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灵遁者哲学:意识本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章:意识本源如果你认真看了第一章《逻辑本源》的内容,就会对第二章的命题不陌生。我将此书命名为《重构世界》,足以证明我有信心以另一种视角来看世界和宇宙。而《重构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是“去人化”。因为我反复强调过,人是一种局限,甚至是偏见。也就是说我本人是一种局限和偏见,以“局限和偏见”来重构世界本身像个笑话,但就是这样的。最贫穷的人才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无知的人才敢踏出最勇敢地脚步。看到100年前那些为飞上天而制作出无数滑稽飞行器的人,我也想笑,但看到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试飞的视频,我又是敬佩的。既然是要大胆“去人化”,那么就应该更大胆一些。有一点大家很清楚,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看到的。比如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不怎么问,因为物质就在那里,看得见,摸得着。可是意识是什么?大家的疑问就多了。看看关于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也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你一定发现了,从一开始意识就是人对人的定义!我在散文中,以及很多科普作品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块石头是没有意识的!”现在我问自己,凭什么说一块石头是没有意识的?凭什么说一只蚂蚁没有意识能力?各位,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们对于意识的定义上,如果我们重新定义意识,那么一只蚂蚁会不会具有意识?我的意思是不要把“意识”当作人类的专属名词!不要总以我们的视角来定义世界!那该怎么定义呢?相信大家都认可这样的认识,那就是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物质也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关于世界的定义就简单了。世界即所有客观存在的总和。这个定义其实和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概念。那么去人化的意识的定义就是: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我们现在只说它是一种特殊客观存在!但很明显这个定义似乎和我们的经验大有径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样定义的可行性理由和支撑点。【灵遁者油画】为什么定义为它是一种特殊客观存在?就是我们人类有一个很大的“经验”,不是所有客观存在都具有意识能力。所以为了区别普遍客观存在和意识存在,将意识定义为一种特殊客观存在更严谨。这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意识看起来就是“具体”的存在,而非一般的。但我也说了,这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很大的“经验”,经验不等于科学。
1很明显,意识如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话,一切都具有意识。这似乎太荒谬了,一块石头拥有意识,是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的。但我们也说了,定义不同了。将意识定义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话,石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就是意识。此刻意识与物质的定义似乎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将意识定义为特殊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将它的定义放在物质的对立面,这样就没有谁决定谁的逻辑。很多人一定会批评“特殊”这两个字,没错,我自己都要批评这两个字。可是似乎没有更好的字,能代替这个词。那么现在开始来探讨,此种定义的可行性理由。一、首先即使从传统【非去人化】的定义来看,关于意识的认识也要发生改变。首先意识肯定不是人的专利,其他生命体一定有。比如海豚,猩猩,狗狗,狮子等都具有意识,相信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我例举的这些生命体都有大脑,所以大家会赞同这些生命是有意识的。而且科学研究显示,海豚的智慧不亚于一个8岁的孩子。我在科普书籍《探索生命》中,将意识层次由低到高的划分是:1、无感觉。一块石头是没有感觉的。2、感觉【高级生命体,意识最低的层次就是感觉。感觉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3、知觉【我觉察到了危险。就是知觉。】4、想象【把太阳看成一个点,就属于想象。】5、思维【思维包括一切大脑意识反应,一种综合意识能力。】那么很明显,有一些生物有简单的大脑系统,比如蜜蜂,蜻蜓……它们对外界刺激是有反应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感觉。那么有感觉算意识吗?肯定算。有一些生物体没有大脑,但也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算是一种感觉吗?