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_孙一昕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_孙一昕

ID:83236636

大小:163.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139****0482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_孙一昕_第1页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_孙一昕_第2页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_孙一昕_第3页
资源描述: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_孙一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36卷第2期总第336期“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孙一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摘要]若要将四史教育的优势完善发挥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就应基于历史素材改造思政教育内容,塑造以史明今的思政理论体系;要优化教师的历史教育能力,保障四史教育的优势能够完善发挥;要创新思政教育的开展方法,建立思辨、理论推演等更易理清理论脉络的教法促进学生理解四史;更要适时转变师生身份,让学生扮演教师讲解四史,从而促进学生贯通四史,真正明确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精神内核。[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政史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3)02-0080-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30[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要责任,而大学生价值观受到许多外界信息的直接影响,一“四史”是一种统称,包含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旦思政教育的作用力度下降,就将无法达到引导思想的实际主义发展史。这四类历史涵盖了我国从建党到建国,再到改价值。故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教育的“主动权”和“预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所有历史资料,既有着极强的历史见性”。即思政教育必须先学生一步判断出哪些因素会对学记录价值,又具有崇高的学习价值。四史是国家发展的历史生思想形成影响,更要能够快速做出教育改动,时刻调整教缩影,能够帮助人们快速明确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育节奏和教学内容,来稳固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价值。但近几足之本。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有教师以年,思政教育前瞻眼光的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思政教育的四史为素材解析思政理论观念。但若要从更加立体和全面内容体系基本稳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难提出更高层级的角度,帮助大学生们理解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纲要,高的要求。但与此同时,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却也无法继续校思政教育体系便应该彻底将四史教育融入理论体系中,更升级。学生们虽然能够掌握思政知识,建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四史、探究四史。观,但却很难对思政观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四史包含一、基于高校思政教育所临挑战探究“四史教育”的融入了中国从满目疮痍到经济飞跃的历史进程记录,也包含了在要点一片狼藉中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历史智慧,更有着独特的革(一)需利用四史教育的价值场域,精准打击大学生错误命发展理论、面向风险和挑战从不畏惧的精神。这种智慧,思想能够从更深层的角度解构国家政治思想的内在价值,而四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政独有的立体性,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因此,思政教育应充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而思政教分利用四史教育所包含的历史智慧,进一步对教育理论体系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外部信息环境对大学生造成的持续加以改造,提升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价值。性影响。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三)需利用四史教育的优秀代表,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大学生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互联网信息的产生和传意识播都不存在明确的限制,导致了互联网信息场的内容良莠不“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强调要培齐。不进行任何具体分析就将历史定性为“无用”的历史虚养出具有品德的人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落实立无主义,就包含在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是一柄朝向我国政治德树人目标时,经常面对一个问题,即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历史价值的有毒利刃,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否定我国政的德行,明白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但对于立德树人缺少主治历史存在的价值、意义,瓦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的精神,企图动的使命意识。即学生自己不断优化德行、提升素养的积极令我国的政治精神和思想精神无用化、无效化。历史虚无主性不强。而缺少主动性、积极性,意味着立德树人并没有达义还强调享乐主义,推崇泛娱乐化,长期试图降低我国年轻到真正的效果,学生只是学会了思政观点的皮毛。而四史中人的思想深度。而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方法,就是用具包含许多优秀的我党精神代表者,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中,这体的、科学的、有逻辑地分析,去厘清我国政治历史的发展脉些代表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党和国家,实现了自身和民族络、符号,让有血有肉的历史能够清晰呈现在学生眼前。而精神、家国精神的充分结合。这些代表的出现,既推进了革四史无疑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历史体系,其具有跨时代的凝命事业的有效推行,更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高校思聚力、极为丰富的历史符号记载,构成了无法否定的历史价政教育可以将四史中优秀代表的故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值场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四史教育强大的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什么是主动的、积极的使命意识,以及怎价值场域,去对大学生即将形成的虚无主义错误思想。样做才能将个人的成才和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到一起。四(二)需利用四史教育的历史智慧,提升思政教育的前瞻史优秀代表,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价值个人和国家的密切关系,引领大学生明确、推崇使命意识,从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收稿日期:2022-4-26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辅导员专项“基于‘慢就业’的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就业精准帮扶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1083);2020年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DJSZ037)。作者简介:孙一昕(1992—),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80

