚即可。立意:1.因时而变,莫忘坚守。2.非“变”无以为进,非“不变”无以为守。3.在变与不变中昂首前行。4.固守战略,顺势而为。

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