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25882
大小:297.8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4
《DB11∕T 348-2022 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北京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91.140.60CCSP4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348—2022代替DB11/T348—2006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foroperationandmanagementofbuildingreclaimedwatersystem2022-12-27发布2023-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348—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系统运行管理........................................................................36工艺设施运行与维护..................................................................5附录A(资料性)中水设施调试技术要求................................................10附录B(资料性)建筑中水检测项目与周期表............................................13附录C(资料性)建筑中水水质简易检测方法............................................15附录D(资料性)建筑中水运行管理台账................................................16参考文献..............................................................................18I DB11/T348—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1/T348—2006《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与DB11/T348—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城市再生水、试运行和检验期(见2006版3.1和3.7),增加了试运行期、调试期和膜生物反应器(见第3章);b)增加了总体要求(见第4章);c)更改了原标准中系统运行管理的“试运行管理、运行管理、中水安全使用管理、水质检测与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应急预案”(见2006版4.1~4.6)为“调试与试运行、水质监测、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见第5章5.1~5.5);d)增加了膜生物反应器、超滤、中水池、管道及阀门、自动控制系统等工艺设施的运行与维护管理要求(见第6章);e)删除了管路误接排除方法(见2006版附录B);f)更新了建筑中水检测项目与周期表(见表B.1和表B.2,见2006版附录D);g)增加了中水设施年报表(见表D.2)。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水务局综合事务中心、北京中大立信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萍、孙洁、白岩、王俊岭、汪长征、孙震、宋正星、张亚旗、付强、陈星润、赵宇轩、蔡榕、赵紫萱。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6年首次发布为DB11/T348—200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I DB11/T348—2022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中水运行的总体要求、系统运行管理和工艺设施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建筑中水系统的运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9837城镇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33898膜生物反应器通用技术规范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5020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CJJ60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T170超滤水处理设备CJ/T322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HJ2009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JJF(京)35机械指针式温湿度表校准规范JJF(京)63微差压表校准规范JJF(京)3004数字温湿度计校准规范TSGR700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DB11/T85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建筑中水buildingreclaimedwatersystem建筑物中水和建筑小区中水的总称。