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

《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

ID:83240692

大小:1.51 MB

页数:5页

时间:2023-08-09

上传者:139****0482
《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_第1页
《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_第2页
《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_第3页
《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_第4页
《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_张泽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730•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CJTCMP,February2023,Vol.38,No.2小结辑校.刘咸炘,阐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97本文基于传统文章学“文势”观,通过对《伤寒论》的篇[5]清·李渔.闲情偶寄.诚举,胡兴文,蔡莉,等,译注.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9-10章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医籍文献篇章结构的理据及特点。将[6]清·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9《伤寒论》中所归纳的篇章基本规律,推及其他医籍文献,亦[7][日]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校注.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国社会为合理,由此不难发现中医文献在篇章结构上的共性特征。科学出版社,1983:339传统文章学包涵了丰富的篇章结构思想,一定程度上成为[8]钱超尘.《伤寒论》版本表解.中医文献杂志,2011,29(5):1-4中医药文献的参考。古代医家们受惠于传统文章学的“作文之[9]清·沈金鳌.伤寒论纲目.张家玮,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法”,构建起中医学的科学体系。如今,当我们试图探究解读医版社,2014:1[10]东汉·王充.论衡.陈蒲清,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6:355籍文献的有效方法时,或许应从传统学术中汲取养分,日新其[11]梁·刘勰.文心雕龙校释.刘永济,校译.北京:中华书局,用,而非一味囿于西方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受困于形式化的分1962:135析方法。较之于形式化的分析,以文章学的学术内涵来解读医[12]常振国,绛云.历代诗话论作家(上).北京:华龄出版社,籍文献,不仅有可行性,还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作为初探,尚2013:323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予以完善。谨以此[13]清·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赵伯英,万恒德,选注.上海:华东文抛砖引玉,希望能为中医古籍文献的解读或教学工作提供一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3点新的研究思路。[14]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宋·林亿,校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参考文献[15]王朝阳.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北京:中国中医[1]姜望琪.篇章结构刍议.当代修辞学,2012(4):10-19药出版社,2018:86-95[2]汉·张仲景.伤寒论.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16]罗琼.