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一)语文(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中2023届毕业班高考冲刺卷(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短视频追剧,在当下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所谓短视频追剧,就是在一些短视频社交平台上,观看影视剧的精彩片段、演员花絮、剧情介绍等短视频内容,从而实现了对连续剧的文化消费,完成了观众的追剧体验。②这种追剧方式短平快,符合当前的快节奏生活和碎片化娱乐。而不少电视剧官方也洞察到这种需求和机遇,纷纷亲自操持起电视剧的短视频化。比如曾经火极一时的《三十而已》,就开设了抖音账号,在其中推出了“三十·细品有味而已”“三十·欢实日常而已”等多个栏目合集。这种方式,进,可令观众对电视剧产生兴趣,从而去观看完整剧集;退,也能让观众对该片段有所感触,引发就事论事的话题热议。③对于这种切割式的观看,有不少人感慨人心浮躁。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只是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我们当前的文化消费已经全面拥抱互联网时代,正如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一种媒介的内容始终是另一种媒介,在新媒介出现后,旧媒介常常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而电视剧,正是成为网络的“视听内容”之一,也因此被互联网赋予了新的消费模式和文化功能。
1④网络时代电视剧的功能,已经从在电视频道里定时定量地线性播出收看,走出了很远。网络时代的电视剧观众首先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随时观看,可以倍速观看,可以快进、后退、反复观看。此外,观众也可以互动观看,比如各大网站的弹幕功能,都提供了一种看剧陪伴。而短视频追剧,也不过是这些新观剧方式中的一种。在这些短视频中,电视剧也许被浓缩,也许被节选,甚至也许被恶搞解构颠覆,但这些都不过是新时代中,电视剧拥有的更多的文化功能,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文化需求。⑤当然,短视频对于连续剧内容呈现的先天不足,会让观看、体验、理解都变得碎片而片面。公众寻求一种瞬间获得的浅层次快感,而影视戏剧艺术本身的起承转合却被忽略了。话题至上、奇观为王,则常成为短视频对电视剧做的取舍标准,而这种取舍难免会影响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更加追求剧集里要有尖锐话题、要有高能场面等,而这无疑与影视艺术本身相去甚远。此外,这种使用,还存在着对版权的侵害。⑥不过,对此也无须过度担心,作为新生事物的短视频追剧在火热迸发之后,也在逐渐沉淀和变化。其一,短视频无法替代完整剧集的文化价值和体验,尤其是对电视剧的传统观众而言。用短视频追剧的人群和在电视或者视频网站上追剧的人群虽有重合,但也有更大的分化,年龄中偏上的人群大多是习惯于传统影视风格,而青少年人群本就更习惯网络视听的方式。其二,在短视频追剧流行后,短视频平台自己也在推出原创剧集甚至竖屏剧集,“短视频追剧”有部分需求将变为“追短视频剧”。其三,版权的约束使得短视频对连续剧的影响逐渐可控。剧组官方主导电视剧的短视频化,而第三方则需要加入自己的解读、再创造才能增加自己的短视频的合法性,而这些二次创作视频本身的文化体验则已经和原视频相去甚远,短视频和连续剧的互补多于冲突,反而相得益彰。(摘编自杨慧《短视频追剧背后是一种文化生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文化消费,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观看演员花絮等,以此来完成追剧体验。B.给人带来浮躁的切割式的观看模式标志着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C.互联网时代,电视剧成为网络的媒介内容之一而被互联网赋予了新的消费模式和文化功能。D.在短视频中,电视剧被浓缩、被节选、被恶搞解构颠覆,这是公众获得快感的主要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介绍了什么是短视频追剧,明确短视频追剧的内涵,为下文针对性论述做铺垫。B.文章以《三十而已》的抖音栏目为例,论证短视频追剧方式吸引观众方面的优势和劣势。C.文章使用引用论证,强调一种媒介的内容是另一种媒介,而旧媒介常成为新媒介的内容。D.文章认为短视频追剧和可以互动观看、能提供一种看剧陪伴的弹幕都是新的观剧方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网络时代观众拥有更多主动权,文化需求可以得到更多满足,不用必须定时定量观看电视剧。B.短视频对电视剧“话题至上、奇观为王”的取舍标准,对电视剧创作生产和版权都会产生影响。C.我们对短视频追剧现象无须过度担心,是因为短视频替代不了完整剧集的文化价值和体验。
2D.在短视频追剧流行后,短视频平台自身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比如推出原创剧集、竖屏剧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节选)中华读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您为教师和学生编选、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著作也出版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阅读?温儒敏: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为什么说读书是个人的事情呢?真正的爱书者,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读。金圣叹所言“雪夜围炉读禁书”,就是“私密阅读”特有的享受吧,那真是读书的妙境。周作人也说过,书房是不可示人的,因为一看你读些什么,就知道斤两了。这有点幽默,但读书的确是“很个人”甚至私密的事情。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开个书单,推荐一些经典,有些引导,也有必要,只是不宜强制。孩子也有他们的“私密”,应容许有阅读的自由。中小学语文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凡是书单指定的,孩子不一定喜欢。经典与学生有隔膜,本来就不容易读,若又当作任务,有种种外加的“规定动作”,甚至处处指向考试,那就煞风景了。既然“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即使指定阅读范围,也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容许读一些“闲书”。