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

ID:83297062

大小:69.3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21

上传者:152****4171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6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7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8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9页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_第10页
资源描述:

《苏锡常镇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过载、冗余、污染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根据受众(用户)需求进行信息精准推送的技术,即算法推荐应运而生。算法推荐减少了信息过量带来的困扰。然而,在信息获取实现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茧房现象逐渐凸显并愈加严重。2.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概念。桑斯坦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拥用一份投合个人特殊品味的报纸,即DailyMe(个人日报)。通过DailyMe,你可以筛选出所有你不喜欢的东西,并且选择最适合你品味的东西。桑斯坦提到,事实证明,协同过滤运作的良好作用可以使得DailyMe为我而生,而无需我们自己去创造。但这种个人日报亦有可能造成茧房,人们只愿意选择或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往往会导致人的自我封闭,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加剧等问题。3信息茧房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近几年变成研究热点,最重要的原因是算法技术的流行。也就是说媒体技术的进步把信息茧房问题放大了,而算法推荐目标的单一更是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4.算法推荐以强大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为后盾,力求为用户推送最精准的内容。每个用户的关注和兴趣难免有差异,算法最终的推送形成的是具有个性化、私人化的内容。以“今日头条“为例,它的用户第一次打开它,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等,例如女性、爱好二次元。根据用户已提供的个人信息,今日头条会迅速形成一份独特的推送列表,内容从新闻、娱乐到电影,涵盖非常全面。之后今日头条有后台会跟踪并记录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然后大数据分析用户关心的话题,并据此推送更多与用户浏览信息相关的内容。5.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是带来同质化。用户本来只是好奇而点击某一信息,平台捕捉到这一次点击之后再据此推荐,用户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便越来越多,最终被同类信息淹没而陷入茧房。6.新媒体时代更容易造成茧房问题,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用户选择性心理。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等因素,选择和自己意见一致或者相近的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选择就是基于用户的选择性心理,而用户的选择性心理是与个人认知结构相关联的,用户既有的认知会主导他选择接触什么样的信息。7.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用户很容易形成小的圈子文化,对圈子以外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屏蔽,进行社交过滤。久而久之用户会形成信息的认知茧房。圈子文化越来越小众化,各个圈子之间竖起障壁,这个障壁将用户切割开,圈子里和圈子外的用户拥有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人们愿意或者只愿意相信自己圈层中信息,而对外界信息立生排斥。(摘编自史婷《信息茧房在中国语境下的成因及破茧分析》)材料二∶1.算法如菜刀吗?是,也不是。2.复旦新闻学院全球院长论坛上,主持人问∶“算法是否应该有社会责任?”某算法新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1闻客户端的一位高层回答说∶“算法好比菜刀,它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这个回答很像美国步枪协会反对禁枪的理由∶枪不杀人,杀人的是人。3.“菜刀论”很直观,也很有迷惑性,常常被技术中立论者使用。然而,菜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技术也许是“中立的”,但菜刀的设计却并非中立,比如说菜刀是单刃,适合切或砍而不适合戳或锯,任何握住了刀把的人便掌握了主动权。