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杭州八校联盟2021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月球和地球的表面环境截然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二者()A.质量和体积差异B.形态不同C.自转周期差异D.公转周期差异【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昼夜温差较小,而月球上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从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环境,A正确。形态、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对月球和地球的表面环境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2.著名诗人苏东坡在诗句《观浙江涛》中写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上面月相中最接近诗人所说观潮日期的是()
1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详解】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本首诗描述的日期应是农历八月十八,从图片来看①位于满月之前,即农历八月十五前,不符合题意,①错误。②为满月之后,即农历八月十五日后,符合题意,②正确。③在新月之前,日期应靠近月末(八月二十二-八月三十之间),不符合题意,③错误。④为满月,即八月十五,不符合题意。②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和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B.风能、水能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C.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能量是地质时期转化固定的太阳辐射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太阳辐射能不是地球和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A错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运动的主动力,B错误;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C错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能量是地质时期转化固定的太阳辐射能,D正确。故选D。【点睛】2021年9月16日凌晨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北纬29.2度,东经105.34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当地居民收到了倒计时预警信息,民众及时提前进行疏散,减少了伤亡。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泸州地区根据这一原理,进行倒计时预警疏散。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建筑物的抗震能力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5.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莫霍界面以下B.古登堡界面以下C.地壳D.软流层【答案】4.B5.C【解析】【分析】
2【4题详解】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有一个较短的间隔(大约12秒左右),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符合题意;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排除C;“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排除A、D。故选B。【5题详解】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而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壳厚度较平均厚度更厚,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中,不可能位于莫霍界面以下,也不可能位于更深处的软流层及古登堡界面以下,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中生代、恐龙7.下列关于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海陆变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B.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C.形成现代地貌格局D.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答案】6.D7.D【解析】【6题详解】三叶虫所在的古生代时期植物主要还是藻类,与材料中的裸子植物不符, A选项错误。新生代第4纪人类已经出现,主要是哺乳类时代,鱼类主要是在古生代出现, B选项错误。新生代第3
3纪已进入哺乳类时代,此时的植物以被子类植物为主,与材料中的裸子植物不符,C选项错误。中生代主要是恐龙时代,此时是爬行类动物的时代,其植物主要为裸子植物,与材料中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相符合, D选项正确。故选D。【7题详解】该煤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远古代时期,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元古代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的陆地 ,A选项错误。在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后,我国的东北、华北被抬升为大片的陆地,与该煤层形成时期不相同,B选项错误。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此时地球的地貌与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与煤层形成的时期不相同,C选项错误。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的山系,是在中生代时期,与煤炭形成的中生代时期一致,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在希腊文中,中生代意为“中间的”+“生物”。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和翼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A.①B.②C.③D.④9.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B.C.D.【答案】8.B9.A【解析】【8题详解】依据河流玩到环流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理论,判断②地位于河道凹岸,受流水惯性影响,侵蚀最为严重,B对。①④位于河流凸岸,以泥沙淤积为主,AD错。③处河道较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难以判断该河流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所以难以判断是侵蚀还是堆积,C错。故选B。
4【9题详解】读图可知,①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积严重,河岸较平缓。而②位于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严重,河岸较陡。结合剖面来看,A图①处沉积,泥沙淤积,河岸缓;②侧河岸陡,以冲刷作用为主,据此进行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弯道环流原理,又称弯道环流水沙分流原理。水流在弯道段内作曲线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使表流指向凹岸,底流指向凸岸,在断面内形成封闭的横向环流。此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形成顺主流方向呈螺旋形向前运动的水流。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暴雨C.地震D.泥石流11.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A.待在原地拨打电话等待救援B.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D.沿沟谷延伸方向往高处跑【答案】10.D11.B【解析】【分析】【10题详解】读材料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则可以分析出防御的主要自然灾害应该常出现在沟谷中。泥石流多发生于沟谷,桩林坝可以拦截泥石流中大块岩石,D正确;桩林坝是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坝体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难以防御洪涝,A错误;桩林坝不能防御暴雨和地震,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
