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ID:83505243

大小:50.8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乌台诗案后,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1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2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乘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苏轼词作的数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D.森槐南等日本词人在模仿苏词时,经常撷取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相同情怀,足见苏轼对其影响之深。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C2.C3.C

34.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5.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因而……”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A.“苏轼词作的数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错误,材料二原文说的是“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B.“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错。材料二原文只是说“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原文并没有说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D.“撷取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相同情怀”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三原文是“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可见,“撷取”应为“撷取化用”,“相同”应为“相似”。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1)材料三在第一自然段首先提出自己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第二自然段段首总结“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第三段段首这样说“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看第四段

4“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由此可知,材料三从整体上看,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2)具体论证过程中,通过第二三四段段首话语“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可知论证过程中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论述有理有据,有条不紊。【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1)材料一说“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2)“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说明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3)“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说明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广泛。(5)“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说明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超然旷达的境界,营造出独特意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除夕沈从文许多人,围在一个床边。床是黑木的,小的,旧的床板上面,垫褥上睡了一个男子。男子是快要死去的人了。眼睛无光,脸色惨白。

5围在病人床边的,有两个女子,一个年约二十五岁,一个年纪较幼,不到十六岁。年长的是病人的妻,年幼的则是病人的妹。年幼的女人坐到近窗处一张旧藤椅上去了,吁着气,用手掠头上的短发,在这天真的女孩心上,对人生还似乎极其茫然,她并不忘记今夜是除夕!远远的,可以听到爆竹声音,像打仗时枪声,断断续续。同时较近地方却有人掷骰吆喝的声音,有锣鼓笙箫的声音可以听得出。除夕应已过去,当为新正一月一日了。从各处传来的爆仗声音,可以想象到一切一切地方,这时候欢喜的空气如何浓厚,一切一切人,是怎样欢乐兴奋度过了这个除夕,眼看着黑夜逃遁,迎接那一年第一天的新的光明。似乎因为听到鸡叫,那年轻女子,又起身到窗边,把一扇窗子打开。开窗以后,外面的声音就更清楚了。且同时淡淡有煤气硝磺气在空气中混合,吹进房里。女人似乎又觉得从外吹来的风太冷,不适宜于病人,即刻又轻轻把窗关上,走到病人这边来了。“四嫂,你去休息休息,不要紧,大概……”年长的女人这时正低了头坐在床边,用手捏病人的手。听到劝她休息,却不作声,只把头抬起,对这年轻女人勉强地笑了一笑。邻家院子里忽然燃起了爆仗,毕毕剥剥响起来了。声音的骤来,使病人一惊,病人在不断的响声中闭了目想了一会,才从记忆上找回过去的日子,知道今天是除夕了,从除夕上又才记起一件事来,于是他把那穿中山服的男子瞅着了。“除夕!你忘了我们说的那个……”客人不作声。“怎么?万里,你忘记了吗?”病人忽然眼睛有了光辉,说话声音也清朗许多了。客人到此,目击到病人的兴奋,却冷静安详地答道:“明士,我没有忘记。凡是要办的,我们已经办了!”“当真么?”“我什么时候谎过朋友?”客人沉重地说,“是的,成功了。希望的已实现了。”说这话时他望到楼顶椽皮,重重地放了一口气。他将胜利的事告给病人了,但他却保留了另一件因胜利而来的牺牲。病人非知道详细情形不行,于是这客人,便把三四点钟以前的事完完全全说了。病人是因为得到这类消息,正如同给医生打了若干针以后,忽然全身活泼,俨如顷刻霍然了。听完了客人报告的病人,脸上透着被心火灼红的颜色,微笑地说:“万里,你做的事真空前!我看你一点不慌张,我佩服你。你还是到上海躲躲去。不过这样一来,我看你又结不成婚了。依我劝,就到上海同雷卿同住,不要那些形式了。(各处炮声入耳)听,像打枪!这些该死的人,都在祝贺这新年!明天早上他们的惊讶将把他们的欢喜讨回。……万里,你送的新年礼物太好了。你……”