[来源:GB50336—2018,2.1.3]中水系统reclaimedwatersystem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来源:GB50336—2018,2.1.2]1 DB11/T348—2022中水原水raw-waterofreclaimedwater被选作为中水水源而未经处理的水。[来源:GB50336—2018,2.1.6,有修改]中水设施equipmentsandfacilitiesofreclaimedwater中水原水的收集、处理,中水的供给、使用及其配套的检测、计量等全套构筑物、设备和器材的统称。[来源:GB50336—2018,2.1.7]调试期shakedowntestperiod对已建成的中水系统,通入中水原水,开展联检运行、污泥驯化与培养等工作的阶段。试运行期testrunperiod对已完成调试的中水系统,开展稳定运行检验和其它运行准备工作的阶段。运行期runperiod对已完成试运行的中水系统,进行正式运行管理的阶段。生物反应池biologicalreactor利用微生物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的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量以及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注:生物反应池在各种工艺中有不同的名称,在活性污泥法中称曝气池,在膜-生物法中称反应器,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称氧化池。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以膜为载体,把生物反应(作用)和分离相结合,能改变反应进程和提高反应效率的设备或系统。[来源:GB/T20103—2006,6.3.3]4总体要求建筑中水管理单位应有明确的中水管理部门。运行维护人员应依法经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建筑中水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中水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筑中水管理单位应对中水处理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监测、记录和动态调整,水质、水量、水压应满足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要求。用于城市杂用、景观环境的建筑中水出水水质,应分别符合GB/T18920、GB/T18921的规定。当需满足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较严格水质要求标准确定。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建筑中水水质进行检测,宜半年检测一次,每年至少一次,其检测指标、取样和检测的方法应符合GB/T18920、GB/T18921的规定。建筑中水管理单位应对所辖范围的中水原水、管路、设备设施、取水口、中水用途等进行管理,确保中水的安全使用。2 DB11/T348—2022建筑中水管理单位应保证中水的持续供应和正常使用,如确需停止使用的,及时通知用户,必要时向水务部门报备。建筑中水管理单位应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并应符合GB55020的安全管理要求。5系统运行管理调试与试运行5.1.1中水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安装单位负责,拟接管的管理人员及运行操作人员应陪同参加。调试连续时间不应少于2周,有生物处理的不应少于6周。5.1.2中水系统应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开展调试工作:a)原水达到设计水质和设计水量;b)原水未达设计值,经充分论证、可安全稳定运行。5.1.3中水系统调试中应检验整个系统和工艺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中水设施调试技术见附录A。5.1.4中水系统调试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系统运行技术参数,以及原水水质检测报告和合格的中水水质检测报告,并确认中水管道与自来水、直饮水管道没有连接后,再向中水管理单位进行交接验收。管路误接排查及处置流程见图1。图1管路误接排查及处置流程图5.1.5在交接验收时,中水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协助开展操作岗位培训,并向运行管理单位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和中水处理站的操作规程,包括:a)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图、设计说明书和竣工图以及各项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计量仪表检测校验证书以及设备维护、维修、检修规定,药品和备品备件的规定等文件;b)中水处理站的操作规程,包括各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和操作控制要求,中水处理站启动和停运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装置设备和仪器仪表操作运行规定,突发情况的应变措施等。