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

ID:8316470

大小:1.2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3-18

上传者:U-5649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_第1页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_第2页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_第3页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_第4页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班级:09级03班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5月13日 中国新闻摄影与西方新闻摄影之比较内容摘要自1842年德国汉堡大火的第一张新闻照片至今,新闻摄影已有171年的历史。而今读图时代的到来对新闻摄影而言是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新闻摄影愈发成为人们迅速了解事件的重要媒介,其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往往比文字更能直击读者的心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摄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呈现出繁荣之势。但无论从其技术手段和宣传题材、角度等方面,中国新闻摄影都与西方的新闻摄影有着不小的差异。本论文将从中西新闻摄影的现状和特点、中西新闻摄影题材、角度、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梳理。深入中西新闻摄影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找出中西新闻摄影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中西新闻摄影的异同为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关键词:中国新闻摄影西方新闻摄影比较差异文化 TheDifferencebetweenChinesenewsphotographyandWesternnewsphotographyAbstractSincethefirstnewsphotographofabigfirein1842,Hamburg,Germany,Newsphotographyhasbeenahistoryof171years.Herecomesatimeofreadingpictures,whichmeansagreatopportunityandchallengefornewsphotograph.Newsphotographyhasbecomeanimportantvehicleforpeopletounderstandtheeventquickly,Itsvisualexpressionandtheimpactoftenspeakmorewordstoreader'smindthanwordsnews.Sincereformandopeningup,Chinahasgotarapidgrowthofnewsphotography.Butduetovariousreasons,regardlessofitstechnologyoritsworkers’squality,thereisstillagapbetweeenChinanewsphotographyandwesternnewsphotographycareer.ThispaperwillcomparechinaandWesterncontries’newsphotographfromallaspects.FromChineseandWesternnewshistoryandnewsphotographyaward;ChineseandWesternpressphotogap;ThecauseoftheChinanewsphotographybehind;Chinanewsphotographywayofchangethebackwardsituation.In-depthallaspectsofChineseandWesternpressphotography,carriesonthecomprehensivecomparativeanalysis.Wecanfindtheinnerconnections,sumupthereasonsofthegapbetweenChinesenewsphotographyandWesternnewsphotographytoofferaproposalforournewsphotography.Keywords:ChinanewsphotographyWesternnewsphotographycompareDifferenceculture 目录序言1一、中西新闻摄影现状和特点之比较1(一)中国新闻摄影现状和特点11.主题鲜明22.注重新闻摄影的社会影响23.注重人文关怀24.对灾难的报道着力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5.宣传角度各有不同3(二)西方新闻摄影现状和特点31.真实是图片的第一生命32.内容第一,技术第二43.重视情感强化传播效果44.简洁明了,具有全球传播性45.能够捕捉悲剧事件的点睛之处4二、从新闻图片来看中西新闻摄影题材之异同5(一)中西在新闻摄影题材选择上的比较5(二)中西新闻摄影在题材上的差异7三、从新闻图片来看中西新闻摄影角度之异同7(一)以矿难新闻照片为例7(二)新闻摄影角度的差异11四、从新闻图片来看中西方新闻摄影之差异14(一)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14(二)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15(三)中西方媒体性质定位的不同15(四)中西方新闻摄影价值观的不同161.时效性162.重要性163.趣味性17(五)中西方新闻摄影思维方式的不同17结论17参考文献19 序言随着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的到来,信息的视觉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新闻摄影这一报道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预见,我国新闻摄影要是能抓住这次机遇,必然能有巨大的发展。