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Fe56Cu64Zn65Ag108Ba137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臭氧的分子式是()A.H2B.O3C.N2D.Cl2【答案】B【解析】臭氧是氧元素的一种单质,分子中含有3个O原子,其分子式是O3,故选B。2.下列物质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MgOB.HClOC.Cu2OD.ClO2【答案】B【解析】MgO中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A不选;HClO中有3种元素,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B选;Cu2O中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C不选;ClO2中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D不选。3.蒸馏含有Fe3+的自来水获得少量纯净的水,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答案】A【解析】蒸馏含有Fe3+的自来水获得少量纯净的水,可采用蒸馏操作,蒸馏所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等,不需要用到蒸发皿。故选A。4.下列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褪色的气体是()A.Cl2B.SO2C.HClD.NH3【答案】A【解析】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A符合题意;B项,SO2
1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故B不符和题意;C项,HCl的水溶液是盐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故C不符和题意;D项,NH3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但不褪色,故D不符和题意;故选A。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NO2B.CuC.CH4D.CH3COOH【答案】D【解析】A项,NO2为非金属氧化物,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O2属非电解质,A项错误;B项,Cu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B项错误;C项,CH4为烃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H4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D项,CH3COOH为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H3COOH属电解质,D项正确;故选D。6.反应4NO2+O2+2H2O=4HNO3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A.NO2B.O2C.H2OD.HNO3【答案】A【解析】反应4NO2+O2+2H2O=4HNO3中,O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为-2价被还原;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5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被氧化的物质为NO2。故选A。7.下列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是()A.氢氧化铁胶体B.硫酸铜溶液C.醋酸溶液D.石灰乳【答案】A【解析】胶体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四种选项分别是胶体、溶液、溶液和浊液,答案选A。8.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次氯酸的结构式:D.CO2的比例模型:【答案】C【解析】CO2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B项,Cl-的结构示意图:,B项错误;C项,次氯酸中氧原子在中间分别和氢原子或氯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H-O-Cl,正确;D项,在二氧化碳中碳原子半径比氧原子半径大,错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和C70互为同位素B.C2H6和C6H14互为同系物C.CO和CO2互为同素异形体D.CH3COOH和CH3OOCH是同一种物质【答案】B
2【解析】A项,同种元素的不同种核素互称同位素,C60和C70为C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不能互称同位素,A错误;B项,C2H6和C6H14均为烷烃,二者结构类似,分子组成上相差4个CH2基团,二者互为同系物,B正确;C项,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CO和CO2为C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物,二者不是单质,不能互称同素异形体,C错误;D项,两种物质的结构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二者互称同分异构体,D错误;故选B。10.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B.因患“禽流感”而被捕杀的家禽尸体常用生石灰处理C.新冠病毒可以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D.食品加工、消毒、防腐常使用福尔马林【答案】D【解析】A项,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与水不反应,且无残留,不影响水质,故A正确;B.项,家禽尸体常用生石灰处理,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使家禽体内的细菌不再向外扩散的缘故,故B正确;C项,新冠病毒可以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故C正确;D项,食品不能使用福尔马林防腐,福尔马林有毒,故D错误。故选D。11.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WZTA.原子半径:X>Y>ZB.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C.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D.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答案】D【解析】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得出W最外层电子数为4,即为Si,X为N,Y为O,Z为Cl,T为Ge。A项,根据层多径大,核多径小(同电子层结构),因此原子半径:Cl>N>O,故A错误;B项,HCl沸点比NH3、H2
3O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低,故B错误;C项,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硝酸铵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D项,Ge元素在金属和非金属交界处,因此Ge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故D正确。故选D。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Ba2++H++OH﹣+SO42﹣=BaSO4↓+H2OB.金属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2OH-+H2↑C.2mol二氧化碳通入含3molNaOH的溶液:2CO2+3OH-=HCO3-+CO32-+H2OD.二氧化硫与氯化铁溶液反应:SO2+2Fe3++H2O=2Fe2++SO42-+4H+【答案】A【解析】A项,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2OH-+SO42-=BaSO4↓+2H2O,A错误;B项,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B正确;C项,2mol二氧化碳通入含3molNaOH的溶液中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水:2CO2+3OH-=HCO3-+CO32-+H2O,C正确;D项,二氧化硫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亚铁:SO2+2Fe3++H2O=2Fe2++SO42-+4H+,D正确。1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待铜与浓硫酸反应停止并冷却后,可将试管里的物质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观察溶液颜色B.酯化实验完毕后,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过滤出来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需要重新配制溶液D.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说明铝、氧化铝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B【解析】A项,反应后试管中还是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应该酸入水,A正确;B项,乙酸乙酯和水互不相溶,应该采用分液的方法,B错误;C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减小,需要重新配置,C正确;D项,铝的表面有氧化铝,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说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也说明铝、氧化铝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D正确;故选B。1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只有三种,它们互为同系物C.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D.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会使人患“低血糖”症【答案】B
