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

ID:83189973

大小:982.00 KB

页数:78页

时间:2023-08-10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1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2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3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4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5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6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7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8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9页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_第10页
资源描述:

《火电厂脱碳脱汞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火电厂脱碳技术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燃煤电厂脱碳

1第一节概述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6月4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为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用,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促进和方便有关技术转让的进行。

2第一节概述1997年12月,《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包括我国在内的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己于2005年2月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的CO2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发展中国家未作限定。

3第一节概述我国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6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2007年8月起在全国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2009年11月26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4第一节概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了我国电力行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①水电。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重点加快西部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资源。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CO2排放约5亿t。②核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逐步提高核电在中国一次能源总量中的比重,加快经济发达、电力负荷集中的沿海地区的核电建设。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CO2排放约0.5亿t。

5第一节概述③火电。加快火力发电的技术进步,优化火电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大力发展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等高效、洁净发电技术,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技术;④输变电。加强电网建设,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耗。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CO2排放约1.1亿t。《方案》还强调了推进生物质能源发展和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6CDM是发展中的国家参与环保的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机制。该机制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来换得在发展中国家境内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经核证的CO2减排量(CERS),该CERS可抵消发达国家在本国的CO2减排量。由于发达国家在本国减排CO2成本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出5~20倍,因此发达国家愿意以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的方式在没有减排责任(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碳减排潜力很大,而这种潜力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转化为经济效益。

7截至2008年11月1日,在《公约》网站上公示的我国CDM项目总数为1521个,占全球CDM项目总数的36%,预计到2012年底减排温室气体15.1亿t。我国CDM项目数量和预计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的CDM项目中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共1059个,天然气发电项目有30个,预计到2012年底这些项目共将减排CO26.45亿t。由于传统煤电方面的方法学,如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新建热电联产项目、现有电厂改造或效率提高项目等获得批准不久,CDM项目开发周期又较长,目前国内燃煤发电CDM项目正处于开发阶段。燃煤发电是一个具有较大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领域,也是开展CDM项目的重点领域。

8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碳捕集与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简称CCS)在全球各地受到了广泛重视。国际能源署研究表明,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限制在450ppm的所有减排技术中,仅CCS就需贡献20%。当前,包括IEA(国际能源机构)在内的全球主要能源研究机构和主要碳减排积极倡导组织和国家已经一致将CCS技术作为未来的主要碳减排技术。

9发电和油气生产是CCS应用的两个主要领域发电领域应用CCS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燃烧前捕集CO2;二是燃烧后捕集CO2。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分离CO2不仅十分必要,还可以回注到地下来提高石油与天然气的产量。全球大多数CCS项目目前还在规划研究阶段全球对CCS项目的示范与规划正在不断升温

10全球对CCS项目的示范与规划正在不断升温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建设CCS示范项目澳大利亚、印尼、墨西哥、沙特阿拉伯,都在考虑建设CCS示范项目BP、壳牌等许多大型国际石油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业务机构。我国华能、中石油、神华、中国绿色煤电、新奥等公司都在开展CCS项目研究工作。华能年捕集3000tCO2的高碑店项目已于2008年投产。而国内最大的两个项目神华集团马家塔煤碳直接液化项目年捕集与封存100万tCO2计划和中国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准备在天津建设的250MWIGCC加CCS项目。煤气化联合循环

112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缺少CO2捕集、净化、运输、封存一体化的商业性示范项目难以接受CCS所引起的高昂成本按照现有项目估算,CCS项目的商业化运行成本是每吨CO2约70美元左右。CCS将降低发电效率并增加能耗生产同一度电需要多消耗能源约20%~25%左右。

12还未找到可行的独立运营商务模式封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具体问题CO2驱油还不是CO2永久封存技术缺少一个明确的政策与法律框架全球公众当前对CCS技术难以接受将CCS纳入CDM机制存在难度

13第二节燃煤电厂脱碳在电厂主要有3种不同的捕集技术路线,即:燃烧前脱碳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inedCycle,IGCC)发电技术富氧燃烧技术(燃烧中捕集)燃烧后脱碳