人各有各的爱好,并非所有人都爱读书的。而真正的爱书人,他们广泛阅读,所以不会随波逐流,不是哪些书走红就读哪些,选书总是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独立的眼光,尤其是当他们通过阅读来观望这个世界的时候。中华读书报: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您上中学后还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阅读吗?温儒敏:作业太多的确是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双减”。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拖延症;有兴趣,就聚精会神有的是时间。现在的孩子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大,但他们还是比父辈幸福多了。无论如何现在社会发展了,绝大多数孩子不存在温饱问题,而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基本上是在饥饿中度过的。若要比较,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机会和诱惑,比较单纯,读书也就有较多的时间和自由。时代不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恼。中华读书报:您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
3温儒敏:大约上初中时,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拜伦、雪莱、聂鲁达、惠特曼等等,都找来读。我还是艾青的粉丝,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艾琳”。我自己也模仿着写诗,给《少年时代》《红领巾》等少儿杂志投稿。正是阅读涵养了我的性情、充实了我的灵魂,伴随我挺过了艰难的饥饿年代。高中我就离开小镇上的家,到县城上学了。那时高中生不多,上大学的更少,我参加高考的1964年,全国才几十万考生,录取率也非常低。但那时人们好像比较看得开,高考不像现在压力这么大,我们复习备考也不像现在这样大量刷题,老师是不太管的。我自然想考上大学,而且希望过黄河长江,离家越远越好,好男儿志在四方嘛。我的备考不是刷题(也找不到往年的考题),而是拓宽视野,读一些比较深的书。如王力的《古代汉语》、杨伯峻的《文言语法》,都过了一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也选读了部分。那时中华书局不定期出版的“活页文选”,专门刊载古诗文的,薄薄的册子,几分钱一本,我几乎都读过。这些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高考,却又不限于应考,毫无疑问对于我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读书有兴趣了,一天不读就不习惯,我高中时期的阅读面是比较广的。不光读文学,读《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等革命小说,也读其他方面的书,如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史之类。那时没有钱,买不起书,读书一般从图书馆借,或者就在书店站着读。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就很珍惜,会抓紧时间读完。记得《青春之歌》出版时,学校没有钱买那么多书,就准备了两本,每隔几天撕下十几页,正反面贴在公告栏上,让学生围着读,像看连续剧似的。现在我藏书很多,可戏称坐拥书城了,反而失去了当年对于书的那种珍惜与敬畏。高中时期,我对于书的确有种崇仰之心,还喜欢读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读外国的书,理论的书,甚至还读过康德,读过天文学。天文学对我影响大,改变了我的时空观,我甚至还想过要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也不太懂,但高中生的我就有意找来读。这是什么心理?是一种“喜欢读书”的象征吧,一种上进的力。中华读书报:几十年与书为伴,反复读的书有哪些?温儒敏:鲁迅的书读得最多,这跟我从事文学史研究有关。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鲁迅的眼光很“毒”,他是要重新发现“中国与中国人”。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论著很多,但鲁迅作品很特别,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这和读一些学问家的概论和历史著作之类,是不一样的,功能和感觉都不一样。中华读书报:如果让您选择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温儒敏:到无人岛,多么艰难,如何活下去都有问题,怎么还读书?当然,在那样的情形下,我可能也会回想《红楼梦》中那些有关色空的哲理性的描写。(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儒敏先生之所以说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爱书者,更乐于自由的阅读。
4B.书单指定的经典学生不一定喜欢,中小学语文课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当作任务,常事与愿违。C.温儒敏先生深切体会到鲁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这是他几十年来反复阅读鲁迅书籍的原因之一。D.温儒敏先生也认为学习任务太多的确是个问题,虽然孩子精力无限,但任务过多,学生就会疲于阅读。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访谈主持人聚焦中小学生阅读,结合现实与访谈对象的观点提问,将访谈引向深入。B.此次访谈,既关注到了中小学生阅读的现实问题,也展现出一定的历史眼光和明确的阅读期待。C.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受访者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面对现实做出对应的回答。D.在采访温儒敏时,主持人所提问题紧紧围绕访谈话题,“您”的称呼又体现了对被采访者的尊敬。6.引导中小学生多阅读,对学生具有怎样的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闲王力注①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大瓢贮月归春瓮”“飞盏遥闻豆蔻香”,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愧野人能自在”,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②但是,中国的俗谚却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凡是愿意兴室立业的人都不肯“游手好闲”。