所以菜刀的“刀把”“刀刃”设计在其被投入到具体使用之前就嵌入了特定的意图和使用方法。4.“菜刀”(技术)的使用则更非中立。波士顿市政厅曾开发了一个iPhoneapp,用户开车经过市区某处时,该app可以感知汽车的颠簸程度并自动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市政工程部门以提醒“这里的路面要维护了”。结果发现,拥有iPhone和汽车的市民往往是经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市民,其所经过的地段也往往是已经建设得较好的地段。这一技术的部署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它隐含偏见,后来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该应用。5.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如果算法真如菜刀,那么“刀把”就一直握在算法编制者和部署者手中,而其广大用户则如砧板上的“鱼肉”。(摘编自邓建国微博文章)材料三:1.1995年,埃尔德雷斯正式提出了“信息偶遇”的概念。他认为“信息偶遇”是“在未预期情境中,个体意外获得有兴趣或可用以解决问题的信息的现象”。2.个性化推送会导致“信息茧房”,原因之一在于,其采用的算法认为人的信息需求是线性的、一以贯之、可以被预测和掌握的,而事实是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其信息需求存在着频繁的流动和跳跃,也存在着注意力的变化、倾斜与转移。“信息偶遇”则是通过非线性的流动性模式打破算法存在的偏见问题,破除信息间存在的等级壁垒,至少是从信息提供方面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平等化。(摘编自《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解决信息茧房问题的一种视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算法技术虽然事实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它确实满足了人们高效快捷获取信息的需要。B.材料二以菜刀为喻,论述了技术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介入,驳斥了技术中立论。C.波士顿市政厅下架了那款iphoneapp,是因为它的使用者都是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市民。D.目前的算法推送技术,忽视了受众在信息浏览和获取过程中信息需求和注意力的变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海量信息的产生,是“信息茧房”存在的前提。B.信息冗余和污染,是“信息茧房”的具体体现。C.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信息茧房”是能避免的。D.即使没有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依然会产生。3.下列成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3分)BA.夜郎自大B.指鹿为马C.坐井观天D.偏信则暗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算法推荐”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算法推荐,是新媒体平台根据用户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其浏览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并据此给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的技术。5.为新媒体用户(受众),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算法技术带来的弊端。(6分)认识新媒体技术和立场的局限性;保持对获取信息的独立思考;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更新个人的认知结构。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2(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彩虹毕飞宇① 老铁和虞积藻是大学老师,退休了。他们说不上有什么成就,但孩子争气。大儿子旧金山,二儿子温哥华,最小的是女儿,慕尼黑。这丫头,虞积藻让她跟了自己,姓虞。可是,小棉袄六年前就姓了弗朗茨。② 老头子说,退休后,什么都不干,就在“地球上走走”。可是,虞积藻摔了一跤,站不起来了。她躺在床上,脾气坏了,一天到晚叫嚣着要到“地球上去”。老铁关节不好,不能背她下五楼。虞积藻便开始叫三个孩子的名字。老铁是浪漫的,他买来四只石英钟,把时间分别拨到了北京、旧金山、温哥华和慕尼黑,挂在墙上。虞积藻盯着那些钟,动不动就说“吃午饭了”“下班了”“吃午饭了”。老铁想,这样下去不是事。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慕尼黑、旧金山和温哥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都给我回来,给你妈买房子!”③ 虞积藻住上了新房,二十九层,有电梯,坐上电动轮椅,一个人都能下楼逛街。可虞积藻却不想动,一天到晚盯着外孙女的相片,并开始学起了德语。老铁有些不知所措,他习惯了虞积藻的折腾,她不折腾,老铁反而不自在,丹田失去了动力和活力。房子很高很大,老铁的不知所措被放大了,架在了高空。