5.1.6中水管理单位接管后,宜安排1至2个月的连续试运行,以便培训人员、检验设备、积累经验、健全管理。5.1.7试运行结束后,中水设施应立即转入正式运行。5.1.8中水系统在向用户正式供水前,应满足以下要求:a)确认中水管路与自来水、直饮水管路没有误接;b)具有10日以上的连续稳定运行记录;c)有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水质全项检测报告,水质应符合相关用途要求。3 DB11/T348—2022水质监测5.2.1中水水质检测项目与周期见表B.1和表B.2,必要时应对中水及其原水进行同步检测。5.2.2日常水质检测方法见表C.1。5.2.3中水水样取样点应有清晰的标识。中水原水取样应在调节池进水口,建筑中水取样应在中水池出水口。余氯指标的取样点应包含控制点和辅助控制点,控制点应设于管网末端,辅助控制点应设于中水处理站内的消毒接触反应池后。5.2.4宜设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并按要求对监测装置进行定期校验和标定。日常管理5.3.1应由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人员承担中水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5.3.2管理制度包括:a)岗位责任制:应建立各部门、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运行管理的部门、主管领导、主管人员、操作人员、化验人员和维修人员等;b)工艺操作规程:应有中水工艺系统流程图,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系统启动与停运等运行操作规程,并应悬挂在现场明显位置;c)巡检与记录制度:运行期间,应有巡视路线图和巡视要求,并应明示于中水处理站内明显位置。应有设备运行、水质检测、交接班记录和中水设施年报表,见表D.1和表D.2;d)设备和器材管理制度:应有维修保养手册,各项设备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大、中、小修内容和设备档案记录,药品和备品备件的进货、保管、使用要求和记录;e)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对于次氯酸钠、臭氧等危险化学品,应有购置、储存、使用管理办法,且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规定。应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警示标识、使用说明、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并应悬挂在现场明显位置。5.3.3中水设施应完好、运行可靠,各个工艺阶段应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日常的主要管理要求如下:a)日常维护保养应按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并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各种机械设备除日常保养外,还应按设计或制造厂家的要求进行大、中、小修;b)工艺管道阀门应每月检查一次,不经常操作的阀门应至少每季度操作一次,气动及电动阀门执行机构宜至少每年解体修理一次。设备金属部件应每年检查、除锈油漆一次。池(箱)体内壁每年至少清洗一次,防腐层损坏应及时进行修补;c)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检修,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d)运行、维护维修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e)定期检查校验、更换各项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5.3.4宜根据水量合理调度设备开启的台套,探索回收利用反冲洗等废水的方式方法,使工艺运行符合高效、低耗的要求。安全管理5.4.1应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开展定期培训。5.4.2建筑中水的井盖、水箱(池)、管道及取水口等设施应有浅绿色标识,并在显著位置标注“不得饮用”、“中水”等提示字样,并有专人巡视和定期检查。5.4.3室外和公共场所的建筑中水取水口,应设锁具或专门的开启工具。5.4.4物业管理单位应:a)告知室内装饰、装修人(或企业):不得擅自拆改中水管道和设施,禁止将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不得将废弃涂料、溶剂等物倒入中水原水收集管道中;4 DB11/T348—2022b)在室内装饰装修验收时,核查建筑中水管线,防止建筑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误接。对于隐蔽管路的连接处,应在隐蔽前作好检查;c)向使用建筑中水或可能接触建筑中水的人员做好安全使用的告知和宣传,告知内容主要包括建筑中水用途和注意事项。长期无人使用的便器水箱应将所存建筑中水放空。5.4.5建筑中水处理设备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加药间、药剂贮存间应设专人管理。5.4.6中水处理区域(包括并不限于有限空间,如罐、槽、管、井等)的运行、维护、检修、调试等作业活动应符合DB11∕T852的安全管理要求。5.4.7对于中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应按GB50014及其它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标准执行。