1第36卷第2期总第336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6.No.2(Gen.No.336)2023年1月(下)JournalofHUBEIOpenVocationalCollegeJan.(lasthalf)2023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项原则路同时立足于历史和当下。更需要教师对四史有着深刻和(一)务必保证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全面的理解。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后,因学生的主体地四史之所以称为四史,是因为其所包含的党史、国史、改位提升,意味着学生将对教学内容提出更多的疑问,这些问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虽然在理论重点上各有侧重,题很可能不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而是包含了学生自身对时事但四者具有必然的联系。也只有四个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政治的独特理解。如果教师无法缜密回答学生的疑问,就会才能够凸显出中国发展的智慧脉络。四个历史在教育的过降低学生对四史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回答错误,也会降程中,缺少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国家发展进程的正低四史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故而,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确理解。也只有保证四个历史齐头并进统一教育,才能塑造育,必须优化教师的四史教育能力。出真正的理论武装,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认知维度。因建议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们需要对四史的理论逻辑进此,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第一原则,即无论对行充分学习。要真正明确四史的本质、逻辑,也要明白四史理论加以应用,还是对优秀代表进行提炼,其理论体系都必所包含的每一个政治观点的内在逻辑、功能和价值。教师本须包含四个历史的精髓,且历史体系的融合,要相互串联、相人要做到融会贯通,明确历史和当下的每一个联系,还要对互补充,必须有机结合进行教育,如此才能保障四史教育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判,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储备。价值精髓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而在利用四史中的优秀代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时,教师(二)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教育方式本人也要成为“精神代表”,要建立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感,要“史论结合”指的是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的论证,要同身体力行为学生示范如何学习四史、宣传四史、传承我党、我步进行。单一学习历史,会让课堂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理论分国在发展进程中的伟大精神。析,学生对于四史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更无法有效理解四(三)创新思政教育开展方法,以思辨推演推动学生领悟史的智慧。如果不贯通学习四史,直接开始论证,会导致学历史生所拥有的理论储备不足,论证无力又无效。而史论结合,对于四史知识的理解,不能单纯背诵历史进程和理论体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大量的历史知识后,尽快在论证中将所学系,学生应该具有主动性的、积极地对四史的结构进行认知。立即进行使用,从而有效消化知识。更能够借助论证过程,而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被有效调动,取决于教师所用教让学生对四史的记忆逻辑更加缜密,不存在欠缺,也不会出法。一般,当教师采用填鸭式、讲述式教法时,学生只能被动现论证太大、史料以偏概全的问题。简言之,坚持史论结合接受四史知识,极易走神,更无法建立对历史知识的逻辑性的教育方式,可帮助学生将四史知识融会贯通,避免让四史了解。对此,结合四史教育需要达到以史明今、史论结合效的加入,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理论灌输。果的前提,建议思政教师采用活性更强的,更注重思想活动、(三)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作用辩证思考的教学方法。例如思辨教学法和推演学习法。四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和一般的思政思辨教学法指的是由教师提出一类理论观点,让学生对教育不同。四史教育强调教育内容的立体性、凝聚力,其最该观点的内容、理论成型逻辑进行判断,判断方法可以是史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强,料证实,也可以结合时代现状进行辩论。这一教学法的优势更愿意论证历史,那么四史教育便可发挥优势作用。而一旦在于,学生会站在判断者的角度思考,假定某个政治观点并学生缺少论证积极性,四史包含再多的历史智慧,都无法被不严谨,从而对其存在的逻辑漏洞进行定位和辨析。而无论学生理解和吸收。因此,四史教育若想有效融于思想政治教观点是否存在逻辑漏洞,学生都可以在过程中充分厘清理论育工作,就必须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主体作用。逻辑,明确史实背后的历史发展规律,真正让四史入脑入心。即讲解历史的主导者可以是教师,但论证历史,走史论结合而推演学习法指的是,教师在思政课堂中,只给出某段历史,路线的主导者,则必须是学生。教师需保障学生成为推动历让学生推演这段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政治思想,指向当前我国史论证的主要驱动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四史的高政治思想体系中的哪些内容。在推演的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度和厚度。历史推动者的角色,可以更深入的明确以史明今的正确性,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真正明确我国政治格局的内在价值。(一)基于四史改造思政内容,塑造“以史明今”理论体系(四)转变学生被动地位,以学生主讲促进学生理解历史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素材中,其实包含一部分关于四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法是一种方式,但不史的内容,但比重较低,完整性不足。且四类历史并没有有能完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所改变的,是学生参与课机串联在一起,整体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对此,应该重新堂的方式,但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仍旧以教师为主导。而四对四史的理论体系进行拆解和重塑,并将其完整地加入到思史教育如果想要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就必须培养出学政课本和教学设计中,让四史的精神内蕴成为思政教育素材生学习四史的主观能动力。对此,建议彻底转变学生的被动的核心。地位,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主导四史教育的讲解。需要建议将现有的思政教育素材,沿着党史、国史、改革开放注意的是,主讲对学生的政治历史积累要求较高,建议教师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顺序,重新进行编写,每一阶段的内在学生相关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再使用这一方法。容,都要以历史作为引子,在讲述完整历史的过程中,插入该具体来讲,教师应该讲课堂设置为自由讲解环节,基于历史阶段产生的政治思想。也要将该政治思想在当今时代四史设置一个主题,例如“改革开放对当前我国对外发展政政治格局中的体现进行讲解,或联系到当前的时事政治,帮策的影响”之类。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围绕该主题进行自由助大学生串联过去和当下以达到“以史明今”的作用,明确当准备,课上期间,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自由辩论。互相之间前国家政治举动的内在逻辑和长远视域。而过程中,立体的对政治观点和论证逻辑进行纠错或补充。整个过程中,学生历史资料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记忆点,帮助他们记忆和消化们可选择自己更擅长的角度切入,在调查和梳理逻辑时,便政治观点。而政治观点又可以对某个阶段的历史情况进行可反复对历史事实进行价值判断,并填充四史知识的理解。总结,串联起历史进程,让原本理论性过强的思政教材,变成同时,经由学生们自主讨论得出的结论,会更深入人心,从而以历史为引的论证型素材。如此,教材的逻辑性得到显著提令四史教育能够真正内化于心,促进学生认同我国当前的政升,学生无论是在学习阶段、复习阶段,都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治格局,成为国家政治的推崇者。(二)优化教师四史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四史理论价值结语四史教育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入,需要教师的教学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设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专81

