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此题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切入.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很多,是就地保护的措施,依据题意是保护生态系统,题干没有明确说保护哪个物种.故选D.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葡萄糖、氨基酸、HPO42-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丙酮酸、Ca2+、载体D.CO2、O2、血红蛋白、H+【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的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葡萄糖、氨基酸、HPO42-均可以进入内环境,均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呼吸氧化酶位于组织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丙酮酸时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位于细胞内,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1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A。3.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科研人员将数量相等的动物肝脏肿瘤细胞和肝脏正常细胞分别置于相同培养液中培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动物细胞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B.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维生素、激素、糖等多种能源物质C.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D.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要进行消毒处理【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动物细胞培养需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培养液中需有氨基酸、无机盐、糖类和维生素等,同时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还需在无菌无毒的环境下去培养。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的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能大量增殖,A错误;B、维生素既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能提供能量,只是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起到调节作用;激素是信息分子,对细胞的生长只具有调节作用,两者都不是能源物质,B错误;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会产生代谢产物,包括有害物质,故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C正确;D、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要灭菌处理,消毒不能起到彻底杀菌的作用,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则大象同化的能量流入蜣螂体内B.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D.次级生产量等于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量【答案】C【解析】【分析】次级生产是除生产者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2【详解】A、大象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大象的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增加生物种类不能达到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的目的,B错误;C、次级生产是除生产者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C正确;D、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D错误;故选C。5.上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器官X是性腺,激素丙是固醇类激素B.若激素甲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器官X可以是肾上腺皮质C.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D.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腺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激素甲表示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表示促激素,器官X表示甲状腺、性腺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详解】A、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睾丸或卵巢)促进其合成性激素,所以若器官X是性腺,器官X可以是睾丸或卵巢,激素丙是固醇类激素即性激素,A正确;B、若器官X是肾上腺皮质,则激素甲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错误;C、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减少激素丙的合成及分泌,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C错误;
3D、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腺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既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也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错误。故选A。6.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②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海洋环境被污染、土地荒漠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其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详解】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引起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①正确;②臭氧层破坏是由于大量使用和排放氟利昂等化合物引起的,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辐射下降,②正确;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氧化硫等气体的大量排放,③错误;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④错误。故选C。7.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1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B.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后,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答案】D
4【解析】【分析】由于A、B、C表示细胞外液,所以据图分析,A液是血浆,B液是毛细淋巴液,C是组织液;1是淋巴管。【详解】A、据图分析,结构1为毛细淋巴管,其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淋巴液和C组织液,A正确;B、据图分析,A为血浆,由于A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进入血浆后,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使得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导致A血浆渗透压降低,因组织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血浆中大量水分渗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据图分析,C为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新收,D错误。故选D。8.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如图所示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C.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供鸟类作为栖息地,是保护鸟类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D.从水岸高地到深水区,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此可知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错误;
5C、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供鸟类作为栖息地,是就地保护,是保护鸟类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从水岸高地到深水区,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用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B.给未授粉的玉米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可提高玉米的产量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四倍体西瓜D.用赤霉素的拮抗剂矮壮素处理小麦后植株矮小、节间短【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详解】A、用赤霉素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脱落酸会抑制其萌发,A错误;B、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给未授粉玉米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大量营养用于茎秆生长,会降低玉米的产量,B错误;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染色体数目不变,不能得到四倍体西瓜,C错误;D、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该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相反,是赤霉素的拮抗剂,D正确。故选D。10.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植物向光性原理的相关模型,如图所示四组处理及结果(图中弯曲度大小代表IAA含量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B组实验可以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B.A、B、C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C.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和有无云母片
6D.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到向光一侧【答案】B【解析】【分析】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长得快,云母片可阻断这种横向运输。自变量是实验中可以改变的量(我们可以控制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详解】A、由A组和B组对比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仅由B组实验结果无法得出这一结论,A错误;B、A组是空白对照组,B组是C组的对照组,C组是D组的对照组,A、B、C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B正确;C、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有无云母片和云母片的位置,C错误;D、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一侧,不是向光一侧,D错误。故选B。1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疾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传播,并可经母婴传播由母亲遗传给孩子B.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不宜实施剖宫产C.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后,前病毒立即复制出子代HIVD.HIV识别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并侵入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A、艾滋病是传染病,可经母婴由母亲传染给孩子,不是遗传给孩子,A错误;B、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防止自然生产过程中母亲通过血液传播给婴儿HIV,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B错误;C、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后,需要先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然后前病毒完成复制,C错误;D、HIV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因此主要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D正确。故选D。12.
