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采用赋手法逐层展开画面,但诗人的愤懑之情却熔铸于字里行间,讽旨明确而又含蓄深沉。B.首联用数字的对比来生动展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揭示了战乱的残酷和祸国殃民的本质。C.颈联撷取“凉风、古木、野火、残营”等萧索的意象,直接地再现了“万人曾死战”的战乱遗迹。D.尾联借人烟由稠密变“寥落”的衬托之笔,从空间角度极写遭受战乱劫难的面积之广和创伤之重。16.诗歌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战乱劫后图,在场景展开上有“点面结合、相映成趣”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或阐释事理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五千年文明自带流量密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精神内涵 ① ,在岁月洗礼下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脉。传世的文物、典籍、非遗技艺等,是中华文明存续流传的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找准它的时代韵脚。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文物等载体对话历史,人们不再满足于“看得见”,更希望“看得懂”。“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正升级为富含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从“对话历史”到“走进历史”。有的文博机构还更新运营理念,让文化场所变身“旅游打卡地”、让文物成为“潮玩”,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在 ② 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里有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文化自信。让文物“活”过来、文化“潮”起来,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对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为时代提供精神滋养。 ③ ,只有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源流的探寻与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今天、面向未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