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33026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4-08-31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又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十五从军征》也出自《乐府诗集》。B.“无人问津”“教学相长”“政通人和”三个成语分别出自《桃花源记》《论语》《岳阳楼记》。C.用典可以使古诗词变得典雅含蓄,《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长风破浪会有时”属于用典。D.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用“花黄”指小黄花,用“汗青”指史册,用“丝竹”指音乐。【考点】【答案】D【解析】D.错误,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故选D。2、依次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总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显得很大度,又总是在让自己吃亏的事上显得小心眼。________。在胸襟上,劝别人时,总是要对方心怀全世界,轮到自己这里,却成了自我的全世界。在理想国,我们应该是有情怀的人;但在现实里,却是有情绪的人。所以真正大情怀的人,都会有分寸地制止自己的情绪。A.在利益丛生的地方,人们识短、器小,看不开;在没有利益纷争的地方,人们舒展、理性、有节制B.也就是说,在没有利益纷争的地方,人们舒展、理性、有节制;在利益丛生的地方,人们识短、器小、看不开C.也就是说,在利益丛生的地方,人们识短、器小、看不开;在没有利益纷争的地方,人们舒展、理性、有节制D.在没有利益纷争的地方,人们舒展、理性、有节制;在利益丛生的地方,人们识短、器小、看不开【考点】【答案】B【解析】试卷第9页共9页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根据“人总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显得很大度,又总是在让自己吃亏的事上显得小心眼。”总说什么情况下大度,什么情况下小心眼,然后应该具体解释“大度”和“小心眼”,“也就是说,在没有利益纷争的地方,人们舒展、理性、有节制;”解释了“大度”;“在利益丛生的地方,人们识短、器小、看不开”解释了“小心眼”。前后对应,据此判断选B。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3、给下面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________(jiézhǐ)2019年1月,我国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________(tícái),呈现高时长、高频率(_____)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我省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_____),加快文化河北建设。【考点】【答案】截止题材pínlǜqìjī【解析】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截”不要写成“载”,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有韵还是无韵,可以分为诗歌和散文;根据结构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此处应是“题材”。“频率”的“率”“ǜ”上的两点不要丢了。“契”不要误读作qiè。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有客来小时候生活的村子,逢农历三、八是大集。集日就是我家的节日,会有许多客人来。我家门前是一条不算宽的土路,集市就在这条路上。每逢集日,天还不亮,街上就出了摊子。炸馃子的、蒸包子的,热气腾腾向上乱窜,香气滚滚向四下里扩散。早饭吃过,路上车马行人密起来。赶车的,背筐的,骑自行车的居多。不远处有几个存车处,妇女或体弱年老的男人,手把着一大串竹棍做的牌子,站在路边招揽生意。我家不存车,但院子里很快便放满了车。第一拨客人到了,跟母亲说一声,自己是张家姑太太的什么人,放下车子就走了,他们舍不得存车的五分钱。当时三分钱一斤韭菜,七分钱一斤醋,八分钱寄一封信。晌午前,客人们陆续回来了,打个招呼走了。暮春仲夏,口渴了,自己到院角水瓮边,掀开盖帘,摘下挂在瓮沿儿的铜舀子,咕咚咕咚灌一气凉水。对于这些客人,出身大户的奶奶很反感。车子倒了砸了喂鸡的瓦盆,破筐里的猪崽拉了一地屎,五天一个集耽误很多活计,一年还要搭上几挑子水……母亲笑而不答,只要不是麦秋,头天傍黑,总要扫净院子,去远处洋井挑来甜水,再擦拭干净瓮盖和铜舀子。远近的表亲一般不来。卖完牲畜过了饭时,他们才会驮着空筐子来,手里还会拿一个浸了油的草纸包,里面是包子或馃子。按理,这包子馃子足够他们饱餐的,但是街头有亲戚,在外面吃饭会被笑话,不光彩。把香喷喷的纸包一放,在炕头上一坐,稀的干的饱饱地吃了,两全其美。因而我家集日的午饭总是晚做。客来了,母亲把刷了的碗再刷一遍,斟满热水,放在炕上,再端过旱烟簸箩。