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

ID:83494357

大小:429.7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6-28

上传者:老李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阎良区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纯合子杂交后代一般不会出现杂合子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A正确;B、合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杂合子,如AA×aa,子代为Aa,是杂合子,B错误;C、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狗的白毛与黑毛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短毛、卷毛与直毛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2.人工控制某饱满豆荚豌豆与不饱满豆荚豌豆杂交,将所结子粒全部种植,发现有68株结出饱满豆荚,66株结出不饱满豆荚。对此结果作出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双亲之一产生了两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B.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C.双亲产生的每个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相等D.豆荚不饱满是显性性状,饱满是隐性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中子代饱满:不饱满的比例约为1:1,说明亲代基因型为Aa、aa,但无法区分哪种性状是隐性。

1【详解】A、亲代中有Aa的杂合子,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A正确;B、双亲之一必是杂合子,这样子代才能产生两种表现型,B正确;C、每个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才会出现1∶1的分离比,C正确;D、由于1∶1的数量比,无法确定哪种性状是隐性,D错误。故选D。3.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小麦作为亲本连续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抗锈病小麦中纯合子概率(  )A.3/5B.3/8C.2/3D.1/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说明小麦的抗锈病相对于不抗锈病为显性性状(假设用A、a表示),则该杂合小麦的基因型为Aa;自交得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抗锈病杂合子小麦(Aa)自交产生的F1为1/4AA,2/4Aa,1/4aa;然后F1自交产生F2,也就是1/4(AA×AA)→1/4AA,2/4(Aa×Aa)→1/4×2/4AA、2/4×2/4Aa、1/4×2/4aa,1/4(aa×aa)→1/4aa;整理后得AA=1/4+1/4×2/4=3/8,Aa=2/4×2/4=2/8,aa=1/4×2/4+1/4=3/8;所以F2中抗锈病小麦AA:Aa=3:2,因此F2抗锈病小麦中纯合子(AA)概率为3/5。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考生要理解和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利用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结合从题干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结论。4.某二倍体植物的白色果(W)对黄色果(w)为显性,扁形果(A)对圆形果(a)为显性。纯合白色扁形果和纯合黄色圆形果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l:3:1,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推断“植株X”的基因型是()A.wwAAB.WwaaC.wwAaD.WwAa【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结果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可知两对性状分离比分别是扁形:圆形=3:1和白色:黄色=1:1,可判断亲本基因型。

2【详解】已知南瓜中白色果(W)对黄色果(w)为显性,扁形果(A)对圆形果(a)为显性,则纯合白色圆形果(WWaa)和黄色扁形果(wwAA)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是WwAa,让其与“植株X”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分析子代中白色:黄色=1:1,扁形果:圆形果=3:1,说明前者是测交,后者是杂合子自交,所以与WwAa杂交的“植株X”基因型为wwAa,ABD错误,C正确。故选C。5.图为某遗传过程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A.减数分裂发生在图中①和②过程B.受精作用发生在图中③过程C.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图中①②过程中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③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遗传过程图解的识别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图:图中①、②表示杂合子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③表示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的过程。【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①和②表示亲代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发生在图中③过程,B正确;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①②过程中,C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决定不同性质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题干中的遗传图解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错误的选D。6.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该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据图推测该动物为雌性且体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体C.此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不能表示第一极体D.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卵原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已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有4条染色体,A错误;B、据图推测该动物为雌性且体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B错误;C、此图着丝点(粒)已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次级卵母细胞,不能表示第一极体,C正确;D、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D错误。故选C。7.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4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期【详解】A、两者前期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于细胞中,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A错误;B、两者中期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两者后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但核DNA数目都相同,都与体细胞一样,D错误。故选C。8.若仅考虑精原细胞中的3对同源染色体E/e、F/f、G/g,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各组精子中,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A.eFg,eFg、EfG、EfGB.EfG、eFG、efg、efgC.EfG、Efg、efg、EFGD.efG、efg、eFg、EFG【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详解】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含3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如eFg、eFg、EfG、EfG。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9.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都不能进行联会

