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B.南北文化存在交流C.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D.中华文化自古一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说明南北文化存在交流,B项正确;浙江良渚文化不属于中原文化,排除A项;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还向北方传播,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自古一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信息可知,费正清意在强调秦帝国在施政过程中对传统的改变过速,激化了与原六国旧贵族、精英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的矛盾,多个因素导致了秦朝的覆灭,D项正确;题干主旨是探讨秦王朝分崩离析的诸多因素,“国家兴衰”的话题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特别指向“文化认同”是否缺乏,材料不是强调“朝统治”而是秦王朝瓦解,排除B项;精英知识分子在秦王朝分崩离析的过程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和题干主旨不相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3.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上描绘的日神、月神图像既有印度和中亚(粟特人)艺术的要素,又受到希腊、波斯艺术的影响。这说明()A.异域艺术成为石窟艺术的主流B.中华文明博大精深C.莫高窟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D.中西审美趋于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上描绘的日神、月神图像既有印度和中亚(粟特人)艺术的要素,又受到希腊、波斯艺术的影响”信息可以得出,莫高窟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的风格,见证了多元文明交流的成果,C项正确;从题干材料中可以体现异域文化的元素,但无法看出其处于“主流”地
1位,排除A项;题干材料探讨的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并未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排除B项;中西审美“趋于一致”的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在事实上也不可能趋于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的名号多是继承中原王朝的国号;辽宋夏金时期,辽人以轩辕氏、炎帝后裔自居。这表明()A.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B.华夏认同具有统一的内驱力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开放D.民族交流交融是时代的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华夏族是汉族前身,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先人为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自称,又称中华。材料提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后,继承中原王朝的国号,追认华夏族的祖先为祖先,把自己看作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该历史时期结束分裂,重归统一,B项正确;材料强调少数民族认可华夏族的祖先,体现华夏认同观念,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发展的状况,“平等开放”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华夏认同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之一,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民族交流交融是时代的主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清时期,嘉兴县属的新塍镇、大张圩诸市镇所产之丝绸,不向嘉兴府城集中,而是运往附近吴江县的盛泽镇。嘉兴府最大的市镇——濮院镇,以濮䌷、沈绸著名,这类产品一部分直接运往外地,一部分运往盛泽镇。这说明江南市镇()A.经济发展具有独立性B.出现跨区长途贸易C.繁荣的程度超越县城D.自由雇佣劳动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嘉兴府中的市镇,如新塍镇、大张圩诸市镇、濮院镇等所生产的产品均运往外县或外地,而不向嘉兴府城集中,这说明当时江南市镇经济发展具有独立性,A项正确;依据材料“运往附近吴江县的盛泽镇”、“一部分直接运往外地,一部分运往盛泽镇”等信息可知,材料不能体现跨区长途贸易,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市镇与县城的繁荣程度,无法得出繁荣的程度超越县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由雇佣劳动,排除D项。故选A项。6.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睬,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会之后又召开临时会,特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呈请资政院核办。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B.预备立宪成果斐然C.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D.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答案】A【解析】
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并召开临时会,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说明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A项正确;预备立宪是骗局,不是成果斐然,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排除C项;三权分立是指行政、立法、司法等三权分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下面是近代某位学者关于“新思潮”的看法,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促进了维新变法B.否定了传统文化C.体现了理性精神D.脱离了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出自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认为对于旧制度、旧礼教、旧观念,要放在当今的时代评判它是否合理,这种主张用评判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的主张体现了理性精神,C项正确;材料内容为白话文,且未直接提及维新改革,不属于维新变法时期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中学者主张用批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并非不加辨别地否定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宣传动员群众,不能得出“脱离了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8.1944年6月,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中国将参加联合国筹建会议,并称:“盖东方人民如无代表,则此会议将对于世界之一半人类失去其意义也。”这表明中国()A.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任B.争取美国支援东方主战场C.大力支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D.积极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蒋介石认为,联合国中没有中国的代表,那么联合国的筹办将失去一般的意义,由此说明他在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筹建,是中国参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表现,D项正确;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构建不代表中国已经能够承担国际重任,排除A项;蒋介石是在参与筹建联合国,而非争取美国对东方战场的支援,更不是在支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C项。故选D项。9.20世纪60年代,中国先后与1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70年代,中国又同31个国家签订了同类协定。自1963年起,中国还向第三世界50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累计派出医务人员1万多名。这体现了中国()
3A.合作共赢思想B.致力于非洲发展C.国际地位提升D.外交策略的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际关系急剧恶化,外交奉行“两个拳头出击”的策略,既反美又反苏,因此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材料与合作共赢思想、致力于非洲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0.1978年2月,邓小平在四川的讲话中说到:“农村和城市都有个政策问题。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怎么能行?”这表明邓小平()A.主张促进市场经济发展B.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C.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D.推动改革开放稳步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可知,当时人们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对二者的区别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这说明其思想没有解放,因此材料中邓小平的言论强调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经济,而且当时还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C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才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D项。故选B项。11.《托勒密世界地图》范围包括西起西班牙、东至中国的欧亚非大陆和海洋。其中地中海世界被刻画的比较准确,而世界的其余部分则充满着想象的成分。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古代欧洲对世界的科学认知B.因充满错误而不能作为史料C.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类视野D.受新航路开辟的启发而制定【答案】C【解析】
