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

ID:83231781

大小:62.4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老李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1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2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3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4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5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6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7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8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9页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02《师说》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B.士大夫之族族:类C.君子不齿齿:提及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比得上【答案】C【解析】C“君子不齿”中的“齿”是“并列”的意思,不齿,就是不与之同列.颜师古曾说,齿,谓之齐列如齿.这里使用了个比喻的修辞手法,像牙齿一样排列、并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C.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B【解析】B分解例句分解A解除C排遣D解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以故汉追及之 B.及其所之既倦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D.事如此,此必及我 【答案】A【解析】A追上例句比得上B等到C趁着D涉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此三者,吾遗恨也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深追先帝遗诏D.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答案】C【解析】C遗留例句遗留A遗失B遗失D赠送。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答案】A【解析】A家族例句家族B类C灭亡D筋骨交错的地方。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危乎高哉!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答案】B【解析】B通“于”引出宾语例句通“于”,在A----的样子C舒缓语气D表反问。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答案】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解析】B却,竟然例句却A才C再D是。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其无忘乃父之志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D.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答案】B【解析】B你的例句你的A这样C恐怕,表猜测D乃尔,如此。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答案】B【解析】B那么\就A就,于是C那么D表并列。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B.非死则徙尔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沛公则置车骑           《论语》六则 D.居则曰:“不吾知也!”      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答案】【解析】A却B就\是C于是\量词D就\权当。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耻学于师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而今安在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案】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解析】D和例句都是介词短语后置;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调整语序为“以为凡是州有异态者之山水”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表被动;C.“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调整语序为“而今在安哉”。1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不耻相师A.望西山,始指异之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泣孤舟之嫠妇【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意动用法,“以……为耻”“认为……奇特”B.“下”名词做状语,“向下”;C.“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D.“泣”使动用法,“使……哭泣”。13.下面对加线的“师”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师⑨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⑨/③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答案】B【解析】①“师”,名词,老师;②“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③“师”,名词,老师;④“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⑤“师”,名词意思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⑥“师”,名词做动词,学习;⑦“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⑧“师”,名词做动词,学习;⑨“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1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①吾师道也②耻学于师③孔子师郯子④小学而大遗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答案】C【解析】①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②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翻译:以向老师学习为耻;③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翻译:孔子以郯子为师;④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翻译: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⑤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翻译: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⑥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翻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⑦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翻译:我跟从他,以他为师;⑧日:名同作状语,每天。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故选C。1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需停顿的地方为读。B.古代有小学、大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字学的别称。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一祝祷、占卜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D.文中的“六艺”,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答案】D【解析】“六艺”之《诗》《书》《礼》《易》《春秋》《乐经》等六部经典。【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B.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恢复D.君子不齿齿:并列17.下面的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皆出于此乎吾其还也B.于其身也以其无礼于晋C.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遂私见樊於期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B.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C.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很奇怪。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答案】16.A17.B18.B19.(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解析】16.A项,道:风尚。故选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17.A项,副词,大概/副词,还是;B项,介词,对/介词,对;C项,连词,却/连词,就;D项,副词,竟/连词,于是。故选B。18.B项中“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错误,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先天条件。故选B。19.重点词句,第(1)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师:动词,向老师学习;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大的方面;遗:放弃;明:明智;第(2)句,彼:他;若:差不多;羞:意动用法,觉得羞耻;谀:谄媚。【参考译文】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向他人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难道值得奇怪吗?【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娃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明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还,且言贼可灭,与宰相议不合。愈亦奏言:“诸道兵羁旅单弱不足用,而界贼州县,百姓习战斗,知贼深浅,若募以内军,教不三月,一切可用。”又欲“四道置兵,道率三万,畜力伺利,一日俱纵,则蔡首尾不救,可以责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执政不喜。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转吏部侍郎。