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ID:83192139

大小:278.9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08-10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6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7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8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9页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23届高三上期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巴国,地处长江上游,多鱼盐之利,形成于商周,灭亡于战国。下图是出土自重庆涪陵小田溪M12号墓巴国晚期巴王玉组佩。玉组佩常见于中原文化礼乐制度,该玉组佩还包含楚国图腾元素玉鸟形牙饰。该随葬品可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巴国晚期等级制度严格B.巴楚之间经贸往来频繁C.区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D.宗法分封制度趋于崩溃【答案】C【解析】【详解】在巴国的坟墓中出现了常见于中原墓中的玉组佩,而且这些玉组佩上还带有楚国的图腾元素,说明巴国地区和中原以及楚国地区应该存在文化交流,C项正确;根据玉组佩信息不能说明巴国等级制度严格,排除A项;材料仅能说明区域文化存在交流了,不能说明巴楚之间存在经贸往来,更不能说明宗法分封制度趋于崩溃,排除BD项。故选C项。2.秦代存在“故地”与“新地”的划分,并采取差别式管理。秦末关东大乱,“新地”皆复为王国,秦将章邯以东郡为根据地镇压起义。西汉初年,天下格局恢复东西对峙局面。汉文帝重新设置东郡,掌握了压制关东诸侯王国的地缘优势,从而保障了汉廷的政治安全。这说明()A.分封制的推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B.郡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秦汉时的“新地”全部推行郡县制D.秦汉时的“故地”全部推行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秦末,章邯为平定新地即原来六国地区的叛乱,将东郡作为根据地,西汉时期,汉文帝为结束东西对峙局面,重设东郡压制关东诸侯王国等做法,表明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分封制的推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秦汉时的“新地”全部推行郡县制与秦代关东大乱,“新地”皆复为王国不符,排除C项;秦汉时的“故地”全部推行分封制说法绝对,且与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力行教化”、“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知,汉朝社会治理渗透了德治教化思想,A项正确;材料反映汉朝时已有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但不能证明是汉代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颍川出现这一现象,无法证明是地方形成统一标准,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汉朝社会治理渗透了德治教化思想,不能看出伦理水平普遍提高,局部不能代表整体,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敦煌卷子伯2593号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府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旧唐书·烈女传》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对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此类违礼而不违律的不孝行为进行处罚;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柳公绰以礼改判,以礼折狱的案例;对烈女卫氏此类血亲复仇屈法而伸情,这些案例均反映出唐代司法实践中礼法结合的特点,A项正确;明德慎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国家不仅注重儒学的教化,也维护法律威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吏选任,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清时期,当乡约与圣谕结合时,乡约就变了味,其主体不再是民众而是国家,“官僚的介入,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虽然增强了其约束力量,却是乡约走向异化的开始”。乡约走向“异化”主要是指A.尊祖聚族意义的消失B.民间自治精神的偏离C.家国一体特征的削弱D.基层教化功能的剥离【答案】B【解析】【详解】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根据材料“当乡约与圣谕结合时,乡约就变了味,其主体不再是民众而是国家”可知,随着国家权力的介入,民众不再需要自觉而只需遵从。乡约实际上偏离了民间自治的基本精神,逐渐蜕变成朝廷控制民众和社会,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B项正确;尽管乡约与国家权力的结合加强,但其仍具有“尊祖聚族”的意义和“基层教化”的功能,A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D项;材料体现了民间自治精神的偏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B项。6.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C.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数据说明白银购买力下降,白银逐渐贬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不是白银主要产地,白银贬值是由于在国际贸易和货币流动中,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我国,导致白银贬值,D项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出现松动,排除A项;赋税劳役征发的货币化与白银货币化互为因果,但不能导致白银贬值,排除B项;明清时期农业税是政府的主要税源,而非商税,排除C项。故选D项。7.1863年,张斯桂为《万国公法》作序,在“展示了中国人在那个时代非常少见的对国际关系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一再强调只有通过自我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振兴。《万国公法》的印行()A.揭示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B.纠正了中华法系的偏向C.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D.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万国公法》是国际法,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部法律文献印行有助于时人了解国际法内容,助推洋务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万国公法》作为法律补充,而非纠正中华法系的偏向,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8.如表为1865—1894年商办近代企业统计表(资本单位:两),据表可知,此时行业企业数创业资本总数企业平均资本企业的地区分布船舶修造1610000625上海12、广东2、天津和汉口各1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巢丝97372399038392上海8、广东88、烟台1面粉34000013333上海、天津、北京各1火柴1141520037745上海1、广东3,其余分散各地造纸2237500118750上海、广东各1榨油22000010000汕头2印刷810000012500上海6、广东、杭州各1合计139454669032710上海29、广东97、其余13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商办近代企业资本规模大小悬殊C.传统的缫丝业仍具优势D.近代工商业基本集中在东南沿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创业资本总数”和“企业平均资本”等信息比较可知,不同的行业间资本规模大小相差悬殊,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是在1895年以后,1895年以前发展较慢,排除A项;缫丝业确实占据优势,但材料记录的是近代企业,而非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如材料所述,近代资本主义集中在东南沿海尤其通商口岸,但近代工商业需要计入洋务企业和商业,洋务企业就很多没有集中在东南沿海,如汉阳铁厂,排除D项。9.1926年8月,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中指出,解决农民问题需要在实现“耕地农有”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武装,建立农民政权。瞿秋白的这一思想A.符合大革命时期中共的主张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激发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意识D.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是工业社会下的产物,只有跟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瞿秋白的这一思想就是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D项正确;大革命时期中共并不主张建立武装力量,排除A项;1926年还没有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实践,也没有激发农民的革命斗争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10.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指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占领东三省,不过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一步的实现。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必须在拥护苏联的根本任务之下,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A.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B.坚持右倾机会主义的方针路线C.斗争策略中出现“左”倾错误D.主张抗击日本侵略为根本任务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答案】C【解析】【详解】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倡导中国民众拥护苏联,武装反抗日本在内的一切帝国主义,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斗争策略中出现“左”倾错误,C项正确;直到193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提出来,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共中央坚持右倾机会主义的方针路线,B项错误;主张抗击日本侵略为根本任务与“拥护苏联的根本任务”不符,D项错误。