14一、燃烧前脱碳燃烧前脱碳是指在碳基燃料燃烧前,先将其化学能从碳元素中转移出来,然后再将碳和携带能量的其他物质分离,这样就可以实现碳在燃料利用前进行捕集

15一、燃烧前脱碳

16(一)燃烧前脱碳的工艺流程煤经过气化成为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冷却净化,除去煤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清洁的煤气经过变换反应(CO+H2O→CO2+H2),使煤气转变为CO2和H2,燃料的化学能转移到H2上;将CO2和H2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氢气送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中燃烧,加热燃气工质以驱动燃气透平做功;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做功。

172009年7月,我国开始建设首座自主开发设计的IGCC示范工程项目—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IGCC示范电站研究开发以IGCC系统为基础,大幅度提高煤炭的发电效率。最终形成以煤气化制氢、氢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为主,并进行CO2分离和处理的煤基能源系统,使煤炭发电达到CO2近零排放。其流程如图所示。

18典型IGCC工艺流程

19

20(二)燃烧前脱碳的IGCC工艺系统燃烧前脱碳的IGCC工艺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煤的气化、净化与CO2分离系统部分主要有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冷却净化、CO2分离设备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部分主要有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系统等。

211.气化炉煤气化一般包括干燥、热解(挥发份析出)、燃烧气化三个阶段煤发生热分解反应,生成大量挥发性物质,如CO2、CO、H2、CH4、NH3、H2S、焦油等,同时煤粘结成半焦;半焦一部分在燃烧区的氧化气氛下燃烧,产生的高温用来切断煤中高分子化学键,使其与气化剂反应,生成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的合成煤气。在煤气化过程中,当气化剂是氧气时生成中热值煤气;当气化剂是空气时,因其含有大量N2,生成低热值煤气。

22煤气化主要反应碳与水蒸汽的反应:C+H2O→CO+H2;C+2H2O→CO2+2H2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2CO甲烷生成反应:C+2H2→CH4;CO+3H2→CH4+H2O;CO2+4H2→CH4+2H2O;变换反应:CO+H2O→CO2+H2完全燃烧反应:C+O2→CO2此外气化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微量成份的化学反应,生成H2S、COS、NH3等有害物质。

23气化炉炉型有喷流床、流化床和固定床。目前,普遍看好的气化炉主要是以氧气为气化剂的喷流床气化炉,主要包括Texaco炉,E-Gas炉、Prenflo炉和Shell炉。前两者为水煤浆供料方式,后两者为干粉供料方式。气化炉工作性能的技术指标(1)碳的转化率,即煤中所含的碳元素在气化炉中转化成为煤气成分中含碳量的百分数。(2)冷煤气效率,即气化生成煤气的化学能与气化用煤的化学能的比值。(3)热煤气效率,即气化生成煤气的化学能、煤气中回收的热能之和与气化用煤的化学能的比值。此外,还有气化炉的负荷跟踪能力、产气能力、煤气热值及其可靠性等指标。

242.煤气净化设备必要性煤气化时,原煤中所含的相当一部分S、N以及矿物质等,以不同尺寸的尘粒、H2S+COS、NH3+HCN、Na和K盐的蒸汽以及HCl+HF等形式转移到粗煤气中。这些有害物质若不除去,不仅会导致燃气轮机的腐蚀、磨蚀和结垢,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还同样会因燃煤而造成大气污染。因而粗煤气进入燃气轮机之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252.煤气净化设备目前,在IGCC中使用的粗煤气净化系统有“常温湿法的净化系统”和“高温干法的净化系统”。当前所应用的气体净化系统以湿法除尘常温脱硫的净化技术较为成熟。净化流程

26煤气粉尘浓度降至1mg/L以下;除尘后的煤气经过HCN/COS水解器,将COS转为H2S,将HCN转化为NH3,进而进入Claus脱硫设备中脱出95%~99%的含硫化合物;为降低燃气轮机燃烧室内燃烧火焰的温度,控制燃气轮机排气NOx的含量,洁净的煤气在饱和器中与除盐水接触,使湿煤气中的含水量达到其饱和状态,最后经换热器预热后进入燃烧室内燃烧。Claus(克劳斯)法工艺过程

27

28高温段包括H2S燃烧炉和废热锅炉,燃烧反应:2H2S+3O2→2SO2+2H2O约有1/3的H2S于1200℃左右下与空气在燃烧炉内反应生成SO2。Claus反应器中的反应:2H2S+SO2→3S+2H2O在加氢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反应式为:SO2+2H2→S+2H2OSO2+3H2→H2S+2H2OSO2+2CO→S+2CO2选择性催化氧化处理尾气回收硫,反应式:2H2S+O2→2S+2H2O。