4【解析】A项,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溴和甲烷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溴水鉴别甲烷和乙烯,且可以用溴水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故A正确;B项,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只有三种,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C项,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C正确;D项,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会使人患“低血糖”症,D正确。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奶油、大豆油、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油脂B.植物秸秆和土豆淀粉的水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酵转化成酒精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的(NH4)2SO4溶液,有固体析出,加水可重新溶解D.鉴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加入稀KI溶液【答案】B【解析】A项,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而不是油脂,A错误;B项,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和淀粉水解都可以得到葡萄糖,经过发酵可以得到酒精,B正确;C项,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的(NH4)2SO4不一定会发生盐析,应该加入饱和的或者浓的(NH4)2SO4溶液,C错误;D项,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KI溶液,均没有明显现象变化,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已知:2CO(g)+2NO(g)2CO2(g)+N2(g)ΔH=-226.0kJ·molˉ1;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气体转化CO2和N2是减少汽车尾气的有效途径之一,若用、、、分别表示CO、NO、CO2、N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述反应的过程可用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C处B.图示过程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所释放的能量C.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D.该反应中的固体催化剂起到反应载体的作用,未影响反应的速率【答案】A【解析】A项,由图可知:从吸附到解吸的A、B、C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2和N2,由方程式可知:CO和NO反应生成CO2和N2为放热过程,则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C处能量状态最低,A正确;B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所释放的能量,B错误;C项,压强、温度、催化剂均影响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不一定越快,C错误;D项,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故选A。
517.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铜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发现电流计指针偏向铝,铝片上有气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比铜活泼,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测量电流装置B.铝电极上生成的气体是H2C.电子从铜电极流出,经导线流入铝电极,经过电解质溶液回到铜电极D.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Cu-2e-=Cu2+【答案】D【解析】A项,Al在浓HNO3中钝化,做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项,铜做负极,失电子,浓硝酸得电子,正极上产生NO2气体,故B错误;C项,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D项,铜做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Cu-2e-=Cu2+,故D正确;故选D。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焦炭还原铁的氧化物冶炼金属铁B.纯碱是烘焙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C.“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D.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FeCl3、FeSO4常用作净水剂【答案】D【解析】A项,工业上用焦炭等为原料、生成还原剂CO、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冶炼金属铁,A错误;B项,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有弱碱性。则小苏打是烘焙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B错误;C项,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是硅、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C错误;D项,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并使之沉降,因此FeCl3、FeSO4常用作净水剂,D正确;故选D。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Cl4、C2H4、SiO2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共价化合物B.SO2溶于水时,需克服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C.某物质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D.CO2和N2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C
6【解析】A项,CCl4、C2H4、SiO2都只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共价化合物,故A正确;B项,SO2溶于水时反应生成亚硫酸,需克服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C项,某物质在熔融状态能导电,不一定含有离子键,如金属单质,故C错误;D项,CO2分子晶体中碳与氧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碳和氧原子都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N2分子中N原子间形成三键,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20.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聚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B.“天宫二号”结构中含在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C.工业生产玻璃、水泥、冶炼铁都需要用到石灰石为原料D.煤在空气中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氨水等产品的过程叫煤的干馏【答案】C【解析】A项,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而聚乙烯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B项,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B错误;C项,冶炼生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正确;D项,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是煤的干馏,D错误。2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B.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C.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小于0.1NAD.将1molCl2通入足量水中,所得溶液中HClO、Cl-、ClO-三种微粒数目之和为2NA【答案】C【解析】A项,n(H2SO4)=18.4mol·L-1×50mL×10-3=0.92mol,假设H2SO4完全反应,则由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生成SO2的物质的量==0.46mol,即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降低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能发生上述反应,故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A,A错误;B项,Na2O+H2O=2NaOH,所得溶液中,n(Na+)=1mol,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Na+的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C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则含有的碳原子数小于0.1NA个,C正确;D项,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1molCl2中含有2mol氯原子,根据氯元素守恒,HClO、Cl−、ClO−、Cl2共2mol,故溶液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分子,故溶液中的HClO、Cl−、ClO−粒子数之和小于2NA,D错误。故选C。22.反应X(g)4Y(g)+Z(g),在200℃和T℃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min0246810