怎么办?老铁趴在阳台上,打量起脚底下的车水马龙。它们遥远,又深不可测。老铁有时想,这个世界和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他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看看,站得高高的,远远的,看看。嗨,束之高阁喽。④ 一天,老铁发现,在阳台上能看到隔壁的窗户。窗后有个小男孩,常趴在玻璃背后,朝远处看。老铁望着小男孩,有时会花上很长时间,但小家伙从没看老铁一眼。有一回小男孩似乎朝老铁这边看过一眼,老铁刚想把内心的喜悦搬运到脸上,可还是迟了,小家伙早把脑袋转了过去。⑤ 老铁从超市带回一瓶泡泡液。他到胆台上,拉土玻璃,顶着炎热的气浪,吹起了肥皂泡。一串又一串的气泡在二十九层的高空飞扬起来。气泡漂亮极了,每一个气泡在午后的日光里都有自己的彩虹。这是无声的喧嚣,节日一般热烈。小男孩果然转过脑袋,专心看着老铁这边。老铁很快乐。然而,快乐维持不到二十分钟。小男孩拉开窗门,站在椅子上也吹起了肥皂泡。这太危险了。⑥ 老铁来到隔壁,敲了半天门,防盗门终于打开了,也只是一道小小的缝隙。小男孩堵在门缝里,脖子上挂了把钥匙,机警地盯着老铁。“你是谁?”老铁笑笑,蹲下去说:“我就是隔壁阳台上的老爷爷。”“你要干什么?”老铁说:“让我进去帮你把窗前的椅子挪开。”“我妈说了,不许给陌生人开门。”老铁的目光越过小男孩,小男孩家境不错。“你叫什么字?”“你叫什么名字?”“铁树,钢铁的铁,树林的树。你呢?”小男孩招了招手要过老铁的耳朵,轻声说:“我妈不让我告诉陌生人。”“你妈呢?”“出去了。”“你爸呢?”“也出去了。”⑦ “你怎么不出去呢?”⑧ “我爸说了,我还没到挣钱的时候。”这孩子逗,老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⑨ “一个人在家干什么?这总可以告诉我了吧。”⑩ 老铁一点都没意识到自己笑容里面充满了巴结和讨好,小男孩很不客气地看了他一眼,“咚”地一声,把门关死了,“干什么?有什么好干的?生活真没劲!”⑪ 电话来得突然,老铁的午觉只睡了一半。他拿起话筒,“喂”了好几声,没任何动静。这个中午,电话不停地响,就是没回音。响到第九遍,电话终于开口了:⑫ “把你的泡泡液送给我吧。”⑬ “你是谁?”⑭ “你听不出来?”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3① “你怎么知道这个号码的?”② “我打114问的。”③ 这孩子聪明。老铁故意拉下脸,说:“你想干什么?”④ “我的泡泡液用光了,把你的送给我。”⑤ 小男孩来了。老铁弓了身子,和他握手,拉他到虞积藻床前。虞积藻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说:“上学没有?”“没有。”小男孩又补了一句,“我已经说英语了。”他挺起肚子,一口气,把二十六个字母全背出来了。虞积藻刚要鼓掌,小家伙已把学术问题引向了深入。也伸出食指,十分严肃地指出:“如果是拼音,要读成aoe……”这孩子有意思。虞积藻痛痛快快地换了一口气,痛痛快快地呼了出去,无声地笑了,满脸的皱纹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菊花,她眼泪都出来了。虞积藻给小男孩鼓了掌,老铁也给小男孩鼓了掌。虽然躺在床上,可虞积藻觉得自己已经站起来了。她一把把小男孩搂了过来,抱在怀里,怀里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的。小男孩把她推开了。虞积藻没有生气,她望着他。这小家伙真是个小太阳,他一来,屋子里顿时就亮堂了。虞积藻手忙脚乱了起来,她要找吃的,她要找玩的,她要把小家伙留在这里,她要看着他,她要听见他说话。⑥ 小男孩对老铁说:“把泡泡液给我。”⑦ “什么泡泡液?给他呀,还不快给。”⑧ 老铁走到虞积藻面前,耳语了几句。虞积藻来了劲,她要到轮椅上去,她要到地球上去。她要看老伴和小家伙一起吹泡泡,她要看泡泡们像气球一样飞上天,像鸽子一样飞上天。虞积藻在客厅大声宣布:“我们到广场上去吹泡泡。”⑨ 小男孩脸阴沉下来了,说:“我不下楼。爸爸说,外面危险。”⑩ “那我们吃西瓜?”⑪ “吃冰激凌?”……⑫ 隔壁的门铃是这个时候响起来的。“老师来了,我要上英语课。”⑬ 老铁和虞积藻被丢在了家里,屋子顿时安静下来。虞积藻说:“我们下楼去,吹泡泡。”⑭ 还没出门,电话响了。虞积藻拿起电话,似乎只听了一两句话,那头电话就挂了。她看了一眼老铁,目光却从老铁的脸上挪开了,转移到卧室里,转移到墙上,最后,盯住了那一排石英钟。⑮ “谁呀?”⑯ “小男孩。”⑰ “说什么了?”⑱ “他说,我们家的时间坏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开头写虞积藻的折腾,搬到二十九楼后又不折腾了,她要学德语以准备融入外孙女的世界,说明她暂时找到了新的寄托和追求。B.老铁趴在阳台上打量脚下的车水马龙时的心理活动,说明他对妻子虽然呵护有加,但妻子并不了解他,两人之间是有隔膜的。C.小说写小男孩没上学就在学英语,意在表现他家境不错,又暗示男孩迟早也会远他乡,老铁夫妇的现在就是男孩父母的未来。D.男孩为了泡泡液终于不顾父母的叮嘱,独自出门去老铁家,这一行为表现了男孩独立自主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天真无邪。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二十九楼”,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多向的,一方面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有着象征的意味,象征两个家庭逸出常轨的处境。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4B.童心未泯的老铁、少年老成的小孩,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在境遇和精神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样的情节设计赋予小说更为丰富的内涵。