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ID:83128824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10-25

上传者:151****5281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6页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7页
资源描述: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1、下面的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缘溪行(缘:沿着)B.处处志之(志:标记)C.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D.伐竹取道(取:开辟)【考点】【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词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B.该句的意思是“在各处做标记”,“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做标记”;故B不正确。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____)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2)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chè(____)大悟!(3)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____)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4)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zhě(____)皱变形。【考点】【答案】怠彻携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作答时除了根据平时的积累,还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形近字和结构复杂的字的写法。该题中注意“怠”是心字底;“褶”是衣襟旁。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3、现代文阅读。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②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试卷第7页共7页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⑤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⑥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⑦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⑧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⑨各国政府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1】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3】“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③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考点】【答案】【1】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鲸的数量减少之快数量减少之多。【2】不能,“绝大部分”表示范围之广,如果去掉,就变成全部,而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去掉后不符合事实。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鲸和海豚这类大型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解析】【1】考查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掌握和理解。通过阅读划线句子,可从“数量下降了66%~90%”中得出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从“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中得出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可从“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中得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举例子: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作比较: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结合本文,可知运用这几种说明方法,更加突出说明了鲸的数量减少很快也很多。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把握。“绝大部分”表示是整体中超过大部分的比例部分,介于大部分和全部的中间,更接近于全部。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的,而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去掉后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模式:不能删除+词语的意思+去后的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试卷第7页共7页 【3】考查对说明文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只要认真从文中找,以文为本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选文第③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是相对于“动脉”来描写的。文中第④断“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第⑤段“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第⑦段“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充分证明了文中对这一“毛细血管”的定义——“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4、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4)《桃花源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考查古诗文背诵及默写能力。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窈”“窕”“髫”“逑”这几个字的写法。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5、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答案】【1】横绕【2】甲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乙诗:表达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对古诗词重点字词的掌握理解。乙诗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试卷第7页共7页 【2】考查对古诗词重点诗句的掌握理解。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乙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6、傅雷家书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③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④你走后,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2】第一段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3】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考点】【答案】【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因回忆儿子的往事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而惆怅。【3】(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缺点。(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解析】【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题干中“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之前是破折号,破折号在行文中通常表示解释说明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可知“这一类的话”指“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试卷第7页共7页 【2】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以及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解答时要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两句话可知,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事是“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从第①段“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中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所以才有文中“又快乐又惆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1)从文章第②段“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中可以看出,作者希望青年人能够试着去接受、理解长辈对他们的情感,并且尊重长者给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从文中第②段“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第③段“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中,可以得出作者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我”作为长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惹青年人厌烦,以及学会耐心和青年人相处、讲究说话技巧等,由此可知自己有落伍、迂腐、不够忍耐、不懂得说话的技巧等弱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从文中第②段句子“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可以看出作者希望能够和儿子像朋友一样和谐相处、无话不谈。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七、(共2题,共10分)7、课外文言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②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伯阳:李耳,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人称老子,仲尼曾向其询问周礼。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1】下面句子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诣门者皆俊才(皆:都)B.君与仆有何亲(仆:仆人)C.昔先君仲尼(仲尼:孔子)D.元礼与客莫不奇之(莫不:没有不)【2】翻译成现代汉语。人以其语语之。【3】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考点】【答案】【1】B【2】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陈韪。【3】因为孔文举表面在赞美陈韪小时候很聪明,实际上在用陈韪自己的话讽刺陈韪长大了也没什么出息。在大庭广众之下,陈韪出言不逊在先,又被一个十岁小孩反驳得哑口无言,所以陈韪会非常尴尬不安。【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对比排除,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B.该句的意思是: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仆: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故B项错误。【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此句中“语”字意思,第一个“语”是名词,话语;第二个“语”是动词,告诉。试卷第7页共7页 【3】考查对文言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来看这一句话。陈韪因为嫉妒孔文举,于是说了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很了得,但长大了,可能就不如小的时候成就高了。孔文举回答“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则的言外之意就是:陈韪小的时候很了得,不过现在么,就很平庸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陈韪因此无话可说,感到无比尴尬。据此分析作答即可。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8、课内文言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2)日光下澈(_____)(3)悄怆幽邃(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本文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考点】【答案】【1】⑴可(大约)⑵澈(穿透)⑶邃(深)【2】⑴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⑵(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C【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同时平时注意对课本中重点词语的识记。(1)潭中鱼可百许头:水潭中约有上百条鱼;可指大约,大概。试卷第7页共7页 (2)日光下澈: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以显小石潭水之清澈);澈,通“彻”,透的意思。(3)悄怆幽邃: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邃,深远。【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该题中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1)“鸣”,使……发出声音;“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2)“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灭”,暗,看不见。【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内容,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C.“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的顺序错误。潭中气氛和小潭源流应调换位置。另外,“景随情迁”表述有误,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故C不正确。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试卷第7页共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