6在附近,子母炮先是作微低声音,将小炮冲上半空,旋即在空中爆裂了,大的声音将空气荡动,病人不说话了。女人见病人反常地清明,以为说话太多过于兴奋不相宜,故在一杯水中放了一点安眠药,数分钟后病人熟睡了。病人安静后,一种事啮着了名叫万里的客人的心,客人矜持不语,神情惨然。年长的女人猜量必定还有别的缘故,轻轻地问:“万里,有牺牲的么?”客人点头。于是女人又问:“多少呢?”答说:“一个。”那年青一点的女人说:“是谁?”客人苦笑不答。他仿佛不知道这个人名字,且仿佛自己纵知道,说来女人也不会知道,所以不说了。女人明白牺牲的是熟人了,说,“是同你一处去的?”“……”客人轻轻吹起哨子来了,有意回避不理会。五妹用脚为客人吹的革命歌按拍,但过了一会又忽然问道:“万里先生,是谁牺牲了呢?”客人又勉强地笑,且故意从桌上拈了一瓣为病人预备的橘子,送到口里去。橘子吃完后,随即又拈一瓣放到口里,说,“橘子酸,不很好吃。”年长一点的女人,明白这牺牲者必与客人有关系了,不好再追问,即刻就把话谈到橘子上去了。客人不久又走到窗边去开窗,望到天上的大星已渐疏,知道去天亮不远了,同女人说要走,乘早要到青桥去一趟。青桥是客人的爱人雷卿所住的地方,女人以为客人是去他的朋友处告别,就说:“万里,你上海去了,就要雷卿到我这里来吧。这里不会有人注意。去就快去,说我们欢迎她来过年。”“……”客人想说什么并不曾说出口。五妹与雷卿,平时极其相得。她再三嘱咐万里先生,说是非要雷卿来不行。客人望到这小女孩天真的脸孔,惨然地笑着,点点头,答应照她希望做,就下了楼梯。女人把他送出大门,虽然一切处之镇定,到最后,同女人点头,告女人好好照料病人时,这汉子,显出一点狼狈的神气,踉踉跄跄去了。在全城爆仗声中,黑夜终于逃遁,新正是来了。随了日光而来的消息,是城中三个警官在昨夜被人暗杀了,当场将女凶手一名捉获,这女人旋即跳河浜中淹死。女人名字是雷卿,在光明工厂做职员,是经一个同厂工人认识出来的。作于一九二八年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明暗双线串起作品,明线写万里除夕夜探望病人明士,暗线写万里等志士除夕当日执行刺杀行动。

7B.作者善于将人物内心激烈汹涌的情绪潜藏于细微的动作中,万里的吹哨子、吃橘子就是这样的表现。C.小说多次暗示牺牲者可能就是雷卿,通过客人多次的欲言又止和几次不自然的笑等细节作出了暗示。D.重病的明士、牺牲的雷卿等典型形象的正面塑造,万里和雷卿的美好未来的毁灭,都体现了作品的悲剧意义。7.关于文中万里与明士交流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病的明士由爆仗声想到除夕和行动,外在精神状态立刻短暂发生极大的好转,可见信仰力量之巨大。B.明士知道消息后的兴奋激动,与万里叙述时的冷静安详形成较大反差,反映了两个革命者不同的性情。C.明士劝万里不拘形式,到上海同雷卿同住,话语中包含了革命者应当有冲破世俗礼法勇气的意思。D.万里沉着行动后牵挂战友,明士重病垂危不忘行动,体现了早期革命者的不怕牺牲、友爱互助的精神。8.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小说为什么以“除夕”为题?9.“五妹”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②以除夕的节令特点与作品的悲剧性主题(革命者的牺牲)形成对比,突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③革命者挑选除夕作为行动的日期,具有革命智慧,丰富了人物形象;④赋予小说象征意味:寓指旧时代、旧秩序终将结束,新社会、新时代终将到来。9.①推动情节发展:“五妹”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五妹和四嫂的多次追问,情节产生发展变化;②衬托表现人物:“五妹”为人善良体贴,与雷卿平时极其相得,读者由此可以想见未出场的雷卿的性格形象;③深化主题:“五妹”的善良天真不谙世事,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深化了主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D.“牺牲的雷卿等典型形象的正面塑造”理解有误,小说中雷卿只是个潜在的人物,并非对她进行了典型形象的正面塑造。原文最后“当场将女凶手一名捉获,这女人旋即跳河浜中淹死。女人名字是雷卿,在光明工厂做职员”才说清楚雷卿是谁,作为暗线人物,只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她的性格特征等并未交代。故选D。