5B.X、Y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D.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母亲【答案】C【解析】【分析】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与染色体有关,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详解】A、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时要进行联会,A错误;B、X、Y染色体不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B错误;C、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因此也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D、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于父亲,D错误;故选C。10.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5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Ⅰ1一定带有致病基因B.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可能是个杂合子C.若Ⅱ5与携带者结婚,子代中男性患病率更高D.若Ⅱ3和Ⅱ4分别与正常人结婚,子代都正常【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Ⅰ1和Ⅰ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Ⅱ5),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Ⅰ1携带致病基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都带有致病基因,故Ⅰ1一定带有致病基因,A正确;B、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XAY,是纯合子,B错误;

6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Ⅱ5与携带者结婚,子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错误;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分别与正常人结婚,正常人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子代还是有一定患病概率的,D错误。故选A。11.已知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牝鸡司晨,是指曾经生过蛋的雌鸡,发生了性逆转,变成了会打鸣、一身雄鸡羽毛的雄鸡,还能够与雌鸡交配,产下的鸡蛋孵化出的小鸡的雌雄比为(已知WW不能存活)()A.2:1B.1:2C.1:0D.1:1【答案】A【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鸡的性决定方式为ZW型,性染色体组成为ZZ表现为单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表现为雌性,母鸡逐渐变为具有生殖能力的公鸡,但染色体组成仍为ZW。【详解】性反转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即ZW×ZW,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WW=1:2:1,因为WW不能存活,所以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2:1,A正确。故选A。1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蝇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人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乳酸菌的遗传物质是RNAD.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生物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NA为遗传物质,病毒含有DNA或RNA,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详解】A、果蝇的遗传物质就是DNA,A错误;B、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正确;C、乳酸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7A.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B.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C.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复制准确进行D.整个DNA分子中嘌呤数目等于嘧啶数目,所以每条DNA单链中,A=T,G=C【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详解】A、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DNA的空间结构并不具有特异性,都是双螺旋结构,B错误;C、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保证复制准确进行,C正确;D、每条DNA单链中,A=T,G=C不一定成立,单链上面的A和T,C和G并不是配对关系,D错误。故选C。14.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A.三次B.四次C.五次D.六次【答案】B【解析】【分析】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若进行第n代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详解】假设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n次,消耗周围环境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200=3000,解n=4,ACD错误,B正确。故选B。1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B.

8C.D.【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叫基因。因此,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染色体>DNA>基因。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艾滋病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DNA,下列可以表示逆转录过程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碱基组成为A、U、G、C),其合成DNA(碱基组成为A、T、G、C)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模板是RNA含有的应为A、U、G、C,产物为DNA应含有A、T、G、C。该过程遵循碱基互不配对原则,A-T、C-G、U-A配对,C符合题意;故选C。17.用病毒的毒素式代谢产物外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染色体上基因中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突变后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一定发生了变化C.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是化学因素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9【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人工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因A变为I后,I不能与T配对,故突变后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被替换。【详解】A、基因突变是有范围的,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A正确;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虽然突变后碱基对被替换了,但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不一定改变,B错误;C、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是病毒的毒素式代谢产物,是化学因素,C正确;D、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突变的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正确。故选B。18.据下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属于染色结构变异B.图甲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图甲能产生正常配子,图乙的变异大都对生物体不利D.图甲与图乙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都导致性状的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图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图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

10C、图甲能产生正常配子,后代染色体数目正常,图乙产异常配子而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个体,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C正确;D、图甲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图乙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但都导致性状的改变,但基因重组只是原有的性状重新组合,但不会产生新的性状,D错误。故选D。19.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均是单倍体B.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D.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就是单倍体【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组: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多倍体,如三倍体,A错误;B、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B正确;C、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多倍体,如六倍体小麦形成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错误;D、单倍体所含染色体组数不一定是一个,如六倍体小麦形成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B。20.下图为二倍体玉米花粉培育成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是单倍体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则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D

