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模拟试卷(三)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传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对传说的解读合理的是2.下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体育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了A.医疗体操的开端B.医学的突飞猛进C.珍爱生命的精神D.生活的美好富足3.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A.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B.激化民族矛盾C.导致了世家大族兴起D.促进民族交融4.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这可说明
1A.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衰退B.税制变化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迁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5.中国古代某王朝因实行“汉法”而进入中原王朝序列,并把中国古代疆域的直辖范围由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东部亚洲—河西走廊—安西四镇一西域的“棒槌形”扩展为“母鸡形”,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该王朝A.设西域都护府开始管辖西域B.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割据局面C.使得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定型D.设宣政院统辖吐蕃与佛教事务6.据统计,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太平军治下江南乡村的民变共计70起,其中由士阶层和边缘层(无功名之儒生文人)作为事件主要领导者的比重最高,占民变总数的24.29%,远远高于游民层(8.57%)、农民(8.57%)、商贩(2.86%)等阶层领导的民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士阶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B.太平天国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江南地区民众受到新思想影响7.甲午战后,严复将“尚力”放置在与天争胜的高度,“力”成为“天演”孕化万物的起因。1915年,陈独秀认为“抵抗力"是“尚力”的表现形式,"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上述观点的目的都是A.寻求救国途径B.宣传进化理论C.批判传统文化D.营造维新氛围8.下图为纪念近代某一革命活动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示意图。该革命活动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D.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9.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是A.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B.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C.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D.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210.下表为《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收录的经济部分新词汇,其折射了我国新时期A.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B.改革思想的不断解放C.城乡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D.国企改革的逐渐深入11.古希腊城邦国家一直推行保护中小地产的政策,禁止占有超过规定最高限额的土地,禁止对一定数额的份地进行抵押和接受抵押。这一土地政策有利于A.城邦的稳定B.城邦的独立C.经济的发展D.公民的平等12.有观点认为,中世纪晚期西欧领地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君主税权不断扩张而地方领主征税权逐渐衰落,围绕税收的政治实体和行政机构得以发展并表现为专门化的趋向,为近代国家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据此可知A.税权的转移强化了中央集权B.君权强化促进近代国家形成C.农奴和自由农民向领主缴税D.税收专门化瓦解了庄园经济13.在英国,高顶礼帽最初曾是显示上流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19世纪20年代,高顶礼帽开始向民间传播,到了19世纪中叶,它已普及至所有的社会阶层。在1861年拍摄的照片中,10个英国人中有7人戴着高顶礼帽。这一变化主要基于A.工业革命的进行B.启蒙思想的传播C.阶级关系的模糊D.世界文化的交流14.下图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早期的世界形势。该图最适合的主题是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兴衰C.世界白银的流通走势D.巴拿马运河开通的意义15.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3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B.国际格局的重新建构C.殖民帝国逐步走向衰落D.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16.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都有它基于不同质料和形式的特定的音色和音调;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A.意在强调欧洲文化是美国社会主流文化B.主张融合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为美国文化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D.体现了尊重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与清朝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中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历史渊源。(6分)18.(14分)我国于1948年开始发行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开始发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币设计者们的口述罗工柳: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考虑到第一套人民币大多是在解放区印制的,带有“战时货币色彩”,规格、质地不统一,票种较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要设计一套高水平的货币。周令钊:为了使新钞票彻底摒弃带有殖民色彩的图案装饰,我们与北京印钞厂的设计、雕刻人员到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去临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铜器以及长廊里的彩画中的花纹和图案……2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根据《人民币的设计你知道多少?》等资料整理材料二第二套人民币图案简表
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货币与时代”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并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秦之“书府”、汉之“石渠阁”都是重要的档案馆。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论衡·别通》记载:“萧何(西汉丞相)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很多档案被收录进入城市法典之中,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账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档案工作者被誉为“城市的卫士”。—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材料二《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在近代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其谕旨曰:“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1901年,《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1902年,光绪皇帝按规定程序接受了各国使节递交的国书。材料三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传统可追溯到1790年。那一年华盛顿按宪法要求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的报告。宪法第二条第三节规定,总统"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华盛顿及其继任约翰·亚当斯是按照独立前在英国国王统治时期的方式,通过盛大隆重的礼仪亲自发表国情咨文演说。但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感到这种过分的排场与新生的民主共和国极不相称。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历史由来》(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与古罗马在文书档案管理上的差异。(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王朝外交出现的变化。(4分)
