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237134

大小:318.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用户名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苏仙区高一上学期多校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面是我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考古发现这些遗迹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这说明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高峰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2.“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3.秦朝的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且以右为尊。丞相的工作职责是()A.主管军事系统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负责监察系统D.代替皇帝处理政事4.《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D.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5.

1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A.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B.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C.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D.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6.下图是一张残缺的中国古代某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表。对这张体系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和分权制衡②相权被分化,君权加强③门下省官员和御史都有一定的监督权力④符合近代的“分权制衡”理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②③7.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这一转变A.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B.稳固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C.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D.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8.北宋丁骘《请禁登科进士论财娶妻疏》中言:“窃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弃而之他。”这说明A.北宋官商勾结政治腐败B.买卖婚姻得到官方认可C.婚姻嫁娶推动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9.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2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10.《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权力机构出现1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说明中国()A.长期封闭的国门被迫打开B.沦为英国的殖民地C.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D.司法主权遭到破坏12.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天津之后,要求清政府的军队不得驻守天津。因此袁世凯从自己的新军中调拨了3000人,军装换警装后进驻天津。之后,慈禧颁旨,令全国各地都效仿袁世凯设立的警察及其制度。材料表明中国近代警察的出现①缘于列强统治中国的需要②脱胎于传统的衙役③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④是军警结合的产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主题时间1880—1889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

3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报纸数量急剧增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14.江西这片红色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1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这个关键点是A.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式形成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写入党章16.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社会各界达成抗日共识B.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C.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17.某次大战前夕,朱德总司令指出:“我们正以全力与敌人进行决战。二十年来的革命战争,向来是敌人找我们决战。今天形势变了,是我们集中主力找敌人决战。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现在,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此次大战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辽沈战役D.淮海战役18.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4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19.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下列事迹按时间先后排序准确的是①积极投身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写下“誓雪国耻,毋忘国耻”②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③代表党中央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在中共七大上做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完整概括和系统阐述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20.1984年北京停用牛奶供应证1987年北京停用侨汇券1991年北京停用糖票1992年北京停用肉票、蛋票、肥皂票、居民购货证1993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上表反映了A.商品流通走向了市场化B.中国入世市场资源供应充足C.分配制度出现根本变化D.实现了由富国到强国的目标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秦朝郡县制结构示意图

5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o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四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22.明至清中叶出现社会阶层变化与人口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强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迅速。首先表现在争夺土地上,以地权分化为其主要内容。这种分化通过权势占夺和私人买卖两条途径得到实现。争霸社会财富的主要势力,由内廷皇族集团转为外廷官僚集团,由中央转向地方,以缙绅为代表的各地官豪势要趁机而起,大肆争夺土地,积聚财富。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林金树《明代中后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

6材料二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庞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由于中国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在经济发达较早的腹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尖锐。并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即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迁。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故乡,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繁衍后代。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分析材料一中农村贫富分化的原因,并概括其社会影响。(2)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与材料一中相比,二者有何共同点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层)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3)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