11.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优先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优先工业化,最终形成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这说明A.工业化道路应服从于所有制改造B.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详解】生产关系的变革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变革,“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所有制改革”是变革生产关系,应该是所有制改造应服从于工业化道路,故A错误;虽然材料中提到“三改超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并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B错误;根据材料“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是复杂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出现和理论偏差情况,故C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在理论形成过程中也是曲折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因此D对于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排除D。【点睛】一化三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12.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A.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引发“上山下乡”运动C.体现“八字方针”成效初显D.反映城市经济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与1960年相比,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在减少,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在减少。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国家调整经济政策,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压缩工业建设投资规模,精简下放干部和职工,材料所述变化正是贯彻八字方针的成果,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和调整,不是“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排除A项;“上山下乡”运动主要是在“文革”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的变化,是调整的结果,不是城市经济遭到破坏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3.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安排了“五五”计划。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上变化反映了()A.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B.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C.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D.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从1975年到2006年,国家不断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说明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D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加强,排除A项;材料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学者在谈及法国启蒙运动特点时指出,启蒙不应该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理性的纯粹运动,“理性”不应成为区分知识分子和人民的一条鸿沟。真正的启蒙,应由主客体之间互动而成,每个启蒙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这一论述表明法国启蒙运动()A.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B.尚未摆脱专制束缚C.受众群体局限在上层D.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详解】根据材料“启蒙不应该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理性的纯粹运动”“应由主客体之间互动而成,每个启蒙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可知,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哲人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拥有教化的权力,人民只要倾听和服从启蒙哲人的训导,启蒙哲人代表“理性”,普通民众代表“非理性”,这表明这种理性的启蒙是单向性的启蒙,是自上而下的启蒙,A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专制的束缚,排除B项;材料强调启蒙的性质是单向性的,而非受众群体局限在上层,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出启蒙运动激化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5.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首次承认年满21周岁的黑人男子的选举权,并规定各州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合众国公民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这一修正案()A.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B.使美国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C.反映出美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D.破坏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承认了黑人的选举权,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从1787年的奴隶制存在到修正案给了黑人一定的权利,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C项正确;国会修改宪法的权力早在1787年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未体现实现了人人平等,排除B项;材料与政治体制无关,没有破坏分权与制衡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清代在传统驿传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驿、站、塘、台、所、铺等机构完备的驿传系统,并依据国家治理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使其功能扩展到了维护边疆稳定、建设交通网络、递运、发展地区经济、维护地方治安、收管流犯等方面。为了维持全国驿传体系运转,清政府每年拨银300多万两.并在«大清律»中专设«邮驿律»处理驿事。驿传体系作为官方信息、物资、人员传递机构,曾以高效、快捷的特征服务于清代国家治理。但晚清以来,军政大事的处理要求清王朝迅速高效地进行应对,而传统驿传体系却无法为清王朝提供高效有力支撑,同时,外国在华设立的通信机构既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又给中国创办邮政以示范。清代驿传体系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向着裁撤驿传体系、推广现代邮政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李家涛«近代国家治理能力的演进:以驿邮转型为例»材料二1980年,中国邮政与世界邮政接轨,首创国际特快专递业务。1985年,我国进出境快件仅为390件,而到1994年,进出境快件达到147581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于1985年成立服务于国内业务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到1992年底,全国特快专递业务规模为近960万件,2016年,邮政特快专递业务量达2412327.3万件,同比增长54.2%。1993年我国首家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诞生。2009年,全国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275亿元,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58%左右,2014年,民营快递的营业网点数已超过107000个。近年来,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出现了新思路,比如,菜鸟网络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结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教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的智慧快递网络,使快递服务更具初慧性、安全性和快捷性.并引领未来我国快递的服务发展方向。——摘编自苑春荟、毕映莲«中国快递业发展历程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推动传统驿传制度向近代邮政体系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邮政事业出现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根植于传统,涉及面广,机构完备;有法律和财政保障;适时调整,服务于国家治理。原因:鸦片战争后,社会变革加速,传统的驿传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外国在华通信机构的示范和刺激;列强侵略破坏国家邮政主权;清政府强化国家治理的需要。(2)变化: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邮递事业发展迅速;逐渐与国际邮政接轨;民营快递事业活跃;全国性的智慧快递网络逐渐形成。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清代在传统驿传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驿、站、塘、台、所、铺等机构完备的驿传系统”可知,根植于传统,涉及面广,机构完备;根据材料“清政府每年拨银300多万两.