4【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很长时间里,人们往往对世界的其他角落知之甚少,比如古代地中海文明圈的人们所认知的世界仅限于欧、亚、非三大洲的部分地区,而对中国、印度、非洲中部和南部等地了解非常有限,古罗马时期的《托勒密世界地图》就体现了当时地中海文明圈的“世界观”,说明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类视野,C项正确;《托勒密世界地图》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并非科学认知,排除A项;虽然目前能看到的《托勒密世界地图》只是文艺复兴时期仿制的,但仍忠实展现了古代西方的世界观,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该地图制作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D项。故选C项。12.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兴起。例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这表明()A.机器大工业推动大众体育思想的形成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思想解放C.近代体育竞技精神是宗教改革的产物D.体育健康理念是西方人文思想的核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体育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B项正确;马丁路德时期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A项;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排除C项;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表是160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表。据此可知()160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表年份总人口(万)城市人口(万)乡村人口(万)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例(%)乡村农业人口(万)乡村非农业人口(万)160041134377762879017005068542166278143180186623862850314314A.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乡村拓展B.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受阻C.世界市场形成促进英国人口增长D.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答案】A【解析】
5【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600—1801年英国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乡村农业人口数量增幅不大,而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增加迅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乡村拓展,A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增加,这说明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B项;表格没有涉及世界市场与英国人口增长的关系,排除C项;表格中英国乡村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不能看出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14.卢梭认为英国的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缺陷B.议会制度之下人民缺乏自由C.卢梭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议会制与启蒙思想背道而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卢梭认为英国议员虽然由人民选举产生,但有时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利益,表明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缺陷,A项正确;卢梭生活的18世纪,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笼统地说“人民缺乏自由”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是卢梭对英国议会制度的评价,看不出强调人人平等,排除C项;卢梭虽然认为英国议会制度有弊端,但并不完全否定议会制度,“议会制与启蒙思想背道而驰”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5.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列宁通过研究《资本论》等马恩著作,并运用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据此可知()A.列宁主义正式形成B.社会主义理论发生质变C.俄国具备革命条件D.马克思主义呈现俄国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列宁通过研究《资本论》等马恩著作,并将其运用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这体现了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D项正确;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排除A项;“社会主义理论发生质变”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俄国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表是201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纪经济展望》中关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占比变化的柱状图,据此可知()
6A.发达国家经济衰退B.发展中国家成为新经济中心C.各国贫富差距缩小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从1991年到2018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比重在不断上升,说明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着全球经济走向,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下,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古云“善事父母为孝”,汉代经董仲舒的合理改造,孝悌观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以后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信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出土于甘肃威武的木简有文载:制诏御史曰“高皇帝以来至本二年(公元前72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始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市卖复毋所与。”“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注:汉低级官职),入官廷不趋……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甘肃省博物馆藏文物王杖简材料二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范晔(南朝)《后汉书·礼仪志》材料三丞相故事,四科取士。……及刺史两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举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下,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续汉书·百官志》(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史料价值上的不同。(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代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类型不同
7材料一是实物史料(一手史料)材料二是文献史料(二手史料)。研究价值不同材料一作为出土文物,史料价值高,可用于研究西汉时期尊老、敬老制度的相关法令,可以佐证文献史料。材料二为私人编修史书,对研究东汉时期尊老、敬老制度有一定的价值。私人编修史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利用其它史料的佐证。(2)治国思想:以孝治天下。(倡导孝廉)。原因:(政治)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汉代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传统)尊老敬老的历史传统。【解析】【小问1详解】不同: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涉及的是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材料二来自于后汉书,属于文献资料,两则比较,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不同,文物的史料价值高,文献史料价值没有文物高,需要利用其它史料的佐证。【小问2详解】治国思想:根据材料一“朕甚哀怜耆老”、材料二“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材料三“及刺史两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可知,汉朝以孝治天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之所以以孝治国,主要因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汉代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传统)尊老敬老的历史传统。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生”一词最早出自于《庄子》,意为保卫生命,与饮食、静思、秘制方剂等养生方相连。到了近代,有外国传教士向中国人宣传化学才是保持个人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基础。1872年,日本医生长与专斋关注到欧美国家都致力于建立一个将工业化、教育和实验室与个人的健康相联结的网络(sanitary),形成国家的健康,于是选取中文“卫生”来翻译sanitary。这一具有全新含义的词语“卫生”在20世纪初伴随帝国主义的入侵传入中国,被很多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加以传播。他们希望通过提升“卫生”观念来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强健的现代国家。同时,卫生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或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据(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医疗资源贫乏,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威胁人民生命健康。1949年11月,国家设立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1955年,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据李玉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经验》等