C.小男孩来了后,小说连用五个“她要”写虞积藻的反应,这种不避繁复的描写突出了她的喜出望外,但这热情背后又隐含着她深重的情感失落。D.虞积藻“叫嚣要到地球上去”,老铁“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小家伙“把学术问题引向深入”,这些幽默而风趣的语言并没有冲淡小说伤感的底色。8.小说写老铁吹肥皂泡,“一串又一串的气泡在二十九层的高空飞扬起来。气泡漂亮极了,每一个气泡在午后的阳光里都有自己的彩虹”,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肥皂泡和彩虹美丽而令人向往,暗示老铁夫妇和小男孩的互动带来的满足;但它们是虚幻的,难以持久的,暗示老铁摆脱孤独、寂寞处境的努力,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境况。9.契诃夫在谈剧本创作时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这把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请据此简要分析小说中有关“时钟”的情节设计及其意图。(6分)①小说开始,写老铁为安慰虞积藻,买了四只石英时钟,分别拨到自己和三个孩子所在城市的时间,揭示了老人试图以此获得安慰的心理。②小说结尾,孩子的天真戳破了时钟带给老人安慰的虚幻性,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尴尬的现实。③作者用夸张的寓言式的情节设计,突岀了空巢老人内心难以弥补的失落,以及老人与孩子之间无法消除的隔膜,并能引发读者对这一社会问题(因时代发展而致中国传统家庭面临解体)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申时行,安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调事部。申时行由于文笔好而受到张居正赏识,他含蓄而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2.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诸大臣由四维、时行起,乐其宽,多与相厚善。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言路为居正所遏,至是方发舒。以居正素昵时行,不能无讽刺。时行外示博大能容人,心故弗善也。帝虽乐言者讦居正短,而颇恶人论时事,言事者间谪官。众以此望时行,口语相诋淇。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者益愤,时行以此损物望。六年三月,张居正将回去葬父,请求增加内阁大臣,他就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张居正把持大权久了,对待下属很峻急,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大都被驱逐离开。到张居正去世,张四维、申时行接着掌权,着意于宽大,挨次召回有经验之人,朝廷舆论多称赞他们。然而这时候内阁掌握大权已形成习惯,六卿大都顺着内阁的大臣的意向行事。各大臣由张四维、申时行提拔而任用,喜欢他们的宽容政策,多和他们有很深的交情。张四维守丧回家,申时行成为首辅。谏官被张居正所遏制,到这时才解除约束。由于张居正过去一向亲近申时行,谏官对这不能没有讽刺。申时行表面上显示出博大能容忍人,内心却不宽容。皇帝虽然喜欢谏官攻击张居正的短处,但是很讨厌人们议论时事,议论时事的人间或异被贬谪降官的。大家都因此责怪申时行。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5各位大臣又都袒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损害。3.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言侍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帝手疏示时行。时行曰:“此吕以暧昧陷人大辟,恐谗言接踵至,非清明之朝所宜有。”尚书杨巍因请出此吕于外,帝从巍言。而给事御史王士性等交章劾巍阿时行意,蔽塞言路。帝寻亦悔之,命罢启愚、留此吕。时行、巍求去。(余)有丁、(许)国言:“入臣国体所系,今以群言留此吕,恐升以安时行巍心。”国尤不胜愤,专疏求去,诋诸言路。帝乃听巍,出此吕于外,慰留时行、国石言路群起攻国。时行请量罚言者,言者益心憾,阁臣与言路日相水火矣。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进言侍郎高启愚用科举考试的题目劝张居正僭越,皇帝亲笔批示把奏疏给申时行看。申时行说:“丁此吕以暧昧的事陷人于死罪,恐怕谗言会接踵而至,这不是清明的朝代所应该有的事。”尚书杨巍因而建议将丁此吕外放到地方上去,皇帝依从了杨巍的话。而给事御史王士柱等接连上疏弹劾杨巍阿附申时行的心意,堵塞了进言的通道。皇帝不久也懊悔这件事,命令罢去高启愚、留用丁此吕。申时行、杨巍请求离去。余有丁、许国进言:“大臣关系到国体,现在因众人上言而留住丁此吕,恐怕没有什么可以安定申时行、杨巍的心了。”许国尤其愤慨,专门写了奏章要求离去,谴责谏诤官员。皇帝于是听从杨巍,将丁此吕外放,慰留申时行、许国,而谏官们却群起攻击许国。申时行请求根据不同情况处罚谏官,谏官们更加不满,阁臣和谏官关系一天天地如水火般互不相容。4.初,御史魏允贞、即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世以此称时行长者,时行欲收人心罢居正时所行考成法;一切为简易,亦数有献纳。尝因灾异,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狱繁多,用度侈靡之害。