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237081

大小:110.3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郑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的位置填涂。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1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国即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规范和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单一的村落生活迈向乡——城两栖生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

2(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村落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人口流动率小,人们的往来也疏少,他们的生活富于地方性,三家村就是典型的相对孤立和隔膜的村落代表。B.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这两个概念也可以称作“有机的团结”的社会和“机械的团结”的社会。C.“乡土中国”是指过去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它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D.“后乡土中国”是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出的一个概念,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当终老是乡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常态,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的人们,彼此“熟悉”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特色。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悉”社会。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乡村社会的自有特质越来越不明显。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时代、走进生活,不断赋彩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进人民家国情怀。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页,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2017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取得良好成效。2021

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颁布,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再次掀起观看热潮。开播7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推动诗词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助力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摘编自王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文献非常丰富,从这些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遥远先人的身影,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步前行的脚印。回望来时路,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明白我们要向何处去,而古籍整理正是一项继承和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的工作,不仅彰显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更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古籍整理是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的工作,它使新出版本便于现代人阅读。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存亡继绝”的工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让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仍能把握住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文化周刊》)材料三:大众对古籍关注度的提升,对古籍保护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特别是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古籍保护事业。古籍保护的专业性决定了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目前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人才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要补齐人才短板,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既要从考核机制、待遇保障等方面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也要源源不断有优秀年轻人乐于投身其中。古籍保护要有在故纸堆中“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让古籍保护成为受人尊敬,具有高度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认可度的职业,才能让这份定力更持久地保持下去。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体两面的,保护再好的古籍如果束之高阁,就无法释放其最大的价值。《典籍里的中国》《古书复活记》等节目的走红,说明创新表达方式完全可以让古籍走出“深闺”,让古籍焕发出新时代的全新活力,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相统一,从而为古籍保护提供更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保护好古籍,就能永远清晰记住中华文明的来处,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摘编自舟平《加强古籍保护守住文化根脉》)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4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组组数据充分表明,当前我国在古籍保护方面工作扎实,这反映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成果。B.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桥梁,是“存亡断绝”的工作,不仅保留了历史,也向人们展示了历史。C.古籍整理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更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D.走红的《典籍里的中国》《古书复活记》等节目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例。6.当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突围衣向东其实敌人并不知道周校长到了二中队[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急于在中国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把“清剿”八路军的重点放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坐镇济南,指派日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调集五万日伪军,采取“铁壁合围”和“蚕食”的战术,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土桥一次不久前秘密抵达日军临沂指挥部,召开了中队长以上指挥官会议,布置了下一步行动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剿灭”抗大一分校。这个任务交给了号称“运动战和突袭战专家”的加藤少佐。加藤四处寻找抗大学员的踪迹,得到密探报告,最近有不少陌生人打探去东梭庄怎么走。加藤怀疑东梭庄一带隐藏着抗大学员,于是调集兵力对这一带展开搜查。二中队的哨兵发现日伪军后,奋力阻击。抗大校部警卫连连长听到枪声,带领十几名警卫员前去支援,他们都是清一色的卡宾枪,火力凶猛,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5此时夜色已浓,加藤并没有向东梭庄继续发起进攻。按照习惯,日军很少在夜间行动,尤其遇到强大火力之后,加藤从枪声中就能判断出东梭庄里的八路军非同寻常,于是下令封锁了东梭庄几个主要的出口,快速收紧包围圈。在加藤看来,东梭庄里的抗大学员已经插翅难逃,天亮后再发起进攻,消灭他们如探囊取物一般。学员们都打起背包,做好了突围准备。到底如何突围,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周校长跟邱平安等人在二中队队部紧张地研究突围方案,门突然被推开,王天浩愣头愣脑地闯进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王天浩焦急地说:“队长,我知道怎么突围,你们跟我走!”程克一看是王天浩,气愤地说:“王天浩,出去!一点规矩都不懂!”周校长摆手示意程克别冲动,让王天浩把话说完。王天浩说:“东梭庄北边是悬崖峭壁,敌人在那里的兵力肯定不多。”周校长疑惑地说:“既然是悬崖峭壁,怎么突围?”王天浩当即蹲下,在泥地上画了一个方位图:“几十米深的悬崖怪石林立,看似无路,但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峭壁上,有一道自然形成的裂缝,直通谷底。这道石缝恰好被悬崖边的一块巨石罩住了,而且周边杂草丛生,站在上面很难发现。从巨石上搭一根绳子滑到下面的峭壁上,就可以顺着峭壁裂缝成功突围。”周校长很奇怪,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王天浩回答说:“行军打仗,安营扎寨,首先要找好退路。我把东梭庄四周转遍了,从中队部后面的小路,可以通往悬崖边。”颜青想起那天早晨王天浩从小路走来的情景,恍然大悟。程克不以为然:“就算北边的日伪军力量薄弱,你也总要突破他们的防线吧?只要听到枪声,四周的日伪军就会合围上来。上百名学员顺着绳子滑下去,来得及吗?”“我有办法引开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周校长严肃地看着王天浩,说道:“你下去过吗?确定那道石缝能走人?”王天浩自信地说:“我对天发誓。”周校长不再犹豫,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三个区队的学员,跟随王天浩绕来绕去,最后趴在一片草丛里,观察对面的情况。日伪军封锁了东梭庄的大小路口,在四周的山头上安营扎寨,点起篝火,能清晰地听到他们狼一样的吼叫声。王天浩判断得没错,通往悬崖边的小路旁,只有十几个伪军把守。周校长和二中队的干部围在一起,听王天浩讲解他不费一枪一弹的突围计划。邱平安摇头说:“太不靠谱了,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藏猫猫?”周校长却笑了,说:“邱队长,我们八路军的游击战跟藏猫猫没什么两样。我觉得可以试试。”周校长命令抗大校部警卫连连长做好战斗准备,如果行动暴露,立即消灭那十几个伪军,掩护学员们强行通过路口。