293.空分设备为了提高气化炉的单炉产气率并获得中热值煤气,须用高浓度的氧或纯氧作气化剂。目前,从空气中分离出O2是大规模获取O2的唯一来源空分制氧大致分为深冷法、变压吸附法(PSA)和膜法富氧技术。变压吸附法让空气通过分子筛吸附塔,利用分子筛对空气中的O2、N2组分选择性吸附而使空气分离获得O2的技术。常用PSA(超大气压吸附常压解吸)和VPSA(常压吸附真空解吸)两种方法。

304.CO2分离基于燃烧前脱碳的IGCC处理的气体具有高的气体压力和CO2浓度(约30%~40%),这使得物理吸收法比化学吸收法更能体现出优势。分离CO2的典型物理吸收法是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法)和低温甲醇法。目前大多数基于燃烧前脱碳的IGCC研究计划都选择Selexol法进行物理吸收。

315.燃气轮机由于一般的燃气轮机是根据天然气等标准燃料设计的,当用于燃氢时,除燃烧室需进行一定改动以适应燃料变化外,压气机与透平匹配的运行工况以及燃气轮机特性将发生变化。目前对于燃氢燃气轮机应采取掺氮燃烧方式还是纯氢燃烧方式的问题尚无定论。由于氢气的热值远高于天然气,纯氢燃烧容易引起回火,材料的氢脆裂,预混火焰的稳定性,热段材料性能降级,高NOx排放等问题;掺氮后由于燃气流量增大,又会引起轴系扭矩增大,轴系扭矩过大会对燃气轮机转子造成损伤。因此,究竟采用纯氢燃烧还是掺氮燃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三)燃烧前脱碳的IGCC技术特点(1)燃料适应性强。可利用高硫分、高灰分、低热值的低品位煤以及常规火力发电技术不能接受的劣质燃料(固体或液体);(2)发电效率高。发电效率可达45%以上,高于同容量的燃煤机组5%以上;(3)环保性能优良。IGCC中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粗煤气,在相同条件下,煤气的流量只是烟气的1/10量级,而且煤气在更高压力下污染物的浓度高,因而可以用更小的代价脱除更多的污染,能实现98%以上的污染物脱除效率。煤炭气化后煤中的硫分主要变成H2S,它比SO2的脱除要容易得多;

33(4)耗水量较少耗水量只有常规火电厂耗水量的50%~70%;(5)可以实现多联产,能与其他先进的发电技术如燃料电池等结合等;(6)装置系统复杂,造价高IGCC电站的造价较高,是常规燃煤电站成本的2倍左右。(7)国外投产和运行的IGCC示范电站仅有几十台,运行不稳定,缺乏成熟的经验;(8)燃氢燃气轮机、系统的整体优化配置及电站系统的控制技术有待深入研究。

34二、富氧燃烧技术(一)富氧燃烧技术概述富氧燃烧人们把含氧量大于21%的空气叫做富氧空气。用富氧空气进行燃烧,称为富氧燃烧。富氧的极限就是使用纯氧。富氧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微富氧燃烧、氧气喷枪、纯氧燃烧、空—氧燃烧4大类。

35二、富氧燃烧技术富氧燃烧特点①减少烟气排量及热损失;②提高火焰强度和燃烧速度;③降低燃料的燃点和减少燃尽时间;④降低CO2、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等。

36(二)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技术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技术采用O2/CO2燃烧技术,也称为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实现燃烧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新型洁净煤发电技术。全球首个O2/CO2燃烧技术试验项目—阿尔斯通的德国黑泵电厂试验装置已于2008年9月投入运行,截止2010年1月,已运行将近4500小时。1.O2/CO2燃烧技术工艺原理

37锅炉排气中超过70%的气体为CO2,其余为水蒸汽和少量的其他气体,其烟气总量的70%~75%循环使用,以维持安全经济的炉膛温度、合理的锅炉辐射与对流受热面吸热以及固态排渣。余下的烟气产物经净化后压缩冷凝液化,可得浓度为95%以上的CO2,压缩后可商业利用或深埋,一小部分不凝气体经烟囱排放。