8【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反映了两个革命者不同的性情”理解有误,两个革命者反映不同,并非性格不一样,而是所处的具体的状况和对事实情况的了解程度不同所致。原文中间部分“‘怎么?万里,你忘记了吗?’病人忽然眼睛有了光辉,说话声音也清朗许多了”“客人到此,目击到病人的兴奋,却冷静安详地答道:‘明士,我没有忘记。凡是要办的,我们已经办了!’”,两人对革命都怀着一样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不一样的是客人知道牺牲的是自己的爱人,此刻他内心应该是哀痛的,但是面对病中的同志,他不愿意将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他,徒增同志的悲痛,不利于他的病情,所以客人选择冷静理性地隐瞒事实。而病中的革命者,对此一无所知,只有对革命的一腔热血,所以两人表现不一,但实质是一致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①小说以“除夕”为题,首先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点。②“有人掷骰吆喝的声音,有锣鼓笙箫的声音可以听得出。除夕应已过去,当为新正一月一日了。从各处传来的爆仗声音,可以想象到一切一切地方,这时候欢喜的空气如何浓厚”,除夕是传统节日,欢乐喜庆的氛围和小说中革命者们的生病与牺牲形成对比,突出小说的悲剧意义。③“除夕!你忘了我们说的那个……”“明士,我没有忘记。凡是要办的,我们已经办了”,从小说中,我们可知革命者选择除夕作为行动的时间,显示出他们极富革命智慧的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在除夕家家欢庆的时候,敌人也放松了戒备,正是行动的好时机。④“除夕应已过去,当为新正一月一日了。从各处传来的爆仗声音,可以想象到一切一切地方,这时候欢喜的空气如何浓厚,一切一切人,是怎样欢乐兴奋度过了这个除夕,眼看着黑夜逃遁,迎接那一年第一天的新的光明”,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间,小说中也暗指了旧时代将会随着炮竹和革命者的行动成为过去式,新时代会随着升起的新日和革命者的胜利而到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小说中“那年青一点的女人说:‘是谁?’”“万里先生,是谁牺牲了呢”,五妹多次追问牺牲的人是谁,一方面为读者发声,另一方面也在推动情节的发展,让小说情节一步步真相大白。②小说中说“五妹与雷卿,平时极其相得”,读者不知雷卿是怎么样的人,小说中没有正面描写,但是从这句话中类比雷卿和五妹是一样的人,一样单纯可爱,善良正义。