5.4.8应监管建筑中水补水管,防止逆向投毒事件的发生。应急管理5.5.1应针对传染病爆发、串接、安全生产事故、水质异常(如出水中余氯值、大肠菌群数等数值超标)等,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至少应包括对紧急事件的界定、启动程序、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及联络方式、不符合标准的中水的储存和处置方法、停产与备用水源安排等。5.5.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并评估演练效果,根据机构变化和预案演练发现的问题等情况修订预案,并记录归档。应按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物资及装备,并应定期检查和维护。5.5.3在用的建筑中水设施,当中水水质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供应中水,临时改供自来水,并及时整改、调试,待中水水质全项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供水。5.5.4发生疫情的区域应停止供应建筑中水。传染病爆发期间,中水管理单位应指定专人参与应急指挥系统。6工艺设施运行与维护格栅6.1.1应定时清除栅渣,并妥善处置。6.1.2除污机运行时,应监视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定期对减速箱注油,注意传动链条和轴承的磨损,发现故障应停车检修。6.1.3宜每年对除污机进行一次彻底清洗和防锈蚀处理。6.1.4汛期应加强巡视,增加清污次数。调节池6.2.1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曝气设施或搅拌装置。6.2.2应每日查看调节池水质状况,当池内出现大量泡沫、有油污漂浮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置。6.2.3宜每年清洗调节池至少一次,定期检修曝气设施或搅拌装置。6.2.4清洗调节池前,应通风换气,并应按DB11/T852中有限空间作业的要求配置装备、开展检测和实施操作。6.2.5当发生溢流时,应对调节池液位控制器的上下限位或整个系统进行调节。6.2.6宜每周检验液位控制器,防止异物缠绕。生物反应池5 DB11/T348—20226.3.1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在运行前,应先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当中水原水有机物含量偏低时,可酌情投放生物营养剂。6.3.2应使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量均匀稳定,尽量减少间断进水。6.3.3宜每年放空检修生物反应池一次,清通曝气头,检修各种装置。或根据运行情况,如水面曝气的均匀性判断曝气装置的堵塞程度,必要时进行放空检修。6.3.4生物接触氧化池出口处的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3mg/L~4mg/L范围内,活性污泥曝气池出口处应保持在2mg/L~4mg/L。当停止进水超过2d以上时,应适当降低供气量,如间歇曝气,或减小接触氧化池供气量。6.3.5定期检查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并按维修规定进行更换或补充,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维护按HJ2009执行。6.3.6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运行维护按CJJ60执行。6.3.7膜生物反应器全过程应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运行管理,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管理按GB/T33898执行。6.3.8为了保持膜生物反应器良好的处理能力,应监测并及时调整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溶解氧及pH、水温、跨膜压差、产水流量等指标。6.3.9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时,应有清洗工艺以保障膜滤法的正常运行,膜清洗装置应同时具备对膜组件实施反向化学清洗和池外浸泡化学清洗的功能设施,并宜实现在线清洗。二沉池6.4.1定期检查并调整二沉池的配水设备,确保进入各沉淀池的进水流量均匀。6.4.2定期检查并调整出水堰板的平整度,防止出水不均和短流现象的发生,及时清除出水堰板上的浮渣和出水槽上的生物膜及藻类。6.4.3定期检查排泥阀门和管路,保持管路畅通。6.4.4应每日巡检,观察出水的感官指标,如污泥界面的高低变化、悬浮污泥量的多少、是否有污泥上浮现象等,发现异常后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6.4.5应及时清理池面的浮泥和堰口的积泥,并按操作规程,定时定量排放污泥。夏季或污水量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排泥次数,每日不宜少于一次。排泥时宜快速开启,排泥时间不宜过长,可多次操作。6.4.6每年宜放空检修二沉池一次,当水下设备、管道、池体等出现异常时,应及时修复。过滤设备6.5.1应建立滤池运行、反冲洗、清洗、消毒、检修等操作规程,规范滤池的运行管理与操作要求,使滤池安全稳定运行。6.5.2新装滤料后的滤池,应消毒浸泡至少24h方可使用。