簸箩里装满了新搓的旱烟,给客人把烟递过去,点上,母亲便去忙饭了。细粮少,擀一剂面条,葱花儿炝锅,做一锅糨乎乎的热汤面,炒一盘鸡蛋,切一碗腌萝卜,再把客人拎来的包子馃子熥一下。父亲和客人盘腿坐到炕头,母亲在旁边盛饭。小孩子则在另一个屋子里猫着,不许乱跑。客人走后,我们最盼望的时刻来了。锅台上撤下来的盘子里的吃食,被我们风卷残云般地一扫而光。父亲的朋友来了,我们最不自在。作为长女,我要烧火。因为炒下酒菜,这火一烧就是好长时间。弟弟们最受拘束,眼馋着客人崭新的自行车,拧脚蹬子不行,摸把套儿不行,掏车兜子更不行。唯一可以满足的只有一个节目:被父亲叫进屋里,向客人汇报考试分数——我们姐弟很少不考第一的。母亲从迎门橱子里,小心地端出茶具,仔细地洗,准备沏茶。茶具是父亲出外买来的,冰青色壶身上一丛墨色兰草,茶碗儿镶黑边,把儿很小巧。沏茶的开水不能大柴锅烧,母亲说这水有味儿,要我提着暖水瓶去村东头刘家茶馆倒,三分钱一壶。试卷第9页共9页 上了初中,学习紧张了,我一度很反感集日。一天,实在忍无可忍了,我去质问母亲,费时费力照应客人,图啥?指着门前的路,母亲说:门敞开了,路才能越走越宽,你忘了你去邻村看电影迷了路,在咱家放车子的老棒黑灯瞎火把你送回来?你奶奶开刀住院,亲戚朋友三十、五十地帮衬?后来,我家搬离了村子,房子卖给了本家。除了门前的路和石墩子,其他的我都模糊了。这几年,白发母亲常念叨,那路修宽了,可惜石墩子让人偷了,不知人们还去院里放车子不。母亲还总说我们待客不周——客来了,往饭店里领,不把客让到热炕头上,叫待客的礼数吗?连卧室的门都不让人进,这是什么规矩?我不敢说母亲老了。我担心,匆忙行路中我们会丢了不该丢的东西。【1】“家有客来”中的“客”包括哪几类人?【2】选文加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3】结合具体语境,简析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1)炸馃子的、蒸包子的,热气腾腾向上乱窜,香气滚滚向四下里扩散。(2)锅台上撤下来的盘子里的吃食,被我们风卷残云般地一扫而光。【4】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选文加波浪线句子的理解。【考点】【答案】【1】附近村子里的在我家放车子的乡亲,远近的表亲,父亲的朋友。【2】说明;交代当时几分钱的价值,与前面“五分钱的存车费”作比较,从而表现出了我们家轻财好善的好家风。【3】⑴“腾腾”“滚滚”这两个叠词,突出了热气的乱窜、香气的扩散,渲染出集市的红火热闹。⑵运用比喻的修辞,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我们贪婪快速地吃完盘子里的吃食的场景。【4】示例:加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的担心。当下一些人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失去了原先的本分、友善等传统美德,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继承并弘扬传统美德,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理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第③段“第一拨客人到了,跟母亲说一声,自己是张家姑太太的什么人,放下车子就走了,他们舍不得存车的五分钱。”可知客人是附近村子里的在我家放车子的乡亲;第⑤段“远近的表亲一般不来。卖完牲畜过了饭时,他们才会驮着空筐子来”,可知客人是远近的表亲;第⑧段“父亲的朋友来了,我们最不自在。”可知客人是父亲的朋友。【2】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划线句子“当时三分钱一斤韭菜,七分钱一斤醋,八分钱寄一封信。”用确切的钱来说明当时几分钱的价值,附近村子里的的乡亲为了省下五分钱,将车子放在我家,表现出了我们家轻财好善的好家风。【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1)句中“腾腾”“滚滚”运用叠词,使描绘的景物热气、香气更加形,富于艺术魅力;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渲染出集市的红火热闹。(2)句“风卷残云般地一扫而光”将我们吃东西的样子比作风卷残云,生动形象地写出吃食的速度之快,描绘出我们吃盘子里食物的贪婪之态。试卷第9页共9页 【4】本句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此文先写母亲父亲的待客之道,“客来了,母亲把刷了的碗再刷一遍,斟满热水,放在炕上,再端过旱烟簸箩。”“父亲和客人盘腿坐到炕头,母亲在旁边盛饭。”可是结尾“可惜石墩子让人偷了,不知人们还去院里放车子不。母亲还总说我们待客不周——客来了,往饭店里领,不把客让到热炕头上,叫待客的礼数吗?连卧室的门都不让人进,这是什么规矩?”可知划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的担心。原本具有的热情善良、轻财好善的好家风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好面子,追求名利的不良世风。作者想借此发出感慨,号召我们应继承并弘扬传统美德,让社会变得更美好。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谁最容易被狗伤害①最近,河南卫辉市安都乡一9岁儿童在和狗玩耍时,被狗舔舐了手上的伤口,40天后因发狂犬病不幸身亡。