新闻摄影始于欧洲,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发展,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当完整和成熟的系统。经过西方新闻摄影师的努力,新闻摄影早已经在世界新闻系统里占据了一片天地。相比之下中国新闻摄影属于后起之秀,正在奋起直追,经过多代新闻人的努力,中国新闻摄影在世界新闻摄影大舞台上以占有一席之地。当然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认为中国的新闻摄影已经十分发达。中国的新闻摄影与西方的新闻摄影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我们既有好的地方又有不如人的地方,我们的新闻摄影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和西方的同行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西方的新闻摄影正在进行大改革,许多新的制度和手段都在创新和应用中,我们应该向他们看齐,多多了解学习。不管西方新闻摄影如何改革,如何对新闻照片进行选择和应用,中国的新闻摄影都应该科学的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自己在社会结构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要按照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进行对比,取长补短、学习借鉴。进行有规律、有规矩的办事,紧紧地抓住”典型瞬间”和”瞬间新闻摄影形象”这才是中国新闻摄影的成熟体现。一、中西新闻摄影现状和特点之比较(一)中国新闻摄影现状和特点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摄影赢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中国新闻摄影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新闻摄影评奖活动,新闻摄影教育也不断发挥,产生了一大批反映改革开放成就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新闻照片。在中国新闻摄影的地位和在报纸中所占比例以《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为例,从2011年4月16日至2012年4月16日,《人民日报》有70%的头条新闻配发了图片,其中摄影图片占58%,图画占30%,图表占12%。人民日报,维基百科[DB/OL]。第20页 同一期间,《南方周末》有69%的头条新闻配发了图片,其中摄影图片占63%,图画占21%,图表占16%。通过分析它们配发了图片的头条新闻占所有头条新闻的比例以及配发图片类型占所有图片比例的统计数据,摄影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可窥一斑。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大报纸在新闻图片运用上表现出以下的一些特点:1.主题鲜明《人民日报》的新闻图片抓住的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针对干部思想解放、廉政建设和文艺创作中的突出问题,报道选题鲜明,报道原则明确的舆论监督。图片展现透彻,引导准确,或启人心智,或发人深省,或催人奋进,标题是大题目却不显空泛,表现大道理又平易近人。人民网重要言论库。[J]《南方周末》的新闻图片选题上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即抓住社会危害性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针对腐败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和维护消费者权益问题、行政诉讼问题。《南方周末》持续集中了大量新闻报道和图片展现,引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关注。使贪赃枉法之徒不能不有所收敛,也使有关部门认真着手解决问题。2.注重新闻摄影的社会影响不论是正面赞颂还是舆论监督,《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都能掌握好分寸和火候,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既能展现又能不失偏颇,抓住负面事件中我们值得思考的画面,而对那些同意让民众产生负面情绪的画面就较少拍摄或舍去,两大报纸不少图片注意了把握好度,既有说服力,又能展现社会的美好。3.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包括宽容、体谅和对人格的尊重,也包括对人的自由和隐私的尊重。冷莹莹:《台湾主流报纸新闻图片浅析》[J],新闻世界,报刊经纬。两大报在处理一些灾难事故中,并没有将视觉冲击力强的悲惨画面赤祼祼地展示出来,避免给当事人或亲属带来不良感受和伤害。4.对灾难的报道着力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灾难是天然的新闻,中西放对于灾难新闻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中国的新闻摄影展现的都是救灾和希望,即使是再大的灾难在中国用新闻图片展现出来,灾难都会变成可以打倒和战胜的“敌人”第20页 。从四川的汶川和雅安的两次地震的众多新闻图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军队迅速地挺近救灾一线,我们的民众会踊跃捐钱捐物,邻近的地区会无偿的支援灾区。国家机器会迅速转动起来全力战胜灾难。这样的新闻图片会极大的振奋人心,让民众忘却灾难带来的痛苦,全力进如到自救的状态。而对于灾难本身带来的混乱、伤亡、抢夺物质、痛苦等负面情绪我们的媒体则基本保持沉默,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5.