6.5.3临时停用时,滤池液位应保持在排水槽以上,并每周进行消毒。停用一周以上,应将滤池放空。6.5.4应按操作规程进行反冲洗,并安排人员现场监管。滤池停运时间超过3d以上,应在停运前反洗干净。反冲洗不应导致滤料大量流失。对煤砂双层滤料,在滤池冲洗刚结束时,应缓闭排水阀,让煤、砂恢复分层。在滤池冲洗完成后,应等3min,再缓慢启动过滤。在过滤启动5min内,初期滤水应排放或返回调节池。6.5.5宜经常开启压力过滤器的排气阀,排除顶部的存气。对其反冲洗时,应缓慢开启进水阀。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维护保养安全泄压装置和排气阀。6.5.6当压力过滤器存在下列异常情况: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安全装置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6.5.7应按TSGR7001的要求定期检验压力过滤器的安全附件。6 DB11/T348—20226.5.8应保持压力表、温度计清洁,表盘上的玻璃应能清晰读数。压力表、温度计应按JJF(京)63、JJF(京)35、JJF(京)3004的要求定期校核检查,不合格应及时更换。6.5.9应作定期检查滤池或过滤器内的过滤介质,按维修规定进行更换或补充。也可定期对过滤介质进行体外清洗,如有缺损应补充。6.5.10超滤设备的运行维护应按照CJ/T170执行。消毒设施6.6.1消毒系统运行维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运行中确保中水管网末端总余氯满足相关要求;b)设置消毒质量控制点,各控制点定时检测或自动监测,余氯量达到控制点设定要求;c)每日检查消毒系统投药、储药区洗眼器和喷淋装置设施的完好性;d)每月检定计量器具。采用高位罐加转子流量计时,每月清洗转子流量计。采用压力投加时,定期清洗加药泵或计量泵。6.6.2应配备专人负责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并按产品说明要求进行检查、运行和维护。6.6.3药剂的进货、保存与管理:a)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宜每周测定储存药剂的次氯酸钠含量以调节投氯量,合理确定送货量和送货周期,减少有效氯的损失;b)商品次氯酸钠保存温度不宜超过25℃,应在干燥、避光、有通风设施的室内贮存,并与易燃、还原性物质分开存放;c)应有专人保管药品药剂,并有使用登记记录;d)次氯酸钠等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的药剂包装不得随意丢弃。6.6.4如无余氯自控装置,应依据有效氯含量和处理水量、水质、水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次氯酸钠投加量的设定值。6.6.5注意观察加氯计量泵的运行状况,出现异响时,应及时检查进药管滤头,如有堵塞应及时清洗。6.6.6检修和清洗加氯泵时,操作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配戴防护面具、耐腐手套等用品。6.6.7应加强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安全防护,具体方法如下:a)严格控制二氧化氯制备过程中的原料稀释浓度,防止出现误操作;b)经常检查和维护密闭式反应器的各项安全措施;c)经常检查清理投药射流器,预防堵塞;d)定时地进行设备的通风排气,排除装置内凝结残液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e)分仓库存放强氧化性和强酸化学品,且搬运路线不应重叠;f)每次使用前,由专人对发生器进行检查;g)与其他设备分开布置。二氧化氯发生器设备间应设置洗眼器等应急防护设施。6.6.8紫外线消毒设备运行维护按GB/T19837执行。6.6.9臭氧发生器设备运行维护按CJ/T322执行。6.6.10消毒剂发生器所在的室内,严禁烟火。中水池6.7.1应监测和控制中水池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不应超限运行。6.7.2应每日巡视检查中水池水质,发现透明度、浑浊度、颜色、味道等异常时立即采取措施。6.7.3中水池维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每周对液位计等仪表进行检查;b)每年检查仪表孔、通气孔等处的防护措施是否良好,并对中水池内外的金属构件做防腐处理;7 DB11/T348—2022c)每年至少清洗池壁一次,宜半年一次,清洗后要进行消毒,运行初期应适当提高投氯量;d)定期检查修理池内壁、通气孔、伸缩缝等;e)中水池大修后,进行满水试验。补水设施和供水6.8.1应每日定时准确记录补水表读数,计算补水量。当补水经常发生时,应采取措施,挖掘中水水源,扩大中水产量。6.8.2应每日定时准确记录供水表读数。6.8.3应定期检查补水用电控阀,清除杂物,保持正常使用。长期不用时,应定期清洗。6.8.4及时检查水力补水阀开启和关闭的可靠性。6.8.5高位水箱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年宜不少于两次。水泵6.9.1开机前集水井液位应高于最低保护液位。6.9.2不应频繁启动水泵,停止和启动的时间间隔应在5min以上。6.9.3水泵启动和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接触转动部位。水泵启动时叶轮不得空转和倒转,应观察声音、振动和电流变化的情况。6.9.4水泵在运行中,应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a)各种仪表显示正常、稳定;b)滚动轴承自身温度不超过规定要求;c)水泵机组无异响或震动。