9③小说中“在这天真的女孩心上,对人生还似乎极其茫然,她并不忘记今夜是除夕”“五妹用脚为客人吹的革命歌按拍”,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美好的年轻人形象,她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理想人物的想象,深化了小说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二)晋书·王羲之传(节选)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10.下列对文本(二)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10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11.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B.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C.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D.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孟夏”就是夏季的第一个月。12.下列对选文(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世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14.文本(一)中作者的情感由乐转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因何而痛。【答案】10.C11.A12.B13.(1)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2)等到王述做了扬州刺史,将接受朝廷的征召,到会稽郡巡行,却不去拜访王羲之。14.人生苦短之痛。(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世事无常之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往事不再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生死难测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1【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没有再去拜访,王述深以为遗憾。本题中,“述先为会稽”,“会稽”专有名词,不可断开,排除A;“以母丧居郡境”,“母丧”是“居郡境”的原因,作其状语,不可断开,排除B;“述深以为恨”中,“述”是主语,“深以为恨”是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单独成句,在“述”前面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错误,此为书序。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因此要及时行乐”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他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因此并没有“及时行乐”的意思。选项对文中作者的观点理解有误。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诸”,兼词,之于;“怀抱”,志趣抱负;“悟”,通假字,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2)“及”,等到;“就征”,接受朝廷的征召;“过”,拜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可概括出:人生苦短之痛。(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12由“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可概括出:世事无常之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可概括出:往事不再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由“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可概括出:生死难测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参考译文:(一)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二)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没有再去拜访,王述深以为遗憾。等到(孝期已满)王述升任扬州刺史,就职前,走遍会稽郡,独不拜访王羲之。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王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朝廷,请求把会稽郡改为越州。派去的人说漏嘴了,道出真情,于是王羲之大为名士们所讥笑。后来王述到会稽郡检查刑罚与政令的情况,主管官员疲于回答上司的询问。王羲之深感羞耻,便称病辞去郡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城有作杜荀鹤①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②人。尽谓黄金堪润屋③,谁思荒骨旋成尘?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授官,乃返乡闲居。②汲汲:努力追求的样子。③黄金堪润屋:典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点明了登城的季节,同时一个“孤”字一语双关,既写城之孤,又写人之孤。B.首联下句从结构上属于承上启下,总领下面六句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情感沉痛。C.颔联上句写坟冢满原,点明了“伤神”的原因;下句则想象虚写墓中之人曾汲汲追求功名。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豁达与彻悟,应放下对功名的追求,要不然会有愁思侵身。16.本诗颈联“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历来为人称道,请对此联手法进行赏析。【答案】15.B16.①运用对比。黄金润屋和荒骨成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追求功名的深沉思考。②巧用典故。化用《礼记》中的语句,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俗观念的否定。③运用反问。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嘲讽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总领下面六句”错,应该是总领下面四句。尾联两句心态有变化,由“伤神”到豁然: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豁达与彻悟,应放下对功名的追求,要不然会有愁思侵身。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赏析颈联的艺术手法,围绕用典、对比、反问等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巧用典故。“黄金堪润屋”化用《礼记·大学》的“富润屋,德润身”,说明上层热衷于追求名利财富,表达对世俗观念的否定和批判。运用对比。“黄金堪润屋”与“荒骨旋成尘”,写上层追求名利财富,与后文中荒骨成尘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上层追名逐利的本质,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否定,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14运用反问。“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运用反问,加强语气,黄金使得居室华丽生辉,但有谁想过荒野之外的森森白骨呢?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嘲讽揶揄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节选)》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诗人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3)《陈情表》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答案】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②.谣诼谓余以善淫③.扪参历井仰胁息④.以手抚膺坐长叹⑤.生当陨首⑥.死当结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嫉”“蛾”“诼”“扪”“胁”“膺”“陨”。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文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___________,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___________,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凡有井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___________。他的词多反映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和下层人民的悲欢离合,笔法细腻,感情深挚,雅俗共赏,每每流传甚广。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___________,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5A.并驾齐驱各有千秋望其项背妄自菲薄B.双管齐下各有千秋望尘莫及自怨自艾C.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望尘莫及自怨自艾D.双管齐下平分秋色望其项背妄自菲薄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B.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C.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贡献一样D.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B.柳永也许是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C.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D.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答案】18.C19.A20.D【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双管齐下”本指画画儿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从两方面同时进行。语段强调苏轼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之与传统文学不分高下,应选用“并驾齐驱”,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三空:“望尘莫及”指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语段强调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是帝王将相赶不上的,应选用“望尘莫及”,据此又排除A项。另外两组成语:“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文中借此说明慢词地位之高。故选用“平分秋色”。“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文段中,想借此表现爱情缺失的女性之前的做法。故选C。