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国情咨文制度的发展如何体现了民主精神。(4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绘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历史,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模拟试卷(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CDBDBADCBABACDD1.D【解析】根据材料“共(恭)行天之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认为自己行天之罚,表明其借助神权达到自己的目的,故选D项;甲骨文标志中国成熟的汉字出现,排除A项;黄帝和炎帝结盟出现于夏朝成立之前,早期国家尚未出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禹会诸侯时在夏朝成立之前还是之后,无法说明夏朝的统治疆域延伸情况,排除C项。
72.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养生体育运动导引图反映了练习者利用肢体、攀悬、跳跃并结合人体呼吸运动,有些模仿动物做出姿态各异的动作,用来医疗和保健身体,说明中华先民对卫生保健的探索重视,这体现了珍爱生命的精神,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医疗体操的具体内容,据此得不出医疗体操开始的时间,排除A项;引导图看不出医学的突飞猛进,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导引图的时间是西汉早期,当时百姓生活并没有美好富足,且无法从材料中直接推断出来,排除D项。3.D【解析】西魏政权将汉族地主及将领纳入鲜卑族姓氏,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双向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D项;根据材料可知,宇文泰主动拉拢汉族地主及将领,形成了以宇文泰为核心的武装力量,加剧了地方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宇文泰“赐复胡姓”不是废汉姓,不掌管府兵的汉族士人和百姓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姓氏,既满足了鲜卑军人的“反汉化”思想又使得汉族对鲜卑族的排斥情绪也有所降低,民族融合得以进一步加深,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走向衰落,导致了世家大族兴起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4.B【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家庭占比由10.4%到51.2%,可知联合家庭的占比变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颁行的两税法主要以资产多少为收税标准,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税收原则,因此农户隐瞒户口的现象减少了,家庭规模也扩大了,促使农民家庭人口由核心家庭向联合家庭整合,故选B项;小农经济衰退和瓦解始于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敦煌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精耕细作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量,材料并不能得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5.D【解析】根据题干中“把中国古代疆域的直辖范围由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东部亚洲—河西走廊—安西四镇一西域的‘棒槌形’扩展为‘母鸡形’”可知,该王朝是元朝,结合所学,其设置宣政院统辖吐蕃与佛教事务,故选D项;据所学,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排除A项;据所学,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定型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6.B【解析】根据材料“其中由士阶层和边缘层(无功名之儒生文人)作为事件主要领导者的比重最高”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否定儒学和科举,冲击了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秩序,引发了传统士绅阶层的不满和反抗,故选B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西学东渐的潮流日益证明传统知识分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力量,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注重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无功名之儒生文人”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不属于新思想的范畴,排除D项。7.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和陈独秀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严复通过宣传进化论思想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两者都通过进化论宣传启蒙思想,救亡图存,故选A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严复和陈独秀均通过进化论寻求救亡的途径,宣传进化论是方式,并非目的,排除B项;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大大激发了国民的民族抗争意识,资产阶级通过提倡“尚力”来强健国民体魄,坚毅国民精神,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因此严复和陈独秀提出的“尚力”与战国时期墨子的重视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的“尚力”不同,排除C项;陈独秀代表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利益,倡导了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并非营造维新氛围,排除D项。
88.D【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长征沿线的省份,该革命活动为长征,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故选D项;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是国民大革命,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与图片地点不符,排除A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图片地点不符,排除B项;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的是三大战役,与图片地点不符,排除C项。9.C【解析】1964年中法建交,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在20世纪60年代的争霸态势并没有缓和,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为了打破外交孤立,我国在注重发展与亚非拉美友好关系的同时,开始认识到与西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10.B【解析】新词汇涉及代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词语,折射出改革开放后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所以选B项。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为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我国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生产关系没有出现根本性变革,排除C项;词语不能反映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排除D项。11.A【解析】这一政策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土地不被兼并,从而稳定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即公民的数量相对稳定,有利于城邦的稳定,故A项正确。1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晚期,君主税权扩张,与税收相关的政治实体和机构的权利得以增强,这为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税权的转移强化了君权,进而为近代国家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农奴和自由农民向领主缴税强化的是地方领主的征税权,与材料题意相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税权变化对庄园经济的影响,材料主要涉及税权变化对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13.A【解析】根据材料“高顶礼帽开始向民间传播……它已普及至所有的社会阶层”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逐渐淡化了社会阶层意识,促进了高顶礼帽向各阶层的推广,故选A项;启蒙运动率先在17世纪的英国爆发,19世纪已经逐渐向德国等欧洲其他国家传播,排除B项;阶级关系的模糊是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高顶礼帽最初曾是显示上流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说明高顶礼帽是英国本土的文化现象,不涉及其他国家的交流传播,排除D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这一航线的中心点在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海上丝路,还涉及陆路,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大西洋三角贸易的路线,排除B项;从贸易路线看,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通,排除D项。15.D【解析】据图可知,在19世纪初期出现殖民收缩期,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出现另一个殖民收缩期,第一个殖民收缩期是因为拿破仑战争严重削弱了欧洲殖民地国家的军事力量,第二个殖民收缩期与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有关,所以两次殖民收缩期的共同原因是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故选D项;第一个殖民收缩期19世纪初期并未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排除A项;从19世纪初期到二战结束前,世界格局的中心仍旧是欧洲,并没有国际格局的重新构建,排除B项;19世纪初,英法等国家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帝国并没有走向衰落,排除C项。
