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13927
大小:753.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3-03-08
《周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周礼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这套制度,在孔子看来是最完美的,即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复兴这个周礼,这就是他所说的,“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至于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他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已不是如此,孔子就想提出这个理想标准的“名”,来纠正那些不符合周礼情况的“实”。孔子这种用名以正实的观点,就是后来所谓的“名教”。孔子要求复兴周礼,但不是完全因袭周礼。因为完全因袭已不能再充分地发挥周礼的作用,所以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这就是他所说的对周礼的“损益”。他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的第一点就是上面所说的,将周礼的根本归纳为正名思想,这样,就使周礼的指导思想更集中、更明确、更理论化了。他特别提出要掌握周礼的这种思想实质,他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这就是说,对周礼的了解不要停留在玉石丝帛这一类礼的形式上,虽然他对有些具体仪式和形式也是很重视的。其次,他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用政令和刑罚这些办法进行统治,只能惩罚犯上作乱于事后,即使可以避免犯上作乱的事继续发展,但人民并不认识这类事件的罪恶而感到羞耻,这类犯上作乱的事仍旧有一天可能爆发出来。如果运用礼治德化和政令刑法相辅相成,就可以预防犯上作乱于事前,引导他们不敢想和不会想犯上作乱的事,人心自然归服了。这也就是加强人们对自身行为的道德感和人的自觉行为,反对专以政令、刑罚治国。他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只要统治者作出表率,自觉地遵守礼制,人民也就好治理了。孔子提出的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的礼治德化的两手办法,成为以后历代统治者一贯使用的统治手法。再其次,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子主张在维持周礼亲亲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为补充,这种“举贤才”的思想是他对周礼补充和发展的另一点。他赞扬晋国的魏舒在任命县大夫时“近不失亲,远不失举”,这虽然只是指选拔贵族中有能力的贤才而言,但孔子希望统治者能吸收一些庶人中有才能的人做官。最后,孔子为了复兴周礼,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容。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即一个不仁的人是不能真正理解周礼和实行周礼的。这就是用德化来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礼治,而仁就是所谓德化的具体内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系统发挥,构成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其思想最具有特色的地方。·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