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

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

ID:832031

大小:359.02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7-09-10

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_第1页
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_第2页
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_第3页
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_第4页
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1.隧道基本情况1.1工程概况桃巴高速公路LJ7合同段高家湾瓦斯隧道位于四川省南江县桥亭乡境内,横穿南江河谷右侧山体,为傍山越岭隧道,进口端位于南江县桥亭乡谭家坝村,出口端位于桥亭乡中坝村。进出口均无公路通向隧址区,交通条件极差,经过便道施工改进后,道路已基本满足施工生产和应对突发事故抢险救援的需要。高家湾特长隧道全长8399m,其中左洞长4190m(ZK75+914~ZK80+104),右洞长4209m(K75+906~K80+115)由于该隧道穿过煤系地层,设计为瓦斯双线隧道,该隧道

2、工程地质详细勘察钻孔由四川煤田地质一三七总公司实施,总共布设钻孔4个,未对吴家坪、凉山组煤系地层做进一步详细勘察和化验分析,同时也未对本隧道的瓦斯设防级别及管理段落作具体要求,需要在本次方案论证会议中予以明确。隧道由进、出口两端左、右洞双向掘进施工,主要工序采用普通钻爆法开挖、无轨运输系统,锚喷支护及全断面二次衬砌。在左、右洞之间共布置有5个车行横洞和6个人行横洞,其位置如表1所示,以便设计通风系统。表1横洞布置表横洞名称所处右洞里程所处左洞里程1#人行横洞K76+255ZK76+2651#车行横洞K76+605ZK76+6312#人行横

3、洞K76+955ZK76+9572#车行横洞K77+260ZK77+2783#人行横洞K77+655ZK77+6563#车行横洞K78+005ZK78+0234#人行横洞K78+385ZK78+3864#车行横洞K78+760ZK78+77845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5#人行横洞K79+055ZK79+0565#车行横洞K79+405ZK79+4236#人行横洞K79+755ZK79+7561.2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区,为中、高山构造剥蚀及岩溶侵蚀地貌区。区内地形地貌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地形起伏较大,多成高山、

4、峡谷形态。区内山坡陡峭,局部碳酸盐岩段呈现悬崖陡壁地貌景观,沟谷多成“V”字型,谷底陡窄,沟床坡降大。勘察区内山脊最高约1274m,沟谷最低约525m,相对高差约749m。隧址区纵向自然斜坡坡角一般20°~40°,局部为高30~50m的悬崖、陡壁;横坡一般30°~60°。斜坡上松、柏、杂树等灌、乔木等类植物茂密,基岩露头多出露于悬崖、陡壁及陡坎一带,在谷地、缓坡一带垦有水田、旱地,居民多沿南江河河谷两岸分布,山体上部人烟稀少。隧道进口处于谭家坝南江河谷(竹叶潭段)右侧谷坡下部,该坡为反向坡,进口段斜坡自然坡度一般24~50°,平均38°。

5、坡体覆盖松柏林及灌木杂草,局部段基岩出露。出口位于何家沟附近的南江河谷谷坡下部斜坡带,洞口上方为坡度较陡,出口段斜坡坡度35°左右,下部坡度较缓,约20°。出口斜坡体植被主要为少量草丛、灌木,基岩大部分出露,斜坡下部缓坡带被垦为旱地。1.3地层岩性隧址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三叠系下统(T)、二叠系(P),志留系(S)地层,其中二叠系上统(P2)吴家坪组(P2w)和二叠系下统(P1)为煤系地层。现由新至老将各层分述如下:45高家湾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方案1.3.1崩坡积层(Q4c+dl)块石土:色杂,以灰、黄灰色为主,松

6、散~稍密,稍湿,主要粒径组成:>200mm约占50~65%,200~20mm约占15~25%,余为角砾及粉、粘粒充填,石质成份为泥灰岩、灰岩、盐溶角砾岩、砂岩及泥(页)岩,呈棱角状,部分呈强风化状,结构极不均,局部碎石、角砾及粉粘粒富集,透水性较好,一般厚2~6m,主要分布于悬崖脚、陡坡及局部沟谷地带。碎石土:灰、黄红色,松散~稍密,干燥~稍湿,主要粒径组成为:>200mm约占10~20%,200~20mm约占50~60%,20~2mm约占10~15%,余为粉粘粒充填,石质成分为强风化的灰岩及盐溶角砾岩等,呈棱角状及次棱角状,厚度变化较大

7、,据初勘钻孔AK79740L10及ZK80+100L5揭露厚约8~12.10m。该层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缓斜坡地带,部分表层被垦为旱地。1.3.2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以褐黄色为主,可塑~硬塑状,湿土可搓成2~3mm的土条,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不均匀,局部约含25~30%的角砾及碎石,成份多为粉砂质泥(页)岩、灰岩等。主要分布于隧址区平缓斜坡地带表层,厚度一般约0~2m。1.3.3冲洪积层(Q4al+pl)漂石土:杂色,松散~稍密,潮湿~饱和;一般粒径组成:>200mm约占50~60%,200~20mm约占20~30%,

8、20~2mm约占10~15%,余为砂粒及少量粉粘粒充填。石质成分主要为中风化的灰岩、花岗岩、闪长岩等,呈圆~次圆状,级配一般。该层厚约5~12m,主要沿南江河河床分布。1.3.4三叠系下统(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