时宰相李逄吉恶夺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而除绅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逆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愈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闵深,为不袭蹈前人者。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20.下列对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B.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C.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D.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字,称呼别人的字表示尊敬。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被正式授予官职的人。C.宫市,唐德宗年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这种进谏的文书带有机密性质。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学上进。他三岁丧父,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功读书,成人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等学说。B.韩愈操行正直,直言无所顾忌。曾因批评宫市而被皇帝贬官,又在平蔡事件中,提出了自己的灭贼建议而致宰相不高兴。C.韩愈仕途坎坷,屡遭皇帝贬谪。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玉廷凑,元稹为他鸣不平并感到可惜,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施展。D.韩愈鼓励后辈,注重培养年轻人,即使自己早饭供应不上,也毫不介意。《师说》中的李蟠就是勤勉好学的年轻人的代表。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1)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2)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24.韩愈认为“贼可灭”的可行性做法有哪些?(3分)【答案】20.D21.B22.C23.(1)适逢董晋做了宣武的节度使,上表让(韩愈)暂任观察推官。(2)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和别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24.(1)招募习战斗、了解贼人的当地百姓到军中,并训练他们;(2)合理布兵,集中力量,等待时机,合力攻击。【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朝廷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华阴令柳涧有罪”是完整的主谓句,在后面断开,排除AC。“涧讽百姓遮”中“涧”作主语,在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D。2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被正式授予官职的人”说法错误,进士本身并不是官职,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但是还没有被正式授予官职)。通俗地说可以说是获得了官职提名。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元稹为他鸣不平并感到可惜,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施展”说法错误,原文为“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可知元稹是担心韩愈的安危。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会”,适逢;“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表署观察推官”中“表署”后面省略了“他或韩愈”,上表让(韩愈)暂任观察推官。(2)“明锐”,聪明敏锐;“诡随”,随波逐流或妄随人意;“少”,通“稍”,稍微或一点。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由“诸道兵羁旅单弱不足用,而界贼州县,百姓习战斗,知贼深浅,若募以内军,教不三月,一切可用”可知韩愈认为可以招募习战斗、了解贼人的当地百姓到军中,并训练他们;由“四道置兵,道率三万,畜力伺利,一日俱纵,则蔡首尾不救,可以责功”可知韩愈认为可以合理布兵,集中力量,等待时机,合力攻击。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跟随着他的大哥韩会到岭南。韩会去世,嫂子郑氏托养他。韩愈从知道读书开始,每天能记诵千百字,等到长大,完全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问。进士及第。适逢董晋做了宣武的节度使,上表让(韩愈)暂任观察推官。韩愈操行正直,直言无所顾忌。上疏竭力讨论宫市问题,德宗震怒,贬官为阳山令。爱护百姓,百姓生的孩子大多用他的姓氏取名。改任江陵法曹参军。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朝廷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润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第二次贬为封溪尉。韩愈因为这受牵连,重任国子博士。当初,宪宗打算平定蔡地,命令御史中丞裴度出使各军去视察。他回来后,认为贼人可以消灭,但与宰相的意见不一致。韩愈也上奏说:“各道的士兵长久寄居他乡孤单力弱不能大用,但是,邻近贼人占据的州县,百姓熟悉作战,了解贼人的情况,如果招募他们到军中,救育训练他们不出三月,就一定可用。”又计划:“各道都部署训练士兵,每道统领三万人,养精蓄锐等待有利时机,一旦一起进攻,那么蔡地首尾不能相互救援,到时就可以取得成功了。”宰相不高兴。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韩愈到了之后,召集军民,把反叛和忠顺的道理告诉他们。慷慨陈词,王廷凑在一边听了对韩愈很敬畏。后来又改任韩愈为吏部侍郎。当时的宰相李逢吉憎恨李绅,想除去他,于是就任用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下诏可以不用台参,同时授予李绅中丞的官职。李绅果然弹劾韩愈,韩愈用诏书来为自己辩解。这之后批评的文书很多,宰相以台府不和谐为由,罢免韩愈任兵部侍郎,贬李绅为江西观察使。李绅面见皇上,得以留任京城,韩愈又做了吏部侍郎。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和别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他还颇能诱导激励后辈,离居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应不上,也和颜悦色地毫不在意。嫂子郑氏去世,他为她服丧,来报答养育之思。韩愈卓然树立,成就一家之言论,他的《原道》《师说》等几十篇著作,都博大精深,是不落窠臼之作。长庆四年去世,五十七岁,赠官礼部尚书,谥号文。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送李愿归盘古序韩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B.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C.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D.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B.本文中“太行之阳”的“阳”和《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的“阳”用法。C.旗旄指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旄节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以牦牛尾为饰,用作信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D.裾指衣服的(前)后襟,汉服的襟根据衣襟形式的不同又分为曲裾、直裾两种。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人李愿居住在盘谷,盘谷因为盘绕在两山之间而得名,这里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B.有一种大丈夫声名显赫,从者如云,恭维者众多,曲眉丰颊。这种大丈夫是命定的,不是可以侥幸谋求的。C.另一种大丈夫居于山野,追求身后没有毁谤,心中没有忧虑,远离官场的生活。李愿也选择按这样的方式处世。D.本文末段先用“壮之”表达了对李愿的话的赞同,再以“歌”极言盘谷之美和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2)车服不维,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29.本文第四段,李愿发出“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的疑问,你认为“其于为人”是“贤”还是“不肖”,为什么?(3分)【答案】25.D26.A27.B28.(1)这个谷,处所幽僻而地势艰险,(是)隐士的徘徊的地方。(2)不受车舆服饰(官职)的拘束\不拘泥于车舆服饰,也不打听\不知道官吏的罢黜和提拔,(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29.李愿实际上认为第三种人是不肖的,第三种人:①屈己附势\趋炎附势;②身处污秽不知羞耻,而且自身安全并无保障;③得到名利的希望渺茫,汲汲营营一生并无止境。特点:①屈己附势\趋炎附势。②身处污秽不知羞耻。③汲汲营营一生并无止境。【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坐于庙朝”是状语后置句,应在状语“于庙朝”后断开,排除AB;“武夫前呵”“从者塞途”句式对称,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D。2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A.“赠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错误,赠序本身独立成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不需放在“正文”之前。故选A。2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有一种大丈夫……曲眉丰颊”错误,由“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可知,曲眉丰颊是形容家妓姬妾的。故选B。2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是”,代词,这;“势阻”,地势艰险;“盘旋”,徘徊。(2)“车服不拘”“黜陟不闻”都是宾语前置句,不受车舆服饰(官职)的拘束,不打听\不知道官吏的罢黜和提拔;“黜陟”,罢黜和提拔;“不遇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代赏识;“大丈夫不遇于时者”,定语后置句,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2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分析文本观点的能力。由“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可知,第三种人追求名利,趋炎附势;由“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可知,第三种人不为自己身处污秽而感到羞耻,并且会因为某些原因而遭遇诛戮,自身安全并无保障;由“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可知,第三种人得到名利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但是却一生汲汲营营,不肯停止。“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看法——不肖。参考译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情况是: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