宣传角度各有不同以《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为例,《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精神和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决定,报道国内外大事,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人民日报》的根本任务和宣传原则。所以《人民日报》的新闻图片大都是关于党政方针和国内外新闻大事件的展现。而《南方周末》作为面向全国的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很高。《南方周末》民生报道尽可能关注社会底层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农民工、农民、残疾、重病患者是重点关注的对象,除此之外吸毒者、艾滋病患者城市流浪儿童、同性恋者甚至发廊女这些都是《南方周末》新闻报道的常客。所以《南方周末》的新闻图片大都是展现社会民生,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图片,这能极大的吸引普通民众的眼球。(二)西方新闻摄影现状和特点1842年5月,德国汉堡发生大火第一张新闻照片以来,西方新闻摄影经历了171年的漫长经历。经过多个时代的洗礼,西方的新闻摄影已经有了一套十分成熟严密的体系和巨大的成就。西方的新闻摄影地位,以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泰晤土报》为代表的西方报纸为例,美国《纽约时报》有85%的头条新闻配发了图片,其中摄影图片70%,图画占19%,图表占11%。《泰晤土报》有82%的头条新闻配发了图片,其中摄影图片占68%,图画占17%,图表占15%。一般说来,西方媒体新闻图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是图片的第一生命人们曾经以“眼见为实”来形容新闻图片的作用,并由此肯定了它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然而在今天竞争激烈的西方新闻图片市场仍然有不少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利用伪造图片蒙骗读者。西方的报纸,把真实性视为衡量图片的第一标准,恪守把关人的职责责无旁贷。第20页 2.内容第一,技术第二在世界新闻摄影走过的30年历程中,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属于黑白照片的。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彩色感光材料和冲洗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摄影记者才开始有条件拍摄彩色照片。目前由于柯达公司推出高感光度的彩色胶片,记录人眼所看到的一切已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个视觉与图像信息泛滥的时代里,如何遴选好的图片便成为各大媒体图片编辑的首要任务。3.重视情感强化传播效果在西方媒体中,大部分新闻图片注重表现新闻人物的真情实感。通过抓拍人物的典型瞬间,比如大笑、拥抱、哽咽、翘拇指、好奇的神情等等,强化画面的感染力。4.简洁明了,具有全球传播性技术的发展已经动摇了专业摄影记者坚不可摧的地位,任何一位可以拍照的人都可以成为摄影者。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摄影者都可以成为摄影记者,不同的视角与思维拍出可以凝练主题的照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战,美国人何等风光,何等不可一世,但是停战的序曲却由美国记者埃迪·亚当斯(EddieAdams)1968年在越南拍摄的一幅《枪毙越共》的新闻照片拉开。梁丽庭:《国际人才交流》[J],1994年第09期美国人民从照片上被近距离枪毙的越共人员的影像惨状中猛醒,开始反思越战的非正义性,美国政府也开始调整越战政策。在这次历史事件中,简洁且极具国际传播性的新闻照片功不可没。5.能够捕捉悲剧事件的点睛之处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摄影记者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并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闻事件的挑战。所以,西方第20页 报纸对新闻图片的要求是要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感召力。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十分认真仔细地为拍照做准备,只要有时间,有条件,他们就要构思,认真考虑用什么角度,怎样采光,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心态等等。在对图片进行选择时,编辑们首先考虑的是照片的拍摄难度。纵观历年来获得普利策奖、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以及美英国内新闻摄影大赛的照片不难发现,有关战争体裁的照片总是得到评委们的青睐。这是因为拍摄战争题材的照片不仅需要摄影师有很高的技术和实力,而且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洞察力。如果摄影师能够透过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整个悲剧过程中的点睛之处,使读者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那么这幅照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就显现了出来,这正是图片编辑们梦寐以求的传播效果。二、从新闻图片来看中西新闻摄影题材之异同(一)中西在新闻摄影题材选择上的比较新闻摄影的题材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提炼、选择而进入画面的一定现实生活方面的新闻形象,是构成新闻图片的基本材料和基础。新闻摄影题材划分标准不一,有从社会活动的不同性质分的,有从行业分的,有从时效性分的等等不胜枚举,无论从哪方面分都应先考虑该题材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从记者的角度看,应注意各种题材的拍摄。从图片编辑的角度看,则应注意在报刊上刊登各种不同题材的照片。