916.D【解析】材料强调族群存在差异,并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合理的,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尊重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故选D项;欧洲文化是美国的主流文化的说法错误,美利坚民族是由多个族群混合形成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非将世界不同文化都融合为美国文化,排除B项;材料正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尊重这一现象,因此忽视的说法不成立,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17.(1)相同:中央政府与各民族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边疆和民族地区的治理;民族关系处于大交融的发展阶段。(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不同:唐朝政府与部分民族政权并立,尚未形成直属中央的关系;清朝将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管理之下。唐朝边疆民族管理机构多样,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并存;清朝将军辖区、办事大臣等设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唐朝边疆内地呈现民族大交融局面;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2)历史渊源: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②旧中国各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各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在红军长征时期,与所经之处的少数民族结下深厚友谊。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按照民族平等原则,提出“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7年,在新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④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完善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这一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任答三点即可,满分6分)18.(1)第一套人民币发行背景:解放战争顺利进行,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代替原来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2分)意义:统一全国货币;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第二套人民币发行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得到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建立;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经济实现统一;原有人民币的弊端凸显。(任答两点即可,2分)意义: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经济发展。(2分)(2)参考答案示例:论题:货币折射时代特征。(2分)论述:货币是时代的产物,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10人民币是中国的名片,票面的样式、图案、装饰等都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如2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都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素,折射出新中国建立初期,领导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喜爱。(2分)人民币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果斐然。如第二套人民币辅币中的汽车、火车、拖拉机等图案展现了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突出了工业化主题,反映了我国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2分)(从“革命传统”“民族团结”“政治色彩”等角度论述均可)19.(1)不同:秦汉文书档案管理主体是国家,古罗马可以是个人;秦汉文书档案主要为国家服务,古罗马档案很多被收录进城市法典,用于司法审判。(4分)(2)变化:从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屈辱外交;对近代外交准则从排斥到接纳。(4分)(3)体现:遵从宪法,总统和国会保持制衡的关系;废除具有君主专制色彩的仪式。(4分)20.评分标准参考示例示例1(肯定意见):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的兴起。(2分)论证: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法治: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答出两个维度8分)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1500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结构完整,书写工整,表达流畅,2分)示例2(修改意见):观点: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兴起的因素还应该增加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论证:意识形态:近代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使“自由”“平等”“人权”等资产阶级观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国家模式:随着民族主义的逐渐成长,近代西方较早形成了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至上为特征的近代民族国家,它既调动了普通民众的建设热情,也成为各国发展的主导力量。
11科教体制: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继之在两次科技革命期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确立了西方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使西方社会基本上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众的人文科学素质大大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储备了人才)。文化传统:近代西方继承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具有勇于开拓、善于探索的性格意识,成为西方推动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乃至发明创新的精神动力。总结:综上所述,该学者指出的四个要素并不能完整地说明1500年后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还应该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示例3(否定观点):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没有导致1900年后西方世界的衰落。论证:政治:20世纪的民主浪潮和法西斯危机,迫使西方国家重新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如普选权在西方国家普遍确立,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20世纪的历次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如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滞胀”危机后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均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法治:20世纪西方国家仍旧强调以法治的手段巩固民主制度、维护社会统治,如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摆脱经济危机。社会:20世纪西方国家大多建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日益完善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促进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在1900年后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持续乃至强化,西方世界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观点方面,根据材料中“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可知,该作者的观点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是构建西方文明的四大要素。根据材料中“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可知,作者认为:制度的构建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运转意义重大。根据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可知,作者认为:四大支柱与欧洲文明的盛衰关系紧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