382.O2/CO2燃烧技术特点(1)减少锅炉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2)增强锅炉燃烧适应性实验已证明,当O2含量相同时,在O2/CO2燃烧气氛下,煤粉燃烧的火焰传播速度较空气燃烧气氛下低,这主要是由于CO2的比热容较N2大,另外还有气体辐射特性的差别。但在组织O2/CO2燃烧时可以适当提高氧浓度,煤焦着火点提前,火焰温度提高,燃烧时间缩短,燃尽率提高,燃烧性能得到改善。(3)提高烟气中CO2的浓度烟气中CO2的浓度达到90%以上

392.O2/CO2燃烧技术特点(4)减少SO2的生成,便于脱硫研究表明,O2/CO2燃烧介质和温度对SO2的排放没有明显的影响CETC—O在试验中发现进行O2/CO2燃烧时炉堂内SO2的浓度比空气气氛下增大很多,甚至增长了3~4倍,导致SO3浓度高,加剧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因此在设备选材时需要慎重考虑,或者在进行循环之前对烟气进行脱硫、脱水处理。烟气中SO2由于沸点-10.02℃高于CO2的三相点温度-78.5℃,在压缩冷凝液化回收CO2的过程中,烟气中的SO2首先被液化并回收,有可能省去复杂昂贵的烟气脱硫设备,并得到资源化利用。

402.O2/CO2燃烧技术特点(5)减少NOx的生成实验已证明,在富氧燃烧方式下,NOx的生成量显著减少,是常规空气燃烧的1/5~1/7。由于CO2代替了空气中的N2,避免了热力型NOx和快速型NOx的生成;O2/CO2气氛下高浓度的CO2会与煤或煤焦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大量的CO,促进了NO的分解;烟气再循环增加了NOx的还原反应时间,降低了NOx的排放;

41大量的研究表明,燃烧介质和温度对SO2的排放没有明显的影响。O2/CO2气氛有利于飞灰固硫,对于富含CaO的煤种,固硫作用更明显。这是O2/CO2气氛下SO2排放量较空气气氛有所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浓度CO2下SO2排放量较低,另一种含硫有害污染物COS浓度相应升高。对于C,O,S的气态物质部分反应方程式可描述如下:C+CO2→2CO(1)2CO+SO2→CO2+S(2)CO+S→COS(3)SO2+2COS→2CO2+3/2S2(4)

42

43

44三、燃烧后脱碳-烟气脱碳(一)概述吸收法吸附法低温蒸馏法膜分离法等(二)醇胺吸收法脱碳

45吸附法吸附法可分为变压吸附法(PSA法)和变温吸附法(TSA法)。PSA法是基于固态吸附剂对原料气中的CO2有选择性吸附作用,高压时吸附量较大,降压后被解吸出来而进行的。TSA法则是通过改变吸附剂的温度来吸附和解吸CO2。通常工业上较多采用变压吸附法。

46低温蒸馏法低温蒸馏法是利用CO2与其它气体组分沸点的差异,通过低温液化,然后蒸馏来实现CO2与其它气体的分离。该方法设备庞大、能耗较高、分离效果较差,因而成本较高,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47膜分离法原理膜分离法是利用某些薄膜对不同气体具有不同渗透率来选择分离气体的。膜分离的驱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差,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率高的气体组分优先透过薄膜,形成渗透气流,渗透率低的气体则在薄膜进气侧形成残留气流,两股气流分别引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不同气体的渗透速率

48气体分离膜材料聚砜、聚酰亚胺、聚硅氧烷、含氟聚乙胺、聚乙炔、醋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醚等。常见的有平板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3种。进行气体分离时通常采用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特点膜分离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投资费用低,是当今世界上发展迅速的一项节能型CO2分离回收技术,但是膜分离法难以得到高纯度CO2。美国田纳西州的Mallet矿区将膜法和溶剂吸收法结合起来,前者做粗分离,后者做精分离,结果表明:该法取得了二者单独操作时所得不到的最佳效果

49吸收法吸收法可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1)物理吸收物理吸收是利用原料气中的CO2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除去的方法。一般吸收采用低温、高压,解吸时采用减压或升温,减压解吸所需再生能量较少。常用的物理吸收法有加压水洗法、N-甲基吡咯烷酮法、Selexol法、低温甲醇法、碳酸丙烯酯法等。该法的关键是选择优良的吸收剂,所选的吸收剂必须对CO2的溶解度大、选择性好、沸点高、无腐蚀、无毒性、性能稳定。但是由于CO2在溶剂中的溶解服从亨利定律,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CO2分压较高的烟气处理,不适合燃煤电厂烟气处理。