肯定算!记住不要以人的感觉去感觉植物的感觉系统。所以你会发现即使从传统角度去定义意识,意识的界限也不明朗。那么如果说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就是意识的表现的话,什么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呢?一切存在都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于外界刺激,一块石头也有回应。比如说你敲一块石头,它发生了破碎,形变,碰撞出声音,这都算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回应。就是说意识从无感觉开始!但你肯定发现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的界限谁也说不清。这种说不清就是一种启示!所以我用了“特殊”这个这个词。这个一点也不比老子的“道”高明。正因为这种说不清,也使得哲学变得扑朔迷离。
2有时候科学的进步,确实可以让我们茅塞顿开。比如说明天有科学实验证明,心灵感应现象是存在的,那么就很明显了,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和你能看得见的物质的存在,没有任何差别!到时候从本质上而言,就可以抛弃“特别”这个词。因为心灵感应存在的话,意识就是可以到处乱跑的东西。一个能脱离你脑袋的东西,能是完全“无”的东西吗?肯定不能啊!我们得相信科学啊!前苏联的研究人员把几只小兔子放进核潜艇,潜艇潜入被冰覆盖的海水中。而在莫斯科的实验室里,给小兔的母亲脑内埋入电极,在指定时刻,每次杀死1只小兔,同时调查母兔的反应。结果每当1只小兔被杀死的瞬间,母兔都有反应。表明:心灵感应通过水也能到达距离数千公里之外的地方,且确认动物也有该能力。【此为网络刊登内容,实验的真实性值得怀疑】Lichtenstein等1999年发表在BehaviorGenrtics的论文Telepathyintwins,对双胞胎的心灵感应现象也进行了肯定性的报道。同卵双胞胎常在相近时刻和相似部位发生相同的疾病,孪生子之间心灵感应一般发生在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之间,表明该现象的发生与基因的相似程度有直接相关性。心理学家所做的甘兹菲尔德实验对于这种超感觉现象更具说服力。“接受者”躺在只有微弱红光的房间里,处于放松状态,并用劈成两半的乒乓球盖住双眼,戴上耳机,里面播放着白噪音,剥夺其感官信息。“传递者”在另一间屋子观察一个随机选定的标,并通过心灵感应将画面传递给“接受者”。之后,“接受者”要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图像,并在4幅图中指出所观察的图像。从1974-2004年间,共进行了88次甘兹菲尔德实验,在3145个测试案例中有1008例命中(32.1%的命中率),这明显高于25%的随机猜测的概率。我们不能把这当作偶然。而且大多数人都清楚,心灵感应现象多会在亲人,夫妻,母子,还有就是双胞胎之间会更容易出现。其实想得简单的话,就很简单。就好像人脑是一个智能电话,它发射出去一段意识,而这段意识被另一个人接收了,就好像手机打电话一样。至于为什么在双胞胎之间更明显,因为他们拥有更相似的大脑遗传结构,也就是说发射和接收者更容易匹配。关于心灵感应的报道和研究,我就不一一举例的。感兴趣的可以多去搜一下资料。其实这和意念操控,灵魂等我们常说的东西是类似的。比如有一个人叫沃尔夫·梅辛的,是20世纪30年代最有名的特异功能大师,科学家们对他的测试非常多。有他和爱因斯坦以及弗洛伊德的测试,还有他和斯大林之间的测试。当然事情过去久远,我也是在纪录片中看到这样的报道,新闻报道也很多,大家一搜便知。
3还有一个人叫尼娜—库拉金娜,前苏联的克伯格对尼娜-库拉金娜(NinaKulagina)的超能力测试,网上有视频,就是她能靠意念对物体产生作用,也能通过意念使得青蛙心脏停止跳动,相当震撼。如果视频为真,那么意识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意识就是具有力量的,而有力量的东西一定是有能量的东西!有能量的东西就一定是物质的。所以将意识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就一点也不荒唐。而将意识仅仅定义为对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应,就太保守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100多年了,而现代科学发展,远远非马克思当年所能看到的,所以现在的我们,其实大胆一点没有错!还有一些灵媒师的视频和人物,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都有故事。去年很火的俄罗斯的节目《通灵之战》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当然是节目,你就要想有多少是演的成分。相比于节目,官方披露的一些人物更可信。比如巴西灵媒手术师ZéArigó,神秘医生AdolfFritz等人,都是有视频记录的人。而且各个国家确实都有超能力研究机构,比较著名的就是美国的CIA,和前苏联的克格勃。要知道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是傻子,愿意投入金钱和人力去研究,本身就是证明了这些情况值得研究。很多人对于量子力学的一些现象非常迷惑,包括顶尖的物理学家。费曼曾经就说:“没有人能真正懂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和玻尔的EPR论战大家肯定也听过,我在量子力学科普作品《见微知著》中有详细的介绍。尤其是量子纠缠,薛定谔的猫以及惠勒延迟选择实验,是大家讨论最多的。