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历史研究.北京:中国中医科[3]刘渡舟.伤寒论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学院,2011[4]梁·刘勰.文心雕龙.清·黄叔琳,注.清·纪昀,评,戚良德,(收稿日期:2022年1月21日)·研究报告·《辨舌指南》“舌形态”理论特色探析1123341张泽涵,张翼飞,叶冠成,姜伟艳,陈佳祺,李健峰,关静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78;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2488)摘要:“舌形态”理论包括舌形和舌态理论两部分,是中医舌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舌指南》是医家曹炳章的舌诊专著,是近代舌诊研究领域中的一部系统完备、条理清晰的经典著作。书中对于“舌形态”理论的论述较为详尽且富有特色,对后世舌诊理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笔者就《辨舌指南》中的“舌形态”相关理论从生理、病理诊断意义,对病机与预后的诊断意义,以及形色同诊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探讨其理论特色。关键词:辨舌指南;舌诊;曹炳章;舌形态;理论特色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7YFC1703302)Analysisonthetheoreticalfeaturesof‘tongueshapeandcondition’inBiansheZhinan11233ZHANGZe-han,ZHANGYi-fei,YEGuan-cheng,JIANGWei-yan,CHENJia-qi,41LIJian-feng,GUANJing通信作者:关静,北京市房山区阳光南大街与白杨东路交叉路口东北角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邮编:102488,电话:010-53912046E-mail:guanjingishere@126.com内文2.indd7302023/2/2810:35:37

1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CJTCMP,February2023,Vol.38,No.2•731•12(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2488,China;TheSecondClinical3MedicalCollege,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Bei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4ChineseMedicine,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10,China;CollegeofAcupunctureandMassage,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2488,China)Abstract:Thetheoryof‘tongueshapeandcondition’includestwoparts:thetongueshapetheoryandthetongueconditiontheory,whichisanimportantpartofthetonguediagnosis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iansheZhinanisamonographontonguediagnosiswrittenbyCAOBing-zhang.Itisasystematicandwell-organizedclassicworkinthefieldofmoderntonguediagnosis.Thediscussiononthetheoryof‘tongueshapeandcondition’inthebookismoredetailedandfullofcharacteristics.Itisofguidingsignificancetothedevelopmentoftonguediagnosistheoryinlatergenerations.Theauthorssummarizesandanalyzestherelevanttheoriesof‘tongueshapeandcondition’inBiansheZhinanfromtheaspectsof