6.9.5水泵运行中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泵并记录上报。a)水泵断轴故障;b)电机故障;c)突然的异常声响或振动;d)电压表、电流表、流量计的显示值过低或过高;e)进(出)水管道、阀门大量漏水。6.9.6水泵日常保养应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风机及曝气设备6.10.1应进行日常检查;空气扩散器堵塞时,应及时清洗;应采取措施,防止空气管道堵塞或泄漏。6.10.2需要减少供气量时,可选择下列操作方法:a)多台设备,可视情况关掉若干台;b)由生物反应池底的风管管路排出多余风量;c)由风机出风口的旁通管排出多余风量,多余风量宜进调节池作预曝气。6.10.3应定期清洗水下曝气机的消音过滤罩,当其出气量减少时应检查处理。6.10.4风机和水下曝气机运行异常时,应立即停机并记录上报。6.10.5清洗或调换风机空气过滤器时,应停机并采取防尘措施。6.10.6应每日测听机组运行的声音和轴承振动,出现异响或振动加剧时,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立即停车检查,查找原因、排除故障。6.10.7风机和曝气设备保养事项应按维护手册及设备厂商的要求进行。管道及阀门8 DB11/T348—20226.11.1管道及阀门的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a)法兰密封发生泄漏时,不得带压拧紧螺栓;b)应定期对管道及阀门进行巡回检查。6.11.2管道及阀门维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中低压管道及阀门每季度检查一次,高压管道每月检查一次;b)对重点管道和薄弱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管段进行检查;对腐蚀、冲刷严重的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查。监控仪表和配电设备6.12.1操作人员应每日对监控仪表和配电设备进行现场巡视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6.12.2线路或设备停电检修时,应设置警示牌并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临时接地线。6.12.3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设备使用说明书执行。6.12.4计量仪表应定期校准和检定。自动控制系统6.13.1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a)制定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保证运行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设置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名和口令,按照不同的权限进行管理和操作;b)控制室建立工作日志,注明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处理经过、参加检修人员;c)每日对自动化系统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测试和记录,定期核对自动化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发现故障或接到设备故障通知后,立即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过程;d)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及时调整运行参数设定值。6.13.2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收集、保存并规范使用自动控制设计说明、竣工验收、变更图纸、产品资料等重要文件;b)定期存储备份数据,不得在机位上安装其他无关软件,不得利用自控系统的计算机上网;c)每日检查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工作状态,网络速度、运行参数、功能模块,并记录;d)视频监控系统应连续运行,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9 DB11/T348—2022附录A(资料性)中水设施调试技术A.1格栅A.1.1检查格栅前事故溢流管路、人工操作条件、出渣设施等,进行必要的调整。A.1.2对自动机械格栅的运行和间歇时间,依据杂物多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A.2水泵A.2.1对水泵的出口压力和流量等性能进行检验,对潜污泵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应符合说明书要求。A.2.2根据水量需要的情况,调节水泵阀门的开启程度。A.2.3当使用潜水泵时应配置漏电保护装置。A.3调节池A.3.1检查溢流管口和排水管路是否通畅,并进行必要的调整。A.3.2检查调节池中的水质,出现异常情况时即时处理。A.4生物反应池A.4.1在用污水调试前,先使用清水试车,注意池内空气布气的均匀性,对布气管的水平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防止池内有局部死水区存在。A.4.2接触氧化法在调试时,宜用污水直接进反应池,连续进行微生物好氧培养,使填料附着上成熟的生物膜。当膜的颜色由浅入深,直至稳定,即标志已完成培养和驯化,可进入试运行。宜通过增设水处理工艺的回流措施,调节水质减少对好氧生物膜“冲击”。