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题)冲日是指某一地外行星于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状态,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地外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在冲日时,行星一般达到最亮,也最适宜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能产生冲日现象的行星是()A.水星、火星B.月球、土星C.木星、土星D.火星、金星2.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以下不属于其公转特征的是()A.近圆性B.匀速性C.共面性D.同向性【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行星冲日需要是地外行星,地外行星是运行轨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属于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其中木星、土星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2题详解】八大行星公转的特征都是自西向东的,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为近似圆的椭圆,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ACD属于八大行星公转特征,不合题意;公转速度不匀速,比如地球近日点快,远日点慢,B不属于八大行星公转特征,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八大行星按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地行星、类木行星、远日行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具有坚固的表面,距日较近,密度大,主要由固体构成,体积和质量较小,位于小行星带之内,表面温度较高,无光环。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液化气体构成,体积和质量比类地行星大很多,距日较远,密度小,位于小行星带之外,有光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和质量居前二者之间,距日最远,主要由固化气体构成,密度同样居前二者之间,表面温度较低,有光环。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一磁,就是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的两类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如图1是“夸父一号”示意图,如图2是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发出的可见光最弱B.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②层C.日环食时,肉眼能观测到的是③D.发生黑子的圈层可以在平时用肉眼观测到4.材料中提到的两种太阳活动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在全世界各地出现极光现象【答案】3.D4.C【解析】【3题详解】我们看到的太阳光主要是来自于①光球层的可见光,A错误;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③日冕层,B错误;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并未全部被月球挡住,看到的主要还是①光球层的可见光,C错误;发生黑子的圈层为光球层,可以在平时用肉眼观测到,D正确。故选D。【4题详解】太阳活动可以影响无线通讯信号,但不能严重影响有线电视信号,A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太阳活动发生时,地磁场受到扰动,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时,极光可能在两极高纬度地区被观测到,但全世界各地出现极光现象不会发生,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发生于色球层,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日冕层。读某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5.推测图中所示地层中,最早形成的是()A.②B.③C.④D.⑤6.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层①形成于中生代B.地层②所属的年代是主要的成煤期C.地层③所属的时期蕨类植物繁盛D.安第斯山脉形成于地层⑤所属的时期【答案】5.D6.A7.D【解析】【5题详解】根据地层上新下老的层序规律,图中②、③、④、⑤四组地层中,位于④下方的⑤最早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地层①中含有恐龙化石,说明其形成于中生代,A不符合题意;地层②中含有裸子植物化石煤层,而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为中生代,故地层②所属的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B不符合题意;地层③含有鱼类化石,鱼类出现于古生代,该时期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不符合题意;④地层含三叶虫化石,说明为古生代,地层⑤早于地层④(古生代),而安第斯山脉形成于新生代,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球演化: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地震发生后成都等多地震感强烈,远至重庆也有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A.莫霍面以上B.莫霍面与软流层之间C.软流层和古登堡面之间D.软流层内9.科学统计表明,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坍塌通常在12秒之间,这也被称作“黄金自救12秒”。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建筑的抗震系数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答案】8.A9.C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该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且震源深度约17千米,据所学知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所以该次地震发生在地壳,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软流层位于地幔,莫霍界面和软流层之间属于地幔;古登堡界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软流层和古登堡面之间属于地幔;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所以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此时建筑物还不会立刻倒塌;横波后到达地表,此时人们会感到左右摇晃,横波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所以黄金12秒是利用了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来争取逃生时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2022年12月29日晚,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对飞船升空过程中穿过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A.③层下部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B.低纬度地区①层所达高度更高C.②层中杂质含量少,水汽含量多D.影响无线电通信的电离层位于②层11.飞船升空经过了②层,影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二氧化碳B.地面辐射C.臭氧D.太阳辐射【答案】10.B11.C【解析】【10题详解】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层为对流层,②层为平流层,③层为高层大气。①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低纬度地区对流层所达高度更高,B正确;②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利于航班的高空飞行,AC错误;影响无线电通信的电离层位于③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远离地面,受地面影响小,受上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影响较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神舟飞船升空经过了②层,影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臭氧,C正确;二氧化碳等干洁空气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地面辐射也主要影响对流层;平流层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在平流层垂直方向变化不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②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③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高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先降低后上升。