7200/℃0.800.550.350.200.150.15T/℃1.000.650.350.180.180.18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200℃时,4min内用Y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125mol·L-1·min-1B.T℃下,6min时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C.根据上表内X的浓度变化,可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表中可以看出T<200【答案】C【解析】A项,4min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为(0.80-0.35)mol·L-1,故v(X)=0.1125mol·L-1·min-1,又v(X):v(Y)=1:4,故v(Y)=0.155mol·L-1·min-1,不正确;B项,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下,6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但不一定此时刚好达到平衡,不正确;C项,根据上表内X的浓度变化,可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正确;D项,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T℃更快地达到平衡,说明T>200,不正确。23.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可加快溶解速率B.步骤②,产生滤渣的离子反应为:Mg2++Fe3++5OH-==Mg(OH)2↓+Fe(OH)3↓C.步骤③,趁热过滤时温度控制不当会使Na2CO3•H2O中混有Na2CO3•10H2O等杂质D.步骤④,灼烧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答案】B【解析】碳酸钠中混有Mg2+、Fe2+、Cl-和SO42-等杂质,在溶解时通入热空气可加快溶解速率、促进Fe3+(Fe2+)的水解或氧化Fe2+,加入氢氧化钠,过滤后所得滤渣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溶液中主要含有碳酸钠,并含有少量的Cl-和SO42-,经蒸发结晶可得碳酸钠晶体,灼烧后可得碳酸钠;A项,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因温度升高,则可加快溶解速率,故A正确;B项,步骤②,产生滤渣的离子反应因Mg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1:1,应分开书写,即为:Mg2++2OH-==Mg(OH)2↓,Fe3++3OH-==Fe(OH)3↓,故B错误;C项,步骤③,趁热过滤时如果温度控制不当,Na2CO3•H2O中会混有Na2CO3•10H2O等杂质,故C正确;D项,灼烧操作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故D正确。
824.将32.0g的Cu片投入到150mL某浓度的HNO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下)NO2和NO的混合气体,则该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0.0moL/LB.6.70mol/LC.13.3mol/LD.8.60mol/L【答案】A【解析】铜和浓硝酸反应,共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下)NO2和NO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32.0gCu的物质的量为,则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表现出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参与反应的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1.5mol,则该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选A。25.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有()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①用大理石和稀硝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将制得的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②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后微热,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试纸变红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少量铝热剂(只有一种金属氧化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后,分两份,再分别滴加铁氰化钾和KSCN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和血红色铝热剂中可能含有Fe3O4④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钾盐为K2SO3与KHSO3至少有一种⑤用pH试纸测量饱和新制氯水的pHpH试纸先变为红色后褪色饱和新制氯水呈酸性且Cl2具有漂白性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⑤【答案】A【解析】①用大理石和稀硝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由于硝酸易挥发,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将制得的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说明一定是H2CO3与反应Na2SiO3,所以无法证明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①的结论不正确;②
9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后微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试纸变蓝,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②不正确;③少量铝热剂(只有一种金属氧化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后,分两份,再分别滴加铁氰化钾和KSCN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和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2+和Fe3+,由于铝热剂中的铝粉可以把Fe3+还原为Fe2+,所以铝热剂中铁的氧化物可能是Fe2O3或Fe3O4,③正确;④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的水溶液有漂白性,但是不能确定是二氧化硫还是氯气,④不正确;⑤用pH试纸测量饱和新制氯水的pH,pH试纸先变为红色后褪色,说明饱和新制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但是不能确定是哪种物质有漂白性,⑤不正确。故选A。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6.(8分)(1)①写出异戊烷的结构简式:_______;②写出熟石膏的化学式:_________。(2)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的第一步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工业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2分)2CaSO4·H2O(2分)(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分)(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分)27.(8分)已知某气态烃X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16g/L,A能发生银镜反应,E具有特殊香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1)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有机物D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B.有机物A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有机物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有机物ED.有机物E中混有B和D,可用NaOH溶液将E分离出来【答案】(1)羧基(2分)(2)CH≡CH+H2OCH3CHO(2分)(3)AC(4分)【解析】气态烃X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16g/L,X的摩尔质量为1.16g/LX
