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

ID:83252392

大小:595.4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3-06-19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以下与此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野池”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C.“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D.“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蜻蜓具有“系统”这一层次,而蒲所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B正确;C、“野池”里所有的鱼包含不同的品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D、蒲、鱼等生物构成群落,“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C。2.对下图所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1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右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4个【答案】D【解析】【分析】图①为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细胞体积变,数目变少;图②为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首先要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然后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再换上高倍镜;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针。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体积或面积。【详解】A、若图①表示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应减少,A错误;B、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若图②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象,找到c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B错误;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错误;D、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所以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64÷42=4个,D正确。故选D。3.“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和无机盐,适时适量地灌溉和追施各种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B.结合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C.叶绿素含有Mg,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可以吸收光能

2D.无机盐只有溶解于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1、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作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度。【详解】A、叶绿体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P元素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A正确;B、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如水的光解,B错误;C、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正确;D、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D正确。故选B。4.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类且都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B.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C.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有效,对病毒性肺炎无效【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2、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详解】A、细菌、支原体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A错误;B、细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以后的碱基是A、T、G、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是A、U、G、C,所以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B正确;C、细菌和支原体的蛋白质在自身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3D、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无效,D错误。故选B。【点睛】5.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属于生物膜系统,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B.囊泡中胰蛋白酶释放到细胞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机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D.“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传递运输。典型实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囊泡一般由细胞器膜形成,属于生物膜系统,但其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相似,并不是完全相同,A错误;B、囊泡中胰蛋白酶释放到细胞外属于胞吐,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胰岛素、抗体都属于分泌蛋白,所以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机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C正确;D、囊泡能将正确的“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说明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D错误。故选C。6.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C.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④是其主要成分D.⑤为肌糖原,其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4【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题图分析,①是单糖,②是二糖,③是多糖,④是纤维素,⑤是肌糖原。【详解】A、根据图中显示的结构层次分析可知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继续水解,单糖不能水解,A错误;B、①是单糖,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②是二糖,其中的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C、④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胞壁尽管在植物细胞的最外部,但因为其具是全透性,因此,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C错误;D、图中⑤代表肌糖原,作为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7.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A.图a表示线粒体,基质内有DNA和RNAB.图b表示叶绿体,其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C.图a、b、c中的各种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D.图c中的孔道是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线粒体,b为叶绿体,c为核膜,其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

5【详解】A、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和RNA,A正确;B、b内膜光滑,有类囊体垛叠形成的基粒,为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B正确;C、图a、b、c中的各种膜均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C正确;D、图丙表示细胞核,其中的孔道(核孔)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D。8.某同学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测得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如图,在实验进行到6分钟时()A.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B.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C.细胞的吸水能力在逐渐增强D.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在实验进行到6分钟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BC、在实验进行到6分钟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变小,吸水能力在逐渐减弱,B正确,C错误;D、在实验进行到6分钟时,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故选B。【点睛】9.下列叙述与图示实验不相符的是(  )

6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气泡产生的速率C.该实验能证明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加入肝脏研磨液和Fe3+,前者的反应速率总是较快【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的条件温和。【详解】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分别是肝脏研磨液和Fe3+,A正确;B、因变量是底物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即气泡产生的速率,B正确;C、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无机催化剂,该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即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C正确;D、条件适宜时,酶催化效率高,条件不适宜时,酶催化效率会降低,所以前者的反应速率并不总是较快,D错误。故选D。10.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答案】A【解析】

7【详解】A.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A正确;B.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不产生CO2,B错误;C.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D.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及发生场所,注意易错点:小鼠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进一步被氧化分解。11.耐力性运动是指步行、游泳、慢跑等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检测耐力性运动训练或停止训练时,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耐力性运动训练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加B.耐力性运动训练过程中肌纤维大量积累乳酸C.长期停训使肌纤维中线粒体减少至训练前水平D.停训1周后立即恢复训练能够维持线粒体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8【详解】A、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耐力性运动训练时线粒体数量更多,故耐力性运动训练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加,A正确;B、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因此,耐力性运动训练过程中肌纤维不会大量积累乳酸,B错误;C、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由于机体适应性调节,长期停训使肌纤维中线粒体减少至训练前水平,C正确;D、停训1周后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减少,但随着训练的恢复,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能较快的恢复到训练过程中的状态,D正确。故选B。12.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被一种称为泛素的多肽标记后,送往溶酶体降解,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可以将吞噬泡降解D.泛素参与代谢、增殖等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详解】A、据题意可知,泛素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结合,相当于对其进行了标记,后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泛素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A正确;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属于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B错误;