无独有偶,去年在杭州,同样有一位9岁的男孩因此丧生,让人无比痛心。近年来,因与小狗玩要不幸传染上狂犬病丧生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在养狗者眼里,养狗的好处一大堆,什么狗能通人性、会看家,和狗在一起不闷得慌等等。但养狗的坏处也许并没引起养狗者的重视——在他们眼中,无非就是妨碍他人生活、随处便溺什么的。其实,狗的主人才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②貌似健康的宠物狗也可能携带病毒。养狗可不是件闹着玩儿的事,上至政府下到市民都应该把养狗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在某些国家,不怕你养狗,但必须守规矩。除了不能让狗随处便溺、不妨碍他人外,就是必须给你的狗每年打一次狂犬病疫苗。在匈牙利,小狗生下后3个月,狗的主人就要带着自己的狗到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疫苗;在日本,狗的主人不仅每年要定期为宠物狗注射狂犬疫苗,而且自己和家人也要进行预防性接种狂犬疫苗,以防止万一。③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中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狗几乎成了家中的一分子,大人和孩子与狗亲密无间,甚至人与狗吃喝不分。但由于有关部门对市民养狗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狂犬疫苗接种率低,再加上许多人对狂犬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才造成近年来我国大病疫情上升的趋势。笔者曾问过周围一些养狗者是否给狗打过狂犬疫苗,有的说没有,有的说前几年打过一次,而更多的养狗者则认为,“我的狗又没病,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其实,养狗者哪里知道,外表看似没病的狗整天在你身边逛悠,没准就是个温柔的杀手。④如果你不准备为你所养的宽物狗定期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你觉得到你和家人注射狂犬病疫苗也没必要——那么,笔者劝你还是尽量减少与狗的亲密接触,因为你的狗无论健康与否,都有可能是狂犬病病毒携带者,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正是你和你的家人。【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两起因为与小狗玩耍不幸传染上狂犬病丧生的案例。B.第①段加横线句子中波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C.匈牙利、日本的政府和市民都把养狗当成一件大事来抓。D.狗无论健康与否,都有可能是狂犬病病毒携带者。【2】选文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温柔的杀手”写得很形象,作者是如何做到的?【3】住在小明家对门的王阿姨养着一条金毛犬,王阿姨家十来岁的女儿经常与金毛犬嬉戏玩耍。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王阿姨怎样说?【考点】【答案】【1】A【2】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整天在主人身边逛悠的狗可能会给主人带来潜在伤害这一特点。【3】示例:王阿姨,您家的金毛犬真可爱。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得知貌似健康的宠物狗也可能携带病毒。为了您和您女儿的健康,建议给您家的金毛犬定期注射狂犬疫苗,您和您女儿也要进行预防性接种狂犬疫苗。【解析】【1】A.“近年来,我国发生两起”说法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近年来,因与小狗玩要不幸传染上狂犬病丧生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故选A。试卷第9页共9页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外表看似没病的狗整天在你身边逛悠,没准就是个温柔的杀手。”将看似没病的狗比作温柔的杀手,表明运用的是打比方,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运用比喻,来生动形象地说明整天在主人身边逛悠的狗可能会给主人带来潜在伤害。【3】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王阿姨;其次针对情况,王阿姨家十来岁的女儿经常与金毛犬嬉戏玩耍。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闻天语,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2)________________,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伯牙善古琴》)(3)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________________。