少一部人甚至直接认为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比如中国朱清时教授在《量子力学崩塌你的科学世界观: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中说: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意识和世界的本质。它对传统无法解释的精神和世界的本质重新作了定义。意识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开,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移。人意识的发动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然后产生念头。实质是通过测量得出的几个我制造出来的概念。这时候意识不再自由,它突然坍缩到了一个概念上。因此是念头产生了“客观”,念头就是测量,客观世界是一系列复杂念头造成的……你如何看待上面的观点?首先很明显,有人参与的量子力学实验,实验结果将发生变化,那么人就是一个因素,不管它是观测或者意识能量波动来影响实验的结果,都说明人是一个影响实验的因素。可是大家别忘了,把人换成照相机,实验结果依然会有影响。也就是说照相机也等于人的观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对于电子衍射实验来说,照相机和人没有区别!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并没有因为人具有意识,就和照相机有什么区别。也恰恰说明了,意识的“物质性”,就是它和照相机是一样的属性。当然不要忘记,人本身就是物质和能量的。所以说照相机和意识是一样的属性是不严谨的。说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严谨的。
4再拿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说说。波粒二象性告诉我们,微观粒子的运动既有波动的一面又有粒子性的一面,这两面是同时具备的,不受人为意志的改变而转移。但是奇怪的是,当我们观察测量粒子的运动时,其只表现出粒子性的一面,而波动性则会“丧失”掉。不确定性关系,也有类似怪异的结论,粒子的运动同时兼具动量和位置的信息。但当我们测量时,动量和位置的信息却是不能同时兼得的,你测量粒子的位置,那么它的动量就不准了,反之亦然。量子纠缠系统中的两个粒子(甲乙粒子),彼此分开后,即便相距多么遥远都会有心灵感应般的超距作用。测量甲粒子的行为同时会改变乙粒子的状态,并且甲粒子还会出现量子坍缩的现象!其实只要有观察都会伴有量子态的坍缩!总结这些现象,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质同时具有两面性(两种状态),你不去观察,它会同时兼备这两面性(两种状态),你一旦观察它,就只会了解到一种状态,而同时却抑制了另一种状态表现出来。为何对每个人而言,宇宙似乎都一分为二,一半是自己这个主体,另一半是无穷无尽的客体。为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意识的中心,同时接受着来自外界的信息?为何有些东西明显有自己的意识,其它的则不然?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关于意识的例子,很有意思,作者未知,内容摘录如下:当你吃苹果时,会思考这个苹果真甜,此时你的意识包含两面: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思维主体就是你的意识主体,思维对象就是苹果真甜。如果你意识不到掉过头来思考此时的思维主体,那你永远都不知道你此时在思考这个苹果。突然你灵机一动,追问:“我此刻在想什么?”,那么你立马就会明白:“你在思考这个苹果”,你的思维对象就是“你在思考这个苹果真甜”而不是之前的“这个苹果真甜”。所以当你试图思考自己的思维主体时,思维主体就往后退一步,你永远都思考不到它。如果你不停的试图感受到思维主体,最后的思维对象就成了“我此时在思考着我在思考着我在思考着.....这个苹果真甜”。其实意识同时具有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这两面性,但意识从一诞生就思考了,一思考就只能感知到思维对象,而看不到思维主体,就好比量子力学的观察测量,一观察就表现出其中一面,另一面就好像消失了!很多人一定看过《黑客帝国》,如果你真的看懂了,就一定会被震撼到,就会思考我们的世界到底是虚拟还是真实的。如果是虚拟的,那么一定有人操控。假如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同理我们都能想到这个问题,那么操控我们的人肯定会想,他的世界是不是虚拟的?这样一直往后推理,是没有答案的。有句话叫“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5就是说你不要这样去想,给自己造成困扰。其实从逻辑角度讲,你此刻应该想到我第一章写的内容,就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你会深深地发现,这两个人的发现是多么重要。总结,通常认为我们的意识来源于大脑,大脑是物质的,物质的构成就是基本粒子,而基本粒子具有量子力学的种种现象,无论是电活动还是化学反应,都具备量子力学的特征。而意识的特征很符合量子世界的现象,所以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量子力学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观测】放到量子力学中去作为因素解释量子力学的诡异,似乎就解决了量子力学所处的尴尬境地。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大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那就是爱因斯坦和玻尔的EPR论战,到底谁会赢。