7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通过人工种皮包装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这属于植物微型繁殖。下列叙述错误是( )A.该微型繁殖技术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B.人工种皮需具备透气性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C.人工胚乳中需添加有机营养及植物激素,不需添加无机盐D.将图中的胚状体换成愈伤组织,在适宜条件下也可萌发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微型繁殖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大量繁殖。【详解】A、该微型繁殖技术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A正确;B、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可以保证胚状体进行有氧呼吸时对氧的需求,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B正确;C、人工胚乳应该含有植物激素、矿质元素和糖等物质,以保证胚状体的正常生长,C正确;D、愈伤组织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将图中的胚状体换成愈伤组织,在适宜条件下也可萌发生长,D正确。故选C。13.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奉节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需在低渗环境中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可用离心操作实现②,再生细胞壁是其成功的标志C.过程③需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进行D.三倍体植株因减数分裂异常可产生无籽柑橘【答案】A【解析】
8【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为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过程为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需要诱导剂诱导融合,③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但为避免原生质体吸水涨破,一般在等渗环境中进行,A错误;B、诱导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可用离心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出细胞壁是融合成功的标志,B正确;C、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该过程需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进行,C正确;D、三倍体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可产生无籽柑橘,D正确。故选A。1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如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下图曲线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曲线表示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制约B.甲曲线表示的种群,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C.在乙曲线的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D.在乙曲线的E点时,没有新个体的出生,也没有老年个体的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形曲线,乙代表S形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详解】A、甲曲线表示的种群,是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的曲线,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A错误;B、甲曲线表示的种群,其种群的增长速率始终>0,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正确;C、C点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环境阻力不是最小,C错误;D、在乙曲线的E点时,对应S形曲线的K值,此时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并非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老年个体死亡,D错误。故选B。
915.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A、B、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生产者,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B.①~⑦过程中,碳都是以CO2的形式存在的C.植树造林可以增强①过程,缓解温室效应D.⑥⑦过程大幅增强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的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详解】A、据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A之间可以双向交换,故A是生产者,有较多箭头指向B,B表示分解者,C是消费者,A错误;B、①~⑦过程中,碳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如②③④⑤,B错误;C、植树造林可以增强①光合作用过程,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D、⑥是分解者的分解,⑦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D错误。故选C。1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k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灰仓鼠,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d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B.160只C.92只D.62只【答案】B【解析】【分析】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10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详解】设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N,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N=M×n/m,N/50=39/13,N=150,所以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接近160只。故选B。17.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对纤维素水解后形成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无作用。某同学利用刚果红配制选择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并观察菌落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划线接种后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统计值比活菌实际数高B.选择培养基中应以刚果红作为唯一碳源,并加入琼脂糖作凝固剂C.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电源插上开始计时D.可以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已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目的菌【答案】D【解析】【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详解】A、划线接种不能用于菌落的计数,A错误;B、刚果红相当于指示剂,要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B错误;C、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开始计时,C错误;D、滤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通过此操作获得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D正确。故选D。18.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决策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C.若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①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答案】C