9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将吞噬泡降解,将其中有用的物质如氨基酸重复利用,而无用的物质排出细胞,C正确;D、在代谢、增殖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折叠或损伤的细胞器,需要通过图示过程进行降解,故泛素参与代谢、增殖等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故选B。13.已知某条肽链由90个氨基酸形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6、20、55、76、83,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6个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形成的短肽中О原子数目减少1个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所形成的短肽中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详解】①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的主链上含有一个氨基(一个N原子),则由90个氨基酸合成的该多肽中含有的N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R基中的氨基数=90+5=95个,①错误;②由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可知每个甲硫氨酸含2个氧原子,去掉5个甲硫氨酸,少了10个氧原子,但去掉5个甲硫氨酸,需消耗10个水分子,增加10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数目没有改变,②错误;③该肽链含有5个甲硫氨酸,去掉每个甲硫氨酸需减少2个肽键,所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减少的肽键数目=5×2=10个,③正确;④去掉该多肽中5个甲硫氨酸后,形成6个短肽,因此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④正确。故选A。【点睛】14.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科研人员研究了番茄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光照强度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C3的最大消耗速率(μmol·m-2·s-有机物含量(g·L-

10含量1)1)晴天时的光照4.4631.71.9多云时的光照4.0711.21.2A.根据纸层析法得到的两种色素带宽度可精确计算出二者含量比值B.据表推测叶绿素a在较高的光强下更有利于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C.多云时,光反应速率较慢导致C3的最大消耗速率低于晴天时D.实验结果说明,较强的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植物的生长【答案】A【解析】【分析】1、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2、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可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3、滤纸上色素带的宽度与色素的含量有关,色素含量越多的,色素带越宽【详解】A、利用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的宽窄只能说明含量多与少,不能精确计算数量,A错误;B、与多云时相比,晴天时的光照强度更高,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更大,说明在较高的光强下,叶绿素a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更强,产生的NADPH和ATP更多,则C3的的最大消耗速率更快,光合作用更强,B正确;C、多云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足导致C3的还原过程减弱,则C3的最大消耗速率低,C正确;D、由表格可知,睛天时的光照条件下有机物含量更多,说明较强的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植物的生长,D正确。故选A。15.下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1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C.导致曲线Ⅰ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答案】C【解析】【分析】自变量是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则水分越来越少。【详解】A、分析曲线图I可知,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正确;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横坐标即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B正确;C、Ⅰ为降雨后第2天测此时土壤水分是较为充足的,因此导致曲线Ⅰ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D、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故可推知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现象,D正确。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16.某农科所进行了“温度对蔬菜产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35℃时蔬菜积累的有机物比5℃时多B.在25℃~30℃范围内蔬菜生长速度较快C.30℃时植物体内酶的活性高于25℃

12D.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自变量为温度,实线为有机物合成量相对值,即光合速率,虚线为有机物分解量相对值,即呼吸速率。从图中可看出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位于25°C~30°C之间,而呼吸作用曲线还在上升,最适温度高于35°C。【详解】A、在35°C时,两曲线相交,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而5°C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35°C时蔬菜积累的有机物比5°C时少,A错误;B、25°C~30°C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大,最适宜蔬菜生长,B正确;C、据图可知30°C时植物体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高于25°C,说明30°C时植物体内相关酶活性高于25°C,C正确;D、据图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25°C~30°C之间的最高点,而呼吸作用曲线还在上升,最适温度高于35°C,所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BC。17.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固定化酶用于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数据。如图:曲线①表示相对酶活性,即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表示残余酶活性,即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曲线①是在其它条件适宜,不同温度时测得的数据B.由曲线①可知,该酶在温度为80℃时的催化效率最高C.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时间,温度为80℃时测得的数据D.若该种酶固定化后用于生产,使用的最佳温度是80℃【答案】ABC

13【解析】【分析】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由曲线可以看出,在温度为80℃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最高;曲线②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曲线可以看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保温足够长时间后,在最适宜温度下测得酶的活性随保温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在60~70℃之间保温够长时间,在最适宜温度下,酶活性较高,温度超过70℃保温,足够长时间,在最适宜温度下,酶活性急剧下降。【详解】A、曲线①表示相对酶活性,即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是在其它条件适宜,不同温度时测得的数据,A正确;B、由曲线①可知,该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温度是80℃,此时相对酶的活性最高,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曲线②是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根据B项分析,该酶的最适宜温度是80℃,所以曲线②是在其它条件适宜,温度为80℃时测得的数据,C正确;D、由曲线②可知,温度超过70℃保温足够长时间,在最适宜温度下,酶活性急剧下降,在60~70℃条件下保温足够长时间,在最适宜温度下,酶活性较高,因此使用该酶时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60~70℃,D错误。故选ABC。18.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种子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萌发时>休眠时B.人体细胞内O2/CO2:线粒体内>细胞质基质内C.细胞中RNA/核DNA:生长旺盛细胞>衰老细胞D.叶绿体中C3/C5:有光照时>暂停光照时【答案】AC【解析】【分析】1、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1)对代谢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强。 (2)对抗性的影响: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2、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过程中氧气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二氧化碳从线粒体产生后进入细胞质基质。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首先导致光反应中[H]和ATP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