2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36卷第2期总第336期业的理论阐释,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更正确的层面理解政治、理解国家,成为更适应于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而四史教育相较于一般的思政教育理论,更具有多样的、立[1]盛美真.“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的文化价值特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的基础、动力和保障[J].云南大学学报,2022(2):128-134.让学生从更立体生动的层面了解政治、认同政治。但这一成[2]於谋芝.“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路径及果的达成,需要建立在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四史的基础上。因价值意蕴[J].现代职业教育,2022(12):22-24.此,高校必须保证四史教育的理论价值可得到充分发挥,更要[3]王莲,陈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保障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究,令大学生能够基于代意蕴与实践指向[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0-13.四史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ResearchonthePathofIntegrating“FourHistoryEducation”into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UNYi-xin(YangzhouPolytechnicInstitute,YangzhouJiangsu225000,China)Abstract:Inordertogivefullplaytotheadvantagesofthefourhistoryeducation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weshouldtransformthecont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asedonhistoricalmaterialsandshap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systemwithhistoryandtoday.Weshouldoptimizeteachers’abilityofhistoryeducationandensurethattheadvantagesoffourhistoryeducationcanbebroughtintofullplay.Weshouldinnovatethedevelopmentmethod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stablishteachingmethodsthatareeasiertoclearupthecontextoftheory,suchasspeculationandtheoreticaldeduction,andpromotestudents’understandingofthefourhistories.Itisalsonecessarytotimelychangetheidentityofteachersandstudentsandletstudentsplaytheroleofteacherstoexplainthefourhistories,soastopromotestudentstounderstandthefourhistoriesandtrulyclarifythespiritualcoreofthehistoryoftheParty,thehistoryofthecountry,thehistoryofreformandopeningupandthehistoryofsocialistdevelopment.Keywords:fourhistoryeducation;highereduca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politicalhistoryeducation(责任编辑:范新菊)■■■■■■■■■■■■■■■■■■■■■■■■■■■■■■■■■■■■■■■■■■■■■■(上接第79页)的契合性,真正地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参考文献:结语[1]张全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研究———基于“交互主体”在“高校网络思政课亲和力提升”中拥有鲜跨学科视野[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明的现实作用,能够通过“教学内容”“信息获取”“教学方2022,42(4):141-146.法”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优化,解决传统网络思政教育中[2]王曦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现状调查与的问题,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健康、全面分析[J].才智,2022(16):42-44.地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还要从需求满足的[3]邓黎颜.“亲和力”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网络话语权建角度出发,分析并探究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强化师生间的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5):114-118.主体交互性,增强教学内容亲和力、教学方法亲和力以及教[4]曹倩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学环境亲和力,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培养中所拥有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探析———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不断提升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学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6):6-9.ResearchonImprovingtheAffinityof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activeSubjectsWANGXi-hui(JiangsuVocationalCollegeofFinanceandAccounting,LianyungangJiangsu222061,China)Abstract:Thetheoreticalcours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animportantcoursefor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implementthetaskofeducatingpeoplebyvirtue,andplaysapivotalroleinensuring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country'sundertakings.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houldinsistonstrengtheningintheimprovement,andenhancetheaffinit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mbinedwiththe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elementsofaffinityandtheoperationprincipleofinteractivesubjects,theproblemsof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reanalyzed,soastoproposeascientificaffinityimprovementstrategy.Keywords:interactivesubject;collegesanduniversities;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affinity(责任编辑:章樊)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