又尝请减织造数,用邓子龙、刘钮平陇川,趣顺义王东归、寝叶梦熊奏以弭杨应龙之变。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时行承帝指,不能大有建立。当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的事论列到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被贬了官。给事中邹元标弹劾罢去申时行的姻亲徐学谟,申时行假借他人的奏章斥逐了他。不久知道了人们的情绪,渐渐提升了三人的官职,三人得以没有被废弃。世人因此称赞申时行是宽厚的人。申时行想笼络人心,就罢除张居正时所实行的考成法;一切变为简易,也多次有忠言进献供采纳。曾经藉灾害异常的事,尽力进言催收赋税急迫,征派增加,刑罚讼案繁多,用度奢侈靡费的害处。又曾经建议减少皇宫要求织造的丝织品数额,催促批复官员们的奏章。任用邓子龙、刘铤平定陇川,促使顺义王东归,搁置叶梦熊的奏章以止息杨应龙的变乱。然而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乐,法纪逐渐松弛。申时行只是奉承皇帝的意思,不能够有多大的建树。(选自《明史·申时行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B.及民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C.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D.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隔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BA.束湿,指捆扎湿物,文中用以形容官吏对待下属苛酷急切。B.忧归,指官员因忧虑过度无法履行应尽的职责而辞职回家。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6C.交章,文中指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揭发杨巍的罪状。D.催科,指催征赋税。灾荒之年催征赋税,易滋生社会弊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申时行为人内敛,不喜欢标新立异,张居正对他很放心,后来召他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B.申时行常示人以博大,但内心并不宽容,谏官被贬时不为他们说话,导致谏官对他不满。C.申时行看重为官声誉,有官员弹劾他儿子和姻亲,他贬逐儿子和姻亲,提拔举报的官员。(指官员因父母去世而辞职回家守丧,这是古代“丁忧”制的要求)D.申时行身居高位,多次有进言被采纳,但为政没有大的建树,这与他一味顺承旨意有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者益愤,时行以此损物望。各位大臣又都袒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损害。(2)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然而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乐,法纪逐渐松弛。14.对丁此吕“言待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一事引发的纷争,皇帝最终是怎么处理的?其后果是什么?(3分)外放丁此吕,慰留申时行、许国。阁臣和谏官的矛盾加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乌夜啼引张籍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诗歌以乌鸦啼叫引出长安吏人家的故事,这种写法与《关雎》以“关关雎鸠“开篇的写法相同。B.诗歌没有采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事,意在以静夜突出乌啼,先声夺人,营造出别样的氛围。C.乌鸦常被认为是不祥之鸟,是本诗中的鸦啼是吉祥之兆,这从少妇闻乌啼后的连串反应可知。D.“下床”两句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少妇无心再睡又急欲让公公婆婆分享喜讯的激动心情。16.全诗最后四句的叙写不合常理但真挚动人,请简要分析。(6分)少妇和乌鸦对话是不合常理的,非理性的,她向乌鸦的许诺既切合其身份特点又关联她当下的生活际遇,表现了少妇渴望丈夫平安归来又唯恐乌啼不应验的患得患失心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7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维的《山居秋瞑》中,“▲,▲”两句是通过写人的活动来表现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2)李白《将进酒》中,借曹植故事来劝朋友一尽饮者之欢的两句是“▲,▲”(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登高远眺,其中用“▲”的比喻写所见山景;下阕追怀历史时,又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建都南京的朝代频繁更迭的史实。(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翠峰如簇六朝旧事如流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和《归去来兮辞》一样,《岳阳楼记》也是古来一代代读书人用声音打磨得光洁莹润的文本。