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diagnosticsignificance,diagnosticsignificanceofpathogenesisandprognosis,andsimultaneousdiagnosisofshapeandcolor,inordertodiscussitstheoreticalcharacteristics.Keywords:BiansheZhinan;Tonguediagnosis;CAOBing-zhang;Tongueshapeandcondition;TheoreticalfeaturesFunding:NationalKeyR&DProgramofChina(No.2017YFC1703302)“舌形态”理论是中医舌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舌形的人具有各自典型的舌形特征。强壮体的人大多气血旺盛,因而是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的其舌质阔厚而坦;薄弱体的人大多气血较为亏虚,因而其舌质大内容;舌态是指舌所处的动态,包括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多尖薄,但也可因脾虚湿盛而出现“沿边屈曲如锯齿形”之齿痕吐弄、短缩等方面的内容。古代医家在论述舌诊时常将舌形和舌;而中等体的人则介于两者之间,其舌质大多表现出狭长不厚舌态相结合,如《望诊遵经·诊舌形容条目》中,除了论述点刺的特征。舌、齿痕舌等舌形内容外,还记述了吐弄舌、卷缩舌等有关舌3.以舌形辨体质曹氏所论之体质与现代中医的体质理态的内容。因而笔者将舌形和舌态合二为一,称为“舌形态”论存在一定差异。曹氏指出“人之有体格,而后有体质”,体质理论。是在体格差异基础上产生的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1]《辨舌指南》是医家曹炳章(以下称为曹氏)的舌诊专的倾向性。“体质在医学上,亦当别之为四”,即肺痨质、卒中著。曹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博引古今医籍之所载,广录历质、神经质、腺病质。曹氏认为这4种体质类型的人群在舌形上代医家之舌诊理论,并结合西方医学的解剖、组织、生理学知存在显著性差异。肺痨质人群大多为薄弱体发展而成,其气血识,参以个人心得体会,著成此书,为近代舌诊研究领域中一部素来亏虚,具有“舌质坦薄”的舌形特征;卒中质人群大多为强系统完备、条理清晰的经典著作。书中对于“舌形态”相关内容的壮体转变而成,其“骨骼筋肉均肥大,全身富于脂肪”,具有“舌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特色,对后世舌诊理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质阔厚而长,尖端平圆”的舌形特征;腺病质出现于小儿期,表义。其“舌形态”理论特色主要如下。现为“皮色苍白,筋肉瘦而不润”“颜面狭小,身体细弱”等气血观舌形察“常人之异”亏虚之象,其舌形多“薄短而尖”;神经质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除了继承前人的研究方向,即研究异常舌形态的病机外,体质类型,曹氏认为此类人群大多具有“阴液亏,肝火旺”的特《辨舌指南》中还明确指出观察生理状态下的舌形差异具有点,其舌形大多表现为“薄小而端尖”。重要意义。曹氏认为无病之舌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不同人在性观形态诊脏腑病变格、体格及体质上的差异,即可辨“常人之异”。曹氏在《辨舌指南》中引屠渐齐之论指出可以通过舌形的1.以舌形辨性格曹氏提出“不但病时之舌,能辨内脏寒差异辨五脏病变,即“舌瘦而长者为肝病,短而尖者为心病,热虚实,且无病之舌,亦能察人之性情”。基于多年临床观察,厚而大者为脾病,圆而小者为肺病,短阔而动如波起伏者为肾[2]曹氏发现不同性格的人在舌形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将其总病”。目前已有学者在此方向做了初步探索,如王春勇等通过结为“长舌之人,快活而具勇敢之气。长舌而阔,雄辩之才……临床研究发现舌形尖和脏腑辨证中的心系疾病关系密切,舌形舌形尖细,喜谈鬼怪”。胖大则与脾系疾病具有紧密联系。同时,曹氏认为“察舌质形2.以舌形辨体格曹氏在其书中明确指出舌形特征可以体容,可定内脏之虚实”,一些特征性的病理舌形态可提示特定现“体格之良否”,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具有重要影响,为临脏腑经络的病变。曹氏在前人舌诊研究基础上,对多种病理舌床上辨别不同体格类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指征。《辨舌指形态所提示的脏腑经络病机进行了详尽地归纳阐释。现将其南》将体格分为3种,即强壮体、薄弱体和中等体,不同体格类型总结如下。内文2.indd7312023/2/2810:35:37