(4)孔明在《诸葛亮集》提出“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执政理念,这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一脉相承。【考点】【答案】仿佛梦魂归帝所殷勤问我归何处伯牙鼓琴峨峨兮若泰山然后能自反也教学相长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殷、峨、兮、陟罚、臧否”等字词的书写。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词,其词牌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B.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C.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D.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2】这首词中的加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考点】【答案】【1】B试卷第9页共9页 【2】该句借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常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解析】【1】B.“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错误,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追思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故选B。【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8、依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你是否喜欢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请结合她的言行具体谈一谈。【2】少年保尔是如何偷枪的?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行为?【考点】【答案】【1】示例一:我不喜欢长妈妈。因为她踏死鲁迅心爱的隐鼠,却不承认,喜欢切切察察,动不动就要告诉家长,睡觉说话都很粗俗。示例二:我喜欢长妈妈。因为她质朴善良热心,费尽心思为少年鲁迅买来《三字经》。(意思对即可)【2】⑴保尔趁勤务兵跟马夫聊天的时候,悄悄地从棚顶爬到樱桃树上,顺着树身溜到列辛斯基家的花园里。他跑到敞开的窗子跟前,把身子探进窗子,抓住枪套,拔出手枪,然后又跳回了花园。⑵少年保尔是个不服管教的野孩子,出于好奇和对白匪的痛恨,他“偷”了白匪军官的枪,这表现出他的勇敢、机智。【解析】【1】“你是否喜欢”,可以选择喜欢,也可以选择不喜欢,无论选哪一种都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理解。如选择,我喜欢长妈妈,长妈妈教导哥儿那些繁琐的礼节、规矩、道理,表现她对鲁迅的关心,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表现她质朴善良热心。【2】考查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保尔看见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副皮带和一件发亮的东西。于是便按捺不住好奇心,溜到列辛斯家的花园里。几个箭步到了敞开的窗子前。发现桌子上有一支手枪。他虽然很犹豫但是最后还是冒险偷了枪。把枪收好急忙逃回家去。有一次保尔闯入了红军骑兵团营地被当作白匪探子抓了起来,保尔偷枪一是出于好奇和和对白匪的痛恨,表现保尔的智慧和勇敢。七、作文(共1题,共5分)9、任选一题写作。(1)话题:镜子(2)半命题:________也________要求:①题目自选;②文体自定;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作,不得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考点】【答案】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住的楼下不远,有个卖报的老人。他的报摊在一个不起眼儿的位置,刚开始,他一天只能卖出几十份报纸。然而,老人一点儿都不着急。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报摊前,看着过往的行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买不买报纸,他总要微笑着跟别人打招呼。试卷第9页共9页 渐渐地老人的报摊前红火起来,最多时一天竟卖出四百多份报纸。就连我,每天情愿多绕一点儿路,也要到老人报摊上买一份报纸。有时候,兜里没带零钱,老人就会笑着说:“先拿去看,找零怪麻烦的。”我也经常见一些没带零钱的人,与老人彼此笑着打一个招呼,接过报纸就走人。有一次,我奇怪地问他:“大爷,您能记住那些没付钱的人吗?如果忘了,不要就赔钱了吗?”老人笑着说:“不用记,他们从来不会忘的。”