这两者的精神,恰好是中国古典文人的最高精要,也是最大矛盾。自宋以下,那些在历史中面目模糊或无趣或可憎的官员们,大多曾在私塾里▲地读过范文正公这一篇文字,或多或少都▲地幻想过“先忧后乐”的气概。今天持有这种忧乐观的文人依然不少,但确也有人忘了这个传统。我们要知道,这种高贵的精神曾经存在过,知道在自己鸡毛蒜皮的喜怒哀乐之外有更广阔的所在。每为一些小事烦闷时,我就常读这一篇。文辞也极好,星散的用韵。前面两段写景得体,不纤弱不粗糙,托得起最后一段的洪亮。2.人说韩潮苏海,其实韩愈文字更多是陡峭、险峻,像奇峰而不凝滞,是“()”的走之势。一句话反复说,节节逼人,无理说三分,有理就连说八遍。《讳辩》的结尾,▲,气势汹汹,简直要干架。《进学解》▲,拗口之至。韩愈的滋味正在于此。戏曲中有关于“宁可拗口也要表达本意”和“宁可把本意调整下也要让句子顺口”的争论,即音乐性和文学性的取舍问题,在韩愈这是不成问题的——他的拗口是故意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CA.意气飞扬摇头晃脑佶屈鳌牙回环往复B.摇头晃脑佶屈鳌牙意气飞扬回环往复C.摇头晃脑意气飞扬回环往复佶屈骜牙D.回环往复意气飞扬摇头晃脑佶屈骜牙19.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黄河之水天上来B.群山万壑赴荆门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配得上最后一段的豪情壮志”,与原文相比,哪一种表达更好?为什么?(5分)原文好。(1)“托”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写景对抒情的有力支撑。(2)用通常形容声音的“洪亮",喻指“先忧后乐"精神气概的宏大高贵,比直白的"豪情壮志"有新意有韵味,且与整体语境相谐。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含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前不久,某报发文称,①某校九年级某班学生写秋天的田野,②结果班上至少30%以上的学生出现常识问题,③不知道为什么麦浪不是秋景?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8文章指出,④当下学生“五谷不分“,⑤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导致的结果。⑥因此,不能把学生“圈养”在学校里读死书、死读书,⑦而应走进广阔天地,⑧去读生活这本大书。⑨这样,“秋天,金黄的麦浪”之类的句子就不会出现了。语病改正②删去“至少”或“以上”③“?”改成“。”⑤删去“因为”或“导致”⑥或⑦⑥学生不能“圈养”在学校里读死书、死读书⑦“而应”后面添上“让他们”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中新网12月21日电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1年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325列,主要货运通道增开货物列车114列。调图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分别达到10203列、20513列,铁路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铁路部门提示,调图后的旅客列车车票,12月22日陆续开始发售,旅客朋友可通过铁路12306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渠道查询,也可关注各地铁路部门发布的动态信息和各大火车站公告,以便合理安排行程。全国铁路2021年1月20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届时铁路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调图后的旅客列车车票,于12月22日陆续发售。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3月5日,学校举行了雷锋事迹展,展板内容如下∶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钉子精神。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螺丝钉精神。雷锋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出身贫苦,深知生活艰辛。因而,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体现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展览活动中,有同学深受启发,也有同学反应冷淡,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以“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学生”为话题,给学校公众号写一则评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解题整个作文题由作文材料、情境任务和写作要求组成,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第一部分是材料。材料一共有四句话,主要围绕“雷锋精神”来展开阐述。材料中的四句话分别阐明了“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即“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整个材料中,“雷锋精神”是核心,其他四种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9第二部分主要由文章主题、任务情境和写作要求组成。