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

ID:83251204

大小:2.49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唯美01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1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2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3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4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5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6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7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8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9页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_第10页
资源描述:

《灰色古风活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书笔记分享PPT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活法主讲人:xxx--读后感

1稻盛和夫,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一生创办两个世界500强企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以表彰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创办“盛和塾”向年轻经营者讲授经营理论,为培养经营者倾注心血。65岁出家,皈依佛门,潜心修行。作者简介

2目录第一章实现理想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3目录第一章实现理想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4第一章实现理想1、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

5第一章实现理想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水库式经营”未建水库的河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枯竭。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也是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经营应该留有余裕。“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

6第一章实现理想不仅要有“想这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就像下象棋,可走的棋步有几万种之多,通过一次次排练,在棋谱中消除错误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开始只是梦想,梦想逐步接近现实,然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模拟想象的状态以彩色呈现

7第一章实现理想2、缜密计划和精心准备乐观实施坚定坚持悲观计划慎重分析周密计划乐观构想有兴趣乐观气氛

8第一章实现理想3、生病领悟真理一条人生大的原则:人生是随着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生命的实相》

9第一章实现理想4、心态决定命运锲而不舍必定成功:人生就是一个个“今天”组成的,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来,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实现胸中大志的“宇宙法则”:不要忘记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发挥才华,时常倾注激情,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强烈的愿望坚定不移的信念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10第一章实现理想5、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正所谓“尽人事,待天命”。你是否已经用尽了你的全部力量。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要相信我们具备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眼睛可以眺望高空,双脚却必须踏在地上。梦想、愿望再大,现实却是每天必须做好单纯、甚至枯燥的工作。在昨天的基础上前进一毫米、一厘米都要挥洒汗水,把横亘在面前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

11第一章实现理想5、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努力是从平凡升华为非凡的必要阶梯。(1+1%)365=37.78(1+2%)365=1377.4(1-1%)365=0.0255(1-2%)365=0.0006

12第一章实现理想6、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坚持与重复是两回事。不是漫不经心地去重复与昨天一样的事情。而是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微不足道,必须不断地改良、改善。无论做什么事,动脑筋改进的人与漫不经心的人相比,时间一长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13第一章实现理想7、人生要“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听到声响,条件发射式地转过来,这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叫做“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打个比方,类似于使用锥子,锥子能将力量集中在它尖端一点上,从而有效达到目的,其特点就是“集中力”。像锥子一样,把全部力量集中于一个点上,就能把事情办成。

14目录第一章实现理想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15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1、简单是人生与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事物,越应该从更单纯的角度重新检查。正确的做人准则同样可应用于企业的经营。——要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待人要亲切……所谓“原理原则”,用极其单纯的一句话表达,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就用它作为判断基准,依照这一基准,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始终。

16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2、人生哲学KDDI是DDI(第二电电)与国际通信的老大KDD及丰田系列的IDO三家企业合并而成的。2000年秋季,在大团结的口号之下形成了可与NTT分庭抗礼的新的通信公司。事业的“原理原则”在哪里?不在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么做对社会和世人有利。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也就是所谓“原理原则”。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这一经营的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人生就是判断的积累,就是决断的连续。

17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3、贯彻落实的重要性人一旦登上高位,往往对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视而不见。微不足道的小事,坚持实行下去不容易。由此可见,原理原则必须以坚强的意志贯彻落实才有意义。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省自勉。“知易行难”

18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4、人生方程式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0分≤热情≤100分0分≤能力≤100分-100分≤思维方式≤100分

19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5、自己的人生之戏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个时刻都全力以赴、拼命奋斗,我们就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心中描绘的梦想。始终保持火一般的热情,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事情,一概以“极度”认真的态度面对,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创造我们人生的价值,就能将自己的人生之戏演绎得精彩纷纭。“要努力到神灵出手相助的地步”。“每一天都极度认真”

20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6、答案永远在现场所谓“物应心愿”,一瞬间就帮助我们成功。“知”未必等于“会”。千万不要以为只要“知”就“会”了。“会”和“知”中间有一条鸿沟,只有靠现场的经验才能填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重于知识”

21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7、“喜欢”燃起热情物质有三种类型:①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②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③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特质。作为组织而言,不欢迎不燃型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冷若冰霜不说,有时还会夺走周围人的热量。

22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怎么样成为“自燃型”的人?“喜欢自己的工作”7、“喜欢”燃起热情俗话说,“有情人相会,千里不过一里”,“爱好才能变能手”。旁人看来你很辛苦,但你自己根本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把它做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产生向新目标挑战的渴望。“喜欢”是最大的动力。意愿、勤奋以至成功,这一切都产生于“喜欢”这个母体。