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摄影报道面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在我国,新闻工作是党的教育宣传工作的组成部分,有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中心工作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话题,是我国新闻摄影最主要的题材。其他题材如体育新闻、日常生活新闻等以正面报道为主流,着力展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对于灾难和突发事件等新闻的“常客”,中国新闻摄影的选材也很有特色。中国新闻摄影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事件本身,其图片内容主要偏向于大画面和大场景,追求视觉冲击力和场面直观感;第二部分为善后事宜,着力于表现灾后救援和事件中感人的场景。就新闻摄影题材而言,中国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选择多是正面的和直接性的报道,如雅安地震和温州动车事(图2-1)故有大半的图片都是关于领导的处理、救援和大场景的展现,对于西方喜欢拍摄的那些血淋淋的容易引起受众不适的场景(图2-2),就较少选择或舍弃掉。这样的选择给了民众战胜灾难和困难的信心,让民众大受鼓舞而纷纷投入到捐助和支援中去。近年来,中国发生这么多大灾难后,民众的团结度和向心力有增无减,这都和新闻报道的选材分不开关系。第20页 图2-1温州动车事故图2-2波士顿爆炸事件在西方,‘受众是上帝,市场竞争和经济收益永远是第一’的商业逻辑,成了西方媒介倾心于负面报道的不绝动力。张晗,朱清河.《普利策奖与美国的新闻观》[J].新闻爱好者,2006,24-25页西方世界认为正面报道对于受众而言无关紧要,打动不了他们。所以正面报道在西方不受宠。在西方以‘观点自由市场’和‘意见自我修正’为原则的自由主义论和以‘报刊应成为对行政、立法、司法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为主导的媒介体制生态逻辑,第20页 扒粪揭丑、惩恶除奸、监督政府、警示凶险,这样的新闻报道观念如今依然是西方新闻报道观念的主流话语。所以西方的新闻摄影的题材选择则偏向于突发现场新闻、民生新闻、自然与环境、灾难、战争、体育、科技等,多表现新闻事件的细节和更深远的影响。(二)中西新闻摄影在题材上的差异中西方新闻摄影在题材上的主客差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新闻照片传递了以客观事实为依托的实在性信息,还是仅仅展现了一些缺乏事实建构的认知性画面。西方媒体在拍摄新闻照片时,善于用客观事实进行表现,忠实地展现新闻事实的过程和结果,一般不发表任何意见和评论,记者的看法和倾向,都是通过镜头把新闻事实巧妙地反映出来。而中国记者常常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己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做出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判断在进行拍摄,这样的表现方式极易造成新闻概念化和新闻失实,遭到受众心理上的反感。而西方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时,则习惯于描写人在灾难中的困境、悲伤,用大量赤裸裸的材料表现灾难对人的摧残,强烈而直接地表现出人的痛苦、悲惨境地以及被毁灭的命运。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西方在新闻摄影题材上的选择一定科学、正确。在西方诸多新闻人看来,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具有人情味,即趣味性,而趣味是吸引读者的良方。于是黄色新闻图片泛滥,血腥暴力场景入选。中国在社会新闻摄影方面强调“正面报道为主”,强调“三贴近”原则,是为了正确实行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为了保持舆论平衡,“我们在进行新闻摄影题材选择的时候,决不能放弃党性原则,无条件地追求‘同情弱势群体’的新闻理念。只有这样,社会新闻的报道才能提高到一个符合国情、市情、民情的新水平。相对于西方新闻摄影猎奇性的要求,中国的社会新闻摄影更注重教育性、指导性和服务性。三、从新闻图片来看中西新闻摄影角度之异同(一)以矿难新闻照片为例2006年1月2日早上6点40分,位于美国西佛吉尼亚查尔斯顿城西北150公里的塞格煤矿(sagoMine)发生爆炸,1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生死不明。美国的各大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对此次矿难做了追踪报道。NationalPublieRadio(美国全国公共电台,简称NPR)对此报道有3张图片。第20页 图3-1百度图片库[DB/OL],http://www.msha.gov/sagomine/sagomine.asp工人们加快对被困矿工的营救工作西佛吉尼亚的搜救队自星期一以来一直努力尝试营救受困13名矿工,目前为止未收到任何煤矿深处的矿工的信号。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明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图3-2百度图片库[DB/OL],http://www.msha.gov/sagomine/sagomine.asp,西佛吉尼亚塞格煤矿属于国际煤矿公司,不久前的几个月,美国政府官员刚对该公司煤矿的安全隐患问题发出警告。第20页 图3-2百度图片库[DB/OL],http://www.msha.gov/sagomine/sagomine.asp,塞格煤矿13名矿工被困已超过24小时,搜救队已在煤矿上钻出一个洞,摄像机器人被派出搜寻被困矿工的生命迹象。政府官员称空气质量检测的结果令人沮丧。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媒体对于2005年11月28日黑龙江七台河发生的矿难报道:黑龙江七台河发生重大煤矿爆炸事故图3-4中华网,新闻中心[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2-03/.shtml,28日20时,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在此间宣布,27日21时40分左右,东风煤矿发生重大井下煤矿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赶赴事故现场,听取工作汇报,看望受伤工人,他强调,要全力抢救有可能生还者,只要有一线生还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第20页 图3-5中华网,新闻中心[E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2-03/.shtml,到目前为止,事故发生时井下作业人员221人中,已有134名矿工遇难,此外还有15名矿工下落不明。