这个大问题就是:我们的世界究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两种答案会把人的命运引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假如世界是确定的,那么人生就会陷入命运论,就好像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假如世界是不确定的,那么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其实无论世界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都要避免这种一刀切的论断。这只能说明你理解的片面了。为什么这样思考是片面,你先自我思考一下。如果你读了《见微知著》一书,你应该知道我的观点了。我是相信世界是确定的,不是说不清楚的。尽管有哥德尔定理这样的定理,告诉我们有时候没有真和伪。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有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这样的定理,本身就是一种“确定”,就是它确定地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爱因斯坦曾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您对神的存在有什么看法?”爱因斯坦刚送走一位朋友,看着桌上的糖果、饼干、咖啡,对记者说:“你知道吗,这些糖果、咖啡、饼干放在这里,是谁放的吗?”记者回答:“当然是阁下。”爱因斯坦说:“小到咖啡,还要一种力量安排,请想想这么大的宇宙,这么大的星球空间,有多少星球按照某一规律运行,此种安排运行的力量难道不值得思考吗?”所以爱因斯坦相信量子力学的诡异和不确定性一定有原因的,找到原因就能有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那么他的观点其实就是世界是确定的,不是虚无缥缈不可认识。当你真的去认真了解过我们自己,了解过周围的环境,了解过地球以及地球之外的东西,你也一定会有疑惑,觉得我们这个地球不真实,就好像有人调控过一样。我随便举一些例子,你好好体会。海豚是很聪明的,会爱上一个人,会自杀。你如果感兴趣去了解一只叫peter的海豚,去了解这只海豚和女实验员的故事。除了海豚,还有一些很普通的鱼类也让我震惊。很多人说鱼只有7秒的记忆,我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肯定是谬误。在BBC纪录片《自然大事件》中,专门有一集是关于北美洲西海岸最重要最著名的生态现象——鲑鱼洄游。每年秋季,这些“地球上最伟大的旅行家”,超过五亿条北美太平洋鲑鱼(红鲑Sockeye,粉红鲑Pink,狗鲑Chum,银鲑Coho和最常见的国王鲑Chinook(KingSalmon),将离开海洋,展开五千公里的返乡旅程,回到出生地的淡水河流中产卵。这是一场没有归途的生死之旅,鲑鱼们逆流而上深入内陆,不但提供食物喂饱沿途数百万动物,也为地球上最丰饶的栖息地带来生命。
6各位读了上面的内容,你作何感想?小小的鲑鱼,出生于淡水河,却能适应海洋生活。在海洋生活几年,长大了,要游回出生地产卵,产卵后都会很快死去。你根本没有办法解释,它是怎么找到路的?往回游的时候为什么路上不再进食?5千公里的路啊,相当于从西安到拉萨来回的距离。它是无意识就游回了家乡?还是知道自己要游回家乡?当然这种迁徙行为很多鸟类也具有。月球公转与地球自转完全同步,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这够巧合吧。其实光有这几个让人不解的地方,倒还好。关键是这样的巧合太多了。例如,质子是非常微小的粒子,它是带正电的亚原子粒子,它和中子一起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的外部围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核和电子共同构成了原子。但奇妙的是,质子的质量大小刚好是电子的1836倍,如果他们稍大点或者小一点,那么原子就无法形成分子,人类或者说生物就无法存在。宇宙的膨胀速度也“恰到好处”,如果这个膨胀速度稍微快一点,物质就会四散飞开,也就无法形成恒星、星系,反过来,如果膨胀速度稍微慢一点,引力就会把所有的物质都拉到一起,宇宙将坍缩成一个奇点。万有引力常数也是恰到好处,如果它小一点,那么星系引力将无法束缚自身,星系也会分崩离析,如果大一点,又无法形成稳定的星系。再者强相互作用力即使比现在的值小1%,铁原子以上的元素都将无法形成,碳元素也变得不稳定,人类文明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根据自旋,我们将粒子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举一个形象的例子,费米子就好像组成这个世界的砖头,而玻色子就好像粘合剂,他们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把视野放近,目前我们知道,太阳系只有地球适宜生命生存,水星、金星比地球靠近太阳,地表温度极高,大气都在沸腾,液态水无法存在,生命也就无法生存;反之,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又因为离太阳远,变得非常寒冷,水都变成了冰,生命更加无法生存。显然地球处于一个非常温暖舒适的区域,这个区域也被称为宜居带(目前认为,距离太阳0.95至2.4个天文单位的范围是太阳系的宜居带)。当然处在这个宜居带里面的还有火星和月球,但是对它们的探测表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火星表明没有液态水源,可见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囊括所有能产生生命的条件的星球。我们再看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的位置,你更吃惊,因为银河系居然也存在宜居带这个概念,而且太阳系正好处于银河系的宜居带内。你再去了解地球大气,地球磁场,地球温度……一个出现问题,就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你说这一切为何刚刚好呢?所以很多前辈们会有不真实感觉,就好像真有人操控一样,就好像编程好的,就好像有人在保护我们。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3年俄罗斯陨石坠落事件吗?陨石出现之后有一棒状物体紧跟其后,并将它击碎。在9时26分45秒的时候,陨石坠落,而击打物仍保留原有的飞行方向高速飞行。很多人认为这是外星人在保护我们。