23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8、战胜自我,人生大变样“战胜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之心在内。诚实地、认真地、拼命地工作——这话听起来平凡无奇,但就是这平凡的语言中隐藏着人生的真理。拼命投入好的结果快乐和兴趣

24目录第一章实现理想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25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西乡隆盛1、对管理者的要求是德重于才就是说,有功绩的人予以金钱奖励就行了,重要的领导职位一定要有人格高尚的人来担任。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他所著《呻吟录》一书中明确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这三种资质按顺序来排就是人格、勇气和能力。

26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2、正确的为人之道正确的为人之道决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东西,它就是孩童时代父母教导的极其简单的、理所当然的道德心—不可说谎,要为人正直,不能骗人,不可贪心—重新思考这类单纯的规范中包含的意义,严格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在现今这个时代显得格外重要。要脱离“伪”、“私”、“纵”、“奢”这四种烦恼。即不可虚伪,不可自私,不可放纵,不可奢侈。

27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3、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付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每日反省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积善行,思利他不为感性所困比别人下更多苦功去钻研,而且能专心一意地坚持下去。即使有任何抱怨和不满,也不阻碍努力向前的脚步。中国固有名言:“谦受益。”保持谦虚的心才能得到幸福,连带净化灵魂。每天检视自己的行动与内心是不是只考虑一己之私:有没有做出卑鄙的行为?以此自我反省和警惕,有过则尽力改之。只要活着一天就心存感谢,无论事情大小,培养事事感恩的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言行举止谨守行善及利他原则,以照顾他人为念。如此多行善事者一定会有好报。切忌事事埋怨,或忧心非自己所能控制之事、成天愁眉苦脸。为了避免陷入这种情形,必须全心全意投入,以免让自己有任何后悔的余地。

28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4、托尔斯泰的感叹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即“贪欲”。释迦用下面一段故事来形容人的贪欲,描绘人如何沉溺于欲望的情景。深秋时节某一天,在落叶和寒风中,有位旅人行色匆匆,赶路回家。走到某处突然低头一看,脚下一片白乎乎的东西,仔细一瞧,竟是人骨。此处怎么会有如此大量的人骨呢?他不禁毛骨悚然,又不得其解。只顾往前奔走,抬头看时,迎面走来一只体格巨大的老虎,咆哮着向他逼近。旅人直惊得魂飞魄散:“啊!那么多人骨原来是老虎吃剩的残物。”他急忙调头逃命,然而慌不择路,一阵猛跑竟然跑上了悬崖峭壁,峭壁之下是怒涛汹涌的大海。前无去路,后有猛虎追逼,进退维谷之际,他爬上了崖边仅有的一棵松树,但那恶虎紧随其后,张开骇人的巨爪,也开始爬树。

29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4、托尔斯泰的感叹“今天我命休矣“,正当他万念俱灰时,忽然看见树上垂下一根藤条,他顺着藤条往下滑去,那藤条却不着底,旅人被悬在半空之中。上面是老虎伸着舌头、流着口水盯着他,正所谓“虎视眈眈“。再看下面,狂风大浪之中出现红、黑、蓝三条巨龙,正等着他掉下去时可一饱口福。忽又听到上方有窸窣之声,定睛一看,黑白两只老鼠正在交替啃咬那藤条的根部。藤条一旦被鼠牙咬断,旅人只好落入张开巨口的恶龙腹中。命悬一线之际,旅人想到将老鼠赶跑。于是拼命摇晃那根藤条,摇摆之下,有湿漉漉、暖烘烘的液体落到他脸上,用嘴一舔,是甜美的蜂蜜。原来藤条根部有一蜂巢,一经摇动,蜂蜜就掉落下来。舔着甘露般的蜂蜜,旅人居然陶醉起来,以致忘记了自己身处绝境—虎龙夹击,得以苟延残喘的藤条正被老鼠啃噬—还在一次又一次摇动救命的藤条,忘情地享用美味的蜂蜜。

30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4、托尔斯泰的感叹据说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得知这个故事后大为惊叹而且非常佩服。他说:“再没有任何故事能将人类的贪欲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的确,把人的本性、人的欲望之深,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的寓言可谓绝无仅有。在这里,老虎暗喻死亡和疾病;松树代表世上的地位、财产和名誉;白黑两鼠表示白昼和黑夜,也就是时间的流逝。蜂蜜是指满足人类欲望的各种各样的快感和享乐。人在不断逼近的死亡和威胁中拼命求生,而维系生机的仅是一根藤条而已。