1.主题关键词: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学生。“雷锋精神”就是指“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文稿必须围绕“雷锋精神”展开,可整体谈“雷锋精神”的意义,也可选择“雷锋精神”中的一种精神来谈其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必须基于“雷锋精神”的内涵去生发,不可随意附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否则视为脱离题意。“当代中学生”则表明写作时要有当下意识和身份意识,强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雷锋精神”,写出“雷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的成长意义。2.任务:给学校公众号写一则关于雷锋事迹展览活动的评论。3.情境:学校举办雷锋事迹展览活动,意味着活动的对象为青少年学生,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群体或个体对“雷锋精神”的思考与认识。4.“我的感受与思考”:要求考生应写出对“雷锋精神”的个性思考,特别要对题目中提及的“冷淡论”和“过时论”给予回击,借此来阐明“雷锋精神”对当下社会以及青少年的重大意义。4.要求:“写一则评论”意味着文体有限制,只能写议论文。“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雷锋精神”中的某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评论。二、评分(一)判分原则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形式、内容均恰当,要敢打高分。(二)评分等级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评分参考量表类别分值审题立意语言表达主要特征-等卷48~60分一等上54分以上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侧重议论的,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一等下48~53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亮点,层次分明。侧重议论的,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有逻辑性。二等卷二等上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1036~47分42~47分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语言通顺,言能达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侧重议论的,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二等下36~41分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三等卷24~35分三等上30~35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三等下24~29分貌合神离。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四等卷0~23分自说自话。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写作水平差。(三)判分细则本次作文判分的总体原则是,凡考生能紧扣“雷锋精神”“当代中学生”两个关键词谋篇布局的,并能谈出“雷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的成长意义的,即视为切合题意,原则上应当在42分及以上赋分。具体判分细则如下:凡切合题意,角度精巧、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论述有力且能回应“冷淡论”或“过时论”、语言有特色,有强烈的身份意识,判为一等上(54-60分);凡切合题意,角度切口小、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论述较为有力且能回应“冷淡论”或“过时论”,文从字顺,有身份意识,判为一等下(48-53分);凡切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选材基本恰当,语言基本通顺,有自我意识的,判为二等上(42-47分);凡基本符合题意,结构混乱,选材不太恰当,语言不太通顺,有错别字的,判为二等下(36-41分);凡只写“雷锋精神”,没有写“当代中学生”的,原则上不超过35分;凡不提及“雷锋精神”,只写“当代中学生”的,原则上不超过29分;凡既不提及“雷锋精神”,又不写“当代中学生”的,自说自话,完全脱离作文材料的,或思想消极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四)个案处理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11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高三语文第12页共1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