7各种巧合,各种不能解释的问题,让很多人相信“上帝”存在。然而我告诉你们这些例子,并不是为了让你们相信上帝存在。我旨在说明,万物有联系,万物有它们“沟通”的方式,这种方式与我们称之为“意识”的东西是否本质是一样的,这才是我要提醒大家思考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上帝,那么“万物即上帝”,“人人即上帝”。上帝和一块石头可能没有任何区别。很多研究意识的人,也喜欢用佛法来说明,在这里就可以认为人人即佛,所见皆是法理。不以真身见如来方能见如来,就相当于说如来在一切之中。我觉得上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这一个点——意识的本源。我们现在所有的经验和科学实验都似乎证明了,意识和物质有关。而我把这两者换个角度都称之为客观存在。不要去纠结谁决定谁,这个逻辑无法推导得来。万物有它沟通的方式,我们称之为联系。即万物是有联系的。万物也是运动的,且这种运动是绝对的!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因为绝对的惯性系是不存在的!这种运动可以是振动,也可以是辐射,还可以是位移。这点很清楚,也很重要。再强调一次,万物皆有辐射【运动】,万物皆有运动。万物皆有辐射,就说明万物有能量交互,是一种联系。从这个角度讲,一块石头和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物质,都是有能向外辐射或者吸引能量的能力。而人参与的实验【量子力学实,比如延迟选择实验】会改变实验结果。就说明了,一块石头和人又有区别,那么区别是什么?很明显,它们的区别不是它们的属性——物质。而是物质组合结构以及物质运动的不同导致的不同。也就是说“意识”这个东西无法脱离物质而存在。把意识定义为从无感觉开始的话,那么一块石头就是有意识的,即万物有意识。也可以这样说,你能认识万物,是“万物”容许你认识它。它对一切刺激能有回应,它也能向外发出信息!假如万物不具有辐射能力,也不运动,即万物是“死的”,不是“活的”,你怎么去认识它。没有变化就没有认识,没有变化就没有前进!可是我们人类不愿意这样去定义,我们认为最低级的意识也应该是从有感觉开始的。如果让我来描述意识的话,我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一体的,就像引力和惯性的关系。可能很多人会用电场和磁场来做比喻,就是说物质和意识像电场和磁场的关系。磁场可以产生电场,电场也可以产生磁场,二者是同一物体的两面。就好像说物质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两面。我们不能说磁场和电场谁更根本,或者谁能决定谁,没有这样的比较。但我们知道,“运动”对于磁场和电场是致命的,运动的磁场和电场才是具有活力,可以互相转化的。人脑一定是可以产生磁的,也是可以产生电的。意识就是这些生物电化学反应的产物,你可以形象地把意识想象为“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一定是存在的。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意识电磁波”究竟是物质场,还是“无”。还是我上面提到过的,如果可以证明“意识”能从脑袋里跑出去,那它一定就是物质的,毋庸置疑!而有很多迹象表明,有这个倾向。可是为什么科技如此发达,却也没有“抓住它。”我们确认一个东西存在,但抓不住它,这样的情况是有的。比如学中医的朋友知道,我们讲身体里有经络,我们是深信不疑的。但科学界对此还没有百分百去“抓住它”,就是你解剖也好,用仪器也好,就是看不到。但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位置,走向,深度……
8古人探究的很清楚了。有新闻表示祝总骧等人通过物理方法,证明了它的存在。祝总骧和合作者们在古典经脉线的指端或趾端的经穴(即井穴)上放一个小电极,再把大电极放在对侧的小腿上,接通电流很弱的脉冲电后,经穴处就会感到发麻。这时,用一个小橡皮锤在皮肤上沿垂直于古典经脉线的方向叩击,只要小锤一碰到这条线,受试者就会感觉到该处有酸、麻、胀的感觉,有的甚至还会有上下窜的感觉。他们在这条线上反复测试,证明这里是一个高度敏感的点,用红笔点上一个点;然后再敲另一处,又敲出一个敏感点,把这些点连起来一看,正好与古典经脉线相吻合。也就是说,用电和小锤叩的方法,就能在人的身上找出一条敏感线,这条敏感线就是经脉线。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98%的人都能被测出来。用这种方法所测出来的经脉线,他们定名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已经在国际上通用。 