5泥石流发生时,在山区沟谷内带来大量的泥沙、石块,突发性强,速度快,破坏力大。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向与沟谷垂直方向的高处跑,并尽快远离沟谷,不能顺着沟谷往上或往下跑,B正确,CD错误。泥石流突发性强,速度快,破坏力大,来不及待在原地拨打电话等待救援,A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的山地面积广,部分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且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或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山区。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A沙丘B.风蚀沟槽C.峡谷D.河口三角洲13.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是()A.风力B.流水C.冰川D.海浪【答案】12.B13.A【解析】【分析】【12题详解】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风蚀沟槽、风蚀垄等是雅丹地貌的典型代表,B正确。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地貌,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一种垄槽相间的地貌类型,A正确。雅丹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作用关系较小,B错误。雅丹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海浪等没有关系,CD错误。故选A。【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4.蓝窗的形成过程中()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15.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沙滩B.海蚀崖C.风蚀柱D.石钟乳【答案】14.C15.B【解析】【分析】【1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景点位于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的尽头,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符合题意;“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不是海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排除A;“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排除B;“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排除D。故选C。【15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景点位于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的尽头,“蓝窗”景点与海蚀崖(海边悬崖)均为海水侵蚀形成的海岸地貌,因此海蚀崖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B符合题意;沙滩是海水沉积形成的,与海水侵蚀形成的“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A;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与海水侵蚀形成的“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C;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海水侵蚀形成的“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D。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地貌的成因。
7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A.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B.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C.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D.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题意表明,“白太阳”现象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太阳活动平静。“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太阳活动平静,相对于太阳活动剧烈时,地球上气候也会发生变化,极端天气减少,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全球降水不会均增多,洪涝灾害不会更加频繁,A错误;太阳活动平静,太阳释放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也会相应减少,因此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频率减小,出现的范围也将缩小,B错误;太阳活动平静,太阳释放的物质对地球磁场干扰减少,则磁暴发生的频率减小,C正确;太阳活动平静,太阳释放的物质对地球电离层的干扰减弱,从而使得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D正确。故选CD。【点睛】17.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中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层C.③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常常缺失D.④圈层的地震波在莫霍面消失【答案】AC【解析】【分析】
8【详解】根据图中各圈层的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大气圈、水圈、地壳、上地幔顶部。①圈层(大气圈)中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正确;②圈层(水圈)中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运动,但一般认为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圈层,B正确;地壳一般分为上层的硅铝层和下层的硅镁层,地壳(③圈层)中硅铝层在陆地较厚,在大洋洋底常常缺失,呈不连续分布状态,C正确;莫霍面两侧均为固体物质,因此④圈层(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不会在莫霍面消失,D错误。故选AC。【点睛】18.终碛堤是冰川挟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不均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冰川受重力作用由高向低处运动,当流动到山下时,对沿途山体进行侵蚀;随着温度上升,前端冰川融化,其所携带的物质应在山下堆积下来,形成终碛堤,是杂乱无章,大小不均,棱角分明的,AC正确,BC错误。故选AC。【点睛】19.下图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背面,与图中所示地区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对应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B.雅丹地貌C.风力D.流水【答案】AD【解析】【分析】
9【详解】读图可知,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背面的景观为桂林山水,主要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因此AD符合题意;图中桂林山水景观不属于干旱地区分布的雅丹地貌,主要形成外力不是风力,排除BC。故选AD。【点睛】20.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四种地貌景观中属于典型的沉积地貌是()A.B.C.D.【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地貌的形态判断,图A为沟谷地貌,由流水侵蚀形成,图B为断层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图C为沙丘地貌,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图D为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属于典型沉积地貌的是沙丘地貌和河口三角洲,CD符合题意,排除AB。故选CD。【点睛】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完成下面小题(双项选择)。
1021.关于该河谷阶地成因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有()A.岩层的间歇性抬升B.岩层的持续不间断抬升C.流水的下切侵蚀D.人类活动的影响22.关于该断面河流流速的叙述,正确的有()A.T0形成时期流速最快B.T3形成时期流速最快C.T2形成时期流速最慢D.T1形成时期流速最慢【答案】21.AC22.BD【解析】【21题详解】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河段分布着海拔不同的4个平坦面,这些平坦面就是河流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在地壳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下,每次的抬升使得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显著,原本被抬升的部分形成新的沉积面,而在几次间歇性的抬升和下切作用之下,便形成了不同时期的阶地,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河谷阶地的形成与流水的下切作用有关,C选项正确。河流阶地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并无关联,D选项错误。故选AC。【22题详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阶地的平坦面上都堆积着不同大小的沉积物,根据流水作用的分选性原则,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颗粒物后沉积,流速快时沉积物较大,流速慢时沉积物较小,T3是平均颗粒物最大的时期,此时流速最快,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T1是平均颗粒物最小的时期,此时流速最慢,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BD。【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23.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有()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B.主要存在于对流层
11C.能反射无线电波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它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得平流层气温向上递增,同时使地面上的生物避免过多照射紫外线而受到伤害,因此,A、D正确,C错误;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电离层,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臭氧不能反射无线电波,B错误。故选AD。【点睛】2017年2月18日《解放军报》报道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图1)。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24.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中正确的是()A.海拔高,空气稀薄,①较强B.海拔高,⑤作用较弱C.多晴朗天气,②较强D.多晴朗天气,④作用较弱25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A.箭头①可能增强B.箭头②可能增强C.箭头③可能增强D.箭头④可能增强【答案】24.BD25.AD【解析】【分析】【24题详解】