50(2)化学吸收法所谓化学吸收法,指的是采用液相溶液,通过化学反应选择性地自气相中脱除易溶于吸收液成分的方法。化学吸收法脱除CO2实质是利用吸收剂与烟气中的CO2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稳定的盐类,而盐类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逆向分解释放出CO2而再生,从而达到将CO2从烟气中分离脱除。常用的吸收剂有醇胺、热碳酸钾和氨等碱性溶液,目前应用广泛的是醇胺吸收剂,即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化学吸收法适合处理CO2浓度较低的烟气,所得CO2纯度可达99.99%。

51(二)醇胺吸收法脱碳1.工艺系统及流程(1)吸收(2)再生(3)精制2.捕集系统主要参数控制3.工艺特点

52脱碳装置与锅炉烟气系统连接示意

53图脱碳工艺流程1-引风机;2-洗涤液贮槽;3-尾气洗涤泵;4-洗涤液冷却器;5-吸收塔;6-富液泵;7-贫液冷却器;8-活性炭过滤器;9-贫/富液换热器;10-贫液泵;11-溶液贮槽;12-胺回收加热器;13-碱泵;14-碱槽;15-再生塔;16-煮沸器;17-自吸泵;18-地下槽;19-回流补液泵;20-再生气冷却器;21-再生气分离器;22-旋风分离器

54(1)吸收在一般情况下,从除尘、脱硫后引来的烟气温度约为40~50℃,正好处于MEA理想吸收温度在吸收塔中,烟气与由塔顶喷射的吸收液形成逆流接触,烟气中的CO2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弱联结化合物,脱除了CO2的烟气从塔顶排出富含CO2的吸收液(简称富液)回收热量后送入再生塔的顶部。由于MEA具有较高的蒸汽压,为减少MEA蒸汽随烟气带出而造成吸收液损失,通常将吸收塔分成两段,下段进行酸气吸收,上段通过水洗,降低烟气中MEA蒸汽含量。洗涤水循环利用,为防止洗涤水中MEA富集,需要将一部分洗涤水并入富液中送去再生塔进行再生,损失的洗涤水通过补给水(除盐水)来保持。

55(2)再生富液从再生塔顶部喷头喷淋而向下流动,经塔下部上升的热蒸汽加热,汽提解吸出部分CO2(因此也常将再生塔称为汽提塔),此时吸收液可称为半贫液;半贫液进入煮沸器内进一步解吸,残余的CO2分离出来,吸收液变为贫液;贫液由再生塔底流出,经贫/富液换热器、贫液冷却器冷却,冷却后的贫液进入吸收塔循环吸收。吸收剂往返循环构成连续吸收和解吸CO2的工艺过程。

56(2)再生再生气(或产品气)经再生气冷却器和分离器分离,水通过回流补液泵打回再生塔上部,产品气至精制工序。在贫液冷却器后设立旁路,约10~15%的贫液经过活性炭过滤器,脱除吸收液中的铁锈等固体杂质。为处理系统产生的热稳定盐,设置胺回收加热器,需要时将部分贫液送入回收加热器中,加入NaOH或Na2CO3溶液,通过蒸汽加热再生回收MEA溶液。由于SO2、NOx等气体与MEA反应生成不能再生的化合物,净化后的烟气也会带走部分MEA蒸汽,因此,在工艺过程中设置MEA溶液贮罐,通过吸收剂补充泵进行补充。

57(3)精制生产食品级CO2精制流程为:原料气→缓冲罐→冷却除湿器→压缩机→活性炭过滤器→脱硫塔→分子筛干燥塔→冷凝器→提纯塔→过冷器→CO2低温储槽→充装。

58

59工艺原理根据理论分析,ME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比较稳定的氨基甲酸盐,在再生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能量才能分解,导致再生能耗较大。同时氨基甲酸盐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强,又易形成水垢。MEA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式如下:因为ME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比较稳定的氨基甲酸盐,反应(2)比反应(1)要快得多,所以总反应式可以写为:

602.捕集系统主要参数控制(1)系统水平衡控制由于吸收塔烟气排出带走水份,贫、富液泵机械密封不好泄漏及出再生塔的CO2带走水份,导致吸收—再生溶液循环系统水不平衡,运行中通过加入吸收塔洗涤液或再生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水来维持;吸收塔洗涤液循环系统的水平衡,通过加入新鲜除盐水来维持;当吸收塔洗涤液循环系统有机胺浓度达到2%左右,洗涤液经尾气洗涤泵至地下槽,通过自吸泵打入再生塔,由于洗涤液中所含胺的浓度比溶液循环系统中胺的浓度低得多,相当于系统的水量增加,此时,要将相同量的冷凝液经由回流补液泵补回至洗涤液贮槽。

612.捕集系统主要参数控制(2)温度控制对吸收塔而言,温度低有利于CO2吸收,但温度太低,溶液对CO2吸收速度太慢,CO2脱除率反而会降低,同时加重换热设备的负荷。温度上升虽增加扩散系数,提高反应速率,但同时会造成CO2溶解度降低。综合考虑吸收塔温度控制为40℃左右。对再生塔而言,温度高有利于解吸,但温度过高会引起有机胺的降解,增加腐蚀,增加能耗,还可能使溶液在局部地区产生爆沸,造成塔内拦液和泛塔现象,影响再生效果。因此,当塔顶压力维持在0.02~0.04MPa,MEA含量在20%左右时再生塔底溶液温度控制在约110℃。再生塔的温度是通过调节溶液煮沸器加热蒸汽的流量来控制。

62第五章火电厂脱汞技术一、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二、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

63汞是唯一主要以气相形式存在于大气的重金属元素。在过去的100年中,约20万吨的汞被释放到大气中,目前仍有3500t左右的汞滞留在大气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在没有人为污染源的北美和北欧偏远地区湖泊鱼体中陆续发现了汞含量超标的现象,而大气汞经长距离传输后在这些地区沉降是造成汞污染的主要原因。至此,这种全新的汞污染模式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普遍关注,而汞作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的概念也正式被提出。由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环境汞污染的研究热潮。在瑞典哥德堡大学无机化学系OliverLindqvist教授的倡议下,于1990年在瑞典召开了首届汞全球污染物的国际学术会议,之后,这一国际学术会议每2~3年定期召开一届。

64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汞污染问题的关注,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第25次会议决定,拟订一项具有全球法律约束力的汞问题文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选举了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通过了谈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并就汞文书的结构、实质条款、资金机制、技术转让与援助、遵约机制等进行了全面政策交流。谈判委员会将从2010年6月至2013年年初,召开5次会议,制定出关于汞污染控制的国际公约。

65在全球汞排放来源中,燃煤排放是主要排放途径之一。2000年12月,美国环保署(英文缩写EPA)宣布开始控制燃煤电站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2005年3月15日,EPA颁布了《清洁空气汞法案》对燃煤电厂汞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美国成为世界上首个针对燃煤电站汞排放实施限制标准的国家,这表明世界在汞污染控制的道路上已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我国除对垃圾焚烧炉和与汞有关的化工生产过程出台相关的控制标准外,还没有制定针对燃煤过程汞排放的控制标准。但在不远的将来,在汞排放领域制定相应标准也必是大势所趋。

66一、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1.燃煤烟气中汞存在形态气态单质汞(Hg0)、气态二价汞(Hg2+)以及颗粒态汞[Hg(p)]。不同形态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一般Hg2+易溶于水,并且易被烟气中的颗粒物吸附,因此易被湿法脱硫或除尘设备分离;颗粒态汞也易被除尘器分离;相反,气态单质汞不溶于水,除尘或脱硫设备很难捕获,几乎全部释放到大气中。因此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单质汞有效地转化为二价汞,以便于捕捉和控制。

67一、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2.三种形态汞来源煤中的汞在炉膛里释放出来几乎全部以气态Hg0的形式存留于烟气中,残留在底灰中的汞含量占总汞的2%~7%。随着烟气流出炉膛,温度逐渐降低,Hg0经过以下几种不同的变化:①部分Hg0被氧化成Hg2+。目前,学术界认为含氯物质对Hg0的氧化起主要作用,烟气中Hg2+大部分是气态HgCl2;