14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首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含量变化。【详解】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增多,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比休眠时高,A正确;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场所为线粒体,故同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以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错误;C、代谢旺盛的细胞,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通过转录产生的RNA量比衰老细胞多,而代谢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核DNA含量基本相同,因此,细胞中RNA/DNA的比值,代谢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高,C正确;D、暂停光照时,光反应停止,C3的还原减慢,但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故C3的含量增加,C5减少,所以叶绿体中C3/C5的比值,有光照时<暂停光照时,D错误。故选AC。19.对下面柱形图的相关含义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B.若Y表示组成人体细胞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a、b、c、d表示四种不同元素,则d最有可能是CC.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该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D.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答案】AD【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15【详解】A、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b有机物最多,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A正确;B、若Y表示组成人体细胞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b含量最多,则b最有可能是C,B错误;C、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某种离子所占比例越多,表示培养植物吸收越少,进而推断其根细胞膜上该离子的载体越少,所以结合图分析可知,植物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多于c离子的载体,C错误;D、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由于b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a细胞液浓度最小,则在0.3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D正确。故选AD。20.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4℃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B.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产热多C.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答案】BCD【解析】【分析】ND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即NDP可抑制ATP的合成。【详解】A、与25℃相比,4℃耗氧量增加,根据题意,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氧气,说明电子传递未受阻,A错误;BC、与25℃相比,短时间低温4℃处理,ATP合成量较少,耗氧量较多,说明4℃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多的用于产热,消耗的葡萄糖量多,BC正确;D、DNP使H+不经ATP合酶返回基质中,会使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导致ATP合成减少,D正确。

16故选BCD。三、非选择题21.下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Ⅵ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被称为_______________,过程④在真核细胞内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2)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0.3%的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___,C5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3)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图B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___(填序号)。(4)图中不同数字代表同一物质的标号是_______。【答案】(1)①.CO2的固定②.线粒体内膜(2)①.减少②.增加(3)④⑤(4)Ⅱ与Ⅴ、Ⅲ与Ⅵ【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3、分析图形:Ⅰ代表[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二氧化碳,IV代表[H],V代表氧气,VI代表二氧化碳,①代表二氧化碳的固定,②代表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小问1详解】

17分析图形:①代表二氧化碳固定,②代表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小问2详解】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0.3%的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由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C3的生成速率减慢,消耗速率不变,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增加。【小问3详解】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只能进行乳酸发酵,图中特有的步骤是④⑤。【小问4详解】图中Ⅰ代表[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二氧化碳,Ⅳ代表[H],V代表氧气,VI代表二氧化碳。不同数字代表同一物质的标号是Ⅱ与Ⅴ、Ⅲ与Ⅵ。22.如图表示正常人和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膜上氯离子跨膜运输示意图。(1)除了图中所示H2O的运输方式外,H2O还可以通过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2点)。(2)支气管上皮细胞转运氯离子的方式是_____,该运输方式对生物体的意义是:_____。(3)据图推测CFTR蛋白是一种_____(填“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能通过空间构象改变将氯离子转运到膜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填“加快”或“减慢”),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4)据图分析,将囊性纤维化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原因补充完整:由于_____,导致患者支气管中分泌物不断增多,造成细菌感染。【答案】(1)①.协助扩散/易化扩散②.都是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2)①.主动运输②.

18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3)①.载体蛋白②.加快(4)支气管上CFTR蛋白功能发生异常/异常关闭,导致细胞外氯离子浓度下降/氯离子不能向外运输,水分向外扩散减慢【解析】【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小问1详解】图中所示H2O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水分子除此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点为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支气管上皮细胞运输氯离子消耗ATP,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对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小问3详解】正常情况下,支气管上皮细胞在转运氯离子时,氯离子首先与CFTR蛋白结合,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CFTR蛋白的空间结构(自身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将它所结合的氯离子转运到膜外,而CFTR蛋白随后又恢复原状,继续转运氯离子。由于CFTR蛋白的空间结构可以改变,故其属于载体蛋白。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小问4详解】囊性纤维化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支气管中黏液增多,导致支气管反复感染和气道阻塞,呼吸急促。据图分析,囊性纤维化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的原因是患者的CFTR蛋白异常,无法将氯离子主动运输至细胞外,导致水分子向膜外扩散速度减慢,支气管细胞表面的黏液不能被及时稀释,黏稠的分泌物不断积累。【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

1923.解读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图甲中____________(填“a-b”或“a-c”)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2)图乙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图丙曲线:①对于曲线MNQ,若X轴表示pH,则曲线N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②对于曲线MNP,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制约曲线NP段增加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a-b②.上移(2)底物量有限(3)①.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②.酶促反应速率③.酶浓度【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小问1详解】酶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在图甲中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以用a-b段的能量值来表示。而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作用相对弱些,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b在纵轴上将上移。【小问2详解】底物一定量时,乙图中160min时,底物被完全消耗完,因此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小问3详解】①对于曲线MNQ,若X轴表示pH,则曲线N点的生物学意义是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②对于曲线MNP,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制约曲线NP段增加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24.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上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__________性。(3)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表:物质种膜的类别蛋白质%脂质(主要是磷脂)%糖类%变形虫细胞膜54424小鼠肝细胞膜44524人红细胞膜49438依据表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磷脂双分子层②.蛋白质(2)①.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②.流动(3)①.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②.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含量有差别【解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些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小问1详解】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蛋白质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小问2详解】

21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较好的解释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小问3详解】依据表数据,各种膜中均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其中蛋白质和脂质含量较多,糖类含量较少,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主要区别是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含量有差别。

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