12“四季穿棉袄”表明气温低。由右图可知,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地面辐射。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①较弱,A错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拔高,到达的地面辐射较弱,气温低,故⑤作用较弱,B正确。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即②较强,气温高,夜间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不是“四季穿棉袄”的原因,C错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低,故④作用较弱,D正确。故选BD。【25题详解】由图可知,箭头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箭头①可能增强,A正确;箭头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减弱,B错误;箭头③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逆辐射可能增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可能减弱,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受到的地面辐射越多,所以温度越高。离地面越远,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所以温度越低。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題,共40分)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图1)”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八颗行星中,F表示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填字母)和____(填字母)轨道之间。
13(2)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性、近圆性和____性。(3)太阳黑子发生在图2中的____层(填字母),其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____年。(4)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____(填太阳活动类型)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____(填太阳活动类型)到达地球时,高纬地区可能产生极光现象。【答案】(1)①.土星②.D③.E(2)①.同向②.共面(3)①.A②.11(4)①.耀斑②.磁暴③.太阳风【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示意图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系行星的位置、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F行星是距离太阳第六近的大行星,是土星;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轨道和E木星轨道之间。【小问2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小问3详解】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对应图2中的A层;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小问4详解】太阳活动中的耀斑会喷射出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活动中的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两极地区与高层大气摩擦而出现极光现象。【点睛】27.读云南省简图和某河谷剖面示意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海拔2400余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材料二:2020年6月24日16时30分许,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古里卡老寨下南姐双杆坡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自然灾害,3名群众失联,德宏州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1)丽江古城夏无酷暑的原因是地处云贵高原,____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____,且____弱,大气保温作用弱。(2)云南澜沧江上游沿岸居民多选择图2中____(填序号)作为居住地与耕作地,该阶梯状地形名称是____,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____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____淹没。(3)简述云南德宏州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答案】(1)①.海拔②.少③.大气逆辐射(2)①.④②.河流阶地(或河谷阶地)③.取水(或灌溉)④.洪水(3)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岩体)比较破碎,多松散物质;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集中;植被覆盖较差;人类活动频繁,地表结构(植被)破坏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云南省简图和某河谷剖面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形对聚落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且由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低。【小问2详解】
15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居民一般把居住地与耕作地选择在河流的沿岸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阶地上,其主要原因是河流阶地地形平坦,沉积层较厚,土壤肥沃,距河流近,方便取水,且地势较高,可规避洪水灾害。【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德宏州位于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岩石较为破碎,容易被侵蚀;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同时,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该地的泥石流灾害。【点睛】2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材料二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米2·年)。材料三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1)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导致____的一个重要原因;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____,____。(2)太阳辐射是地球____、____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____。(3)新疆虽然纬度较高,但却是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地之一。请简要说明新疆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16【答案】(1)①.全球变暖②.中生代③.古生代(2)①.大气运动②.水循环③.可见光(3)新疆晴天多(降水少),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新疆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建设光伏电站占用耕地少。【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及新疆开发太阳能条件的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地球上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保存在在地层中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是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中生代是陆地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所以古生代和中生代地球上煤炭形成的两次重要时期。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小问2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体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约占50%。【小问3详解】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新疆地区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大,可利用土地多,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提供充足的土地。29.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F____,I____。(2)从数量上看,D17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4)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特别甜,原因是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____(大/小),根据大气热力作用解释其原因____。【答案】(1)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2)削弱(3)D(4)①.大②.阿克苏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因此阿克苏昼夜温差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及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A来自大气层外,为太阳辐射;F来自地面,为地面辐射;I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A包括B、C、D三个部分,即太阳辐射(A)进入大气层后,一小分部通过大气吸收(B)和散射、反射(C)被削弱后,大部分通过大气层照射到地面(D),故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