老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微笑的面容上始终带着一种自信的神情。的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老人卖报的数量越来越多,听说每月能挣两千多元哩。在我的眼里,老人是一位智者。他懂得用自己的微笑和真诚,在别人心中赢得自己的位置;他知道在向别人付出尊重之后,别人回报给他的也会是一份尊重。其实,这不就是生活的真谛吗?生活是一面无形的镜子,当你对它付出真诚和自信的时候,它反馈给你的也会是微笑和甜美;如果你对它付出的是怨责和冷漠,那么生活带给你的,只有孤寂和失望!原来我也很坚强初春的青草在乍暖换寒的季节悄悄探出头,瘦小的身躯在寒风中左右摇摆,脆弱的小草似乎无法穿越春冬的阻隔,达到理想的天堂。但在夏季,终于绽放出足以证明自己存在的花朵。因为它很坚强。又是一个秋天,又是落叶满地,在这个凄凉的季节中也发生了无比悲凉的事。独自一人走在寂静的小路,倾听落叶飘舞的旋律,欣赏落叶轻柔的舞步,我的内心却满怀惆怅。向来很少成功的我,如今终于凭借努力走向辉煌,而一盆冷水却从天而降,冲洗了我前进的动力,也令却了我火热的心情。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最好的朋友竟一口咬定我。我仰望天空,看天上云卷云舒,问天为何这般绝情,回答我的却是一场瓢泼大雨。古人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我的愁绪却如一地落叶,满天乌云,秋季连绵雨一般。我将事情经过如实的告诉母亲,母亲对我说:“坚强不只是胜不骄,败不馁,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冷静思考。”我细细品味,想起黑暗中的黑色眼睛,想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和坚强。我想起父亲说:“在黑暗的时候你若抱怨,停在原地无济于事,而点亮蜡烛,寻找光明,才是坚强的表现。而困难不只是考试,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磨练钢铁般意志的事。我想起普希金说过:“忧郁的日子力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奖会来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坚强是黑暗中乐观向上的品格与精神。我想起杜甫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坚强是对困难的不屈和在困难中显现的雄心壮志。我想起屈原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强是不放弃探索的。还有最让你给我刻骨铭心的一句话:“生活是一幅画卷,其间有困难涂抹的阴霾,也有成功描绘的彩虹,而坚强的意志则是跨越阴霾,步上彩虹的必要因素。”坚强是战胜困难的必备条件。我拿起手中的笔,事情的经过写下,把我辛勤的努力描绘。老师最终保我洗清罪名,平反冤案。困难的墙,唯有坚强能够冲破;困难的冰山唯有坚强可以融化。用坚强培育树苗,用坚强浇灌花草木我会绽放证明自己的坚强。【解析】题目一是话题作文。“镜子”这个话题有表层次和深层次的意义,写作要充分抓住话题内容的深层内涵来写。如果立意定位只在其表面层次——实物“镜子”上,那么文章的思想肯定不会深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个性也就不突出。如果立意定位在“镜子”的比喻义上,写出“以高尚的品格作镜子照出卑劣的灵魂”等深层内涵,作文无疑会高人一筹。从审题角度看,“镜子”显然具有隐喻色彩,信息含量较大,有深沉阔大的意境,于是由镜子的特征出发,立意可以百花齐放、各呈异态,可以照见人生的缺憾,察己正身;可以洞见历史的正误,明路前行;可以俯瞰社会的伤疤,疗伤治病;……从写作实践看,学生可直抒胸臆,流畅明达地表述人生态度、社会观点、历史见解;也可含蓄委婉地讲述故事、描写细节,以此来呈现生活进程中的点点滴滴对自身前行的影响或人生的启示。题目参考:镜中沉思;对镜之心;以人为镜;我需要一面镜子;生活是一面镜子。等等。试卷第9页共9页 题目二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写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可以补好的方面,也可以填写不好的内容。如“原来我也很优秀”“原来我也很优秀”“唠叨也是一享受”“离别也美丽”“挫折也美丽”等。如拟题为“原来我我也是幸福的”,审题时注意关键字眼,此题中的“原来”“也”“幸福”是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补填的内容是原先没发现幸福,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作文时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实出思想上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这个字。文章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八、(共1题,共5分)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衣冠,自北齐①以来,乃全用胡服②。