今天共计出动25个救护小分队,250人到井下现场搜寻,共对15个掘进工作面和5个采煤工作面进行了22次搜查工作。图3-6中华网,新闻中心[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2-03/.shtml,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宋法棠、省长张左己也已分别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并到医院看望受伤矿工,目前,善后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矿工家属情绪稳定,遇难矿工赔付标准确定为20万一22万元人,黑龙江煤监局长介绍,目前工作重点集中在人员搜救,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显然,同是矿难,两篇报道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记者的着眼点是救灾,记者用大量图片和篇幅记述的是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组织的救灾活动,虽然是灾难报道,但是却哀而不伤,以领导的关心和讲话让读者看到希望,受到鼓舞;美国记者的着眼点是矿难本身及矿难造成的危害,将真实、悲伤的情况完全呈现给读者,救灾情况虽有所提及,但始终弥漫着悲观的气氛。第20页 这两篇报道之所以会如此不同,直接原因就是中西方记者新闻角度取舍与运用的不同。西方记者对自然灾害高度重视,喜欢选择灾难、社会灾难以及所带来的生存危机一贯表现出凶杀、犯罪等负面新闻,喜欢表现对抗性强的事件,表现灾难对人的摧残,对美好安宁的摧残,表现人的痛苦、孤独、绝望,喜欢渲染恐怖气氛及人的毁灭感,更多地用凶杀、暴力等强感官刺激揭露社会的阴暗。因此,西方媒体选照片时,常常聚焦于那些消极、悲观、血腥、刺激、狂热的事实场景。这从美国新闻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的评选中可见一斑:普利策新闻奖共设14个奖项,第84届获奖作品里,灾难、揭丑、犯罪、凶杀类负面新闻作品多达11篇。第85届获奖作品反映最多的仍然是民族冲突、政府或公共机构腐败、天灾人祸等。第86届的评奖更为典型:14个奖项中除文艺批评奖为中性外,其他全是负面新闻。刘莉.《普利策奖强调新闻为公众服务》[N].东方早报,2005-6-6中国媒体长期以来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稳定压倒一切的舆论导向原则,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受众,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的新闻题材。中国媒体强调趣味性要建立在高尚情操的基础之上,中国记者在选择拍摄时,追逐的是有利于引导受众、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人们的见闻,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给人以鼓舞的东西,因此一般选择的是积极向上的新闻事实。以众多的灾难新闻摄影为例,我国媒体认为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我国新闻界面对灾难事件,采取从正面角度介入,大唱赞歌、壮歌的形式仍占主要地位。因此,我国记者在选材时一般选择能够贯彻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报道方针的新闻事实进行拍摄,比如广大干部群众在灾难中表现的伟大精神和涌现的出的英雄人物画面等等。(二)新闻摄影角度的差异2001年4月1日,中美飞机在南中国海上空相撞。此事件明明是美国侦察机在贴近中国领空飞行而引起的,美国媒体却卷起了一股爱国主义热浪。比较中美双方对此的新闻报道的照片,我们会看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下不同的立意角度。撞机事件后,美联社发表了一组照片:照片一:中美撞机后,美国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黄气球、黄丝带,祈祷勇敢的美国间谋飞机军人们平安。照片二:一位非常和善的继母,由于儿子是美国间谋飞机上的间谋而被中国军方扣留。这个善良的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在报纸上寻找继子的踪影。第20页 照片三:美国小学生们在社区和校园里张贴标语,搞签名活动,企盼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早日归来。照片四:美国大街上的一快广告牌,上面猩红大字煽情写道:“空军卫士们,为你们自豪,为你们骄傲!”照片五:中美经过外交磋商,终于就释放美国间谋达成了协议。美国举行了非常隆重、热烈、感人的欢迎场面,妻子、儿女、情人、父母等亲人手持国旗、黄花到机场迎接美国军人从中国凯旋而归。这是美国媒体一个典型的服务于意识形态、政治信念的报道。此事件的责任在美方,而美国主流媒体却选择报道的角度是维护人权。大肆炒作,如此带有强烈价值取向的报道成功地给美国以及受美国舆论影响的世界上其他广大受众带来了错觉:这只是一次意外,责任在中方,中国的共产党政府不讲人权,他们不让24名美国士兵回到他们的祖国,不让他们与焦急等待他们的父母、朋友相聚。中国主流媒体对中美撞机的报道,其立意角度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重点突出英雄王伟为国英勇拦截美国飞机,最后壮烈牺牲,由此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把民众的爱国热情化为爱国力量。人民日报对此做的报道所刊登了一系列纪念战斗机飞行员王伟的照片。