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a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参与a过程主要是()A.O3、尘埃B.O3、水汽C.CO2、N2D.云层、尘埃13.夏季乌鲁木齐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增强,③削弱B.②削弱,③增强C.①削弱,④增强D.②增强,④削弱【答案】12.B13.D【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a过程是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03可以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红外线,B正确;尘埃起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AD错误;N2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图中①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夏季乌鲁木齐白天,晴天,天空中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故②增强。B错误;夜晚,天空中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④削弱,故昼夜温差大,C错误;①位于大气上界,不受影响,AC错误。故选D。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泉州市地处福建省沿海地区,濒临台湾海峡。下图为泉州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泉州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主要原因是()A.受冷湿陆风影响B.受冷干陆风影响C.受冷湿海风影响D.受冷干海风影响15.随着泉州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A.海风与陆风均增强B.海风增强,陆风减弱C.海风与陆风均减弱D.海风减弱,陆风增强【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解】据图可知,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泉州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主要原因是此时吹海风,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了相对冷湿的气流,使城市温度有所降低、热岛强度变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随着泉州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为热排放的越来越多,气温也越来越高,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白天由于陆地气温上升,加大了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增大,因此导致海风增强,CD错误;由于白天陆地气温较高,导致夜晚陆地降温后温度仍然较高,会缩小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减小,因此导致陆风减弱,A错误,B正确。故选B。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昼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这种规律的风循环,是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在一天之内温度不会明显的变化。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空气增温上升,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这样昼夜循环就形成了海陆风。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的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下面四幅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表示北半球寒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17.关于洋流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顺洋流①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B.冬季该洋流上空多海雾C.有洋流的海域就有大型渔场D.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答案】16.D17.C【解析】【16题详解】读图,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变化及洋流流向可知,①表示北半球暖流,②表示南半球暖流,③表示南半球寒流,④表示北半球寒流,D符合题意。故选D。【17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①表示北半球暖流,顺洋流①航行可以节省燃料,A正确;冬季该洋流会带来大量的水汽,遇到冬季较冷的气流,水汽凝结易形成海雾,B正确;一般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域有大型渔场,C不正确,符合题意;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点睛】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则该洋流为寒流。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A.③②①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1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海区—盐度较低—气温较低,蒸发较弱B.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较多,蒸发量小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答案】18.A19.A【解析】【18题详解】图中①曲线随纬度升高而升高,表示密度,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盐度,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A项正确;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B项错误;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较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项错误;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D项错误。故选A。【点睛】表层海水平均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乍起闷雷疑做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是钱塘江大潮观景写照。读钱塘江大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20.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是()①天体引力②海湾形状③夏季风④洋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下列人类活动与潮汐无关的是()A.海水养殖B.潮汐发电C.港口建设D.海水淡化【答案】20.A21.D【解析】【20题详解】钱塘江大潮发生在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此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①正确;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②正确;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风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与夏季风有关,③正确;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附近洋流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21题详解】潮汐产生的海水运动会对海水养殖造成破坏,A不符合题意;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汐产生的动能,B不符合题意;潮汐产生的海水运动冲击海岸,对港口建设不利,C不符合题意;海水淡化只是利用海水,与潮汐无关,D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故选D。【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读“某地常见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22.