11【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最终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据此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幼苗为单倍体;若通过过程②的正常培养,则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单倍体;若过程②中使用了秋水仙素处理,则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详解】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A正确;B、图中的幼苗为单倍体,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由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单倍体,B正确;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则会导致该单倍体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由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C正确;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D。21.一项关于唐氏综合征(21-三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母亲年龄(岁)20~2425~2930~34≥35唐氏患儿发生率(×10-4)1.192.032.769.42A.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C.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母亲年龄有关,与父亲年龄无关D.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母亲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实验年龄范围内,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母亲年龄≥35岁后发生率更高。【详解】A、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可导致配子中多一条染色体,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B正确;

12C、由表可知,各年龄阶段的母亲都可能生育唐氏患儿,故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不仅与母亲年龄有关,可能与其他因素也有关,如可能与父亲年龄也有关,C错误;D、由图表可知,35岁以上孕妇出生唐氏患儿的几率较高,因此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D正确。故选C。22.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该计划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A22条B.23条C.24条D.46条【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2、意义: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详解】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同,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的人类染色体数应该是22条常染色体加两条性染色体X和Y,即24条,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识记能力。23.某种生活在南美的动物,无意间被带到温带。因无天敌等原因很快变成了入侵物种。那么,该动物在温带形成的种群基因库变化趋势为()A.持续减小B.持续增大C.先减小后稳定D.先增大再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就越小。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详解】题干分析,生活在南美的动物被带到温带后成为入侵的物种,入侵物种所形成的种群基因库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再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讲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13B.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并不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D.发生在生物的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也可以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只有可遗传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人为选择也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共生等种间关系实现的,C正确;D、发生在生物的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也不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C。25.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相适应是相互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D、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相适应是相互选择的结果: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B。

1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玉来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垂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已知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基因b纯合时,腋生穗不能发育;基因t纯合时,垂花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却能产生卵细胞。现有两种亲本组合,产生后代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组合亲本子一代(F1)组合I甲植株自交雌雄同株:雌株=3:1组合Ⅱ乙雌株×丙雄株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1)雌雄同株的玉米基因型为_____,能产生卵细胞的玉米基因型有_____种。(2)仅根据组合I能否判断B、T基因是否位于同条染色体上?_____为什么?_____。(3)组合Ⅱ中乙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组合Ⅱ子一代(F1)中雌株和雄株随机交配,子二代(F2)中没有腋生穗的植株占_____。(4)为使玉米后代中只出现雌株和雄株,且雌雄比例为1:1,应选择的雌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答案】(1)①.BBTT、BbTT、BBTt、BbTt②.7(2)①.不能②.因为只有(Tt)一对等位基因,无论B、T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自交结果均为3:1(3)①.Bbtt②.3/4(4)bbtt,bbTt【解析】【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bbtt,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_T_。2、分析组合Ⅰ,甲植株自交,说明甲植株是雌雄同株,子一代雌雄同株:雌株=3:1,则推测甲基因型为BBTt。3、分析组合Ⅱ,乙雌株×丙雄株,后代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则推测乙基因型为Bbtt,丙基因型为bbTt。【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bbtt,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_T_。因此,雌雄同株的玉米基因型为BBTT、BbTT、BBTt、BbTt;雌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bbtt,雌雄同株与雌株均能产生卵细胞,因此能产生卵细胞的玉米基因型有7种;