16【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结合整个语段来看,此处应是强调“柳永于词的贡献”,而非“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据此排除C项。另外,文段中“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用来与“柳永于词的贡献”作类比的,应紧跟其后,据此排除BD两项。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也许是”应该修饰“第一次”,所以应将“第一次”放在“也许是”的后面,据此排除BC两项。二是成分残缺,“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所“诉说的苦闷幽怨”是柳永的笔表达的,所以应在“她们”前加介词“为”,据此排除A项。故选D。(二)语文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句子“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B.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C.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D.你这个把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17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两派都创造了许多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天文仪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21.B22.①句中把“伞盖”比作“天穹”,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伞盖和天穹的形状相似;③具体形象地描述了盖天图的由来。23.原文是将定语从句子中单独拿出来放到后面加以强调,突出了创造天文仪器的目的,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改句没有这样的效果。【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句子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强调突出。D.表示讽刺否定。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中把“伞盖”比作“天穹”,因为伞盖和天穹的形状相似,都是圆形,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天穹”遥远而且抽象,用“伞盖”来比喻“天穹”,具体形象可感。“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也写出了盖天图的由来。【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和改句的区别在于“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位置不同。原句中“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是单独成句的,且放在句子的后半部分,这样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创造天文仪器的目的。而改句中“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是作为定语成分修饰天文仪器的,放在句子中间,不显目,起不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目前,我们在全球各地看到越来越多社群之间失和、互相猜疑,甚至出现分裂。越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越应该就如何保持社会和谐与凝聚力交流看法。——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我们这个星球之美、人类文明之美,在于对话。——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交流促进和谐发展尊敬的特朗普总统:您好!请允许我以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身份,向您并通过您向您的家人以及您的国家表达诚挚的问候!我爱我的国家,也爱这个因文明、和平而愈加美好的世界!正因为这种爱,我才有勇气向您表达我对中美关系的美好祈盼。因为我相信,您也爱您的国家!习近平主席曾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是平等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特色,没有完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没有完全一无是处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因为相互交流而变得更加多彩。文明不会因为交流而消融,反而会因为相互间的交流而变得更加丰富,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文明是流动的也是开放的,应秉持包容的精神,不应以一种文明否定另一种文明。文明的差异不应成为地区冲突的原因,应理性的看待差异,通过沟通、对话、协商的方式,以文明间的交流来达成共识,消除隔膜。您一定不会忘记,中美两国有良好的对话、交流传统。1971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启了中美间高级别对话,叩开了中美之间尘封20多年的大门,也为之后尼克松访问中国奠定了基础。1979年邓小平欣然戴上牛仔帽观看美式牛仔表演,这一入乡随俗的举动,表达了他对美国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国人民的友好之情。此外中美民间外交、文化外交、“乒乓外交”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的命运是休戚与共的,一国的安全不可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挑战和风险都日益增多。虽然和平和发展是主流,但是世界上也存在着局部的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的威胁蔓延,任何对待其他文明傲慢与偏见的态度,只会制造出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自身的封闭与孤立。带给自己的只会是落后和衰弱,只会让自己的国和家的幸福指数日趋下降。相信总统阁下一定也会认同这一点。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说:“我们这个星球之美、人类文明之美,在于对话。”我深信,文明交流对话,必将成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文明交流互鉴,更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9期待中美两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材料类作文,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首先逐则材料提炼观点,再进行比对找到凝聚点,最后进行判断归纳。这三句话分别是三位国家领导人关于世界和平发展、文明进步方面的名言,观点明确,审题立意角度单一。习近平主席的话关键词是“文明”“交流”“互鉴”“发展”,新加坡总统哈莉玛的话关键词是“交流”,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的话关键词是“文明”“对话”。三句话找到的凝聚点是“文明”“交流”“对话”。据此,考生可以“文明”“交流”“对话”为关键词,表达“只有各国之间积极展开交流、对话才能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主题。因为写信对象是特朗普,考生应主要结合“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展开写作。文体要求是书信体,提醒考生运用规范的书信体格式(包括开头的称呼语、问候语,结尾的祝愿语、署名和日期),表达要得体。参考立意:1、文明因交流而精彩;2、对话让世界更和谐;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4、互相学习、包容,世界才会更和谐;等等。参考素材:1、中美建交近40年来,两国人民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调结果显示,多数美国民众希望中美之间能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关系,希望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愿与美方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这符合两国利益,也是两国人民所愿。2、公元631年,历经跋涉,玄奘法师终于抵达西行终点——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与106岁的戒贤法师有过一席精彩对话。在后人看来,那不只是两位高僧的对话,还是相互钦慕的两大文明的对话。那次对话开启了摩揭陀国与唐王朝交好的历史。西安的大雁塔,至今仍讲述着摩揭陀国“雁塔”的故事。而玄奘那本集纳了多种异域文明的《大唐西域记》,已成为复原古代西域和印度历史的珍贵典籍。僧人鉴真东渡,留居日本10年,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唐朝艺术、医学等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唐招提寺就是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的,至今寺内依旧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坐像。玄奘和鉴真的故事,在当时或许是一个奇迹,但在文明交流对话史上却并非孤例,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常态。毕竟,无论思想的传播,还是民心的相通,都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力前行。3、979年2月2日晚,邓小平一行到达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骑术表演场,两位女骑士来到邓小平副总理面前,把两顶牛仔帽献给了他。邓小平面带微笑接受了这一礼物,向美国人挥手致意,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中美关系的史册中。对于美国人来说,邓小平欣然戴上牛仔帽观看美式牛仔表演这一入乡随俗的举动,表达了他对美国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国人民的友好之情。阿里巴巴去年在美国的上市,使马云这个名字成为美国商界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商人名字。4、2014年3月20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76

20岁的母亲玛丽安·罗宾逊和正休春假的两个女儿玛利亚、萨莎如约而至,应邀抵京。此次访华让米歇尔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单独访华的“第一夫人”。米歇尔此访是中美两国第一家庭友好交往的创新,也是两国元首交流的有力补充,是中美关系中一抹靓丽的嫣红。结构示例:开篇以“爱”切入,引人正题;先以习近平的话切入,分析不同文明间交流、对话的意义,再列举中美两国历史上成功交流的事例,然后分析缺失交流带来的问题;最后表达对中美关系的美好祈盼。【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