31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4、托尔斯泰的感叹红龙比喻恼怒,就是“瞋”;黑龙比喻欲望,就是“贪”;蓝龙比喻忌妒、憎恨、发泄不满,就是“愚痴”。佛教称这“贪、瞋、痴”为“三毒”。三条恶龙就隐喻这三毒。按释迦的说法,这就是“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控制住欲望,也就是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

32目录第一章实现理想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33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1997年9月,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圆福寿寺出家,法号“大和”。原先预定6月剃度,但这时体检发现了胃癌,紧急动了手术。术后两个月,虽然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在9月7日,以置身俗世的方式,皈依了佛门。他和别的修行僧一起,连续数小时坚持托钵化缘。黄昏时分,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地走向寺院的途中,路经一个公园,这时,一位正在打扫公园、身穿工作服的老妇人看见了我们,她一只手拿着扫把,跑着来到他的眼前,很自然地将500日元的硬币轻轻放进我的化缘袋中。

34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去关心别人,这种热心肠的流露——那位妇人的行为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显示了人的思想行为中至善至美的一面。这种自然的德行,教我懂得了“利他之心”的真髓。“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再说得朴实一点,就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利他”很平常,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比如,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为,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已经是利他了。

35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已经是40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京瓷还是中小企业,在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我对刚进公司的大学生们讲了如下一段话。“你们从小到大一直受父母以及社会上许多人的帮助照顾。从现在开始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应该轮到你们反过来回报社会了。如果还一味要别人关照,那不行。从受人帮助到帮助别人,立场需要180度大转弯。”习惯依赖别人,只想要别人照顾的人,往往缺乏知足意识。步入社会后,要转变角色,要为周围的人服务,要为团队、为企业做贡献。

36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某寺院年轻的修行僧问长老:“听说那个世界里有地狱和天堂,地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长老答道:“确实不错,那个世界有地狱也有天堂。但两者的区别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那地方从外观上看一模一样,唯有一点不同,就是住在那里的人的心。”长老说,地狱和天堂都有一只相同的大锅,锅里一样煮着美味的面条,但要吃到面条不太容易,因为夹面条的筷子足足有一米长。地狱里的人都只想自己先吃,争先恐后用筷子夹起面条,但因为筷子太长,夹起的面条送不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争抢对方夹住的面条,甚至打起架来。结果面条撒了一地,谁都没吃上。美味可口的面条就在眼前,却一个个都饿得头昏眼花。这就是地狱里的情景。天堂里的情形正好相反,客观的条件相同,但结果完全不同。这里的人用自己的长筷夹起面条后送到对面人的嘴里。“请您先吃。”对面人吃到后说:“谢谢您,现在应该您吃了”,把面条送到这边人的嘴里。结果天堂的人都高兴地吃上了美味的面条,个个心满意足。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先人后己,有时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

37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3、经商的原点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思想家石田梅岩也梅岩提出:“商人的利润等同武士的俸禄”。商人获利和武士食禄具有同样的正当性,决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梅岩的观点激励了许多背后受人鄙视的商人。但是,梅岩又说:“求利有道。”追求利润决不是罪恶,但其方法必须符合为人之道。不是为了赚钱就可以为所欲为,获取利润必须通过人间正道。他强调了商业行为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梅岩。意思是商人从商的极致就是让对方得利、自己也获利。就是说,这中间包含了“自利利他”的精髓。

38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4、勇于自我牺牲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国营企业电电公社却在商业上垄断了整个通信领域,为了引进“健全的市场竞争原理”,降低比国外高得离谱的通信费用,日本政府决定实行通信自由化的方针。DDI创业时,我反复激励员工:“为了国民,我们一定要把长途电话费降下去”、“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把它变得更有意义”、“现在的机会是百年一遇,我们要心存感恩,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要为国民做贡献,这个纯粹的志向为DDI全体员工所共有,大家从内心渴望成功,拼命投入工作。这种精神感动了代理店和客户,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39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5、奉献于社会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企业经营的目的,首先是保障员工的生活和幸福。但如果仅仅是这一个目的,那么就会陷入只为自己一个企业谋利的本位主义。企业是社会公器,还必须为社会、为世人承担责任和义务。从自己汗水的结晶中拿出一部分,不分多寡,用来与他人分享,为社会出力。

40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5、奉献于社会“为世人为社会尽力,是作为人最高尚的行为。”出于这一信念,我个人在1985年创立了“京都奖”。从我所持的京瓷股票和现金拨出200亿日元,设立了稻盛财团,遴选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和思想艺术领域做出优异成绩和卓越贡献的人,彰显其功绩。京都奖及其宗旨受到了广泛好评,现在已成为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国际性奖项。2003年我荣获卡耐基协会授予的“安德鲁·卡耐基博爱奖”。历届获奖者中,有比尔·盖茨、乔治·索罗斯、特德·塔纳等世界著名的慈善家。作为日本人,我第一个获此殊荣。