11【解析】【分析】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增长型,②表示稳定型,③表示衰退型,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可以增加低年龄段的人口数量,该政策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决策,A正确;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组成可能为①图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C、若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为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还与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有关,即在此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一定为①增长型,C错误;D、种群数量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迁入率、迁出率等,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不一定能维持稳定,D正确。故选C。19.精子载体法(SMGT)是将精子适当处理,使其携带外源基因,通过人工授精或体外受精等途径获得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下图是某研究所利用SMGT法获得转基因鼠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将标记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成熟精子即可B.②过程需将成熟精子放入ATP溶液中进行获能处理C.若需要对③产生的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可选择桑椹胚或囊胚D.进行过程④操作前,需要对代孕母体进行免疫抑制剂处理【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其中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3、胚胎移植是指将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12【详解】A、完成过程①时需要将标记的外源基因与载体连接,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将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受体细胞中,A错误;B、②过程需将成熟的精子放入获能液中进行获能处理,B错误;C、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进行此操作时应选择发育良好的、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的胚胎,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特别注意内细胞团均等分割,C正确;D、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进行过程④操作前,不需要对代孕母体进行免疫抑制剂处理,D错误。故选C。20.如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单位:kJ/(m2·a)]。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2.5kJ/(m2·a)的能量仅包括了枯枝败叶内的能量B.植食性动物呼吸量与其同化量比值高于肉食性动物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各个营养级同化量之和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详解】A、图中12.5kJ/(m2·a)的数值是指生产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生产者的枯枝败叶和植食性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A错误;B、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呼吸量和同化量的比值分别是18.8÷62.8≈30%和7.5÷12.6≈60%,B错误;
13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于各营养级的同化量之和,C错误;D、结合题意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62.8≈20%,D正确。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1.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黑鱼处于第______营养级。(2)图中不具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_____。田螺与鲫鱼的关系是______。(3)据图分析,若黑鱼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水草______kg。(4)碳元素在鲢鱼与黑鱼之间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黑鱼的食物范围较广,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5)少量污水排入池塘,水质并未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某段时间湖泊中藻类爆发式生长,管理人员引种了适量的当地原有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藻类的增长明显得到控制。引种当地水生植物后,藻类生长受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10②.三、四(2)①.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浮游动物、田螺、鲫鱼③.竞争和捕食
14(3)25(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黑鱼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5)①.自我调节②.引种的水生植物和藻类竞争光照,无机盐等【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图中的食物链共有10条。【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该图中的食物链有:水草→鲫鱼→黑鱼;水草→田螺→鲫鱼→黑鱼;水草→田螺→鲤鱼→黑鱼;水草→田螺→鲢鱼→黑鱼;浮游植物→田螺→鲫鱼→黑鱼;浮游植物→田螺→鲤鱼→黑鱼;浮游植物→田螺→鲢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鲢鱼→黑鱼。图中共有10条食物链。由食物链可知,黑鱼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图中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具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初级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所以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有浮游动物、田螺、鲫鱼。田螺与鲫鱼都捕食水草,鲫鱼捕食田螺,所以田螺与鲫鱼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小问3详解】若黑鱼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水草的量应以最短食物链和最高传递效率计算,选择的食物链是水草→鲫鱼→黑鱼,1÷20%÷20%=25kg。【小问4详解】因为黑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黑鱼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所以数量较少。【小问5详解】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则少量污水排入池塘,水质并未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会与藻类竞争阳光无机盐等,并且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在竞争阳光和无机盐占优势,所以藻类的生长受到限制。22.下图是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内含若干传入神经纤维及传出神经纤维。坐骨神经中的单根神经纤维常表现出动作电位“有”或“无”的现象,即单根神经纤维不因适宜的刺激强度增大而发生动作电位峰值的增大。但坐骨神经会出现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动作电位增大的现象,因为不同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可以叠加。欲验证坐骨神经的这种生理特征,进行了以下实验。(说明: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仪器使用方法不作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5(1)相较于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上图缺少的结构有___。因此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至效应器的电生理变化过程。(2)实验思路:①在刺激点A依次施加由小到大的电刺激,显示屏上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电刺激强度是引发神经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记为S1。②___,当显示屏数值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时,得到了该神经动作电位的最大值,此时的电刺激强度记为S2。(3)实验结果①当刺激强度小于S1时,坐骨神经中___(填“所有”、“部分”或“没有”)神经元兴奋;②当刺激强度大于S1、小于S2时,坐骨神经中___(填“所有”、“部分”或“没有”)神经元兴奋;③当刺激强度大于S2时,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不再继续上升,此时腓肠肌达到最大收编程度。④若以坐骨神经及其内的单根神经纤维为材料,分别测得两者的S1和S2,请在柱形图中补充测得的数据___。(4)分析与讨论①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给予阈强度以上的刺激,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变此时在图中的A、B、C三点的动作电位大小相同,体现了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是___性。②坐骨神经中不同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这体现了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___性,但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叠加,因此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答案】(1)①.感受器和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纤维(2)在S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3)①.没有②.部分③.