最近10年来,国内外还有许多研究单位分别用声学、光学、电学、热学、磁学和化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概括来讲,经络具有传导声波、光波,输送液体、核素的功能;经脉线处二氧化碳排出量多,氧分压高,气体代谢功能活跃;经络穴位处注射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作用优于任何一种给药方法,其作用强而且药效持久;药物对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于中医药学的药物归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近年来运用光学显微镜发现,经脉线处皮肤角质层薄,表皮细胞间缝隙连接多,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集中,肌层间结缔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现代科学还研究表明,经络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它是具有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网络结构。经络的代谢功能活跃,经络“行血气”的功能,表现在可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物质、信息和能量,调节人体机能,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至此,祝总骧用生物物理方法,准确地测定出经络线的分布位置与走向。经络原来是可以“听到”的,而且还可以“摸到”它的跳动,难以辩驳的事实填补了我国人体科学的一项空白。第一次宣布证明了人体经脉线的宽度仅1毫米,人人具有,位置终生不变。为什么我要讲这个看似题外话的经络,不仅仅是用它来举例的,是有更大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经络也有类似于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就是和“意识”有关。这个先放着,后期再探讨,不然文章现在已经够长,而且提到的多,会造成你阅读的不畅和困难。在没有证明“意识”可以从大脑中跑出去之前,最恰当的描述无疑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就像引力和惯性的关系。我在《变化》中写过引力是惯性的源泉。从这样来说的话,引力决定了惯性的存在,引力是惯性的本源。但记住严格意义上这种逻辑推理不存在,也不可能实现。因为你无法分离引力和惯性。物质一旦产生,惯性就是紧随其后的东西。所以这样说的话,马克思的论断是可以站得住的。
9惯性在物质世界中,绝对算得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它确实存在,没有惯性我们无法想象很多东西。惯性力似乎是很有力量的东西,但“惯性力”其实是假想力,本身不存在。科里奥利力对于地球海岸线,包括气候,洋流影响很大,却一个不存在的力。你在学习这个东西的时候,没有过困惑吗?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力,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就是惯性。保守一点来说,意识就是这样的东西,它能对世界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它作为物质的延伸,和物质一道在塑造这个世界!如果一点也不保守,那么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电场和磁场做比喻也是可以的。但其实应该把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来对待,以此来区别一般,这样才是严谨的。如果不加以区别,就能得出一切物质,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意识也是物质的。那么一块石头就是有意识的!接受信息,发出信息——信息等于意识。特殊情况特殊分析,那么此意识【石头意识】和彼意识【人的意识】有什么区别?无法具体量化的意识可以用层级来分,层级可以用熵来表示方向,这就是我的思路。层级的划分就如上面的划分,意识从无感觉开始,一般意义而言无感觉也是一种意识!石头的意识。从感觉开始就可以是高级意识,再往上是更高级,更高级。我们倒是希望我们的意识是最高级,但现实情况会打脸。我相信外星人的存在,我相信有比我们意识更强大的存在,我对此深信不疑。大家都知道熵代表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如果一个系统【宇宙】是封闭的,那么它一定能达到熵寂状态,这对于生命是致命的打击。我自己在科普书中强调过,宇宙是无限的。也就是熵增是必然,但永远不能达到熵寂。你还记得熵增是什么概念吗?物理定义: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热力学定义: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统计学定义:熵衡量系统的无序性。熵越高的系统就越难精确描述其微观状态。从最后这句话,你就能发现,为什么微观尺度下,难以精确描述其状态,就是因为微观尺度下粒子的无序性更加明显。而物质的意识,尤其是更高级的意识。一块石头也是一个系统,一块石头的有序性显然要比一团能量的有序性强,而意识就是“有序性”的表现!更高级的意识,一定是“更有序“物质的综合表现。所以你会发现,从电脑的迭代升级,表现越来越智能,你就可以一窥端倪。一条狗的大脑和身体构造比一只蚂蚁的大脑和构造更复杂,一个人的大脑又比一条狗的大脑更复杂。所以可以认为更高级的意识的出现,是一种逆熵状态,是具有抵抗熵增的能力的。从这个角度讲,意识是具有保持原来原来世界状态的能力的,就是它抵抗熵增!从这里你应该清楚的悟到,人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人在对抗虚无,人在对抗无序,人在创造有序,人在寻找美,人在对抗死亡,在延续生命和美!这就是探索哲学所能带给你的启发。就好像说宇宙是残酷的,但它却诞生了人这样有意识的存在!以意识“来抵抗宇宙自身的灭亡!如此说来,还真是,人人即上帝,人人即真理!