41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6、忘我利他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1924年在日本神户做过一次著名的讲演。在这次讲演中,孙中山把欧美文化与东亚文化做了比较,谈到了“王道和霸道”的话题。用武力统治他人的文化,欧美有其源流,中国古语称之为“霸道”。与此相对,王道在东亚源远流长,王道就是以德行来引导民众。孙中山力劝当时急于扩张军备、扩展领土的日本,不要选择“霸道”,而要选择“王道”。遗憾的是,日本走进了霸道,朝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径直猛冲。而二战后直到现在,日本又采取了经济霸权主义的政策。

42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6、忘我利他一旦把关爱和利他之心丢光,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利己的欲望。容忍乃至放任这种利己的欲望,结果必然招致可怕的社会混乱。不久前,发生了一名19岁少年将一家四口残杀的惨案。因为罪行重大,他虽未成年,仍然被判处死刑。该少年自以为是,曲解法律,他自信只要未成年,犯什么罪都不会判死刑。针对这一点,报道这一事件的杂志记者写道:“如果该少年更了解法律的话,或许惨案就不会发生了。”但是,我认为,该少年更应该懂得的是法律之前的问题,就是“不可杀人”这个最基本的道德律、伦理观。“不可杀人”,“不可伤人”这样的问题,不是法律论,而属于道德论的范畴,是最起码的人生观。

43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7、知足长乐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还有一句格言:“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得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就是说,私欲的追求要适度,满足于略感不足的状态,剩余的就与人分享。或者给予他人,满足他人。要具备这种度量和慈爱之心。但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作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

44目录第一章实现理想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45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1、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我们身上的发生的各种事情,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心中的思维、基于思维的行为,就是种子,它必然结出相应的果实。关键: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想好事、做好事,就可以改变命运的走向,使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变。命运因果报应法则

46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2、懂得因果报应法则,就能改变命运命运≠宿命由上苍决定的命运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加以改变。这就叫做“立命”。因果关系很少以一目了然的形态出现,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明了。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

47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袁了凡出身医学世家,幼年丧父,有母亲抚养,为继承家业,少年了凡正在学习医术。一日一位老人突然到访。老人对了凡说我是研究易经理法,现奉天命,特向你来传授易学精髓。老人对了凡母亲说:“母亲或许也期望这孩子将来也当医生,但他不会走这条路。他长大后会接受科举考试,会走仕途做官”。老人就了凡的少年命运作了预测:在几岁参加什么考试,多少人中排名第几,而且说了凡很有出息,年纪轻轻就会当上地方长官;结婚却无子,53岁亡故等等。后来了凡的人生果然如老人所说。了凡做官后有一次去拜访一家禅寺,与那里一位有名的禅师打坐。那为禅师看到了凡打坐时气定神闲、无思无念,非常佩服,问到:“你坐禅时毫无杂念,很了不起。敢问曾在何处修行?”了凡回答自己并无修行经验,并说起少年时代遇到哪位老人的事情。在我们中国古典《阴骘录》中袁了凡的故事感悟:

48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我走过的事情一如老人所言。到了53岁我将死去,这就是我的命运。所以现在我没有任何烦恼了。”不料,那位禅师听罢后怒斥道:“本以为你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么年轻已经达到参悟的境界。想不到你是一个笨蛋。难道顺从天命就是你的人生?”命运虽属天赐,但绝不是不可改变的,它可以由人力改变。只要思善行善,你今后的人生就能超越命运,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转变。禅师解释了因果报应的法则,了凡听的非常认真。此后了凡一心积善行善,不做坏事。结果据说不可生的孩子也出生了,寿命也大大的超过老人预言的53岁,最后寿终正寝。在我们中国古典《阴骘录》中袁了凡的故事感悟:

49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3、因果必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从长远看,诚实的人,坚持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总是倒霉;而懒散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一直荣耀。原因=结果为求助陷于经营困境的复印机厂商“三田工业”,设立了“京瓷美达”,现在该企业已经成为京瓷集团重要支柱之一。

50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3、因果必报“为善不见其益有,如草里冬瓜自暗应长”。——《菜根谭》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弛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意思是,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好比草丛里的冬瓜,即使人眼看不到,它照样茁壮成长。

51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4、皈依佛门在他看来,现世的死亡,归根到底,无非是意味着灵魂开始新的征程。稻盛和夫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年,是从诞生起,到独立迈步人生。第二阶段从20岁至60岁,是悉心钻研、奋发努力、为世人做贡献。第三阶段60岁后的20年,为死亡(灵魂新的旅程)做准备的时期。

52感谢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