表面看来,这和诗人们的思想是矛盾的。诗人们的思想似乎是仙佛的一派;而社会上的老成人却是入世的,是圣贤的一派。圣贤可学,仙佛不可学,所以我们不应该爱闲,因为爱闲就是“好闲”,“好闲”就非“游手”不可,而“游手”就有没饭吃的危险。其实,这只是一种很粗的看法。如果闲得其道,非特无损,而且有益。我们可以说,常人不可以“好闲”,而圣贤却可以“爱闲”。③先说,就都应该闲。第一种人,若是能做到垂拱而治,那便值得称颂。还有后一类人,你看,在军书交错的时候,诸葛亮仍旧是纶巾羽扇,谢安仍旧是游墅围棋,这种闲情逸致才能养成他们临大事而不惊的本领。爱闲和工作紧张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惟有精神不紧张的人,工作紧张起来才有更大的效力;否则越忙越乱,会把事情弄糟了的。④
5也应该有相当的闲暇。如果不能闲,不是你毫无办事能力,就是你为刮地皮而忙。“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楼头”,白乐天并没有因为爱闲而减少了民众的好感;“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苏东坡并没有因为爱闲而妨害了邑宰的去思;王禹偁诗里说:“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现在却是郡越僻而官越忙,因为“天高皇帝远”,正是刮地皮的好机会。天天嘴里嚷着:“忙呀!忙呀!”天晓得他是否为苞苴而忙,为掊克而忙,抑或是为逢迎上司,应酬土豪劣绅而忙!⑤至于,就更不能忙,更不应该忙。《三都赋》十稔而成,并不是天天忙着写那赋,而是闲着在那里等候,灵感来时才写上一段。忙起来根本就没有灵感!非但八叉手不是忙,连九回肠也不算是忙。当你聚精会神地去推敲一篇文章的时候,只像聚精会神地下一盘棋,是闲中取乐,不应该把它当做尘樊的束缚。但不幸得很,那些卖文为活的文人却不能不忙着做文章;尤其是在“文价”的指数和物价的指数相差十余倍的今日,更不能不搜索枯肠,努力多写几个字。在这抗战期间,不少文人因为“挤”文章而呕尽心血,忙到牺牲了睡眠,以至于牺牲了性命。忙死了也得不到代价,因为越忙越是粗制滥造,写不出好文章,不信请看我这一篇,我虽不是卖文为活,然而它也是在百忙中“挤”出来的。⑥“穷”“忙”二字是有连带关系的。抗战以来,谋生困难,多少原来清闲的人变了极忙的人!事情多了几倍,我们都变了负山的蚊子。古人说,不是闲人不知闲中之乐,现在我说,昔闲今忙的人更能了解闲中之乐。譬如巨富变了赤贫,回想当年的繁华,更悼念乐园的丧失。当年是“溪头尽日看红叶”,现在是“灶下终年做黑奴”;当年是“一部清商一壶酒”,现在是“一堆钞票一天粮”。当年我们尽有闲工夫读遍千部书,现在我们竟没有闲工夫吃完一碗饭!⑦本来,在这个大时代,我们有更大的希望在前头,自然应该牺牲了我们的闲暇。不过,悠游卒岁的人仍不在少数,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不平。《论语》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我们说“不患忙而患不均”。如果统治者有法子处理那些不劳而获的钱财,使人人自食其力,我相信许多人都用不着像现在这样忙。(写作于1944年4月9日,有删改)文本二:关于小品文,鲁迅有很好的评论。他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把古代的小品文比做士大夫家里的小摆设,把现代的小品文比做匕首和投枪。鲁迅就是凭着这匕首和投枪,和社会恶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好的小品文要做到言近旨远。小品文的作者,要用画家尺幅千里、意到笔不到的手法去描写社会生活。【注】王力:(1900年—1986年),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等。文本一是他的一篇散文,文本二节选自他的《谈谈小品文》。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中国诗人自古爱闲起笔,数典归类为闲居、闲游等是颇有深意,它是为了引出对后文那些“忙人”的批评。
6B.文章说诗人们的思想“似乎”是仙佛的一派,“似乎”一词表明诗人们可能并不真正出世,其内心也许不乏入世思想。C.文章以三组“当年”与“现在”生活的排比对照,概括了生活艰辛、物价飞涨、忙碌不迭的现状,揭露了社会现实。D.作者引用《论语》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仅是要引出“不患忙而患不均”,还含有对统治者的委婉批判。8.文本一③到⑤自然段列举了几种应该“闲”的人,根据语境,你认为他们分别是哪些人?请回答并结合文本一的相关内容说明作者认为他们应该“闲”的理由。9.文本二提到“好的小品文要做到言近旨远”,请谈谈你对“言近旨远”的理解以及它在文本一中的具体体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使通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然骞持汉节不失。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伊稚斜逐太子於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赂之以币帛。诚得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诚以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旨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有删改)
7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B.大月氏太子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C.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D.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朔,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中指汉武帝使用的年号。B.“上募能使通月氏者”中“通”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中的“通”字含义不相同。C.“会伊稚斜逐太子於单”中“会”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中的“会”字含义不相同。D.