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

ID:83330146

大小:17.9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4-12

上传者:gjxwyhcr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6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7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8页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第9页
资源描述: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竹林下灵芝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竹林灵芝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地、菌木培养、栽培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市范围内竹林灵芝栽培的生产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33/T985-2015段木灵芝生产技术规范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5099-2005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灵芝灵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

1Karst.又名赤芝、红芝、灵芝草,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灵芝属(GanodermaKarst.)的真菌,灵芝孢子粉是成熟灵芝盖背面的菌管弹射出来卵形的担孢子。3.2段木适宜栽培灵芝的阔叶树直径为5.0cm以上枝干,截成长20cm左右的木段料3.3料袋将截好的木段装入筒袋、经灭菌未接种的袋装培养基质。3.4菌材料袋接入灵芝菌种、培养,长满灵芝菌丝体的段木。4栽培场地4.1竹林地选择4.1.1海拔300-600米,4.1.2交通方便,有林道4.1.3竹林附近有较好水源,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2021要求,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2018要求。4.1.4竹林郁闭度0.5以上4.1.5坡度平缓,坡度在30°度以下,土层较厚,透气性好,坡向以东南坡或南坡为好。4.1.6林地近3年未喷过除草剂及施过化肥。4.2建畦搭棚

24.2.1竹林地整理清理掉竹林下的杂灌及杂物,竹林基地中间留有上下山的作业道。采用小型机械每隔4-5米挖建超3.5米宽度的水平带,水平带中部的竹子全部采伐,留两侧毛竹自然生长,表面的柴草及竹根等全部清理干净,开挖深土50-60厘米,水平带长度因地制宜。4.2.2作畦畦床宽为100~150cm,高20cm~25cm,长度随地形而定。每个大棚中间留出50cm作业道,作业道兼排水沟与步道,将大棚地面分成两畦,畦床四周开好排水沟。4.2.3畦床消毒摆菌木前1d~2d,畦床上撒石灰粉,用量为200g/m2,浇透水后待用。4.2.4搭拱棚用砍下的毛竹在畦上架小拱棚,两端留小门,棚高大约1.8-2米,宽度约3米,长度20-30米。搭建材料主要是毛竹条、铁丝、薄膜、遮阳网(遮阴度70-80%)。4.2.5喷滴灌设施棚内顶上设置喷雾设施,地面设有滴管设施,滴灌管在每畦中间铺设,每隔30-40cm留滴灌口,滴灌口在两个灵芝菌棒中间位置。5菌木培养

3参照DB33/T985-2015、NY/T528-2002、NY5099-2005菌段制作6栽培管理6.1栽培季节菌木覆土,在出笋小年的4月---5月,出笋大年的4月下旬---6月上旬。6.2菌木覆土事先在整好的条畦中挖成深18--20cm的凹槽,用利刀割破外袋取出菌木,按菌木大小、菌丝长势优劣及不同品种,分别置于槽内呈直线形或梅花状排列。间距10cm,行距8--10cm。每畦一排摆放2排菌木,上表面平整,避免高低不平,空隙填上土,然后表面铺上厚2cm的细土。菌木长度为25cm以上的应以横卧埋处理为主,有利透气,提高产品质量;直径小于15cm的可竖立排放。覆土后在畦面上淋透水一次。6.3出芝管理6.3.1前期管理菌木埋土后,即转入灵芝生殖阶段,这时要增加棚内湿度与CO2浓度,起到催芽的作用,喷水后关闭棚口,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经10-15天便会呈现白色菌蕾(芝蕾),当芝芽长到近10cm时,为提高品质,要做好疏芝工作,每一菌棒保留1-2个灵芝。

4为防止害虫危害,棚的出入口及通风处架设防虫网。6.3.2中期管理疏芝后,主要是促进灵芝盖的伸展,此时要看天气适当喷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打开大棚两头的棚膜增加通风,调整好棚内水分和空气。6.3.3后期管理待菌盖边缘黄色转至红棕色或红褐色,具有光泽,开始弹射出红棕色孢子时,则灵芝子实体基本成熟,开始收集灵芝孢子粉,地上垫塑料薄膜,并依次为每朵灵芝套上塑料袋,底部扎紧后套上专用纸筒。套筒后时要打开棚两头通风,通过滴灌适当对菌棒加湿,保持菌棒部位土壤湿润。6.4连茬技术6.4.1严控菌木质量覆土前,检查菌棒是否带杂菌,菌丝长势是否良好,带菌菌棒及菌丝长势较差的菌棒带离灵芝栽培区域。6.4.2控制菌木密度竹林与菇棚比例约2:1,每亩菌材排放量约5m3--8m3。6.4.3一年一收每年灵芝及孢子粉收获后,将灵芝废菌材挖出,清理菌材碎屑。6.4.4土壤深翻

5灵芝菌棒挖出后,将遮阳网和棚膜取下,地面暴晒15天,在土表撒石灰,用量每平方米约50克,用深翻机械将表层20cm的土壤翻入地下,起到土层置换的作用。7采收7.1孢子粉采收在正常的情况下,竹林下灵芝孢子粉套筒集粉时间控制在60天内,及时收取,用洁净刷子将套筒内孢子粉收集于干净容器内。7.2子实体采收孢子粉收集完毕后,用剪刀在芝柄根部剪断芝柄,留柄蒂1cm~2cm。7.3干制7.3.1孢子粉干制采收当天,将孢子粉摊晒在不锈钢等安全干净的材料上,再在阳光棚内晒干或用专用烘干机将孢子粉烘干。控制热源,使烘干温度在40℃~60℃,并控制好进出风量。干制到孢子粉含水量在8%以下。降温后,低温干燥、避光储存。7.3.2灵芝干制即采即烘,可使用烘房或专用烘干机,控制温度45℃~65℃,烘至含水量15%以下。8病虫害防治8.1病害防治8.1.1病害预防

6灵芝病害是青霉菌危害。灭菌时要求彻底,保证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料袋搬运过程中防止破袋;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动作要迅速;发菌期间加强通风,保持避光环境,定期检查生长情况,杂菌污染的菌木及时清理或者分开培养。8.1.2病害防治在菌木局部污染的区域注射75%酒精溶液或用石灰水涂抹,控制杂菌的生长、蔓延:出芝期间如灵芝个体感染细菌和杂菌要及时摘除,以防扩散。8.2害虫防治灵芝生产中的害虫主要有蛞蝓和白蚁,具体防治措施见附录A。附录A

7(资料性)灵芝常见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名称危害特点防治措施青霉菌是灵芝主要致病菌,一般在培养料表层、菌柄生长点、菌盖下的子实层部分易发生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大,并产生霉层,组织明显溃烂以至芝体完全腐烂。在菌木局部污染的区域注射75%酒精溶液或用石灰水涂抹,控制杂菌的生长、蔓延:出芝期间如灵芝个体感染细菌和杂菌要及时摘除,以防扩散蔓延。蛞蝓俗称鼻涕虫,系软体动物,身体裸露,无外壳。其畏光怕热,白天躲在砖、石块下面及土缝中,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天亮前又躲起来。它嚼食子实体,影响其商品价值。可以配置毒饵处理蛞蝓,傍晚施撒,或直在撒盐,使蛞蝓脱水而死。一般危害用5%的食盐水进行喷杀或人工捕捉。白蚁白蚁直接啃食菌种。定植前暴晒畦床:撒生石灰,每亩30kg~

850kg,深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