2•732•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CJTCMP,February2023,Vol.38,No.21.软硬曹氏据前人之论指出舌体的异常软硬状态多与心则多提示胃热已极。曹氏指出星点舌还应根据其舌上星点所及脾胃的病变相关。其在书中提出,痿软舌多为心脾亏虚之表处的位置不同辨别其具体受病之脏腑,即“星点鼓起者,皆心现,而强硬舌则多提示心经热极。舌体柔软的程度与胃气的有无火胃热也,在两旁主肝胆,热在尖,主心热,淡而陷下者,胃虚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有胃气则舌体柔和,无胃气则舌体板硬。也”。对于斑点舌,即舌上有紫斑及红斑者,多为阳毒入心之2.胀瘪纵观曹氏所述,胀瘪舌之病机与心、脾、胃、肝、表现。肾5个脏腑均有关联,而与心、脾、胃3个脏腑关系尤为密切。其9.裂纹在裂纹舌部分,曹氏列举了多种不同形态的裂纹中,肿胀舌的发生多与心、脾、胃三脏之热毒或湿热之邪有关,舌及其对应的脏腑病变。如“淡白舌有发纹涛布者”,多为脾虚而瘪舌的发生则多与心脾亏虚导致的舌体萎缩有关。曹氏还提湿浸;“舌淡红中见紫黑筋数条”,多为肝经寒凝;“伤寒病舌及“圆大胖软”之特殊舌形多与足少阴肾亏虚有关,而“紫暗如现蓝纹者”,多提示胃气衰微。对于舌根高起,累累如豆,中露猪肝”之干瘪舌则多提示心肝血枯。人字纹深广者,为胃有积滞。舌上有如人字、川字、爻字之裂纹3.战痿对于战痿舌,曹氏首先指出其与肝具有密切关断纹,甚则裂如直槽者,多提示胃燥液涸,实热内逼;但舌中有系。曹氏引《形色外诊简摩》中相关论述,认为舌体的伸缩展转裂纹者,也可为胃气中虚之证,应忌用寒凉而行补阴益气之法。与肝所主之筋的功能有关,并指出战舌多与肝风内动有关,而若本无裂纹,经行攻下之剂后反见人字纹者,多为肾气凌心之痿软舌则多为肝肾阴液亏虚导致筋失濡养所致。对于“舌红而证,宜纳气益肾。战动难言”之征象,曹氏引前人之论指出其多为心脾亏虚,营血10.凸凹曹氏认为舌上凸起多为实热之证。舌起瘰而凸不足,虚风内动所致。者,多为肠胃枭毒内伏之温毒时疫证,宜急用凉泻之法以攻毒。4.歪斜根据“肝主筋”之理论,曹氏认为歪斜舌的发生舌上有凹陷则有虚有实,实证多由心热生疮,疮破溃烂,久蚀与肝风关系密切。其色紫红势急者,多因肝风发痉所致,宜息成穴或因“霉点性溃”所致,虚证则多因胃阴中竭,中气下陷所风镇痉之法;色淡红势缓者,则多为久病肝肾亏虚,中风偏枯所引起。致。此外,曹氏引西方医学理论进一步指出歪斜舌的发生与脑诊形态分外感内伤具有紧密联系,为“第九对脑筋功能障碍”之表现。曹氏指出,对于舌的同一种病理形态,其在外感病及内伤5.舒缩曹氏对于舒缩舌的论述尤为详尽,根据具体症病中可能提示着不同的病机。如曹氏明确阐述了强硬舌在外感状表现的差异,舒缩舌的病机也纷繁复杂。根据曹氏所述内温病与内伤杂病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在外感病中,曹氏强调容,可知舒缩舌的病机主要与心、脾、胃、肝有关。舒舌之实证强硬舌多为“脏腑俱热”之表现,舌为心之苗,强硬舌尤能反映多因心经有热、心有热痰导致舌体肿胀;或因脾胃燥热,导致唇“心经热极”之病理状态。对于内伤杂病中出现的强硬舌,曹周干燥,从而出现舌频频出口舔唇之症状;严重者则可因疫毒氏指出其为胃气将绝之表现,提示预后不良,如中风病入脏则内攻,逼迫心经,出现舌出口外,时动不止之表现。舒舌之虚证舌难言。对于舌现蓝纹这一特殊舌形,在外感伤寒病中多为胃多因心气消散,导致舌出而不能收。对于缩舌,曹氏指出其实者气衰微之表现,而在内伤杂病中则多提示“寒物积滞中宫”之多与肝风挟痰,困阻舌络有关。同时,胃液燥极、小肠腑寒、寒病机。邪困脾、心火燔灼、心脾痰滞结热等因素也可导致舌体短缩的“衷中参西”以断病机发生。缩舌之虚证则多与脾肾气败、肝血枯竭、心脾虚寒、心气民国时期,大量西方医学理论传入中国。曹氏为民国时期内绝等病机相关。的代表性医家,常通过西方医学的相关理论说明某些舌形、舌6.吐弄脾主舌本、舌为心之外窍,因而曹氏认为吐弄舌态的病理学意义。如在论述舌萎时,曹氏结合现代生理病理知多与心、脾二脏相关。吐舌多提示心脾积热之证,而弄舌则多识,认为其为舌神经麻痹所致。现代研究也认为舌萎缩多与神为心脾亏损,兼有微热所致。此外,心肝火旺之人有时也会出现经传导功能障碍有关,如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因神经肌肉接头传[3]“舌如蛇舐,左右上下,伸缩动摇”之表现。递障碍出现舌体萎缩之表现。在论述舌战时,曹氏也引西方医7.点刺曹氏继承前人观点,指出舌生点刺主要与心、胃学之理论,明确指出其可能由神经衰弱所引起。在论述歪斜舌相关。其中“满舌红点坟起者”多因心火燔灼所致,舌上起黑点和肿胀舌时,曹氏均结合了传教士嘉约翰的相关理论。对于歪则多与胃热炽盛有关。“舌紫肿而起大红点”主责热毒乘心,而斜舌,其根据“舌伸出有偏于一边者,乃第九对脑筋坏也,偏右“舌赤起紫疱”者则可提示心经热极之证。者则坏右之半面,偏左者则坏左之半面,而将发半身不遂之病8.星斑对于星点舌,其病机总由心火胃热所致。舌上起也”,进一步提出舌偏向左者为左瘫,舌偏向右者为右痪,应治红星及白星者,为心中有火热邪毒之象,而舌上起黑星点者以补气舒筋、通络化痰之法。对于肿胀舌,曹氏引用其“舌之肿内文2.indd7322023/2/2810:35:37