16(4)①.不衰减②.绝缘【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内含若干传入神经纤维及传出神经纤维,由图可知,图中有坐骨神经和它支配的肌肉,即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的结构有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至效应器的电生理变化过程。【小问2详解】S1是最小刺激强度,S2是最大刺激强度,中间进行的操作是在S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小问3详解】S1是最小刺激强度,刺激强度小于S1,坐骨神经内没有神经元兴奋,S2是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强度大于S2,坐骨神经内神经元全部兴奋,当刺激强度大于S1、小于S2时,坐骨神经内部分神经元兴奋;坐骨神经是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因此坐骨神经的S1和S2不同,单根神经纤维的S1和S2相同。即【小问4详解】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不衰减性;坐骨神经中不同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这体现了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绝缘性。23.
17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心脏移植过程中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能导致心脏坏死。研究发现,IRI通过促进Caspase8等一系列凋亡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器官损伤。根据Caspase8基因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可以使Caspase8基因沉默,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图1是利用猪的心肌细胞开展siRNA作用研究的示意图,图2是此研究可能用到的4种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步骤②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多种工具酶。常用的DNA连接酶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图2中_______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EcoliDNA连接酶连接,图中_____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2)图1中步骤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的心肌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siRNA对应DNA序列在心肌细胞中表达产生siRNA的步骤④称为_____。siRNA与RISC组装形成基因沉默复合物,通过抑制基因表达的_____过程,使Caspase8基因沉默,从而降低IRI引起的细胞凋亡。(3)研究人员根据Caspase8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三种序列分别导入猪的心肌细胞,通过测定靶基因Caspase8的mRNA含量来确定最优序列。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心肌细胞的总RNA,经过_____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测定PCR产物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判断最优序列是_____。
18(4)与直接将si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其优点是_____(答出一点)。(5)选用猪的心肌细胞作受体细胞是因为猪在基因、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为了解决心脏移植供体短缺问题,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猪心脏代替人的心脏。你认为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_____。以下哪些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A.细胞融合B.基因敲除C.选猿猴细胞为受体细胞D.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基因【答案】(1)①.EcoRI、PstI②.EcoRI、SmaI、PstⅠ、EcoRV③.磷酸二酯键(2)①.显微注射法②.转录③.翻译(3)①.逆转录##反转录②.序列2(4)可持续产生siRNA,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5)①.免疫排斥反应②.B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解】由图2可以看出,EcoRI、PstI这两种限制酶切割出来的是黏性末端,SmaI、EcoRV切割出来的是平末端,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因此只能连接EcoRI、PstI切割序列。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平末端也可连接黏性末端,因此这4种限制酶的切割序列都可以用T4
19DNA连接酶连接;DNA连接酶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小问2详解】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以siRNA对应DNA序列为模板合成siRNA的过程为转录;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siRNA与RISC组装形成基因沉默复合物,从而阻止了Caspasem8RNA与核糖体结合,即阻止了翻译过程。【小问3详解】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细胞总RNA,经过逆转录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通过PCR产物的量间接反映细胞中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根据图3可知,在序列2作用下,Caspase8基因的mRNA含量最低,表明其抑制效果最好,是最优序列。【小问4详解】与直接将si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siRNA可随重组质粒增殖而持续产生,从而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小问5详解】免疫排斥反应是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猪与免疫排斥有关的抗原基因敲除,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的基因,将猪细胞伪装人的细胞等方面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故选BD。24.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该细胞是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_免疫。该细胞_____(有、无)识别功能,该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物质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进而被_______吞噬消化。(4)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_______,其中与产热直接相关的激素有________(写出两种)。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①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________