6大家藏在草丛中,屏住呼吸,盯紧前面。王天浩在草丛里左腾右挪,慢慢接近篝火旁的伪军,他变戏法似的从布口袋里掏出一只公鸡,公鸡的嘴和爪子都用布条缠着。他靠近那两个巡逻的伪军,除掉公鸡爪子和喙上的布条,把公鸡抛向一侧。公鸡惊叫两声,扑棱着穿过一片草地,钻进了旁边的小树林。篝火旁的哨兵发现后,以为是山里的野鸡,兴奋地招呼伪军去小树林里围捕。邱平安和程克带领学员们快速通过路口,从侧面绕过了伪军的篝火,到达悬崖边。王天浩将早已准备好的绳子拴好,几位身强力壮的学员率先下去探路,然后其他学员抓住绳子,一个个顺溜下去。颜青参加过不少战斗,按说胆子很大,可偏偏有恐高症,拽着绳子不敢往下滑。大家一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王天浩二话不说,摁住颜青,把绳子系在她腰上,狠劲儿缠了几圈。颜青明白他要干什么,死死地抱住他的腿不放。王天浩干脆把她提溜起来,然后拽紧绳子往下滑⋯⋯(有删改)[注]周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校长,此次是从校部到二中队检查工作。后文的邱平安是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二中队队长,程克是二中队指导员,颜青是文化教员。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时,号称“运动战和突袭战专家”的加藤少佐调集兵力对东梭庄一带展开搜查。B.抗大战士的奋力阻击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加上夜幕降临,日军于是封锁了东梭庄的主要出口,准备天亮后再发起进攻。C.在危急关头,王天浩提出从东梭庄北边悬崖峭壁处突围并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建议,有人质疑,但周校长采纳了这个建议。D.王天浩用一只公鸡把伪军引开的描写生动,周校长对王天浩的相关想法最开始不看好,并命令做好应对行动暴露的准备。8.小说塑造的王天浩这一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内容围绕日军的“大扫荡”和抗大学员的“突围”展开。有评论认为小说的情节看似简单,实则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

7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有盗窃发,安抚司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散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B.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C.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D.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制:翰林学士受皇帝之命,起草诏令,称为外制;中书舍人与他官加知制诰衔者为中书门下撰拟诏令,称为内制。B.判官告院:即判官告院事,掌文武官告身及封赠告身。告身就是朝廷颁发的委任状或任职证明书。C.神宗:宋朝第六代皇帝赵琐的庙号,自汉代起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D.版:筑墙用的夹板。《考工记》:“版崇二尺,长六尺。”墙的尺寸多以版为基数进行计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了苏轼关于政令得失的答对后,神宗对苏轼非常信任,王安石却很是不高兴,让苏轼代理开封府推官。B.安抚司所属

8兵卒凶暴横行入室杀人,百姓向苏轼投诉,苏轼将他们的诉状扔到一边。可见,苏轼根本不相信百姓有冤情。C.面对频繁颁布的新法,苏轼总是想方设法,让新法便利于百姓,百姓因此得以安宁。D.皇上下令让开封府购买浙江的灯,而且要求压低价格,对此,苏轼上疏表示异议,认为事虽小,却影响国家大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2)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严大夫①赴桂州白居易地压坤方②重,官兼宪府③雄。桂林无瘴气,柏署④有清风。山水衙门外,旌旗艛艓⑤中。大夫应绝席⑥,诗酒与谁同?【注】①严大大夫;严谟,长庆二年任桂管观察使。②坤方:指西南方。《易·坤卦》中坤卦为西南之卦。③宪府:这里指御史台。④柏署:御史台的别称。⑤艛艓:一种小船。⑥绝席:不同席,独坐一席,表示地位尊贵。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指出桂林的地理方位在西南方,再表明严大夫身兼两职,位高权重。B.颔联运用对比,指出桂林的条件不如京城,也暗示出严大夫为官清正廉洁。C.颈联写官府所在环境及水路行船的出行方式,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慰藉之情。D.这首诗即事感怀,语言朴素,但情感真挚,蕴含着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绪。15.这首诗的尾句“诗酒与谁同”与《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学》中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喜爱读书作文,(①)。他的风雅不是_______,而是真本性、纯天然的风雅。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数十首,既有“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既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又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慨叹;每一段柔肠、每一段豪情、每一段浪漫、每一段慨叹(②)。毛泽东的风雅来自于他的文学功底和浪漫情怀,也来自于他的(③)。他曾多次引用少年时期的诗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以倾诉自己的爱国志向,表现出自信气质。在井冈山革命处于低潮时,当行军打仗_______,吃不上喝不上,许多人悲观失望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用诗一样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苦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在几十年的_______中,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他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年画。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且历史最悠久,堪称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21.下列四句中引号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北京话”双手抱着胳膊肘。B.“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10C.袁隆平是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D.钟扬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舍弃仕途,选择归园田居;面对生命垂危的祖母,李密放弃为官,选择照顾服侍祖母。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中,有无数个时刻需要我们学会取舍。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