照片1英雄王伟跳伞逃生,下落不明第20页 照片2确认王伟死亡后召开的追悼会照片3江总书记接见王伟遗孀中西方基于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体制、文化背景,新闻摄影立意角度自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的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维护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媒体一向将国放在第一位,国富民强、国计民生是我们报道的重点。中国记者习惯用正面报道的角度立意,将是否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作为衡量立意角度是否正确的标准。西方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给西方人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生存、安全的威胁以及深重的危机感。因此,在发达的西方物质社会外表下,人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死亡的威胁的画面,成为记者敏感和关注的焦点之一。西方新闻媒体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工具,在人文精神的传统下,西方媒体以个体为视角,聚焦于个体的生存状态,高喊维护人权的口号,但是西方的维护人权是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的,是狭隘的、自私的。第20页 四、从新闻图片来看中西方新闻摄影之差异(一)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新闻摄影的精神内涵之不同,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重人伦,西方文化重个人自由;中国文化重统绪,西方文化重分殊。因此,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中西方新闻摄影不同的根源。在文化这条线上,从总体上能概括中西民族精神的就是“天人合一”与“天人分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支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是儒、道、佛三大支柱。这三大文化的融合发展,深深影响和支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国(东方)的“天人合一”的特征为整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融合。我国传统文论强调的是“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对于战争、自然灾害等灾难的记述,通常表现为语焉不详,简而要之。在这种传统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以道德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其独立性、信息价值的中立性就显得相对微弱。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59.htm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具有强烈冲突性、刺激性和不确定性的灾难自然会被视为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面对同样性质的灾难事件,中国媒体刊登的照片极少出现灾难现场的描摹以及对灾难本身的注视,极少突出毁灭感、死亡感和绝望感,而代之新闻照片展现的是人民群众与灾难斗争的乐观精神以及抗灾救灾的英雄气概。1998年长江遭遇世纪大洪水,在惊风密雨、滔滔洪波中,百万军民与世纪洪魔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搏斗,中国新闻拍摄了大量抗洪场景,成功地凝聚了民众的士气与人心,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西方文化崇尚“酒神精神”,“其核心表现为对个体生命的沉酣、放纵,它表明的观物态度是人与自然尖锐的对立”。樊凡:《中西新闻比较论》[M],武汉出版社,1994;38页它强调征服和战胜自然,人与自然的对立是“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在酒神精神的感召下,西方人追求冒险、个性独立,赞美恐怖,强调天人分裂、冲突对抗,喜欢表现毁灭。继承了“天人分裂”核心的西方记者表现为突出个人的存在,富于非理性、情感意味,追求狂热、神秘、刺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形成了权力多元、重契约法制、尚科学理性的社会特性。当灾难发生时,西方人、西方媒体通常是更冷静、更理性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直面惨烈的灾难本身和灾难后果。第20页 在西方媒体的灾难新闻所拍摄的照片中更能看到这种文化心理的折射。西方传媒的照片注重仔细描摹事实,画面的细节里充满了恐惧、绝望和怜悯。西方灾难新闻注重表现灾难到来的惨剧、遇难家属的痛苦、悲剧发生的处境和进行斗争的勇气,使受众正视现实社会的负面,自觉接受灾难的挑战,在奋斗与超越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价值。(二)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来讲,中国人更讲究群体观念,就是让个体纳入整体当中,在总体的发展中来照顾个人。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以及和社会的对立,我们在看欧美电影,经常看到一个个人主义英雄嘲弄整个社会。中国文化以家庭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孟子在《离篓.下》里非常清楚地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个人的命运与家庭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整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它认为群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它强调个人从集体中突出,依靠个体的力量去竞争,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价值。