A.4.3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在试运行前,须先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培养驯化过程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段进行:a)间歇培养:在生物反应池内接种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开启鼓风机曝气,控制溶解氧在适当范围内,随时检测溶解氧、pH值、30min污泥沉降量和用显微镜观测菌胶团是否形成,间歇培养数日;b)连续培养:当生物反应池内的活性污泥半小时沉降量达10%时,可连续培养,即连续进水,逐步提高进水量,连续培养数十日。当活性污泥量达到设计浓度后可按设计水量进水,转入正常运行。A.5风机和曝气设备A.5.1应根据生物反应池的溶解氧调节风量。在来水量变化的情况下,应合理安排曝气设备的运行,如多台风机的启停组合,单台风机的放空阀门的开启程度等。A.5.2应定期监听机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即时排除故障。A.6二沉池A.6.1利用中水或清水效验二沉池出水的堰口水平度,合理确定水头。10 DB11/T348—2022A.6.2在氧化池或曝气池运行基本正常后,对二沉池的排泥次数和排泥时间进行设定。A.6.3应定期巡查二沉池的水质、水量、污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A.7过滤设备A.7.1试运行中要勤于测定、观察和记录各种运行参数,如过滤周期,过滤水头损失,反冲洗强度和历时,滤前、后水质,各种阀门的启闭次序和开启度等。通过一段试运行,订出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A.7.2过滤设备出现临时停用时,应根据规范与设备说明书进行处理。A.7.3检验超滤膜正常的方法包括:a)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将25℃的生活饮用水泵入超滤设备,通过流量计读数,确定10min内所生产的产品水的量;b)将生活饮用水泵入超滤设备,缓慢升压到工作压力的50%,进行渗漏检查;然后升压到膜组件标称的最大工作压力,保持10min,检查设备各部件及接头是否渗漏;c)当超滤膜处于润湿(水)状态下,以0.15MPa气体压力施压超滤膜,静止保压10min。压力降不大于0.02MPa时,表明该超滤膜完整无缺陷;压力降大于0.02MPa时,表明该超滤膜有缺陷。A.8消毒设施A.8.1本技术要求涵盖以下消毒方式:a)次氯酸钠、漂粉精或稳定性二氧化氯等商品消毒剂配制和计量投加消毒;b)电解法就地发生次氯酸钠消毒剂或二氧化氯复合消毒剂计量投加消毒;c)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剂或二氧化氯复合消毒剂就地发生计量投加消毒;d)紫外线辐射消毒后,补加含氯消毒剂以保持水质的余氯;e)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计量投加消毒。A.8.2检查消毒混合和反应区是否已设置,反应区停留时间是否够,如有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当反应时间不够而中水池容积足够大时,可在中水池内设置导流墙,以保证在水面处于下限水位时仍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如无条件在中水池内设置反应区时,应改用能快速反应的消毒工艺,如“紫外线+含氯消毒剂”的工艺。A.8.3如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器时,应找出ORP、余氯和pH三者的关系,以便对控制器进行设定。A.8.4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反应室应完全密闭,并确保整个反应在真空下迅速进行,直接投加产物到使用点。设备还应具有反应器安全塞和缺水停机、欠压停机、水泵过载保护等多种安全措施,并有对应声光指示和报警装置。在调试中应重点检验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和灵敏性。A.8.5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应有反应器安全塞和直接排氢管道,以便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同时也应有自动保护措施:当盐水供应中断、电力负荷过载、反应超温、管网水泵突然停止工作时,设备均可自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有对应的声光指示和报警装置。在调试中应重点检验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和灵敏性。A.8.6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应有足够压力的水,如水压低于0.20MPa,应加设管道泵加压。A.8.7消毒投药应该与处理设备的进水泵联动,使投药与处理设备出水同时动作。A.8.8对于消毒效果的控制,宜采用余氯在线监控仪等在线自动控制设备。如无余氯自动控制设备,要在调试中反复测定管网末端的余氯情况,确定消毒反应池前的余氯投加量。11 DB11/T348—2022A.8.9对现场发生消毒剂的设备,应由厂家的专业人员进行调试和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合格后,操作人员方可上岗。A.9补水设施和供水A.9.1应将开启补水阀的水位,置于中水供水泵的启动水位上的适当位置,要精心调整,既保证供水需要,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新鲜自来水补充。