3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CJTCMP,February2023,Vol.38,No.2•733•表1《辨舌指南》中提示预后不佳的具体病理舌形态所属大类所属小类具体舌象表现兼夹症状提示病机补充描述软硬舌痿软舌舌色绛红,舌面光亮,舌态痿软-阴亏已极-痿软舌舌态痿软人中饱满,唇反脾经气绝-强硬舌舌色红,舌态强硬失音--强硬舌舌短,舌板硬-无胃气见于伤寒病中强硬舌舌板硬-无胃气-强硬舌苔硬如石,如茧裂为龟纹,---刮之不去,满舌皆是胀瘪舌肿胀舌舌肿耳干,下血不止,脚浮--肿胀舌舌肿耳干,下血不止,足肿肾绝-肿胀舌舌肿,舌面光滑,舌色绛耳干,溺血,大便赤泄,足肿肉绝/胃绝-枯瘪舌舌色紫,如猪肝色,舌形枯瘪,---舌上无津液枯瘪舌舌形枯瘦,舌质不赤,中黄无苔-过汗致津枯血燥-枯瘪舌舌色红,舌形干瘪不能言语--战痿舌痿软舌舌色绛,舌态痿软-阴亏已极,津气不能见于久病患者分布于舌本痿软舌舌色淡白如煮熟猪肝,舌态痿软-正气败亡-战舌舌红,战动不能言语可见于汗多亡阳-舒缩舌短缩舌舌难伸出,伸则频振语言不清正气虚弱-舒舌舌出不能收不能言语心绝-舒舌舌短不能伸形貌面色枯瘁脾肾气败-舒舌舌出数寸发热口噤,兼见女劳之症状/阴阳阳气虚极见于女劳及阴易相关症状阳易病中舒舌舌出不能收-心气散见于小儿疾病舒舌舌色红,舌形忽瘦而长-心气绝短缩舌舌体缩短不能伸长-多提示邪陷三阴因病所致短缩舌舌色灰,逐渐干缩---短缩舌舌卷缩,舌色丹红不能吞咽,足踝微肿肉绝-短缩舌舌卷缩,舌色黑汗出不流心绝-短缩舌舌卷缩阴囊收缩,发热咽干,小便频,心烦厥阴终-点刺舌点刺舌舌黑而灰,或黄而发泡,-湿热,肝伤-舌上点刺如虫蚀腐烂裂纹舌裂纹舌舌色纯红,舌质干燥,-火极似水-中露黑纹两三条凸凹舌舌色黑,舌中溃烂凹陷---吐弄舌弄舌舌出口即收,舌干肿涩--见于大病之后战痿舌、舒缩舌痿软舌、短缩舌舌形敛束,伸不过齿,舌色紫-肝肾阴液枯涸-绛,舌态痿软舒缩舌、胀瘪舌舒舌、枯瘪舌舌枯细而长,舌色绛,无苔;或舌-阴亏已甚,心气已绝-干枯而长,色红,有直纹透舌尖于内,不能上通舌根舒缩舌、软硬舌短缩舌、强硬舌舌短缩强硬神昏谵语或神昏不语-可素有痰病注:“-”表示无相关描述。内文2.indd7332023/2/2810:35:37

4•734•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CJTCMP,February2023,Vol.38,No.2大,或有出于心火发炎,或因于疔毒者,或因于过服汞药而致小,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曹氏以前的医家对“舌形态”理论者,间有舌微肿,一伸出即现齿印者”之论述,指出肿胀舌可能的论述并不充分,仅在部分医籍中设置了专篇进行探讨。《辨舌与服用汞药及炎症反应等相关。指南》的“舌形态”理论体系较为丰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观形态以辨预后特色。曹氏据前人之说,参以己见,创立了一整套完备的舌形理曹氏十分注重舌形态对于疾病预后的判断价值,在软硬、论体系。此外,曹氏还创造性地对生理状态下的舌形差异与性胀瘪、战痿、舒缩、点刺、裂纹、凸凹等多种病理舌形态的论述格、体格、体质的联系进行了相关归纳,并将西方医学理论引入中,多次提及某种具体的舌象表现可以提示患者预后不佳,中医舌诊之中,“衷中参西”,对中医舌诊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见表1。前启后的作用。由表1可见曹氏对于“死证”及“危证”的舌形态有着较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有关“舌形态”理论的[8]全面的总结,其中,短缩舌、舒舌、痿软舌、强硬舌、枯瘪舌5种临床客观化研究逐渐增多。如徐艺峰等认为可通过裂纹参病理舌形态出现的频次最高,表明这5种病理舌形态常可提示数、点刺参数、胖瘦参数等客观化指标评判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患者预后不佳。现代研究也证实,曹氏所述之部分危重舌象在形特征,并发现气虚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的胖瘦参数显[4][9]现代临床中也常为预后不良之征象。