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23.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①落水洞②石柱③峰林④石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24.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22.B23.B24.D【解析】【22题详解】由图可知,此地质景观中有石钟乳,应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图中天窗应是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B正确;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本题中的天窗表现为物质被带走形成的残留地貌,不符合风化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地貌,A错误;流水沉积应表现为地表物质的增多,该地貌表现为物质减少,C错误;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喀斯特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溶斗、溶蚀洼地、落水洞、干谷和盲谷等;地下喀斯特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等。落水洞、峰林属于地表喀斯特景观,①③正确;石柱、石笋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区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误;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有峰林、地下有溶洞等景观,这些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②正确;喀斯特地貌区地表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并不丰富,③错误;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受流水侵蚀严重,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点睛】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陡崖③的相对高度为()A.50m≤ΔH<150mB.100m≤ΔH<200mC.100m<ΔH≤200mD.150m≤ΔH<200m26.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为理想的宿营地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5.B26.D【解析】【25题详解】陡崖③有三条等高线相交,图中等高距是50米,图中陡崖③的相对高度为:(3-1)×50m≤ΔH<(3+1)×50m,即100m≤ΔH<200m,B正确。故选B。【26题详解】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①②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易发育河流,也可能出现泥石流,不安全,不适合作为宿营地,A、B错误。③处位于陡崖之下,易遇到落石、滑坡等,不安全,不适合作为宿营地,C错误。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也不易形成泥石流,是最为理想的宿营地,D正确。故选D。【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向海拔高处凸的为山谷,向海拔低处凸的为山脊。河流在山谷形成,流向与等高线凸的方向相反。下图为布纹球(图1)和王莲(图2)的两种植物图。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可承重六七十公斤而不下沉,十分壮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27.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A.叶片更肥厚,有蜡质B.叶片面积大,多肉质C.根系不发达,可移动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28.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A.单一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简单B.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C.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D.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答案】27.A28.C【解析】【27题详解】材料中指出布纹球原产自南非开普干旱地区,是耐旱植物,为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叶片通常具有面积小、多肉质且具有蜡质,从而提高体内含水量且减少体内水分蒸腾,A对,B错。为获取更多的水分,其根系通常发达,但孔隙少,减少体内水分损失。C、D错。故选A。【28题详解】王莲原产地势南美高温高湿环境,即热带雨林气候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A错,C对。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年变化小,B错。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角质层较厚,在高温期能反射太阳光,避免灼伤,在低温期又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是亚热带的植物叶片特征,而王莲原产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故选C。【点睛】植被的群落特征、植物的叶片、根茎形态反映了其生存环境。干旱地区的植物具有耐旱性,表现在其植株矮小,叶片形态面积小、多肉、表层有蜡质,根系发达。水热条件优越的热带雨林环境下的植被群落复杂、种类丰富,因为光照条件而垂直分层明细,乔木高大,板状根茎,多藤本和附生植物。亚热带的乔木叶子具有革质,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角质层较厚,在高温期能反射太阳光,避免灼伤,在低温期又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温带地区的植物叶子面积大,春夏绿,秋冬季节变黄或红,并掉落。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江苏南京的银杏谷,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下图为银杏谷和银杏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关于银杏林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树叶缩小为针状②叶片宽阔③藤本、附生植物丰富④春季发叶⑤多革质叶片A.①③④B.②④C.②⑤D.②④⑤30.从北京到江苏到云南,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答案】29.B30.D【解析】【分析】【29题详解】根据材料“每当秋风吹起,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叶片颜色变化明显,说明银杏树属于典型落叶阔叶林植被。树叶缩小针状为荒漠植被特点,①错;叶片宽阔,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②对;藤本、附生植物丰富,为热带雨林植被特点,③错;春季发叶,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④对;多革质叶片,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⑤错。②④对,故选B。【30题详解】从材料可知,北京、江苏、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晩,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D对。影响银杏树叶变黄主要是温度因素,和地形、降水和光照没有必然关系,A、B和C错。故选D。【点睛】落叶阔叶林: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某地理学习小组到郊区进行土壤的野外观测,在观测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31.据图可知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A.①为时间B.①为地貌C.②为腐殖质D.②为成土母质32.同学们发现从低平洼地到山顶土壤颗粒物存在明显的变化,正确的是()A.砾质土-壤土-砂土-黏土B.黏土-砂土-壤土-砾质土C.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D.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答案】31.C32.D【解析】【31题详解】土壤肥力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形成的成土母质中的矿物质和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有机质,由图可知,②为有机质(腐殖质),①为成土母质,C对,A、B、D错。故选C。