20;②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________。【答案】(1)①.体液②.无③.B细胞、记忆B细胞(2)①.抗体②.1③.核糖体④.2⑤.内质网⑥.4⑦.高尔基体(3)①.沉淀或细胞集团②.吞噬细胞(4)①.产热量等于散热量②.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③.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④.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1是核糖体,2是内质网,3是线粒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膜。【小问1详解】人体内的浆细胞可通过产生抗体来完成体液免疫。该浆细胞由进入体液的抗原刺激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无识别功能。【小问2详解】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抗体。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它在1核糖体上合成,经2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小问3详解】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小问4详解】由于体温维持在39℃,说明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其中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与产热直接相关。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①从埃博拉病毒角度分析,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②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25.回答下列小题:(一)回答与黄酒制作有关的问题:氨基甲酸乙酯(EC)作为一种潜在致癌物,广泛的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在各种发酵酒中,黄酒面临的EC超标问题更为突出,利用酸性脲酶消除其前体物质尿素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二)德尔塔变异毒株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变异株,我国研究团队最新发现针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在新冠肺炎的短期预防与早期治疗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图1表示制备该抗体的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21(1)获取含有酸性脲酶菌的土样,加入______制备成土壤悬液,并对土壤悬液中的酸性脲酶菌进行扩大培养。从适合使用的角度分析,该酸性脲酶菌应对富含______的发酵液有很好的耐受性。(2)常用于分离菌种的方法是______,经过酸性培养基的初筛培养后,还要在添加酚红的中性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复筛,应该挑选_____(填“有红色圈的菌落”或“无红色圈的菌落”)为目标菌株,最后将其接种在_______中,4℃冰箱中保藏。(3)酸性脲酶菌的产酶能力受到许多因素影响,除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温度、pH外,在摇床培养时还应考虑_______。(4)丙操作指的是________,甲中含有________种两两融合的细胞。(5)乙中可以获得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6)利用小鼠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在给人体使用时,可能会被人体免疫细胞清除,影响抗体的作用效果。抗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下列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从杂交瘤细胞中提取编码鼠源单克隆抗体_____(填“5区”或“6区”)序列的基因,与从人体中获取的编码抗体____(填“5区”或“6区”)序列的基因,进行拼接,然后导入骨髓瘤细胞中,进行培养获取新的抗体,改造过程涉及以下哪几项技术?()A.动物细胞培养B.转基因技术C.细胞核移植D.体外受精【答案】(1)①.无菌水②.尿素(2)①.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②.有红色圈的菌落③.(固体)斜面培养基/斜面(3)摇床的转速、培养时间等(4)①.(对小鼠)注射抗原②.三##3(5)能产生所需抗体(6)①.5区②.6区③.AB【解析】
22【分析】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的原理是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小问1详解】获取含有酸性脲酶菌的土样,加入无菌水制备成土壤悬液,以防止杂菌污染,并对土壤悬液中的酸性脲酶菌进行扩大培养。由题干信息“利用酸性脲酶消除其前体物质尿素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可知,从适合使用的角度分析,该酸性脲酶菌应对富含尿素的发酵液有很好的耐受性。【小问2详解】常用于分离菌种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应该挑选有红色圈的菌落为目标菌株(因为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进而使得酚红指示剂变红),最后将其接种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中,放入4℃冰箱中保藏。【小问3详解】微生物的产酶能力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温度、pH、摇床的转速、培养时间等。【小问4详解】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才能使小鼠产生能分泌所需抗体的B淋巴细胞,所以丙操作是给小鼠注射德尔塔变异毒株(或注射德尔塔毒株的抗原)。若只考虑两两融合,甲细胞中有3种细胞(B+B、瘤+瘤、B+瘤)。【小问5详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中至少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乙中(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可以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小问6详解】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区域是5区,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是6区,据蛋白质工程流程,可以从杂交瘤细胞中提取编码鼠源单克隆抗体5区序列的基因,从人体中获取编码抗体6区序列的基因,然后对两种基因进行修饰、拼接,利用运载体将重组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并进行培养获取新的抗体,该过程涉及的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转基因技术等,该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