从这样的信念出发,远古社会中个人对家庭的从属关系自然就受到了削弱。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形成了西方个人中心的处世态度,他不依附于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倾向于自我依赖——“他要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并且用自己的双手以自己的能力开辟自己的前途。许光良:《宗族、种族。俱乐部》[M],华夏出版社,1990;3页”在西方价值观念看来,自我是价值观念的轴心,也是衡量价值的根本尺度。(三)中西方媒体性质定位的不同中西媒体性质有着根本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中西新闻摄影的差别。中国的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体制,它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坚持走群众路线等等。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定义规定了它的职能主要是舆论工具,即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以意识形态为主导,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引导、鼓舞并组织人民群众去实现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在这一职能的指导下,我们的新闻摄影拍什么,什么时候拍,怎样拍,都必须根据宣传目的而定。关于”法轮功”邪教问题的报道就是一个例证。“法轮功”第20页 的部分信徒1999年曾先后聚集在北京电视台、中南海静坐示威,应当说这是一个重大新闻。西方及时报道刊登了许多新闻图片,但我们当时并没有报道,因为这件事本身的社会影响很不好,及时报道就会扩散这种不好的社会影响,对维护社会安定是不利的。到了1999年7月22日,国家民政部宣布了“法轮功”是非法的邪教组织后,全国的新闻媒体才有新闻照片的刊登。西方新闻媒体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工具。西方的新闻其主要职能是信息内容的竞争,以适应全球信息市场传播与资讯服务的变化和需求。传播是其基本职能,传播事实,交流信息,将客观实在的信息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传播的主体行为。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西方新闻摄影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私有制,媒体产生的直接动因是经济竞争。“为了要在商业市场上维持下去,一家报纸必须对读者和登广告的人有吸引力。乔治.芝斯特,《世界报业大亨——默多克》[M],新华出版社。1991;53页”(四)中西方新闻摄影价值观的不同新闻摄影来源于事实,但并非所有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只有那些本身具有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而又为记者所主观认知的事实,即事实对象化,才能作为新闻。新闻摄影是实现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1.时效性西方新闻界认为,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称为”易碎品”所以他们的新闻照片的发布,要求尽可能地接近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尽量不用”昨天”、“前天”的照片,而用”今天”作为新闻照片的开头。我国新闻摄影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更注重时宜性。时宜是指新闻报道和新闻照片发布时机的选择,它要求新闻工作者根据当时特定环境的需要来把握新闻照片和稿件的播发与否,早发还是迟发。因此,在中国,时宜性比新闻的时效性显得更重要,时效性必须服从服务于时宜性。2.重要性中西方都把重要性列为新闻摄影价值的主要标准,但有不同理解。中国新闻摄影价值观之重要性乃置身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第20页 为主。我们在判断一件事实是否重要时,还须看它对群众利益、社会生活、国内工作和国际交往是否有重要影响,还要看媒体报道和言论是否支持和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否促进政治的安定。西方新闻学对重要性的理解,往往和个体联系在一起。西方新闻界认为,人们具有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发生、发展的事物变动情况的一种欲望,这是人类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组成部分。比如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安全感、正义感等等,都是新闻欲求的主要内容。于是西方传媒眼中的“重大”多以个体为视点,聚焦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对个体之重要便是对国家之重要,社会意义之重要便是新闻价值之重要。3.趣味性中西方媒体虽然都强调要注意研究和满足受众的兴趣,但我国和西方新闻界对于趣味性的理解和做法上不同。我们的新闻媒体是要选择那些能满足人们高尚、健康、正当兴趣的事实加以报道和拍摄,借以陶冶人们的精神境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安定。西方新闻界往往以人的本性来解释人们的兴趣,大量报道拍摄色情、凶杀、暴力事件和场景,来迎合人们低级、庸俗的兴趣。他们认为趣味性就是“女性、儿童、野兽”,“怜悯、恐惧、妒忌、情爱”郑贞铭:《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践》[M],泰文商务印书馆,1997;12页有的甚至把趣味性归结为女性,把女性当作新闻的调味品,只要加上它,新闻价值就高了。(五)中西方新闻摄影思维方式的不同新闻摄影思维是记者面对新闻事实展开的一种认知活动。