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27699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3-10-25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卷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卷1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1、选词填空。(5分)鼓励勉励(1)这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有了提高,老师_________我们说:“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2)老师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_______我们:“有志者,事竟成。”严肃严励严格(3)爸爸的神情变得_____起来。(4)我________地批评他。(4)家长和老师对我很________。(5)请用“有时……有时……有时……”写一句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解析】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亡羊()()聚()会()()()玲珑学而()()提()吊()小心()()恋()不()彬彬()()【考点】【答案】【解析】3、写出下列近义词。(5分)立刻()赞叹()节俭()观赏()教诲()【考点】【答案】【解析】4、根据意思写出寓言故事三则。(3分)(1)与及时改正错误有关;()(2)与做出准确判断有关;()(3)与明确方向有关;(试卷第3页共3页 )【考点】【答案】【解析】5、比一比,再组词。(4分)恰()堆()预()镜()给()稚()项()境()【考点】【答案】【解析】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5分)__________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l我爱家乡的银梨。(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3分) ()的细雨()的露珠( )的绿叶()的梨花( )的阳光()的海洋(2)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填空。(2分)①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千万别丢题呦!(2分)(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________________”上。(2分)(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把原因写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解析】7、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5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出现——()增加——()缩小——()试卷第3页共3页 (2)像“一张张”、“来来往往”这样的词语,我能在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自己还能分别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4分)(3)坡上的树木被人们砍去做什么了?请用“——”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2分)(4)“大雨没喘气儿。”这句话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3分)(5)你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吧。(3分)【考点】【答案】【解析】四、书面表达(共1题,共5分)8、习作(30分)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比如,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一件有趣的事……总之写景、记事、写物、写人,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考点】【答案】【解析】试卷第3页共3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