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卫生”含义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措施和意义。【答案】(1)变化:个人健康的理论基础从道家的养生方转向现代化学(或科学知识)从个人健康转为国家健康,即保护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职责也是国家政府的义务;卫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背景: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帝国主义入侵带来的强势话语权;疾病和瘟疫的传播;部分国人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2)措施: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全国统筹协调;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注重法律法规建设等;防疫、医疗、预防、保健并重(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建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意义: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改善了城乡的卫生环境;减少了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等。【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从材料中的健康理论来看,个人健康的理论基础从道家的养生方转向现代化学;从材料中关注的重点来看,从个人健康转为国家健康,即保护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职责也是国家政府的义务;从材料中卫生的地位来看,卫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背景:根据材料“在20世纪初伴随帝国主义的入侵传入中国,被很多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加以传播”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入侵带来的强势话语权、疾病和瘟疫的传播及部分国人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国家设立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可知,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全国统筹协调;根据材料“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可知,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根据材料“1955年,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可知,注重法律法规建设等;根据材料“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可知,防疫、医疗、预防、保健并重(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建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意义:根据材料“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建立较为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改善城乡的卫生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增强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十五至十八世纪,欧洲列强对非洲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十五、十六世纪,以掠夺黄金为主,十七、十八世纪,以贩卖奴隶为主。长达四百多年的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了约一亿人口,相当于1800年非洲大陆人口的总和。从十九世纪初到1876年,对非洲主要是领土占有和殖民,把非洲变为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从1876
9年至二十世纪初,十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据严鋕钰《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和瓜分非洲的三个阶段》材料二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发达国家从各自利益和长远需求出发,普遍重视非洲的发展,既发展经贸合作,也直接开展援助。欧美国家对非关注重点逐渐从政经建设、军事控制转至安全稳定、移民管控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非洲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领域逐渐丰富、地域不断扩展,并形成了协调性好、持续性强的对非洲投资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非洲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约为5%。——据王涛、鲍家政《美国对非洲投资的历史透视与现状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列强对非洲殖民方式变化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西方国家重视非洲发展的认识。【答案】(1)变化原因:源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从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前,主要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争夺进一步加剧,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2)认识:本质上是为了美西方国家各自利益和长远需求;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而调整;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并带有隐秘性;对非洲带来双重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原因:根据材料一“从十五至十八世纪,欧洲列强对非洲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十五、十六世纪,以掠夺黄金为主,十七、十八世纪,以贩卖奴隶为主”“从十九世纪初到1876年,对非洲主要是领土占有和殖民,把非洲变为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从1876年至二十世纪初,十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源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从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前,主要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争夺进一步加剧,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小问2详解】认识:根据材料二“发达国家从各自利益和长远需求出发”可得出,本质上是为了美西方国家各自利益和长远需求;根据材料二“既发展经贸合作,也直接开展援助”“对非关注重点逐渐从政经建设、军事控制转至安全稳定、移民管控方面”可得出,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而调整;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并带有隐秘性;根据材料二“发达国家从各自利益和长远需求出发”“非洲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可得出,对非洲带来双重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其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从以上8块浮雕中任选2个或以上浮雕,以“英雄”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答案】示例浮雕:选择金田起义和五四运动。论题:人民群众是时代的英雄。论述:近代中国历史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交织在一起,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双重任务。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逐渐发展成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晚清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在国内掀起了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结论:金田起义和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缩影,极大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英雄。补充答案示例:宏观概括,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英雄近代中国历史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事迹人民英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动体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近代民族英雄推动民族独立进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示例:微观概括虎门销烟和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南昌起义和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英雄壮举五四运动和抗日游击战的英雄事迹维护了国家主权……【解析】【详解】浮雕:根据材料“……其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选择“金田起义”和“五四运动”两块浮雕。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田起义反映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五四运动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及市民等民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此可拟定论题为:人民群众是时代的英雄。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首先阐述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再以金田起义、五四运动的史实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升华。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综合8块浮雕从宏观方面概括论证,或者选择示例外的其他2个或2个以上浮雕,从微观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