如梁家騋等认为脑血栓著升高。有学者通过自动舌象诊断系统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舌[5]患者出现短缩舌常提示病情危重。刘大荣等通过观察发现处形等9个方面舌象特征加以客观化分析,建立鉴别指标以促进慢[10]于昏迷或浅昏迷状态的患者常有短缩舌与强硬舌的舌象表现,性肾脏病的无创检测。颜建军等利用凸包算法提取齿痕舌图[6]多提示患者病情危重。佀同飞则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舌体枯缩像中的几何形状特征建立齿痕识别模型,为齿痕舌相关研究提干瘪、色深红之舌象常提示患者阴竭之象,此与曹氏所述舌色供了新的思路,为舌诊客观化提供借鉴和实用价值。但受条件紫如猪肝色、舌形枯瘪之危重舌象表现极为相似。所限,目前的客观化研究多集中在舌形方面,对于舌态的研究强调“形色同诊”尚显不足。另外,对于本书中提到的舌形与性格、体格、体质关曹氏认为通过舌诊对疾病及证候进行诊察判断时,单纯依联性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未来可在本文理论基础上开展进靠形态的诊察无法做到全面客观。他认为应通过诊察舌色、苔色一步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以阐明舌形、舌态诊法之深刻内涵。对同一舌形对应的不同病机进行区分,强调“形色同诊”。如曹氏参考文献[1]曹炳章.辨舌指南.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49在论述痿软舌时指出其病机并不单一,需根据患者舌色差异进行[2]王春勇,姜良铎,康雷.舌形诊法辨识患者脏腑归属的中医临具体辨证施治,软而淡红者应补益气血;鲜红灼红者宜滋阴降火;床应用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3):333-335,367深红者宜清热凉血;赤红者宜清凉脏腑之热;紫红者则应予以寒[3]KrishnanM,BalasubramaniyamN.Reversibletongueatrophyin凉攻泻之法。在论述瘪舌的病机时,曹氏提到其大多为心脾亏虚acetylcholinereceptorpositivebulbaronsetmyastheniagravis.之表现,但还应根据舌色的不同进行具体分析。如淡红、嫩红之JNeuropsychiatryClinNeurosci,2014,26(3):E56瘪舌,多为心血不足之表现;紫绛灼红之瘪舌,则多见于内热动风[4]梁家騋,张弘毅,王秀芳,等.脑血栓患者短缩舌现象分析.河南之证;瘪舌兼有干绛之表现,甚则紫暗如猪肝色者,多为心肝血枯中医,2002,22(2):24[5]刘大荣,杜坚.危重舌象初探(附310例死亡病例舌象分析).之状。对于舌战之具体辨证,曹氏也提出需结合具体舌色,如舌色新中医,1991(11):7-9淡红者多为气血俱虚之表现;舌色嫩红者则多为血虚液亏;舌色[6]佀同飞.两种危重病舌象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02,10(6):8-9鲜红者则多与血液亏虚导致肝风内动有关;而舌色紫红者则多责[7]骆金文.舌形诊法在冠心病辨证中的应用.中医学报,2021,之于肝脏热毒动风。对于点刺舌,应根据其不同的颜色,以辨别寒36(4):710-712热虚实和病变脏腑。如纯红鲜红刺,为胆火炽营分有热;舌绛而见[8]徐艺峰,王忆勤,郝一鸣.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主证舌诊客观参黄黑芒刺,为热毒入腑;红紫刺提示心经有热;黑燥刺表现邪热数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2):402-409[9]ChenJM,ChiuPF,WuFM,etal.Thetonguefeaturesassociated入太阴,阴液大亏。withchronickidneydisease.Medicine(Baltimore),2021,100(9):小结e25037“舌形态”理论是中医舌诊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10]颜建军,李东旭,郭睿,等.基于二级分类器的齿痕舌分类模型[7]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骆金文认为,舌形、舌态诊法相较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4):2181-2185于传统的舌色、舌苔诊法,其受光线、温度、口腔环境等影响较(收稿日期:2021年9月3日)内文2.indd7342023/2/2810:35:3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