A.9.2当日常的补水量占中水用水量的20%以上,应对供水系统进行调整,将这部分中水用量直接改由给水管线供给,以降低中水处理站的能耗、消毒剂的用量和运行成本,消除对余氯控制的干扰。A.9.3中水池应采用间接排水和间接补水,如补水管的管口离中水池最高水位的距离,小于2.5倍补水管径的空气隔断距离,应予调整。同样,排水管口离排水沟最高水面的距离,小于2.5倍排水管径的空气隔断距离,也应予调整。A.9.4宜在中水池(箱)中设超高报警液位,当电控制阀或水力控制阀失灵关不严时,超高液位应启动声、光报警,避免出现中水池(箱)溢水现象。12 DB11/T348—2022附录B(资料性)建筑中水检测项目与周期表用于城市杂用的建筑中水检测项目与周期表见表B.1,用于景观环境的建筑中水检测项目与周期表见表B.2。表B.1用于城市杂用的建筑中水检测项目与周期表用途序号项目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周期冲厕、车辆冲洗防、建筑施工1pH6.0-9.0每日2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30每日3嗅无不快感每日4浊度/(NTU)≤5≤10每日a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10≤10定期a6氨氮/(mg/L)≤5≤8定期a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5≤0.5定期8铁/(mg/L)≤0.3—必要时9锰/(mg/L)≤0.1—必要时a10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1000定期a11溶解氧(DO)/(mg/L)≥2.0≥2.0定期ba12总氯/(mg/L)管网末端≥0.2管网末端≥0.2定期大肠埃希氏菌a13不得检出不得检出定期(MPN/100mL,或CFU/100mL)-c14氯化物(Cl)≤350必要时2-c15硫酸盐(SO4)≤500必要时注:“—”表示无此项要求。a定期检测项目,为每年至少一次。b定用于城市绿化时,不应超过2.5mg/L。c选择性控制指标。13 DB11/T348—2022表B.2用于景观环境的建筑中水检测项目与周期表用途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序号项目景观湿地周期环境用水湖泊类水景类湖泊类水景类1基本要求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每日2pH6.0-9.0每日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a3≤6≤10定期(mg/L)4浊度/(NTU)≤5≤10每日a5总磷(以P计)/(mg/L)≤0.3≤0.5定期a6总氮(以N计)/(mg/L)≤10≤15定期a7氨氮(以N计)/(mg/L)≤3≤5定期a8粪大肠菌群(个/L)≤1000≤3≤1000定期ba9余氯/(mg/L)—0.05-0.1—定期10色度(度)≤20每日注:“—”表示无此项要求。a定期检测项目,为每年至少一次。b未采用加氯消毒方式的中水,其补水点无余氯要求。14 DB11/T348—2022附录C(资料性)建筑中水水质简易检测方法建筑中水简易检测方法见表C.1。表C.1建筑中水水质简易检测方法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1嗅用干净的三角瓶,装一半水样,加塞(以玻璃瓶为好)来回振荡,打开瓶塞,嗅其气味。可用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以化验用三角瓶为好),装满水样,在光线充足的明亮处进行观察。2色合格的水,应该是极少有肉眼可见物,水为透明无色或稍有颜色。3pH可采用精密试纸测定。4浊度可采用浊度仪测定。5余氯、总氯可用采简易的目测比色法(余氯检测盒)进行。15 DB11/T348—2022附录D(资料性)建筑中水运行管理台账日常运行记录表见表D.1,中水设施年报表见表D.2。表D.1中水日常运行记录表日日日日日日日b项目合计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电表读数(kW∙h)a3中水(含补水)表读数(m)—a3自来水补水表读数(m)—3日供给中水(含补水)量(m)3日补充自来水量(m)3日供给中水(不含补水)量(m)日运行时间(h)加消毒剂量(mg/L)—消毒剂使用量(kg)其它药剂使用量(kg)嗅—水色度—质pH值—检浊度(NTU)—测余氯或总氯(mg/L)—设备运行情况值班员—负责人—a每日读水表时间应相对固定。流量计的归零时间一定要注明,以便核检流量。其中周一的水表读数将上周日的表数抄录其中。b“—”表示此项不需要填写。16 DB11/T348—2022表D.2中水设施年报表填表单位名称:填报日期:年月有效期至:年月工程状态中水用途d项目用水户用水户年利用总量abc停冲名称名称编号(立方米/年)ef在用未用绿化景观道路喷洒洗车其他g用厕甲乙丙丁戊己1234567单位负责人:填表人: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a项目名称指有多套中水处理设施时每套设施的名称,只有一套时不用填写。bc用水户名称及用水户编号指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相应用水户名称和编号填写,非计划用水管理单位不用填写。有某项用途的在相应用途单元格标注“√”。指标解释:d年利用总量指本年度利用的中水总量。e在用指正在运行的建筑中水工程。f未用指自从兴建以后从未投入运行的建筑中水工程。g停用指兴建以后曾经投入运行但目前停止使用的建筑中水工程。17 DB11/T348—2022参考文献[1]GB50336建筑中水设计标准[2]GB/T20103膜分离技术术语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