“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中“距”与“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中的“距”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骞出使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并扣留多年,但他一直坚守,不失汉使气节,多方辗转才回到汉朝。B.张骞逃回汉朝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并建议对西域各国采用威逼利诱的策略。C.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自盐泽以东去往西域的道路变得畅通。汉武帝采纳了张骞招纳西域各国为藩臣的建议。D.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到乌孙,后又分别派副使前往联络大夏等许多国家,最终与西域多国建立了来往关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得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2)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张南史同人①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②。已被秋风教忆鲙③,更闻寒雨劝飞觞。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8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注】①同人:志同道合之人。②辟疆:“辟疆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内多竹树。③忆鲙:晋人张翰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而弃官回乡。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秋日与志同道合之人相伴于陆胜宅院内,此地竹树幽深,与辟疆园相似。B.首联本有感伤之心,颔联又转入思归之情,上下内容转换自然,情感生成合理。C.“归心”和“旅服”两句上承“秋风”“寒雨”的景象,下启诗人的情感表达。D.此诗前四句主写宴聚的缘由,后四句宕开一笔主写个人情愿,融合了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15.该诗颔联情感表达极为精妙,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佳,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文中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对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而且要①,平仄相谐。【甲】李渔写过一本联语入门书,题为“笠翁对韵”,假如您认真阅读应能参悟其中门道。据说,铁嘴铜牙的纪晓岚年轻时,有人给他出了个古怪刁钻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②就对出了下联:“鹦有雌雄都叫哥”。《红楼梦》中有一场彰显贾宝玉才华的重头戏,其中就有他为“沁芳亭”即兴拟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而老百姓生活中最熟悉的,自是春联。【乙】写春联、贴春联,是年味的一个载体;也是人们祝福美好生活的一个方式。贴对联本身不是技术活,却也有③,【丙】首先必须分清哪是上联贴右边?哪是下联贴左边?这就涉及对联的平仄问题。不懂其中门道的人家,需向明白人问清楚了,贴反了就会闹笑话。【丁】过去的商号呀、酒馆呀、药店呀等铺面,都会挂楹联。酒馆如“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药店如“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917.按要求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内容。①处填写一个主谓短语________________;②处请填写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③处请填写一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甲B.乙C.丙D.丁19.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让人感受其结构之美,更能让人获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根据下面的示例,请从雨果、巴金、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曹雪芹中任选两位为写作对象,进行仿写。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相同。示例: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狄更斯借大卫讲述自己从童年的不幸走向伟大作家的经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如今,洗衣用品种类不断翻新,洗衣服时,不仅要放“主料”——洗衣粉,还要放很多“配料”,如柔顺剂、留香珠等。事实上,衣物在出厂时通常会进行柔顺处理,只是人们用碱性洗涤用品清洗后,其柔顺性被破坏了。为了防止柔顺性不被破坏,我们在洗涤时加入柔顺剂,它能够起到使织物柔软、蓬松、不起静电。②柔顺剂的作用类似于在衣物纤维表面均匀地涂抹了一层润滑保护膜,衣物洗涤时其纤维表面吸附了柔顺剂,这使得其纤维间摩擦系数降低,纤维固有的平滑、延伸、压缩性能也得以恢复,进而衣服就会变得柔软、蓬松、有弹性。同时,柔顺剂也会降低衣物纤维表层电阻系数,防止电荷聚集,减少静电发生的可能,从而减少由静电导致的灰尘吸附。其结果就是,衣物在洗涤后变得蓬松,而且很少吸灰。③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洗涤剂和柔顺剂的作用机理不同,若将它们一同倒入洗衣机,则可能会出现电荷“打架”现象,使得衣物洗涤效果与柔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将柔顺剂倒入洗衣机的柔顺剂槽中,或者在洗涤中途再加入柔顺剂,以保证柔顺剂的柔顺效果。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请根据材料第②段内容用一句话阐述柔顺剂发挥作用的机理。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10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员工隔离在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