【32题详解】土壤根据质地不同,从粗到细可以分为砂土、壤土、黏土,而砾质土应该是由颗粒更大的砾石构成的,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主要随着流水搬运向下运动,而流水的搬运具有分选性,山上流速大的时候留下大颗粒,越往下流速越小,颗粒物也越小,因此颗粒物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的顺序应该是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D对,A、B、C错。故选D。【点睛】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砂土:透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透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宜耕作。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33.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34.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形【答案】33.D34.B【解析】【3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形成过程如下: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风化的过程中其表面逐渐形成腐殖质层,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土壤结构形态逐渐成熟。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34题详解】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生物除积极参与岩石风化外,还在土壤形成中进行着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只有当母质中出现了微生物和植物时,土壤的形成才真正开始。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我国四川等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中南地区即中国华中和华南(湖北、河南、湖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①地壳运动更为强烈②地形更为复杂崎岖③降水强度更大④植被覆盖率更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6.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正确的是()①发现迹象收拾好随身物品后转移疏散②灾害发生后,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③野外扎营时,选谷底平坦的河漫滩④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35.A36.D【解析】【35题详解】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四川等西南地区属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更为强烈,易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①正确;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形更为复杂崎岖,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②正确;中南地区的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等地受台风影响,降水强度比西南内陆地区更大,③错误;西南地区有我国第二大林区,植被覆盖率较高,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36题详解】发现滑坡、泥石流的迹象马上转移疏散,紧急避险,①错误;灾害发生后,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②正确;野外扎营时,选谷底平坦的河漫滩,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应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③错误;遇到泥石流时,应向泥石流前进的垂直方向跑,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为日本的粮食基地之一,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千米。2019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米,多地交通瘫痪。读北海道年均降雪量分布示意图和北海道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37.影响北海道年均降雪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和地形B.纬度和季风C.季风和地形D.纬度和洋流38.此次暴风雪灾害对北海道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北海道人口较多,救灾及时B.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强C.降雪量较小D.日本经济发达【答案】37.C38.B【解析】【37题详解】由图可知,北海道降雪量分布西部沿海多,东部少,原因是冬季风从西部越过日本海时带来充足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形成大量降雪,从而使西部降雪量大于东部,地形和季风是主要因素,C正确;纬度对气温影响大,对降雪量影响小,BD错误;洋流会对降雪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故选C。【38题详解】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当地的自然灾害多发,公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总体造成的损失较小,故B正确;北海道人口较多,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应该较大,且材料显示,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小,人口不多,故A错误;读材料可知,此次降雪量大,强度大,故C错误。日本经济发达,更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日本盛行西北风,从日本海吹向西部沿海,加上沿岸地形抬升作用形成降水,同时还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进而导致日本西部冬季降雪比较多。北海道虽为温带季风但是海洋性强,所以冬季也较湿润,一般情况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是寒冷干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遇冷凝结成雪。读某湖区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39.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地质灾害—洪涝B.气象灾害—旱灾C.海洋灾害—海啸D.生物灾害—蝗虫40.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减少【答案】39.B40.B【解析】【39题详解】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中的旱灾,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是泥石流的危害,A错误;干旱与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关系不大,C错误;农田水分过多,会导致农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这是洪涝灾害的危害,D错误。故选B。【点睛】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减质、减产,农业歉收,还会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二.非选择体题(共4题,每题10分)41.图一为某区域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图二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一中,四地气压值由低到高排序为____;如果③为陆地,④为海洋,此时是____(白天/夜晚),理由是此时③气温较____,④气温较____。(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图一中的热力环流示意图。(3)图二所示a、b、c三地中气压值最高的是____;此时a、b、c三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4)图二中,a地此时的风向是____风。【答案】(1)①.②<①<④<③②.夜晚③.低④.高(2)(3)①.a②.a③.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4)东北【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区域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我国东部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阅读,热力环流判断、绘制,风向、风速的判断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及对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程度。