10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中国一位学者的一个思想,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这样思考的时候得到了递弱代偿这个思想。这位学者叫王东岳,他认为: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这叫递弱。相应的,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多,这叫代偿。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你赞同上面的观点吗?仔细思考一下再回答。其实这个问题,你可以转化一下,转化为:意识能否抵抗住熵增?意识能否永恒抵抗住熵增?高级意识能否永恒抵抗住熵增?看到了吗,你一步步来精细化你的提问,然后再来回答,就能知道你应该赞同还是反对王东岳先生的观点了。从大的方向来说,确实值得担忧,高级意识怎么能抵抗住整个宇宙的熵增呢?人在浩瀚的宇宙中如此渺小,好像是不能的抵抗住。就好像我们人总会死去,慢慢融化到土地,变成无序的能量,再次为熵增提供动力。可是大家别忘了,我们一定也是在熵增过程中诞生的!就是说我们害怕和恐惧的东西,孕育了我们!我们一定也是在熵增过程中诞生的!而且所有的生命系统,其实都在迭代升级,它的有序性一定是在拉低熵增的均值。而且这种行为是普遍的,你再回头看看我对于物质与意识的论述,他们就像是引力和惯性一样。无论熵增怎么发展,在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中【宇宙】永远不能达到熵寂,那么引力永远有效,能量永远存在,物质永远存在。与之共存的惯性也会是一直存在的。从这个角度讲,意识就是永恒存在的。我们的世界会在无限熵增的过程中循环,也就是熵增和逆熵是同时存在的。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奇妙和难解之处。本身它就像个“环”,你好好理解。也可以这样说,相对于个人而言,不值得一提。一个地球甚至也不值得一提。但对于意识,更高级的意识一定能从熵增过程中反复出现,生生不息,与物质一道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可悲,我们是可爱的,我们是宇宙中最炙热的东西。在这里补充一个认识,关于混沌理论的内容。混沌是系统,尤其是非线性系统表现出的一种非常复杂的、无法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系统将来状态的类似随机的行为,混沌并不意味着无序,混沌中蕴含着有序,有序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混沌,可见,混沌隐含着这样一个悖论,即这是一个局部的随机与整体模式中的稳定。混沌理论研究的关键就是要发现隐藏在不可预测的无序现象里的内部有序结构,使学者们有可能进一步探索用现有范式所不能描述、解释或预测的现象。混沌理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堆看似毫不关联的碎片,但是这种混沌状态结束后,这些无机的碎片会有机地汇集成一个整体。熵增过程中出现逆熵的现象,不是偶然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人在熵增的宇宙中出现有其必然性,而非偶然性。大家随处看见的现象,比如洋流运动,气候变化,树枝生长等看似无序,其实都有序可循。而且大家别忘了,这还是在保守状态说的,一旦我们证明了意识可以跑出大脑之外,它是物质的。那么它就更具有力量了。就好像正物质和反物质,就好像电场和磁场,没有强弱之分,更没有你死我活!
11还有好多想法要跟大家说,后期慢慢说吧。我还是秉持着人要站在可以想象的地方说话,所以先还是保守点,离科学数据和科学实验更近些,才能让理论产生一些更实在性的东西。这一章拖了好长时间,不论怎么写,总有出入和遗憾。就像我在序言里说的,其实我并不比别人聪明。我们的优点是,我们出生在了今天,而不是昨天。我后面的人,他们的优点也一定是这样。我看到了引力波,我看到了黑洞,我甚至马上就能看到外星人了。这些爱因斯坦看到了吗?马克思看到了吗?笛卡尔看到了吗?他们没有!而你看到了!摘自独立学者,作家,艺术家灵遁者哲学书籍《重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