窄袖绯③绿短衣,长勒靴④,有蹀躞带⑤,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勒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⑥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⑦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⑧之类。幞头⑨,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⑩。晚唐方镇擅命,始僭⑪用硬脚。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⑫,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复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________①北齐:南北朝时北方政权之一。②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③绯:红色。④长勒(yào)靴:长筒靴。勒,靴筒。⑤蹀躞(dièxiè)带:装饰蹀躞的腰带。⑥使北:出使北方。⑦荐:兽所食之草,此处泛指草。⑧帉帨(fènshuì):佩巾,手巾。算囊:亦称“算袋”,本指盛算子(计算用具)的革袋,后来成为一种装饰品,亦用以盛他物。刀砺:佩刀和磨石。⑨幞头:包头软巾。⑩硬脚:用金属线撑起的巾脚。唐代皇帝所服的幞头用硬脚,稍上曲;五代晚期以后,硬脚渐趋平直。⑪僭(jiàn):僭越,超越等级本分。⑫直脚:指平直的硬脚。宋人多用铁线支撑。局脚:即曲脚,硬脚弯曲者。交脚:指前后脚互相交叉者。朝天:指巾脚上曲者。顺风:指一脚下垂、一脚上曲者。【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乃全用胡服乃:________(2)虽王庭亦在深荐中虽:________(3)予至胡庭日予:________(4)唯直脚贵贱通服之服: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2)今人不复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4】与汉服相比,穿胡服有哪些优势?【考点】【答案】【1】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2】⑴就⑵即使⑶我⑷穿戴【3】(1)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经常居处草地间。(2)现在的人不再系于下巴下,那么前面的两条带子都成为无用的设置。【4】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勒皆便于涉草。【解析】试卷第9页共9页 【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两条带子系在脑后下垂;另两条带子由下巴颏下折返,系于头顶上,所以幞头又叫“折上巾”。故句子划分为: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2】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虽:即使。词类活用词,服:名词作动词,穿戴。【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胡人:北方少数民族。乐:喜欢。寝处:居住。复:再。虚设:无用的设置。【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作技巧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一是角度的不同,二是特点的不同。《胡服》的作者从款式、颜色、搭配(衣裤、长靴、腰佩等)方面进行描写,“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突出了胡服简便(方便、利于骑射、行走)的特点。中国的衣冠服饰,自北齐以来,就全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袖子窄瘦、或红或绿的短上衣,长筒靴,有装饰蹀躞的腰带,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袖子窄瘦便于驰射,短上衣、长筒靴都便于过草地。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经常居处其间。我出使辽国时都曾亲眼看到,即使他们的王庭也在深草之中。我到辽国王庭时,正碰上刚下过雨,此时过草地,衣裤都沾湿了,只有辽人都无沾湿。他们腰带上所缀的蹀躞,大概是为了佩带弓剑、手巾、算袋、刀子和磨石之类东西的。幞头,又叫“四脚”,就是四条带子。两条带子系在脑后下垂;另两条带子由下巴颏下折返,系于头顶上,所以幞头又叫“折上巾”。唐朝制度,只有人主的幞头能用金属线支撑的硬脚。晚唐时,地方镇守官专擅权力,开始僭越本分而用硬脚。本朝的幞头,有叫做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的五种,只有直脚的一种是不论贵贱都通行穿戴的。又老百姓所戴的头巾,唐人也称之为“四脚”。大抵两条带子系于脑后,两条带子系于下巴颏下,是为了在劳作时幞头不致脱落;若无事时,就都反系于头顶上。今人不再系于下巴颏下,那么前面的两条带子都成为无用的设置。试卷第9页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