它是思维特征和规律在新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中西方媒体新闻摄影的差异中,思维方式的不同侧重,是一个深层的原因。中国记者侧重于抽象思维,西方记者更善于形象思维。国内的新闻照片通常喜欢采用概括的手法,通过营造一定的气势,使受众一看到照片就对事件产生总体的认识。西方记者较少概括手法拍摄新闻事件,而是通过具体的直接画面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注重无删节实景和形象思维拍摄是西方的一贯传统。形象思维始终不舍弃感性现象,它将同类事物中相同的本质特征集中概括起来,形成更丰富的一般性的形象。与这种思维方式相适应,西方传媒往往采用个别到一般的演绎法,通过照片以具体的个例反映普遍的社会问题,以尽可能的客观事实代替主观的添加。由感性的、实证的披露,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角度。结论第20页 通过本论文的对比我们能得出结论,中西新闻摄影存在这许多的差异,我们既有好的地方又有不如人的地方。西方发达国家在经过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后,才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它在处理新闻摄影与政治关系的手法、新闻摄影选材和角度、新闻摄影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在新闻摄影的理论与技巧上,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能看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西方的新闻摄影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最突出的就是传统新闻媒介的末路。例如: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额巨幅下滑;报社和杂志社的用于新闻摄影预算都相应减少;Sipa、Sigma、Gamma、Keystone等传统图片社都相继破产或出售;新闻图片价格在降低;新闻摄影系学生很难找到工作。西方的新闻摄影界正在寻找新出来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任何的学习和借鉴都必须和自己国家的实际相结合,我国与发达国家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且我国目前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相对落后,大众传媒覆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盲目照搬的结果可能与初衷适得其反。我们应该学习西方新闻摄影的长处,看到西方媒体现在的困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提高和发展中国新闻摄影水平的道路。第20页 参考文献[1]甘险峰:《中国新闻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年07月[2]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年8月[3]彭亚非:《读图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1日。[4]肯尼思.科布勒/任悦译:《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获得杰出新闻图片的专业法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5]张晗,朱清河.《普利策奖与美国的新闻观》[J].新闻爱好者,2006,24-25[6]万晓娣:《浅析新闻摄影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J],大众文艺,2008年3月[7]盛希贵周邓燕:《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摄影业务的发展与变革》[J],国际新闻界,2008年10月[8]鲁伟:《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探究》[J],大众文艺,2008年11月[9]左庆:《记者的差距》[J],青年记者,20010年7月[10]王瑞芳:《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看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特点》[J],新闻知识,2010年[11]肖杰:《我国新闻摄影的特点及发展状况》[J],学术纵横,2011年3月第六期[12]李响:《从“宣传摄影”到“报道摄影”——新时期中国新闻摄影变革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4月[13]潘梅玲:《中西新闻自由观比较研究》[J],新闻世界,2012年第12期[14]黄璐:《视觉诉求下新闻摄影的发展,》[J]传播技巧,2012年[15]陈琳:《中国摄影学科的困境和出路》[N],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16]甄学宝:《推动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创新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9年2月25日第A03版[17]陈静:《新闻摄影,提升读图时代纸媒体的竞争力》[N],湘潭日报,2010年5月第1版[18]刘建光:《读图时代中国报纸新闻摄影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论文,2006年3月[19]何白:《中国新闻奖的摄影奖研究》[D],厦门大学论文,2008年3月[20]包宇:《论我国新闻摄影的形象性问题》[D],山东大学论文,2009年5月[21]褚青青:《论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D],中央名族大学论文,2012年5月[22]百度百科[DB/OL][23]维基百科[DB/OL][24]中华网[EB/OL]第20页 [25]中国知网[J/OL]第20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