并在«大清律»中专设«邮驿律»处理驿事”可知,有法律和财政保障;根据材料“清代驿传体系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向着裁撤驿传体系、推广现代邮政的方向发展”可知,适时调整,服务于国家治理。原因:根据材料“但晚清以来,军政大事的处理要求清王朝迅速高效地进行应对,而传统驿传体系却无法为清王朝提供高效有力支撑”可知,鸦片战争后,社会变革加速,传统的驿传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材料“外国在华设立的通信机构既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又给中国创办邮政以示范”可知,外国在华通信机构的示范和刺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侵略破坏国家邮政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强化国家治理的需要。【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1985年,我国进出境快件仅为390件,而到1994年,进出境快件达到147581件”可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邮递事业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中国邮政与世界邮政接轨”可知,逐渐与国际邮政接轨;根据材料“2009年,全国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275亿元,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58%左右”可知,民营快递事业活跃;根据材料“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教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的智慧快递网络”可知,全国性的智慧快递网络逐渐形成。历史背景;根据材料“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结合”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变革、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等角度进行分析。17.民族危机与救亡。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探索不同救亡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和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他们提出各种救国方案并付诸实践。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以及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主张“民主”“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他们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在社会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些主张及其实践,对挽救民族危亡,唤醒国人,解放思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示例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救亡之路具有渐进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和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他们提出的救亡主张和开展的救亡运动具有渐进性。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从思想上解放民众。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和肯定,也没有发动广大的群众,不可能改变中国的性质。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这让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新的依靠力量。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社会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深入到工人和学生,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准备。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总之,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才一步步找到正确道路。【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时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中写出三种救国主张,从这些救国主张中可以概括一个观点加以论述。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探索不同救亡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救亡之路具有渐进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救亡之路具有阶级性等。论述时不得使用表中主张,要用同时期的其他主张来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同期的救国主张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主张及其开展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主张及其开展的新文化运动;还有早期社会主义者宣传的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道路;此外还有实用主义者、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文学革命派等,他们都提出了救国主张,只要是这一时期的主张或方案都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用重商政策进行改革。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国家控制盐铁等资源,由民间生产,国家收购专卖,寓税于价;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君主要“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鼓励商人“通齐国之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认为“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采取各种措施招徕优待各国商人,出现了“天下商贾归齐若流水”的局面。管仲一系列的经济举措,使齐国迅速走向富强,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摘编自《管仲经济思想》材料二重商主义诞生于15世纪的西欧,盛行于16、17世纪。托马斯·盂是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他认为为了扩大贸易出口,必须扩大国内的商品生产,国家应该用关税政策来保护制造业发展,促进生产,增加就业。他还主张通过发展航运业来扩大对外贸易,进而增加国家财富。该书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主张成为18世纪英国经济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摘编自《西欧经济史》材料三鸦片战争后,王韬首先提出“商富即国富”,以“恃商为国本”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指出;“通商之益有三,工匠之娴于艺术者得以自食其力,游手好闲之徒得有所归,商富即国富,一旦有事,可以供输精饷,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欤!”郑观应的思想显得更为激进,他直接将“商业”作为武器,提出“商战”的口号,主张“兴制造”即“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他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所以“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摘编自《清季重商思想新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商业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17世纪重商主义思想在英国盛行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重商主义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内容:以发展工商业作为国家富强的手段;国家控制重要的资源;重视市场作用,鼓励商业发展;注重对市场、货币的国家调控。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2)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国内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3)差异:清末重商主义带有有救亡色彩;商的范畴更为阔,不仅限于商业贸易。影响:促进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冲破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实业救国思想和救亡运动发展。【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采用重商政策进行改革。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国家控制盐铁等资源,由民间生产,国家收购专卖,寓税于价;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得出以发展工商业作为国家富强的手段;国家控制重要的资源;根据“鼓励商人‘通齐国之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认为‘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采取各种措施招徕优待各国商人”得出重视市场作用,鼓励商业发展;注重对市场、货币的国家调控。(2)背景根据“他认为为了扩大贸易出口,必须扩大国内的商品生产,国家应该用关税政策来保护制造业发展,促进生产,增加就业。他还主张通过发展航运业来扩大对外贸易,进而增加国家财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以及国内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3)差异:根据“郑观应思想显得更为激进,他直接将‘商业’作为武器,提出‘商战’的口号”得出清末重商主义带有有救亡色彩;商的范畴更为阔,不仅限于商业贸易。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促进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冲破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实业救国思想和救亡运动发展。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