【小问1详解】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根据等压面原理,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故③④>①②;再由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可知③>④,①>②;所以得出③>④>①>②。如果③为海洋,④为陆地,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由前可知,此时是由③向④吹动,故可知为海风,故为白天。白天陆地和海洋同时受热,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幅度大,气温高,海洋温度低。【小问2详解】由图中可知,④处等压线下凹,为低压区,可知其应为受热膨胀上升,③处为等压线上凸,为高压区,可知其为冷却收缩下沉;由气压③>④,①>②,可知水平方向上风由③向④刮,由①向②刮,故最终形成如下图示:【小问3详解】由图中可以读出a处气压值为1020百帕,b、c位于1010百帕等压线和1015百帕等压线之间,故其值在1010百帕和1015百帕之间,故a气压值最大。a、b、c中a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气压梯度最大,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由此风速最大。【小问4详解】a处气压形势表现为北部气压高,南部气压低,由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朝南,由于位于北半球近地面,故风向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30°-45°,由此形成东北风。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虾夷扇贝原产于俄罗斯东部海域,20世纪80年代由中科院海洋所引进,养殖区仅分布于山东、辽宁的近海海域。大连长海县獐子岛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虾夷扇贝养殖区,地处辽东半岛东部、黄海北部海域,水深一般不足40m,海域表面年平均温度为11.5℃。虾夷扇贝对水深、水温、盐度等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格,以其优越的生态、良好的品质,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材料二:下图为黄海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虾夷扇贝的主要生长习性:喜____,喜____,喜____。(2)图中洋流性质为____(填“寒流”或“暖流”),判断理由是____。(3)若獐子岛处有石油泄露,考虑图中洋流因素,推测其对该处石油污染的影响。【答案】(1)①.低水温(低温)②.低盐度(低盐)③.浅水环境(2)①.暖流②.洋流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或者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3)有利于石油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虾夷扇贝和黄海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生长习性、洋流性质及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生物的生长习性可由其生长活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判断。由材料“养殖区仅分布于山东、辽宁的近海海域”和“辽东半岛东部、黄海北部海域”可知,中国东部近海海域有入海径流注入稀释盐分导致海水盐度较低,且由材料二盐度分布图知,该海域盐度在30.6‰附近,低于全球大洋平均35‰的盐度,故推测虾夷扇贝喜低盐度(低盐);由“水深一般不足40m”,可知虾夷扇贝喜浅水环境;由“海域表面年平均温度为11.5℃”,且原产地俄罗斯东部海域纬度较高,可知虾夷扇贝喜低温。【小问2详解】洋流中寒暖流的性质可通过洋流水温与流经海域的水温对比进行判断。图示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根据表层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可知图示洋流是由水温较高的低纬度海域流向水温较低的高纬度海域,故该洋流为暖流。【小问3详解】獐子岛位于洋流流经地附近,顺着洋流,有利于石油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43.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景观示意图,结合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时,多出现图中甲处所示的峡谷地貌景观;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流出山口,出现图中乙处所示的地貌景观;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出现图中丙处所示的地貌景观。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甲处峡谷多为____型(峡谷的形态),其特点是河谷两壁____,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____,深度通常____宽度。(2)乙处地貌景观名称是____,描述该地貌主要特点。(3)丙处地貌是由流水的____作用形成,简述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V;险峻陡峭;狭窄;大于(2)冲积扇;呈扇形分布;自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3)沉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变慢,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形成。【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详解】(1)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断甲处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河谷深度大于宽度,峡谷的形态多呈V形。(2)读图可以看出,乙处位于河流出山谷口,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扇形状呈扇形;沉积物厚度自扇顶到扇缘由厚变薄;沉积物颗粒自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呈明显的分选性。(3)读图可以看出,丙处位于河流入海口,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河流入海口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变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便形成河口三角洲。【点睛】44.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1(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填“甲”“乙”“丙”或“丁”)(2)与图中其他植被相比,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有____、____等。(3)指出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是____,成因是____。(4)指出甲、丁两图植被的显著区别:甲图植被____,丁图植被____。(5)同学们结合日常观察,判断柳树和杨树属于()的树种。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1)①.乙丙②.甲丁(2)①.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显著;四季开花、四季结果②.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象(3)①.叶子缩小为针状②.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4)①.秋冬季落叶②.四季常绿(5)B【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植被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类型和特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均属于天然植被;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均属于人工植被。【小问2详解】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使得植物全年都可以旺盛生长,可四季开花;植物的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见茎花和板状根等现象。【小问3详解】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呈针状,可以抗寒抗旱。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小问4详解】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显著区别是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小问5详解】通过日常观察发现,柳树和杨树的叶片宽阔且薄,C、D错误;柳树和杨树在秋冬季节时叶子脱离枝干,春季发芽,夏季茂盛,所以柳树和杨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A错误。故选B。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