15【小问2详解】组合Ⅰ,甲植株自交,说明甲植株是雌雄同株,子一代雌雄同株:雌株=3:1,则推测甲基因型为BBTt,无论B、T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子一代结果均是雌雄同株:雌株=3:1,仅根据组合Ⅰ不能判断B、T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组合Ⅱ,乙雌株×丙雄株,后代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则推测乙基因型为Bbtt,丙基因型为bbTt。子一代(F1)中雌株基因型为Bbtt、bbtt,二者比例为1:1,产生雌配子比例为Bt:bt=1:3;雄株基因型为bbTt,产生雄配子比例为bT:bt=1:1,又因为没有腋生穗的植株基因型为bb_,雌株和雄株随机交配,画棋盘格,子二代(F2)中没有腋生穗的植株占3/4;【小问4详解】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bbtt,为使玉米后代中只出现雌株和雄株,且雌雄比例为1:1,应选择雄株(bbTt)与雌株(bbtt)交配。27.某科学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35S和14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表标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噬菌体成分用35S标记用32P标记用35S标记用14C标记大肠杆菌成分未标记未标记用32P标记未标记(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_____。(2)第一、二组实验中,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先用含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_____,然后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_____。(3)假如在第三组实验中,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理论上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5S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_____。(4)第四组实验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分布在_____(填“上清液”“沉淀物”或“沉淀物和上清液”),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答案】(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2)①.大肠杆菌(或细菌)②.噬菌体无细胞结构,只有在寄主细胞中才能增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6(3)0(4)①.沉淀物和上清液②.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小问2详解】要让病毒带上标记,先要让宿主细胞带上标记,因此第一、二组实验中,获得被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先用含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噬菌体无细胞结构,只有在寄主细胞中才能增殖。【小问3详解】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外壳并不会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利用的原料是来自于没有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因此理论上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5S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0。【小问4详解】第四组实验是用14C标记噬菌体,因此其蛋白质和DNA都会带上标记,因此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分布在沉淀物和上清液,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28.下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①表示的过程称为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2)图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该过程除②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3)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胰岛素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4)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②的碱基数远大于153,主要原因是_____。【答案】(1)①.转录②.RNA聚合酶

17(2)①.细胞质(或核糖体)②.rRNA,tRNA(3)①.GAC②.—CCACTGACC—(4)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过程以基因(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表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转录,②表示的物质是mRNA,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右上图表示正在进行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①过程以基因(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表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转录,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小问2详解】图乙是翻译过程,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该过程除了mRNA是模板,还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小问3详解】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图中天冬氨酸的反密码子为CUG,而密码子与其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GAC;从图中可以看出,“”的mRNA上的对应的密码子为-GGUGACUGG-,因此胰岛素基因中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CCACTGACC-。【小问4详解】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②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153(51×3),主要原因是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29.一个鼠的种群生活在一个山谷(甲区域)中。后来由于山洪爆发,导致一条大河发生了改道,又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原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也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往来接触。下图所示为刚分隔时和分隔多年后决定鼠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回答下列关于进化与物种形成的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8(2)甲区域中的一部分鼠被分隔到乙、丙两区域后,它们之间存在_____而阻碍了基因交流。三个区域中鼠发生的突变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这是因为_____。(3)甲、丙两个区域中的鼠毛的颜色_____(填“是”或“不是”)朝着相同方向进化的,理由是:_____。(4)若是要判断这三个鼠群是否形成了不同物种,关键要看三者之间是否存在_____隔离。【答案】(1)种群(2)①.地理隔离②.不相同③.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3)①.不是②.甲区域中b的基因频率下降,而丙区域中b的基因频率上升(或甲区域中B的基因频率上升,而丙区域中B的基因频率下降)(4)生殖【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小问2详解】由题可知,甲区域中的一部分鼠被分隔到不同的地理区域,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基因库是以种群为单位形成的,原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往来接触,形成三个种群,则形成三个基因库。由图可知,只有乙区域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突变出了一个B1基因。三区域中的鼠发生的突变不相同,因为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小问3详解】由于进化的方向与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由图可知,甲区域中b的基因频率由66%下降至32%,而丙区域中b的基因频率由21%上升至32%,甲、丙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不同,故甲、丙两个区域中的鼠毛的颜色进化的方向是不同的。【小问4详解】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故若是要判断这三个鼠群是否形成了不同物种,关键要看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