1022.4L/mol=26g/mol,可知X是乙炔。乙炔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乙醛,所以A为乙醛;乙醛在氧气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乙酸,所以B为乙酸;乙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乙烯,所以C为乙烯;乙烯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乙醇,所以D为乙醇。B与D反应可生成乙酸乙酯,所以E为乙酸乙酯。(1)B为乙酸,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反应④是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2)反应①是乙炔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醛的反应,方程式为:CH≡CH+H2OCH3CHO;(3)A.有机物D为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得到红色的单质铜,A正确;B.有机物A为乙醛,分子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C.有机物B为乙酸、C为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有机物乙酸乙酯,C正确;D.有机物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可用Na2CO3溶液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D错误。故选AC。28.(4分)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有机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与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已知:A、B、C均为常见物质(1)有机盐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2)写出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简单实验检测溶液D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定条件下,固体C与气体A中的某一成分可能发生某一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棕色固体,写出此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FeC2O4·2H2O(1分)(2)FeC2O4·2H2O=FeO+2H2O+CO+CO2(1分)(3)向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然后加入氯水,显血红色,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4)2FeO+CO2=Fe2O3+CO(2分)【解析】由题意可知,有机盐X隔绝空气加热分解得到常见物质A、B、
11C,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则A中含二氧化碳气体;B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则C为水蒸气;C可溶于盐酸,所得溶液在无氧条件下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变化红褐色沉淀,该沉淀高温条件下变为红棕色固体,综合这些现象可知C为氧化亚铁、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n(FeO)=2n(Fe2O3)=,n(H2O)=,n(CO2)=,因为X仅含四种元素,所以n(CO)=。n(Fe):n(C):n(O):n(H)=0.2:0.4:1.2:0.8=1:2:6:4,所以X的化学式为FeC2O6H4或FeC2O4·2H2O(二水合草酸亚铁)。(1)矿物盐X的化学式:FeC2O4·2H2O。(2)写出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FeC2O4·2H2O=FeO+2H2O+CO↑+CO2↑。(3)溶液D为氯化亚铁溶液,检验Fe2+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然后加入氯水,显血红色,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4)一定条件下,固体FeO与气体A中的某一成分可能发生某一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棕色固体,可能是CO2与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O+CO2=Fe2O3+CO。29.(10分)某研究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检验浓硫酸与某铁、碳合金丝的反应(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夹持装置已省略):请回答:(1)I中不加热时无明显现象是因为_______。(2)加热I试管后说明有SO2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3)V中出现少量浑浊是因为I中发生了反应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反应前,检查装置I的气密性,需在II中加水至浸没导管,微热I中试管,若II中导管口有气泡溢出,就可以说明装置I气密性良好B.装置I的优点是可通过抽动铁、碳合金丝控制反应的进行C.取下试管III并不断振荡,试管中出现浑浊,是因为生成了BaSO4D.试管IV中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答案】(1)在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了钝化,而碳与浓硫酸不反应(2分)(2)II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II试管,品红恢复红色)(2分)(3)C+2H2SO4(浓)CO2↑+2SO2↑+2H2O(2分)(4)BC(4分)
12【解析】(1)合金丝含铁元素与碳元素,Fe常温下遇冷的浓硫酸钝化,而C则需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本问应填“在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了钝化,而碳与浓硫酸不反应”;(2)铁或碳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被还原生成SO2,SO2通入品红试液生成H2SO3有漂白性,使品红试液褪色,所以本问应填“II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II试管,品红恢复红色)”;(3)I中碳与浓硫酸反应有CO2生成,且未被前面的试剂吸收,所以V中出现溶液变浑浊现象,本问反应方程式应填“C+2H2SO4(浓)CO2↑+2SO2↑+2H2O”;(4)A项,微热产生气泡后,还需降温,当导管中出现稳定液柱,才能说明I气密性良好,描述错误,不符题意;B项,抽动合金丝,使其浸入浓硫酸的长度可以调整,确保反应剧烈程度可控,描述正确,符合题意;C项,对III剧烈震荡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会将H2SO3氧化成H2SO4,然后BaCl2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描述正确,符合题意;D项,KMnO4是氧化剂,SO2是还原剂,所以SO2体现还原性,描述错误,不符题意;故选BC。30.(6分)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KMnO4K2MnO4+MnO2+O2↑3K2MnO42K3MnO4+MnO2+O2↑已知:M(KMnO4)=158g/mol,M(MnO2)=87g/mol请回答:(1)取12.64gKMnO4固体,加热到300℃至完全分解,得到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2)取12.64gKMnO4固体,加热至700℃,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04g,则剩余固体中的MnO2质量为___________g。(3)取(2)剩余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l2,产物中锰元素以Mn2+存在;则Cl2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答案】(1)896(2分)(2)4.35(2分)(3)0.1(2分)【解析】(1)12.64gKMnO4固体的物质的量是12.64g÷158g/mol=0.08mol,加热到300℃至完全分解,反应为2KMnO4K2MnO4+MnO2+O2↑,根据方程式可知得到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0.04mol×22.4L/mol=0.896L=896mL。(2)取12.64gKMnO4固体,加热至700℃,根据2KMnO4K2MnO4+MnO2+O2↑、3K2MnO42K3MnO4+MnO2+O2↑可知发生反应6KMnO42K3MnO4+4MnO2+4O2↑,根据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4×32g=128g,就生成4mol二氧化锰,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04g,固体质量减少了12.64g-11.04g=1.6g,则剩余固体中的MnO2质量为=4.35g。(3)取(2)剩余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l2,产物中锰元素以Mn2+存在,根据(2)中分析可知生成氧气是,设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x,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0.08mol×(7-2)=0.05mol×4+2x,解得x=0.1mol。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