68一、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②部分Hg0在烟气温度降至一定范围时受到飞灰和未燃碳颗粒表面物质的催化氧化作用,被氧化成Hg2+;③当温度下降到400K以下,各种形态汞部分被飞灰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几种途径吸收、转化为Hg(p);④部分Hg0保持不变,随烟气排出。

69一、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3.三种形态汞比例的影响因素(1)煤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含量,其他元素(S、Cl、O)赋存比例和形态;(2)灰渣中可燃物碳的含量;(3)烟气从燃烧至排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4)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和效率;(5)炉型和燃烧方式。EPA在84个燃煤电站的测试结果表明:约40%的汞迁移到飞灰中被颗粒控制装置捕捉或存在于湿法洗涤装置的残留浆液中,60%的汞则随烟气排入大气。

70二、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燃烧后脱汞(烟气脱汞)其中以燃烧后脱汞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71二、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一)燃烧前脱汞1.洗煤技术洗煤对煤中汞的去除率从0%到64%,平均值为21%。2.煤的热处理技术有研究表明,在400℃范围内最高可以达到80%的脱汞率。然而在此温度范围内煤也发生了热分解对比洗煤脱汞和热处理脱汞两种工艺,前者技术相对成熟。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只有22%,发达国家为40%~100%。因此,我国应尽快提高原煤入洗率。

72二、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二)燃烧中脱汞燃烧中脱汞主要是通过改变燃烧工况或向炉膛中喷入固体吸附剂达到目的。1.流化床燃烧流化床燃烧能降低烟气中汞和其他微量重金属的排放。其原因有:①较长的炉内停留时间致使微颗粒吸附汞的机会增加,对于气态汞的沉降更为有效;②流化床燃烧的操作温度较低,导致烟气中氧化态汞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了氧化态汞重新转化成Hg0。2.低氮燃烧由于操作温度较低,增加了烟气中氧化态汞的含量,因此有利于汞排放的控制。

73二、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3.炉膛喷入固体吸附剂实验表明,炉膛喷入溴化活性炭或溴化添加剂(如溴化钙)脱汞效率明显优于普通活性炭吸附剂。溴化活性炭或溴化添加剂使烟气里的Hg0转化为Hg2+,从而使汞能被静电除尘器和脱硫装置所捕获。溴化活性炭或溴化添加剂可在输煤皮带上或给煤机里加入,也可直接喷入锅炉炉膛。此技术喷射系统简单,除汞成本低。目前较多装备了WFGD和SCR的美国燃煤电厂正在测试这种脱汞技术,其中一些电厂已取得很好的汞控制效果。

74(三)燃烧后脱汞一种是通过在烟气中喷入吸附剂脱汞,这需加强各种吸附剂的研究;另一种是通过改进现有的烟气净化设备,使其具有脱汞的性能,从而实现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利用现有的烟气净化设备脱汞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控制成本,给电厂带来经济效益,其应用前景广阔。二、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

751.吸附剂脱汞技术(1)活性炭吸附剂(2)飞灰再注入(3)钙基吸附剂(4)其他吸附剂如调制硅酸盐、沸石、蛙石、高岭土、膨润土、硅土、钒土等,

762.利用现有的烟气净化设备脱汞(1)脱硝装置SCR脱硝装置对于烟气中汞的总量基本上没有脱除,但对汞的存在形态有着很大的影响。在SCR系统中,有超过80%的Hg0被氧化成Hg2+(2)除尘设备研究表明,运行良好的除尘设备可以有效去除烟气中的颗粒态汞,但是对气态的Hg0、Hg2+的含量影响不大。

77(3)脱硫装置湿式脱硫系统对总汞的去除效率为10%~84%,无论是石灰石或石灰作为吸收剂均可将烟气中80%~95%的Hg2+吸收。但由于Hg0不溶于水,使得WFGD对Hg0的脱除效果不明显。研究表明,在WFGD系统中有捕集的Hg2+被还原成Hg0的现象发生,这可能与浆液中HSO3-和金属离子有关。通过改进WFGD的方法,如在烟气进入脱硫塔前,加入某种催化剂以促使Hg0氧化形成Hg2+,能提高汞脱除率;在脱硫过程中,使用H2S和加入少量乙二胺四乙酸(EDTA)试剂,并控制各运行参数,烟气中的汞成为HgS沉淀后将大部分汞隔离成不可溶的固体物质,可显著增加WFGD系统的汞脱除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